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作家閻延文三評《色戒》:“色戒”之孽如何化解?——從李安導演金馬獲獎感言談起

閻延文 · 2007-12-11 · 來源:作者博客
《色·戒》批判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女作家閻延文三評《色戒》:

“色戒”之孽如何化解?

                      ——從李安導演金馬獲獎感言談起

閻延文按語:電影《色戒》激情上演以來,媒體始終一片喝彩。就在觀眾以民族歷史大是大非,批評《色戒》主題時,一些媒體仍不遺余力,竟為臺灣金馬獎連續直播7小時,標題赫然寫著:百萬觀眾爭看金馬獎,為《色戒》獲獎助陣。似乎《色戒》得了獎,就是吹捧《色戒》的評論家們得獎,就是為《色戒》轟然叫好的媒體們得獎。如果《色戒》沒有得獎,恐怕這些媒體和評論家們會頓足捶胸。幸虧《色戒》拿回了幾個獎項,他們才沒有抱頭痛哭。可悲可嘆的是,我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國家級大獎有此壯觀的情景。金馬頒獎現場,李安導演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色戒》定義——“孽障”。面對這個佛學術語,我們似乎也要睜開一雙佛家的眼睛看《色戒》。我不是佛門弟子,只能嘗試著對其解讀。幸好佛門主張“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也就不揣淺薄了。問題在于:李安為什么稱《色戒》是“孽障”?《色戒》之“孽”,又當如何化解?

一.《色戒》緣何稱“孽障”?欲望彰顯的人性之毒

1. 李安金馬感言:《色戒》是“累世的孽障”

剛剛落幕的臺灣金馬獎,某些媒體近7個小時的直播,除狂呼“金馬獎成了《色戒》表彰大會”之外,似乎并無可言。其實,正如有的博友所說:在臺灣新聞局已頒發《色戒》2000萬獎金的情況下,《色戒》獲多少項金馬獎,已全無懸疑。在奧斯卡獎、香港金像獎先后被拒,金球獎也希望甚微時,總算為李安爭回了一點面子。

然而,李安導演卻沒有了在威尼斯的興奮。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表示:“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要拍這個電影,我只是有股沖動,好像是累世的孽障,不知道為什么要蹦出來。”被媒體渲染為獲獎神話的李安,此次感言既不談《色戒》的人性與藝術,也不渲染影片的成功,甚至不再像手捧金獅那樣“激動萬分”。他出人意外地用了一個佛教術語——“孽障”。我以為,這恰是導演李安的心理獨白,也希望成為他自省的開始。

2. 解讀《色戒》之“孽”:人性之毒與欲望暴力

 “孽障”作為佛教用語,應寫作“業障”,是人無法克制內心欲望造成的罪業。佛教提出“貪癡嗔慢恨”人性五毒,是世界上各種罪業的源泉:戰爭,殺戮,奸淫、血腥……一切丑惡現象,都源于人的欲望爆發。大乘經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種被貪著之心、嗔恨之心、癡妄之心籠罩的欲望,就是“孽障”的來源。

《色戒》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本來就有作者誤嫁胡蘭成的陰影存在。那場錯誤的愛導致張愛玲后半生顛沛流離,誠如夏志清教授所言以“超人才華”卻落得“絕世凄涼”。對胡蘭成的短暫錯愛,誤了張愛玲的一生;恰如王佳芝被瞬間錯覺迷亂,喪失了生命。小說藝術并非完美,篇末更只剩下“來不及了”的感慨,發出一種“錯錯錯”的嘆息。而張愛玲筆下的這種“錯”,卻被李安用激情戲誤讀成了“對”,又被評論者歡呼為人性的“偉大”。于是,“累世的孽障”爆發了。用佛家說法,這是電影改編的孽緣。

其一,《色戒》電影本身的孽障:色+戒的狂歡。

《色戒》一色驚天下,對“色”的暴露已到極點。無論媒體報道還是坊間談論,激情、裸露、出位、回形針體位,都是關鍵詞。激情戲已成為影片最大賣點,因之被美國定為NC--17級;德國認為“已到了色情片的邊緣”,香港定為三級片,韓國定為18歲以下不得觀看……無論東西方文明,似乎都不看好《色戒》這種赤裸裸的性表演。而在佛家而言,無節制的性欲正是“孽障”的主要根源。《楞嚴經》說:“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筆者在《再批《色戒>:撕碎人性與轟毀藝術》一文中,曾提出“在《色戒》中看不到人性至上,而只能看到魔性至上。”今聞李安導演“孽障說”,看來自己的感覺是對了。這魔性,正是《色戒》的色情之孽。

其次,《色戒》主題錯位,以電影藝術承載顛覆歷史的欲望。

李安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說,“我要拍《色戒》,就因為大家提到抗日就慷慨激昂,只有張愛玲看透了這個東西。……對我誘惑太大,我又興奮了。”可見,李安導演的興奮點不是藝術和人性,而是一個主題先行顛覆抗日史的欲望。正如支持《色戒》的某位評論家解釋說:“現代中國歷史充滿政治,支配著每個人的命運,每個人都是被政治歷史操縱的工具。所謂愛國其實是虛假命題,只有陰道快感是最真實的。”應該說,這種“工具說”,這種“色+戒”的欲望定律,狠狠挑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底線,令《色戒》是非顛倒:“漢奸成了英雄,英雄成了婊子”。因此德國資深影評家丹尼爾.克騰殊特才一語道破:“情欲在此只是隱喻的平臺。”《色戒》隱喻的,正是這種“色+戒”的孽障主題,是“性欲+金錢高于國家”的欲望表達。

 其三,大眾媒體和評論家的轟然叫好,將《色戒》之“孽”放大給中國大眾。

正如李安所說,“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要拍這個電影,我只是有股沖動。”的確,導演個人心中的業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孽障轉換成電影,通過最強悍的大眾傳媒,經過6800萬網頁的海量預熱、傳播、炒作和推廣,將色欲+金錢的欲望之孽,突出地放大到中國觀眾面前。因此,才有博文寫道:“李安的電影是一個核爆炸”,也有評論說《色戒》“像一顆來勢洶洶的大火球從天而落,星火四濺。”這火,是以“色+戒”的欲望之火,它撩撥著人們心底的欲望,從天而降殺氣騰騰。回顧電影《色戒》的瘋狂造勢,雖不能說群魔亂舞,但確實有些走火入魔。

《色戒》上映以來,以“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的性交、性虐演繹,透過色情為噱頭的商業操作,通過大眾媒體的一致口徑,挾轟轟烈烈的造勢宣傳之威,“色誘”中國大眾,使之跪拜在性欲+金錢的欲望腳下。同時,影片本身的商業運作也充滿欲望話語:金錢欲望=票房欲望,票房欲望=情色欲望,情色欲望=獲獎欲望……正所謂欲海無邊,情色洶涌。于是,《色戒》將這種欲望定律通過大眾媒體,借助視覺快感強行種植于中國觀眾的思維之中,特別是天真未泯的青少年心中。正如網友牧童所言:“可怕的是,電影院門口站著很多穿著中學校服的學生,看上去他們很興奮,這一幕讓我很震驚,心中隱隱作痛。”而署名“一個父親”的博友則表示:“我心里在滴血,決不能讓《色戒》害了我們的孩子。”博友秦人風流子更以詩意表述:”《色戒》會灼傷孩子們的眼睛” 。看看這些精辟博文,我們也許就不難理解,北京大學等高校十一位大學生的呼喚:“救救青年和孩子”。

二.誰造就了《色戒》之孽?大眾傳媒的欲望狂舞:

有博文寫道:“李安的電影是一個核爆炸,……來的時候卻讓人無法阻擋。當人們都淪陷《色戒》的波瀾中時,李安緣何能讓《色戒》票房沖億?”筆者認為,造就了《色戒》之孽的,不僅是電影本身,更包括大眾傳媒的欲望狂舞。

1. 大眾媒體對公眾的遮蔽:

早于《色戒》在中國大陸上映前,威尼斯電影節對影片獲獎已有爭議,現場記者一半叫好,另一半卻發出唏噓聲;今年9月,美國將《色戒》定為NC—17級;德國認為《色戒》已經到了色情片的邊緣,香港定為三級片,又連遭奧斯卡、香港金像獎等各大獎項的拒絕;這一切,表明《色戒》已經沖擊了人類的倫理底線,甚至被西方意識形態和主流電影市場所拒絕。然而,中國觀眾看到聽到的,卻是一片轟然叫好聲!

其實,中國媒體也心知肚明,卻故意回避、精心篩選,把國外對《色戒》不利的評價完全遮蔽,只一致轟然叫好,侵犯了中國觀眾的知情權。難怪不少博友說:“是媒體的熱烈報道,把我引誘到影院,看后才知上當。”

2. 大眾傳媒的精神缺失與價值迷亂

就在觀眾批評《色戒》,發出不同聲音的時候,一些媒體仍不遺余力,竟為臺灣金馬獎連續直播7小時,標題赫然寫著,百萬觀眾爭看金馬獎。以此誘惑中國大眾的關注點,為《色戒》獲獎助陣。似乎《色戒》得獎,就是“李安們”得獎,就是吹捧《色戒》的評論家們得獎,就是為《色戒》轟然叫好的媒體得獎。如果《色戒》沒有得獎,恐怕這些媒體和評論家們會痛哭流涕,頓足捶胸。幸虧《色戒》拿回了幾個獎項,他們才沒有抱頭痛哭。可悲可嘆的是,我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國家級大獎有此壯觀的情景。據李安自己說,因為《色戒》他已被一千多家媒體采訪。不知最近評選出來、倍受公眾關注的道德楷模,是否有可能接受一千多次采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禁要問,當下中國大眾媒體,為何要為《色戒》狂歡叫好,更要替《色戒》獲獎載歌載舞呢?

誠如魯迅先生所說:“文人還是人,……心里就仍然有是非,有愛憎;但又因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愛憎也愈熱烈。從圣賢一直敬到騙子屠夫,從美人香草一直愛到麻瘋病菌的文人,在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見所是和所愛的,他就擁抱;遇見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撥。”

可見,某些媒體和個別評論者,在李安《色戒》里確實遇到了“所愛”,看到了自己壓抑許久、欲說還休的“色+戒”欲望。《色戒》給了他們機會,一個熱點平臺,使平時不能宣之于口的價值迷亂,得到了一次狂歡式的瘋狂釋放。

3. 推卸與搪塞:媒體責任和大眾辨別力

不僅如此,剛有人發出批評《色戒》的另一種聲音,探討影片的色情污染和美化漢奸,立刻就有媒體大呼小叫:就是一部電影嘛,不要上綱上線,更不要低估大眾的辨別力!

大眾面對色欲金錢的誘惑,究竟有多高的辨別力,似乎很難回答。但人類內心的欲望之魔,其降伏卻是很困難的。據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得道之前,也要經過降伏心魔的過程。魔王波旬派遣魔女來誘惑,全賴釋迦牟尼意志堅定才將其降伏。這說明人類克服自身情欲心魔的艱難。佛尚且如此,何況大眾?難道我們的媒體要求中國大眾都立地成佛,先有金剛不壞之身,才能觀看《色戒》?那就不僅是17歲以下的少年不得觀看,而應是“未成佛者”都不得觀看了。可惜沒見任何一家媒體注明此類限制,結果是沒有成佛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們,被動遭受了《色戒》的情色污染,在欲望撩撥中遭遇了《色戒》之“孽”。

可見,一些媒體強行將《色戒》的錯誤推給了大眾,體現出某種責任缺失和精神迷亂。

三.《色戒》之孽如何化解?

既然佛家提出人性有貪癡嗔慢恨五毒,認為人心中的欲望可能造就孽障。那么,對已造就的孽障又當如何化解呢?佛家的方法是懺悔。所謂佛法無邊,回頭是岸,佛家認為懺悔之功,功德無量。《觀無量壽佛經》記載,阿阇世王有殺父害母的大罪,最終仍能以懺悔得到超度。

既然如此,《色戒》之孽應當如何化解呢?

首先,佛門常說:“解鈴還需系鈴人”。《色戒》既然是李安心中的“累世孽障”;那么《色戒》之孽,當然首先要由李安自己來化解。應該說,李安導演在金馬獎現場能說出“孽障”二字,對《色戒》之孽,已經有了某種“覺悟”。但僅僅如此還不夠。正如網友“傻眼了”所說:“李安憑《色,戒》得了臺灣獎金,可是未能得到美國普羅大眾青睞……被奧斯卡踢出局,金球獎能否入圍仍有待揭盅,在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及紐約影評人協會的頒獎禮上,均名落孫山”。也許,這也正是李安手捧金馬,口中卻吐出“孽障”二字的外因吧?他似乎意識到《色戒》對人性底線的沖擊,已遭到了世界范圍的拒絕。李安該到自省的時候了。如果他能拒絕金馬獎,坦承電影《色戒》的失誤,也許更能體現自身的覺悟;但可惜的是,他沒有這么做。接下來,導演李安能否以佛門的“懺悔業障”,向大眾作出負責的道歉,達到心靈的凈化與升華?相信許多人都在拭目以待。如果李安導演真能以藝術家的良知,懺悔《色戒》已造的“孽障”;那么,李安還是李安,他的下一部電影作品,依然值得我們期待。

其次,相對于以獲獎感言說出了心里話的李安,我們某些力捧《色戒》的媒體和評論者,似乎還沒有反思。應該說,解構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電影《色戒》并不是唯一。一段時間以來,某些媒體和個別藝術家,似乎堅信只有沖擊傳統的價值理念,才能吸引大眾眼球,才能占領市場。于是他們不斷以富豪比拼、色情欲望、歪解歷史、顛倒是非……種種光怪陸離的“出位”表演,挑戰著大眾的公信度和承受力。正如博友結草所說:“藝術與色情只隔一層紙,而愛國與賣國也只在一念之間。不要打著藝術的幌子傳播色情。”反觀6800萬喝彩網頁,我們不禁要問:為一部電影《色戒》失去大眾的信任,是否值得?《色戒》之后,某些媒體和評論者應當如何反觀自身,化解《色戒》式“金錢+性欲”的孽障,恢復媒體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公信度?這無疑已迫在眉睫。

第三,詩人、作家和評論家要承擔起自己的職責。

在前一段《色戒》評論中,許多詩人、作家和熱心中國文化的網友們,出于對文化價值和民族尊嚴的關注,表達了自己的聲音。雖然這些博文只能在博客中討論,缺乏媒體平臺,但卻使人們對網絡文明和中國文化充滿信心。正如博友dabao70所言:“那些批評的聲音,春風一樣微弱。就是這樣微弱的聲音,才是我們中國希望和充滿光芒的聲音。”的確,批評《色戒》的一個個正義之聲,仿佛冬日的陽光能融化寒冷的冰雪。雖然這光芒如此微弱,如此單薄,似乎只是一束光明;但很多束光芒集合起來,就能形成巨大的光熱能,發出對光明美善的呼喚。

手中握筆,就是選擇了一種神圣的責任。身為作家、評論家,文藝工作者和新聞從業者,我們不僅要保持內心的清凈,更要用自己的良知、正直和善良,化解《色戒》的金錢色情之“孽”,為和諧崛起的中國文化、為古老的華夏文明守護一方凈土。

最后,再套用一句佛家術語:守護人類精神凈土的人們,必將功德無量。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9.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10.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又爽又高潮的视频国产 | 婷婷丁香五月天欧美中文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