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亂:處心積慮耍權術,逃避責任打混戰
“漢芯造假”該誰負責?“齊二藥”毒藥事件呢?國有資產流失呢?當年的“運十”下馬呢?該負責的都有哪些人?誰拍的板?誰起草的文件?誰提出的建議?誰拒絕撥款導致“運十”最后下馬?應由誰來面對歷史?改革以來的種種具體措施都是誰負的責任?從“工人下崗”、“買斷工齡”、“國有企業改制”、“出賣國有企業”、“市場換技術”、“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等等決策到出賣“徐工”、“西軸”等等一個個的具體項目,都是哪些人決定的?都有哪些文件?都有哪些人提建議?都有哪些人起草文件?都有哪些人拍板?誰最后簽發的?都有哪些人經手?這些人現在都在哪里?如果出了問題,究竟該由誰來負責?怎么負責?“出沒出問題”如何判斷?還是根本就不判斷,根本就不負責?出賣國有資產的收入都進了哪些人的帳戶?有帳沒有?中國外匯儲備上萬億美元,人民幣每升值1%就意味著中國僅外匯儲備一項就遭受了百億美元的損失。這個損失誰拍板報銷?這又是誰的主意?提出這樣的主張的根據是什么?這樣的損失靠什么來補償?補償不了,該誰負責?……
不用問,所有這些全是無頭案,真正具體該負責的人保險一個也找不到。這正是充滿“中國特色”的當代最罕見的荒唐事。幾千萬工人說下班崗就下崗了;幾萬億國有資產說沒就沒了。那么多人的命運,那么多家庭的痛苦,那么巨額的財富,隨隨便便就支配了,而且這一切發生之后居然找不到一個人來負責!甚至連相關負責的人名都不敢公開,讓你想罵人都不知道該罵誰,當然更無從追究責任。
環顧歷史,凡成大事者必賞罰分明。而要賞罰分明必責任分明。責任不清,如何賞罰?賞罰不明,焉得不敗?
──毛澤東審批文件,同意就是同意:“照辦”、“照發”;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敢于反潮流”──一句話,敢作敢當,絕不推卸責任。
──美國國會的“決策責任制”:誰的提案就用誰的名字命名,投贊成票的、投反對票的全部記錄在案,公布于眾。這一切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你的主張,別想賴賬。議員競選時往往要給選民一份清單:我投票贊成過哪些法案,反對哪些法案,如何捍衛了你的利益,請你投我一票,云云。不過即使沒這樣的信,該議員的投票記錄照樣有賬可查,贊成了什么、反對了什么都休想隱瞞,任憑選民“秋后算帳”。
──前蘇聯總參謀長謝.馬.什捷緬科的回憶錄《戰爭年代的總參謀部》中有這樣一段記敘:
“我記得曾經有人把附有很多簽名的文件送到最高統帥部。最高統帥嚴厲地批評了他們,他認為這樣的行動是單一首長或軍事委員會不愿意對所作的決定承擔責任,更壞一點說,是他們對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缺乏信心。他說:‘他們搜集了簽名,為的是說服他們自己和我們。’”
“最高統帥要求所有送到最高統帥部的文件都有司令員和參謀長簽名,特別重要的文件(例如,每日總結匯報和戰役計劃)應由三人簽名,即除前兩人外,再加上軍事委員。”
斯大林嚴格執行“決策責任制”是有道理的。國家命運,無數人的生死,容不得視同兒戲,容不得推卸責任,容不得責任不清。勝了,必須有人獲得勛章;敗了,必須有人上軍事法庭。不如此,不能贏得戰爭。
“主流精英”們對改革那么虔誠,把改革說得那么崇高,那么重要,那么希望改革成功,那么他們對改革起碼該有點嚴肅認真的態度吧?起碼得有點責任心吧?起碼得有個責任制吧擔點責任吧?那么改革的責任制何在?改革以來的一切具體措施的責任人究竟都是誰?為什么改革改了幾十年,連個起碼的責任制都沒有?對這幾十年的那么多重大措施,為什么連個責任人的名單都不敢公布?這就叫“嚴肅認真”?這就叫“負責任”?
“主流精英”們狡辯說,這叫“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知道該怎么改,摸索和失誤難免。
又是撒謊。既然“摸著石頭過河”,那就是承認自己也心中無數。既然心中無數,那就該群策群力,發動群眾拿主意。即使錯,也是大家共同承擔責任。特別涉及多數人生存權的事,尤其應該慎之又慎,充分論證,充分論證,充分辯論,要聽取當事工人的意見,要先在小范圍實驗。沒試驗定型的客機能賣票運客嗎?沒經過充分驗證的改革措施能貿然大規模推行嗎?然而實際上哪項措施是經過群眾充分討論的?“下崗”?“出賣國企”?“買斷工齡”?“房地產投機”?“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這么多如此重大的措施,什么充分論證也沒有,什么不同意見也不聽,不管三七二十一,稀里嘩拉一下子就全面鋪開了,處理過程有如軍事行動,根本不經過人代會辯論,少數人神神秘秘一紙文件就決定了一切。既然如此專斷,那就該對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起碼應該把有關責任人的名字公布于眾,讓大家都知道這是誰干的。但實際情況是既要專斷,又不敢負責,連名字都不敢露。這說明“精英”們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眼,如同詐騙犯罪,從一開始就蓄意坑人,從一開始就處心積慮逃避責任,所以從一開始就把一切具體措施都搞得鬼鬼祟祟,決不露出真名。“改革”被他們搞成了充滿陰謀詭計見不得人的勾當,搞了幾十年連個負責的都沒有,把天捅塌了也沒人擔當。這樣的“改革”才是真正存心制造動亂的“搗漿糊”。
吳敬璉當了幾十年的“吳市場”,到頭來卻不得不公開承認自己這個“市場權威”對市場經濟原來一竅不通:“有好市場經濟和壞市場經濟,以前沒認識到”。輕輕一句話就把一切責任賴了個精光,而且還要精神抖擻繼續賴下去。古人云:“老而不死謂之賊”。吳敬璉、厲以寧這群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把持改革幾十年,卻還厚著臉皮不讓位,難道他們比國家領袖還特殊?改革改了幾十年,黨的主席換了,政府首腦換了,政府官員換了,什么人都換了,唯獨這一群“主流經濟學家”照樣死皮賴臉霸住自己的高位不放,仍然整天指手畫腳喋喋不休。什么都管,但又什么負責都不肯負。就憑這群蓄意制造混亂推卸責任的學術無賴把持改革,中國社會豈能不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