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呼吁對前任領導班子決策失誤問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06:11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 狄多華
“某些政府領導和政府部門只想增加手中的審批權和管理權,而不對自己的決策行為負責。”民進江蘇省主委陳凌孚委員對此提出批評。
陳凌孚說,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權責不匹配,除非發生重大責任事故,官員一般無需為管理的失誤、過錯擔負具體責任,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的不良傾向和不正確的政績觀也由此產生。之所以發生政府的“越位”、“缺位”及“不到位”,一方面有利益的驅動,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責任追究制度。
陳凌孚委員指出,決策失誤問責制度的缺乏,導致的是決策輕率,失誤頻頻發生;投資不講效益,浪費嚴重;形成巨額債務,包袱扔給后人。
他舉例說,據世界銀行估計,“七五”到“九五”,我國決策失誤造成的資金浪費大約在4000億到5000億元。不少決策嚴重脫離現實,如目前中國的600多個城市,竟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化大都市。
“在某些決策者的思維方式中,認為要使GDP上去,只有增加投資拉動經濟,因而熱衷于‘上大項目’,只關注支出規模而不是支出效益,在未作嚴格的、科學的可行性研究的情況下貿然上馬,導致的形象工程仍然不少。GDP上去了,但并沒有促進社會發展和人民富裕。據國資委有關資料,全國國有資產1/3屬于閑置浪費。”
陳凌孚委員感嘆說,我國土地資源十分緊張,但許多政府辦公大樓前都興建了巨型廣場,由于這些廣場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豐富市民生活,所以偌大的廣場往往沒有幾個人,只是當地政府的一個形象和擺設。“許多城市投資上億元的體育館,除了開一兩次運動會及若干次大型活動外,平時空閑,不僅廣大群眾無法入內鍛煉,而且還背上沉重維護負擔,形成極大浪費。”
他痛斥將巨額債務留給后人的行為:據統計,截至2004年年底,我國各地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拖欠的工程款高達700億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全國地方政府債務至少在1萬億元以上。“對政府債務,不少現任領導無法還也不準備還。”
談到不良資產的核銷問題,陳凌孚委員發出質疑之聲:核銷損失的目的是為了企業、有關地方政府深化改革,使之輕裝上陣。問題在于,對這些龐大的不良資產的核銷,決不能簡單地一筆勾銷,一剝了之,而讓造成損失的責任者逍遙法外。
他大聲疾呼:“必須實施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問責制,必須讓責任者為自己的過失與錯誤付出代價。”
本報北京3月13日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