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
時間:2005年11月2日上午9:00
地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號
主辦: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http://www.wyzxsx.com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010-62760856
聯系人:范景剛(13910426398)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主題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改革開放實踐過程進行重新認識
2、檢討西方經濟學對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重大經濟理論和政策的影響
3、反思西方經濟學在我國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和科研中的作用及影響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議程
主持人:傅軍勝
1、韓德強致辭(9:00-9:10)
2、主題發言(9:10-10:50)
(1)胡代光(2)衛興華(3)于祖堯(4)丁冰(5)劉日新(6)楊斌(7)候若石(8)智效和(9)許建康(10)張勤德
3、休息(10:50-11:00)
4、自由發言(11:00-12:30)
項鏡泉、路愛國、李樹泉、朱安東、楊曉青、鐘亞平、毛立言、傅軍勝等。
下面是衛興華發言紀錄,經本人修改整理。
衛興華:用正確的經濟理論引導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進程
劉國光的文章在網上一發表很多高校的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老師都奔走相告,很快就傳開了。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老師和研究人員都是熱烈的支持劉國光同志的觀點。當然還是有人反對的,本來我們國內的意識形態領域已經分化了,分成不同派別了。劉國光批評的恰恰是某些人堅持的東西,所以必然會有人反對。
我們現在的理論形勢是很嚴峻的。西方搞和平演變,搞西化分化。國內有股勢力在兩個方面展開工作。一個方面是在國內有一批人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包括反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把西方經濟學作為主流思想,因為我們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它把馬克思主義動搖了,否定了,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了;另一方面就是搞掉你的公有制,搞私有化。一個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一個否定了公有制,搞私有化。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沒有了,經濟基礎也沒有了,那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也就不存在了。共產黨顧名思義就是以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為立黨之本,有人會說搞私有制不需要共產黨的;這兩股勢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過去外面的人說中國大陸是靜悄悄的搞私有化,現在則是大張旗鼓,公開的搞私有化。國有企業占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小了,比西方某些國家的比例都低了。有些省市已經以私有經濟為主體了,這個范圍還在擴大。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反對馬克思主義搞私有化的派別,現在還不敢也不便于公開提出反對共產黨,但搞掉馬克思主義和公有制,也就搞掉了社會主義,也就等于否定了共產黨。現在,私有化的范圍很廣、思潮很猛。
劉國光的文章出來以后在某種意義上有一個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如果能夠使某些領導同志重視這個問題乃至是支持,再讓更多的領導同志知道目前這個形勢的嚴重性,可能更好一點。另一方面怎么樣通過我們的研究工作讓影響力擴大到更多的群眾和師生中間,但是現在因為積累的問題已經很大了,究竟這個文章能起多大作用,究竟領導同志能不能認識目前形勢的嚴峻性,恐怕這還是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中央的支持那也就是曇花一現。再一個我覺得為了把這個工作做好,我們也要講究一些方法,不要講那些過頭的話,不要講過分的話,要擺事實講道理,用我們理論的真理性來說服群眾和干部,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注意;否則,會適得其反的。
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教育領域的問題了。現在不少政府的官員或者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多年不學馬列主義不懂馬列主義,他們對這些理論是非并不清楚,甚至對一些錯誤的違反中央指導思想的口號他們也以為是正確的。甚至一些當過重要黨政領導職位的政協委員,他們出的刊物、內部的一些文章讓人看了以后很驚訝,這些刊物文章是專讓領導看的,會對他們產生重大影響。
我舉個例子,有個政協的官員在刊物上這樣講:破產保護也應該保護私營企業,國有企業有破產保護,破產以后欠銀行的債可以當作呆壞賬免掉,那私營企業是不是也可以呢?這個事情是不是也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由于經營不善國際國內的市場變化導致私營企業破產,國家要不要給予保護?國有企業破產債務免掉了,私營企業也應該免掉。按他們的意思:私有企業賺錢是自己的,破產損失應由國家負擔。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會為私人企業破產埋單。
還有一個曾任要職的政協委員這樣講:"非國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的主力軍。""非國有經濟這一塊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文件上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變成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而且說"非公有制經濟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這違反我國憲法的規定。還講公有制這個概念不應該有了,"公有制這個概念是當時蘇聯共產黨提出來的,是斯大林定的"。馬克思沒講。其實,馬克思講公有制講得很多,硬說是斯大林講的,連"公有制"都不讓講。
關于稅收問題,他們認為私營企業稅收太重,國有企業占了便宜。恰恰相反,大家知道過去國有企業稅負很重的,沒有優惠政策。外資企業非國有制企業有優惠政策。國有企業承擔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本,稅負很重,利潤全部上收,沒有給企業留下發展基金。后來搞撥改貸,貸了款,給國有企業背上了歷史債務。本來是國有企業在改革開放中優惠了非公有制經濟,他們現在硬是說稅賦不公平,他們說"私營企業是33%,國有企業是33%,這個不公平。國有企業國家投資了,收稅是33%,私營企業沒有國家一分錢投資,也要交33%,這個稅賦不公平,應該是私營企業稅收降低。"要知道,非公有制經濟偷稅漏稅嚴重,賺了錢是私人的。國有企業賺了錢,擴大積累,也是國家的。而且根據統計,國有企業的稅負所占比例,目前依然大于其經濟所占比例。還要講國有企業稅負輕,不公平。他們就是這一套,這些委員過去擔任過中央的重要領導職務,反復的講這個,恐怕有違國家的基本法律。
給中央領導看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現在不僅僅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恐怕在政界和實際工作領域都存在嚴重的私有化預期和沖動。現在有的省委市委書記就是認為要把國有企業當作包袱甩掉,改革就是要搞民營化,所謂民營化就是私有化,民營經濟這個概念不是很準確。什么叫民營?民營本來是相對于國營的,中央文件沒有講民營,但是他們將民營的講法很普及化了,非國營就是民營,而"國營"已沒有了,改為"國有",還大講"民營",實際上講得只是私有制經濟。講私有化不好聽所以講個民營化,私有經濟不好聽講個民營經濟。他們就是把民營經濟定為私有經濟。假借人民的名義推行有利于少數人的私有化。
所以我們的討論不要發牢騷,那沒有用。劉國光的文章給中國的學界、政界、包括實際工作領域的同志一個很好的理性反思的契機,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進入體制完善時期,更要進一步堅持馬克思主義,發揚馬克思主義。用正確的經濟理論引導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進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我們上面的決策層能夠聽到更多不同聲音和下面的意見,會使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更加光明而不是誤入歧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