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蝥與禍國之術
云杉
上學的時候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最感興趣的是那只叫做“斑蝥”的蟲子: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想象一只狡猾的小蟲,在人們的手指下掙扎逃生的模樣,實在有趣??赡苁怯捎谖乙恢鄙钤诖蟪鞘械木壒剩桶唑壬冀K慳吝一面。
后來年識漸長,才明白班蝥從后竅中噴出的煙霧,實在是一種武器——現代即名煙霧彈,而且古今有之,輕的是讓對方不明里就,重的是對方神智昏亂,好趁機下手,或則做惡后安然撤離。綠林小說和神怪志異早已將此術演繹得出神入化,可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唐僧四眾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就頗受此術的困惑,“一時間 日月無光,飛砂走石”,“伸手不見五指”,待煙霧過后,定睛一看,方知師傅、包袱統統不見了。妖精也“一聲嘹亮,倏忽不見”。
從唐僧師徒的經歷來看,妖精們似乎是邊緣化的恐怖組織,野心不大,能為也有限,不過是口腹之欲,從來沒有打過凌霄寶殿或則西天佛國的主意,更沒有機會辦好綠卡和護照,因此師傅和包袱不見了,還可以找妖精去商量,看怎么個處。但是倘若連家國都失去了,這個“商量”的權利也沒有了,尤其不幸的是,你連怎樣失去的都沒有明白,因為賊人已經“倏忽不見”。
兵家三十六計中沒有“斑蝥計”實在是大遺憾,但是正因為如此,也給了斑蝥們大興其術的機會。
比較而言,妖們的煙霧彈和剪徑的綠林之徒都還是初級水平,但是至少告訴我們,煙霧彈出現的時候,就是賊要來了。
近來電影《色戒》大熱。一部以 色情作為支撐點的電影,本不應該在我們的 視野之內,可是很不幸的是,吹捧者們有些急不可耐,端出了他們的底盤:
《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說:“關于“通敵者”的糊涂賬,西方史學界已經研究得十分透徹,實況絕非歷史劇里那般正邪分明。……比如說汪精衛到底是不是漢奸呢?這就是一個令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边€有署名鐘海之的文章更妙:“《色,戒》雖然只是電影,但忠奸參半、真假難辨的情節更可能是歷史的真實”,“更多的史料還揭示,易先生的原型丁默邨很可能是雙面間諜,暗中為中國人效力,并非漢奸”,“很多人都聽說過“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個東北抗聯女戰士為保護上級主動吸引日軍火力,最后投江自盡。但鮮為人知的是,她們獻出生命掩護的師長關書范,經此一役崩潰了,很快就投降了日軍”。
很典型的斑蝥術。我把這些文字表達的意思說出來,就是:汪精衛不是賣國者,那是什么呢? 原來是曲線救國者,國家原來是可以用賣國的方式來愛的。世界上沒有是非,也沒有愛國賣國的分別,大家撿合適自己的去做吧,“妹妹呀,你大膽的往前走!”
丁默邨被“更多的史料證明,”“暗中替中國人做事,”這話更奇。用屠殺中國抗日志士和平民的方式“替中國人做事”,讀來怕人。
“八女投江”不值。(斑蝥先生在這里很巧妙的把掩護大部隊突圍變成掩護關書范一人突圍,妙妙?。┠敲?,八位抗聯女戰士應該怎樣呢?斑蝥先生在這里打住了,不是不想說,蓋不能說也,我替斑蝥說了罷,那就是“投降”!
斑蝥們喜歡顛倒黑白,就要求煙霧彈要有技術含量。比方說對丁默邨這樣的殺人魔王來說吧,斑蝥總不能直接說他的76號魔窟是美容院,是健身俱樂部,是纖體中心,必須另覓他法。于是,“對人性的詮釋”簡直成了萬靈萬驗的遮羞布。
所以,當我們看到渲染這些賣國求榮者的人性的時候,就要想象一下,斑蝥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這幾年,國內出現的“顛覆風”和“正名風”,對中國歷史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包括岳飛、魯迅、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劉胡蘭,無一例外被潑上了污水,而早已經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慈禧、李鴻章、秦檜,在所謂真實和人性化的幌子下。堂而皇之給與“正名”。
結論是什么?那就是賣國有理,通敵有理,變節有理,投降有理。
這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中沒有的文化奇觀,是任何主權國家所不能接受的賣國文化。
為此,有關《色戒》的評價已經不再是對一部電影藝術的討論,于是就有了黃紀蘇、王小東等人的拍案而起,于是就有了曠日持久的網上激辯。
接著就有一個問題,斑蝥術因何而為?
一個國家的生存意志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是這個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底限。 記得夜讀晚清歷史,看到一支僅2萬人的外國遠征軍,長驅直入我數億人口的偌大國土,如入無人之境,打的20萬清朝常備軍丟盔卸甲,一直打進了紫禁城。讀到此,我竟不能寐。
100多年過去了,我們還想問:為什么會這樣?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國”是皇上的,“家”是自己的,家國的概念是分離的, 道德及國家意識是封建士大夫的專利品,小民們是不可能有也不允許有更開闊的思維的。即使對較為清正廉明的封建官吏來說,也是“上對朝廷,下對黎民,”主要是對皇帝負責,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沒有主人公的國家,除了皇上 本人之外。
八國聯軍一路燒殺而來的時候,問題就尖銳化了。
破皇上的國,殺皇上的民,搶皇上治下的東西,只要沒有殺到自己的一村一戶,小民們還只是在納悶,族長大人們還在翹著胡子問:皇上豈能不管呢?
豈不知皇帝一家子早跑了。一直跑到陜西,跑得氣喘吁吁,口干舌燥,據說因此發明了好吃的酸梅湯,從此萬古流芳。
八國聯軍燒殺擄掠,小民只能揭竿而起,沒有凝聚力更沒有組織力,于是有了白蓮教,用一個神話故事的教義做號召,沒有武器,用喝符水和咒語來鼓舞士氣,我們今天讀到此仍然心中慘然,這就是一盤散沙的中國,這就是沒有凝聚力的中國!
這樣的歷史在后來的若干年一直在重復,甲午海戰,濟南事變,東北淪陷,蘆溝橋事件,從晚請始,中國簽訂了1000多條賣國條約,據測算,不計算這些賣國條約給列強帶來的巨大利益,僅中國賠給日本和英國的現錢,如果日英兩國當年 的平均人口算,就能讓所有的日英家庭一夜暴富,“提前進入新世紀”,這些賣國條約,徹底擊垮了中國的工業基礎和經濟發展,讓中國人理解了什么是屈辱和生靈涂炭。
中國人是在自己的血淚中前行的,認識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認識到毛澤東在天安門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不朽意義。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最終自立于世界之林,是因為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爸袊裉炷苓@樣站立著,是因為黃繼光在前面,是因為當年中國在上甘嶺站立著?!?/p>
毛澤東和他領導的人民革命給后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精神遺產,留下了自立自強的榜樣和信念。無論形勢多么險惡,無論侵略者多么猖獗,只要人民奮起,義士踴躍,中華民族就能永遠站立著,不會再成為他人的盤中餐,再重演以自己的血肉侍養他人“文明”的悲劇。
于是,當毛澤東的聲音余音在耳,當人民解放軍雄風猶在的時候,想賣國就必須另覓他法,這就是賣國者突然孵化成為斑蝥或者組建斑蝥隊伍的真正原因。
斑蝥們如何施術?
我們看抗戰電影,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漢奸在村中嘡嘡的敲著鑼:一家通匪,十家連坐!或者:如有反抗大日本皇軍者,殺無赦!
觀眾看到這樣的情景都會發笑,然而那卻是血的歷史。文學家郁達夫的哥哥因為是個知名愛國者,就被丁默邨派人用炸彈炸死,為的就是殺一警百。 可見斑蝥變身之前,不是我們今天看到那般嘴臉溫順,笑容可掬,也不是張口閉口風花雪月,人性愛情的。
過去斑蝥們用的是恐嚇,現在用的是煙霧彈,時代不一樣了,目的還是一樣的,那就是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這也是斑蝥們無論怎樣變身,人們還能識別他們的原因。
煙霧彈的拿手好戲之一:混淆是非,混淆黑白,混淆忠奸,混淆賣國與愛國的區別,瓦解人們的精神防線。
之二:忽悠打法。某某經濟就是這樣,某某國就是這樣,某某某某就是這樣,只是人們被忽悠得一愣神的時候,已經被剝得不著寸縷,并且不幸地 發現,實行某某經濟的某某國,竟然毫發無傷。
之三:將個人私欲神圣化,將個人與國家、集體、民族對立,蓄意割裂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依存關系。如果大家都認為國家是自己的,這個國家自然賣起來很困難,如果每個人都盯著自己的鼻子尖,斑蝥們的新時代就來臨了。
斑蝥的開場白:秦檜的難言之隱啊,張愛玲的率性情愛,李鴻章的家國兩難,汪精衛的名士風流,瑕不掩瑜嗎,或者其瑕也充滿人性美,等等。
我估計下個是 甫志高了。雖然這個人是小說人物,但是意義深遠,估計 班蝥們還是很樂意試一試的。
根據對班蝥們的觀察,做法大體如下:先考證甫志高原型,或者連原型也不考證,出索引或臆想,于是先談甫的艱辛人生,再談三角戀愛,然后是人性的覺醒,接著是“悟道”——貪生怕死是人生最高境界,特別是甫志高一聲斷喝"共產黨給我什么好處了憑什么為她賣命",充滿了市場經濟等值交換的智慧,后面是評獎,甫志高并非叛徒,而真正是40年代先知先覺人物,本應獲榮譽青年稱號,卻背負污名數十載,不亦悲乎?
名分己定,下面是對甫志高衣飾眼鏡皮鞋的考證,這一點務必做到眾說紛紜,由商家搶先注冊為品牌,最后穿戴齊了走在星光大道上,最好定為國服,這時候斑蝥們大功告成,可以開門揖盜了。
當煙霧彈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問一句:我親愛的祖國,你還好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