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
摘自《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談話》第六部分
(一)在經濟、政治、思想三個戰線上,都要進行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
1、“進行一切社會關系的根本改造”的提法原則上對。第79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過渡時期要進行一切社會關系的根本改造,消滅舊的資本主義的基礎,建立新的社會主義的基礎,保證社會主義勝利所必需的生產力的發展。在同私有制傳統勢力和資產階級影響的斗爭中,要以社會主義的精神改造小資產階級群眾和全體人民.
毛主席評論說,在過渡時期中,要“進行一切社會關系的根本改造”,這個提法原則上對。所謂一切社會關系,應該包括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包括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關系。
2、在經濟、政治、思想三個戰線上,都要進行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第121,122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在過渡時期的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中,都按照“誰戰勝誰”的原則展開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
毛主席評論說,這里只說經濟生活的一切領域中展開誰戰勝誰的斗爭,這是很不完全的。我們的提法是,在經濟、政治、思想三個戰線上,都要進行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
3、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是非常重要的。第719頁
教科書說(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因為在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敵對的階級,所有勞動者都愿意建成共產主義,所以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是不需要通過社會革命來實現的。
毛主席評論說,搞社會主義革命,開始也是不知道怎樣革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資產階級右派的猖狂進攻,使我們搞出了政治戰線上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這個提法。現在看來,這方面的革命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還有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
1、在社會主義社會里,還有革命。第341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四章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性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不會弄到發生經濟危機、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這類沖突的地步。這些矛盾是發展中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逐步過渡的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充分認識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國家,依靠群眾——共產主義建設者的積極活動,能夠及時克服產生的矛盾,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力圖保存腐朽的經濟關系的階級,對社會發展進行著有意識的有計劃的領導。
毛主席評論說,社會主義制度下,雖然沒有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但是還有革命。技術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革命,從共產主義的這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也是革命。共產主義一定會有很多的階段,因此也一定會有很多的革命。
這里說依靠群眾的“積極活動”來克服矛盾。應該認識到,所謂“積極活動”,包含著復雜的斗爭。要對各種錯誤的傾向展開批評和斗爭。
2、社會主義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問題值得注意。第276,277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由于全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結果,于1936年,通過了新的蘇聯憲法,從立法上,把社會主義的原則和基礎鞏固下來。這個憲法不僅在形式上把公民的權利固定下來,而且把重點轉到從實際上來保證這些權利。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勝利創造了保證勞動者實際享受各種權利的牢固的經濟基礎。
毛主席評論說,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即使消滅了舊的剝削階級,資產階級影響還會長期存在,階級意識形態還會長期存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這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問題。
3。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基本完成,但有機會他們是要猖狂進攻的。第289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巧妙地運用了國內現有的通過廣泛利用國家資本主義作為過渡措施,并同民族資產階級結成聯盟,來實行和平的社會主義經濟改造的客觀可能性。
毛主席評論說,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已經基本完成,但是有機會他們還是要猖狂進攻的。一九五七年資產階級右派進攻被我們打退了。
4、對資產階級的影響批判得愈徹底,就愈能使人民群眾從它的威脅束縛下解放出來。第718頁
教科書說(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敵對的階級,所有勞動者都愿意建成共產主義,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是不需要通過社會革命來實現的。
毛主席評論說,重要的問題,是要把社會主義革命搞徹底,堅持反對資產階級影響的斗爭。一九五七年的斗爭,一九五九年的斗爭,都是整風反右,都是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我們對資產階級的影響、資產階級的殘余勢力,批判得愈徹底,就愈能使人民群眾從它的威脅束縛下解放出來。
5、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性矛盾,如果雙方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矛盾。第122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過渡時期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無產階級國家實行限制、排擠、最后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形式的政策。在過渡時期,無產階級、勞動群眾反對反抗社會主義建設的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尖銳化是合乎規律的。
毛主席評論說,中國的經驗,在無產階級力量強大、有廣大農民援助的條件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性矛盾,如果雙方處理得當可以轉變為非對抗性矛盾。
6、我們提出對資產階級分子進行改造的任務,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整個世界觀。第122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根據一個國家的具體條件,工人階級可以吸收某一部分資產階級參加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乃至國家管理,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形就是這樣。
毛主席評論說,教科書說,我們吸收資產階級分子來參加企業的管理和國家的管理,可以這樣說。但是,我們同時提出對資產階級分子進行改造的任務,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整個世界觀,或者改變他們在個別問題上的個別觀點。教科書卻不提對資產階級分子和知識分子改造。
7、我們這里還有敵對勢力。教科書對于合作化以后的農村,不講人民內部矛盾。第237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實行全盤集體化的頭幾年,集體農莊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從組織上經濟上鞏固集體農莊,加強黨和國家對集體農莊的領導,肅清鉆入集體農莊、力圖從內部摧毀集體農莊的敵對的富農分子。
毛主席評論說,我們這里還有敵對勢力,在農村,就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和一部分堅決反對公社化的富裕中農。在河北省,有百分之十五的隊,被這些富裕中農和壞分子所掌握。不過我們還是把這些富裕中農當做人民內部矛盾處理的。
教科書對于合作化以后農村情況的敘述,不講富裕階層的問題,不講人民內部矛盾,例如,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矛盾,積累和消費的矛盾,等等。
8、社會主義社會先進的人忠心耿耿,落后的人為名為利。第341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四章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性質)關于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矛盾的性質的觀點時說,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先進的人對集體事業忠心耿耿,勤勤懇懇,朝氣勃勃;落后的人為名為利,為私為己,暮氣沉沉。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每個時期都會有一部分人力求保存落后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我國農村中的富裕中農,在許多問題上都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因此他們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并且其中有一部分人對這些變化進行抵抗。甚至在技術問題上也有斗爭,廣東在農村同富裕中農展開農業“八字憲法”的辯論,就是證明。
9、不能說社會主義制度下所有成員都“極其關心”生產的發展。第456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七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勞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體力勞動者和企業領導人員是統一的生產集體的成員,他們都極其關心生產的發展和改進。由此就產生出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旨在不斷改進生產的創造性的合作。
毛主席評論說,不能說社會主義制度下所有的成員都“極其關心”生產的發展和改進。事實上是有不少人“極其關心”自己的盧布。
10、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不斷發展的。第216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二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大工業消滅著資本主義因素,而小農經濟卻經常地和大量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因素。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建立在兩個不同的基礎上。
毛主席評論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不斷發展的,因而也需要不斷解決。某一種生產關系這個時候適合生產力的發展,過一個時候就不適合了。例如,我國全國一完成高級合作化,當時每個專區、每個縣就出現了小社并大社的問題。
11、八大一次會議政治決議關于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不對。第121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過渡時期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
毛主席評論說,這一段里關于過渡時期經濟的基本矛盾的提法,是對的。我們在一九五六年八大第一次會議的政治決議中說,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個提法不對。半年以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的矛盾,突出起來,我們很多同志就覺悟了,并且采取了正確的辦法解決這個矛盾。
12、政權先進和經濟落后的矛盾不是國內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第175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一章社會主義大工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蘇維埃政權初期,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權和落后的技術經濟基礎之間存在著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毛主席評論說,同外國來比,政權是先進的,經濟是落后的,我國現在也有這種矛盾。但這種矛盾,不是國內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
(三)在社會主義社會,矛盾仍然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教科書說(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根本就沒有階級對抗和民族對抗,它的特點是團結一致,十分穩定。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在蘇聯的統治地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各族人民的友誼、蘇維埃愛國主義這些強大的社會發展動力賴以發揮的經濟基礎。而這些動力又反過來給予經濟很大的影響,加速經濟的發展。
毛主席評論說,這一段只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是“團結一致,十分穩定”,不說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說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社會發展動力,不說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這樣一來,矛盾的普遍性這個規律,在他們那里被否定了,辯證法在他們那里就中斷了。沒有矛盾就沒有運動。社會總是運動發展的。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因為不一致,才有團結的任務,才需要為團結而斗爭。如果總是十分一致,那還有什么必要不斷進行團結的工作呢?第273頁
(四)徹底批判資產階級,使人民群眾從它的影響束縛下解放出來
1、徹底消滅資產階級的影響甚至需要半個世紀。第97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問題的觀點時說,我們的經驗證明,改造是不容易的,不經過反復多次的斗爭,都是不能改造好的。徹底消滅資產階級殘余勢力和他們的影響,至少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甚至需要半個世紀。
2、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意識中的資本主義殘余尚未完全克服。第429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七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勞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意識中的資本主義殘余尚未徹底克服,勞動尚未成為社會一切成員的生活的第一需要。絕大多數工作者忠實地履行自己對社會的義務,在勞動中表現出積極的創造性,但同時也有一些工作者不老老實實地對待自己的義務,破壞勞動紀律。
毛主席評論說,這里說在社會主義階段,“勞動尚未成為社會一切成員的生活的第一需要”。這里的“一切成員”講得太籠統了。列寧也是社會成員之一,能夠說勞動沒有成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嗎?
這一段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有兩部分人:極大多數人忠實地履行自己的義務;有一些工作者卻不老實地對待自己的義務。這個分析是對的。但是要使一部不老實對待自己義務的人轉變過來,也不能光靠物質刺激,還必須經過批評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
教科書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意識中的資本主義殘余尚未完全克服。這么多年了,老是不“克”,怎么能“服”呢?
(五)改造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1、改造知識分子的世界觀的問題,是一個極大的問題。第120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過渡時期的基本階級是工人階級和農民。工人階級在盡量擴大工人和農民的新知識分子的隊伍時,也努力吸收舊知識分子,包括資產階級專家在內,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毛主席評論說,這一段講了培養工農自己的知識分子,吸收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沒講對知識分子的改造。
不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需要改造,就是工農出身的知識分子因為在各方面受資產階級的影響,也需要進行改造。文藝界的一些人,當了作家以后,大反社會主義,就是證明。在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改造知識分子的世界觀的問題,是一個極大的問題。他們不重視這個問題,他們對資產階級的一些舊東西采取遷就的態度,當然是不對的。
2、知識分子世界觀的問題常常表現在對知識的看法上。第122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關于在過渡時期工人階級吸收部分資產階級參加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乃至國家管理問題的觀點時說,在知識分子中,世界觀的問題常常表現在對知識的看法上,究竟知識是公有的,還是私有的?有些人在有了知識以后,就待價而沽,沒有高價錢就不出賣。他們只專不紅,說黨是外行,不能領導內行。搞電影的說黨不能領導電影,搞歌舞的說黨不能領導歌舞,搞原子能的說黨不能領導原子能科學事業,總之,說黨不能領導一切。
3、美國不少搞文化的人,干的是反共。第688頁
教科書說(第三十四章社會主義再生產和國民收入),蘇聯非生產部門的工作者有60%以上是在科學、文化和保健部門工作。而美國在文化和保健方面工作的人,不到非生產部門的工作者的1/5。
毛主席評論說,美國不少搞文化的人,干的是反共。對于蘇聯在科學、文化和保健部門工作的人,也要看看他們站在什么立場,干些什么事。
(六)教育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關于教育問題的觀點時說,這一段只是講了社會主義建設同文化革命的聯系,講了結束有產階級對教育和文化的壟斷,但是沒有明確講教育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之一。第300頁
(七)逐步改造農民的世界觀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章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問題的觀點時說,在農村來說,基本社有制實現了,社有進一步變成國有了,全國布滿了新的城市和工業,全國的交通運輸都現代化了,經濟情況真正全面改變了,農民的世界觀才能夠逐步地以至完全地改變過來。第97頁
(八)使我們的人民進步起來
1、把我們的國家搞強大起來,使我們的人民進步起來。第434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七章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勞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建成共產主義的最重要的條件。列寧寫道:“勞動生產率,歸根到底是保證新社會制度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資本主義造成了在農奴制度下所沒有過的勞動生產率。資本主義可以被徹底戰勝,而且一定會被徹底戰勝,因為社會主義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
毛主席評論說,蘇聯的工農業勞動生產率,現在還沒有超過美國,我們則差得更遠。人口雖多,但是勞動生產率遠遠比不上人家,還要繼續緊張地努力若干年,分幾個階段,把我們的國家搞強大起來,使我們的人民進步起來。
2、我們要用辯證唯物論教育全體人民,改變各種非無產階級的世界觀。第300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關于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問題的觀點時說,辯證唯物論不是小資產階級的世界觀,而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我們要用這種世界觀教育全體人民,首先是勞動農民,改變各種非無產階級的世界觀。
3、我們的干部子弟要完全靠自己。第202、742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一章社會主義大工業——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關于各人民民主國家中落后的農業國實現工業化問題的觀點時說,我很擔心我們的干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善于提高工人農民的文化技術水平問題的觀點時說,社會主義社會里,情況不同了。可是我們還要看到這么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社會里的高薪階層是有危險性的,也就是他們的知識雖然多些,文化雖然高些,然而同工人、農民比較起來,他們同樣是愚蠢些。我們的干部子弟,一般的說來,就不如非干部子弟。他們的架子很大,優越感很強,可是沒有生產經驗,沒有社會經驗。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警惕,如果我們及早注意,是可以解決的。
4、要破除迷信。第718,719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三十五章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的觀點時說,我們要破除各種各樣的迷信,其中包括對蘇聯建設經驗的迷信,例如對“馬鋼憲法”(烏拉爾地區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基地的企業管理辦法)之類的迷信。
5、許多問題的解決光靠法律不行。第334頁
教科書說(第二十四章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性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人剝削人的現象,所以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這些矛盾在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有意識、有計劃地領導共產主義建議的過程中,逐步獲得解決。
毛主席評論說,這幾句話說得很空,不能解決問題。像我們這樣的國家,人民內部的矛盾,如果不是一兩年整一次風,是永遠也得不到解決的。許多問題的解決,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條文,是誰也不怕的。大字報一貼,群眾一批評,會上一斗爭,比什么法律都有效。
6、社會主義時期的思想改造是長期的,但每一次思想改造運動總有個“邊”,不能沒完沒了。第259頁
毛主席在評論教科書(第二十三章社會主義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關于徹底鞏固集體農莊制度的觀點時說,社會主義時期的思想改造是長期的。但是就每一次思想改造運動來說,總是有個開始,有個結束,就是說,總有個“邊”,不能沒完沒了。例如我們的這次全黨整風,干部中的反右傾斗爭,爭取在一九五九年年底以前基本上完成。這也是“邊”。我們在改造思想方面,進展很快。有些人跟不上運動的發展,這是不可避免的。經過批判,他們中的大多數又可能重新轉變為左派。而這次斗爭的左派中,也可能將來有些人會變成右派。就整個思想改造的戰線來說,我們有不斷的量變,也有不斷的部分質變。總有一天資本主義的思想影響完全肅清了,這種思想改造的質變也就完成了。那個時候,又會開始新的基礎上的量變過程和部分質變過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