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有之鄉周日影評沙龍
主題:點評李安《色·戒》
嘉賓:黃紀蘇(《國際社會科學》副主編)、祝東力(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小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郭松民(自由時評人)、周國瑾(電影導演)、李北方(《南風窗》記者)
時間:本周日(11月11日)下午2:30——4:30
地點:北大資源賓館三層1308室 烏有之鄉書社
網站:http://www.wyzxsx.com 電話:010-62760856
《色·戒》影評沙龍簡訊
2007年11月11日下午,烏有之鄉組織了一次影評沙龍,圍繞近期上映的電影《色·戒》展開了討論。以下為到場嘉賓的發言紀要,未經主講人審閱。
主持人:歡迎大家參加烏有之鄉本周的沙龍,這次的討論是圍繞電影《色·戒》展開的,但不一定是圍繞電影的具體情節。下面先請電影導演周國瑾老師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背景和有關情況。
周國瑾:前幾天看了黃紀蘇寫的《中國已然站著,李安他們依然跪著》,我覺得這個題目挺震撼的,這才知道這部影片已經開始上映了。我這幾年已經不太關注電影了,大家也知道電影這幾年的狀況。后來看了網上的評論,正反兩方面的觀點都有,也了解了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和原型。今天應該請黃紀蘇來主講,我在這里只是簡要介紹一下。
李安是主創人員,導演;編劇是王蕙玲,他倆在臺灣是老搭檔了。攝影是誰,不太清楚,可能不是大陸人。資金出品方提到了三家,有一家是銀都機構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廣電系統在港的中資機構,現任總裁是廣電局派過去的。第二個出品人是上海電影集團公司。還有一家是易先生電影制作公司,這可能是李安他自己的,因為電影里有一個主要人物就叫易先生。上海首映時,據報道,盛況空前。這不奇怪,因為這部影片拍的就是上海。上海人有一種上海情節,很喜歡三十年代那種風花雪月,小資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上海,張愛玲又是上海人,所以在上海票房很高并不奇怪。我們今天主要討論影片的內容,思想傾向。把這些背景了解一下,對我們理解這部影片是有幫助的。
還有一個情況,這部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得了金獅獎,這次評委主席是張藝謀,他對這部影片非常推崇,說它“非常完美,非常完善”。但是影片和奧斯卡無緣,因為它是以臺灣的名義報上去的,但是臺灣占的分量不夠,不符合奧斯卡的標準。
有報道說,臺灣首映時,馬英九熱淚盈眶。
電影在制作過程中要經過重重審查,劇本要進過國家電影局藝術處審查,片子出來之后還要接受審查。至于審查是怎么通過的,就不得而知了。
主持人:下面請《國際社會科學》副主編黃紀蘇老師對這部電影做一個評論。
黃紀蘇:謝謝大家,剛才周老師已經把體制方面的背景介紹了,我講幾點自己的感受。
大家知道,在醫院里,有一個科室叫皮膚性病科,也就是皮膚病和性病是在同一個科室里的。有一次我得了濕疹,到那里特別難受,怕碰上同事。如果碰上以后,人家問你什么病還好,還能解釋一下;要是人家看見以后,掉頭就走,那就麻煩了。那些打著人性旗號的創作,就是皮膚性病科,進了這么一個科室,我們的民族英雄跟漢奸就分不清了。這個科主要是為性病患者設的,這個片主要是為漢奸拍的。
我在來時的路上帶了一本書,給大家介紹一下,里面講了女主角原型鄭蘋如的情況。她家滿門英雄,她被捕后,敵人要她爸出任偽職,說只要他答應,就能保證鄭蘋如沒事,但是他拒絕了。不久,她的父親就死了。她的哥哥和未婚夫都是戰死疆場的民族英雄。
從古至今的一大批英雄,他們難道一點索求也沒有嗎?我看他們還是有所求的,這一點在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里表達得很清楚,他們要的就是一個美名。鄭蘋如臨死前提了一個要求,說你們別朝我臉上開槍,讓我干凈點。
她犧牲沒過幾年,張愛玲就把她拉入了皮膚性病科,她自己也在里面。張愛玲的心理,在電影里也表現出來了,一幫愛國青年,整個一傻二,什么都不懂。對于抗日,基本在丑化,張愛玲丑化,李安更是變本加厲地丑化。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在現實中是沒有根據的,拍得跟日本毛片差不多,把良家婦女強奸,先是喊叫,掙扎,后來變成心花怒放,開始在那里叫床了。張愛玲曾經說過,男人要進入女人的心,就要通過陰道。當然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像衛慧那樣的人也是有的。
這個片子是有其政治隱喻的,這部片子隱喻了幾百年來西方殖民擴張的歷史。先是艦船打來了,轟開大門,再進行殖民教育,出來一批人,就開始叫好,叫床了。
主持人:剛才黃紀蘇老師給我們進行了精彩的講解,下面請祝東力老師談一下。
祝東力:我談兩點,第一是《色·戒》的是非問題,我覺得它是對中華民族的侮辱。二戰以后,以色列的組織摩薩德追殺殘害猶太人的大魔頭,發生了這么一件事。一個以色列特工生擒了在阿根廷的德國魔頭,單身一人把他扭送到以色列,中間偷渡海關要經過多少波折啊。假如有人拍了這么一部影片,講在路上特工被魔頭的人性魅力所打動,最后在精神上折服了。如果這樣的片子在以色列上映后,從特工部門到民眾,主流輿論一片叫好聲,那么全世界都會鄙視以色列。看了電影上映后網上網下的評論,我感到很氣憤,不是因為張愛玲和李安,主要是因為當下的輿論。當年抗戰,我們死了3500多萬人,從九一八算起,我們十四年抗戰,準備流盡最后一滴血。在和平的環境下,我們不能忘記過去。
第二,就是這個結局,小說和電影一樣,都是不成立的。張愛玲有一種陰暗的心理,她的情況和鄭蘋如很相似,都是身份顯赫,社交場上的名人。鄭蘋如的事情在上海引起轟動后,張愛玲一直耿耿于懷,鄭蘋如的這個形象讓她坐立不安。她從五十年代就開始構思這篇小說,小說寫得很曖昧,不知情的人根本讀不懂。鄭蘋如是一個專業特工,在最后一刻是不能回心轉意的。
最后,我認為像這樣的片子,有關審查部門不應該讓它通過公映,我們要有一個底線。另外,我還要向大家呼吁一起譴責和抵制這個片子。
周國瑾:我插一句,張愛玲在小說中,做了兩處改動。第一處,鄭蘋如刺殺丁默邨時,丁有所覺察,奪路而逃,張愛玲最后寫成是放他逃走。第二,鄭蘋如是專業特工,張把她寫成愛國學生,這個改動符合張的心理,把傳奇色彩的人物改成普通人。這是一篇極短的小說,她五十年代就開始寫,經過了28年才發表,費勁了心機,下了很大功夫,為漢奸張目。
祝東力:把專業特工寫成學生,中間有很多漏洞。生活在大學里的學生,可能會發生這個事,但是到了上海,把王佳芝這個大學生放在龍潭虎穴里,而且與易先生有充分的接觸,不是女大學生所能勝任的。李安非常寫實,他讓王佳芝的形象始終與麥太太的身份格格不入,這在情節的邏輯基礎上是不成立的。
黃紀蘇:78年時,張愛玲的小說一發表,當時臺灣就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張寫了一些無力的反駁文章。
主持人:下面請郭松民先生做一個評論。
郭松民: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文革時的一句話,思想性有害的東西,藝術性越完美,結果就越是危害人。剛才祝東力老師談了這部影片的漏洞,但是得承認,李安拍得很美。拍得好,這可能是這部影片風靡的原因,同時也跟國內的大氣候有關。
最近幾十年,美化侵略的風氣很盛,西方,日本這些國家成了文明的象征,被文明蹂躪是光榮的。去年茅于軾就講,為什么要抵制日貨呢?人活著就要快樂,抵制日貨,自己不快樂,別人也不快樂。照這樣講,當年文天祥不投降,自己不快樂,忽必烈也不快樂。
關于張愛玲,補充一點背景。年青人喜歡張愛玲,從九十年代就開始了。大家以為張愛玲是一個遠離政治的人,前段時間有雜志社約我寫了一篇文章,查資料的時候我發現,張愛玲跟政治結合得很緊密。張愛玲還寫過一些歌頌共產黨的小說,《小愛》,《十八村》。在日據時期,她歌頌日本,抗戰勝利后,又歌頌國民黨。所以,她跟政治結合得很緊密。
主持人:下面請王小東老師做個評論。
王小東:剛才放電影的時候,沒好好看,看了一半睡著了。它的藝術性是有爭論的,我們單位工會發票組織大家看,我問了一下去的人,他們說,大部分人看了一半就走了,覺得索然無味,可能是被減地得無味了,也許港版的會有味些。
我看了之后很難過,剛才黃紀蘇已經講了,鄭蘋如滿門忠烈。鄭與張是沒有太多可比性的,很多東西對鄭來說唾手可得,而張卻需要苦心爭取。鄭的母親是日本名家閨秀,鄭本人非常漂亮。而張的不但沒有優勢身世,而且相貌丑陋。當張糟蹋鄭時,心理是很陰暗的,這里面既有漢奸對英烈的心理,也有丑女對美女的心理。
還有李安心理陰暗,他把這片拍成了色情片。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定義的,不是我定義的,這部片子在美國被定為NC17,主流影院基本不能放映,人家怕毒害美國青年,但是不怕毒害中國青年。
李安的覺悟很高,美國的電影市場最大,他放棄了這個市場,顯然別有用心。他就是要把大家認為是高尚的東西解構,什么都比不上女人的快感。我怎么看怎么覺得李安這樣的令人作嘔,問題是他們確實理直氣壯,我覺得李安拍了這么多的電影就是想拍最后這一部《色戒》,他的奸佞本性終于顯露出來而且厚顏無恥。
更讓人難過的是,觀眾和主流輿論,對這樣的片子,一片叫好。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民族這是怎么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都到哪里去了?他們以為中國能夠站著說話的人都死絕了是吧?今天我們在這里就是告訴他們,沒有,我們沒有死絕!
主持人:下面請《南風窗》記者李北方先生做個評論。
李北方:去年看《黃金甲》,覺得這個電影不對勁,但是看不出哪里不對勁,后來跟別人聊時,終于發現,電影里沒有一個好人!
任何文藝作品都會反映作者的世界觀,在《色·戒》里,漢奸英俊,瀟灑,處決犯人后,回家很傷感,搞得好像他很凄慘——這世界怎么了?好不容易愛上一個人,她還要殺我!
北大的一個朋友跟我說,李安是在講,女人不太分得清情和欲的關系。對于人性的探討,對性場面的表現,國外的電影也有。《泰坦尼克號》播出時,我剛上大學,還比較清純,就想,外國人怎么拍這些東西。但是它跟后面的情節不沖突,到最后,從肉體到精神產生了一個升華。李安探討人性,從性心理的角度看,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李敖講過,什么叫英雄?對于女人來說,本來不可以做,但是她做了;對于男人來說,本來可以做,但是他不做。孔慶東說,革命者不是沒有七情六欲,但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暫時壓抑了自己的七情六欲。以前的文藝作品過多弘揚了人的高于自然性的情感,搞得大家對主旋律很反感,現在矯枉過正了。
最后補充一句,像這樣的影片,還是讓它公映比較好,如果禁掉,不但讓他們得利,還得名。像冰點的處理方法,讓袁偉時現在倒成了“英雄”。
周國瑾:補充兩句,這是一部政治影片。最大一點,從小說到電影,是對一個民族的仇恨。李安以前拍的都是情愛片,在這個片子上他下了不少功夫。要拍色情片,為什么要選張愛玲的小說?沒有別的意圖嗎?這部片子,政治隱喻性很強。他在藝術上比較成功,細節的營造,人物的表現,光影的設計,都很見功力。在藝術上表現不成功,就達不到他的目的。
黃紀蘇:關于藝術與政治的關系,二三十年代流行一種觀點,為藝術而藝術。在歷史上某些風平浪靜的時代,純藝術是有的,但是一旦社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危機,藝術之外的價值,情懷,道德,國家觀念,就會進入文藝作品。坦率地說,這部影片,除了梁朝偉的表演稍微有點差強人意外,其他都不行,很干癟。
祝東力:我不同意剛才李北方講的,國家應該讓這部影片放映,否則會成就李安。如果一開始就不讓它上映,那他會承受巨大損失,這就樹立起一個標準,告訴大家,誰跟中華民族過不去,首先就要在經濟上蒙受損失。
在最后的討論中,現場聽眾就一些問題和到會嘉賓進行了交流探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