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座談會簡訊:漸行漸遠的革命老區

三冰 · 2009-05-1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老區建設》雜志與烏有之鄉網站聯合活動

活動主題:漸行漸遠的革命老區——革命老區是怎樣淡出我們的時代的?這是為什么?我們該怎么辦?

時間:5月10日下午2:30—5:30

地點:烏有之鄉書社(海淀區蘇州街18號院1號樓長遠天地大廈C座1單元901室,電話62760856)

主辦單位:《中國老區建設》雜志、烏有之鄉書社(網站http://www.wyzxsx.com

與會人員:

嘉賓:李云雷、魯太光、徐亮、漆志恒、徐強國

主持人:范景剛

聽眾:《中國老區建設》雜志員工及烏有之鄉熱心網友

活動流程:

(1)主持人現場調查引出話題:在場的有多少人來自革命老區。可隨機抽取一位聽眾,提問是否來自老區?通過什么途徑知道自己來自老區?

(2)《中國老區建設》雜志總編輯漆志恒介紹老區的基本情況,以及《問君老區知多少》的調查情況及結論。

(3)主持人提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革命老區逐漸淡出我們的時代。專家可自由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對此發表看法。

(4)主持人提出第二個問題:如何解決老區目前面臨的處境。專家就此提出意見和建議。

(5)聽眾提問。

講座簡訊

主持人范景剛: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烏有之鄉和中國老區建設雜志聯合舉行的研討活動,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漸行漸遠的革命老區——革命老區是怎樣淡出我們的時代的?這是為什么?我們該怎么辦?》。革命老區這個概念,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特別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接受的關于中國革命歷史的教育,會知道中國歷史上關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的廣大的革命根據地,這個概念大家有過一些接觸,但深層的也許了解的不是很多。《中國老區建設》是以宣傳老區精神,讓老區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老區為宗旨的雜志。十多年來,該雜志為宣傳老區,為發展老區,盡了自己的努力。整個中國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但是老區的發展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最近《中國老區建設》做了一些這方面的調查,揭示出來一些社會問題,那么今天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今天我們邀請的嘉賓有:徐強國、漆志恒、李云雷、魯太光、徐亮等。在今天討論開始之前,我想請問一下,到會的朋友你是否知道你是來自革命老區的?

臺下很多觀眾舉了手,一位水利部專家的烏有老觀眾更是鐵桿來自老區,因為他的父親來自老區,他的母親來自老區,他本人則是在延安出生,更屬于老區。經過簡單調查之后,主持人說:這位老同志毫無疑問是來自革命老區的,關于老區的基本情況和這次調查的有關情況,那么有請《中國老區建設》雜志的社長漆志恒先生做一下介紹。

漆志恒: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對于我們《中國老區建設》畫報社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從報社創刊到今年已經是第17個年頭了,17個年頭里面應該說,我們是埋頭辦刊,不謙虛的說是為老區做了一些貢獻的。但是我覺得我們的刊物是根深葉不茂,發行近10萬份,在基層深入到鄉村,但是在大都市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今天我要感謝烏有之鄉這個平臺,感謝臺下這些朋友,給我們提供一個與都市社會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我簡單的一下中國革命老區以及我們最近對老區問題做的一次社會問卷調查。

先說第一個問題,什么是革命老區?中國革命老區,是指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全國有1389個革命老區縣(旗、市、區),分布在除西藏、新疆、青海以外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革命老區人民為革命的勝利和建設事業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共和國走來的地方。革命老區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第一、根據第二次革命根據地劃定標準為: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糧食、牲畜等運動,主要是建立了工農政權并進行了武裝斗爭,堅持半年以上時間的。包括:(1)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分管過土地的地區;(2)只建立過蘇維埃政權,尚未分配過土地的地區。第二、根據地后老游擊區劃定標準:曾經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發動了群眾,進行了減租、減息運動,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并進行了武裝斗爭,堅持一年以上時間的。包括:(1)蘇維埃政權撤退后,黨和黨所領導的武裝,進行武裝活動的地區;(2)抗日戰爭時期所開辟的游擊區。這種地區時間長短不一,長達十多年,短則二、三十年,一般都沒有建立過革命政權,但有黨領導的武裝,有農會等群眾組織。(3)解放戰爭開始至南下大軍渡江(1949年4月)以前開辟的游擊區,達一年以上時間的地區。渡江以后開辟的游擊區不算老游擊區。抗日戰爭時期還有一塊著名的抗日地區,這就是東北抗日革命游擊區,我們今天通常說8年抗戰,如果把東北的抗日游擊區算上,抗日戰爭在中國應該是進行了14個年頭。

那為什么叫老區呢?

在1948年毛主席給劉少奇的一封信中最早提到了老區的概念,這封信后來收入到《毛選》中,就叫做《在不同地區實行土地法的不同政策》。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派出了以謝覺哉為首龐大的中央慰問團,帶著毛主席題寫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的光榮”的題詞奔赴各地老區進行慰問。1953年民政部對全國革命老根據地進行了初步統計,按當時統計是分布在23省、自治區、直轄市里面的782個縣里面,人口1.73億人。1979年國家多部委聯合發文規定了關于劃分革命老區的標準,然后各地區上報,具民政部1980年統計全國有老區的縣有1009個。1990年經民政部批準建立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以后又陸續在湖南,江西,廣東,海南,山西,湖北,河北,甘肅,廣西,河南,云南,陜西,福建,天津,四川,黑龍江,內蒙古,浙江,重慶,寧夏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老區建設促進會,根據各省區市1995年的統計,有老區的縣1389個。

最近我們雜志社做了一次關于老區的問卷調查《文君老區知多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的人至少聽說過革命老區,超過半數的人對于革命老區的認識只是一些紅色圣地,2成人群贊同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一成人對老區的認識停留在經濟發展落后這一層面。

根據問卷來看,對老區知曉程度最高為官員,企業為最低,社會群體排在第二,遠遠高于學者及媒體。

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認同度最高的為學者,最低為媒體。對老區第一感覺是經濟發展落后在媒體中認同度要高于其他四類人群。

對于老區縣數量回答正確人群只占13%,將近半數的人為不清楚。回答對老區分布省市區范圍人群為18%,五類人群媒體正確比例最高。

老區劃分標準,只有6%的人群知道,66%回答為大概知道一點,認為與自己沒有關系的為28%,其中被調查媒體工作者和官員中各有38%認為與自己沒關系,為最高。謝謝(更多調查內容請看文后附錄二)

主持人范景剛:下面有請老區促進會的部長徐強國徐老來講一下老促會的歷史及他親自參與的調查情況。

徐國強:我想說說我從參軍入伍到這里來的過程,我退休以后,一位老領導問我:“你退休以后干啥啊?你為老區做點事吧”。就這樣我在1999年底就到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開始我也不是很了解,后來在工作中慢慢就了解的深入了,但是現在老區越來越淡出了人民的視線。我首先說說老區的狀況,看看我們應該不應該忘記老區的過去。我們從06年開始就組織一些從黨政軍領導機關退下來的老干部、老將軍、老專家冒著酷暑嚴寒深入到老區進行詳細調查,統計,分析。我們調查的題目是“貧困革命老區,百縣千村調查”,我們得出的數據比報紙上公布的應該更加可信,從我們的調查中得出四句話:

1、中國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和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

2、中國革命老區自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巨大變化;

3、中國革命老區的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而且越來越明顯;

4、老區現在依然貧困,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依然貧困,生產生活中存在著諸多困難,依然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需要社會關注。

漆志恒:我做下補充,我們老促會這次“貧困革命老區,百縣千村調查”調查結果出來之后引起了高層的高度重視,在調查中所涉及的問題,有關部門都做了認真的研究,并努力想辦法解決,這也算個好消息吧。

主持人范景剛:謝謝漆社長和徐部長,他們兩位把老區歷史的演變,來源,現狀做了一些介紹,從介紹中我們能夠感受的到,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整個國家的整體進步,老區從整體上也有積極的變化,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就,但是也面臨著和全國一樣的問題,國家發展的不平衡,老區發展也是不平衡,老區和沿海特區相比,還存在著巨大差距和問題。而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老區精神,老區政治經濟含義,老區概念,逐漸淡出我們的大眾媒體,這些現象,這些問題從深層次上也會引發我們的思考。本來老區是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根,是我們建國的合法性所在,那么現在這些問題的出現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走過的道路。今天建設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兩極分化,地區不平衡,不管在老區內,還是在老區和特區之間關系上,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我們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它內在的自身而言,它是存在著自身配置資源,產生不平衡的問題,而且越來越加劇,使得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是從老區人民的巨大的犧牲和奉獻中奠定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道義性、合法性就是要改變這種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趨勢,社會主義國家就應該對兩極分化的情況進行遏制,這正是國家出臺各種政策調節市場經濟內在的和自然資源本身的不平衡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區建設促進會去調查了解情況,報告給國家部門來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他們是做出了貢獻的。目前還存在這些問題,通過老區建設促進會的調查,使我們,各種決策部門,大眾媒體來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和討論老區的發展,并反思在當前情況下如何繼承發展老區精神、弘揚老區精神,那么究竟是有積極意義還是沒有意義了,還是過時了?在當前老區淡出大眾視野又說明樂什么?從這些反思中我們又能獲得什么樣的啟發和教益。下面有請我們的嘉賓北外的徐亮老師發言。

徐亮老師做了《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的主題發言,他說:大家好,聽了漆總編的一席話,讓我長了對老區的見識,說實話,以前我只對老區聽過這個詞語,但是沒有什么理性的認識。徐部長的發言則使我們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的犧牲充滿了敬意,讓人深受感動。我的發言題目是“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并準備了點稿子。不代表烏有之鄉和今天講座的主旨觀點,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我這個題目可能回讓大家覺得奇怪,老區現在的發展已經落后,趕超發達地區尚且成問題,怎么就如此輕松地談到“建設另一個世界的可能呢”。難道這是一個偽問題?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點題外話。

剛接到烏有之鄉電話,說是要談老區建設內容的時候,我的心里是有壓力的。因為我不是專家,但是幸運的是我的家鄉在蘇北,也是革命老區,剛才聽漆總編的話列出的老區中,有一個蘇北老區,是吧。全國各地有1389個老區,也就是說這是個龐大的群體。我的家鄉不僅是革命老區,而且還有點自己的特點,那就是這個地方有全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峰,名叫抗日山,山上有751座烈士墓,安葬著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的英名。

生長在革命老區,有著切身的體會,因此雖然準備發言的時間倉促了點,但是也就講講個人感受吧。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革命老區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了。

這個問題很復雜,實際上也很容易回答。革命老區淡出視野的意思是它如同一個影象,或者是如同一張老照片,逐漸褪色了,因為它名字中就有一個一字“老”嘛。而我們的視野指的是什么,就是我們周邊的信息,無論學校的、媒體的、學術的、政府的,乃至全社會的,喪失了主動發布老區信息和獲得老區信息可能,現在是信息時代,每個人和群體都是一個主體,要將信息進行外化,但是缺乏宣傳和缺乏一種被知曉的“共同知識”,形成了一個雙重的盲點。不是有人說了嗎,21世紀是注意力經濟。咱們姑且不論這觀點是對的是錯的,起碼老區在公眾的視野中身影是模糊的。你身影模糊了,政府和企業就注意不到;決策者注意不到,資本注意不到,自然跟著權力和金錢屁股跑的媒體更是置若罔聞了。

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條:

1、是老區人民太偉大,沒有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物。咱們有本暢銷書叫《中國不高興》,我們可以想想,問一問,《老區人民高興不高興?》。其實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多數家庭都有成員死亡、傷殘。即使是革命領袖,也多數都來源于革命老區。

那么國家扶持老區就是還債嗎?這倒不是,債務關系是商品經濟的關系,欠費停機,借債還錢,這還不是那種經濟關系。這個詞語的使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邏輯前提。老區人民在解放前做出的犧牲不是為了地區利益,也不是因為領袖出生于某的地區,這個地區組成什么親友后援團進行的犧牲。這是為了國家、全民族的利益。但是革命老區不要求還債,那么是不是國家就沒責任了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政治道義、政治責任、政治道德問題。國家要感恩、全民族要感恩。這種感恩,我覺得是首先要體現一種全民族的認同、全社會的共識,如果革命老區人民的貢獻和犧牲不光榮,那么就意味著為國家作出犧牲根本沒前途,喂的是白眼狼,肉包子打狗了。那么以后國家出現問題,發生真正,誰還會站出來?如同《集結號》,為國家立下功勛,結果國家給予個人什么都沒有。這算什么獎勵先進,獎勵進步?更別說什么代表先進文化,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了,全是放屁,臭得整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都得晃一晃。

今天我提到這個問題,我也給《中國老區建設》雜志、老促會提個不成熟的建議,在恰當的時候,直接向全國人大建議,弄個“革命老區人民犧牲紀念日”或至少“老區人民為新中國成立貢獻紀念日”什么的,擴大影響。

2、我理解的第二條是老區之所以淡出我們的視野,根本原因是在市場經濟面前,老區人民的精神狀態是抵觸和不適應的。當然,我是從正面理解這種不適應和抵觸的。我們看到,每年的紀念毛澤東主席活動,老區人民最為積極。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說明在革命老區,保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可貴的民族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銘記革命理想,惦記從自己的窮山窩土窩子里走出來已經犧牲了的革命兒女,掛念著國家的根本利益,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國民黨軍隊人數多,裝備先進,軍官的軍事培訓也更加專業化。為什么還失敗?我這里提個觀點,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國民黨軍隊的個人私心、野心、貪心、賊心導致了勁頭分散,想法炯異,各懷鬼胎。共產黨軍隊則是在理想、獻身精神和軍隊民主旗幟下擰成一股繩,所以能勝利。

市場經濟要求人人都自私,人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你不自私,你不無恥,怎么發財?我接觸的老區人民,都是心眼憨厚老實,雖然痛恨腐敗但個個都支持國家,個個都覺得這仍然是毛主席的共產黨,而且還能恢復到廉潔、公正上來。你不壞,發財自然不快。

但是我要補充一點,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自我毀滅、自殺自攻式的經濟,雖練成了武功,但是卻是“葵花寶典”,將環境、民族精神、互助合作精神一起閹割掉了。老區人民暫時經濟趕不上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但是這不是缺點,這是一種可以轉化為巨大生產力的優勢,而且是沿海發達地區一旦喪失花上幾倍幾十倍都無法彌補的優勢。

現在的媒體和政府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完全拿純粹的市場經濟觀念來衡量老區人民的精神,認為他們不夠解放思想,觀點更新不夠,還要繼續解放思想。你們從報紙、雜志上看一看,到處都是,鋪天蓋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摧毀老區人民的傳統精神。

老區人民的傳統精神里有沒有缺陷,我認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虐,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精神。還有一個,就是傳統的小農業小農小私有的經濟思想,自己關門搞一套,合作精神差一些,這都是應該破除的。

3、我再講一下第三個原因,那就是老區沒權沒錢,沒有外國資本的光顧,也沒有權力的恩賜,因此追隨著權力和金錢腳步的媒體就更不感冒了。形成了一種:無權無錢也無話的困境、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甚至說形成了一個老區為歷史特色的弱勢群體。

老區多數分布在內陸,而那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從宋朝、明朝、清朝、民國以來都是屬于市場經濟開化的地區。這些地區產生的洋奴買辦最多,上海從清末就成了洋人和買辦的花花世界,比現在的花花公子還厲害。而老區呢,都是產生民族魂的地方。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等,哪個不是老區的英雄兒女?  

所以我們這里斗膽講一個觀點,老區想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喂奶、沿海資本出血支援、吃外國資本投資的二茬飯,只能當乞丐,連人連飯連精神一塊丟光光的了。

4、另外一個原因,我覺得雜志本身定位為老區,給人第一感覺或者說心理學上的第一印象,就是“老”、“陳舊”,這個不好。“老”似乎意味著傳統,過時了。你說老區不過時,大家沒時間去思考衡量,直觀印象就是老和過時。這可真是個頭疼的問題,社會的一個特點是喜新厭舊,尤其是新聞學,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新,媒體對報道也會有所偏好,偏向那些經濟發展迅速、變化多采多姿的發達地區。經濟一發展起來,變動的幅度大,媒體的關注度也就多了起來。所以我建議老區該叫新區,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土,雖然暫時整體上比較已發展地區是落后的,但是充滿了希望,也是中國的希望。你們看到上海有埔東新區、天津有濱海新區,沈陽有沈北新區,鄭州有鄭東新區,都是個新字。我們知道,這個老區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總體上是相對落后的,這是中國經濟失衡的一種集中表現。中國經濟不平衡,地區就就分為四個世界。因此,中國經濟的強大最終不取決于那些經濟發達的省份,而是取決于代表多數地區的老區發展的怎么樣。老區占了中國縣行政區域的一半,這些縣發展起來了,強大起來、繁榮起來了,那中國的經濟強大將不得了。所以我建議從策略上考慮,《中國老區建設》該另出一份雜志或版面什么的,或者《中國老區建設》的別名或者副題目就叫《充滿希望的中國未來新區》什么的。當然,這有點知識分子的想象了。但是不是不值得考慮的心理學戰術。

5、還有一個我不得不尖銳批評的原則,那就是政府責任缺失。我聽了總編的說法,大抵意思的國家扶持的政策很多。但是奇怪的是,為什么還是發展不起來?除了中間執行階層對政策的沉沒作用以及國家老區政策沒有法制化、長效化以外,是否還有一個有限資源的配置問題?我們知道,資金投入、政策扶植力度這是個有限的經濟、政治資源,它的配置是有等級、層次的。這個分配是一個利益博弈的過程,你老區得到了1%的政策,但是你要知道沿海地區得到了超過200%的政策性優惠,甚至還有保稅區、免稅區這樣的高級優惠。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先開放的可是經濟特區和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后來設的第三個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也是沿江的重慶成都地區。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老區自身區位優勢制約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這都是有用的廢話。聽著都對,實際都沒用。

我認為,在這里我發表一下個人見解,那就是《另一個老區是可能的》。以前有本暢銷書叫《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我借用了這個題目。算是回答了主持人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解決目前的老區困境。

1、解放思想,破除“市場萬能論”,反對自虐

我這個解放思想是和流行的說法同詞不同義。我認為,只要解放“市場經濟萬能論”這種在世界上實質已經落后的思想,破除新自由主義的流毒,在更高層次上運用高科技、生產關系的最優化組織形式,老區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根據地。

當然有人會說你這是烏托邦。我要說,那是因為你不懂歷史大形勢和辯證法。在貌似落后的地區,可能蘊藏著未來的希望;而那些看似先進的地區,可能已經是在走下坡路。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其中說到,如果說計劃經濟本身是市場經濟的更高級形式,那么當這種市場經濟在中國多數地區復辟時,而那些落后地區,他們在計劃經濟時期已經存在并發揮作用、變化緩慢的上層建筑反而能夠為跳過冷酷無情的市場經濟,并跨越這一階段在目前沿海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更為發達的計劃經濟體制。革命的辯證法的原則既要照顧到現實,也要從適當地從反的方向來靈活運用列寧所說的“活的革命的辯證法”。

歷史是跳躍式前進的,你們現在還相信嗎?至少我徐某人還是堅信不疑的。

2、你是否想過,老區人民被媒體、某些官員說得一塌糊涂的缺點,實際上一種優點。

這一點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厚黑學的發明者李宗吾說過,人民受到的各種厚面皮、心眼黑政治家和政府的對待久了,就會懷念淳樸、講信義的時代。

中國有句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純粹市場經濟的探索已經讓那些走在前面的地區吃盡了環境污染、道德敗壞、信仰缺失、人倫失常的苦頭。老區如果不去嘗試一條新路,難道還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還追隨著環境破壞、精神道德滑坡的老路,那么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時候那你可就真的傻到家了。

那么老區應該實行一種什么模式呢?我認為應該是互助合作制。目前多數的老區人民心地善良、淳樸,心眼實,講究誠意和誠信,這很好。大家商品經濟頭腦都不發達,決斷力也不強,但是如果結合起來,組成互助合作組織,那就大不一樣了。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那些講誠信的企業將能夠生存下來,而那些計劃經濟喪失得很厲害,自私自利講得多的企業終將退出歷史的舞臺。這里要引用一下著名學者何新的觀點,他說西方的企業如沃爾瑪超市,實際上都是計劃經濟程度非常高的企業,而且還跨越了國界進行計劃設計。而且這種實質的計劃經濟狀態是我國的主流經濟學家隱匿不談的,恰恰相反,那些主張自私、人人為自己的模式在西方也早已經處于沒落了。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吸取了市場經濟優點的新生的計劃經濟模式。

我想,如果學者們有興趣,應該在代表真正的先進生產力的最先進的生產關系和模式方面入手,干嗎花那么大力量去研究一個已經沒落并且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糟糕、反人類的模式呢。

3、我認為,為了使更多的公有制生存,可以采用隱蔽的形式,更講點策略。將大原則神不知鬼不覺地隱含在策略行為中,從而達到目標,是最為可行的方法。比如你搞合作經濟,或者恢復了人民公社,你可以不叫人民公社,我叫“學習以色列基布茲模式”或者“新新農村建設模式”行不行?堅持原則,又非常立足現實講究策略,如果能夠這樣做起來,那就不得了,是一項不得了的事業。毛主席依靠這兩條成功了,我覺得只要老區人民能夠創新思想、更新理念,發揚漆總編所說的老區人民“創新、民主、艱苦奮斗、寬容”等精神,肯定能夠超越那些經濟上發達、環境卻禍國殃民、精神卻萎靡頹廢的地區,將老區變成一個充滿了希望,能夠給中國一個不同道路選擇的、能夠給民族乃至人類希望的社會主義新區。

4、另外,給《中國老區建設》雜志一個建議,是否可以將雜志定期免費贈送到211工程高校的圖書館,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誰取得了青年人,誰就能獲得未來。另外我補充一下,關于互助合作制我暫時沒有詳細的計劃,但是我想起碼的一點,這也是底線,就是至少做到不危害老區人民。現在講什么對口支援,不要把那些高度污染的企業、傷害環境的和老區人民身心健康的企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不要把老區人民逼迫到產業鏈條的低端上去。我為什么說教育的公共免費制度是一項永恒而偉大的事業。教育這個東西不得了,老區人民的教育水平上去了,就能夠有文化有能力去避免了給發展地區做廉價的打工崽。我還要加幾句,該多弄雜志的幾個版本,比如《讀者》還有鄉村版,不能只盯著上層和政府去訂閱,要用快樂、故事性的語言告訴人民老區的貢獻和真相。甚至將來考慮出英文版,真正達到雜志的宗旨:讓世界了解老區。老區的精神可能是中國未來民族精神的希望所在。

最后,說了這些觀點,還希望大家多批判指正,最后送老區人民一句話:

“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稍遜風騷;發達地區,只抓經濟沒頭腦;數風流人物,還看革命老區明朝”。謝謝。

主持人范景剛:剛才徐老師講的很精彩,也很尖銳,他很深遠地思考了老區發展的問題。如此宏大的一個建議也必然要引起廣泛的討論,爭議,還有可能進入不到實踐過程。但是這種討論是必要的,也是和我們國家堅持的社會主義方向一致的,如果離開了社會主義道路,老區的問題永遠不能解決。下面有請魯太光發言。

魯太光:我沒有徐亮老師準備的那么系統,我本來是想來受教育的。對于老區問題,我是這么想為什么老區漸行漸遠?我覺得我們的工作還稍微有一些缺陷,盡管《中國老區建設》雜志和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做了很多工作,重點好像還在“拿進去”,從政府爭取一些資金,財政轉移支付,帶到老區去,給老區帶來一些實惠,帶去一些潤滑劑,這當然是有效地,但為什么老區在今天卻漸行漸遠了呢?我已經幾乎十年沒有聽到老區這個詞了,我們應該讓老區這個詞重新煥發生機,那么不僅要“拿進去”,還要“拿出來”,把什么拿出來呢?那就是老區一些活的精神,好的精神,好的文明,還有老區的理論拿出來,這是非常必要的。從八十年代中期以來,新自由主義思想蔓延,它的一個核心就是告別革命,而老區是和革命有關系的,那么告別革命就必然告別老區嘛,這個歷史背景是不能忽視的。告別革命就是要和資本主義接軌,那么老區就會漸行漸遠。但是現在個良好的契機,現在是牛年的時候豬流感了,豬年的時候牛瘋了,而且經濟也危機了,這個時候恰恰是我們老區這些思想煥發光芒的時候,需要總結它的時候。對于自由主義的弊端我們要毫不客氣的批判,如果不消滅我們的敵人,敵人就會消滅我們,如果我們要使老區不會漸行漸遠,那么我們就要和新自由主義毫不妥協的斗爭。

主持人范景剛:魯太光剛才講的真是很精彩,把老區建設問題提到了整個社會大背景視野上來看待。的確老區概念漸行漸遠跟我們所處的大的社會風潮、時代背景和流行的價值觀是有很大關系的,告別革命,老區必然漸行漸遠。下面有請李云雷發言。

李云雷:謝謝主持人,因為我也沒有太多的準備,漆社長和徐部長的介紹很受觸動,我有些想法和太光和徐亮的想法有些相似的東西。我考慮的就是怎么讓老區變成一個新區?中國30年的發展模式已經在金融危機這樣的狀況下基本走到盡頭了。依靠外向型經濟以外部循環的形式發展,已經濟發展,以城市為中心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沒落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老去該怎樣發展?我認為如果還按照以前的模式發展肯定是不行的,紅色旅游只能作為點綴,把老區變成新區,我們就要塑造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如互助合作,人民公社等,在發展經濟同時也要注重人文關懷,資源與環境和諧的發展,繼承優秀文化基因,把他們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僅僅發展經濟。所以我建議老區能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模式出來,給國家和世界帶來新的機會。

主持人范景剛:我們的話題已經逐漸深入,我們從老區的基本概念,老區的現狀,老區建設出發,我們的話題已經上升到我們國家的發展道路,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現實和中國的未來,的確是這樣的一個問題,老區尷尬的處境,也是我們國家整個社會主義遭遇的困境。自去年經濟危機大爆發,整個國家都在重新思考,這種思想理論解界的爭論也是日益尖銳,已經進入到我們國家該走什么樣道路的宏大命題。前面幾位嘉賓談到了老區的漸行漸遠,老區的精神,老區代表的價值觀念,和我們國家這十多年來所流傳的新自由主義價值觀念和指導發展的理論都是存在著張力的,如果按照流行的主張,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的理論,那么中國將會倒退,中國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在自由主義甚囂塵上的今天,代表著中國革命精神的老區必然會邊緣化。所以我們必須抑制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方式,而使發展的成果為老百姓共享,這個方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區現在所面臨漸行漸遠的困境。

各位嘉賓發言后,進入了互動環節,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附相關資料:

一、關于中國革命老區和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

中國革命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全國有1389個有革命老區的縣(旗、市、區),分布在 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革命老區人民為革命的勝利和建設事業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共和國走來的地方。

為了促進革命老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親自批示,1990年7月建立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簡稱中國老促會),是在國家民政部正式注冊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本會主要成員是從黨政軍領導機關退下來的老干部、老將軍、老專家。第一屆名譽會長是伍修權、陸定一同志,會長是裴麗生同志;第二屆名譽會長是伍修權、陸定一同志,會長是楊成武同志;第三屆名譽會長是伍修權同志,會長是楊成武同志;第四屆名譽會長是姜春云、趙南起、董占林同志,會長是王作義同志。

在中國老促會的倡議下,現在全國大部分省(市、區)都建立了老促會組織。

《中國老區建設》由江澤民同志題寫刊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主管,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主辦,是以“讓世界了解老區,讓老區走向世界”為宗旨的國內唯一的服務老區、宣傳老區的全國性綜合新聞期刊,年發行量超過百萬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部分

老區基本知識:

絕大多數被調查的人至少聽說過革命老區,超過半數的人對于革命老區的認識只是一些紅色圣地,2成人群贊同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一成人對老區的認識停留在經濟發展落后這一層面。

根據問卷來看,對老區知曉程度最高為官員,企業為最低,社會群體排在第二,遠遠高于學者及媒體。

對老區為新中國做出巨大貢獻認同度最高的為學者,最低為媒體。對老區第一感覺是經濟發展落后在媒體中認同度要高于其他四類人群。

對于老區縣數量回答正確人群只占13%,將近半數的人為不清楚。回答對老區分布省市區范圍人群為18%,五類人群媒體正確比例最高。

老區劃分標準,只有6%的人群知道,66%回答為大概知道一點,認為與自己沒有關系的為28%,其中被調查媒體工作者和官員中各有38%認為與自己沒關系,為最高。

分析:對于老區的基本知識來說,對于被調查的人大部分只是聽說,稍微具體就不了解。對老區歷史上所作出的貢獻媒體的認同度最低,而學者對這一問題認同度最高。老區范圍各類人群大多數的人都不太清楚。

老區知識獲得途徑:

超半數的人對于老區知識的獲得是在學生時代,單位組織進行學習的占7%為最低,官員中有17%依靠這種方法獲得老區知識。通過自己學習獲得老區知識的學者比例遠遠高于其他三類人群。

將近半數的人希望通過大眾媒體來獲得老區知識。超過一半被調查社會人群通過紅色旅游獲取老區知識。而 媒體工作人員更傾向通過大眾媒體來了解老區情況。2成官員通過老區專業刊物獲得老區情況。6%的人對老區情況不關心,18%媒體   2%社會13%企業  2% 學者5%官員

周圍經常有人提起革命老區的人有13%,官員、學者、媒體可分別達到10%以上,周圍環境對老區提及比較少的是企業家人群。幾乎沒有人說革命老區的為26%,40%學者周圍幾乎沒有人說革命老區,比例最高,其次為媒體35%。

分析:大多數人們老區知識的獲得是在學生時代,而通過單位組織活動的形式獲得老區知識很低,證明單位在這方面的缺失,人們對于老區知識的獲得更傾向于通過大眾媒體;越來越少的人在平時生活中提到老區。

老區感情部分: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能忘記(82%),其中企業及媒體這兩個人群中持此觀點的低于這一數字,被調查人群中6%的媒體人士及3%企業人士認為老區是老掉牙的東西的,,認為革命老區應該逐漸消失的人占11%,5%的被調查的官員持此觀點。另外2%的官員,5%的學者已經6%的媒體認為討論劃分老區問題這一問題沒有意義。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老區精神沒有過時,其中媒體持此種觀點的人遠遠低于其他四類人群。認為老區精神已經過時的占被調查人群的3%,其中9%的媒體工作人員持此種觀點,遠遠高于其他幾類人群,2%的官員也認為老區精神已經過時。對這一問題持模棱兩可態度的人占20%,其中媒體最高35%,社會群眾次之。13%的學者和10%的官員也認為這一問題不好回答。

贊同回報老區就是還債的人占被調查人群的38%,其中學者最高,企業次之,最低的為媒體人士;42%的人認為老區應該和其他地方一樣,同等對待,59%媒體人,50%的社會群眾吃此種觀點,20%的官員也認為老區要與其他地區同等對待。

61%被調查人會為老區盡自己的一份力,78%的官員選擇此項為最高,40%的媒體人選擇此項為最低。

半數的人認為國家出臺扶持老區的政策,是基本責任。這一觀點在學者和社會人群中認同度最高分別達到63%及61%,在媒體中認同度最低,為32%;超過半數的媒體從業人員認為國家應該量力而行,統籌規劃。4%的被調查人員認為國家沒有必要加大扶持老區,老區人民可以自力更生,其中21%的企業人士,6%的媒體人,以及3%的學者持此觀點。

認為國家不應該給老區長久傾斜政策的占到被調查人群的41%。53%的媒體從業人員持這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學者為29%,是五類人群中最少的。相對應的,53%的學者認為國家要給老區長久傾斜的,15%的媒體認為應該給老區長久的傾斜,為最低。將對老區的政策傾斜單純的認為是扶貧政策的占所調查人群的11%,22%的官員持此種態度,為五類人群中最高。

認識到老區發展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的占被調查人群的40%,其中超過半數的社會人群持這種觀點,是五類人群中最高的,最低的為官員,25%的官員認識到這點;57%的官員將老區的發展與建設小康社會聯系起來,是五類人群最高。其次是媒體人,認為老區長期落后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占被調查人群的15%,其中18%的企業和官員持這種觀點。

分析:對于老區在中國歷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絕大多數被調查人是認同的,但是對于國家出臺對扶持老區進一步發展的政策,超過半數的人又是不贊同的,認為國家沒有必要照顧老區;而且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多數人認識不到國家扶持老區本身的政治意義,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官員。對于還債意識認同度最高的學者,最低的為媒體人士,通過問卷也可以看出,對于老區的感情媒體人是最為淡漠的。

對老區現狀的了解:

同意或部分贊同老區就是貧困地區的人占被調查人的73%,各類人群中均有將近或超過70%的人持這種觀點。38%的企業人士不同意老區就是貧困地區的人中,其他人群比例比較平均,均在20%~30%以內。

82%的人認為老區貧困是因為區位條件差,92%的媒體從業人員持這種觀點,為五類人中最高,最低為社會群眾為66%;10%的人認為老區貧困是因為國家的傾斜政策還不夠,官員比例最高達到19%;4%的人認為是歷史上犧牲過多的原因,8%的社會群體和11%的企業人士是這種觀點。認為是等靠要思想問題的占3%。

認為老區工作就是扶貧工作的占到63%,其中合計82%的官員持這種觀點,為最高,其余各類人群有將近或超過60%的人這樣認為。認為對老區要區別對待的占25%,最低為官員為9%,其余各類人群均有將近或超過30%的人認為老區有窮有富要區別對待。

分析:認為老區就是貧困代名詞的人占多數,其中官員的態度最為明顯。很少一部分人認識到老區如今發展緩慢和歷史上的犧牲有關。通過前面的分析,這與媒體人對老區感情的淡漠不無關系。

對老區未來的態度:

認為老區能趕上社會平均水平的人占總人群的45%。52.5%的官員持這種觀點為各類人群最高,33%的學者如此認為,為各類人群中最低。10%的被調查人群,認為老區將一直貧困下去,14%的學者這樣認為,比例為各類人群最高,媒體為3%,最低。30%的人認為老區的將來由國家的政策決定,64%的學者持這種觀點,

8%的被調查人群認為老區沒有什么優勢,被調查學者中23%持這種觀點,為最高.10%的人認為老區今后的發展優勢是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22%的企業人士和18%的官員、15%的媒體持這種觀點。認為紅色資源是老區今后發展的優勢的占38%,媒體人、官員和社會群體持這種觀點的均超過半數。26%的人認為綠色是老區今后發展的優勢,其中41%的企業人士認同這一觀點,為最高,其他人群也均在兩成以上。

分析:對老區未來持最悲觀態度的是學者,部分學者或認為老區的將來要看國家的政策走向,或者認為老區沒有什么優勢可言。

將近半數的人對老區的將來還是抱有信心的。

媒體問卷分析:

媒體圈中了解老區專業媒體的將近2成,對于報道老區,基于受眾可能不喜歡的原因,大部分媒體人沒有此打算或者完全聽從單位的報道安排。絕大多數的人認為現在對老區的報道很不充分。

基于前文的分析,由于媒體對老區感情的淡薄,再加上對受眾喜好的迎合,媒體對老區很少報道的情況就可以得到解釋。

企業問卷分析:

35%的企業人士明確知道自己的企業輻射老區,21%的被調查企業家在老區做過慈善活動,56%的人認為要將老區與其他社會人群同等對待,沒有必要專門對老區人民進行慈善活動,也有超過半數的被調查企業人士在其企業業務范圍內會對老區進行一定的優惠。

在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一部分企業對于老區是有感情的,但是與調查的普通社會人群一樣,企業人士雖然認同老區為共和國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并不太認同要將老區問題特事特辦。

學者問卷分析:

17%的學者知道有專門研究老區的人,67%的學者認同老區的問題就是要特事特辦,有必要專門研究老區;研究老區問題31%的人將目光放在如何促進老區更好的發展, 44%的人會研究讓老區如何更好的服務全國大局;只有24%的人在平時的研究中涉及過革命老區。27%的專家會在今年對革命老區進行專門研究。

在前文的統計中,學者相對其他幾個群體學者最了解老區,也是對老區將來持最為謹慎態度的。將近半數的學者將研究老區如何在今后更好的服務大局,這可能就是對老區將來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官員問卷分析:

我國哪個部門負責老區工作,答對這一問題的官員為29%。

知道自己所在地區有革命老區的官員占被調查官員的38%。

知道自己當地有老促會組織的官員占24%,了解老促會組織的占38%,認同老促會工作的占14%。

知道所在縣市制定了加快老區發展相關政策的占17%;支持將老區建設納入法制化道路的官員有67%。

認為老區發展的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將老區納入法制化道路或多給予特殊政策的占的官員有30%,要加大對老區基礎設施投入的占56%,老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的占14%。

將老區工作作為一份責任的官員占88%,認為是一個爭取資金的方法的占10%,認為老區會給招商引資帶來負面影響的占2%

本批問卷投放地區大部分為革命老區,也有老促會組織,而且老促會都在當地發揮著很大作用的地方,調查對象為處級以上干部。通過以上數據可見,大部分被調查官員對老區意識的淡薄,而且并不太了解各級政府出臺的加快老區發展相關政策。更多的官員還是將老區發展的目光放到了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部分官員并不認為老區工作是一份責任。

調查問卷數據統計結果

統計數據:

1.您是否知道革命老區這個概念?

□知道76%)

 媒體( 69%)  社會(81%)  企業(21%)  學者(72%)官員(92%)

 □聽說過 (23%)

媒體(32%)   社會(12%)企業(38%) 學者(29%)  官員(7%)

□ 不清楚,沒注意過  (1%)

社會(2%) 企業(7%)

2.  提到革命老區,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井岡山、延安等革命圣地 (64%)

 媒體: (76%)  社會(63%)企業(75%)學者(53%)   官員(60%)

 □經濟發展落后 (10%)

媒體(17%)社會(7%)  企業(10%)  學者(9%)官員(7%)

□優美的自然風光(2%)

企業(7%)    官員(4%)

□對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 (21%)

媒體(3%)   社會(17%)企業(10%)  學者24 (35%)  官員(22%)

□淳樸的民風 (5%)

媒體(6%)社會(5%)  學者(5%)官員(7%)

3. 新中國成立已經60年了,您如何看待劃分革命老區?

    □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不應該忘記 (82%)

媒體:(78%)  社會(87%)  企業  (73%)學者  (86%)   官員   (92%)

□已經21世紀了,還提那些老掉牙的東西做什么 (2%)

  媒體(6%)企業(3%)

□革命老區概念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消失 (11%)

媒體(12%)  社會(8%)  企業(7%)  學者(11%)  官員(5%)

□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多大意義 (5%)

媒體(6%)    社會(6%)  企業(2%)學者(5%)官員(2%)

4.  您認為全國有革命老區的縣有多少?

□1000個縣以上 (13%)

媒體(18%)  社會(21%)企業(11%)學者(11%)   官員(12%)

 □500個縣左右 5(20%)

 媒體(30%)社會(12%)企業(28%)  學者(23%)官員(17%)

□200個縣左右   (22%)  

媒體(10%)   社會(21%) 企業(25%) 學者(20%)官員(43%)

□不清楚111(49%)

媒體(50%)    社會(71%)企業(38%) 學者(48%)官員12(29%)

5.  您所了解的革命老區在全國分布的狀況是怎樣的?

    □所有省市自治區都有革命老區 (5%)

媒體(3%)社會(11%)  企業(7%)學者 (5%)   官員 (3%)

    □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有革命老區 (18%)

媒體(29%)社會(19%)企業(28%) 學者 (16%)  官員 (9%)

    □一半以上省市自治區有革命老區(16%)

媒體(11%)社會(14%)企業 (11%) 學者 (26%)  官員(9%)

    □1/3左右省市自治區有革命老區 (32%)

媒體(18%)    社會(38%)  企業(38%) 學者 (23%)  官員(53%)

    □不太清楚 (27%)

媒體(34%)    社會(19%)企業(18%)  學者 (32%)    官員 (26%)

6.  您知道革命老區評定劃分的標準么?

□知道 (6%)

媒體 (18%)社會 (4%) 企業  (7%) 學者 (2%)    官員(7%)

  □大概知道一點  (66%)

媒體 (46%)社會 (66%)企業(66%) 學者 (84%)  官員(55%)

 □不清楚,和我沒有多少關系 (28%)

媒體 ( 38%)  社會(31%) 企業(28%)  學者(15%)  官員  (38%)

7.在你周圍,革命老區一詞是否被經常提起?

□是的,經常被提起 (13%)

媒體(18%) 社會  (10%) 企業 (7%)  學者(15%)  官員 (16%)

 □偶爾被提起(57%)

媒體 (49%) 社會 (62%)   企業(69%)學者 (45%)  官員 (82%)

□幾乎沒有人說革命老區  (26%)

媒體 (35%)   社會(30%)企業  (25%)學者  (40%)  官員 (3%)

8. 您是否認為革命老區的精神和傳統已經過時?223

□是 (3%)

 媒體  (9%)     社會(2%)企業(4%) 學者(2%)  官員(2%)

□不,沒有過時 (77%)

媒體  (58%)社會(68%)企業   (80%)學者(86%) 官員(88%)

 □不好說45(20%)

媒體(35%)  社會(31%)企業(18%)  學者(13%)    官員(10%)

9.  您是如何了解到革命老區這個概念的?

    □學生時代的知識積累  (60%)

媒體  (67%)社會 (65%) 企業(66%) 學者  (57%)     官員 (51%)

      □大眾媒體的宣傳(23%)

    媒體(25%) 社會  (19%)  企業  (28%) 學者(26%)  官員 (21%)

□通過自己學習(9%)

 媒體(3%)  社會   (8%)  企業 (7%)學者 (15%)  官員(11%)

□單位組織的革命傳統教育(7%)

媒體(6%)社會(10%)  學者 (3%)  官員 (17%)

10.  假如您想關注革命老區的狀況,您一般通過什么途徑來了解?

□親赴老區,如參加紅色旅游,親身感受 (36%)

媒體 (12%) 社會(52%)企業  (29%) 學者 (45%)  官員(26%)

 □通過一般的大眾媒體 (48%)

 媒體  (62%)     社會 (43%) 企業  (49%)學者 (46%)官員21(49%)

□ 通過革命老區專業媒體 (10%)

 媒體 (9%) 社會 (6%)  企業 (10%)  學者(8% ) 官員 (21%)

□我不關心14(6%)

媒體 (18%)    社會(2%) 企業(13%)   學者 (2%)官員 (5%)

11.  革命老區就等于是貧困落后地區,您對這個論斷:

□完全同意 (9%)

 媒體(18%) 社會 (8%) 企業 (25%) 學者  (3%) 官員 (2%)

□不同意,發達地區也有革命老區  (27%)

媒體(23%)  社會 (26%)企業(38%) 學者 (26%)  官員(24%)

□部分贊同,革命老區不一定就發展得不好   (64%)

媒體( 60%)社會 (67%)企業  (38%)  學者  (72%)  官員  (73%)

12. 您認為部分革命老區貧困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歷史上犧牲過大,貢獻過多 (4%)

社會  (8%) 企業 (11%)學者 (3%)

□都是山區和偏遠地區,區位條件太差 (82%)

媒體 (92%)  社會 (66%)企業(80%)學者   (80%)  官員  (81%)

□國家政策傾斜還不夠 (10%)

媒體(8%)   社會  (5%) 企業  (7%)  學者  (11%) 官員  (19%)

□等靠要等思想嚴重 (3%)

社會(7%) 企業 (4%)學者 (3%)

13. 您是否認為革命老區工作就是扶貧工作?

□當然,革命老區都窮 (6%)

 媒體 (3%)  社會 (8%)  企業  (25%) 學者  (2%)官員 (2%)

□不,革命老區除了脫貧還要發展 (57%)

媒體 (60%) 社會 (52%)企業   (42%)學者  (56%)  官員35(80%)

□不,革命老區有窮有富,應該區別對待 (25%)

媒體 (32%)  社會  (28%)  企業 (31%)   學者  (31%)  官員 (9%)

□說不清  (12%)

 媒體 (6%)   社會 (13%)   企業 (4%)    學者  (12%)   官 (9%)

14. 有一種說法是現在回報革命老區是還過去未還完的債,您的態度是

□同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85(38%)

媒體  (24%)   社會  (32%)企業  (38%)  學者(45%)  官員(40%)

 □不同意,全國這么多地區,應該平等對待93(42%)

媒體 (59%)  社會 (50%)企業(45%)學者 (34%) 官員 (20%)

□說不清,對這方面沒什么了解 (19%)

媒體  (18%)  社會 (19%) 企業(18%)  學者(23%)   官員 (40%)

15. 您對全社會都應該關愛、幫扶革命老區的說法的態度是:

□我會為革命老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61%)

 媒體  (40%)社會 (59%)   企業 (59%)   學者 (68%)  官員 78%)

 □有關部門會做好這些工作 (26%)

媒體   (38%)     社會  (21%)  企業 (25%)學者 (30%)  官員(17%)

□沒必要大動干戈,地方政府自有考慮 (8%)

 媒體 (18%) 社會 (8%)      企業 (18%)學者 (4%)   官員(2%)

□這是國家的事情,與個人無關 (6%)

媒體 (6%)  社會    (14%)  學者  (5%) 官員 (2%)

16. 您對國家加大革命老區扶持力度的政策,持何態度?

    □應該,這是國家的基本責任  (51%)

媒體 (32%)     社會  (61%)企業  (28%) 學者(63%)官員 (48%)

     □應該量力而行,統籌規劃 (42%)

媒體  (58%)  社會 (36%) 企業(52%) 學者(34%)   官員 (46%)

□沒必要,革命老區完全可以自力更生 (4%)

媒體  (6%)                 企業 (12%)學者2(3%)

□說不清7(3%)

媒體 (6%)   社會(4%)     企業 (8%) 學者 (2%)  官員(2%)

17. 您是否認為革命老區應該得到國家政策的長久傾斜?

□當然應該 (35%)

 媒體 (15%)    社會 (33%)企業 (28%) 學者(56%)  官員(29%)

 □不應該,除了革命老區,全國還有好多貧困地區在等待國家扶持 (41%)

媒體 (53%)  社會  (50%) 企業(52%) 學者(29%)官員(34%)

□革命老區脫貧以后就可以不要政策了 (11%)

 媒體 (12%) 社會  (5%) 企業 (7%)  學者(6%)   官員(22%)

□不好說(13%)

媒體(21%)社會 (13%) 企業(14%)學者(11%)官員(12%)

18. 您是否認為革命老區一定能趕上社會平均發展水平?

□當然,國家會采取各種措施加快老區發展  (45%)

媒體(43%)   社會  (50%) 企業   (50%)   學者 (33%) 官員 (52.5%)

□不一定,要看國家政策的傾斜力度 (30%)

媒體(32%)  社會 (28%)企業  (24%) 學者(64%)  官員 (32.5%)

□不可能,限于各種條件,部分革命老區將長期貧困下去  (10%)

  媒體 (3%)社會(12%)企業   (10%) 學者 (14%)  官員(7.5%)

□不好說    4(15%)

媒體 (23%)社會  (12%)  企業 (17%)學者 (21%)  官員 (5%)

19.您認為老區加快發展的意義是:

□ 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40%)

媒體(37%)   社會  (51%) 企業 (43%) 學者(45%)    官員25%)

□ 老區不發展,全面小康就不能實現 (452%)

  媒體(48%)    社會 (36%)企業  (40%)學者    (43%) 官員  (57%)

□老區長期落后,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15%)

媒體  (16%)  社會   (14%) 企業  (18%) 學者  (13%)    官員 (18%)

20您認為對大多數革命老區在今后的發展中,下面哪點是老區的發展優勢?

□紅色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 (38%)

 媒體  (54%)  社會 (50%)企業(38%)   學者(44%)    官員 (54%)

□綠色的生態資源26%)

媒體  (33%)  社會(30%) 企業 (41%) 學者 (28%)   官員(26%)

□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后發優勢 (10%)

  媒體 (14%)  社會 (15%) 企業(22%)學者  (7%)    官員(18%)

□革命老區沒有什么優勢可言    (8%)

 媒體(3% ) 社會 (6%)       學者 (23%)   官員 (2%)

(以下為針對媒體調查部分)

21.作為媒體工作者,您所了解的有沒有專門宣傳革命老區的媒體?

□我知道有幾家 (19%)

□聽說過,但不了解   (44%)

□沒聽說 (38%)

22. 作為媒體工作者,您之前是否對老區做過專門報道?

□是,我做過專門報道(13%)

□報道過,不過是報道別的順便提到(13%)

□沒有報道過     (72%)

□不記得了 (4%)

23.  今年是建國60周年,您所在的媒體在相關報道中是否準備涉及革命老區?

□是,這是題中應有之意   (18%)

□不,并沒有這樣的計劃 (26%)

□不清楚,要看領導怎么安排 (57%)

24.  您是否會提出關于革命老區的選題策劃方案?

□當然,要配合60年大慶宣傳 (25%)

□不,沒人愿意看這個 (20%)

□不好說,要看單位的工作安排 (56%)

25.  近些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多代表委員提出不少關于老區建設的提案議案,但鮮見于媒體報道,您認為原因是什么?

□ 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報道領域,這應該是老區專業媒體報道的內容 (29%)

□知道這事,但是沒有相關報道計劃,所以沒報 (5%)

□兩會新聞組沒有提供這方面的材料 (27%)

□不是新聞熱點,沒人愿意看 (40%)

25. 您認為現在的媒體對老區的報道狀況是

□已經有很多專欄和專題節目,報道很充分 (7%)

□報道都不是在主要版面或黃金時間,報道還很不充分 (81%)

    □沒注意 (13%)

(以下為針對企業調查部分)

21.您的企業業務范圍是否輻射革命老區?

□是 (35%)

□否   (52%)

□不清楚,沒注意 (14%)

22. 您曾經在革命老區進行過慈善活動嗎?

□是,我做過    (21%)

□否,沒做過   (73%)

□我沒有概念,所以不清楚 (7%)

23.  現在有企業家自發成立了扶持老區發展基金會,您對此怎么看?

□支持,利國利民,但我現在沒這個條件  (45%)

□有政府在,企業似乎沒有這個必要 (21%)

□如果條件允許,我也要做 (28%)

□不太清楚,不好說 (7%)

24.  假如您要開展慈善事業,您是否會把革命老區作為主要對象?

□當然,我就是這么做的 (25%)

□不,社會需要博愛,我不會只關心特定群體 (56%)

□看到就幫,看不到就算了 (21%)

25.  如果您的企業產品革命老區有需求,您會給與一些價格等優惠嗎?

□應該的,幫扶老區,人人有責    (52%)

□不,生意歸生意,企業也要掙錢  (14%)

□不,等企業盈利后再去回報老區 (18%)

□不好說,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18%)

(以下為針對學者的調查部分)

21你知道有專門研究老區的學者嗎?

□有  (17%)

 □沒有  (16%)

 □不清楚  (69%)

22你認為有必要專門研究老區嗎?

□沒有必要,老區的問題就是普遍的問題 (19%)

□有必要,老區的事情要特事特辦,深入研究老區才能更好的促進老區發展 (67%)

□無所謂,碰到特殊的問題再說。 (16%)

23如果你研究老區,你會更關注那個方面

□如何促進老區發展  (31%)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老區的故事 (8%)

□如何利用老區的資源更好的服務于全國發展的大局 (44%)

□老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 (19%)

24在你平時的研究課題中有沒有涉及過革命老區?

□有   (24%)  □ 沒有  (72%)  □不清楚,沒注意 (5%)

25今年是建國60周年,你會不會對革命老區進行相關的研究?67

□ 會(27%)  □ 不會  (15%)   □視情況而定   (59%)

(以下為針對官員的調查部分)

21.目前我國哪個部門在負責老區建設工作?

□國家發改委  (19%)

□國務院扶貧辦  (29%)

□農業部  (17%)

□不太清楚   (36%)

22.您所在的地方是否有革命老區?

□有  (38%)

□沒有  (52%)

□不太清楚 (7%)

23.您所在的地方有老區建設促進會這個組織嗎?

□有(24%)

□沒有  (76%)

24.您對老區建設促進會這個組織了解嗎?

□我很支持老促會的工作 (14%)

□退休干部發揮余熱,熱情可嘉,但老區建設工作主要還要靠黨委政府。 (24%)

□沒聽說有這樣的組織 (62%)

24.您所在的省市,是否有專門制定了促進老區加快發展的政策

□ 有  (17%)

□沒有(19%)

□不清楚(64%)

25.近些年全國為老區立法的聲音很多,您對此的態度:

□支持,老區建設需要走上法制化軌道  (67%)

□多給老區一點錢就是了,沒有必要專門制定一部法律  (2%)

□不太清楚,不好表態  (31%)

26.您認為老區要加快發展,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把老區建設納入法制化建設軌道  (17%)

□國家制定加快老區發展的特殊政策  (13%)

□老區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  (13%)

□ 國家加大老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變制約老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56%)

27.您認為革命老區這個稱謂,對您所在的地方意味著:

□一份責任(88%)

□一個向上面爭取資金的渠道(10%)

□會對招商引資帶來負面影響(2%)

                                               三冰整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国自产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野狼 |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 中国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