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韓德強:抗震救災與中華民族精神

韓德強 · 2008-06-17 · 來源:烏有之鄉
普世價值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抗震救災與中華民族精神

韓德強

2008年5月22日演講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非常高興能來到中國礦業大學,講講抗震救災與中華民族精神。

前幾天,我和我的一個做記者的朋友聊這次的汶川大地震,他說:“幾萬人失去了生命,但是,一個讓人敬仰的民族站了起來!我們這次抗震救災中表現出來的英雄人物,普通人物的英雄氣概,讓整個世界感到震驚。”

其實我也一樣感到震驚,為什么呢?此前,我對我們當前的社會,有一種一盤散沙的感覺。比如,南京有一個人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反而被人誣告。同時,也感到生活中好人難做,生活當中見義勇為不容易。拾金不昧似乎是個傻瓜。本來作為年輕的一代,心里應有更多的理想,追求,信仰,道義,但是讓人感覺似乎我們這個社會一切都在下降,在削弱,在滑坡。我們平時對國家,社會等大主題都比較敬而遠之,大家所關心的東西不外乎怎樣找一個好工作,怎樣找朋友,怎樣玩游戲。至于是不是真正學到知識,則沒有太大關系,我們的父母似乎也只關心我們找一個好工作。這樣就給我們一種感覺,就是我們這個社會重新在變成一盤散沙。

當然,讓我們感受的更多的是,比如說,像中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在新加坡的分公司老總陳久霖,他年薪2300多萬人民幣,結果讓中海油虧了大概5。5億美元。一個中航油的普通職工,他的月薪也就3000、5000元,甚至更低。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人人都在追逐金錢,追逐名利。雖然還是有人在做好事,但往往被認為是動機不良,做秀;或者被認為是二百五,犯傻。在這樣一個似乎又是笑貧不笑娼的時代,一個道德大滑坡的時代,發生了這場汶川大地震,突然之間讓人感覺到道德的復活,突然之間讓人感覺到人心深處的那種善良,那種大愛的復活,所以讓人感到震驚!

此前,美國的卡特尼娜颶風,推倒了無數的房屋,造成了無數的災民,而那些災民很多表現是無政府主義,是打砸搶。我很擔心我們的災民也會出現打砸搶,也會出現能騙就騙,能蒙就蒙,趁機撈取利益。但是汶川大地震讓我改變了看法,讓我大跌眼鏡。所以,我感到,在座諸位可能更有資格講述汶川大地震,因為你們是志愿者,你們是參與者,你們是救助者。因為你們的心被觸動了,我的心也被觸動了。

所以,我感覺到,這次汶川地震對于中華民族重振精神,重振士氣,重振道德,意義重大。

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在此期間,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臺分別請了兩個人去評論這次抗震救災。中央臺請的是《中國青年報》的總編。《中國青年報》的總編說,這說明人道主義的關懷,說明西方文明的普世價值在起作用,所以我們的抗震救災才會顯得這么壯烈,才會顯得那么有道德關懷。大愛無價!也就是說,是西方的平等、自由、博愛的理念在推動著我們這次抗震救災的行動。鳳凰臺請了邱震海去評論。邱震海評論說:這次抗震救災是社會主義特色復活了,是中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愛國主義價值觀復活了。

相映成趣!《中國青年報》的總編在中央電視臺上應該講什么?他應該去講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復活。邱震海在鳳凰臺應該講什么?他應該講西方的平等、自由、博愛、人權的普世價值在起作用。這才是正常的??墒?,現在出現的事情是特別反常。身在西方的看到了中國的價值觀,身在中國的,卻看到了西方的價值觀。

學理上說,兩方可能都有道理。那樣一種普世價值的關懷,在我們這次大震中有沒有?我想顯然是有的。但是,層次深不深?我比較懷疑。

我們普通人為什么在看到地震的那一剎那,當看到無數人受傷害,被砸死砸傷,我們第一反應是什么?實際上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啊。我們會感覺到可能我們自己會壓在下面,對不對?我們感覺到,如果有一天我們自己被砸在底下,怎么辦?這種第一反應是什么反應?是東方的價值觀,還是西方的價值觀,還是說普世價值觀,實際上我相信,所有人,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看到這樣地震,這種場面,所有人都會有惻隱之心。這是人皆有之的。我不知道各位同意不同意。

那么,為什么說《中國青年報》的評論確實也有他的道理呢?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好不好?學理上說,非常好!它來自哪里?它來自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是一股什么革命?法國大革命是來自底層社會的革命。為什么會有底層社會的革命?底層社會感到深受剝削壓迫。他們感到自己整天辛苦勞動,蓋房子的沒房住,織衣服的沒衣穿,種糧食的沒飯吃。所以法國大革命想推翻不合理的社會秩序。那是以什么名義?以人道主義的名義,以平等自由博愛人權的名義。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看到大地震一下死了這么多同胞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道主義的情懷是不是正常?也是正常。

可惜的是,大家對法國大革命不太了解,對西方的價值體系實際上只知皮毛。特別是《中國青年報》的總編,忽視了法國大革命的原創性和底層性,誤將資本家要求的機會平等、形式自由、法律人權當成了普世價值,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此,我感覺是鳳凰臺邱震海的評論可能更加有效一些,更加真實一些。因為中國一九四九年以后,我們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家。這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國家,嚴格來講,它是法國大革命精神的真正傳承者,而此后的美國、法國、英國都不見得遵循、繼承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因為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后來它們都重新建立了一個不公平的、壓迫性的、剝削性的制度。而中國在1949年想建立一個真正平等、民主、無剝削、無壓迫的社會,對不對?所以,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公有制、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東西也是從法國大革命來的,而且是更好地繼承了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可能發揮的作用要更加強烈、更加巨大。這個,大家都有印象。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也許有各種弊端,但是它又一個好處: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在這次抗震救災當中是不是體現了最大的價值?全國各地的醫院都抽調醫生,到災區去,解放軍要多少有多少,消防、武警、公安都到抗震救災的前線,這是什么力量在調動?這是社會主義一盤棋的力量在調動,是計劃經濟的力量在抗震救災!大家可以去體會,如果說我們中國不是這樣一個政治上一盤棋的中國,是一個各省有省的主權——你中央要調用我省里的警察,要調用我省里頭的部隊、公安、消防,你要經過我省議會批準——假設是這樣,能不能這么及時迅速的調動?諸位還注意到了一個基本事實,我們剛剛過完全國三天的哀悼日。這三天哀悼日期間,你打開電視機,所有臺,全部在播抗震救災的新聞。因為所有臺,都屬于或者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對嗎?所以,一個命令下去,沒有二話,照辦不誤,再沒有哪個臺敢去放娛樂節目。全國的哀悼氣氛由此強烈地形成,對嗎?這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當然,還有諸位感受最深切的是,震后兩個小時之內,我們的總理就趕到了現場。大家知道,震后有無數余震,其中有不少是六到七級的地震。你,剛剛大震結束,趕過去,風險可想而知,對嗎?所以,當總理第一時間能夠趕到現場之后,全國人民都感動了??墒?,這是一種什么作風?實際上是共產黨人遺留下來的傳統作風,是周總理他們那一代人給全國人民留下印象的那種作風。

所以啊,我感覺是邱震海的評論比《中國青年報》的總編可能更加接近故事的真相。

但是,我還感覺到,還有一種力量在起作用。這種力量是什么力量?既不是資產階級的革命,也不是社會主義的革命;既不是法國大革命,也不是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力量,也在起作用,而且是在深層次上起作用,這是一股什么力量?這是一股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華民族從來有一個傳統,這個傳統還真不是在1949年以后形成的,還真不是在1910以后形成的,還真不是在1840年以后形成的,是我們炎黃子孫在這片國士上長期繁衍生存當中成形的一種東西,就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假如這件事情發生在美國,假如這件事情發生在德國,救災的問題應該是什么人來負責?應該有兩個力量來負責。第一,就是政府;二就是保險公司。西方的保險業是非常發達的一個行業。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體會一個問題。一個保險發達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不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實際上是有可能會破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傳統的社會。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假如萬一我殘廢了,萬一我死亡了,保險公司要給我賠償。那么保險公司憑什么給我賠償?因為我平時在投保。我每個月在給他交三百塊錢的人身保險金,他到時候就給我相應的保險賠償。也就是說每當我遇到危難的時候,誰來解救我?看上去是保險公司來解救我,實際上是我過去的積蓄在解救我。假如說我這個人是個壞蛋,大家都在譴責我,但是我只要投了保,我就不怕大家的譴責。假如說沒有一個保險公司的話,我就需要做一個好人,一旦我遇難的時候大家才能幫助我。有了保險公司,我做一個壞人其實也沒什么事。所以保險公司這個力量不斷發展,客觀上會削弱社會輿論的作用,使人做壞事的時候就少一份顧忌。同意吧?所以如果這個社會的保險業特別發達,這個社會條規、法律的力量不斷地增強,道德輿論的力量不斷地下降,還意味著什么呢?還意味著這個社會不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保險業其實并不發達。為什么不發達,就是因為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還在。我們要是丟了錢包,或者得了比較麻煩的疾病了,我們現在經常采用的是什么辦法?比如北航剛剛有個學生得白血病去世,整個北航師生捐了十萬塊錢,等他去世的時候還剩下三萬多塊錢。這個同學在病危的時候把這剩下的三萬元捐給四川災區了,還拿出其中二千塊錢交了黨費。這是一種什么力量,這是一種什么機制?就是一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機制。你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東西其實并不是說說而已,是真有這么一種精神。學校是如此,我不知道你們家里頭是不是這樣?如果說我們家里面有人得重病,那么作為親戚朋友都有可能來支援。

當然,由于西方思想的不斷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也在削弱。這樣一種人和人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關心的氣氛,實際上也是在削弱,在下降。但是,雖然在削弱,在下降,經過一場汶川大地震,我們感覺到它又噴發而出了。

那么,進一步要去說一說,為什么是中國,我們有這樣一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國外有沒有?為什么中國可能會更加強烈?為什么中國人現在還不太愿意投保?還更加愿意相信這樣一個親友的、同學的、師生的、同事的這樣一個網絡去幫助呢?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因為是現代保險公司,它是“投保容易理賠難”。你錢一交進來他就收進去了,真要到賠款的時候,比如說我得了殘疾了,他就要問你說:“怎么個殘疾法?”是手斷了呢,是腿斷了呢,還是腰斷了呢?斷什么部位、什么肢體,他都有一套算法。所謂保險精算師就是干這個的。斷一個手腕他可能賠五千,斷一個胳膊他就可能,比如說,賠兩萬,賠五萬。你會發現,保險公司給你那個保險條款啊,是一個人體器官買賣合同!知道嗎?所以叫“投保容易理賠難”!你說我手指頭受傷了,我感覺到我整個兒都殘廢了,我都不想活了,哎,到他那兒,一個手指頭可以給你算得很清楚:賠兩千!斷倆,賠四千!斷仨,……你看,特清楚。就是讓你感覺到保險公司讓你挺不爽的。

第二個大家會感覺到,地震來了,保險公司出面了嗎?沒有出面。為什么沒有出面?因為地震是屬于叫“不可抗力”,不在保險公司的理賠合同范圍之內。知道嗎?就是死了白死。說小病我能解決,大災我解決不了,那我本來就是要你解決大災問題。因為小病我本來就能自己解決。最后小病你給我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算,大災來了你什么都不管。那干嘛要你這個保險公司?

所以我告訴你,這個東西方社會啊,它到了現代分成了兩支,一支是強調制度,西方社會越來越強調制度,把道德、良心、信仰、真理、光明什么的都扔到一邊去了。另一支是強調倫理,傳統中國就是一個倫理型社會。所以我在體會,其實這次汶川地震中爆發出來的這樣一股全社會關心的力量,全社會感同身受的力量,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倫理氣質啊,第一是沒全忘,第二,好像還挺強大。<掌聲>

我們怎么會形成這么強大的一個傳統呢?這要說起來,大概要跟我們堯舜以來的歷史有關了。諸位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吧。那你們知道,禹治水之前,是他的父親,鯀治水,對不對?鯀治水是堵,禹治水是疏,對不對?但是,你們只知道說,這個大禹聰明,鯀是笨蛋,是吧?其實,我不知道你們玩過水沒有啊?要玩過水你就知道,是疏而不是堵,這是治水的常識問題。如果說一個當時受到各部落認可的首領,他都不知道應該是去疏導而不是去堵塞的話,那首領是太笨了,是吧?堵和疏的問題,它是個常識性問題,它不是個要經過多少次堵失敗才走向疏的道路。那為什么鯀去采取堵的辦法呢?其實要害在于,鯀那個時代,各部落之間啊,利益不統一,沒有形成一個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所以,為什么要堵???就是堵了這邊的水,淹了你那個部落。最后,堵來堵去洪水泛濫成災,我們誰都跑不掉!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囚徒困境”!后來,禹將各部落聯合起來了,團結起來了,把這個部落給淹了,他說,那我這個部落怎么辦呢?“那你住到我這邊來吧。”看見吧?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中華民族的這個大家庭感覺怎么形成的呢?因為在抗擊自然災害當中,單個部落的力量顯得不夠,逐漸地各個部落就融合起來,一個統一的中原就出現了。淮河、黃河、長江都有一些特點,常常旱澇交替。為什么呢?北邊是西伯利亞寒流,南邊是太平洋暖濕氣流,這兩股氣流今年我往北吹一吹,那個黃河就發大水,明年這個西伯利亞寒流往南邊吹一吹,江南就干旱??傆幸荒赀m合你!經常性的治水事務,客觀上需要統一領導,客觀上需要各部落之間相互支援,所以這樣就形成中華民族一個中央政府。

有人說,美國可以聯邦,為什么我們不聯邦?法國人,英國人,都希望中國分割了比較好,分裂了比較好。其實呢,中國長期以來的國情,都是分少合多。分久必合,當然合久也有一些問題出現,偶爾分一下,但卻是分少合多,對吧!我們可以回顧一下,五四運動前后,北洋軍閥割據,北洋軍閥哪一派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割據者,哪一派都覺得我是聽中央政府號召的,統一調動的,哪一派其實都是打著統一的旗號。袁世凱來了,要統一;張勛來了要統一;蔡鍔來了要統一;孫中山來了也要統一。沒有哪一個,包括閻錫山、張作霖,是想分裂的,沒有。所以,孫中山后來從南方廣州一帶出發,很少量的兵力,一路北上,稀里糊涂就把全國給統一了。為什么?人心思統一啊!是不是這樣的?沒有人心思統一的話,當時孫中山兵力數量很少,裝備很差啊,怎么這么快就統一啦?

為什么中國的統一傳統這么強大?其實,也可能跟中華民族的地理有關系。其實從內蒙古一直到嶺南,這么廣闊的地域內沒有真正的險阻阻隔,真正的跨越不過去的高山大川。這中間從內蒙古一直到長江平原,一片平原,是不是?偶爾有一座大別山,有一座泰山,大部分地區平坦,很適合于統一。

但是,統一聽中央政府,也有弊端。要是中央政府腐敗了咋辦?所以,中華民族還有一個傳統,就是我們希望要由有道德的人擔當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我們流傳下來關于堯舜禹的一些說法。我給大家說一個舜的故事吧。舜,據說是黃帝的第n代子孫。問題是n代以后就不在皇室里頭,就流落在民間當農民。他老爹是一個瞎眼老頭。他母親死得早,這個瞎眼老爹就娶了一個后媽,這后媽對舜特別不好。他們家修房子,眼看要上了房梁,要蓋房頂了,然后舜就爬到上面去,在上面蓋茅草,這后媽就鼓動她的兒子,就是后媽的親生兒子叫“象”,鼓動小弟弟,和他瞎眼的老父親,三個人一起,點一把火,想把舜燒死在房上。又有一次,舜他們家挖井,眼看舜在下邊挖洞,又爬不上來了,這三個人,又把土填下去,準備把舜給埋死。假設你就是這個舜,被一把火點過,被一把土埋過,你準備怎么對待象,對待后媽?你有什么好辦法?你是不是想著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你們不把我當親人,憑什么我把你們當親人?是這個意思吧?干脆我也把你們殺了算了!但舜不是這么想的。舜覺得這后媽不是個壞人,只是對我壞。這后媽對她的親生兒子,象,好得很。舜只是說他后媽心胸比較狹窄,眼界比較小,只認識到象是親人,沒認識到舜也是親人。后媽有好吃的,給象吃;有好穿的,給象穿。后媽挺無私的,只是對我不好,是吧?后媽那個“大我”,只是包括象和“小我”,是這個意思吧?后媽并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小我”。所以說,后媽現在對我不好,是這個因為條件太惡劣,我們家物質資源太貧乏,他只好先滿足他的親生兒子。所以,舜不記恨。這么,一來二去。大家都知道舜心胸很開闊。據說,舜曾經和陶工一起制陶器。陶器做壞了,算我的。陶器做好了,就是你的。他老是讓給別人。這打魚,也是什么地方的魚多,什么地方的魚少,是不是?那相互就要爭了。舜去了,大家就不爭了。種田,本來大家也在爭,爭田界,你過來一點,我過去一點,雙方就會打架。舜去了,就不打架了。舜的事情,某一天被堯知道了。堯這時候正準備選接班人,可是誰合適???滿朝文武年紀大了,要選一個年輕的接班人。自己的孩子一個個不爭氣,紈绔子弟嘛,總是條件太好,不知道珍惜。堯就在全國大范圍內海選,選“超女”,哎,舜這個超男被推選上去了。選到最后,堯自己一考查,還不錯。那就給他一個考驗,試用期。而且一高興,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這好象嫁得太多了吧,干嘛嫁兩個?嫁一個也行了吧?但那時候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夫一妻的婚姻法,可能就象達坂城的姑娘一樣,帶著你的姐姐、你的妹妹一起去。于是娥皇和女英就嫁給了舜。

據說,舜就是這樣一個能感化天下所有人的好人,好領導。舜在得到社會承認之后,在得到非常高的榮譽和地位之后,得到天下人承認的這么一個好領導,他并沒有回過頭來對他的父親,母親嘲笑啊,戲弄啊,這都沒有,非常恭恭敬敬的請他的父母上座,讓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啊,要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你看多開闊的心胸是嗎?所以中華民族就還有個特點,一向是崇尚好領導。這個特點也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充分表現出來了。溫總理第一時間走到汶川,走到青山,走到北川,人民感覺到他真是個好領導。這一感動,我們就把錢拿出來了。這一感動就不光是我們有惻隱之心,也確實有家寶同志把我們感動了,是嗎?中國人們需要有好領導,也會被好領導所感動,這是中華民族的特色。

西方文明就不是這么想問題的。好領導?好領導不可靠!知道嗎?這事感動得了中國人,感動不了西方人!看見嗎?感動得了普通人,感動不了西方文化精英。我不知道諸位是不是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就是不相信有什么好領導,也不需要什么好領導。別管領導好不好,反正我們有三權分立的制度去約束。這不就OK了,是吧?你好不好與我有關系嗎?人性都是惡的嘛!諸位,你們聽出來沒有?舜實際上是相信人性是善的。哪怕你現在做的是壞事,也是迫不得已,或者心胸暫時比較狹隘。你本性是好的,只是環境不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對嗎?只是因為環境改變了才有壞人,你不是真心是壞的。

那大家說,一個好領導是不容易啊,那好領導變壞了怎么辦?變壞了,我們想辦法讓領導變好,這是中華文化。在你們家里,你父親變壞了,怎么辦?把他換掉?那怎么辦呢?應該聯合母親把他給變好。別說父親,孩子不好好學習怎么辦?他一天到晚凈窮搗蛋,打群架,一會進局子了,一會又捅婁子了。拿這孩子怎么辦呢?換一個?再生一個?是嗎?不是!是想辦法讓這個孩子變好,為什么要讓他變好?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血脈相連,是不是?這種思維方式,這種思考方式,是中華文明特有的方式。

大家會說,這個西方文明為什么這么想問題,不像我們這樣想問題。孩子不好,換一個!老婆不好,換一個!領導不好,換一個!為什么人家是這種想法,而我們總是希望讓他們就地變好。這里頭有一個關于人際關系的非常不同的看法。西方人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是自由的,相互沒有關聯的,對吧?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是追求自身利益,身邊的人都可互換?越是可互換,越是競爭,我們社會就進步了。這是西方的思想?。≈T位聽這個話熟悉不熟悉啊?是比較熟悉吧?這整個西方經濟學就告訴我們說,我們不要相互關心,不要相互教育,不要相互改變。誰不好,你把他扔了!一食堂不好跑二食堂去,二食堂不好跑三食堂去。不好的食堂我們都不去吃嘛,換了它,通過競爭讓它變好,看見嗎?這父親不好,再換一個父親,讓倆父親競爭,是吧?就是這個邏輯啊,這個政府不好,那咱再選一個政府嘛,三權分立、多黨競選,就是讓倆政府競爭的思路,是吧?

 那大家說,我怎么聽著,就好像你是在說西方文化好。我其實覺得西方文化不一定好。它的第一個缺點是成本高。諸位注意到沒有啊,江蘇有一個村子叫華西村,這個華西村的領導人連續當了四十多年村長,讓華西村從一個普通的小村子,變成擁有420億資產的這么一個大村子。假設說,華西村的這個村長每四年換一次,能不能干得這么好?我不知道諸位聽出來沒有???一個人要是長期為人民服務,能夠形成長遠戰略景象,形成穩定的領導團隊,就能讓一個普通的小村子變成一個極好的大村子,讓一個普通的小企業變成一個極好的大企業,對吧?。要是任期短,四年一換,他有沒有長遠打算???他可能就沒有長遠打算了,對不對?所以你會發現,要是我們真趕上一個好領導,寧可讓他長期擔任領導。為什么中國人喜歡清官呢?為什么喜歡好領導?我反復體會,這不是中國人有什么封建意識,而是因為清官或者好領導提供了優質廉價的服務!對吧?我們特希望政府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政府,對不對,是這樣的吧?好領導自動的不要報酬,可以吧?或者只要一點點,只要吃飽了、吃夠了就算了,看見沒?這種領導我們當然希望他當了,是吧?這是一個根本問題。而且,如果我們想象要有清官、要有好領導,期待清官或者好領導,我們就可能呼喚出清官,呼喚出好領導。相反,如果我們假設說所有的官都是貪官,內心都是流氓,都是賊,——性惡論就是這么假設的,那他干脆就當貪官得了。假設我是北京市市長,我面對的北京市市民都希望我變成一個好領導,我最后就不好意思不好,是吧?如果大家都說人性就是惡的,市長就是為人民幣服務的——我其實特想為大家服務,而且我越做得好,大家就越認為我在裝,越認為我的流氓水平高。你們都說我是流氓,只有我自己一再做著君子的事情,越做越憂悶。最后,我就說,那干脆咱當流氓算了!是吧?哎,人際互動關系中,我們的行為常常因為對方的期待而改變,對不對?我們期待,家寶同志是個好總理,家寶同志就表現的越來越好。是這樣的吧?師生關系也是這樣。老師老是表揚你,你就后來,越來越成為老師所表揚的那個樣子。老師老是批評你,瞧你這人就不長進,啊,這學習就不積極,最后你覺得,我就是這樣了!我就不長進了!最后還就真不長進了。看見沒?所以,西方文化啊,他老是把人往壞里想,最后真把人給帶壞了。中國文化假設人是好的,它慢慢后來就真把人給帶好了!。這是兩種文化之間非常重大的差異。

我現在總結一下。西方文明啊,它比較適合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陌生人相互可替代,是吧?中國文化特別適合熟悉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文化特別適合那種不可替代的人際關系。西方文化特別適合那種競爭性,可替代的人際關系。問題在于,隨著社會生活越來越復雜,全球聯系越來越密切,人際關系正在變得越來越具有相互依賴、不可替代的特點。

比如說,我們在座的各位,誰也不認識誰,是吧,似乎相互都可替代吧?假設一場地震下來,哐,房倒屋塌,我們立刻就擁有了共同的命運,相互就不可替代了!知道嗎?砸下來的時候,我旁邊碰巧是一個好人,這時我得救了。我旁邊是個壞人,那我就慘了!是這個意思吧?諸位,汶川人在平時,沒準也在相互算計,沒準也在勾心斗角,沒準有權有錢的也在巧取豪奪,是吧?為什么?他們以為周圍人都可換,都是陌生人,所以他敢這么做。地震一發生,人們發現,不但汶川人擁有共同的命運,而且發現汶川人跟四川人也有共同的命運。地震一發生,我們全國十三億人都感到了,我們有共同的命運,同意嗎?

所以諸位,不要以為做一個中國人,我真可以脫離13億人而生存,我們客觀上用著同一種語言,同一種膚色,同一個歷史傳統,我們有著共同的過去命運,和共同的未來命運。我們不能相互不顧,不能把西方這種陌生人的文明看得至高無上。

<掌聲>

我剛才說的這番話,如果沒有汶川地震作為前提的話,我估計掌聲是起不來的。因為大家感受不到我們有共同的命運。有了這場地震之后,我們才感受到我們的共同命運。假設現在又有戰爭呢?假設這13億人又遇到日本人入侵怎么辦?遇到美國人扔炸彈怎么辦?是不是又會出現一個同仇敵愾的局面,對嗎?所以,我們中國人第一不要相互敵對,各自顧各自,要相互關心,要相互幫助,不要把賬算的那么清楚,不要天天追求產權清晰,不要那么迷信私有制,迷信市場經濟!地震起來了,相互關心了,大家的賬都算不清楚了!我這捐一萬,他那捐一千,可能錢多得捐的多,錢少的捐的少,產權立刻就模糊了!諸位,改革開放告訴我們,怎么樣有才效率呢?產權清晰才有效率!是吧?可是地震一來,產權就模糊了,本來青川,汶川,北川,綿陽,德陽,安縣,彭州……有多少人聽說過呢?除非你是那里的人,否則我們都沒聽說過。要是沒有地震,要中央財政拿500個億去給汶川,誰同意呢?是沒有人同意的,憑什么給他?地震了,有誰還不同意啊!是嗎?所以,錢還是要花在我們13億人最需要的地方去,但這樣一來,產權就不清晰了!對不對?

當年我們的大學生也是這樣找工作的,“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當初就業的一個響亮的口號。而現在卻是,到外國去,到大城市去,到掙錢最多的地方去。是吧?礦業大學應該干什么?應該為祖國找礦,對不對?500億、1000億的錢從哪里來?如果說我們又發現了一個特大的油田,又發現了一個特大的煤礦,又發現了一個特大的錫礦,鎢礦,釩礦……這是我們礦大的人為祖國做出的貢獻,是嗎?

國家的概念,還是要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能說只有到了危機時刻,我們才有國家概念了,平時我們都沒有國家概念!我是教經濟學的。經濟學特別容易把人教散了,特別容易教人去算小賬,知道吧?<笑聲>但是,我是非主流經濟學,<笑聲>非主流經濟學就是越教大家就越團結,而這里面就有很深刻的玄機。

我過去看過一個西方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叫“蜜蜂的寓言”,是十八世紀的思想家曼德維爾寫的。他說,我們人類社會老是提倡愛他人,愛祖國,愛人民,這多累??!愛自己就行了。你看那個蜜蜂,每一只都是愛自己的,最后那個蜂窩多漂亮多精致啊!對不對?我們人類社會,只要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市場機制就自動會協調一切,自動會配置資源。你干嗎要老想著說為大家啊?面包師做面包,不是為了大家,是為了錢;棺材店老板,因為要賣棺材,所以老希望別人死。其實他不一定是心腸壞,但是你不死他棺材賣給誰啊?每個人都自利,棺材店老板也自利,你死了以后才會有棺材。面包店老板自利,那你平時就有飯吃了。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利,相信市場,主流經濟學是這樣的一套說法。

這段話有沒有道理?老實講,是有道理,但是只有一部分道理。我們把這個道理推向極致的時候,它就可能是一條錯誤的道理。為什么?面包師烤面包,為自己;棺材店老板賣棺材,為自己。但棺材店老板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怎么辦?他就到飯店去下毒!毒死一批人,棺材就賣出去了。是吧?面包師怎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既可能在面包里頭加蜂蜜,改善口味,增加營養,他也可能加一些罌粟或鴉片之類的東西,讓你上癮,不停的吃面包。看見嗎?哎,假冒偽劣就是這樣出來的!注水肉就是這樣出來的!

諸位,市場經濟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如果取它的瞬間看,取交易雙方達成交易的一刻看,市場經濟是非常好的。這是雙贏啊,我得到面包,你得到了錢,是雙贏。但是市場經濟的問題在哪里呢?任何一單交易,作交易的那一刻,交易雙方的力量不對稱、不平衡!知道嗎?有強有弱,強者通過高拋低吸,可以把弱者的財富部分變成自己的財富了。所以,市場經濟長期交易積累結果就是弱肉強食,兩極分化。同意嗎諸位?

好!兩極分化意味著什么?窮的窮,富的富!有的人錢多得不知道怎么花,四百萬塊錢買棵大樹移到自己的別墅旁邊!有些窮得叮當響,只好去偷去搶,去殺人去放火!這社會不就分裂了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況不就沒了嗎?所以,我們恐怕是要對市場經濟的解釋體系做出重新調整。不是要否定市場,而是要否定對市場的迷信!我們要讓市場發揮作用,但是不能讓市場把作用發揮到極致,不能讓市場走極端!可是,我們今天很多事情事實上是讓市場走極端的。老實講,中海油的陳久霖,拿2300萬元的年薪,他的工作質量怎樣?或者說平安保險公司的馬明哲,6600萬人民幣年薪,是不是走了極端?

馬明哲說他的工作很重要,所以要價高是應該的。我承認他的工作很重要,行吧?但是,有家寶同志重要嗎?有錦濤同志重要嗎?你要是拿6600萬,我家寶總理拿6億,行不行?他錦濤書記拿60億行不行?按照市場經濟邏輯,似乎也有道理。但是,這么一來的話,我們的政府還敢說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嗎?是不是就變成了為人民幣服務的政府???

不知道各位同意不同意啊,我們的社會把成功的定義就界定為掙錢多,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要造福一方,要能夠幫助一方,改善一方,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才是真正的成功。為你自己的崛起而讀書,那只是個人的成功。在別人眼里你是個成功的吸血鬼!在別人眼里你就是個成功的寄生蟲!你把社會上的財富都變成自己的了,連個保安你都談不上放心。你以為養幾條狼狗,養幾個保鏢就能不被暗殺啦?用今天的社會輿論,確實有一種力量,讓我們過度地關注物質消費,過度地關注自身利益,過度地關注我們自己一個人的前途命運。

你去問問汶川地震死難的人,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有意思嗎?汶川地震前夕,這個地方可能還在發生房屋的買賣,爭吵,權利的爭奪等等,等等。有人要把國有企業私有化到個人腰包里,有人在琢磨著怎么創業一夜暴富,還有人在琢磨吃了原告吃被告。有可能啊,完全有可能呀!這也是北京發生的事情,上海發生的事情,武漢發生的事情,任何一個村落城鎮都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直到發生大地震!同歸于盡!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不能夠阻止兩極分化,不能夠阻止把市場抬到迷信、神話、教條地步的那種思潮,對不起,我們中國就有可能發生一場經濟大地震!什么叫經濟大地震?就是那些很賺錢很火爆的企業,在不斷擴張發展中的企業,突然間倒閉了!破產了!企業大批的倒閉破產之后,失業問題就大面積的出現!1998年韓國,7月份,大學生畢業,就業率是15%,失業率是85%,為什么?韓國發生了一場經濟大地震!這場大地震的結果是讓韓國辛辛苦苦發展了30年的民族工業企業一夜之間成為美國、法國、德國收購的對象,知道嗎?大宇公司以零價格被福特汽車公司進行收購,知道嗎?大宇公司的許多公司關閉,工廠廢棄。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市場的兩極分化機制在起作用!有些“成功人士”不停的在吸取全社會的財富,有人貪得無厭,有人在制造泡沫,逐漸使得經濟基礎地動山搖!

所以,我們要在更深層次上來反省這場汶川大地震,得到更多的啟示、啟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我們有了遠慮,我們也就沒有近憂了!我們的遠慮是什么?遠慮,是考慮十三億人民的共同的長遠利益,我們眼前的這些小利益就不太重要了。這叫人有遠慮,必無近憂。人無遠慮,他就必有近憂!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放棄了長遠利益,放棄了共同利益,只追求我們的個人利益。我仔細在體會在座諸位同學們的處境,我發現遠遠不如我們八十年代的感覺好!為什么呢?那個時候我的生活條件可能不如諸位好,吃可能不如諸位好,穿可能不如諸位好,教室不一定有諸位的教室這樣燈光明亮。但是,那時候有理想、有追求、有方向、有思想,生活中充滿了理想的陽光。有理想陽光的生活,物質生活哪怕貧乏一些,單調一些,它也是燦爛的。沒有理想陽光的生活啊,即使家里邊不斷給你寄錢,學校里不斷給你發獎學金,也有可能是黑暗的生活,讓人郁悶的生活,找不到北的生活,對不對,是嗎?

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團結奮進的那種精神,按說是我們生活當中的陽光。父母對我們生活物質上的保障,是我們成長的雨露。我們一個人成長,既需要陽光,也需要雨露?,F在我們生活中光有雨露不見陽光!對吧?我不知道諸位什么感受???很多人進了大學不知道干什么,那就玩游戲,瞎聊天,看武俠小說,是吧?我不知現在還看不看武俠小說,現在有了電子游戲之后,可能這個必要性就不大了。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

礦業大學的學生應該把精力放到找礦上去,對吧!應該研究地質結構,地質構造。結果,礦業大學的大學生,學來學去不知道礦怎么找,不知道學習跟找礦有什么關系。干嘛一定要在礦業里頭找工作?礦業,老實給你們講,是一個艱苦的野外作業的行業。如果你要圖舒適,圖高薪,很多人就不愿意在礦業里呆,除非做礦長,做礦老板,是嗎?

所以,你會發現,如果生活就簡化為錢,這個生活現在可能是最缺乏意義的生活。那大家說我們還能有什么樣的生活呀?不就是掙錢嗎? 不是的,個人成長需要理想,國家成長也需要理想。如果你真幫助了社會,幫助了人民,所有人都會稱贊你,你自己也覺得生活得幸福、有意義,你才是真成功。

中華民族要是迷迷糊糊走到經濟大地震的邊緣還不知道的話,是不正常的。當然不可能發生一場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理大地震,但是確實有可能發生一場遍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大地震!對吧?

所以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改革開放當中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但是我們也有損,我們也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生活中的理想、信仰的陽光,不見了,人心渙散了,自私自利的風氣,向西方學習過來的自私自利的風氣,卻越來越濃厚!這個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當中非常巨大的問題。大家可能會說,地震一發生,團結精神不就又回來了?可是,必須要靠地震發生才能團結,這個代價太大了!而且發生地震,是不是真的能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統精神,真能夠馬上復活,也不見得。在這場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大事件中,還有很多不和諧的因素,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這問題,比如說,包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家寶同志處理得有沒有問題?他也不是沒有問題!他這個思維呀,也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真要抗震救災這個事件到了,地震發生了,他有點手足無措。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到現場,去慰問。但作為一個總理,不能僅僅到現場去慰問,你還要學會在后方指揮,還要懂得抗震救災的正確路線,正確方法。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體會,總理到都江堰說,大家伙啊,不要急,我們140人的專業救援隊馬上到,解放軍要多少有多少。這固然充分表達了一個總理愛國愛民的心情,這非常好。但是,你知不知道有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搶救被埋的活人?它最需要靠災民的自救和互救。這是唐山大地震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唐山大地震壓倒了90萬人左右,死亡24萬多人,搶救出了60多萬受壓者。這60多萬人當中,96%靠的是災民的自救和互救,靠當地各級政府的及時有效的現場組織。一半人被埋住,另一半人還在外頭,在外頭的一半人就地組織起來,這就是最大的一支志愿軍,對不對?全國各地趕過去多少志愿者?你能比得上災區群眾的數量?汶川災區的群眾達到500萬。真正被埋在那里的,是多少?死傷將近40萬!500萬人去救40萬,是不是應該說,是第一支重要的救援部隊。同意嗎?如果你不把災民組織起來,當地的政府沒有組織大家抗震自救的能力,你要靠外面部隊趕到,已經兩天、三天過去了。是嗎?第一天的存活率90%,第二天的存活率50—60%,第三天存活率下降到百分之10--20%。到第四天救災部隊、專業隊伍到達以后,救人不救人已經差距不大,同意嗎?你專業部隊再強大,也需要當地災民,當地地方政府的自我組織能力作為前提。但是,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我對總理的說法有一些不敢茍同。他所到之處,總是過于強調專業救援,強調解放軍的數量,客觀上是讓災民等、靠、要!日本來了一個專業救援隊,挖出來一個活人,挖出來10分鐘以后就死了。這就是外面災救部隊取得的偉大成就哇!

中國有一句老話,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叫“天助自助者”。你要是不自助,別人不好助你,知道嗎?(掌聲)

諸位,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小故事,發生在唐山大地震當中。唐山大地震時,一趟列車,正在往唐山行駛的方向,(這時)唐山發生了地震。這輛列車,是40次列車。這個地震的沖擊波啊,過來的是縱波。這個火車上下起伏,但是沒有出軌,里頭好多人受傷了。列車困守原地,不能動彈了。怎么辦?全車八百多名旅客迅速組織起來,臨時黨支部形成了,一個車廂一個連,下設排、班。黨員、解放軍指戰員成為其中的骨干,把大家所有的飲用水和所帶的干糧都集中起來,統一分配調度。沒有憑票供應,但是大家很自覺,只領其中的一份。甚至還組織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青壯年救災隊,趕赴附近的災區前去“扒人”。第三天,48輛大客車開到了離列車事故6公里的地方,八百多名旅客就這樣得救了!所以,就地組織起來,這是最重要的抗震救災體系。當時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強,組織紀律性強,犧牲精神強,所以不需要來自外部的命令,能夠自動組織起來,應對危機。

有了這個故事,我們更加看得清楚,這次抗震救災,用黨的傳統語言講,是對于群眾路線有所忽視。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這是最強大的力量。當然,災后重建就不能光靠災民,此后,全國的物資要過去,水電要恢復,專業機構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第一個環節,救人,卻是要靠群眾路線,靠基層組織。在這個意義上,對溫總理的領導思路,我是不夠滿意的。

第二個我感覺不夠滿意的是,總理應該在哪里。我覺得應該在成都,頂多到都江堰去。為什么呢?作戰指揮部應該是分級設置,抗震救災指揮部也應該分級設置。汶川縣委縣政府干什么去了?青川縣委縣政府干什么去了?北川縣委縣政府干什么去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干什么去了?離開了地方政府,總理和普通人差不多,國務院各部門也不容易發揮作用,甚至連發放物資工作都做不好。你進了川都不知道找誰接收物資。這個諸位還可以體會到,其實抗震救災和打仗一樣,第一個事情是要摸清楚情況,第二個事情是要組織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進入災區。這樣就不能一個人臨場指揮,不能想到哪就說到哪。這是個問題。如果總理你過于急迫地到那個地方去,然后所有的省部級官員都跟著走,那既來不及研究方案,也不便各級領導布置工作、落實工作。所以,總理的指揮我覺得放到成都是比較合適的,太前線了不見得好。

這次抗災救災暴露出最嚴重的問題是,群眾也渙散了。不是組織起來救災、救人,而是逃跑、等待、依靠,甚至還有一些人趁火打劫。雖然比美國新奧爾良災難中的情況要好許多,但與唐山大地震中的群眾卻差很多。群眾多年來接受的是自私自利的教育,這套教育,使得你事到臨頭,往往先想到自己。帳篷到了,先想到什么?先想到給干部家屬分配帳篷。而不是把帳篷送到村里、鄉里。

所有這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到西方文化對中國的過深影響。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西方文化影響了本次地震的預報。

這次地震,有人以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體系為依據做了地震預報。這個人叫做耿慶國。耿慶國曾經預測了唐山大地震,這次他是預測汶川大地震。時間是在2008年4月25-27號,在北京工業大學的地震研究所召開了一次天災預測委員會的會議。這個天災預測委員會是中國地球物理協會下屬的天災預測委員會。耿慶國是作為中國天災預測委員會的常務副主任。他在這次會議上堅持預告,說5月8號前后正負十天,阿壩地區正負一百五十公里將發生7.5級以上的強烈地震。這個預測在4月30日以密件送給了國家地震局等有關機構。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因為國家地震局說:沒有!我們不知道!地震是不可預測的!

耿慶國老先生他聽見了他一定是一肚子不高興。當然,我也可以理解總理為什么不采納耿慶國的意見。道理非常簡單:國家地震局是有成千上萬個地震的專業預報人員的專業機構,有無數個觀測點,無數臺精密機器。耿慶國有什么?耿慶國是一個退休的老人自費在預測地震。這相當于什么?你如果得了癌癥的話(假設是,最好別得),去哪里?你是去協和醫院?還是去找中醫?耿慶國的身份是個中醫,明白嗎?中醫沒準能看好病人,但是有點懸啊,是吧?中醫也有庸醫啊,把人治死了,是吧!可是,萬一這位中醫是神醫呢,那你就慘了!耿慶國可能就是中醫式預測地震的神醫。

我給大家還可以說一個小故事。在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的前期——大家知道唐山大地震是在1976年的7月28號發生的——在7月14號,唐山大地震前十四天,耿慶國和他的朋友,北京地震隊的隊長汪成民,預測了這場地震,而且呢,在7月14號的晚間座談會上,京津唐渤張地區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上,汪成民以個人方式發表了這個預測。國家地震局說,這只能以個人方式發表。河北省清龍縣的地震辦公室到場的同志就聽了汪成民他們的預測觀點,就回去告訴青龍縣委、縣政府。青龍縣領導說,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咱先搬出來吧。他們動員群眾搬出來了。結果,青龍縣在地震當中倒塌房屋七千間,毀壞房屋十八萬間, 死了一個人。

按照地震預測三要素原則,耿慶國的預測應該是相當準確的預報。地震預測三要素,第一是時間,預測地震什么時候發生——他這叫做地震的短臨預報,短期臨震預報,難度非常高。第二個,能夠說出震中在哪里。你說有地震說不出震中在哪里,那沒法防,對吧?第三是震級是多少。 震中、震級和時間,耿慶國都給說對了。當然,國家地震局也可以說他是蒙的,正好蒙對了。我這是最壞的說法,最壞他就是蒙的。問題在于,他老蒙對!你說你聽不聽?更何況,耿慶國是有地震預測理論的。第一個是叫旱震關系理論:大震前必有大旱,旱越嚴重震越嚴重。而且汶川地帶前三年是大旱。我告訴大家,他的旱震關系論怎么來的。他總結了中國有地震記錄以來的地震史料,把發生地震地方的地方志調出來查看,發現地方志有地震紀錄的那個地方此前都有大旱記錄。

也有人從地質結構去解釋旱震關系理論。恐怕在國家地震局的西式專家眼中,地球是一個剛體,地震是地殼剛體運動,碰撞的產物。但在耿慶國這樣的中式專家眼中,地球是一個有機體??瓷先サ貧な莻€堅硬的東西,地殼下面是什么?是地幔,再往里面是地核。 地幔、地核當中是什么?是大量的氣體:氫氣、氫原子、氦氣、氖氣這大量的氣體。地球的結構像是一個軟雞蛋,外面是一層殼,最里面是黃,軟的 。所以,這氣體就往外涌嘛!其中一些人甚至提出來,有四個大氣層:第一就是外大氣層,第二是上地殼大氣層,第三是中地殼大氣層,還有一個是上地幔大氣層。 這些大氣層的氣體他要往外冒,大多是高溫氣體。高溫氣體往外冒的過程中是不是會把地面烤焦啊?會不會導致大旱啊?這個地氣上升,溫度上升之后,使得在這個地區上空的云無法停留,被烤走了。這邊是地氣往上升,那邊是太陽往下照,這不就大旱么? 一般的大旱可能是由于外大氣層的運動。五十年一遇、六十年一遇的大旱,往往會意味著地氣在上升,會意味著大震。這個是他總結中國長期地震歷史資料之后得出的叫旱震關系理論。

第二個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翁文波,石油專家,提出來的一個理論,叫可公度信息系。這個理論我還不太了解,大體意思是根據地震發生的頻次、周期來預報,還有天干地支排列有關,根據過去的地震史料推斷下次地震在哪。這是兩個基本的理論。

第三個理論是強磁暴組合法。太陽黑子的活動,太陽、月亮的引力成一直線時對地球產生的引力潮的變化,都有可能是引發地震的外因,導火索。當然,還要監測地溫會發生什么變化,地磁會發生什么變化,氣壓會發生什么變化,光會發生什么變化,電會發生什么變化 。只要你掌握了規律,不見得需要一個像國家地震局那么密布全國的一個地震監測儀器網,根據相對少量的信息,他就敢預報。這正如掌握人體活動規律的中醫,并不需要核磁共振儀器,單憑脈象,就敢判斷病情,加以治療。因此,耿慶國的地震預測法,是一個整體論的地震預測法,是中醫式的地震預測理論。而國家地震局的地震預測法,我認為是原子論的地震預測法。

我們平時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都是原子論思維的產物。耿慶國的地震預測理論啊,有點象陰陽五行八卦這套東西。我們一聽陰陽五行,這是不是太老祖宗了,對吧?但是,你不理解的東西不一定是錯的。你不知道它是怎么來的,你就覺得它是假的?好比有個神醫,把你的病治好了,你怎么辦?你說他是假的?既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要是檢驗一把的話,我想耿慶國就應該得到重視。同學們,這里我們要體會到,不僅78年的時候,我們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不僅是要在政治領域,而且要在地震、氣象預報領域,我們也要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反過頭來說,諸位,我們地震預報、氣象預報,他并不是以實踐作為檢驗標準的。他以他的理論模型作為檢驗標準。符合他的模型,符合他的計算的規則,就是真理。實際上,恐怕不接受實踐檢驗,自命為真理,恰恰是西方思維的特點。

所以,我們平時所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可以處理的是簡單的小系統,但一旦觸及到復雜的巨系統的時候,我們那個數學、物理、化學,常常顯得捉襟見肘。我不知道諸位能不能同意???好,假設我是總理,假設我是總書記,我遇到兩種預報結果的時候我怎么選擇?我站在什么角度?我是相信一個學科體系,還是病急亂投醫?假如我就是個病人,那耿慶國是個醫生,國家地震局也是個醫生,這個說可以預報,那個說不可以預報。就像我得了癌癥,西醫說不可治,中醫說可以治,這個說這么治,那個說那么治。我是個病人我怎么辦?兩個都聽一聽!知道嗎?這是我的正確態度吧?是這意思吧?“西醫”的檢查咱接著做,“中醫”說搬出來那就先搬出來,那總比等著好,對嗎?

那為什么,我們這個病人在選擇醫生的時候,他只相信西式的國家地震局?因為我們這個中華文化,在西方文化、西方文明體系的沖擊下,失去了自信!知道嗎?我們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就以為人家是偽科學,這既是國家地震局的迷誤,也是網絡上象方舟子這樣的“打假專家”的迷誤。這是我們對不起老祖宗了。人家給我們留下了好東西,我們搞不懂就說是偽科學。這正如小孩子,不懂得大人的復雜心思,就以為大人都是虛偽的。

所以,我是想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諸位都是年輕人,正在求知識、求真理的路途當中,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死者長已矣”。但是我們生者怎么辦?我們要想辦法避免未來發生大地震的時候死那么多人,對不對?

諸位,礦業大學,很多人研究地質構造。沒準,我希望,未來產生一部分兼容東西方的地質學家來。你們能不能兼容東西方兩家的地震預測理論,能不能發展出一個有效的地震預測預報理論?

<掌聲>

那么,作為經濟學家,我就要進一步反思,不僅西式的地震預報理論,而且西式的經濟學理論,已經對我們的實踐造成了重大的誤導。西方經濟學的均衡市場信念,已經對我們經濟體制改革,造成了重大的沖擊,使我們本來是要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自我完善的這樣一場經濟體制改革,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放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這樣一場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本來是希望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經濟體制改革,最后變成了一場拍賣國有企業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本來是要搞一個共同富裕的經濟體制改革,但是我們弄著弄著弄成了一個兩極分化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本來是希望有一個更加公平的住房分配制度,結果引來的是一個更加不公平的住房分配制度。我們本來是希望有一個更加有活力的教學體系,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的青年才俊,但是我們改著改著就把大學辦成了工廠,辦成了產業,使得我們學生都變成了標準的零部件,失去了創造力。這是為什么?這一切,我們要不要反思?

地震,可以給我們諸多的教訓,如果我們不去總結反思,震過就完,下面再接著震!震完了地理大地震,再發生經濟大地震!教育大地震!甚至政治大地震!如果我們能夠進行反思,我們就能夠犯一個錯誤,總結出十條經驗教訓來。要不懂得反思,我們犯十個錯誤,總結不出一條經驗教訓來。

我剛剛畢業留校的時候,我們系里有一個老師,在我面前——他在誰面前都喜歡這樣——顯示自己年紀大,資格老。這個……我本來蠻覺得自己夠謙虛的,在他面前怎么都不算謙虛。有一天他就跟我說了這么一句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但是,他的鹽白吃了!他沒有總結出一個吃鹽理論。

<掌聲>(笑聲)

你就不容易掌握吃鹽的分寸尺度嘛,對吧?

(笑聲)

所以,為什么要有大學!如果我們都是就事論事的話,我們只需要小學。大學就希望超越就事論事這個層次。我們往前推,要推到五千年以前,往后推,要推到五千年以后。有這樣的推理能力,預見能力,分析能力,那叫大學。大家同意不同意???

<掌聲>

我進一步想說,其實,西方文化,如果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比如說局限在飛機、大炮、房子、鋼筆、手機、電話,如果局限在這個范圍內,西方文明是足夠偉大的,足夠引以自豪、驕傲的。但西方文明,你要去處理人的生命,處理人際關系,處理復雜的社會,就遠遠不夠了。中國文明是一個和諧的文明,西方文明是一個沖突的文明。人與自然的沖突,人與人的沖突,人與內心的沖突,這都是西方文明的特征。但是沖突,也意味著解放。所以,把電子解放出來,就產生了彩色電視機;把原子以解放出來,就產生了核電站。但是,解放同時也意味著電子和電子,原子和原子之間發生沖突,知道吧?西方人要求解放,比如說家庭婦女解放,婦女一解放,當然婦女是信心百倍,自尊自愛自強,但她解放的另一面可能是家庭變成AA制家庭,對嗎?和諧的家庭關系可能會失去,對嗎?解放的力量,既是足夠有激情的,但是處理的不好,也是足夠有破壞力的,明白嗎?

我不知道諸位是不是理解啊,中國的文化,在于擅長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擅長使我們的內心變得和諧,使我們的家庭變得和諧,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和諧,這是中國文化的特征。但是由此,我們對技術探索的動力,就下降了。諸位聽著是不是可能覺得有點太繞?。烤秃唵握f,我們設想兩個人,一個是父母兄弟姐妹關系處理得特別好,另一個是父母兄弟姐妹關系很不好,父母兄弟姐妹關系很不好的那個人哪,他不得不自己去拼搏,不得不自己去搞小發明、小創造,結果科學技術就進步了。那個家庭關系比較和諧的孩子啊,他覺得有了家庭,有了親情友情愛情,有了陽光雨露就OK了,干嘛要搞發明創造啊?看見吧?這技術就有可能停滯,對吧?好,當我們擁有了一切的技術發明創造的時候,我們就把所有的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內心、和諧的身體給破壞掉了,對吧?未來的出路在哪里?我們需要身體的和諧、心靈的和諧、家庭的和諧,但同時,我們又要有高科技。我們需要把兩者結合起來!

在醫學上,我們既需要有西醫的技術:核磁共振,機器掃描,X光以及腸鏡、胃鏡都要,但是同時還需要有中醫復雜的人體整體學說:心、肺、肝、脾、腎;金、木、水、火、土。當你笑的時候,當你覺得它古董的時候,實際上是你一個小孩子嘲笑老人的豐富經驗??尚Φ牟皇悄莻€老人,是你!明白嗎?(掌聲)

好,更進一步說,一旦中華人民樹立這種充分的自信,懂得我們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所在,我們就去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反過頭來,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創造力,還沒有非常好地發揮出來。為什么?我剛才講到的,如果科學技術是單獨的個人發明創造的時候,它需要有個人的強大動力。對吧?現代科學技術常常需要集體攻關、集體鉆研、集體交流。中國人的這樣一種內心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的思想,一旦和現代的集體攻關、集體研發、集體交流結合起來,中國的重大科學技術的進步速度就會變得飛快!

我想給大家提一個簡單例子,就是我們那個原子彈,我們是1959年開始研發原子彈,1964年原子彈爆炸,中間花了五年時間。可是,1959年中國的工業技術是極其落后的,材料、工藝、設備都從無到有,真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美國是1938年開始研制原子彈,1945年爆炸,花了七年時間。1938年的美國在材料、工藝、設備和技術人才上遠優于中國,但是他花了比中國更長的時間。中國以如此低的工業基礎我們只花了五年時間,為什么?其實原子彈的研究,就是一批北大、清華核物理系畢業的學生,就是本科生,他們沒日沒夜地交流、商討、實驗,大大地加快了技術進步的進度。這樣一群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中間沒有任何技術保密的思想,沒有任何技術私有的思想,沒有任何專家權威去壓制年輕人的創造力、活力的體制,使得我們的原子彈在短短五年的時間里就爆炸了,過了三年又是氫彈爆。這是中國人的團結一致、和諧協作的精神,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結出來的結晶。我相信如果中國人重新團結起來、凝聚起來,以我們中國人的聰明腦袋,可以囊括奧林匹克的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的這股子勁頭,其實我們要超過美國的技術水平、超過德國的技術水平,是指日可待的。(掌聲)

汶川地震,在這個意義上,能夠幫助我們找回民族的自信,能夠幫助我們民族團結起來,能夠幫助我們民族真正成為一個強國。我們今天還不是一個強國,我們今天是個大國,但是我們還不強,我們還弱。因為今天,我們在市場換技術的政策下,讓出了市場,但是并沒有換來技術,今天中國絕大部分的高技術產品,都是用外國的高技術在制造,我們中國客觀上成為一個加工大國、制造大國、組裝大國,但不是一個技術大國,所以就不是一個強國。這世界上所以有人仍然瞧不起中國,仍然可以對中國,污蔑也罷,恫嚇也罷,恐嚇也罷,因為骨子里他就可以不尊重你!怎么樣讓世界尊重我們?只有一條,我們要成為工業和技術的大國,而不簡單是加工、組裝、銷售。

我是長期以來主張我們中國的開放要有度。開放過度,中國本土的技術和工業體系就建設不起來,外國強大的跨國公司的技術和工業的能力就可以占領中國市場,把中國成長中的高技術工業體系給摧毀。如果我們總結到這個層次,那可以說,汶川大地震,我們真能做到全體十三億人民得到最深刻的歷史教訓。

這一切伴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座諸位,我們要成為,要真的成為,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愛祖國、愛人民的新一代青年,我們需要有新一代的理想主義者出現。我們的80后,在這一次抗震救災的表現當中是表現出色,得到了社會的無數好評。90后也如此啊。在座諸位應該有不少90后吧?但是,還遠遠不夠,這只是我們的一個覺醒,只是我們征程的一個起點。因為我們一旦失去了像類似大地震的警報之后,我們又回到歌舞升平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有可能會紙醉金迷,我們又會失去鉆研學習的動力,那就是問題!我感覺,特別對于我們礦業大學的同學來講,按照這次地震,應該讓我們深入研究地球、研究地質構造,把中國乃至世界的地質學,地震學水平大大往前推進的這么一代年輕人,為什么?因為動力!足夠強大的動力就可以產生足夠杰出的科學家!我們如果有了汶川5萬死難者,28萬受傷者作為我們心中學習的動力的話,那么我們未來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也許我們今天這里這個群體當中,能夠冒出二十個、三十個世界一流的地質科學家,那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那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希望。我就說到這里吧,謝謝?。ㄕ坡暎?/p>

〈同學提問〉

韓德強回答:你說的得非常好。因為靠災難來團結凝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代價畢竟太大。最好的是我們通過課堂討論,通過學習,通過辯論,能夠產生足夠團結的力量。能夠產生足夠的信仰和理想的力量,對不對?可是這需要我們克服自身的惰性。在此,我想送大家五個詞:激情,讀書,思考,交流,實踐。

這五個詞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我們的狀況,去思考我們的未來。激情是年輕人最重要的東西,一個年輕人怕就怕失去激情。像我這種人經常被人批評為偏激。但是我不怕。為什么呢?沒有偏激是什么?沒有偏激首先是沒有激情。激情一出現肯定是偏激。為什么?從偏激到“正激”有一個漫長的路要走。年輕人的激情一出來,他沒法不偏激。你想讓他不偏激,那只有讓他像死人一樣!

<掌聲>

也有人說我是“憤青”,那我說,我就是憤青。現在一不小心就成了“憤中”。這是他們罵人。有一些西方的走狗,有一些西方的買辦,最怕中國人產生激情,最怕中國人民連續地產生激情,最怕我們年輕人產生憤怒——憤怒,產生激情產生動力。明白嗎?

<掌聲>

誰能夠產生正激?不偏不倚的激情?老實講,恐怕得到七十歲了。這是孔夫子給我們的教誨。“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蹦遣拍懿黄?。是嗎?那如果要我們不偏激,那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像活死人一樣!是吧?所以,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東西。

第二個重要的東西,是讀書。諸位讀什么書?我告訴大家一個臺灣朋友告訴我的故事。說,國民黨49年以后撤到臺灣去,發現日本人撤走以后的臺灣,是一個只有理工科,沒有法律、政治、歷史、人文學科的臺灣。日本人統治臺灣,但不教臺灣本土人學歷史、學法律、學政治、學藝術、學哲學。為什么?這都是統治一個國家的要害,知道嗎?一個國家成長發展的要害,在這些學科里。老實講,如果我們這個國家有一個正確的領導的話,我們大家做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就可以了。但如果這個國家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探討的時候,對不起,在感覺到“華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學歷史、學法律、學政治、學藝術、學哲學,知道嗎?那你是在理解一個國家的基因,知不知道?學理工學的是技術基因,學法律、學政治、學哲學,學的是社會基因。對吧?所以,要讀書,諸位。簡單的讀理工科,在一個好的社會,好的國家下是一種幸福——我可以不去思考那么多問題。當這個國家我們需要更多的討論、更多的批評的時候,其實,我們是需要掌握做主人的那套學問。所以,諸位,這個讀書是這個含義。我們要讀懂自己,讀懂社會,讀懂人生,讀懂心理。否則的話我們就是一臺賺錢機器?。?/p>

好,第三個當然是要思考。有些人的讀書啊,他讀不進去。我體會跟這些人談話,就像玩那個挖地雷的游戲一樣。你們諸位玩過挖地雷的游戲吧?好些人玩過啊。跟有些人談話,或者有些人讀書,就像玩那個挖地雷,挖一個觸一個雷。我跟他談話也沒意思,他自己讀書也沒意思。還有一些人我跟他談話的話,我點一下他打開一個,點一下他打開一個。這已經是不錯了。我碰到比較少的人,是我點一個,打開一片,點一個,打開一片,這叫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讀書是要通過思考,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地步。離開了思考,書讀了無數,越讀越傻、越讀越傻,成為一個活動書櫥、書柜。

第四個詞叫交流。諸位,我們是年輕人,年輕人一個人寒窗苦讀,多不容易啊。我們可以交流,一起來讀書行不行?聽說我們這個學校有一個蔚然讀書會,就是本次活動的承辦方,是不是?這讀書會是干什么的?老實講,這讀書會是交流的地方,不是讀書的地方。讀書一個人讀就可以了。但是,你讀完書要交流,就要進蔚然讀書會。一旦你把讀書和你的生活、你的觀察、你的思考聯系起來,書是越讀越有意思。知道嗎?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看地圖的感覺——小孩子看不懂地圖,一旦看懂地圖,和現實對照上,這個地圖就百看不厭!對不對?有這個感覺嗎?一旦你把社會讀懂,人生讀懂之后,你相當于找到了一張社會地圖!你知道嗎?原本密密麻麻、糊里糊涂的東西一下子搞清楚了。沒有社會地圖,你就一會兒跑到山上去,一會跑到沙漠里去,一會兒跑到陷阱里去。我們的人生經常跑到陷阱里去,跑到沙漠里去,為什么?因為你沒有一張社會地圖,沒有一個人生地圖!我們今天的年輕人特想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沒有一個地圖,你就無從規劃你的人生,知道嗎?

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詞匯是實踐。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绻f,我們讀理工科的書,做實驗就可以算是實踐。那讀文科的書,讀社會科學的書,一定要發生社會科學實踐。做社會實踐,不是說我們跑到這里、那里,去考察一把,不是的!在你的言行舉止之中,交往、交流之中全充滿著社會實踐。增強對社會的敏銳度、敏感度。我也可以把理論稱之為什么東西:理論,相當于是一個三棱鏡,有了理論的三棱鏡,一束太陽光過來,你就把它分解為三原色,分解為赤橙黃綠青藍紫,里邊的各種要素就出來了!知道嗎?沒有理論這個三棱鏡,過來的白光就是白光,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就不能夠對某些光增強,對某些光削弱,改變光的成分。所以,理論起著三棱鏡的作用。蘇格拉底,古希臘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叫未經思考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你的生活不被理論的三棱鏡分解過,你的生活就是“白開水”。被理論的三棱鏡分解過之后,你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幫助我們這個社會前進、發展。社會和諧、團結,人生圓滿、幸福。

所以五個詞,缺一不可。這五個詞,也是我長期思考總結出來的東西。剛才有個同學說在和平時期,沒有災難,我們怎么提高責任感,怎么產生道德感,怎么產生信仰的時候,通過這五個詞產生。

謝謝!

<同學提問>

韓德強回答: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特別深刻的問題,我在這里怕一時回答不了,他問的問題是,這樣一種西方思想在今天社會當中是怎樣分布的,形成的,存在的,發展的,未來能產生什么作用。你提出的是這樣一個大問題,是吧?這個大問題,應該說,要放在鴉片戰爭以來的160多年的歷史當中去看。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失去了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論體系的自信。我們或者向西方的自由主義學習,或者向同樣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學習。失去了理論自信后,我們是左拐一下,右拐一下。我們中國的歷史呀,近代以來走得特別不順,常走極端。而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對西方崇拜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還在掌握著經濟權,政治權,話語權,客觀上對我們年輕同學影響是挺大的。對不思考社會的同學影響不大,思考社會的同學常常被西方這套話語體系所俘虜。為什么,因為人家說,我們要的社會,不說別的,就是美國!你要的社會是什么?我恰恰說不出來,我說,我要美國的技術,中國的精神。那這種社會在哪呢?我沒有現成社會模板。人家中國青年報的總編他有現成的模板,對吧?可以去參觀,可以去學習。我所要倡導的中國的未來,是在一個設想當中的東西,是基于我們五千年文明而產生的深刻的自信。這個自信現在擁有的人也同樣不多,希望今天在座諸位,也同樣能夠擁有這樣的自信,那這樣,我們中華人民才真正不單是自立起來了,而且,我希望要中華文明是要引領世界潮流。(掌聲)為什么要引領世界潮流?我也在同情西方人,可憐西方人,他們吸毒,打架,槍殺,謀殺,頻頻發生,包括恐怖主義!他們追名逐利,無法擺脫,他們生活在焦慮,空虛,和煩悶當中,心理疾病的人每年都在上升,自殺部分的人每年都在上升!西方社會在我看來不是理想社會,他的其中某一部分,科技部分,我們要學習。就整體模型而言,有重大的問題。所以,我不但是感覺到,我們中國社會、我們中國人的精神面貌要改變,西方人的精神面貌同樣有待于我們去改變它,謝謝。(掌聲)。

那你說得問題也非常好。我告訴你,很有意思,在經濟學界我們是90年代后期出現的,人家認為我們是非主流經濟學家?,F在,在地震界,在氣象界,在醫學界,在哲學界,在歷史學界,都出現了一批非主流學者,全面地在挑戰這個西方型的主流學者?。ㄕ坡暎?/p>

這樣,諸位同學,問題是越討論越多的。今天呢,我們時間有限,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是吧?我們今天先小別一會兒,完了以后,有時間,還可以再見面,好吧?(掌聲)

2008年6月2日 樊雋整理畢

2008年6月16日韓德強修訂完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金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3.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4.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9.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0.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自拍偷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