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舉辦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學術研討會
2004年9月22日上午社科院舉辦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學術研討會,這是社科院在郎咸平教授引發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大討論的背景下對于這個領域的反應。我們在這里編發一些與會者的文章和發言,以期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繼續深入的探討。
原北京大學校長吳樹青教授即席講話時指出,私有化不能成為評價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國家和市場的關系應當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重視發展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民族經濟,全球化并不意味著民族經濟的邊界就消失了。關于中國改革與蘇東國家的改革之間的差異,他認為兩種改革的根本區別不應只是漸進和激進的速度上的區別,而是根本綱領上的區別,即改革的目標、目的和性質不一樣。事實證明,蘇東國家的改革是以市場化、自由化、私有化為目標的,其目的是改掉社會主義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制度,其性質是資本主義復辟。中國的改革是要改掉那些束縛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不良的東西,其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繼續鞏固、自我完善和發展,決不是要搞資本主義復辟。今天,我們必須認清這點,很多人已經模糊了這些來談改革,那容易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復辟。關于私有制的經濟效率問題,他認為人們參與經濟活動的動力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并只是只有追求自身經濟利益這樣一個因素,因此,經濟效率問題不是只有私有制才能解決,公有制下可以發揮人們的非經濟動力因素,一樣可以創造出高效率。這點,其實我國建國初期的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就是很好的歷史證明。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提交論文指出,美國推銷新自由主義的所謂規范改革藥方,其中核心內容就是國有企業的大規模私有化,“科斯產權理論”作為私有化的理論基礎,也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非常廣泛的傳播。但從經濟轉軌國家的改革實踐來看,科斯產權理論的效果與預期截然相反。在文中,他論述了一些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對大規模私有化陷于失敗原因的理論反思,還論述了美國如何出于謀求全球霸權的目的,蓄意誤導前蘇聯東歐和拉丁美洲的經濟改革,推動國有企業的大規模私有化,導致了經濟衰退、失業和社會貧富分化,經濟命脈和戰略性行業落入跨國公司控制之中。最后還論述了中國如何吸取俄羅斯等國的前車之鑒,謹防科斯產權理論誤導國有企業改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