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牢記“兩個務必” 永葆政治本色 ——慶祝建黨100周年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預見到由于革命的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而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就是著名的“兩個務必”。自那以來,黨的歷代領導人都視“兩個務必”為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至寶。
2013年7月11日下午,十八大后黨的第一個生日剛過,習近平同志來到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西柏坡與當地干部群眾座談時無限感慨地說:“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時候,重溫“兩個務必”,永葆黨的政治本色,對于深刻理解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兩個務必”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辟總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既為黨迅速奪取全國政權提供了思想政治基礎和政策策略基礎,又為黨長期執政避免“人亡政息”提出了“兩個務必”,在黨的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亞于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從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到七屆二中全會,雖然只有不足4年時間,但革命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先是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接著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蔣介石簽訂雙十協定。不久,蔣介石又撕毀雙十協定,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全面進攻失敗后,又對山東和延安重點進攻。解放軍在打破敵人的重點進攻后,則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1948年9月,毛澤東抓住解放軍機動兵力超過國民黨軍,全國政治、軍事、經濟形勢有利于人民的大好時機,果斷地指揮280萬解放軍與365萬國民黨軍展開戰略決戰,發起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精銳部隊喪失殆盡,解放軍陳兵長江,隨時南下橫掃殘敵。1949年元旦毛澤東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新中國像成熟的胎兒即將出生,蔣家王朝風雨飄搖,朝不保夕。雖然,中國革命的勝利連敵人都不懷疑了,但能奪取全國政權和已經取得了全國政權是兩回事。蔣介石下野后躲在浙江奉化老家,玩起了“和平”陰謀,以圖保留殘存勢力,撐起江南半壁河山。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作了相應的調整,由單純支持蔣介石打內戰,轉變為既組織國民黨的殘余勢力抵抗解放軍,又利用一些與革命陣營有聯系的人組織反對派,極力使革命就此止步。一些所謂的“自由主義人士”主張“中間路線”,勸告接受美國和國民黨伸出的“橄欖枝”。甚至蘇聯也提出了劃江而治的建議。美國政府的甜言蜜語,國民黨政府的“和平”攻勢,民主人士的“好心”勸阻,迷惑了不少人。革命隊伍中追求享樂,停頓下來不求進取的思想在滋長。革命到了轉折關頭。在這樣大背景下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高瞻遠矚,提出了“兩個務必”,這是用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經驗的精辟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徹底革命精神。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出,用戰斗消滅,和平改編,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國民黨軍隊的三種方式解決剩余的100多萬敵人,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變。不管哪種方式,解放軍全體人員都不能松懈戰斗意志,解放軍永遠是一個戰斗隊,全國勝利之后也是如此;同時,又是一個工作隊,建設新區政權,除了隨軍南下的幾萬名地方干部外,要靠部隊自身解決,210萬野戰軍是一個巨大的干部學校。學會和敵人做公開的和隱蔽的斗爭,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也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不犯“農夫和蛇”的錯誤。“兩個務必”的提出,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大大伸延,是馬克思主義不斷革命、徹底革命思想的新發展。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辯證法。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后的政策、策略;城市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并為這個中心服務;城市斗爭要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革命群眾、知識分子和盡可能多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站在我們方面。強調全國勝利以后,經濟上,把握好對內“節制資本”和對外統制貿易的度,引導分散的個體經濟和手工業經濟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防止犯“左”右傾錯誤;政治上,明確國家政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工人、農民和革命的知識分子是領導力量和基礎力量,同時盡可能地團結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使黨外民主人士有職有權,反對右的遷就主義和“左”的關門主義;外交上,帝國主義不改變敵視中國的態度,就不給其合法地位,但做生意是沒問題的,對直接經營的經濟事業和文化事業,要分先后緩急,給以正當的解決。“兩個務必”既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基礎,又是發展經濟防止“左”右傾錯誤的條件。凸顯了革命辯證法。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國家、階級、政黨、領袖的基本理論。毛澤東在總結講話中結合黨的七大以來中央、地方和軍隊的工作及經驗,闡述了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俄國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的關系,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十二條等。他說:凡是自己沒有弄清楚或自己不懂的,都要先問下級。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請教,然后再下命令。這不會影響自己的威信,而只會增加自己的威信。下面正確的意見,必須聽,并且照它做。中央領導的正確,就是綜合了各地供給的材料、報告和正確的意見。如果各地不來材料,不提意見.中央就很難正確地發號施令。對下面的錯誤意見也要聽,根本不聽是不對的;不過聽了而不照它做,而且要給以批評。他說,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的統一提法比較好,要宣傳馬、恩、列、斯的辯證唯物主義,關于黨和國家的學說,政治經濟學,等等。根據過去的經驗,要學習十二本干部必讀的書,如果在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三千人讀通,那就很好。關于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的關系,他說,十月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時代人類第一個最偉大的勝利,如果沒有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關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畢其功于一役”是在流血的革命這一點上說的,就是說,流血的革命只有一次,將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那一次不用了,而可能和平解決。但這只是可能,將來是否不流血,還要看我們工作的努力。如果國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軍)和我們黨腐敗下去,無產階級不能掌握住這個國家政權,那還是有問題的。經毛澤東提議,中央把“不做壽、不祝酒、不以人名作地名,活人不上舞臺”等作為紀律。這就把落實“兩個務必”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說清楚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一再證明,毛澤東提出革命勝利后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襲腐蝕是無產階級的主要危險,因為勝利,黨內驕傲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可能生長,一些人在拿槍的敵人面前是英雄好漢,在敵人的糖彈面前要打敗仗的預見無比正確。“兩個務必”不愧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辟總結。
二、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打鐵還需自身硬”。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要人人明白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只有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
1. 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才能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不是偶然的。七屆二中全會前后,毛澤東多次說到李自成、黃炎培、郭沫若和傅作義。對黨的高級干部談的最多的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他反復強調,我們不能像李自成那樣,一進城就變了。我們這些人是要上歷史的,要約法三章。1944年3月《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后,毛澤東立即把它列為延安整風文件,并向黨的高級干部推薦: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就是要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犯勝利時驕傲錯誤。”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應邀訪問延安,毛澤東同他進行了十幾個小時的長談。在談及中國歷史的發展演變時,黃炎培說:“‘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他希望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同志告訴他: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那時邊區政府是全中國最干凈的地方,彰顯了共產黨的先進性。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3日毛澤東在西柏坡接見傅作義,傅問:國民黨取得政權后20年就腐化了,結果被人民打倒了。共產黨執政后,30年、40年以后是不是也會腐化?毛澤東非常自信地回答,共產黨和國民黨有根本的區別,共產黨沒有任何私利,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只要我們依靠人民民主,我們一定能打破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周期率。
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只有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利益,奪取政權中是做到了,奪取政權以后還能做到嗎?還能保持和國民黨根本的區別嗎?毛澤東正是從“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率出發提出了“兩個務必”。此后,他又多次講,“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七屆二中全會后的第10天,中央機關乘汽車向北京遷移。登車前,毛澤東在馬達轟鳴中大聲跟周恩來說:“進京趕考去!”“要考個好成績!” “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進京路上,毛澤東又向衛士們講李自成的故事。“不當李自成,要考個好成績”是毛澤東對“兩個務必”的最好注釋。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跳出周期率,黨的先進性不言而喻;忘記“兩個務必”、變質變色,就跳不出周期率,就會亡黨亡國,就無先進性可言。
2. 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既是衡量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標準,又是落實先進性標準的保證。2005年黨中央把“要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作為衡量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六條標準”之一。十八大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都把“兩個務必”列入黨員干部的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全黨要牢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記‘兩個務必’,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著力解決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性課題。”“兩個務必”在新時代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這是因為,作風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一方面作風是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現,先進的思想就有好的作風,落后的思想就有壞的作風;另一方面堅持好的作風,思想可以向好的方面發展,染上壞的作風思想就滑向壞的方面。離開了“要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這一條,心浮氣躁,奢侈腐化,就談不上堅持理想信念、堅持勤奮學習、堅持根本宗旨,也談不上勤奮工作、遵守紀律了。因此,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既是衡量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標準,又是落實先進性標準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起,就非常注重堅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毛澤東說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無產階級里頭出了那樣一部分比較先進的人,組織成一個政治性質的團體,叫共產黨。”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工人階級廣大群眾的前列,走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前列,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體現。群眾是從身邊黨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看先進性的。在古田會議時,毛澤東對新入黨的黨員定了五條標準:一是政治觀念沒有錯誤;二是忠實;三是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四是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五是不吃鴉片、不賭博。很具體,很簡單,只要你符合這五條就可以入黨了。紅軍長征勝利到陜北以后,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黨的思想作風建設,陜甘寧邊區政府還開展厲行節儉、反對奢侈浪費的運動,親手培育了以艱苦奮斗著稱的延安精神。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和普通人一樣住陰暗潮濕的土窯洞,吃小米飯,穿補丁衣。毛澤東一件棉衣穿了4年,一雙毛襪子打了十幾個補丁。周恩來的一件大衣,白天當衣穿,晚上當被蓋,雨天又作雨衣,被稱為“三用大衣”。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府,廉潔的政府”,稱贊延安“只見公仆不見官”,“是全國最干凈的地方”。著名愛國將領續范亭先生寫詩稱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少騎公馬多徒步,不要隨從來照顧,攜帶兩個冷饃饃,一天開會好幾處”。各級領導人的廉潔作風影響和教育了全黨,使清正廉潔,拒腐防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我們黨內生根開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是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3. 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是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精神武器。創業難如移山,衰敗易似滑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進城后,我們黨成為執政黨,絕大多數同志經受住了考驗,但是也出了劉青山、張子善這樣的人。改革開放不久,鄧小平同志就指出,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么,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腐敗這個黨執政的最大風險仍然存在,“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交織的嚴峻復雜形勢警示我們,腐蝕和反腐蝕斗爭長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只有我們的每一個黨員干部念念不忘“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從思想筑牢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打退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用“不變質,不變色”,來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保證共和國的顏色是紅色的。
三、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是踐行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要踐行好初心和使命,就必須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
7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和帶領人民艱苦奮斗、不懈努力,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通過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特別是2020年我們黨在抗擊疫情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要看到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今天,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
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座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城市中的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同樣,在一切老解放區,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要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只有這樣,人民政權才能得以鞏固。1949年3月24日,當“進京趕考”的車隊通過涿縣縣城時,素以“商旅輻輳、貨物云集”著稱的涿縣,街上冷冷清清。當毛澤東從縣委書記王成俊匯報中得知:“國民黨94軍在這里駐防時,為了‘防共’,把所有的小商小販都趕到東關去了,不讓人們進城里來。解放后,我們還沒有顧得上這個市場問題”時,毛澤東當即指示:“工作千頭萬緒,先要從群眾最需要的抓起,應該學會掌握城市工作的規律,馬上把市場遷回來。”“市場回城”成了當時年輕的涿縣縣委書記學到的執政第一課。也正因為這樣的道路自信,才有共產黨人進京“決不當李自成”的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說:“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他表示:“每次來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澤東同志當年提出‘兩個務必’,主要基于哪些考慮?我們學的還有沒有不深不透的?‘兩個務必’耳熟能詳,但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今天如何結合新的形勢弘揚?”一連串的問題,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思考。
在新時代新長征中,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做到不忘“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永遠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十四五”規劃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我們要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利益為最高標準,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遵循,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堅持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做起,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使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斷邁進。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牢記“兩個務必”,號召全黨“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牢記“兩個務必”、永葆政治本色,才能守住江山、守住人民的心。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兩個維護”,跟著習近平同志在新時代新長征中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原刊于《中華魂》雜志2021年第四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