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精神遺產及其現實意義
—-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
龔忠武
一、毛澤東熱回溫了
這幾年來,國內外的毛澤東熱似乎有回暖的跡象。例如, 12月5日,哈佛大學的三個院所,哈佛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哈佛政治系和肯尼迪政治研究院聯合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紀念毛澤東110周年生日的討論會。會期三天, 主講人有好幾位是目前歐美中國學或毛澤東研究知名的專家學者, 例如有耶魯大學的史景遷、麻省理工學院的白魯恂 、英國的毛澤東學權威施拉姆和來自澳洲現在哈佛做研究的特里爾等 。中國方面, 主辦單位邀請了兩個人, 一個是李銳 (因身體不適未能成行,提交英文發言稿),一個是中國資深的毛澤東研究專家逄先知。會場座無虛席, 氣氛非常熱烈。在我的記憶里, 這可以算是一次研討毛澤東專題的空前盛會了。毛澤東學似乎又變成顯學了,會上也推崇了現在哈佛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的施拉姆教授對毛澤東研究的貢獻。
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毛澤東110周年生日的討論會,我們的目的主要是緬懷、反思毛澤東的豐功偉業。但是,無可否認,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有什么好紀念的。
對于這些人, 我只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110年前的12月26日這天, 神州大地上, 沒有「出了個毛澤東」, 那今天的中國會是個什么樣子? 我們中國人今天過的會什么樣的日子?
第二代核心鄧小平的答復是, 我們今天很可能還要在漫漫的長夜中摸索, 繼續在尋找救國的道路。
飲水思源什么。他不僅挽救了當代的中國, 還振興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古老的文明,所以我們應當紀念他的生日,緬懷、反思他的功業。
二、三不朽
我們中國人對人生的價值,人的生死的看法,一般不大相信靈魂不朽,死后會上天堂。我們中國人相信的是人文主義的宗教觀, 就是三不朽: 首先立德,其次立功,最后是立言, 其中又特別重視立德。
人死之后,他的靈魂肉體雖然都消失了, 但是他生前的德行、思想、功業, 卻是長存的;越偉大, 傳承的越久。毛澤東的一生,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 立了德, 立了言, 立了功, 是三不朽在近現代中國最好的體現。立言、立功,這兩個不朽,大家都很清楚了,今天我只講他的立德,講他給我們留下的無比豐富珍貴的道德和精神遺產。我認為在今天這個只認金錢, 不講道德, 黨風官風腐敗的市場經濟時代, 在臺獨分子喪失民族氣節, 鮮廉寡恥, 阻礙中國統一的今天, 在“以德治國”的殷切號召下,他的精神遺產,應該更具有特別鮮明的現實意義,更加值得我們學習、仿效、發揚。
三、毛澤東的精神遺產
毛澤東留給我們的道德精神遺產到底是什么? 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七種: 骨氣、志氣、勇氣、才氣、土氣、正氣、王氣。現在分別簡要地說明一下。
首先要闡明一個概念,就是這七種精神遺產中都有個“氣”字。氣,是物質的, 也是精神的, 物質可以變精神, 精神也可以變物質,相互辯證轉換,可以發出巨大的無形力量。古人說, 誠于中, 形于外。毛澤東身上就會煥發出這種神奇的力量。例如,基辛格博士在他的回憶錄《白宮歲月》中,生動地回憶他在毛澤東書房里就曾親身感到從毛身上輻射出來的這種精神偉力:
或許除了戴高樂之外, 我從來沒有遇見一個人像他那樣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飾的意志力;
他成了凌駕整個房間的中心,而這不是靠大多數國家那種用排場使領導人顯出幾分威嚴的辦法, 而是因為他身上煥發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
沒有任何外在的裝飾物可以解釋毛澤東所煥發的力量感。我的孩子談到流行唱片藝術家身上有一種顛流, 我得承認自己對此完全感覺不到。但是, 毛澤東卻的確發出力量、權力和意志的顛流。
這些話, 如果出自一般人之口, 的確是難以令人置信,但出自基辛格之口,應該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我認為,這種精神偉力源自毛澤東個人的先天道德秉賦、中國固有的深厚道德傳統和外來先進的馬克思主義道德傳統,以及他后天畢生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
三、七種精神遺產
首先是骨氣。骨氣, 這是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 一個有尊嚴的國家和民族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精神品質。骨氣, 說白了, 就是要有脊梁骨; 沒有脊梁骨, 只有任人欺侮, 任人宰割, 任人凌辱, 是個軟骨頭,一個永遠站不起來的可憐蟲。《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 要為李鴻章翻案,而歷史事實一再證明他基本上是一個沒有骨氣的大官僚。《走向共和》說他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政治家, 事實是他喪權辱國, 賣國自保, 毫無骨氣。例如在1880年的中俄伊犁交涉中,主持海防的直隸總督李鴻章力主放棄伊犁, 而主持塞防的陜甘總督左宗棠則力主收回伊犁。結果, 沙俄被迫讓步了,中國取得了空前的外交勝利,保住了伊犁,保住了新疆。試想, 如果當時清廷接受李鴻章喪權辱國的下策, 今天的新疆恐怕同外蒙
一樣, 早已脫離了中國的版圖。
毛澤東的一生, 是挺起脊梁、進行戰斗的一生, 是永不向強權和邪惡勢力低頭的一生。在他的領導下, 1949年中國人終于「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人從此挺起了脊梁,尊嚴地立于大國之林,永遠告別了屈辱挨打的時代。
但是我們并沒有完全脫離這個沒有骨氣的舊時代, 君不見今天的臺灣, 仍然有一批數典忘祖, 沒有骨氣, 甘愿做日本皇民的臺獨分子嗎?所以今天紀念毛澤東110周年誕辰, 不是正好可以提醒這些軟骨頭的炎黃子孫, 及早悔悟,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嗎?
其次是志氣。毛澤東一無高貴的家世, 二無顯赫的學歷,但是他一直胸懷大志;志向就是人生的目標,然后百折不回,力求實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毛青年時代的志向。「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同此涼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俱往矣,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毛壯年領導紅軍長征時代的志向。「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振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毛晚年反帝反修時代的志向。試看,毛的志向是何等的豪邁高遠!毛壯年以后直到晚年,由于已經成為中共第一代的核心,中國人的領袖,所以他的志向,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中共黨員和中國人的志向。
第三是勇氣。兩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史詩般的軍事壯舉和奇跡,長征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說有多困難就有多困難。例如,毛澤東以事實生動地形容說,長征路上,「天上每天有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 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 然而, 紅軍終于沖破重重障礙,克服了一切困難, 取得了最后勝利。這是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膽識?! 具有「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巍然不動」這樣大無畏勇氣的統帥和軍隊, 才能譜寫一首首勝利的凱歌,才能戰勝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所以對內的三大戰略決戰,對外的五大戰略決戰(朝鮮戰爭、抗法援越、中印邊界戰爭、抗美援越和中俄珍寶島戰役)的勝利, 可以說是毛非凡的戰略勇氣和理論勇氣的必然結果。
這里,我要特別強調毛主席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中國革命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 沒有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以照抄照搬, 一切都要靠自己敢于創造, 敢于試驗, 敢于實踐,敢于犧牲。毛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 初見于兩萬五千里長征, 再見于抗日戰爭, 三見于三大決戰, 四見于五次的對外決戰。每一次的決戰, 都是中國歷史進程的一次飛躍, 都是一次理論和戰略的突破。特別是晚年的反帝反修, 更是一次巨大的理論和戰略的飛躍, 因為當時的中國是在美蘇兩霸的重重圍堵之下,要沖破美蘇構筑的銅墻鐵壁,要沖破當時國際的二元格局, 建立世界的三元格局,為中華民族爭得生存空間,沒有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辦得到嗎?
結果, 毛還是像他領導的歷次斗爭一樣, 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當然,無可否認,毛本人和黨國,都為此勝利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這是1981年6月27日由鄧小平主導的、經中共中央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和批毛的史家對毛晚年作出負面評價的主要事實依據。
不過,我個人客觀研究他晚年事業的一點心得是, 毛晚年全力以赴的是要解決兩個關鍵性的大問題: 一個是如何突破美蘇的兩極世界秩序, 建立中美蘇鼎立的三極世界新秩序, 使中國尊嚴地融入國際大家庭。一個是如何構建一個使中國社會主義江山得以維持千秋萬代的心防, 也就是思想和精神長城,或簡稱之為心的長城。遺憾的是,〈決議〉竟然對這樣一次具有如此重大影響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國際結構性變動,卻沒有多所著墨,而是輕輕地一筆帶過。
這兩個都是大謀略, 大理論, 大戰略, 都需要超凡脫俗的勇氣。也就是說, 毛晚年下的這局棋,是一盤構思深遠、暗藏玄機、變化復雜的一局棋。因為他的目光已經投向遙遠的未來, 所以超前了, 而且超前了很多,這就是李銳和逄先知所說的, 毛晚年愈來愈脫離現實的原因。是的, 他晚年確實超前太遠了, 遠到他的國人, 他的老同志, 老戰友都不能理解,都跟不上了。古人說,曲高則和寡,正是如此。
他錯了嗎? 目前尚難下定論, 因為毛晚年兩反(反帝、反修)的命題畢竟要比毛曾經作出的任何決策,例如比長征時期他堅決反對的打鼓新場戰役,要重得多, 大得多,深得多,復雜得多。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我覺得最有資格評說毛晚年功過是非的, 還是我們的后人和后代的史家, 因為他們可以拿他們當時的現實來證實或否證。孔子不也是千百年后的后人才能證明他的偉大的么,他的思想言論不也是遭到當時人攻擊詬病的么?
說到毛的理論勇氣和戰略勇氣,當我們眼前正面臨一個十分嚴峻的、大有失控趨勢的臺海問題之際,不正是需要再出一個具有像毛澤東那種大理論勇氣、大戰略勇氣的中國領導人么?讓他帶領我們和平地,如果辦不到, 那就「百萬雄師」過海峽,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這恐怕也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懷念毛的一個原因吧?如果臺海局勢繼續惡化下去,這種心情肯定還會有增無減,因為在他的時代,臺獨勢力何曾這樣的猖獗囂張過?
第四是才氣。才氣算不算是一種道德品質?儒家將智包括在五達德(仁義禮智信)之內,可見也是一種德性,一種精神品質。毛的才華是多方面的,而且都是超凡的才華;他是中國歷史上甚至人類歷史上一個罕見的具有軍事、哲學、文學、政治等多方面綜合性超凡才華的曠世奇才。耶蘇、釋迦牟尼只是個宗教家,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只是個哲學家、教育家,孫子只是個軍事家、戰略家,秦皇漢武、成吉思汗、康熙,只是個軍事家、政治家,李白、杜甫,只是個詩人,王羲之只是個書法家,然而毛澤東卻兼而有之,集眾美于一身,而且每一個美都可獨立成家。
集眾美于一身才能使他特有的骨氣、志氣、勇氣有用武之地;試想:他的軍事才能,如果不是加上他洞見機微的哲學智慧和富于想象力的詩人浪漫奔放的性格,恐怕也成就不了他的「戰神」和比美孫子武圣的地位。才氣,不僅要靠先天的秉賦,更要靠后天的好學、博學、苦學、勤學。毛嗜書如命,無時無刻不在追求新知,唯恐由于知識不夠,而造成對重大決策的失誤。這種生性愛書、不斷汲取新知的學習精神,不是很值得今天中共的干部仿效發揚嗎?
第五是土氣,我所說的土,不是土包子的土,而是鄉土的土,可以理解為國情, 民族風格。毛的這種土氣,體現在他為人行事的風格上,體現在他革命治國的思路上。例如,毛被充分肯定的一個重大的理論貢獻,就是將歐俄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原則同中國本身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國情就是土氣的一種體現。長征時期,留俄的中共總書記博古的主要錯誤,就是在軍事上盲目地聽命于一個共產國際派來的、對中國歷史、政治、社會、軍事傳統一無所知、完全照搬西方和俄國革命軍事經驗的德國顧問李德的瞎指揮,以致同中國的國情格格不入,致使紅軍幾乎遭受覆滅的命運。最后,還是靠毛的土法子,游擊戰,才挽救了紅軍,引導中國大革命走向最后的勝利,締造了新中國。
第六是正氣:他一身的浩然正氣來自他大公無私的理想,來自于他一心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為人類解放的高尚道德情操。這決不僅僅是句政治口號,而是貫穿于他的整個思想,并且身體力行;他一家有六個親人為革命犧牲,包括他的愛妻楊開慧和長子毛岸英。這有幾個國家領導人可以做到?他晚年更是致力于實現這個目標,但好心卻得到相反的結果,受到他的政敵、對手的嚴厲批評攻擊。這恐怕是他離開人世時感到的最大遺憾吧?!
最后是王氣,就是王者之氣。以德服人者王,這是中國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他晚年濟弱扶傾的反帝反霸事業,使他不僅在第三世界贏得了崇高聲望,也贏得了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政治人物的由衷敬佩。繼尼克松、基辛格訪華之后,幾十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紛紛以「朝圣」的心情,前往北京,欲親身目睹他睿智、詼諧、博雅、謙遜的東方王者的風采和氣度,從而在近現代中國的外交史上譜寫了空前輝煌的一頁,也為改革開放的世代,在第三世界留下了一筆巨大的政治資產。然而,他所塑造的這種獨特的東方王者的形象,恐怕將及身而止,因為這種不世出的偉人畢竟千百年難得一見,因為時代畢竟不同了,后人難以仿效。
五、小結
毛一生的豐功偉業和思想言論,也許仁智互見,較多爭議,但他留下的上述豐富的寶貴精神遺產,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質,應該超越時空,歷久而彌新。它們不僅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一個國家民族繁榮昌盛的精神源泉。今天我們紀念毛澤東110周年生日時,愿我們能夠繼承這些精神遺產,并身體力行,發揚光大。
(12月14日在紐約中國城孫逸仙中學舉行的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