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周日講座
2008年,改革開放已經走完了三十年。為了正確總結三十年的歷程,我們將舉辦系列講座,將這三十年來人民創造歷史的成就充分展現出來,將這三十年來人民經歷的曲折深刻揭示出來。我們本著為國為民負責的態度努力以“反思與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為主題舉辦系列講座,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成績講夠,問題講透”。
主題:構建和諧社會須力量平衡
主講人:左大培(經濟學家,著有《混亂的經濟學——經濟學到底教給了我們什么?》和《不許再賣——揭穿企業“改制”的神話》等)
時間:2008年1月6日星期日下午2:30——4:30
地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室(電話:010-62760856)
參加范圍:感興趣者皆可參加。
下面是左老師的演講提綱,發表時以結論語代替了原標題。
維護和諧社會的力量平衡
左大培(2008年1月4日)
“改革”以來的30年中的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有“企業家導向”,現在已經出現了要造成“企業家統治”的輿論,而且已經在大面積地發生“企業家”對人民和社會的掠奪。這樣的“企業家導向”幾乎沒有什么文字規定,有時它還與現有的法律相抵觸;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嚴重傾向,危害極大?,F在有必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消除這種“企業家導向”,維護制約“企業家”們的社會力量,以保持和諧社會的力量平衡。
在中國目前的制度化、形式化的要求傳導渠道(“征求意見”、“聽取意見”的途徑)中,沒有達到各種社會力量的平衡,這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應當有正式的渠道來“征求”和“聽取”工人和農民的意見,在“征求”和“聽取”意見時應有工會代表和農民(合作社)的代表參加。
一、目前的問題:中共17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或之后的“征求”意見都只是對“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只聽取了勞資雙方中一方的意見。
據傳,前些年國務院召開會議聽取有關經濟政策的意見時,往往會請“企業家”們出席,但是從未聽說請工人農民的代表出席。
現在的工商聯階級色彩十分明確,不僅代表“企業家”,而且代表的是掠奪別人資本的企業家。證據:郎顧之爭時他們“群情激憤”地要反擊郎咸平,與人民大眾的情緒正好對立,工商聯的主席胡德平竟然說“追究‘原罪’就是反改革”。
而目前中國的階級對立已經十分清楚:實施勞動合同法后的爭議表明,企業家們與勞動者的主張是對立的,他們指責勞動合同法是偏向勞動者的。
只征求企業家的意見是偏聽偏信,必然造成對人民利益的損害:有媒體透露企業家們向朱熔基進言要放款對住宅的信貸來“使房地產成為支柱產業”,2002年之后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并且放寬住宅按揭貸款造成房價暴漲損害人民利益。房地產商的發言權在這方面起過極壞作用:2003年人民銀行下發文件控制房地產貸款,觸犯了房地產商銷售住宅賺錢的利益;不到100天就下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將這次對房地產業過熱和漲價的控制扼殺在初始階段。
這個通知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的名義作指示,表面上說要增加低價房和廉租房供應(提出進一步擴大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還有一些似乎照顧城市貧困居民的措施,但都沒有硬性的落實要求,因而最終都成為空話。真正實質性的內容卻都迎合了房地產商要求:
“堅持市場化取向”,“不斷消除影響居民住房消費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而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完全依靠市場就是放任房地產商掠奪人民;“增加商品住房供應,搞活住房二級市場”,還說各單位“不得對以購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設置限制條件”,其目的是鼓勵倒賣住宅的投機,它最終只是有利于房地產商;要求“鼓勵繼續規范發展住房信貸”,“要求加大住房公積金歸集和貸款發放力度”,(這滿足了房地產商的最主要要求:不要限制房地產貸款的發放,否定了人民銀行控制房貸的主張,以致新聞媒體說房地產大亨們對這個通知“彈冠相慶”);“發揮企業在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中的主體作用”,把房地產大亨們尊為“主體”;
二、征求工商聯的意見可能是個“傳統”,但是這個傳統必須改為平等地征求社會各個階層的意見,因為政治環境已經根本改變:
改革開放前只講“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當時征求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意見是無產階級對盟友階級的“團結”和“統戰”行動;
現在共產黨在理論上已經“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質上已經自命為“代表全民”,不是一個階級的代表,要聽取意見就應當平等聽取各階層意見;在實踐上,資本家大量入黨,“黨員變成資本家”,共產黨也不可能再單純代表工人利益,甚至很有可能變成代表資本家的利益,這種情況下更必須聽取別的階層的意見以平衡社會的利益關系;
恰恰是在經濟問題上,政府和執政黨都應當聽取工人和農民的意見來決策,法國的指導性經濟計劃下制定經濟計劃時就如此。
公眾一方面通過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另一方面通過現代化委員會,參與法國國家經濟的計劃活動。經濟和社會委員會負責召集包括政府在內的各界代表。委員會的成員有政府各部、主要工業部門、工會聯合會、全國農場主聯合會、農業合作組織、國有化工業、各行業和社會組織的代表。前計劃委員會主任皮埃爾·馬賽曾在1961年對編制第四個計劃(1962-1965年)所做的說明中說:“然而,在決定這些可供選擇的計劃前,政府須同……由國家所有主要的各界代表組成的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協商。這種作法是經濟民主的新發展。其主要意義在于給那些被人們不公正地稱為專家官員的人(參與經濟計劃的政府官員)提供更為廣泛聯系的機會。計劃不僅在通過時,而且在最初的形成階段也非常需要國家通過它的各種政治機構進行協商”[1]。實際上,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只是個咨詢機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政府聽取私人經濟集團和社會對政府的計劃提案的反應;同時,也在制訂國家計劃時給這些集團提供影響政府的手段。
由一些縱向委員會和橫向委員會組成的現代化委員會,為幾個主要的私人經濟利益集團提供了更重要的、影響法國國家經濟計劃制定的途徑。這些與前計劃總局同時(1946年)成立的現代化委員會,是由企業、工人和政府三方面的代表組成的,目的是為了使私人經濟集團參與各項計劃的制訂。
三、目前的傾向、也是最大的危險,是把所謂的“企業家”變成一個享有特權的階層,這個階層已經凌駕于法律之上。
這些“企業家”先以某種手段變為“大企業”的“大企業家”,然后就以不法手段榨取和盜竊錢財,并設法成為“民主黨派成員”和“政協委員”,然后就變為凌駕法律之上掠奪人民財產。
“蟻力神”的例子
“上海百事”的陳秋芳
大連“萬寶綠”的潘新利
結論:必須結束“企業家”們的特權時代。
“企業家”的“才能”和“功績”都不是特權的理由,正如老干部的“功績”不是其特權的理由一樣。
這次的緊縮如果碰上了經濟困難,政策導向應當是要“企業家”們承擔損失,至少不能讓他們向人民大眾轉嫁損失。這樣才能制止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
[1] Pierre Masse, “French Methods of Planning”,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 XI, Nov., 196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