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衛華 于 2006-04-08 17:06:13.0 發表
看來樊綱先生關于“不能讓網上言論左右國家政策”的言論絕非空穴來風,
原來有可以“左右”國家政策的人物與之呼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先生最近在一篇題為《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
放 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
具體分析:有的是認識不到位、措施不配套造成的;有的是經驗不足、具體設計
不周密造成的;有的是操作過程不規范造成的;還有的是發展和改革在一定階段
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總體上看,這些都不是改革方向出了問題?!?
這段文字在提到改革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使用了一種全否
定表述方式:“這些都不是改革方向出了問題?!彼窃谡f,28年來的改革開放
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與“改革方向”無關。
什么是“改革方向”?歸納正在進行的所謂“第三次改革大辯論”各方的基
本觀點,“改革方向”應是指社會主義方向和資本主義方向。那么,如果我沒有
理解錯的話,馬凱先生是在說改革中發生的所有“問題”均與“社”和“資”無
關。這種在“改革方向”問題上的故意迷失就能改變社會主義航向嗎?無濟于事
!
我也不認為改革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必須上綱到“改革方向”上,如社會治
安惡化,沒有人說那種問題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但總有一些問題是“方向
”問題。如“全體民眾共同富?!边€是“少數人富裕”本質上就是一個“方向”
性的問題,貧富分化的嚴峻現實本質上就是改革方向出了問題。這是無法回避的
。是的,“主流”們的“私有化”改革沒有最終全面得逞,但這不等于那“不是
改革方向”的問題。當然,在時下國家政策取向已經十分明確的的情況下,爭論
這個問題也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不過,既然被馬凱先生重新拿出來鄭而重之地
否定了一次,說明像他這樣多少能“左右”一下國家政策的人物,或者說像他這
樣的“主流經濟學”在政界的代言人,還在承受著“改革方向”之重,找個機會
說一說,或許便能發泄一下。
今年“兩會”結束后,馬凱先生在公開場合的一些發言中,不止一次地提到
“充分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等諸如此類的話題,這是政府工作
報告中重點強調的發展思路,以他的身份去推廣和推進當然名副其實。但有些事
關國計民生的關鍵詞卻似乎常常被他健忘。如近期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兩會”
高調提出并重點實施的“要更加注重公平”的政策,對這一具有方向意義的經濟
社會發展戰略抉擇,他卻在同一場合的講話中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因為那就是
關于“改革方向”調整的一個標志性政策符號。
最近,我曾在拜讀了馬凱先生的一些談話后,于前幾天在一篇關于榮辱觀的
評論文章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無視“窮人經濟”的發展觀就是一種政治愚昧。而且是所有“愚昧無知”中
最大的“愚昧無知”。遠的不扯,就說最近幾天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反復強調的一
句話:“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逼鋵嵾@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毫
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原則中一個居于十分重要地位的基礎性命題,也是普通
經濟學中的一個核心命題??蓡栴}在于,究竟把這個“基礎性作用”的基點放在
哪里。如果以窮人經濟學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資源配置”的天平就應向窮人傾
斜;但如果以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
礎性作用”將會繼續成為一口危險的陷阱,特別是在仍有強勢力量繼續鼓吹教育
、醫療、住房問題是“由于市場化改革不徹底”謬論的背景下。這里順便提醒一
句,不要天真地把市場看成是一只超然物外的“無形的手”,28年改革的教訓給
我們的警示是,市場是常常被有形的手操控的一只“無形的手”。因此,關鍵在
于是否有一種正確的政治理想支配下的“資源配置”。比如說,政府在制定資源
配置的政策時,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否則就變成了愚民政策,而
“市場化”就會墮落成為一塊掩飾貧富分化的遮羞布。
而這可能恰恰是有人在“改革方向”問題上玩弄故意迷失的政治隱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