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駭人聽聞的經濟學理論
--------------------------------------------------------------------------------
時間:2006-5-1 11:23:52 來源:法治人文網 閱讀78次
1. 98年探討國有企業工人下崗問題時,有的經濟學家說,國家要減少包袱,不再包辦終身,工人現在要養活自己了。這話就像沒文化的政府官員的口氣,還沒弄明白:一向是國家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了國家呢。
2. 降低交易成本的“交易先于產權”的理論
盛洪說,不妨把這些公共財產看成無主之物,誰先把它拿來賣,這公共財產 的產權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當一家國有企業的廠長,就可以和主管部門合伙把 這家工廠賣給有錢人,產權就變成私有了。這種理論被人稱為“權貴私有化”。 普通小民原有的產權份額被一筆勾銷,他們無權賣廠,又沒錢買廠,完全被排除 在交易之外。
3.“腐敗有利”
張曙光說:“改革中的許多變通措施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往往是由腐敗和 賄賂行為涉足,再由正式的安排加以確認,腐敗和賄賂成為權力和利益轉移和再 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梁,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 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了改革的成本費。”他還主張“改 革要利用腐敗和賄賂,以便減少權力轉移和再分配的障礙”。
4. 張維迎數學讀的很好,“曾在數學上嚴格證明,在公有制下,官員索取剩余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于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 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第二 好的。”
5.湯敏向決策者獻策,通過提高教育收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這導致了許多窮困的學生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居然成了經濟學家眼中的 人質,逼著普通百姓掏錢贖買,真是匪夷所思。
6. 據說,某些少壯派經濟學家私下還提出過一種理論,中國應該學習東南亞 一些國家的經驗,犧牲一代少女發展經濟。這理論太駭人聽聞,沒人公開撰文提 倡,只在小圈子里流傳。
7. 災難有利
1998年的長江洪災,成千上萬普通百姓家破人亡,舉國悲痛,某些經濟學家 首先想到的是,重建家園能夠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8. 股田理論
《中國經濟時報》5月8日題為《厲股份暢談股田制》的文章。據該文介紹 ,厲先生認為“在中國廣大農村試行’股田制是讓中國廣大農民富起來的一個好 辦法”。這個辦法要在“公司加農戶“的第叁階段實行。第一階段是訂單農業, 公司向農民預訂產品。由于成本太高,便進入第二階段租地經營,農民將土地租 給公司。由于租金固定,沒辦法調動農民積極性,因此,“這個階段現在又不行 了,這就發展到第叁個階段,叫股田制“。“土地使用權入股就不同了,入股后 按股分紅,錢并不比租金少,而公司在發展,幾年后股權還可以轉讓給別人,股 票是增值的,這又是一個飛躍式發展。中國農業走這樣一條路,農民收入就提高 了“。厲以寧最后提高聲音說“全世界最大的金礦在何處?在中國農村!中國農 村只要實行股田制,只要一富起來,市場大得不得了。“如果不是有一點經濟學 常識墊底,厲先生的這些言論,也是會讓我為之擊掌并一起眩暈的,因為它給了 我們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大智慧。厲先生“股田制“的設計,是要點“土“ 成金,使中國農村馬上變成一座大金礦的!十多億農民兄弟們,你們將如同數千 萬城市股民一樣,只管看著電視,等著自己的股票增值吧!但這種點金術式的構 想,不知為什么,卻讓我想起1958年那句響亮口號:“共產主義是天堂,人 民公社是橋梁“。
9.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他的那幾篇文章,有微積分,還有怪異的中文,黑格爾式的黑話,和大錯特 錯的經濟學圖線。還有那個《回家的路》,說什么“剛寫這句話,就想哭”之類 的,跟語秋雨一樣的矯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