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致網友: 關于外貿依存度
去年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引起了決策層的關注。 社會上關于中國外貿依存度過高的說法, 他們有疑問。 正巧,我安排學生已經做了研究,就提供了,并且刊登在某些機關的參考上面?,F在,作為論文上網,作為我的反思之一,以答網友。
我的分析是:沒有說的那么高,但也不能再提高。關鍵問題不在數量多少,而在質量,即主導權,標準參與,核心技術和國家綜合安全能力。
中國外貿依存度分析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楊 帆 俞 嵐
內容簡介
多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率在8% 左右,而進出口則保持年20% 以上的增長,人民幣匯率沒有升值,表現在"外貿依存度"( 進口加出口,乘以匯率,再除以GDP), 就是越來越高,直至 60% ,而發達國家大國只有 205 左右, 這就引起了議論與不安。 本文經過多方面考慮, 認為應該在深入認識中國國情基礎上,多方面計算外貿依存度。 如果把未來時期人民幣升值考慮進去,則會降低15-205; 如果扣除進出口重復計算,則會降低 30% 左右; 如果以購買力平價代替名義匯率, 則降低 50% 。 同時,應考慮外資,技術,能源,金融等方面的依存度, 對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做綜合的判斷。 我們認為,總的看來,問題不在總量依賴過大,而在結構性的依賴,如在能源,技術,和部分沿海地區,對于國際市場依賴過大,應采取有效的結構性政策,進行長期努力加以緩解。
關鍵詞: 外貿依存度 進出口 匯率 購買力平價 綜合開放程度
我國目前的名義外貿依存度已達到較高水平(60.37%),但考慮到我國加工貿易的急劇擴大、GDP結構差異、匯率等因素,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實際外貿依存度并不算高,因此,尚無過分擔心"貧困化增長"的必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推進對外貿易仍將是一項基本國策;同時,要優化貿易的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水平。
外貿依存度,是一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通常用來衡量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如果分別用出口額或進口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來計算,外貿依存度可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許多歐美學者將出口依存度定義為貿易依存度,因為出口額比進口額更能如實反映一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而且可以避免進出口貿易值的重復計算。不過,從長期來看,由于一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基本平衡,因此,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相差不大。
一、影響外貿依存度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外貿依存度的關鍵因素。
錢納里根據人均GDP、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標將工業化劃分為初、中、高級三個階段。工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其明顯特征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工業以輕工業為主,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這時,它能夠出口換匯的產品少、附加值低,所以進出口規模較小,外貿依存度較低。當工業化發展到中級階段,其明顯的特征是經濟高速增長,重工業比重逐步提高,第一產業地位削弱,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基礎工業和設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支撐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所需的許多原料、設備需從國外進口,進口依存度明顯加大,而為了平衡國際收支,此階段出口規模也相應擴大,因此外貿依存度就比較高。而到了工業化高級階段,經濟發達但增速放緩,外貿依存度較之前一階段會有所下降且會保持相對穩定。
(二)一國的經濟規模是決定其外貿依存度的基本因素。
一般來說,由于小國地域狹小,人口總量和國內市場容量較小,消費能力有限,因此,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有助于實現規模經濟,并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典型的如新加坡,1995年外貿依存度為180%,1998年升至230%。而大國由于其人口、疆域、資源等各方面都比較豐富,有比較廣闊的國內市場,外貿依存度就相對較低,典型的如美國,其外貿依存度僅為20%左右。此即梅基所謂的"對外貿易份額下降第一規律":即對外貿易份額隨國家經濟規模呈反比變化。
(三)一國的發展戰略、外貿政策、政府行為等因素對外貿依存度的影響。
推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和出口導向性外貿政策的國家,一般具有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比如東南亞各國采取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政府為擴大出口采取了很多激勵措施,導致其外貿依存度較高。而諸如美國、日本要求政府采購本國化,其政策導向都不是外向型的,外貿依存度一般不太高。
二、中國外貿依存度結構分析
1995年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呈上升趨勢,2000年以來更為明顯。2003年出口依存度為31.09%,進口依存度為29.28%,外貿依存度為60.37%(見表一)。
表一 1995--2003年外貿依存度
年份 出口 進口 進出口總值 GDP(億元) 匯 率 GDP(億美元) 出口依存度 進口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
1995 1488 1321 2809 58478 8.349 7004 21.00% 18.90% 39.90%
1996 1511 1388 2899 67885 8.3143 8165 18.50% 17.00% 35.50%
1997 1828 1424 3252 74463 8.2897 8983 20.30% 15.80% 36.10%
1998 1837 1402 3240 78345 8.2791 9463 19.40% 14.80% 34.20%
1999 1949 1657 3606 82068 8.2783 9914 19.70% 16.70% 36.40%
2000 2492 2251 4743 89442 8.2784 10802 23.10% 20.80% 43.90%
2001 2661 2436 5097 95933 8.277 11600 22.90% 21.00% 43.90%
2002 3256 2952 6208 102398 8.277 12370 26.30% 23.90% 50.20%
2003 4384 4128 8512 116694 8.277 14099 31.09% 29.28% 60.37%
以上數據由商務部及國家統計局提供的資料整理及計算而成。
(一)從主要貿易伙伴國集中度看外貿依存度
我國與世界220多國家和地區有經貿關系,出口集中于日本、美國、香港、歐盟、東盟、韓國,占出口總額80%, 四大主要出口市場美國、香港、日本、歐盟占據2003年出口68.8%,同比分別增長32.7%、26.5%、46.5%及22.7%。 四者之間漸趨平衡,美國市場份額從8.6%上升到21.5%; 歐盟從9.8%上升到16.3%; 日本從14.3%下降到13.7%; 香港從44.7%跌至17.3%。
我國對俄羅斯出口增長63.7%,對臺灣出口增長46.5%,大大高于32.8%的總體出口增長率。對非洲出口增長46%,對拉美州增長22.2%,對大洋洲增長34.7%,對中東增長37%,總體份額較小,至2003年10月占12.2%。 出口市場結構有所調整,市場分散化和多元化取得一定進展,但主要依靠美日的格局沒有根本變化。
(二)從出口商品結構看外貿依存度
初級產品出口比重不斷下降,1993年為18.2%,2003年為7.8%;工業制成品1993年為81.8%,2003年為92.2%。在工業制成品中,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比重提高,由1993年的16.6%上升至2003年的42.6%, 取代雜項制品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已開始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的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出口結構優化。整體上中國出口仍集中于技術含量低、偏重勞動密集型工序的產品,即使是中高技術產品,大多是低端產品,或是國際市場上有眾多供應商的標準型產品。機械和電子產品出口中75%以上是加工貿易,進料加工貿易、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自有產品國際競爭力弱。表明我國出口擴大主要依賴于低廉勞動力這一傳統比較優勢。
(三)從出口商品貿易方式看外貿依存度
1995年始,加工貿易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貿易方式,比重基本在55%以上,2003年12月占53%,加工貿易增值率由1993年的21.7%上升至2001年的56.9%%。加工貿易技術精度深度不斷提高,經濟前后向聯系在不斷擴大,加工貿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演進。 人民幣升值降低了進口技術,設備,原材料的進口價格,
可促進加工鏈條向國內進一步延伸,提高在國內的增殖率。
(四)從外貿主體看外貿依存度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65277個,合同外資金額9431.3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014.71億美元。自1993年以來連續11年成為吸引外資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外貿進出口中比重越來越大。1994年,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的比重分別為70%和28.7%,2003年為29%和55.8%,外資企業出口已超過國企。2003年外資企業占進口總額的58.7%,高于國企的31.5%。
外資企業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大出依賴于大進。外商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原材料,經加工組合出口,形成封閉循環,與國內產業關聯和技術外溢十分有限。
三、中國外貿依存度的真實水平
如何研判外貿依存度高低,至今沒有統一標準。有人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與美國、日本等國比較,得出外貿依存度過高,對我國安全不利的結論。
影響外貿依存度真實水平的因素是:
1、 匯率。外貿依存度由市場匯率來衡量,不能反映購買力水平。人民幣名義匯率為
1:8。1。 實際匯率在 1:6 到 1:7 之間,而且由于國內可貿易品價格不斷下降,還有升值趨勢; 人民幣與美圓的購買力平價, 長期維持在1:4左右。 如以購買力平價為標準,我國開放度則比目前低 50%。 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外貿依存度的國際比較, 1997年中國為8.5%,與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8.4%),遠低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16.7%)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38.7%)。
2、 二元經濟結構。中國GDP在統計口徑上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如農民自產自銷的商品價格往往被低估,有的未計入GDP。
3、 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比重過大, 如扣除對進出口的重復計算, 外貿總額大致可以降低1/3, 外貿依存度相應降低。
4、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可貿易程度低,GDP中第三產業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越低。美國第三產業比重是75%,我國僅33%。合理的國際比較,應充分考慮GDP構成。一種方法是將商品貿易額占商品GDP(即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的比重與服務貿易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另一種方法是直接用商品貿易額與商品GDP的比值來衡量各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世界銀行用第二種方法,1998年中國這一比值為49.8%,而世界平均水平為92.1%,美國為78.9%,法國為116%,歐盟為106.4%;"小國開放經濟"則更高。
三、中國外貿依存度變動趨勢
未來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動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進出口增長率、GDP名義增長率和匯率。
1、 GDP名義增長率。 未來時期可望保持8%。
2、 進出口增長率。 過去20年出口平均增長速度12.9%,比實際GDP高3
個百分點。隨重化工業化的發展,能源,原材料,中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進口將繼續擴大, 高檔消費品進口有較大增長。今后進口增長率可能持續高于出口,貿易順差可能變為逆差。
3、 匯率。 名義匯率開始以浮動方式升值, 估計2---3年以內有 15---20%
的升值空間。 在計算上可以降低外貿依存度。
在表二中,假設出口年增長15%,至2008年出口依存度為33.22%,外貿依存度為 70%, 扣除進出口重復計算為 55%,按照購買力平價則為 35%。
表二 2004年--2008年外貿依存度預測
年份 出口 進口 進出口總值 GDP(億元) 匯 率 GDP(億美元) 出口依存度 進口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
2004 5042 4954 9996 126030 7.4493 16918 29.80% 29.28% 59.08%
2005 5798 5945 11743 136112 7.0768 19234 30.14% 30.91% 61.05%
2006 6668 7134 13802 147001 6.8645 21415 31.14% 33.31% 64.45%
2007 7668 8561 16229 158761 6.6586 23843 32.16% 35.91% 68.07%
2008 8818 10273 19091 171462 6.4588 26547 33.22% 38.70% 71.92%
四、研究外貿依存度的現實意義
第一,保持適度外貿依存度的重要性。
外貿依存度的提高,是擴大進出口的必然結果。外貿依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意味著該國對國際市場的過分依賴, 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當著眼于擴大內需,調整需求結構中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的比重,在此基礎上保持適當的外貿依存度,才能更好地實現宏觀政策目標。
第二,適時調整外貿政策和貿易戰略。
中國在工業化初期,推行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取得成效。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已發展到進口與出口并重,貿易平衡或者逆差的階段。 出口鼓勵政策應逐漸中性化,有利于中國外貿和整體經濟的長遠發展。要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檔次,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口重點應放在戰略性物資和能源,以及國內經濟發展所亟需的先進設備上,有效限制奢侈消費品進口,并擴大國內采購,降低進口依賴度。
第三,建立有效的宏觀指標體系。
外貿出口依存度只能反映一國出口占國民經濟比重、出口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和外貿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需要出口競爭力指數、出口商品國際市場占有率、出口經濟效益等經濟指標加以補充。
外貿依存度不能全面反映經濟開放程度。"對外開放度"還包括投資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工業對于進口的依存度);技術依存度(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產業控制,關鍵部件在誰手里,新技術開發能力);金融依存度(美元化程度,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外債);資源依存度等。
我國的對外開放已進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階段,特別是加入WTO之后,現有的外經貿指標不能全面反映生產國際化、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自由流動,不能反映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深度和廣度等涉外諸多經濟方面的內容。因此,設計一套能全面有效反映國家宏觀管理指標、經濟效益指標、對外開放度等的指標體系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參考文獻:
1、 楊帆.苑林婭.中國直面大國挑戰.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2、 楊帆.人民幣匯率研究-兼論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涉外經濟.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0
3、曾巧生.我國外貿依存度結構分析.求實 2002(12)
4、陳家勤.我國外貿出口依存度比較研究.財貿經濟.2002(2)
5、隆國強.正確看待我國的外貿依存度.2000
6、許統生.黃 彥.我國外貿依存度分析.當代財經.2003(4)
7、沈思遠. 周雪梅.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經濟發展.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2(4)
8、王允貴.中國加入WTO后的貿易戰略與經濟發展.管理世界.200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