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忠誠黨的典范——建黨百年系列論之不忘初心使命的老黨員(二)
侯立虹
核心提示:黨的百年奮斗史,是黨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程,也是千千萬萬共產黨員淬煉黨性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寫照。有著68年黨齡的87歲老黨員陳連秀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貢獻,但不因遭受委屈而改變忠誠,更沒有因曾經的不公待遇而抱怨黨記恨組織,難能可貴地堅守困境逆境中和退職退休后的忠誠,奏出了一輩子矢志不渝忠于黨的樂章,與那些受點委屈就對黨耿耿于懷甚至抹黑黨的小丑形成了鮮明對照。黨正是有了眾多像陳連秀同志無怨無悔把忠誠作為執著信仰,把忠誠刻在靈魂和血液之中,才有了純粹忠誠黨的初心使命的靚麗政治風景,才有了純粹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生態,才有了黨的偉大輝煌。
“純粹對黨忠誠”,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黨建理論的重要論點,也是百年大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經典概括,慶祝建黨百年更離不開這個重大話題,正是由于一代代共產黨人忠于黨的事業的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忠于人民的前赴后繼為人民奮斗犧牲,才有了“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的輝煌,而始終以自己熱血進行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的87歲老黨員陳連秀,就是9500萬黨員“純粹對黨忠誠”的優秀代表。
陳連秀同志“純粹對黨忠誠”,突出表現在堅守困境逆境中和退職退休后的忠誠,不因遭受委屈和不公待遇抱怨黨記恨組織而改變忠誠,所反映的沒有任何條件和時限的絕對忠誠,不帶任何邪念和瑕疵的純真忠誠,毫無私密絕無隱瞞的赤心忠誠,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黨忠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有條件的而是無條件的,必須體現到對黨的信仰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組織的忠誠上,必須體現到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忠誠上”(習近平在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講話)具體實在的詮釋。
陳連秀的“純粹對黨忠誠”,表現在對黨高度負責不冤枉任何一個同志,又能善待對自己錯誤處理的委屈,始終相信黨相信黨組織,以對黨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賦予了“忠誠”的靈魂。
“純粹對黨忠誠”的關鍵在于“忠誠”,既是忠于黨忠于黨組織,而非忠于某個人或某個上級領導的特指,又是對黨赤膽忠心、赤誠專一,盡心竭力為黨爭光添彩,絕不往黨臉上抹黑的特別要求,還是正確對待某些人錯誤代表組織作出的錯誤決定,不以個人曾經的委屈而懷疑記恨黨組織,陳連秀以對黨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既對黨高度負責不冤枉自己的同志,又能善待對自己錯誤處理的委屈,做到始終相信黨相信黨組織,賦予了“忠誠”的靈魂。1956年陳連秀被提拔為新鄉專區汲縣五金廠團委書記(當時黨政工團均為廠級領導),地委正式明確為區級(科級)待遇,下半年廠里建立肅反領導小組,他任領導小組成員、肅反辦公室主任,發動群眾揭發,又認真核實群眾的揭發,先后到林縣、湯陰、新鄉等地外調核查“線索”,有的農村和偏遠地方不通汽車,都是靠步行,餓了啃點干糧,渴了到群眾家尋點涼水喝,本著對組織和個人高度負責態度,認真完成外調不冤枉任何一個人。可自己這個肅反辦公室主任,卻在整風反右中莫名其妙地受到特別嚴重的處分,原因就是一張向書記提意見大字報上眾多署名中有他的名字,可他只是同意大字報的內容,并不知道寫大字報的行為,當時的上級——汲縣縣委沒有派任何人到企業了解情況,就以“書記是黨的化身,給書記提意見就是對黨不忠,嚴重地說就是惡毒攻擊黨”,給予開除黨籍、撤職、行政降級一系列嚴重處分,可以說是極不負責的。但陳連秀即使受到不公正處分的冤屈,也沒有牢騷滿腹怨恨黨仇恨黨,這與那些受了點委屈就懷恨在心,與西化滲透分子和歷史虛無主義沆瀣一氣,抹黑黨、丑化社會主義中國而泄私憤的人,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比!陳連秀由此被調到總務科兼管基建,凡是沒有部門官的事全歸他管,弄的他精疲力盡,可為了黨的事業和職工的身體健康他無怨無悔,食堂、醫療所和職工宿舍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他的工作表現和申述也得到上級黨委重視,1962年5、6月間,中共汲縣縣委專門下發陳連秀“甄別復議”報告,決定恢復其黨、團籍和領導職務、行政級別,仍然擔任團委書記。他1981年在沁陽縣(今沁陽市)任副書記期間,分管組織紀檢宣傳群團和縣委機關工作,雖然任務重頭緒多,但十分重視苗頭性傾向性工作,當時的崇義公社位于沁陽、溫縣和孟縣(今孟州市)三角地帶,宗教發展很快,他敏銳感到這不僅與共產黨的宗旨格格不入,也是在與共產黨爭奪農村陣地和農民弟兄,同時也說明黨在農村的凝聚力、宣傳力和影響力在減弱,于是要求宣傳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的宣傳教育,并與宣傳部領導一起在這個公社召開大會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還多次深入群眾宣講黨帶領人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鬧革命搞土改,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宣傳宗教和黨為人民謀幸福的根本不同,使群眾受到深刻教育,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小題大作,甚至當作抓芝麻丟西瓜的行為,實際上從后來黨組織在農村影響力驟減和宗教勢力的迅猛發展,證明了他的遠見,也表達了他對黨的真正忠誠。
陳連秀的“純粹對黨忠誠”,也表現在對黨襟懷坦白,經受各種磨難和考驗,以捍衛黨的形象一系列超前行為表達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純粹對黨忠誠的精髓是“純粹”,既表現在堅定黨的信仰和對黨襟懷坦白的思想純潔,也體現在黨叫干啥就干啥沒有任何含糊的行動決絕,更反映在維護黨的形象的披肝瀝膽,陳連秀以別人看起來一系列很傻行為表達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1952年陳連秀在焦作專區供銷社武陟縣供銷社工作,一次叫他到四區西陶縣社倉庫賣豆餅(當時作為肥料),幾十萬斤豆餅開票和發售僅我一人,而且開票和出售還不在一個地方,但他硬是咬著牙完成任務,在碰帳的時候卻發現錢少收了,有幾筆帳算錯了,于是挨個找到買主說明情況讓補齊了錢。在向縣社交賬的時候又發現賣出的錢多出幾萬元(舊幣),會計只收賬面款,不收多余的錢,弄的他又是寫說明又是做保證不是多收百姓的錢,會計才收了多余的款。后來許多人不理解,多余的錢會計不收自己裝兜里就行了,何必再三證明寫保證?但他認為黨員必須對黨敞開心扉,不能有絲毫隱瞞,才算是忠誠的純粹。忠誠黨要經受住考驗還表現在他的預備黨員轉正上,陳連秀1953年7月1日入黨,本當次年7月1日轉正,卻被延期了3個月,原因是他在候補期間不服從組織的安排,實際情況是他當時在供應科當出納員,每天收款往銀行存款特別忙,領導卻突然調他到詹店火車站縣社貨物轉運站當會計,他既認為出納那么忙不能離開,又擔心自己沒有當過會計會影響工作,就感到想不通,而領導則認定他不服從調動分配,給予大會點名批評,黨員干部雖然是塊磚哪里需哪里搬,但黨員干部期望搬的更合理些也不能算錯,因此受到批評而調換工作確實有些過分。陳連秀同志卻對工作變動為統計科統計員,表現出坦然接受的姿態,隨后又到秘書科當宣傳干事,也是歡喜的不得了,盡管每個崗位都表現很好,但還是延長了3個月轉正,按現在一些同志作派,肯定牢騷滿腹,因為當時他只是對當會計想不通并沒有拒絕,而且后來工作一直很好,似乎不應該推遲三個月轉正,可陳連秀同志無怨無悔,經受了黨的考驗,所以組織又送他到新鄉地區黨校學習,并調出供銷系統被提拔為四區團委副書記。此間又因寫了團的工作計劃準備發到各村團支部,書記以沒有向自己請示為由,大加批評,實踐證明這個計劃很有新意,也取得了實效,因而再次被選派到開封省團校學習,繼而調到團縣委工作。僅僅幾年時間,就兩次受到批評和延時轉正,他卻用正確對待委屈的純粹忠誠具體表現,贏得了黨組織的信任。
1982年起,他在沁陽任副書記時還兼任紀委書記,當時腐敗只是表現在一些小的方面,還不太嚴重,但他十分重視抓小抓苗頭,1982年秋天,沁陽縣委機關在紫菱公社窯頭大隊買了6743斤便宜蘋果分給機關干部,干部很高興認為是給群眾辦好事,卻不知道是公社和大隊補的差價款,他聞悉后認識到這是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馬上責成有關人員限期補足差價款,以最快速度交還公社和大隊,并在大會上代表縣為作檢討,還以此為契機開展了黨的傳統作風教育,使干部群眾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深得群眾好評,河南日報專門進行了“主動補款”的報道。當時沁陽縣干部存在走后門、多占公房的不正之風,縣一中有個校領導利用職權在公家地皮蓋私房,群眾反映強烈,他親自找那個干部談話,使其認識問題的嚴重性,立即進行改正,進而組織了由公正廉潔、為群眾服務事跡突出干部組成的黨風教育報告團,自己和組織部長帶隊在全縣巡回報告,深受干部群眾歡迎,促進了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這在當時的新鄉地區乃至河南省是一個創舉,1983年在全省紀檢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他還拒絕收禮,1982年春節前,一個大隊書記給縣委領導送了兩大箱鞭炮、煙花,他得知后立即與正在地委開會的一把手通電話,提出堅決退回的意見,得到了書記的大力支持,他與縣委辦公室和縣紀委攜鞭炮驅車到這個大對所在公社,他親自宣讀中央禁止送禮的文件,又代表縣委作檢討,退回鞭炮,此事在全縣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一年的大年初一,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特別播發了他春節前退鞭炮的事情。這年春季,王召公社一大隊給縣委送了兩大箱自己卷的煙,他嚴肅批評有關人員,責成將煙退回。當時一位50多歲的回族婦女因工商業改造時的遺留問題,找有關單位和領導反映上百次,都互相推諉扯皮,在他的親自過問和督辦下很快得到解決,這位婦女很是感激,就悄悄給他送了兩條被面,他堅決退了回去,告訴那位女同志這是領導干部應該做的事,不用感謝誰。那位女同志感動得流淚,連喊共產黨萬歲。他的正氣正派,對不正之風起到了震懾作用,群眾連連稱好,甚至說共產黨老八路又回來了,沁陽有希望了。可也有人嫌他管的太寬,看不清大形勢,還有人說他好顯擺,犧牲大家利益成就個人名聲,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甚至把他當作不顧大家切身利益的“老左”。這些議論在現在看來,其實就是一種信號,一種小團體急切謀求私利的信號,貪便宜向腐敗發展的危險萌芽,可惜當時并未得到重視,以至于發展為十八大以后必須開展的反腐敗斗爭,可以肯定的說,陳連秀同志在沁陽的拒腐防變端正黨風,是非常有先見的反腐敗抓早抓小,及其難能可貴,在反腐敗斗爭史上留下重要一頁。
陳連秀的“純粹對黨忠誠”,還表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矢志不渝忠于黨的事業,不管遇到什么境況都顧全大局,寫出了“聽黨話跟黨走”最真摯的純粹。
“純粹對黨忠誠”的顯著特征是不講價錢的絕對性,無論順境和逆境、是否對自己進步有利都要絕對忠誠黨,決不能向黨討價還價,陳連秀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矢志不渝忠于黨的事業,不管遇到什么境況都顧全大局,寫出了“聽黨話跟黨走”最真摯的純粹。1983年河南省委黨校在新鄉地區招收11名有培養前途的文化進修班學員,陳連秀同志名列其中,從1983年9月到1985年7月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學習,學習期間他不僅記下數十萬字的筆記,而且發表了《訪玻璃鋼生產專業村》《沁陽農村形勢喜人》兩篇高質量的調查報告,被選入河南省委黨校《城市鄉鎮經濟體制改革專輯》成為新鄉地區學員的佼佼者,黨校老師和同學也都十分看好他,不想1985年7月畢業后其他學員或提拔或重用,而他卻被分配到河南省總工會新鄉地區辦事處擔任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因為當時去省委黨校學習大都是第三梯隊的待提對象,可他并沒有任何怨言,很樂意赴職就任。當時地委組織部長找他談話,說因年齡問題他不適宜在縣里任職,讓他到工會,并說省委有文件工會要升格為副廳級,先任副職主持工作不日轉正,實際上并未兌現,地市合并后成了名副其實的副職,以致于退休時還是副縣,但陳連秀的可貴之處,就在于相信組織,到地區工會后不僅沒有任何情緒,還辦了兩件大事,一是狠抓建設職工之家活動扭轉了全省倒數的局面,二是解決了職工長期存在的住房難。地市合并后陳連秀從主持工作的一把手變為新鄉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主管縣區和財務工作,那時多數單位地市矛盾嚴重,甚至互相告狀辦不成功,而在市總工會由于陳連秀同志顧全大局,尊重一把手,對地市工會一視同仁,由于他的努力,新鄉市總工會呈現出團結奮進的局面,尤其是在1988年工會換屆時他因年齡問題不再參選,但不少與會者呼吁陳連秀繼續留任,17個代表團有10多個提名他為候選人,這時他主動站出來表明堅決服從市委決定,希望代表們不要再選他,即使這種情況300多張選票他也還有100多張,可見他的威望,所以省工會領導特別安排《工人月報》專門刊登了“他,收獲一片贊揚聲——記原新鄉市總工會副主席陳連秀”,特別是在退出領導崗位后又擔任了河南省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做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新鄉市總工會黨組這樣評價陳連秀:
——“講黨性,講原則,講正氣,處處以黨的事業、黨的利益為重,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向態度明朗,堅持原則不動搖。”
——“顧全大局,注意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堅持民主集中制,對組織作出的決定,帶頭執行。對自己要求嚴格,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敢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求真務實,平易近人,密切聯系群眾,民主作風好,關心愛護同志和下級,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深受廣大干部和職工的愛戴。”
——“陳連秀同志從事工會工作九年,是奮斗的九年,是前進的九年,為黨的事業,為工運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源自《陳連秀同志的主要事跡》,中共新鄉市總工會黨組2001年12月20日)
一個單位黨組織專門對退休的老同志作出評價極為少見,而且評價如此之高更為罕見,其關鍵是陳連秀同志確實做出了特殊貢獻,且不說他在工作的建樹,且不說河南省總工會和新鄉市委的高度評價,單說他代表新鄉市總工會到山區扶貧打井就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1988年陳連秀到衛輝市太公泉鄉郭坡村扶貧,這個村長期以來沒有水吃,缺水制約了所有發展,解放后打過多眼井都未成功,他反復調查走訪,請駐在新鄉市省水文地質研究院幫忙探測選址,幾經研究測量決定在村西南部選點打井,鉆機開動后,他又想方設法到新鄉市、衛輝市和企業爭取近4萬元資金,從1989年4月開始到7月中旬見水整整鉆了101天,他來回跑了20多趟,為老區打井磨破鞋底操碎心,井出水時老支書拉著陳連秀的手老淚縱橫“您幫俺們實現了祖祖輩輩的愿望,您是郭坡人的大恩人”,他卻說全是黨領導的好。全村人熱淚盈眶,奔走相告,慶祝終于告別望天收喝雨水的日子,村民不僅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且很多地也變成了旱澇保收的水澆田,現場群眾齊聲高呼共產黨萬歲。
陳連秀的“純粹對黨忠誠”,更表現在竭誠為群眾辦實事,千方百計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手中,以創造性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業績為黨增光添彩,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表達對黨忠誠。
“純粹對黨忠誠”的深刻政治含義,是旗幟鮮明反對陽奉陰違的偽忠誠,敗壞黨的聲譽的形式主義假忠誠,實現對黨的忠誠與對黨的事業忠誠的一致性、與對人民和國家忠誠的一致性,陳連秀以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手中,創造性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光輝業績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對黨忠誠,為黨增光添彩。這表現在他帶著對農民弟兄的深厚感情,想方設法把黨的溫暖送到農民手中,陳連秀1968年10月代表新鄉地區煤炭局到延津縣胙城公社高莊大隊駐隊勞動,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遇事同群眾商量,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派性,呈現出團結一致大搞生產建設的局面,在冬春兩季打了兩眼機井,辦了電,機井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這個村從未種過菜,打了機井他又幫助弄了3噸化肥,群眾種的菜都吃不完,還拉到汲縣市場出售,尤其是掀起了冬季生產高潮,一個僅40戶人家,土地400多畝,不到300口人的小村,就深翻土地300多畝,社員們不怕苦不怕累大干苦干,結出了豐碩果實,僅秋糧就收獲20萬多斤,比上年足足增加了近10萬斤,這個村只有一年賣糧6000斤,而這一年賣了數萬斤創造了記錄,此外陳連秀同志針對群眾看病難和就醫不方便,主動學習中醫,向群眾介紹數十個秘方、驗方,群眾用了都說好、管用,一老農高儉的兒子病了,他知道后請醫生熬藥跑前跑后,感動得老農拉著他的手連喊“毛主席萬歲!”196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以《俺貧下中農的貼心人》為題專門報道了陳連秀同志的事跡,這在當時特別的不易。1982年冬天,他在沁陽任縣委副書記,聞悉城關燈塔街不少社員養兔養蝎致富,便在晚飯后走訪這些專業戶,他之所以夜訪,就是想弄清真實情況,防止基層干部胡吹亂捧,夸大其詞,這些專業戶對縣委領導突然造訪感到很吃驚,當知道來意后,便將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問題和盤托出,他不僅虛心請教養殖經驗技術,還對待其提出的困難問題認真協調解決,收到了呵護養殖專業戶與推廣了家庭養殖致富經驗的一舉兩得,為此河南日報專門作了沁陽縣委領導夜訪專業戶,虛心求教養殖專業戶,推廣養殖土元、蝎子、肉兔技術的報道,對引導群眾致富,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陳連秀同志心系群眾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在總工會工作期間堅持同工人打成一片,堅定維護工人主人公地位和合法權益。他任新鄉市總工會副書記、副主席期間有句名言,就是工會領導不是工人的上級,而是工人兄弟的一員,只有維護工人階級主人公地位,為工人說話辦事,才能贏得工人的信賴。一個牛氣的廠長公開說“廠長是騎馬的,工人是牽馬的,沒有什么主人翁”,而且以言代法,隨便開除工人,他幾次找主管部門領導據理力爭,及時調整了這個企業的領導班子;另有一個鄉鎮企業入會比入黨還難,他深入調查發現原來是福利工會,怕入會人多了少分福利,于是引導企業認真學習工會條例和工會章程,及時糾正了這種錯誤做法。關鍵是,他極端重視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力,在能人治廠叫的最響時候組織有9個民主管理先進企業參加的巡回報告團,宣講四項基本原則,宣講工人階級主人公地位和民主管理作用,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的落實,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同時,他還把替基層工會說話撐腰當作義不容辭責任,說基層工會想說不敢說的話,辦基層工會想辦不能辦的事,一個單位工會換屆有個別出于個人意氣,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到處反映工會負責人所謂問題,甚至告到中紀委,并揚言工會要換領導,大換血,弄得企業莫衷一是,他聽到反映后,首先表明實事求是,支持工人如實合理反映問題,請求并配合上級紀檢部門澄清事實查明問題,但不允許捕風捉影散步流言蜚語,還主動與廠長和企業黨委溝通在所謂問題沒有落實之前要支持工會負責同志工作,最終經有關部門核查,澄清了是非,為基層工會撐腰做主,也保持了企業穩定。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地有益于青年,一貫地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是最基本的黨性,也是黨員的第一位要求,但不滿足曾經有過的忠誠和上升進步時期的忠誠,不局限于一時一事或順境條件下的忠誠,能夠確保困境逆境中的忠誠,遭受委屈和不公待遇時的忠誠,退職退休后的忠誠,確保一輩子矢志不渝忠于黨,就是陳連秀的難能可貴之處。黨正是有了眾多像陳連秀同志一樣把忠誠作為執著信仰,把忠誠刻在靈魂和血液之中,才有了純粹忠誠黨的初心使命的靚麗政治風景,才有了純粹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生態,才有了黨的偉大輝煌。
陳連秀老黨員譜寫的終身忠誠黨的贊歌,唱響的純粹忠誠主旋律,凝聚著全面從嚴治黨的力量,激勵9500萬黨員開創未來百年黨的新輝煌。
參考資料:1、《陳連秀回憶錄》;2、《陳連秀同志的主要事跡》,中共新鄉市總工會黨組2001年12月20日;3、《他,收獲一片贊揚聲——記原新鄉市總工會副主席陳連秀的二、三事》,《工人月報》;4、《俺貧下中農的貼心人》,人民日報1969年12月18日;5、《身居鬧市 心系老區——記原新鄉市總工會副主席陳連秀幫助山村打井的事跡》,新鄉日報1990年3月23日。6、88歲的陳連秀同志審稿并提出修改意見。
(作者系中國管理科學院人文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昆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烏有之鄉、察網專欄作者)
2021年7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