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正確的發展觀應該是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
2006年2月25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舉辦“十一五起步:改革新形勢”學術研討會,著名的主流和非主流學者被邀請參加,焦點人物高尚全不知何故臨時缺席,他的座位一直空著。下面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的發言,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李玲:
非常感謝中國清華大學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各方的觀點有一個交流的平臺。大家都知道,05年是中國的反思年,今年又是十一五的起步年,所以我覺得爭論是非常有意義的。我也是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我同意說是發展出了問題。改革20多年,我們確實在經濟里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成績,經濟國外比國內更熱。尤其是去年年底經濟普查一下子查出16.8個GDP來,讓世人跌破眼鏡。
但是為什么又積聚了這么多的抱怨呢?老百姓心中的三座大山,醫療、教育、養老等等。我想還是發展理念問題,鄧小平說的發展是硬道理慢慢變成了只有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其實我想,一個社會全面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因為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不僅僅是GDP指標翻幾番。因為我是研究衛生的,確實可以看得出來,改革20多年來,老百姓的收入確實是增長的,GDP是翻過番的。但是我們的健康指標是不盡如人意的。也就是說有錢了,不見得你就更健康了。健康是生活的一個目標,如果不健康,再有錢有什么用?其實發展的思路,是全社會的一個綜合平衡,和諧社會恰恰是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十一五要做的事。我們回頭看看改革20多年,往市場經濟推進的過程中,把所有的都推到了市場,有些地方市場是有失靈的地方,比如教育、醫療、基礎科學的發展,也就是說,科、教、文、衛在全球范圍內是一個共識: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它存在著市場的失靈,需要政府來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剛才丁學良教授也講了反對回到文革等等,確實是我們應該引以注意的。但是看看,就拿美國的例子來看,60年代馬丁·路德·金可以振臂高呼“我有一個夢”,面對著上百萬的聽眾。他其實也是一個民權運動啊,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民權革命。那么美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因著老百姓不斷的爭取,才一步步的爭取到權利。60年代的時候,黑人還沒有任何權利,連和白人做一輛車的權利都沒有,所以他也是在不斷爭取的,所以他們得到一個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而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需要政府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在科、教、文、衛這些市場失靈的部分。
就拿衛生這塊來說,現在政府的投入不超過20%,而美國是最市場化的衛生體制,它的投入近50%,在所有的費用里。而美國現在的費用是什么?費用占GDP的16%,人均的醫療費用,04年的數字是6280美元,每個人一年花在醫療費用上要6280美元。而這中間近一半是政府出的。所以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推卸的。我覺得我們恰恰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失職了,一個是責任沒有,還有一個是職責。責任就是沒有承擔該承擔的責任,職責就是我們政府目前監管能力太差,在倡導小政府大社會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忘了我們的法律環境在哪里,我們的基本社會公共道德和準則在哪里。如果沒有這些游戲規則的話,如果是一個小政府,不就會為所欲為,造成很多不正常的現象嗎?
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說,美國的農業部,農業部的部員是12萬人,中國的農業部有幾個人?所以它的各項工作成能做到非常仔細,避免了很多問題。美國的勞動部五萬人,我們的勞動部幾個人?所以才導致總理去討欠款。我們政府該起的作用就是太弱了,包括其他所有的部門,衛生部、藥檢局,這些全面應該監管的部門,他們的人力都是遠遠不足的,都是在200人以下的編制,根本管不了。說到底還是政府功能,政府該做的職能沒有發揮作用。所以我想在十一五期間,政府能不能夠加強它的執政能力,就是該管的管起來,而不該管的,像您剛才說的,很多大的經濟投入,讓市場可以解決,這是應該可以讓市場做決定。
下一個我想談的就是,我覺得大家可能注意到十一五的發展有一個很不一樣的規劃,也是現在中央在倡導的,就是自主創新。力爭在20年內,要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新型國家,這也是非常及時,這應該是說我們發展模式的一個改變。我們20多年的發展,我們大家都很辛苦,但是確實我們的附加值很低。因為中國畢竟是一個世界加工廠,我們掙的是一點點辛苦的勞務費。所以老百姓真正能落下的好處不多,是血汗錢,收入增長并不是很高。
醫療衛生很多領域都是跟增長模式有關,環境污染,喝的水不干凈,勞動都是沒有保護的,都是污染的,那當然要得白血病、癌癥等等,這些病全球都沒有辦法治的,所以把很多的矛盾都壓到了醫院。實際是整個增長模式的問題積聚在醫院,所以僅僅抱怨醫院和醫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覺得應該在醫院衛生發展上倡導大的思路,不是僅僅幾個部門改一改,衛生部改一改就能解決的,而是整個發展觀念的變化。 談到自主創新,剛剛去世的王選大家知道,他創造了激光排版的技術,但他有非常大的遺憾,在他整個發明創新中,他從頭堅持著自主創新,國家是不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平臺。他很遺憾的一件事,就是連臺灣的中央日報用的是他的技術,而我們的人民日報是花巨款買的國外的技術。也就是說,我們在能不能要回頭檢查一下我們的發展模式,我們的汽車工業,我們的民航工業現在都是大量的進口國外的空中客車、波音,所有這些高附加值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拱手相讓呢。在我研究的醫療領域,為什么貴?因為我們的藥是進口的,好的藥都是進口的,醫療器械都是進口的。所以的話,在這樣大的市場,有這么多人需要用,但是我們在這方面沒有創新和自主權、話語權,所以賺的都是辛苦錢。然后又會把錢拱手相讓給跨國資本。所以,總結一下我覺得就是說,反思一下是非常必要的,是為了將來走得更好,謝謝大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