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李賢勇:從行業“癌變”看法學異化

李賢勇 · 2006-07-20 · 來源:中國法理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李賢勇:從行業“癌變”看法學異化

——略論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

文章來源:中國法理網

李賢勇 安陽師范學院 政法系03級 法學四班學生

[摘要] 法律職業集團的出現標志著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形成。然而隨著它的不斷發展,法律職業化和法學精英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由此帶來了法學異化!在當代中國,公眾對法律的漠視與法學研究繁榮的鮮明對比、學術與現時的背離印證了傳統與習慣的強大,而這些正是公眾大眾化追求的反彈,也是法學異化的表現。人天生不喜歡被治理,但精英的治理模式卻讓大眾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最后導致的結果是法學的異化——精英與大眾的背離,這就產生了很多的社會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精英的大眾化視角必不可少。通過分析眾多行業的“癌變”,尋找法學異化的原因,探討現時代解決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的方法,并進而提出相應的方案,從而達到法學發展與公眾需求相一致的理想境界,是學術研究的方向和作文的目的。

[關鍵詞] 行業癌變 法學異化 精英治理 厭訴心理 服務意識

中國法學的發展是欣欣向榮的,但法學對公眾的影響力卻未隨之提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是我們不需要嗎?不是!君不見:有多少人冤案平反后最感激的不是法學而是青天!又有多少人含冤受屈,不找法院而上訪!是我們沒有人才嗎?不是!君不看:司法資格考試是天下第一考!法學又是最熱的學科之一,我們更有數不清的法學院、看不完的法學書刊!然而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句話,文不對題!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法學,而不是學術圈內的你爭我奪的文人相輕,更不是擁有“天下第一考”、年產上萬論文、身價百萬千萬法學家!因為,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們只會不斷批評公眾素質不高、法治觀念淡薄、權利意識不強;不斷指責社會學術環境不好、公眾重視不夠、制度不相配套!卻未想到擁有這么多人才的法學界,卻只能指手畫腳的說三道四,而不能投身解決現實問題的社會實踐,這簡直是一種浪費!問題出現在哪?歸根到底是精英意識在作祟!總是高高在上的指點江山——好一點叫治理,正式的叫統治;而不是站在公眾的角度去看問題,即使這樣做了,也只是為了統治的需要!法學的異化表現的就更加突出——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正是這一現象的顯著表現!歷史的發展過程表明:行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擴展自己領域的過程,它不斷的侵蝕別人的地盤,以養活更多的人——更多的依靠他人而生存的人!最初它是適應人類發展的需要的,但到了一定的時候,它的發展就會以犧牲個體的需要為代價來換取整體的發展!不斷的抬高進入該行業的門檻,索取更高的入門費,以維護行業既得利益者的“壟斷利潤”!這就是行業的發展規律!當然也是法學發展的規律!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行業癌變”! 法學異化是“行業癌變”的最好例子,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是其副作用之一。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那里?出路又在那里?我們又該怎樣去面對法學的異變呢?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 法學異化的原因——精英與大眾的背離

(一)精英與大眾自身地位的限制與出發點的不同: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生理需求是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社會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對需求的滿足是由下到上的!①在現階段,大眾的需求還停留在生理需求已滿足,安全需求還有待改善,正在追求后三種需求的階段!而廣大的精英們則是:前三種已滿足,而后兩種正在實現!這種差別使精英與大眾生活的出發點不同:

1、精英們追求的是競爭與效率。在精英們看來:競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效率是人類追求目標的起點!這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決定的,正像老百姓說的“飽漢不知餓漢饑,美女不愁嫁人難!”對于精英們來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②只有競爭才會有社會的不斷發展,才會有社會的不斷進步!盡管有時競爭會帶來很多的負面作用,但這種負面作用是由于效率不高造成的!而要想提高效率競爭就不可避免!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就是千方百計的“偷工減料”,當然這種“偷工減料”的前提是不能讓別人發現的!對于他們來說:誰的技藝高誰就是強者,誰就獲得統治權。誰就說了算!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浪費也是一種效率,降低產品質量,縮短使用年限更是一種效率!因為浪費加快了資源的流轉速度!產品質量的降低,就需要更多的產品來滿足同樣的需要 !使用年限縮短,就需要更多的產品!所以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養活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這種更新換代卻是以犧牲更多的資源為代價的!我們普遍感到:同樣是一個鐵鍋十幾年前的使用壽命和現在的使用壽命是不能同日而語的!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高科技產業IT業:它就是以加快產品的淘汰,來換取高額利潤的!因為,從能量和資源的循環利用與平衡發展上來看:它的投入與產出是不成正比的,為了養活更多的IT從業者,它必須以巨大的消耗(增加淘汰速度——也就是浪費)來增加附加值!另一個在精英中間廣泛流傳的創新的典型例子更能說明:“一個牙膏廠產品銷售量減少,利潤降低,廠長召集銷售人員開會,怎樣才能最快的提高銷售量、增加利潤?一位銷售員提議‘把牙膏的開口直徑增加一毫米’果然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就是創新!法學也是這樣:因為它需要維護這樣的制度,只有這樣也惟有這樣它才能生存!更因為法學也是它們中的一員!它也需要擴大基礎(就是讓更多的人離不開法而不管他們需不需要)來保持高利!這就造就了——法學異化!

2、大眾們追求的是安全與公平。對于大眾們來說:安全是第一位的,公平是他們的出發點。這也是由其自身的內在的屬性決定的!在大眾們的世界里:他們不會去追求不切實際的利益,即使它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冒不起這樣的風險,競爭對他們來說是殘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會競爭,只是出發點不同而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去考公務員?因為這個職業是穩定的,也是最安全的!因為政府不會破產,更不會倒閉(至少是在可預見的期間內)!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大眾們是最實際的,也是最樸實的,要的只有實在!“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金山、銀山,不如自家的荒山!”這就是大眾,也是他們的可愛之處!——他們可以忍受一切,但不能忍受不公!此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為一炷香!”當然他們不會不自量力的去改變這一切,而只是去適應!去適應能適應的一切!這符合安全的需要,也是現實的必然!對于法學他們不會抱太大的希望,只要它能維護自身的安全與公平即可,哪怕是表面的公平!

綜上可知:精英與大眾的需求和出發點不同,是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背離的原因之一,這是由他們自身地位的限制決定的!我們只有認清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去解決法學異化的問題!

(二)精英與大眾追求的目標與實現的方式和途徑不同:

精英與大眾的出現是社會分工的必然。因而精英階層的出現對社會的發展起到過重大的推動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為一個人必須以承認精英立場的權威性為代價,才能被接納到精英分子的主流之中,如果他拒不承認精英立場的權威性,那么他就只能游離精英們的人際關系圈之外了!這是精英出現的規律,它的弊端是犧牲了個性。相反對于大眾們來說:不缺的就是個性,盡管在社會的大染缸中難免會有所改變,但這種改變是自愿的,你無須加入它,你就在其中!一切的不同在于:

1、精英與大眾追求的目標不同。精英們胸懷天下,想的是自我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大眾們卻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小算盤——“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從本質上講:精英們是不安分的,他們是秩序的破壞者!最看不得的是體制的僵化和社會的不公,改變現狀是內在的追求,也是生存的所在!然而,大眾們卻是保守的,他們是穩定的追求者!最大的能耐是忍受,不到萬不得以決不冒險,維持現狀是不變的渴求。這樣:在精英們看來大眾是落后的,但每逢革命,如果大眾們不響應,則無論精英們如何投入,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精英們研究法學是為了 改變現狀,而大眾們應用法學則是維持現狀!法學異化在所難免。

2、精英與大眾實現追求目標的方式和途徑不同。精英們盡可能是選擇多樣化、最優化,提供各種各樣的途徑讓人們去實現自己的目標。用復雜的手段去實現簡單的目的成了結果,也是必然。對于他們來說窮盡可能是研究的目的!最終的結果卻帶來了“選擇的無助”(面對眾多的選擇而無所適從)。但對于大眾們來講:用直接的方法實現簡單的目標才最實用!既然一種方法可以,為什么還要第二種?在法學領域,法學家們就正在制造這種“選擇的無助”!——法律法規成千上萬,但真正影響大眾的卻少之又少!

一句話,當目標與途徑產生差異時,走不到一起是很自然的!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沒有什么不妥,只是惟獨不符合大眾的要求,導致了法學的異化而已。

(三) 精英與大眾的觀念與服務的視角不同:

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精英與大眾的區別決定了他們自身的觀念與視角的相異:“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是精英們的典型寫照,因為他們不能親自去創造直接生產力,只能依附于他人或一定的組織才能生存!當然,現在的社會沒有“帝王”(值得依靠的帝王),最可靠的也是最有利的就是政府——靠公共財政的供養無疑是最好也是最優的選擇!法學作為與政府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就不可避免的會受其影響,因而也受害最深。相比較而言,自給自足的大眾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和麻煩!

1、精英與大眾的觀念有差異。面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理性的精英們會去權衡利弊以取得最優化,而大眾們卻總想兼得!即面對沖突時,精英們想的是解決,而大眾們想的是避免。因而有“法律不外乎人情”的大眾觀念,精英們卻會想到“大義滅親,忍痛割愛”!即便為了所謂的“人情”,他們也只會去鉆自以為聰明的“空子”——法律漏洞!這就是不同,也是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的背離的原因之一,更是法學異化的顯著表現!

2、精英與大眾服務的視角不同。精英們的成果必須獲得承認,才能生存!法學尤為如此,法學家們存在就是為政府服務,而不能為政府承認的法學就會被淘汰亦或是扼殺!不幸的是歷史的發展卻證明:只有為最多數的人民服務,才有意義!即:能為大眾認可才有希望。然而現實卻是最需要的大眾遠離了精英們的視野,這是何其的悲哀!又是何其的心痛!法學的異化是“向最能產生效益的地方出發!”的必然邏輯!因為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又最有效益,只有為少數人服務才能要求報酬,為大多數人服務是無處索酬的!這造就了——“公共知識分子的缺乏,法學精英們不屑研究大眾!”法學異化的表現!

當觀念與視角不同時背離無法回避!差距會越來越大!然而縮小它們卻很困難,因為你雖然可能讓每一個人都獲益了,卻可能無人記得你的功績!只有歷史會銘記你的一切——真正的人,有節的人!

二、 法學異化的表現——法學對現實問題的忽視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雖然有些片面,卻又讓多少人陷入其中!能看的開的又有多少?在現時代的法

學領域表現的尤為突出:職業化的利益訴求、學術化的名聲追逐、法學教育產業化的兩極趨勢是其最明顯的背離表現!特別是法學超脫于現實的情形更是一種難堪——與需要相脫節!面對此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深思,不得不尋求出路。不得不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現在中國人民頭上出現了“新三座大山”——“教育、住房和看病”,它們已經成為普通公眾的沉重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③而法學在這三個領域卻都難有所為!

1、對于教育——法學在隨波逐流:法學教育多而又亂!有點“地位”的地方,就有大學,有大學的地方定有法學院(系),而是個法學院(系)就有法學專業!法學輔導更是漫天紛飛,法學界則坐享其成、“坐地分贓”!(一本書年年再版,卻是不斷重復,只為利益年年有!)本來國家為了擴大內需而讓高等院校大力擴招,從而造成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社會還不足以消化這些“成果”!進而造成今日的就業難的局面,這時精英們又有事可干了!把決策失誤的成本轉嫁給普通公眾!讓教育產業化的惡果有學生與社會承受,而他們成了受益者——有錢可賺,有事可干!事實證明:增加教育成本的結果只能是社會的負重——家長們更不敢化錢,學生們又無力承受如此重擔!讓這一代為下一代受苦的結果是代代受苦!

2、面對房價飛漲——法學更是歡欣鼓舞:這意味著糾紛會更多,法學界會更多的利益!房地產商需要他們為自己代言——“漲價合理”。購房者需要他們來為自己捍衛權利。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事實表明:房價只會漲,不會降!因為房地產商掌握著價值規律,他們利用著它——當我們看到這么多空置房產,那么多工程又正在建設時就應明白這一點,人為利往,勢為利存!

3、說到看病——法學更是在與狼共舞:看病難、看病貴成了人們的共識。因病反貧、因病反困屢見不鮮!而法學卻又在不斷的增加解決這一問題的成本。藥價虛高、醫藥回扣、看病紅包紛紛出現,我們卻難看到法學的身影!因為在這個領域,病人是絕對的弱者,醫生說什么就是什么——誰也不敢拿自己開玩笑!而法學在這里卻:一邊向醫藥界討價還價,使之有危機感;一邊向病人要挾,使之為一口氣,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只要能討個公道!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判決不能落到實處!法學卻盆缽滿貫!

(二)法學對很多問題又采取回避和縱容的態度,典型的如:對金融業的無力、對基礎建設的無助、對國企改革的無為都是其缺少風骨的表現!欲為而無力,欲舍而不甘!法學異化顯而又顯!

1、我國是高儲蓄率的國家,這與國民的意識有關,但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法學有些縱容與無力!國家加征利息稅,但這不過是變相的降息,治標不治本,不能解決問題!這時金融業就想分一杯羹了——他們先是計征,再對小額儲戶加收管理費,后又收跨行查詢交易費!要起來沒完沒了,真是吃準了儲戶不會因小失大!而法學面對此情況卻無所作為,沒有人站出來說他們違法。且不說先是免費發放,等培育好市場后再收費是否欺詐違約;單說其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推翻所有的一切!一句話,當金融業異變后——銀行成了我們的上帝,保險不在是互助的機構而淪為利益的追隨者,證券變為牟利的工具時——法學卻逃之夭夭了!人家動動筆就上億,我們如之奈何?

2、中國的基礎建設以國家投入為主,這與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但在改革的春風之下,我們的變化也是很明顯:基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公路通車里程、高速公路建設、鐵路提速、航空大發展和航海水運都有較大提高!在這其中BOT政府特許合同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悲哀的是結果卻并不如意:路多了,卻更難走了。因為要收費——公路淪為少數人的專利、高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便捷不屬于大眾!更可悲的是腐敗隨之而生、壟斷伴之而存——交通廳長紛紛落馬!出行卻越來越難!相較之下:法學對此無能為力!因而愈發顯得法學異化為利益的追隨者了!為誰說話,為誰甜?

3、在現時代的中國發展的關鍵是國企,改革的成敗也在國企!然而在此領域法學卻鮮有建樹:一個股份制成了萬能的法寶——一股就靈?管理層收購無疾而終、經濟體制改革舉步為艱、國際標準滿街招搖!法學也是亦步亦趨,只能靠政策救市!其中的奧妙是什么?利益使然!依靠國家生存的法學是難有突破的,惟有為政治服務!但政治不過是精英的治理,因而與大眾背離不可避免!歷史的發展表明:僅靠無私的精神是不可能為公眾服務的!體制的建設是相當重要的!法學的異化要改變!

(三)法學對個體的忽視使我們的社會產生很多問題:決策者不知承受者的具體情況——上下不通!因此建立的很多制度看似很有效,但結果卻不如意!如有知識產權產生的盜版問題、學術研究的玄學化、基層建設的落伍等等,很多的問題都可以歸結于此!

1、本來知識產權是一種很好的制度,但當利益牽入其中后就發生了異變:知識是為了傳播,成了產權后就要限制傳播,結果是盜版橫行!為什么?因為個體的承受力有限——他們不能承受巨大的社會成本,如果能少花一分、就少花一分!他們不可能去計較是否符合公德與制度要求!往往是權利所有人太自以為是了,索取無度,更何況又加入那么多的利益分享者!總分享增加,而總需求不變——非常手段盜版就應運而生!因為市場始終是存在!窮人是最多的,盜版又滿足其需要——付出少,收獲也差不多。

2、學術越來越玄學了——似乎懂得人越少,越證明自己的高明!“天下文章一大抄,看誰會抄不會抄!”是現象也是本質!因而現在的學術圈:誰的外語好,誰就更出名!造假是約定俗成、斗爭是虛虛實實、批判是遮遮掩掩!學術就是圈地盤——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家和平共處、時有往來——爭論要圓滑、中庸為第一;立場算什么,有利最吃香!法學是異化的,因它遠離了大眾!

3、現在上層越來越好,基層越來越差,這樣是要出問題的!正像一個人,如果細胞壞死,再好的大腦也無濟于事!其中法學的個體意識缺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原因是什么?因為關懷普通的個人不能帶來巨大的利益!個人是渺小的,集體是強者!但沒有個體,何來集體?一個國家只有基層建設好了,才是一個穩定而強大的國家;法學只有樹立個體本位,才是有用的法學!才不會法學異化!

總之,當行業癌變時,我們就成為受害者。當法學再異變時,我們就是受難者了!

三、 解決問題的出路

有問題就要去解決,雖然發現問題很重要,但解決問題更重要!憤世嫉俗只不過是無益的抱怨,能找出背后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才是正確的方向!而要解決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背離的問題,法學服務意識與精英大眾視角必不可少!尋求現時代的立場與觀念,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精英的方便與統治的穩定。找出法學異化背后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解決,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大眾的要求!

(一)法學的服務意識——為大眾而非為精英、為底層而非為上層、為大多數而非為少數!盡管少數居于優勝地位,這才是精英的風骨,也應是法學的追求!因為不能為大眾服務的法學是不配存在的!我們說法學的服務意識,不是要求廣大法學家都去直接的服務大眾,而是要他們樹立正確的目標而非懦弱的屈從——不管它有多強大、有多強力,也不管它能給你帶來多少利益、多少好處!你要做的只有服務于最廣大的群眾,是要讓他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做順民!是讓他們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其設置障礙!是要他們成為真正的人,而不是依附的民——不管是統治者,還是精英階層亦或現代科技!要讓他們做回自己,而不是為他人而存!讓他們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讓他們了解:什么是應該,什么是不應該!

(二)精英的大眾視角——從最廣大的大眾出發,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知道他們的追求與目標、明白他們的觀念與思想、看到他們的長處與短處、想到他們的需要與要求!這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才是為大眾著想,才是法學的本意,才是精英的意義!我們說精英的大眾視角,不是讓精英們什么事都要從大眾出發,因為大眾也有不足、也有缺點,而是讓他們看到這一點:去幫助其改正、引導其走向正途!是讓精英們明白原因、找出方案,從而解決問題!精英的大眾視角要求我們: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視大眾,而是踏踏實實的深入其中!不是毫無目的的批判,而是真真切切的找出原因!不是一無是處的全盤否定,而是有所吸取的批判繼承!這才是真正的學人精神,學者風范!學術風骨!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當行業癌變時,能做的也是應做的是——找出原因從而予以切除!當法學精英化與大眾需求背離時,我們要做的也是不得不做的是——尋找出路!什么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對癥下藥而已!什么是最好的學術?為大多數服務而已!

四、結語

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是大眾,但精英們掌握著發展的主導權!為最廣大的公眾服務停留在口號階段,因為在精英們沒有實現自我時,他們不可能顧及大眾!只會時不時的拉攏一下——當與敵斗爭時!在危難時,精英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會成為大眾的代言人;而一旦危難過去,大眾們就被拋棄——治理他們才最重要!這是斗爭的規律,也是抗爭的結果!但我們應始終明白,大眾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超過了必要的限度,改變現狀就是唯一的選擇!盡管他們希望穩定,但不意味著不會斗爭!不管是行業癌變還是法學異化,歸根到底是精英與大眾的背離!因而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既然精英的創造力比較大,那么何不讓一部分精英與大眾互換位置,這樣不是會創造更多的生產力嗎?這樣置換出的大眾不就獲得了解放嗎?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力量去創造美好生活了!但這是不現實的,只少在現階段不現實!我們唯希望精英們不要太過分就可以了!在科學發展觀如火如荼的現時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唯一的選擇,其他的只有聽天由命了!法學異化的改變也只能寄托與學者的良知——因為大眾對此有發言權,卻無發言力,更沒有改變現實的決心與能力,更不能為此付出他們難以承受的代價!惟有期望而已!

參考書目

①陳錄生、馬劍俠主編,《新編心理學》(修訂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年8月版,第190~191頁。

②毛澤東語。

③《誰來幫我們推翻新“三座大山”?》博客網,作者: 任我贏,http://column.bokee.com/85538.html

④張文顯著,《法哲學范疇研究》(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⑤魏宏著,《法律的社會學分析》,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⑥劉洪波主編,《2003年中國雜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⑦葉敦平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本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⑧中國農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亚洲欧美日韩中国v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色鬼国产激情久久 | 漂亮少妇被强了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