弘揚光榮傳統,給力黨史教育。
6月13-14日,革命后代、四川灌縣首任縣委書記干希宇侄女、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干韞勝不遠千里從北京回到“第二故鄉”——都江堰,踏訪父輩足跡,重溫紅色歷程。所到之處,她深深為我父輩們當年不講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不顧生命危險,秘密建立和發展川西地下黨組織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干韞勝是地下黨員、離休干部、省民政廳原廳長干玉梅之女,其母親自小隨兄干希宇參加革命活動,受到革命的熏陶。1935年夏,為尋找黨的組織關系離開四川。1937年9月,在山西太原經浦安修介紹正式成為一名中共黨員。
回到“第二故鄉”,干韞勝首先前往幸福鎮永壽社區10組陳慧良家,訪問了70多年前舅舅干希宇發展灌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建立灌縣第一個黨小組、組織第一次入黨宣誓的地方。目睹曾經的地下黨活動根據地,如今建起了遠近有名的幸福紅色大院、黨史教育基地、紅色后代聯誼地,干韞勝十分高興。
在幸福紅院地下黨歷史陳列室,干韞勝和侄子干幸福(灌縣首任縣委書記干希宇的孫子)久久凝視著鮮艷的黨旗和父輩們的老照片不肯離去。隨后,她欣然提筆留下肺腑之言:
“宣傳革命思想,繼承革命傳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開創社會主義新時期,實現社會主義新夢想,是我們新一代的義務。祝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玉壘山下的烈士陵園是她的舅舅干希宇魂歸故里的安息地。在這里,干韞勝和侄子干幸福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干希宇烈士衣冠冢,向干希宇烈士三鞠躬。她矗立在烈士墓碑前,對九泉之下的舅舅干希宇說:“舅舅,你好好安息吧,我們將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堅決捍衛用成千上萬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江山!”
靈巖山上的竹林寺是當年灌縣第一個黨支部——川西特別黨支部成立的地方。參觀完都江堰英烈紀念館后,干韞勝和侄子干幸福登上地處半山腰的上、下竹林寺,并瞻仰了灌縣地下黨組織秘密召開成立會議的上竹林寺舊址。
“這次重溫父輩們戰斗、生活過的地方,我不僅看到了災后恢復重建的巨變,更看到了紅色精神的傳承。”在竹林寺革命舊址,兩鬢斑白的干韞勝感概地說。
干韞勝說:“都江堰是川西地下黨組織的重要活動中心,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為川西特別是灌縣當年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她建議為川西地下黨員重要活動地立碑,保護好紅色革命舊址,讓一代又一代都江堰人永遠銘記地方黨組織的歷史,把黨的優良傳統永遠繼承下去。
在離開都江堰回京前,干韞勝在都江堰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童永飛等的陪同下,登門拜訪了我市黨史專家陳先孝并贈送電腦一臺。干韞勝說,這是自己的一點小小心意,也代表革命后代表達對長期為都江堰黨史工作默默奉獻、一絲不茍的黨史工作者的深深敬意。
紅色人物介紹:
干希宇,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中國共產黨灌縣(今都江堰市)地方組織創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灌縣地方組織歷史上的第一位縣委書記。
干玉梅,自小隨兄干希宇參加革命活動,受到革命的熏陶。1935年夏,為尋找黨的組織關系離開四川。1937 年 9 月,在太原經浦安修介紹正式成為一名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40年后,先后在太岳區,河南省洛陽,云南省昆明,四川省,國家物資局開展從事革命工作,投身社會主義建設。2012年去世,享年95周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