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瑞環同志為楷模,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真信、真學、真用、真迷。
——黨內通信之十。堅決支持劉國光同志的第三封信
尊敬的劉國光同志:您好!
李瑞環同志的《學哲學,用哲學》今年九月出版了。在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今天出版,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無疑是一件好事,很值得您關注。書中真實地記錄了李瑞環同志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論著。最早的文章發表在1978年,是他時任毛主席紀念堂工程總指揮的工作總結,題目是《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決矛盾》,在書中P190-202(以下凡僅注頁碼均引自《學哲學,用哲學》)。最近的是他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兩次談話,一次是2002年11月26日,題目是《學點哲學,終身受益》(P15-18);一次是2004年6月3日,同本書編輯人員的談話,題目是《學哲學要學原理,用哲學也要用原理》(P712-716)。書中主要部分是他81-89年任天津市長、89-2002年任政協主席期間的講話、文章。我仔細閱讀了一遍,非常好讀,群眾語言,生動風趣,選段又短,歸類成章。我的讀后感是:李瑞環同志給我們泄漏了一個秘訣;樹立了一個榜樣;留下了一個課題;指出了一個方向。
泄漏的是李瑞環同志一生走向成功的秘訣,從一個普通勞動者,到國家最高領導人,靠的是什么?他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物,我這一生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從二十幾歲開始學哲學,一直堅持在工作中學,邊干邊學,邊學邊干,幾十年從未間斷……哲學是明白學、智慧學,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哲學這門學問,說來也神,你的工作越變化、越新,它顯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場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問題越困難、越復雜,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對的問題越關鍵,它發揮的作用越關鍵……。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鉆,只有鉆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嘗到了甜頭,才會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鉆”。(P16-17)終身學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成功的秘訣。
樹立了一個榜樣。全書共十章,五十五萬字。都是李瑞環同志學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典范。我建議它可以成為公務員培訓的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哲學應是公務員必考科目,那么這兩本書就是必讀書目。對于公務員們來說,不但有方法論意義,更有指導工作的現實意義。李瑞環同志在學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為全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留下了一個課題:書中第297頁他講到:“我們過去搞計劃經濟有一套辦法,西方國家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有一套辦法,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么搞,在全世界也是一個新問題”。第298頁他又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它的特殊性,而這個特殊性究竟是什么?我覺得現在并沒有完全認識和把握”。第438頁他還說:“如何正確認識初級階段的性質,以及如何適應這個階段的特點,需要從理論上實踐上進行不斷的探索”。這就是李瑞環同志留給我們的課題。
指出了一個方向:在第713頁他說:“人類社會是一個永無休止的發展過程,各方面條件復雜多變,新生事務層出不窮。先賢導師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講到,尤其不能把他們根本沒見過的事情也講到,后人根本無法對號入座,但他們講的那些事物的最一般的規律,講的哲學原理,并沒有過時,仍然是‘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圍’。我們學哲學就是應該學習它的最一般規律,學習它的原理,應用它的原理”。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定性研究,就是李瑞環同志給我們指出的方向。下面我將試而行之。
一、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及其在當代中國的應用。
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倫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馬克思時講到:“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語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甚至只要能做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574頁)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論,就是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了吧!
馬克思還說過:“任何時候,我們總是要在生產條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產者的直接關系——這種關系的任何形式,總是自然地同勞動方式和勞動社會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當中為整個社會結構,從而也為主權和依附關系的政治形式。總之為任何當時獨特的國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隱蔽的基礎”。(《資本論》第三卷P891-892)這是馬克思研究社會發展的方法論。
根據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和他教給我們的方法論,結合中國的實際,研究從1956年起至今生產條件所有者同直接生產者的直接關系。什么是生產條件?所謂生產條件就是人和物,既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包括資金、土地、廠房、設備、工具、原材料、水、電等等),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否則就不能生產,為什么從1956年算起?因為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沒收官僚資本,贖買民族資本,全國人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兄弟國家的援助下,到1956年才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農村組織了從互助組、初級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轉變,到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由此生產資料歸國家和集體所有是沒有問題的了。同時我們也犯了“左”的錯誤,搞一大二公三純、割資本主義尾巴,把非公經濟搞光了,這是大家已經認識到了的。還有大家還沒有認識到的也同樣是左的錯誤,就是把原本屬于每個勞動者的勞動力也給沒收了。你是黨的人,是黨培養的,黨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許討價還價,而且還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閃念,在靈魂深處暴發革命等等。和直接生產者的直接關系呢,就是全國統一六類地區八級工資制,實行統購統銷,統收統支,還狠批資產階級法權殘余,結果是票證一大堆,全面短缺經濟,這種制度一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提出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改革的目標模式以后,勞動力的所有權逐漸歸了位,承認了勞動力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但在生產資料所有權上卻出了問題,尤其是2000年“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為按生產要素分配找理論根據以后,以股份制改造國有企業,搞產權改革、MBO、急速發展非公經濟、招商引資、引進戰略投資者等等舉措,走上了漸進式私有化的路,結果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搞沒了。據國家發改委研究院劉日新研究員研究的結論是:到目前為止,國有經濟只占17.6%了。勞動者轉變身份成了雇傭勞動者,發展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了。
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理想的生產關系應該是生產資料公有(國有或集體所有)和勞動力歸勞動者個人所有,這就是生產條件的分配。馬克思說過,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示生產方式的性質。自主聯合勞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自主指的是直接生產者既是生產資料的主人(因為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也是自己勞動力的主人。國有企業是自主勞動者聯合體,是勞動者第一個層次的聯合勞動。國家是勞動者第二個層次的勞動聯合體。將來會有世界范圍第三個層次的自主勞動者聯合體。
根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在c+v+m當中,c是不變資本,v是可變資本,即工人工資,m是剩余價值,是勞動者創造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價值。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c是國家所有的生產資料,v+m都是勞動者耗費了自己的勞動力創造的必要價值,那么勞動者憑藉對自己勞動力的占有就有權占有有自己勞動力耗費其中的自己的勞動產品,不同勞動者交換他們的勞動,有權要求等價交換。完全符合馬克思所說的,分工產生交換,不同所有者要求等價。商品存在的兩個條件,這就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為什么必然是市場經濟形態的內因,也就是公有制為什么可以和市場經濟結合這道經濟學領域,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解。也就是誰勞動誰所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誰投資誰所有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質的差別。
至于c+v+m如何分配,c不僅要如數補償,而且需要擴大再生產。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工不但不能消滅,而且會越來越細。因此,m就是若干項扣除,也是公共必要價值,應該以利稅的形式歸國家所有,但一定要和c的占有總量掛鉤。這樣交夠國家的m,留夠企業的c´,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以v的最大化為目標模式。就可以極大地調動直接生產者的積極性。從資本的桎梏下解放勞動者,調動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是解放生產力的首要條件;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制度優勢;是社會主義能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勞動生產率的制度保證。當然不是單純比m量的大小,而應該比v+m總量的大小和c的節約。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范疇問題。鄧小平同志有一句話: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劉少奇在接見掏糞工人時傳祥時說的:我們都是普通勞動者,只是分工不同。 我們僅把勞動和資本對立,擴大勞動范疇即可。
根據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勞動者占有自己的勞動產品,就同社會化大生產發生了矛盾。社會產品被個別勞動者所占有就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就決定了必須有商品經濟那必然存在的驚險的一跳。既個別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無政府狀態;工人仍有失業之憂;三大判別依然存在;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依然存在。等等與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矛盾。但正如列寧所說的:對抗消失了,但矛盾依然存在;正如毛主席1957年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的矛盾,仍然存在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劉永佶同志寫了一本書《中國經濟矛盾論》,提出了八個層次的經濟矛盾:(一)基本的經濟矛盾:它表現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以及生產與交換、分配、消費的矛盾。(二)是商品經濟的矛盾。(三)國度性經濟矛盾。(四)各社會形態的制度性矛盾,首要和根本的矛盾是所有制矛盾。(五)各社會經濟形態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殊矛盾,也即經濟體制的矛盾。(六)經濟結構及其運行機制的矛盾。(七)具體的經濟矛盾。(八)國際經濟矛盾。您可以參閱。
二、社會產品被個別勞動者所占有是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發現的現實意義
(一)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底是什么性質的社會有了準確的定性。①首先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盡管是初級階段,仍需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之上,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產力條件。②社會產品被勞動者所占有而不是資本家所占有,從而在右邊與資本主義劃清了界限。③社會產品被個別勞動者所占有而不是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這就從左邊與高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如何理解“個別”二字:勞動力有一個天然的特性,即和勞動者的身體天然不可分離性。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崗位責任必須到人,有如邯鋼的成本一票否決制,成本指標,細化到崗,以崗位績效為評定工資的標準,從而決定勞動者的崗位工資;其二從產品生產上看,是集體勞動的結晶,企業應該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的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制度,是同資本主義共存的特殊的社會形態,預計長達1-2百年,就是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在地球上消滅資本主義制度之后,才有可能實現馬克思原來預計的高級社會主義社會。
(二)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提出,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從國際上看,從列寧提出世界帝國主義矛盾的不平衡性,一國無產階級可以奪取革命勝利,到實行新經濟政策;以及列寧與布哈林的爭論,實質是社會主義實行市場機制的探索。列寧死后斯大林的中央集權經濟,從社會主義無矛盾論到承認全民、集體兩種所有制的矛盾,以后又過早宣布建成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一直到戈爾巴喬夫的民主社會主義,到了1991年的蘇東劇變,執行美國人給制定的休克療法、500天私有化。從右的方面使我們看清了惡果,這期間,更有探索意義的是波蘭經濟學家蘭格的改革理論和匈牙利的探索;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更有擺脫蘇聯控制獨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探索之所以最后以失敗告終,不是因為工人自治,而是因為鐵托同志過早地宣布消滅了國家的職能。愛·卡德爾寫了一本書《公有制在當代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矛盾》,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國家所有制和工人自治的矛盾,要弱化國家的職能,過份強化工人自治,在帝國主義策劃下,導致了國家的解體。
從國內看,我們走過的路,已有了兩個《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成果,當前出現的問題,新自由主義干擾就是原因。由于過度批判“左”的錯誤,已經跑到右邊去了,只有到此時,人們才能從左和右兩邊界定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接受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
(三)社會基本矛盾的提出,使我們堅定理想和信念,更加堅定了搞好公有制經濟的信心。1、社會主義必須搞公有制。過去我們在1949-1956年,沒收官僚資本、贖買民族資本,集中全國的人財物,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幫助下,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主體地位,并沒有錯,僅錯在把非公經濟搞光了,一大二公三純還割資本主義尾巴,錯在連勞動者的勞動力也給沒收了。2、要搞好國有經濟必須實行政企分開,前提是政資分開。把國有經濟的經營管理權,從各級政府官員手里收回來。過去的實踐證明:各級政府官員,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他們是經營理財的能手,他們有時有人為了搞政績工程,既可以亂投資,而對投資結果又不負個人責任,造成企業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又可以胡賣,陳賣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賣光了國有企業,又可以升官。國有經濟的經營管理權,應收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資產信托責任制的形式,委托給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即現在的國資委,從隸屬國務院改為隸屬全國人大,取消公務員資格,改為國有金融資產經營管理企業,全國人大要立法,盡快出臺《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法》,并每年要對它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查。這樣既可以搞好國有企業,又可以改變各級政府既是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雙重身份,從而一心一意搞好政府該管的教育、科技、社保、管理服務等項工作,做到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還可以精減機構,構建小政府。3、根據《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法》(待出臺)國有企業,是受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的信托,經營國有資產的經濟實體。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企業內部實行經濟民主,充分尊重并發揮勞動者的主人公作用。在分配上,交夠國家的,留夠企業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以v最大化為生產目標,可以最大限度調動直接生產者的積極性。從一次分配就強調公平,按勞分配就是最大公平,絕不是重新回到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只有公平才能更出效率。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根本在于調動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當然不是比m,而是比v+m的最大及環境社會效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是市場經濟,有共性,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如李瑞環同志所說有其特殊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調誰勞動誰所有,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以自由主義為指導思想,強調誰投資誰所有,以追逐剩余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另外在交換、分配、消費等環節,也有質的差別。例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人為本,科學可持續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兩極分化,造成周期性經濟危機等等。具體的特殊性有待實踐中不斷總結。
(四)社會基本矛盾的發現,為政治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發揚民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政治體制。社會主義民主的根基在于維護勞動者占有自己勞動產品的權利。為此,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劉永佶同志寫了一本390千字的書《民主的權威》今年九月剛出版。他說:“我所要做的,也是我所能做的,只是從我所理解,而且包括我在內的“民”——現代勞動者的利益出發,概括勞動者的相關意識,對民主及其實現進行理論探討”。(《民主的權威》P2-3)他說:“真正的民主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是勞動者根據其人身權和勞動力所有權,爭取、確立其政治權利,成為社會主體的過程中形成的……陳獨秀、毛澤東所發動和領導的中國革命是中國勞動者覺悟并爭取成為社會主體的解放運動”。(《民主的權威》序P2)您可以參閱
1945年7月在延安窯洞,毛主席和黃炎培討論歷史周期率問題。當時黃炎培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親眼所見的歷朝歷代,真所謂‘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沒有一個國家、一個單位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延安這個地方現在的確是欣欣向榮,這是沒有疑問的了”。但是,黃炎培問毛澤東:“共產黨能不能跳出這周期率呢”?毛澤東說:“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我們已經找到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段對話被稱為千古之談的“窯洞對”。我記得一件小事,一位商業部長到北京某飯店吃飯不給錢,多吃多占,被這個飯店的青年廚師陳愛武給記下來,并向有關部門揭發了,結果是部長受到了批評,補交了飯費,該青年受到表揚,并被保送上了大學。今天的勞動者,轉變身份,成了雇傭勞動者,失業大軍在那里后備,誰還敢拿飯碗去多管“閑事”?這是值得深思的大事。政治體制改革的根基在發揚民主,草根民主在于維護勞動者占有自己勞動產品的權利。由勞動者選舉、監督、罷免干部,政府是勞動者利益的代表,干部才有公仆意識,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
(五)社會基本矛盾的發現,為非公經濟發展劃定了底線。由于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的多層次性;既然承認勞動力個人所有制,那么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的發展就是歷史的必然;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開放、引進外資也是大勢所趨。但不可喧賓奪主成為主體,這是我們要把握的度,在自主聯合勞動普照光的影響下,社會主義的非公經濟也會有一定的變化:比如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和環境效應。
三、十字路口、兩條道路、歷史抉擇。
從去年八月份郎旋風起,到今年7月15日您批評經濟學教學中的若干問題。掀起劉旋風。揭露了不容忽視的問題:①生產資料公有制主體地位沒有了,國有經濟僅占17.6%了。②勞動者轉變身份成了雇傭勞動者,工人階級失落了。③干部腐敗屢禁不止,審計風暴,屢審屢犯。④群發、群訪、罷工等事件時有發生。⑤出現了嚴重兩極分化基尼系數0.45以上(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為0.4)⑥外貿依存度過高已到80%,而國內需求嚴重不足。⑦馬克思主義不僅在經濟學教學中,而是全面被邊緣化了。⑧共產黨改名叫社會黨已經有人喊出來了。中國確實處在十字路口。
有人片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和兩個決不會的論述,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他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83頁)和蘇東劇變的事實,認定我國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發展共產黨領導走一段資本主義,美其名曰:“利用資本主義”由此造成上述種種問題。而他們卻認為,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是因為改革不到位,或制度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要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攻堅,實現全面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一句話,全面復辟資本主義,誰要是稍有不同意見,立即扣上反對改革的大帽子,動輒封口、封刊、撲網。
中國革命是否搞早了;社會主義改造是否搞早了、搞遭了?我們黨已經作過兩個《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早已有了結論。經過五十六年經濟建設,我國生產力水平又有了長足的發展,雖然不足以建立高級社會主義,但建立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是完全夠格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模式,是其內在必然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勞動人民,是決不會同意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改革起始,就明確宣布: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當今國際金融壟斷資產階級也決不會允許中國發展強大的資本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極盡分化、西化之能事。妄圖引領中國走蘇俄的道路。蘇東劇變的惡果已經擺在我們面前。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事物的發展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斗轉星移到今天,到底走什么路!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做出歷史抉擇的時候了。
四、結束語: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從粉碎四人邦至今已有28年有余,在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今天,李瑞環同志的《學哲學,用哲學》的出版,無疑會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李瑞環同志說,“歷史經驗證明,全黨哲學水平的提高能夠極大地推動黨的事業蓬勃發展。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有過兩次產生了巨大積極影響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活動。一次發生在建國前的延安整風時期,另一次發生在1978年真理標準討論為開端的撥亂反正到全面改革的轉變時期”。(P3)希望全黨同志,以李瑞環同志為楷模,努力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改革,全面、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捍衛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決反對新自由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決反對復辟資本主義;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決反對全面私有化;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堅決反對強制推行雇傭勞動制。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找出能夠保證我國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能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勞動生產率的;能夠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機制、制度。從而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尊敬的劉國光同志、李瑞環同志: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其外因是私有化;其內因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能夠回答當代社會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要能夠回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必然是市場經濟形態?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到底是什么性質?否則就應當被邊緣化。
二十八年來,我一直想弄明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樣才能走得通?十年前曾寫過一篇文章《一個認真共產黨員的宣言》,之所以用這樣的標題,是想引起領導的重視,也有立此存照之意。今天一并附后,希望得到您的指教,也就教于李瑞環同志、各位領導及專家、學者。
一個認真的共產黨員 李樹泉
2005.11.11 5:15定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