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平這一嗓子雖然格外嘹亮,但仍然充滿了“主流經濟學家”們特色的八股味,從頭到尾都是空話、廢話、謊話和鬼話。“改革不可動搖”,為什么?任何事物,只要動起來,那就有個方向問題,不可能同時向所有方向前進。走,向哪里走?改,向哪里改?光拼命大聲吆喝“快走!快走!”卻不說明到哪里去,叫人怎么走?既然有方向問題,那就有通往不同方向的不同改革。朝這個方向去改,就意味著“動搖”了向其他方向的改革。皇甫大人和“主流經濟學家”們“不可動搖”的是什么樣的改革?把“主人翁”變成“阿貓阿狗”的“改革”?把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工人一腳踢開、不顧人家死活的“改革”?讓10%的人占有90%的財富、少數人發財多數人貧困的“改革”?包庇罪犯肆無忌憚貪污盜竊國有資產、每年轉移到國外的贓款上千億的“改革”?用“醫療產業”買賣人命的“改革”?用“教育產業化”剝奪大多數“弱勢群體”后代受教育權利的“改革”?用“市場換技術”毀滅中國民族工業精髓、“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改革”?把中國的國民經濟命脈拱手讓給外國壟斷資本財團的殖民地“改革”?專門引進污染、把中國變成世界垃圾堆的“改革”?到處弄虛作假、學術腐敗泛濫成災的“改革”?讓妓女“職業正規化”的“改革”?用虛假GDP掀起房地產投機狂潮、到處圈地、到處強迫拆遷、剝奪農民生計的“改革”?到處濫采濫挖、殺雞取卵、草菅人命、礦難不斷的“改革”?只準欠薪不準討薪的“改革”?……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實實在在的客觀現實,是中國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有深有痛感、恨之入骨的活生生的客觀問題。皇甫大人對這些實際問題承認嗎?痛恨嗎?真真切切想解決嗎?切切實實地想方設法了嗎?根本沒有。凡當真想解決問題,必定有具體方案:什么問題,有多嚴重,已經采取了哪些措施,誰負責,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為什么,誰的責任,該處分誰,該表彰誰,需要什么條件,采取哪些進一步的措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準備采取哪些措施,要在什么期限內解決問題,解決到什么程度,由誰負責,所有解決問題的措施由誰提出,誰批準,誰執行,如果完不成該如何懲罰……等等等等。如果連篇累牘卻對這些內容只字不提,那就純粹是胡說八道,根本就沒打算當真解決問題。通觀皇甫大人的文章,可有半點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和誠意?
程咬金有三板斧,“精英”們有四張牌:一唬二賴三哄四捂,皇甫大人也不例外。
唬:扣大帽子。“否定改革、反對改革”、“從根本上否定中國改革的歷史”、“否定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是負責任的態度”。
賴:倒打一耙。“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場經濟不成熟、市場機制作用不充分所致,……恰恰是舊體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責怪市場化改革呢?”“我們在思想上受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勢的變化,遇到問題往往做出意識形態的極端判斷,把問題歸罪于改革。”
哄:花言巧語。“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必定能逐步統籌解決”一切問題。
捂:捂蓋子,“不爭論”,“穩定壓倒一切”。
皇甫大人筆下的“改革”簡直好得沒屁眼:“整個社會的富裕程度‘水漲船高’到人均1500美元左右,貧困人口從當初的3億多人減到目前的2000多萬人”、“廣大人民群眾能過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看,多么美麗的圖畫!多么“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嗚呼,對如此美妙的改革成果還不知足,簡直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良心壞了壞了的。可惜這個“人均1500美元”就跟那個在“精英”嘴里說翻就隨時能翻幾個空心大跟頭的GDP一樣,看著象塊大餅,就是不當飯吃。年收入“1500美元”,就算人民幣一萬二吧。這樣的收入看起來不少,但按實際的物價水平,夠養家嗎?夠養老嗎?夠上學嗎?夠看病嗎?夠安居嗎?這一切是屬于生存必須還是屬于奢侈消費?如果算是“奢侈消費”,那皇甫大人所謂的“廣大人民群眾能過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實際意思就是“餓不死就算小康”。如果承認這些算是生存必須,算是人權中的“基本生存權”,那連基本生存必須都得不到保證的“小康”算什么“小康”?脫離實際物價,玩弄數字游戲粉飾太平,這不叫矢口狡賴叫什么?
那么老百姓的出路何在呢?皇甫大人的錦囊妙計是:變本加厲,任憑“精英”們“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就“必定能逐步統籌解決”一切問題。賭場老板說:你沒發財是因為你的膽太小,下注少,時間短。想發財就得“擴大規模”、“深入賭博”、孤注一擲、持之以恒,不怕輸,而且越輸越賭,總有贏回來的一天。假藥販子說:你買我的藥不靈是因為你買的太少,吃的方法不對。只要你接著買接著吃,總有靈的一天。邪教教主說:你沒上天堂是因為你心不誠,對教主捐獻太少,磕頭磕法也不對。“誠則靈”。想上天堂就得捐獻你的全部家財,替教主當牛做馬,總有一天感動上帝。“主流經濟學家”們說:“改革”出這么多問題是因為改得還不徹底,還沒有把中國徹底偷光搶光賣光糟蹋光,還需要繼續“攻堅”“深化”“擴大”,等中國搞垮了就什么問題都沒了,那才叫“改革最后成功”。
皇甫大人的文章唯一有點看頭的地方是那段別有風味的“自我介紹”:“原《解放日報》評論員,《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評論’而聞名。”
靠頭銜拉客從來是“精英”文章的一大特色。凡“精英”,寫文章署名時必定加足頭銜,惟恐別人不知道他是“精英”,就象滿臉“國粹”(注:魯迅語,喻癩瘡)一樣與眾不同。當代中國除了死人的訃告之外大概就數“精英”們的文章署名頭銜最全,所以一不小心就能把“精英”的文章署名讀出訃告味兒來。例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美國伊里諾依大學博士、銀河證卷首級經濟學家左小蕾”、“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吉”、“人民日報副總編馬立誠”、“著名經濟學家、XXX大學教授、博導、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XXX”……皇甫平這次更進一步,頭銜之外再加來頭:“原《解放日報》評論員,《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以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皇甫平系列評論’而聞名”。總之惟恐別人不知道這位皇甫大人乃是“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的“從龍之臣”。(聽聽這用詞:“輔佐”。天子是老大他就是老二。不管解釋成“皇輔”、“黃埔”還是“黃浦”,反正要讓你知道老子是嫡系親信貴胄權臣。你說份量如何?)
既然特意標出了一大堆頭銜,那自然是想讓讀者知道來頭,自然是指望用頭銜影響讀者的立場,自然是不靠文章靠頭銜,自然是“理不夠,頭銜湊”。
有真才實學的人決不屑靠頭銜混日子。靠自己的真本事吃飯,有沒有頭銜都能證明自我。靠頭銜混日子,沒了頭銜就什么也不是。人們聽到“郎賢平”這三個字就夠了,誰在乎他有多少頭銜?“主流經濟學家”們呢?有幾個不拎出倆頭銜來護著就敢伸脖子露頭的?動不動就搬頭銜的人必定沒什么干貨,所以才不得不靠亮頭銜救駕,否則唬不住人。破落戶的飄零子弟窮得到處蹭飯,往往還忘不了神氣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祖宗比你闊多了!”——什么都光了還忘不了借祖宗的頭銜抖抖威風。至于無理可講所以干脆蠻不講理,專靠“名頭”混飯吃的,那已經屬于街頭流氓黑社會的層次了。
皇甫大人頭銜十足,官架子也十足,一開口更是霸氣十足:“改革不可動搖”!“近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已經證明……”好象歷史就在他兜里裝著,想怎么掏就怎么掏。這口吻已經可以跟黑社會頭子相比美了。可惜中國現在還不是黑社會的一統天下。你越是不由分說,人家就越是偏要問一句為什么:究竟是什么樣的“改革”?為什么“不可動搖”?
皇甫大人既然說“中國正處于體制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結構的大變動時期”,那就是承認“改革”涉及了全社會所有的人。既然如此,為什么全體人民的命運全體人民自己連過問的權利都沒有,一切都只由極少數“主流經濟學家”來隨心所欲瞎折騰?如此“改革”為什么“不可動搖”?中國老百姓對這幫以“改革”的名義胡作非為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忍無可忍,群起而攻之,“動搖”了他們的“改革”式詐騙犯罪,有何不可?
皇甫大人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才能救社會主義!”這幫“改革”“精英”簡直成了救世主,想怎么扒拉世界就怎么扒拉。可惜皇甫大人們除了個臭架子頭銜就什么也沒有,一旦失靈了就狗屁不是,再也沒人買帳。他們神氣活現大言不慚救這個,救那個,不知到頭來由誰救他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