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主要創始人之一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這天,烏有之鄉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學術報告會,邀請天津師范大學郝貴生教授做了題為《永遠的恩格斯》的報告,以作紀念。現將演講稿予以發表,以供讀者學習參閱。
永 遠 的 恩 格 斯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郝貴生
筆者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列寧誕辰150周年之際,分別寫了《永遠的馬克思》和《永遠的列寧》紀念之,今年11月28日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也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為此再寫《永遠的恩格斯》,以示紀念。
一、恩格斯一生的生活、工作和斗爭經歷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杰出貢獻
(一)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的恩格斯
1、背叛他的家庭,走上為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一條嶄新的道路
恩格斯出身于德國萊茵省的一個紡織工廠主的典型的資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在為他出生而舉辦的酒會上說,希望他的頭生兒子將來成為烏培河谷的一個“名符其實的老板、干練的廠主、商界的雄獅”。然而恩格斯最終背離了他的家庭,走到了反對他的父親在內的整個資產階級和剝削制度的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上來,并成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和馬克思主義學說創始人之一。究竟什么原因呢?
恩格斯青少年時期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影響和教育。一方面是父親就用宗教虔誠主義的思想嚴格管教他。另一方面,恩格斯還受到來自喜好音樂和文學的母親特別是外祖父的熏陶。童年時他的外祖父經常給他講優美動聽的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使恩格斯逐步滋長了自由主義傾向。同時也導致他對父親的嚴格管教萌發了叛逆精神,從不自覺到自覺,到如饑似渴地尋求本質上不同于他父親的另外一種教育。對恩格斯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周圍的社會環境。他每天上下學的路上,經常看到一群群工人起早貪黑地干活,看到一大群衣衫檻褸的孩子也同成年人一樣,每天干十二、三小時的活。此時恩格斯總是投去同情的目光。表明恩格斯的感情和立足點已經開始向貧苦群眾方面轉移。恩格斯的父親已經察覺到他的兒子“思想動搖”和叛逆精神,于1837年9月令其輟學經商。他在經商的同時,利用全部業余時間閱讀書報雜志,研究文學作品和哲學,并經常給報刊撰稿。特別是 1839 年4 月發表在《德意志電訊 》上的《烏培河谷來信》一文以極其鮮明的筆調展示了烏培河谷地區烏煙瘴氣的社會風貌,同時以大量筆墨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烏培河谷地區工人的悲慘苦難的生活,鞭撻了口念圣經的工廠主的卑鄙靈魂。這第一篇政論文表明恩格斯愛憎分明的立場,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始站在革命民主主義和工人的立場上投身到反對剝削制度的斗爭中去。
正因為這樣,1842 年 11 月,恩格斯雖然再次由于父親的逼迫,來到英國曼徹斯特經商,然而實際上恩格斯把自己的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傾注到工人階級的事業中去,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調查研究。后完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恩格斯在書中《致大不列顛工人階級》的一封信中說:“我愿意在你們的住宅中看到你們,觀察你們的日常生活,同你們談談你們的狀況和你們的疾苦,親眼看看你們為反杭你們的壓迫者的社會的和政治的統治而迸行的斗爭。我是這樣做了。我拋棄了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了資產階級的葡萄牙紅葡萄酒和香檳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來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對此我感到高興和驕傲。高興的是這樣一來我在獲得實際生活知識的過程中有成效地度過了許多時間,否則這些時間也只是在客廳里的閑談和討厭的禮節中消磨掉;驕傲的是這樣一來我就有機會為這個受壓迫受誹謗的階級做一件應該做的事情,這些人盡管有種種缺點并且處于重重不利的地位,但仍然引起每個人的尊敬,也許只有英國的錙銖比較的商人才是例外;還值得驕傲的是這樣一來我就能保護英國人民,使他們不致日益受人鄙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 273 頁)恩格斯這段話正是他那個時期的感情和立足點、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真實寫照和集中體現。也表明他徹底背叛了他的剝削階級家庭,開始走上為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奮斗終身的一條嶄新之路。
2、堅持自學道路,最大限度學習和繼承了人類最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恩格斯離開學校后,并沒有削弱恩格斯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在德國不來梅港口把全部業余時間都用來讀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文學作品和政治著作。還努力學習外語等。恩格斯這個時期通過讀書受到的的最大影響就是德國著名的政治家白尼爾等人的自由主義思想。之后,恩格斯又讀到德國青年黑格爾派重要成員施特勞斯的《耶穌傳》一書。也開始學習和接受了黑格爾哲學思想,特別是其辯證法思想。他當時已經初步感到,“哲學是一切科學的靈魂”。后他又通過黑格爾,學習研究了康德等人著作,也開始接觸古希臘羅馬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思想。恩格斯接受黑格爾的辯證法,但不完全接受其唯心主義思想體系。1840年2月,他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向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發出了挑戰。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他利用業余時間經常到柏林大學學習哲學、文學等課程。1841年11月一天,恩格斯聽德國古典哲學的一重要代表人物謝林講授他的“啟示哲學”,講課中謝林咒罵黑格爾和施特勞斯等人是魔鬼的奴仆,黑格爾一生一無所獲,他根本沒有自己的體系。恩格斯顯然不同意這種觀點,于是寫了《謝林論黑格爾》、《謝林的啟示》、《謝林——基督教哲學家》文章和小冊子公開發表。文中旗幟鮮明地站出來維護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及其進步性,批判了謝林哲學中的反理性主義實質。這些文章和小冊子在德國思想文化界引起極大震動。許多不知恩格斯的具體情況的青年黑格爾派從文章的內容和水平,還認為恩格斯是一名“哲學博士”呢。1841年春夏之交,恩格斯又認真閱讀了德國古典哲學另一個著名代表人物費爾巴哈的《論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使他開始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但并沒有如費爾巴哈那樣全盤拋棄黑格爾哲學,而是汲取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又繼承了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思想的精華。
1842年,恩格斯在英國進一步熟悉和了解了英國當時土地貴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以及無產階級的日益貧困化的狀況。他開始試圖從理論上解讀這些現象。于是他讀了當時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傅里葉和圣西門的著作,充分肯定了他們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階級矛盾的批判,同時對其一些觀點提出了許多質疑。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資本主義,他又讀了維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古典經濟學亞當·斯密、李嘉圖等人的著作,盡管其某些觀點有合理性,但恩格斯認為,斯密和李嘉圖學說的本質是為資本主義私有制辯護的。1843年,他就把自己學習、研究、批判經濟學理論的成果寫成《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書。
恩格斯的成長經歷不同于馬克思,他完全是通過自學即與馬克思不同的途徑方法也較為系統學習、掌握了這三大優秀成果。沒有這段自學道路的經歷而掌握人類優秀成果,不可能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3、在階級斗爭實踐中自覺運用唯物論、辯證法和發現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根本原因是實踐,是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階級斗爭的實踐。恩格斯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正是親身參加了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實踐,并把他學習到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社會主義學說等觀點應用到實踐中,發現了物質利益決定作用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等基本原理。
第一,自覺運用唯物主義的方法研究英國狀況
恩格斯1842年就接受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也開始從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研究社會問題。恩格斯1842 年7月1日在一封信中說,他準備在一段時間里“實際地參加當代的運動”。并且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通過研究(我要以更大的興趣繼續進行研究)去越來越多地去掌握那些不是先天賦予一個人的東西。”當時現狀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無產階級的貧困狀況和階級斗爭的尖銳化問題。恩格斯認為應該研究這些現實問題。所以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序言》中指出,為了給社會主義理論存在的見解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肅清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無產階級的境況是十分必要的。 “工人階級的狀況是當代一切社會運動的真正基礎和出發點,因為它是我們目前社會一切災難的最尖銳最露骨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278頁)年僅 22 歲的恩格斯正是以此為指導,非常自覺地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被壓迫階級的生活、工作、斗爭迸行全方位、多視角的深入細致的調查和研究。
第二,自覺運用辯證法思想認識事物的本質
恩格斯1939年研讀黑格爾哲學后,其辯證思想在其腦海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他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處處體現其辯證的思維方法,如歷史發展的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等。如恩格斯特別善于從工人的普通生活、工作、斗爭中去發現他們身上的許多閃光點和積極因素,充分肯定他們的勤學向上、頑強拚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行為。以1842 年憲章派領導的曼徹斯特大罷工為例。恩格斯認為,“罷工是不可缺少的。在罷工中表現了英國人的獨特的勇敢”,“頑強的、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鎮靜的堅忍精神” , “經受上百次考臉的不可動搖的決心”。“顯示出自己性格的最值得尊敬的一面” , 工人階級是“能夠摧毀整個資產階級的力量的”。 但正如任何事物內部包含著矛盾一樣,作為剛剛登上政治歷史舞臺的無產階級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弱點,如斗爭缺乏目的性、自覺性和組織性。 通過對這次罷工起義失敗的原因分析,恩格斯認為,工人運動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必須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勝利。
第三,發現物質利益的最終決定作用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家在歷史觀或是停留在對人們動機的善惡觀念的考察上,或是從歷史之外的絕對精神中去尋找。恩格斯正是逐步拋棄了他們唯心主義方法,從物質利益方面揭示了無產階級階級斗爭和主體作用的內在根源。恩格斯來英國通過調查發現了現實的封建貴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嚴酷的階級斗爭現實,促使思格斯不得不承認,“在英國,至少在正在爭統治權的政黨中間,在輝格黨和托利黨中間,是從來沒有過原則斗爭的;它們中間只有物質利益的沖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第547頁) 托利黨代表土地貴族的利益,輝格黨代表工廠主和商人的利益,而憲章派則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恩格斯以當時以圍繞谷物法的爭論,揭示了物質利益是各階級之間斗爭的主要內容和根源,也成為他分析認識工人階級之所以能夠進行反抗斗爭的內在的物質原因。
第四,發現無產階級主體作用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以往的歷史觀都是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恩格斯正是在對英國工人階級調查研究基礎上,發現了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才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思想。恩格斯首先把人看做能夠生產勞動的人。正是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廣大工人群眾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次,恩格斯把人看做具體、歷史、階級的人,把工人階級看做與資產階級完全不同的人。資產階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資產階級把工人僅僅看做一種增值資本和財產的工具,看做在市場上買賣的工具。再次,恩格斯高度評價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意識,把工人階級看做真正符合“人”這個含義的人。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受剝削壓迫的經濟政治地位,迫使他們起來反抗斗爭。而放棄同這種斗爭,“乖乖地讓人把挽扼套在脖子上,只想把挽扼下的生活弄得比較過得去一些,而不想擺脫這個挽扼” 。或者“幫助資產階級把束縛工人階級的鎖鏈鍛得更結實”, 或者“成了命運的玩物, …… 過一天算一天,酗酒,追女人。”這幾種情況下,在恩格斯看來,“那他們就真的變成牲口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399—400頁)
第五,批判空想社會主義觀點
空想社會主義反對私有制,主張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他們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抽象的人性論。恩格斯對這種社會主義給予嚴厲的批判。書中指出,歐文的社會主義“實質上要超越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但在形式上仍然以極寬容的態度對待資產階級,同時在許多方面都對無 產階級很不公道。社會主義者十分馴順溫和;不管現存的制度如何 壞,他們還是承認它,因為他們除爭取社會輿論外,對改變現存 制度的其他一切途徑是一概否定的。然而他們的原則又這么抽象, 如果他們的原則保持現在的形式,他們是永遠也不能爭得社會輿論的。”(同上,第525頁》這種“社會主義者還經常抱怨下層階級道德墮落,他們看不見社會制度的這種瓦解中的進步成分,看不見只會追求私利的偽善的有產階級更嚴重的道德墮落。他們不承認歷史的發展,所以他們打算一下子把國家置于共產主義的境界,而不是進一步開展政治斗爭以達到國家自行消滅的目的。他們固然了解工人為什么痛恨資產者,但是,他們認為這個唯一能夠引導工人前迸的憤怒并沒有什么用處,并宣揚對英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更加沒有什么用處的慈善和博愛。他們只承認心理的發展,只承認和過去毫無聯系的抽象的人的發展。可是整個世界,包括每一個單獨的人在內,都是從過去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太學究氣、太形而上學了,他們是做不出什么大事來的。”(同上,第525—526頁)
第六,寫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等
恩格斯在英國調查研究期間邊調查,邊寫文章,在馬克思主辦的《德法年鑒》等刊物和報紙上發表10多篇文章,典型的就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這本書一是具體分析了古典經濟學、重商主義、亞當·斯密、李嘉圖、穆勒、馬爾薩斯的經濟學的觀點,二是論述了商品交換、價值、壟斷、危機等一系列經濟學范疇,三是分析了資本積累和人口過剩等許多問題。恩格斯指出亞當·斯密的“國民經濟學”的要害是應該“稱為私經濟學,因為在這種科學看來社會關系只是為了私有制而存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第600頁)恩格斯還說,私有制下的商品交換中每個人必然要盡量設法賤買貴買,所有在任何一次買賣中,兩個人再厲害關系上是彼此對立,商業產生的第一個后果就是互不信任,以及為這種互不信任辯護,采取不道德的手段達到不道德的目的。在商業中是允許利用對方的無知和輕信來取得最大利益的,并且允許給自己的商品添上它本來沒有的特點。恩格斯做出結論說;“商業就是合法的欺詐。任何一個商人,只要他肯尊重真理,他就會證明實踐是符合這個理論的。”(同上,第601頁)
4、與馬克思共同寫作《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作者馬克思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但恩格斯對《共產黨宣言》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的貢獻。這種貢獻主要表現在:
第一,與馬克思會見后為《神圣家族》撰寫兩章內容,并同馬克思一切詳細制定和闡發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共產黨宣言》之所以能夠形成,第一個原因就是唯物史觀理論的形成。首先發現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馬克思無疑是第一個。但恩格斯1843年英國調查期間也不同程度發現了社會物質利益、物質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和群眾史觀的觀點。所以1844年,恩格斯與馬克思巴黎見面時,兩個人的見解驚人的一致,并為馬克思當時正在撰寫的《神圣家族》一書寫了兩章內容。1846年恩格斯與馬克思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這本書的直接目的是批判德國的“真正”社會主義,同時在這種批判中詳細展開和闡發了他們所發現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特別是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的方法。這本書還談到了“共同體”,書中認為,在存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只存在“虛幻”的、“冒充”的、“虛假”的共同體,只有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才是真正的共同體。《共產黨宣言》中的絕大部分觀點及邏輯聯系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從這個意義上說,恩格斯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貢獻也就是對《共產黨宣言》的貢獻。
第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大量資料和觀點為《共產黨宣言》所吸收。《共產黨宣言》第一章著重闡述資本主義產生、歷史作用、發展過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歷史使命、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觀點。這一章主要是基于對資本主義現狀的研究。讀過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人不難看出,《宣言》第一章的基本內容的事實依據、對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認識等許多材料和觀點都取材于《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如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資產階級道德觀念的本質、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發展歷史、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等科學結論。
第三,幫忙馬克思一起改造“正義者同盟”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同時為“共產主義同盟”撰寫兩個重要文件。馬克思恩格斯從很早就開始著手政黨的建立和建設。1843年,恩格斯在英國就結識了德國一個重要的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的領導人沙佩爾、鮑威爾和莫爾等人。1845年,恩格斯帶馬克思到英國旅游和考察,又幫馬克思與他們相識。1846年,就以這些人為基礎,在英國倫敦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恩格斯還幫助馬克思與正義者同盟的另外一位領導人德國社會主義者奧古斯特·海爾曼·艾韋貝克建立聯系,并在巴黎也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小組。由于馬克思恩格斯積極主動的結果,把英、法、德、比利時和波蘭等國的社會主義者和革命者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通過宣傳教育、討論問題和對錯誤傾向的批判,加深了他們對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的認識。這些人就逐漸成為建黨的重要骨干。但必須承認,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其成員特別是正義者同盟中的許多成員其平均主義、空想的社會主義思潮仍然十分嚴重,突出表現在階級觀點極其模糊的口號“人人皆兄弟”。因此,恩格斯和馬克思開始對“正義者同盟”的改造。揭露批判“正義者同盟”內部存在的“真正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同時參加“正義者同盟”改組大會。恩格斯直接受“共產主義者同盟”委托撰寫《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后來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信條》和《共產主義原理》的基礎上寫成了《共產黨宣言》。
(二)與馬克思共同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的恩格斯
1、為馬克思《資本論》寫作做出杰出貢獻
恩格斯1843年寫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對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起到極大的啟發作用,《共產黨宣言》之后,馬克思幾乎把全部精力用在《資本論》的研究和寫作上。恩格斯給予馬克思《資本論》寫作以極大幫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從物質方面資助馬克思進行《資本論》的研究和寫作。《共產黨宣言》之后,馬克思把全付精力研究和寫作《資本論》,但馬克思本人并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上經常入不敷出。而且貧窮困苦還奪取了馬克思4個兒女的生命。恩格斯在朋友遇到如此困難之際,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恩格斯50年代之后,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經商工作的重要原因。他幾乎每月都要從曼徹斯特給在倫敦居住的馬克思匯去數量不等的英鎊,保障馬克思一家的正常生活及寫作《資本論》的經濟保障。馬克思1867年5月7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說:“沒有你,我永遠不能完成這部著作。……因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 面,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1972年,第301頁)如列寧所說,如果不是恩格斯經常在經濟上舍己相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完成《資本論》,而且定會死于貧困。
第二,闡發《資本論》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基礎。《資本論》研究寫作的最重要條件是要有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馬克思1859年就為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寫的《序言》和《導言》中闡發了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恩格斯同一年就開始為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批判》寫評論文章并宣傳馬克思的思想。他寫的《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在闡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誕生的背景及其革命意義的同時,精辟闡明了馬克思該書的唯物辯證法。一是闡明唯物辯證法如何通過批判繼承黑格爾哲學基礎上創立唯物辯證法內容的。而是論證馬克思怎樣運用唯物辯證法研究政治經濟學。
第三,《資本論》正式出版之后轉年,恩格斯公開發表書評《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書評——為<民主周報>而作》。書中高度評價《資本論》的偉大意義,指出“自從世界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象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第589頁)書中簡要介紹了馬克思創立的剩余價值理論的基本內容,闡述了資本主義積累的規律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2、完成《反杜林論》著作,全面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系
19世紀70年代初,德國柏林大學講師杜林趁著德國社會民主黨內思想混亂之際,連續拋出了《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國內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講義》和《哲學講義》三本書,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發起了猖狂的進攻,且這種思潮受到了德國黨內機會主義者的吹捧。馬克思認為有必要深入批判杜林的荒謬觀點,但馬克思正從事《資本論》第2卷、3卷的繁重的寫作任務,要求恩格斯能夠承擔起這一任務。恩格斯也正忙于《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和寫作。但馬克思恩格斯1872年曾有過分工的約定,即恩格斯要對敵視和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公開的反駁,并闡明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因此在馬克思的一再要求下,恩格斯最后承擔起批判杜林的艱巨任務。
恩格斯從1876年下半年開始,撰寫批判杜林的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方面的一系列文章,1877年1月陸續刊登在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前進報》上。1878年夏,把這些批判文章集印成書。書名為《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所實行的變革》(即《反杜林論》)書中包括一個“引論”和“哲學編”、“政治經濟學編”“社會主義編”三編內容。該書第二編中的《批判史》一節是馬克思寫的。整個全書復印前恩格斯都念給馬克思聽過。1880年,恩格斯又把“引論”的“概論”以及“社會主義編”的一、二章結成單行本《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單獨出版。由于杜林的體系涉及到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等多個方面,恩格斯的批判也涉及各種社會問題。正如他自己所說:“消極的批判成了積極的批判;論證轉變為對馬克思和我所主張的辯證方法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比較連貫的闡述。而這一闡述包括了相當多的領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347頁)因此《反杜林論》這部恩格斯一生最大的一部著作的顯著特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系。
在哲學方面,批判了杜林的一系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觀點,闡發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真理觀、自由觀、矛盾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物質生產決定性觀點、道德觀、平等觀、法律觀等基本觀點。在經濟學領域,恩格斯系統批判了杜林的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觀點,批判他的唯心主義的暴力論的荒謬觀點,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在社會主義方面,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臆造的未來社會主義的計劃,揭露其反科學反歷史的性質。杜林的所謂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唯心主義的先驗論,是通過他的所謂“兩個男人”的抽象“平等”構造出來的。其反動性質就在于竭力掩蓋階級矛盾,抹殺階級斗爭,取消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它絕對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而是“特殊普魯士的社會主義”即變種的資本主義。恩格斯在《社會主義編》中還特別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不相容性及其具體表現:一是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二是表現為個別工廠中的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的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就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由整個社會占有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組織所代替。“只是從這時起,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只是從這時起,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來越多地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634頁)
恩格斯依據對歷史發展規律特別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研究,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提出了極其艱巨偉大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深入考察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這就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同上)
3、研究《自然辯證法》,全面深化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規律的概括和總結。早在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就認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他們二人由于種種原因都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自然科學的研究上。恩格斯70年代初就轉入了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如他自己所說,從1870年一直到1878年間,他正處在“脫毛過程的中間”即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來一個徹底的熟悉、轉變和研究過程。他的未完成的著作《自然辯證法》通過對15世紀之后特別19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新成就的哲學上的概括和總結,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理論、認識論原理、歷史觀原理都做出了獨特的杰出的貢獻。
第一,闡述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密不可分的關系,恩格斯強調,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主要基礎,是推動唯物主義哲學的重要力量。自然科學的發展制約哲學的發展,科學發展的不同階段,相應的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觀。15世紀自然科學大踏步地前進,標志這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但這種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是把自然界分解為各個部分分門別類研究,形成了孤立、靜止、片面的研究方法和形而上學的自然觀。從18世紀康德的星云假說發展到19世紀的細胞、能力守恒和轉化定律、達爾文進化論的發現,以十分豐富的材料證明了自然界的普遍聯系和發展的過程,證明了自然界有客觀規律的充滿矛盾的過程。同時恩格斯還特別強調哲學對自然科學有指導作用,“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最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性思維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第285頁)
第二,闡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運動觀。他說:“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同上,第343頁)這種“物質”不是具體實物,是從各種具體實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熟悉即客觀實在性。同時闡述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同上,第346頁)闡述五種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即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既有其特殊運動規律,相互之間也是聯系的。低級運動形式是高級運動形式的基礎,高級運動形式是從低級運動形式發展而來,它包含這低級運動形式,但不能歸結為低級運動形式,低級運動形式可以轉化為高級運動形式。物質運動形式的劃分是科學分裂的基礎。
第三,闡述了辯證法的的客觀規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例舉了大量自然現象和自然科學的事實,分析了辯證法的對立面相互滲透的規律,并運用這一規律闡發了辯證法的一系列范疇及其相互關系。如同一性和差別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有限和無限、部分和整體等之間的辯證關系,進一步論證了對立面相互滲透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第四,闡述了認識的辯證法和辯證邏輯問題。恩格斯強調,自然界和思維規律的統一性。“我們的主觀思維和客觀的世界遵循于同一些規律,因而兩者在其結果中最終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須彼此一致,這個事實絕對地支配著我們的整個理論思維。”(同上,第364頁),自然界和主觀思維的統一。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的統一,是辯證邏輯的前提和基礎。由此推論出歷史和邏輯統一的原則、抽象和具體統一的原則。人的認識從感性的具體開始,經過科學的抽象,舍棄非本質的、偶然的因素,抓住本質的、必然的因素,上升到思維中的具體。把事物多方面的性質總和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達到真正的“多樣性的統一”,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第五,闡述了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唯物史觀思想。恩格斯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證明人類是自然界從低級到高級進化而產生的。而這種進化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不斷轉化的過程。一但出現某種決定性的因素,就會使人從動物中分化出來。勞動就是從猿轉變為人的第一個條件。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導致手腳分工、直立行走,勞動使勞動者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互相幫助,使有群體特征的猿類開始具有社會的性質。于是語言又從勞動中并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勞動和語言使猿的腦髓結構和功能復雜化轉變為人的腦髓。感官的日益完善發展到思維和意識的產生。勞動又使經常使用工具發展到制造工具。說明人類已經能夠認識自然規律和能動地改造自然界。恩格斯還認為,伴隨這人類勞動實踐和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對立。但隨著生產力的繼續發展,“ 階級斗爭的結局只能是資產階級的垮臺和一切階級對立的消滅。……為此需要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同上,第385頁)
4、協助馬克思建立和領導第一國際,同馬克思一起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思潮做堅決的斗爭
《共產黨宣言》之后,馬克思在注重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同時,還特別關注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及其革命活動。在國際工人運動新的高潮中,1864年9月,馬克思親自參加和組織了新的國際工人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馬克思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協會章程。巴黎公社失敗后,國際工人運動轉入低潮。第一國際1876年正式解散。恩格斯幫助馬克思對第一國際進行一系列的組織和具體工作。同時,恩格斯還同馬克思一起同第一國際及其之后的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拉薩爾主義、英國的工聯主義、蘇黎世三人團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如恩格斯1872年10月,針對巴枯寧的否認權威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恩格斯論《權威》一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了權威的作用和實質,巴枯寧反對任何權威,實質就是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反對無產階級專政。書中說:“這些先生見過革命沒有?革命無疑是天下最權威的東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槍桿、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權威的手段強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獲得勝利的政黨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爭得的成果,就必須憑借它以武器對反動派造成的恐懼,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要是巴黎公社面對資產者沒有運用武裝人民這個權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嗎?反過來說,難道我們沒有理由責備公社把這個權威用得太少了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版,第227頁)
1879年,針對德國蘇黎世三人團抹殺階級斗爭的錯誤傾向,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寫給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倍倍爾等人的信中說:“至于我們,那么,根據我們的全部經歷,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將近40年來,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一貫強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認為它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桿;所以我們決不能和那些想把這個階級斗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686頁)
(三)馬克思去世后的恩格斯
1883年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繼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實踐。
1、繼承馬克思遺愿,撰寫《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1877年美國人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出版,馬克思對其評價極高,準備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補充完善唯物史觀理論,但1883年過早去世。恩格斯繼承馬克思的遺愿,于1884年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這本書最主要的理論貢獻就是提出了兩種生產理論即物質生產和人類自身的生產理論。書中還闡發了人類“家庭”的歷史演變過程,即經歷了血緣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書中還闡明了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的根源和發展規律。論述了國家及其政治上層建筑的反作用,國家的產生、特征、發展和消亡等重要原理。
2、批判新康德主義、新黑格爾主義思潮的泛濫,撰寫《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19世紀80年代,英國、德國及整個歐洲大陸曾經被馬克思批判過的德國國古典哲學的糟粕性內容又重新泛濫開來,歪曲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辯證法思想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批判繼承關系。同時,恩格斯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創立過程中,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確實給他們極大影響,但在以往的著作和文章中,卻從來沒有認真回顧過他。所以當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新時代》要求恩格斯寫一篇評論丹麥哲學家施達克關于關于費爾巴哈的書時,恩格斯就欣然同意了。最初發表在1886年《新時代》雜志第4、5期上,1888年,以單行本在倫敦以《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終結》書名出版。該書第一章科學評價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的積極影響。第二章首先闡明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想和存在的關系,對這一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由此高度評價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基本內核。第三章揭示了費爾巴哈歷史觀領域的唯心主義的主要表現。第四章高度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和費爾巴哈的“基本內核”唯物主義思想,在歷史領域創立唯物史觀的過程及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書中結尾恩格斯特別強調德國資產階級由于要維護既得利益已經完全喪失了對理論的興趣。而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完全是符合工人階級根本利益和面向工人階級的。
3、晚年針對思想理論界的錯誤思潮和混亂思想,在一系列書信以及重新出版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中闡發和深化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19世紀末,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工人運動得到廣泛傳播,形形色色的歪曲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也在社會生活中泛濫。如資產階級社會學家保爾·巴爾特污蔑歷史唯物主義是“經濟自動論”、“經濟決定論”、“技術經濟史觀”,德國資產階級學校培育的后涌進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些大學生、文學家組成的“青年派”站在小資產階級立場上,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鼓吹唯物史觀有片面性,鼓吹經濟因素是歷史發展的唯一決定性因素。恩格斯對巴特爾基“青年派”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深入的批判。恩格斯指出,巴特爾等人完全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極端無知,無論是馬克思還是他本人從來都未否定思想、精神等上層建筑的作用。“如果政治權力在經濟上是無能為力的,那么我們何必要為無產階級的政治專政而斗爭呢?暴力(即國家權力)也是一種經濟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第705頁)恩格斯還說,巴特爾不懂得經濟運動和政治權力的辯證法,不懂得原因和結果的辯證法,錯誤地認為原因的東西永遠是原因,結果的東西永遠是結果,忽視了相互作用。對“青年派”,恩格斯也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指出其有三個特點:一是不懂得他們宣稱自己在維護的那個世界觀,二是對于在特定歷史時刻的起決定作用的歷史事實一無所知,三是明顯表現出德國文學家所特有的無限優越。“青年派”同巴特爾一樣,在歷史觀上也是缺失辯證法。不懂得歷史發展過程是在唯物論基礎上諸因素的交互作用。青年派還否認歷史唯物主義的的科學的方法論作用,把唯物史觀當做無所不能的教條、公式,套用于一切客觀和歷史事實。真正這種對唯物史觀功能的歪曲,恩格斯說:“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裁剪各種歷史事實,那么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第688頁)恩格斯在書信中全面闡述唯物史觀關于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同時,還特別強調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經濟是基礎,但是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第696頁)
為了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恩格斯向德國黨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認真學習原著,掌握唯物史觀的實質。希望德國黨內同志“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是根據第二手的材料進行研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第697頁)二是認真研究歷史,尤其要研究經濟學、經濟學說史、工業史、農業史和社會形態發展史。三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研究現實的原則。四是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不允許對待馬克思主義采取教條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態度,不能機械背誦或逐字逐句重復馬克思主義的原理,而不掌握它的精神實質,把它的個別結論絕對化,也不能借口某些提法過時而全盤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4、建立和領導第二國際,繼續馬克思未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
第一國際由于巴黎公社起義失敗等多種原因,與1874年宣告解散。1889年7月14日第二國際在恩格斯領導下宣告成立。第一次代表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勞工立法和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任務。為了實現上述任務,大會“決議”號召“各國工人組織和社會黨立即開始利用一切手段(集會、報刊、請愿、示威游行等)進行斗爭,借此來影響本國政府。”。同時,為了紀念美國工人1886年5月1日的總罷工斗爭,大會根據法國和美國代表的建議,通過了關于設立“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決議。這是一個團結國際無產階級共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性決議,它對提高無產階級的政治覺悟、鍛煉和檢閱無產階級具有重大意義。7月21日代表們向巴黎公社的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各國代表發言中反映一個共同的思想:“公社雖然失敗了——公社萬歲!”
第二國際的成立對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工人運動的發展起了顯著的作用,它促使各國無產階級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聯合起來,特別是“五一”節的決議成了動員和團結世界無產階級的有力武器。1890年5月1日那天,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歐洲以及美國等許多國家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群眾游行示威。恩格斯曾經寫道:“今天……歐美無產階級正在檢閱自己的戰斗力量。……今天的情景定會使全世界的資本家和地主知道:全世界的無產者現在真正聯合起來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第265頁)5月4日倫敦又舉行了20萬人的群眾大會。年近70的恩格斯參加了大會,并發表了演說。群眾性工人運動的發展,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陣地。擴大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影響,以及自身隊伍的擴大。
1891年和1893年,第二國際相繼召開了兩次代表大會,著重討論了發展工人運動的行動綱領和策略原則。恩格斯在領導整個第二國際期間,同形形色色的“左”右傾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且在1891年1月,不顧德國黨的領袖的阻撓和反對,正式發表了馬克思1875年寫的《哥達綱領批判》一書。同年3月為紀念巴黎公社20周年再版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并寫了一篇很長的《導言》。《導言》著重總結了巴黎公社的偉大的歷史經驗,進一步從理論上闡明, 用革命暴力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規律。
6、為馬克思和他本人曾經出版過的著作再版撰寫《序言》、《導言》等
隨著19世紀80和90年代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各國工人政黨及工人群眾要求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因此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紛紛再版曾經出版過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同時希望恩格能夠為這些著作再次出版寫《序言》和《導言》。如《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共產黨宣言》、《1848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第一次公開出版)等著作。僅《共產黨宣言》就寫了5篇《序言》。這些《序言》重申原著的基本思想,同時結合形勢的變化,指出了某些局限性和應用的具體條件等。但圍繞這些《序言》、《導言》無論當時的個人運動內部還是列寧時代和今天都存在著激烈斗爭。他們借用某些論斷歪曲恩格斯的原意,鼓吹恩格斯晚年放棄了《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僅舉兩例:
第一例: 恩格斯于1895年2月份為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寫作《導言》時,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某些人要求恩格斯把這部著作中在他們看來看來過分強調革命和階級斗爭的調子沖淡,他們的借口是:由于帝國國會討論防止政變法草案,國內又形成了緊張局勢。恩格斯不得不考慮這些人的意見而同意在校樣中刪去一些地方和改變一些提法。在馬克思的著作出版單行本前不久,1895年的《新時代》雜志第2卷第27、28兩期登載了恩格斯的《導言》,但是保留了單行本中所作的那些刪節。同年3月30日,《前進報》發表了題目是《目前革命應怎樣進行》的社論,這個社論未經恩格斯同意就從這個《導言》中斷章取義地摘引了幾處恩格斯所謂反對革命和階級斗爭,主張改良主義的有關論述。恩格斯馬上發現了這個情況,感到非常憤怒。他4月1日給考茨基的信中說;“今天我發現,《前進報》事先不通知我就發表了我的《導言》的摘錄,在這篇經過修飾整理的摘錄中,我是以一個愛好和平的、無論如何要守法的崇拜者出現的。我特別希望《導言》現在能全文發表在《新時代》上,以消除這個可恥印象。我將非常明確地把我關于此事的意見告訴李卜克內西,也告訴那些 (不管是誰)事先一個字也未通知我而給他這種機會來歪曲我的觀點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1972年,第432頁)4月3日給保爾·拉法格的信中說:“李卜克內西剛剛和我開了一個很妙的玩笑。他從我給馬克思關1848——1850年的法國的幾篇文章寫的導言中,摘引了所有能為他的、無論如何是和平的和反暴力的策略進行辯護的東西。近來,特別是目前柏林正在準備非常法的時候,他喜歡宣傳這個策略。但我談的這個策略僅僅是針對今天的德國,而且還有重大的附帶條件。對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奧地利來說,這個策略就不能整個采用。就是對德國,明天它也可能就不適用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1972你,第436頁)這兩封信說明恩格斯從來沒有改變無階級革命的基本思想。
筆者2018年讀到一篇署名“老伯伯”的《不讀<導言>莫談<宣言>》的文章。文中也摘錄《導言》中的某些論述,證明恩格斯晚年放棄了《宣言》的消滅私有制、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主張爭取普選權通過和平途徑取得政權。文中說:“恩格斯所寫的《導言》是馬克思主義的收官大作。不讀《導言》 ,就如同一出大戲,只看了開幕,卻沒有看到結尾,就無法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過程和全部內容。《宣言》有初出茅廬的激情、雄心和理想,《導言》則有歷練之后的老辣、睿智和現實。”這不典型地重復當時德國黨內歪曲恩格斯思想的錯誤行為嗎?向今天的人們宣揚,不正是為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對當今中國共產黨人的指導作用嗎?
第二例:1845年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在1887年在美國再版,恩格斯寫了一篇《序言》。1892年又為斯圖加特再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寫了德文第2版序言。這篇《序言》約有1萬字。書中總體肯定了他40多年前寫的這篇著作的基本觀點。但同時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不成熟的著作,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和缺陷。其中最重要表現就是或多或少帶有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痕跡和影響。文中說:“幾乎用不著指出,本書在哲學、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總的理論觀點,和我現在的觀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1844年還沒有現代的國際社會主義,從那時起,首先是并且幾乎完全是由于馬克思的勞績,它才徹底發展成為科學。我這本書只是它的胚胎發展的一個階段。正如人的胚胎在其發展的最初階段還要再現出我們的祖先魚類的鰓弧一樣,在本書中到處都可以發現現代社會主義從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國哲學起源的痕跡。”(《馬克思恩格斯》第4卷,1995年,第423頁)恩格斯還特別指出書中人道主義影響的一個典型觀點:“例如,本書很強調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目的在于把連同資本家階級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系的狹小范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中卻是絕對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同上)就是說,恩格斯當時雖然竭力反對空想社會主義抽象的“愛”、反對工人階級斗爭的觀點,但他主張,工人階級的解放不是單純的工人階級政黨和工人階級的理論,它是人類解放的理論。這個理論也包括對資產階級的解放。恩格斯寫作這篇《序言》時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對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和斗爭是有害的,無益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恩格斯接著說:“既然有產階級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對工人階級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階級就應當單獨地準備和實現社會革命。1789年的法國資產者也曾宣稱資產階級的解放就是全人類的解放;但是,貴族和僧侶不肯同意,這一論斷——雖然當時它對封建主義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歷史真理——很快就變成了一句純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話而在革命斗爭的火焰中煙消云散了。”(同上)顯然恩格斯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徹底的階級斗爭理論回答了這一問題。恩格斯講這段話是有針對性的,指出當時工人運動內部確實不同程度存在否認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抽象人性論的觀點。所有他緊接著說:“現在也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從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觀點’向工人鼓吹一種凌駕于工人的階級利益和階級斗爭之上、企圖把兩個互相斗爭的階級的利益調和于更高的人道之中的社會主義,這些人如果不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兇惡的敵人,披著羊皮的豺狼。”(同上,第423—424頁)恩格斯這種自我解剖和分析的觀點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絲毫沒有反映出恩格斯晚年存在背離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觀點的傾向。
但是原國防大學辛子陵教授2010年拋出一篇文章《令人震撼的93個字》即指恩格斯這個《序言》“本書很強調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目的在于把連同資本家階級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系的狹小范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中卻是絕對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這段話。辛子陵評論說:“一切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實踐者和研究者,都不可輕視或忽略這93個字,沒讀過或沒讀懂這93個字,就是沒弄通馬克思主義。上了西天,沒取到真經。因為這93個字把《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和《哥達綱領批判》三大名篇否定了,把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否定了,把整個共產主義理論體系否定了。這93個字否定了人們熟悉的、信奉的、甚至是熱愛著的三大名篇,以及其它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千言萬語。恩格斯晚年說:這些理論‘在實踐中卻是絕對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就是承認了這些理論的烏托邦性質。告訴后人絕對不要照此去做,誰要照此去做,不僅絕對無益,可能比無益還要更壞。聯想到公社化、大躍進,為恩格斯這93個字的預言震撼著,是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心情。”這段話如果欺騙那些根本不讀馬列、不懂馬列、不信馬列的人確實起作用,他們好像如獲至寶,找到了恩格斯偏離或背叛馬克思主義的典型事實。其實辛子陵完全錯了。這是他斷章取義、歪曲恩格斯思想的典型事例。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喉癌去世。
二、我們究竟要學習恩格斯什么?
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認真回顧、總結、學習恩格斯一生的學習、生活、工作、斗爭經歷及其理論實踐貢獻,對于正在進行偉大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啟發作用。
第一,永遠學習恩格斯的徹底革命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革命實踐斗爭中。
恩格斯談到馬克思一生的顯著特點時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777頁)恩格斯的這段對馬克思的評價也完全適合恩格斯本人。恩格斯也首先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實踐家。他從年輕時從徹底背叛他的家庭開始,他一生的使命也是主張和發動無產階級徹底推翻剝削制度和實現無產階級的徹底解放。斗爭也同樣是恩格斯一生的基本要素,他同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機會主義和各種錯誤思潮進行了堅決的不妥協的斗爭。沒有斗爭,就不可能有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如此杰出而偉大的貢獻。不講革命、不講階級斗爭,就絕對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紀念和學習恩格斯,就要繼承他的這種頑強拼搏的革命和階級斗爭精神。在當代中國就必須堅持毛主席的繼續革命理論,堅決捍衛社會主義,同帝國主義、同中國的資本主義復辟勢力,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思潮做堅決的斗爭。
第二,永遠學習恩格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辨現實社會中的一切是非美丑善惡能力,提高我們當今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根本區別的鑒別和分辨能力。
唯物史觀認為,人類歷史發展永遠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發展過程,這個矛盾就是先進與落后、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反動、真理與謬誤的矛盾。馬克思主義理論所揭示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就是當代人類社會先進與落后、進步與反動、正義與邪惡、真理與謬論對立的具體內容。恩格斯19世紀40年代開始接受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就自覺運用研究社會現實,特別是研究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現狀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就具體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生產力的阻礙作用、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壓迫的客觀事實,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主體作用。恩格斯以后所有的理論著作、文章在具體闡發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同時,也是其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階級斗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的結果。如恩格斯的《反杜林論》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恩格斯運用矛盾分析等方法揭示杜林哲學、經濟學及社會主義學說的荒謬性及反動實質。我們今天學習恩格斯,就一定要理論聯系實踐,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問題,特別是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
第三,永遠學習恩格斯的批判精神,同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反對和歪曲馬克思主義、反對和歪曲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進行堅決的斗爭。
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革命的。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的恩格斯的一生也是批判的、革命的一生。恩格斯同馬克思一樣,一踏入社會的思想政治舞臺,就面臨著種種封建主義的、資本主義的、形形色色社會主義的各種思潮。恩格斯同馬克思主義一樣,從來沒有盲從一種思潮,而是最大程度地汲取合理思想的同時,對這些思潮的錯誤實質、根源、影響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批判。《共產黨宣言》實質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對當時各種錯誤思潮的批判的產物。《宣言》之后,恩格斯也從來沒有間斷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批判。如對巴枯寧主義的批判、對杜林主義的批判、對蘇黎世三人團的批判、對庸俗唯物主義的批判、對工聯主義的批判、對“青年派”的批判等等。而且這種批判是科學的批判,是有理有據的的批判,是分析與綜合的批判,是邏輯嚴謹的批判。同時,恩格斯這種批判不是消極的批判,而是積極的批判,在批判中轉變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比較連貫的闡述。當代中國仍然處在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激烈對抗斗爭的時代,整個社會仍然存在形形色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以及修正和歪曲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各種修正主義思潮。作為共產黨人在提高自己識別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勇敢地投入對其批判的斗爭實踐中,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應用,也是在批判中宣傳、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四,永遠學習恩格斯的勤奮刻苦學習和科學有效的終身學習精神,把改造我們的學習擺到極其重要的地位上來。
恩格斯的成長道路與馬克思不完全相同。馬克思中學畢業后,直接進了大學,受到系統的知識的學習和熏陶,并拿到了大學博士學位。而恩格斯由于父親的強制,中學都沒有畢業,完全是依靠頑強的自學精神也較為系統學習到當時人類最優秀的思想文化的。同時他還特別向實踐學習,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當他接受馬克思的建議,總結和概括自然科學的發展成果提煉、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時,他拿出8年時間系統學習研究20世紀自然科學發展的重大成果。并對這些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寫出了《自然辯證法》的巨著。實踐證明,他對那些最新的自然科學發展的成果的應用和分析并沒有受到當時自然科學家指出的所引用錯誤的地方。當馬克思把研究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的任務交給他時,他毫不猶豫接受下來,仍然鉆研學習《古代社會》一書,寫成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恩格斯的學習不僅勤奮刻苦,而且方法是科學的、效率也是極其高的。同時他也是終身學習的楷模。今天是一個社會飛速發展的學習型社會的時代,對任何一個政黨、團體和個人都提出了極其艱巨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我們應該學習恩格斯學習精神,樹立科學學習、能力學習、終身學習等現代觀念,特別要自覺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著。
第五,永遠學習恩格斯的理論創新精神,把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推向前進!
馬克思一生是創新的一生,恩格斯一生也是創新的一生。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都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恩格斯創新有三個特點:一是特別強調繼承,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他批判杜林的所謂否定一切的所謂“創新”模式時,強調科學社會主義首先是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同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最大限度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二是深入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階級斗爭實踐中,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馬克思恩格斯一生特別重視實踐活動特別是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階級斗爭實踐。所以他們才能發現和深化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尤其是恩格斯對英國資本主義狀況和工人階級斗爭狀況的調查研究對創立馬克思主義起了決定性作用。三是他們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有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即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恩格斯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者,也是自覺運用這種世界觀、方法論分析認識問題的楷模。他們所有的創新成果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如恩格斯對無產階級主體作用的揭示、勞動創造人本身、社會基本矛盾相互關系的原理思想等等。
第六,永遠學習恩格斯自覺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高度重視自身的世界觀改造和自身的發展。
知識分子自覺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一般人都認為是毛澤東首先提出來的。確實,這個命題確實是毛澤東1939年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時明確提出來的。而且毛澤東的成長之路也確實如他自己多次講到的,就是自覺與工農相結合中成長發展起來的。但是筆者認為,這一思想的真正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工人階級出身,馬克思是律師家庭,恩格斯是資本家出身。他們最終能夠成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就是參加無產階級反對剝削制度的斗爭實踐的產物,就是自覺向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學習、為人民群眾實踐服務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與工農相結合”的過程。所以馬克思恩格斯才是人類歷史上自覺與工農相結合的開創者和楷模,列寧走了這條道路,毛澤東走了這條道路,這是他們能夠真正從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極其重要原因。今天我們紀念恩格斯,也要學習恩格斯的自覺與工農相結合的的道路。在與工農相結合的過程中改造和發展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工農群眾服務,為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實踐服務。
第七,永遠學習恩格斯的無私奉獻和真摯的革命友誼精神,真正團結起來,為共同的共產主義事業目標而斗爭。恩格斯的一生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他同馬克思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二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建造起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大廈。列寧在評價他們二人的關系時指出:“古老傳說中有各種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是由這兩位學者和戰士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恩格斯總是把自己放在馬克思之后,總的說來這是十分公正的。他在寫給一位老朋友的信中說:‘馬克思在世的時候,我拉第二小提琴。’他對在世時的馬克思無限熱愛,對死后的馬克思無限敬仰。這位嚴峻的戰士和嚴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顆深情摯愛的心。”今天我們紀念恩格斯,也要學習恩格斯的這種無私奉獻和合作精神,向恩格斯那樣,與周圍的革命同志真正建立純正、真摯、相互合作、相互激勵的友誼關系,為我們共同事業奮斗終身!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恩格斯永垂不朽!
2020年11月2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