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上午,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紅色歷程研究會、烏有之鄉網、毛澤東旗幟網、中國工人網、馬克思主義評論網等在北京東風賓館聯合召開“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寒春同志追思會”,本文是韓德強發言錄音整理稿,未經本人審閱。
我最早是從《幸福何在》這篇文章認識寒春同志的。我感覺到這篇文章給人強烈的震撼,她揭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今天看到走廊里的照片和視頻更有這樣深切的感受。寒春同志每一幅照片上出現的都是燦爛、自信、自豪的微笑,這是一種全新的精神狀態,不是一種悲哀、壓抑、艱苦的狀態,而是一種幸福、自豪、歡樂的狀態。
馬克思有一句類似的名言,“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感覺到在寒春身上有另外一種相對應的震撼的力量,那就是“我不上天堂,誰上天堂”。我們無數人把為共產主義奮斗,把為人類解放事業獻身當作一種犧牲、一種痛,但是她不是,她當作是一種生活的幸福,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所以,她實際上是先上了天堂了。
一些青年朋友經常和我探討,我們今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低潮階段,我們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他畢竟是失敗了,最后是變修了。怎么樣才能夠跳出歷史周期律呢?這個問題一問就百思不得其解,就感到悲觀失望,就感到一種壓抑、恐懼。但是我的看法是相反的。實際上,寒春同志揭示了怎樣避免資本主義復辟,怎么樣使未來新的革命不再被修正主義思潮所侵蝕的最重要的一個方案。實際上恰恰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66年提出來的口號,斗私批修。在1944年,黃炎培和毛澤東的窯洞對話,當時黃炎培問新興的共產黨怎么樣避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樣一個歷史周期律?當時毛主席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辦法了,這個辦法就是民主監督。
但是,時隔22年之后,毛主席的思考已經又深化了一步。不單是要民主監督,沿著這個思路是造反有理,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但是與此同時,毛主席又提出來另一個思路,這兩個思路必須是相互配合的,那就是斗私批修。私在哪里?私實際上是在一種價值觀當中。當我們都感覺到高官厚祿、豐裕的物質生活是一種幸福的時候,在寒春同志身上我感到那是一種戰斗的幸福,一種生產的幸福而不是消費的幸福,不是攀比的幸福。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我愿意把寒春的這種生活境界叫做人的生活境界,把那種消費型、享樂型的人生觀說成是豬生觀。寒春同志揭示了我們人類社會怎么樣從動物世界向人類社會進化的一個光明的前景。我們今天生活在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世界觀里面的人民,他們也在奮斗,他們在為個人奮斗,但是他們是痛苦的,他們是焦慮、掙扎的。但是我從寒春身上感受到的是幸福、平和、安靜、自豪的一種感情。這才是人的感情。我們實行資本主義以后,基本上是全人類動物化,說得難聽點,全人類逐漸淪為豬生哲學。而寒春同志在這里展現了人生哲學的一種光輝和燦爛。
寒春同志對死亡的態度我也非常感動、敬佩。當我們總是把一個人的去世看做是一種悲痛的時候,在寒春哪里看到的不是一種悲痛,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的結束。她追求的是活著的時候為絕大多數人民做了些什么,不是死后有多少人去紀念她。這使我想起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碑上,石碑爛的比名字還快;有的人可以連骨灰都不留,但是她的生命,她的精神會長留在我們人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