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補充)
民心
本文為《綜述:轉基因主糧問題的真相與危機》的補充版,只顯示新增加條目或原條目內容有增加的部分,查看原版請點擊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1003/134913.html
想獲得“綜述2.0版”全文(文中*為新增加條目或原條目有增加內容),可點擊下面的鏈接下載。
本文所引用的證據為正規媒體的報道及各國科學家發表的科學實驗數據,希望網友們廣泛傳播,也歡迎“斗士”方舟子前來“打假”。
網友們如發現還有重要的內容未能收錄,可將相關內容通過投稿郵箱發給我們,并請提供可靠的來源。
( http://www.wyzxsx.com/ebook/zongshu20.doc )
(請在下載標題處點擊右鍵,選擇另存為)
目 錄
目錄
1 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
一、美 國
1.美國轉基因主糧小麥未獲商業化種植(略)
2.對健康和環境有風險?轉基因在美國遭到阻擊(略)
3.加州三縣投票公決禁止種植轉基因(略)
4.美國超市大豆制品基本是非轉基因的(略)
5.美國人主食不吃轉基因食品(略)
*6.美國農業部和各農作物行會組織頒布全美食品消費布局統計
*7.美國環境醫學學會發表聲明強烈建議不要給病人食用轉基因
*8.有機食品風靡美國
二、歐 盟
1.歐盟解禁轉基因食品之路仍很漫長(略)
2.在美國的壓力下歐盟正在退縮(略)
3.孟山都MON810轉基因玉米遭到歐盟多個國家的封殺(略)
*4.歐洲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種植或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
三、瑞 士(略)
四、俄羅斯(略)
五、日 本(略)
六、印 度
1.印度暫停引進轉基因茄子(略)
*2.跨國種子公司借助WTO給印度帶來農業災難
*七、南 非
*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在南非欠收
2 阿根廷:全球第一個轉基因實驗品(略)
3 轉基因種子優勢之疑
1.轉基因種子的優勢之疑(略)
*2.轉基因植物真的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嗎?
*3.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增產潛力?
4 跨國公司及中國科學家利益集團
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
*洛克菲勒基金會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略)
中國水稻研究所(CNRRI)(略)
*孟山都(Monsanto)公司
*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之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
*美國農業科學家稱生物技術公司正阻撓對轉基因進行深入研究
*轉基因主糧多名“主將”涉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
中國轉基因研究推廣的關鍵性人物
張啟發(略)
陳章良(略)
黃季焜(略)
*范云六
*黃大昉
*陳茹梅
*方舟子
*5 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專利陷阱
6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
1.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略)
*2.轉基因成分不一定能被人體直接消化
3.幾個實驗數據(略)
4.世界各國發現的轉基因農產品的風險事件(略)
*5.遺傳學教授:推廣轉基因主糧有可能導致種族滅絕
*6.補充幾個轉基因食物喂養小動物試驗
*7.家畜的飼養研究
*8.實驗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
7 張啟發的BT轉基因水稻對人體是否有毒?
1.BT蛋白對人體有毒已是權威結論(略)
2.BT毒蛋白和三聚氰胺(略)
3.轉BT毒素蛋白基因作物食品對免疫系統及其功能潛在影響的研究進展(略)
*4.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為Bt毒蛋白提供了水解環境
*5.轉BT大米的安全性實驗是不科學的
*6.袁隆平: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要經過兩代人試驗
8 轉基因作物的經濟代價
1.中國轉基因棉花失敗案例(略)
2.美國轉基因大豆減產案例(略)
3.美國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問題嚴重(略)
4.美國轉基因水稻污染事件
5.加拿大轉基因亞麻污染事件(略)
*6.ISIS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
*7.補充一些轉基因污染事件的典型
*9 神秘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
10 轉基因安全監管存在重大漏洞
*1、目前的轉基因安全證書頒發過程不合法
2、農業部頒布的轉基因安全評價存在漏洞(略)
*3、國內轉基因玉米實驗環節不規范,品種存在很大的安全不確定性
*4、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出,違法者毫發無傷
*5、中國兒童曾被當做小白鼠試驗“金大米”(轉基因大米)
【1 世界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
【核心提示】目前全球沒有任何地區商業種植轉基因小麥,因為消費者和食品行業強烈反對轉基因小麥。歐洲、日本和其它亞洲國家一直強烈反對轉基因小麥。
*6.美國農業部和各農作物行會組織頒布全美食品消費布局統計
雖然大豆、玉米等在美國已獲得大規模種植,但是大豆、玉米只是美國人的食品中的輔助食品。這些植物的轉基因產品在美國食品中 “轉基因成分”的比重是“極為少量”的。玉米和大豆在美國也主要是用于飼料、生物燃料、食品工業以及出口,美國人直接食用的比例非常小。(作者:直言了 來源:和訊)
對照一下玉米使用分布,45.9%用于飼料,24.7%用于乙醇燃料,18.9%出口,10.5%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業,這幾項總和剛好是100%。也就是說用于食品及食品加工業的玉米占玉米總產量的10.5%。10.5%的食用玉米(含食品加工業)中,使用轉基因原料的不到15%。而且在這個10.5%里面,高果糖漿、淀粉、酒精都是作為食物輔料使用,在食品中的含量極少。而且酒精中一般不會含有有爭議的Bt毒蛋白,淀粉是也是玉米蛋白質分離后得到的,高果糖漿則是由玉米淀粉制成。唯一可能食用的含蛋白質成分的僅是食用甜玉米,占玉米總產量的1.8%。從比例上來說,玉米在美國人的食品中更多是以食品添加劑或者輔料的身份出現,跟美國人的主糧完全搭不上邊。
另外,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美國目前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占85%,也就是說目前尚有15%的非轉基因玉米。(見美國農業部網站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 corn varieties by State and United States, 2000-2009)足以供應1.8%的食用甜玉米需求。
*7.美國環境醫學學會發表聲明強烈建議不要給病人食用轉基因
2009年05月,美國科學與環境醫學會以相當強烈的語言發表聲明、向所有成員醫生提出建議,說:轉基因食品對病人有嚴重的安全威脅;因此,為病人治療安全和公共健康安全,我們(該機構)號召成員醫生不要讓他們的病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區民眾盡量避免食用轉基因食品;我們號召成員醫生特別注意食用轉基因食品的病人的臨床記錄,做好數據收集整理;我們要求所有食品都標明是否是轉基因食品或含有轉基因食品。該機構還要求美國政府盡早實現所有食品標簽都遵守法規、都明確標記是否為轉基因食品,不能對所謂傳統食品嚴格要求標簽標記、而對轉基因食品特殊照顧、讓其逍遙法外。
(消息來源:美國科學與環境醫學會(AAEM)網站http://www.aaemonline.org/gmopost.html)
*8.有機食品風靡美國
根據有機貿易協會(OTA)統計,2003年美國有機食品零售額年增長率達20%,非有機產品每年增長率只有2%~3%。有機食品在過去10年有較快增長,未來還將持續這種快速增長。
(來源:北京農業信息網《美國有機食品現狀分析》http://www.agri.ac.cn/MarkDeve/SCDT/200808/56045.html)
面對“有機食品”的龐大市場和潛在增長,各大零售商也紛紛爭搶先機,力拼多切下幾塊市場“蛋糕”。除全世界最大的有機天然食品連鎖超市——“全食物市場(Whole Foods Market)”早些年引領“ Organic”風潮外,沃爾瑪(Wal-Mar)、超值(Supervalu)、Safeway、trader joe's等零售商和超市,甚至包括大華、永和和獅子城等北加州的華人超市,都相繼將“有機食品”擺上柜架,從有機蘋果醬、有機蕃茄罐頭到新鮮水果、牛奶等,供消費者多元選擇。盡管價格高于普通產品,還是獲得一大批講求綠色環保及優質生活的“小資”的青睞。
有機食物提倡者十多年來一直推動的夢想計劃,與第一夫人提倡健康飲食的構想不謀而合。米歇爾·奧巴馬透露,“第一家庭”搬進白宮之際就萌生了在園子里種菜的念頭,而又有8.5萬名網民簽署網絡請愿書,共同呼吁奧巴馬總統把白宮一塊草坪改造成菜園,讓“第一家庭”種植有機食物,供“第一廚房”和當地其他廚房使用。
(來源:中新網《“有機食品”蔚然成風 美華人愛逛農夫市場》http://www.chinanews.com.cn/hr/hr-mzhrxw/news/2010/03-15/2169865.shtml)
在美國,關于“有機食品”有明確的定義:美國有機食品的生產標準是:(1)在有機生產中禁止使用轉基因物質、輻射和下水道淤泥;(2)在有機家畜飼養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3)在有機家畜飼養中必須使用100%的有機飼料;(4)必須使用《國家允許使用的人造物質和禁止使用的天然物質清單》所規定的生產和加工材料;(5)任何農場必須在滿3年中從未使用過被禁止的物質,才能被認證為有機生產農場;(6)任何屠宰的牲畜必須從其出生前兩個月開始直至終生都處在有機方式飼養之中,才能被認證為有機牲畜;(7)有機牲畜必須在室外放養,反芻動物必須在牧場上放養。(來源:商務部 新農村商網《美國有機食品新標準》2006年8月http://nc.mofcom.gov.cn/news/526979.html)
*4.歐洲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種植或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
美國農業部、轉基因說客組織、綠和組織等統計說明,轉基因作物生產主要集中在極少數的國家,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種植或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例如:
•全球90%以上的農田是非轉基因農田;
•全球3/4以上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四個國家;
•全球192個國家里,167個國家沒有種植轉基因作物;
(來源:和訊網 直言了博客)
2010年02月23日前后,路透社等報道,歐盟統計說明,2009年,歐盟國家的轉基因種植面積比2008年減少12%,多數歐洲國家立法成為“非轉基因”國家(GMO-FREE,即不但不擴展、且撤消已有的轉基因作物農田、回到非轉基因農田)。譬如,2009年,捷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減少了31%,羅馬尼亞減少了57%,斯拉瓦基亞減少了54%,而德國減少了100%(立法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2009年,25個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家里,七個國家減少了轉基因種植面積,其余保持原樣。略有增加多為極少數發展中國家。
新聞報道鏈接: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LDE61M2EG20100223?type=marketsNews
歐盟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變化(公頃)
國家 2008 2009
西班牙 79,269 76,057
捷克共和國 8,380 6,480
葡萄牙 4,851 5,094
羅馬尼亞 7146 3,244
波蘭 3,000 3,000
斯洛伐克 1,900 875
圖例說明:全球農田90%以上不搞轉基因作物種植;在北美、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也是小比例
與美洲、亞洲推崇轉基因作物的情況形成明顯反差的是歐洲對轉基因作物的懷疑和冷漠。歐盟雖在1998年就批準種植MON810轉基因玉米,但迄今只有幾個國家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相當于歐盟耕地面積的0.36%,其中3/4在西班牙。去年,歐盟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還比上年減少了12%。
(來源《光明日報》2010-03-23駐維也納記者方祥生報道)
*2.跨國種子公司借助WTO給印度帶來農業災難
在世界貿易談判的史冊中,1994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證明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它達成的有關政策決定的協議,影響到數十億人,特別是發展中世界的貧窮農民。這些決策包括建立新的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達成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和農業協議(AoA)。1
實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協議這兩項協議,對組成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貧困農民是毀滅性的災難。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具有壟斷性,它提高了種子、醫藥、生活基本必需品的成本。從而,在印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農村人口達數以億計,數以千計的農民“因債務而自殺,這些債務源于他們對孟山都及其印度合作伙伴出售的昂貴但不可靠的雜交和蘇力菌棉花所產生的新依賴。農業協議已經摧毀了數以百萬計農民的農業生計和世界上窮人的糧食安全?!?印度作家、物理學家和環境活動家范達娜·席瓦(Vandana Shiva)博士認為,這兩項協議“是帶有數學和法律偽裝的主要搶劫規則。在這種經濟劫持中,公司獲益,而人與自然損益?!?她表示,世貿組織“沒有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它只是用公司保護取代了人與自然的保護?!?
因此,在沒有評估其安全性的情況下,轉基因農作物就在印度商品化。市場向嘉吉和康尼格拉(ConAgra)等美國商品交易巨頭廣泛地開放。印度在華盛頓的鼓勵下進口小麥,而不顧印度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麥生產國。印度的國內谷物市場被美國跨國公司所占領,糧食安全被瓦解,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饑餓和營養不良顯而易見;因為印度有全球三分之一營養不良的兒童。2
美國跨國種子公司進入印度,導致資本密集型的美國農業生產模式的輸入,印度農民越來越多地使用化肥、農藥,從而產生債務。因此,即使是小農戶的生存都有問題,其中許多人自殺了。3印度農民從種植糧食轉為種植出口的經濟作物,因為他們都被誤導,而錯誤地認為,這將為他們獲得更好地收入。然而,美國式的農業生產,必須從孟山都等美國跨國種子公司購買種子和農藥,從而極大提高了成本。過去的十年,農藥的使用增加了2000%,從而導致農民債務負擔的加重。3
由于從孟山都公司引入基因工程的棉花種子,上述故事再一次重演。與孟山都宣稱的相反,這些轉基因種子沒有增加產量,只是增加了農藥的使用。印度農民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以阻止孟山都公司在經濟和生態領域向印度引進更多的轉基因農作物。3
注釋:
1. Wikipedia: “Uruguay Round”
2. Grassroots International:”WTO is Dead. Free Trade: Globalization and its New Avatars” July 26, 2006
3. Shiva Vandana: “War Against Nature and People of the South” Third World Traveler
(來源:馬耀邦《世界貿易組織、轉基因生物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七、南 非
*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在南非欠收
南非農場主遭受數百萬美元的收入損失,82,000公頃的基因轉變的玉米幾乎沒有收成。這些莊稼從外表看起來飽滿而健康。孟山都已經提供了補償。孟山都將這次涉及南非三省農場中三種不同玉米的欠收歸咎于實驗室中的種子受精過程。種植了孟山都三種玉米的大約28%的農場主報告了嚴重的無種問題。孟山都聲稱三種玉米種有小于25%的種子是在實驗室中受精不足。然而,約翰內斯堡生物安全中心非洲理事Marian Mayet指出孟山都嚴重的掩蓋了問題的嚴重性。根據她自己的情報,一些農場遭受到了高達八成的作物歉收。Mayet要求政府采取一項緊急的調研同時馬上禁止南非全境的所有轉基因食物。南非連鎖超級市場Woolworths已經在2000年禁止銷售轉基因食物。然而南非農場主已經多年種植轉基因玉米了,他們是除了美國外第一批使用孟山都產品的國家。
(新聞來源:Digital Journal http://www.digitaljournal.com/article/270101)
【3 轉基因種子優勢之疑】
*2.轉基因植物真的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嗎?
2004年10月,美國生物技術信息網(BioTech InfoNet)報告,題為《美國遺傳工程作物及其農藥使用:第一個九年》(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and Pesticide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Nine Years)。( http://www.biotech-info.net/Full_version_first_nine.pdf)。主要結論:“‘轉基因植物減少農藥的使用’這個說法沒有根據”(Pesticide Reduction Claims are Unfounded)。它提供的具體數據:三大轉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棉花,在1996-1998三年間,減少了農藥使用量2060萬磅,但是從1999到2004年六年間,這些植物的農藥用量卻增加了1億4千3百萬磅。也就是說,九年之間,轉基因作物的農藥用量凈增1億2千2百萬磅。(來源:美國生物技術信息網報告 P39 2004年10月)
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在美國逐漸增加的背景下,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農藥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下圖黃色區塊為農藥投入)
(來源:美國農業部網站www.usda.gov)
*3.轉基因作物是否有增產潛力?
充其量,轉基因作物的表現并不比其非轉基因的同類作物更好,近十年來轉基因大豆產量一直在下降。受到控制的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實地比較試驗表明,50%的收益率下降是由轉基因改造過程對基因的破壞性影響造成的。同樣,實地測試Bt殺蟲劑生產雜交玉米表明,它們需要較長的時間達到成熟階段,并且產量比非轉基因的同類作物的下降程度達12%。
Evidence of the Magnitude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Roundup Ready Soybean Yield Drag from University-Based Varietal Trials in 1998. Benbrook C. Benbrook Consulting Services Sandpoint, Idaho. Ag BioTech InfoNet Technical Paper, Number 1, 13 Jul 1999. http://www.mindfully.org/GE/RRS-Yield-Drag.htm
Glyphosate-resistant soyabean cultivar yields compared with sister lines. Elmore R.W. et al. Agronomy Journal, 93: 408-412, 2001.
Development, yield, grain moisture and nitrogen uptake of Bt corn hybrids and their conventional near-isolines. Ma B.L. and Subedi K.D. Field Crops Research, 93: 199-211, 2005.
一份美國農業部報告證實了轉基因作物的產量表現不佳,報告稱,“用于商業用途的轉基因作物不增加作物品種的產量潛力。事實上,產量甚至可能下降....或許,這些結果所提出的最大問題是:在農業金融上看來似乎有混合的甚至是負面的影響時,如何解釋轉基因作物的迅速普及”。
The Adoption of Bioengineered Crops.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eport, May 2002, www.ers.usda.gov/publications/aer810/aer810.pdf.
聯合國農業知識、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國際評估(IAASTD)報告在2008年強調,基因改造不增加產量的潛力。這份關于農業未來的報告,由400名科學家撰寫,并得到58個政府的支持,該報告指出,轉基因農作物的產量“充滿變數”,并在某些情況下 “產量下降”。報告同時指出,“該技術的評估滯后于其發展,信息傳聞矛盾,以及可能帶來的利益和損害的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p>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Global Summary for Decision Makers (IAASTD); Beintema, N. et al., 2008. http://www.agassessment.org/index.cfm?Page=IAASTD%20Reports&ItemID=2713
最終的研究確定,轉基因作物和產量是“失敗的收益率:轉基因作物性能評估”。研究結果在2009年發表,作者是前美國環保署和食品安全中心的科學家,道格里安·謝爾曼醫生。研究是根據公開的信息,由學術科學家進行同行評審,并采用充分的實驗控制進行的。
在這項研究中,格里安-謝爾曼醫生區分了內在收益率(也稱為潛在的收益率)與業務收益率,內在收益率定義為理想的條件下可達到的最高產量,業務收益率是農民由于蟲害,干旱,或其它環境壓力因素下,減少種植,在正?,F場條件下實現的收益率。
這項研究還區分傳統育種方法所造成的產量影響和的基因性狀造成的產量影響。生物科技公司利用常規育種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生產更高產的作物,最后以基因工程改造為耐除草劑或抗蟲基因已成為常見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更高的產量不是由于基因工程而是由傳統的育種方法獲得的。 “失敗的收益率” 梳理出這些區別并分析了基因工程和常規育種對增產作出的不同貢獻。
根據對玉米和大豆,這兩個最普遍種植的美國轉基因農作物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基因工程抗除草劑大豆和抗除草劑玉米并沒有增加產量。同時,抗蟲玉米產量的提高很小。對過去13年兩種作物產量的增加,報告認為,主要是由于傳統的農業育種或改善措施取得的。
作者得出結論:“在提高作物的內在或潛在的收益率方面,商業基因作物至今沒有任何進展。相比之下,傳統的育種在這方面十分成功;它可以完全歸功于在美國和世界其它地區的內在增產,這是20世紀農業的特點?!?/p>
Failure to Yield: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Doug Gurian-Sherman.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April 2009, p. 13
這項研究的批評人士持反對意見,認為它不使用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數據。憂思科學家聯盟回應說,評價在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對產量的貢獻,同行評審的論文很少– 這不足以得出明確和可靠的結論。然而,發展中國家最廣泛種植的食品/飼料作物,耐除草劑大豆,提供了一些線索。來自阿根廷的數據表明,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增長超過了任何其它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轉基因品種的產量與傳統的非轉基因大豆相同,或比傳統的非轉基因大豆低。
Roundup ready Soybeans in Argentina: farm level and aggregate welfare effects. Qaim, M. and G. Traxler. 2005. Agricultural Economics 32: 73–86.
“如果我們要戰勝由于人口過剩和氣候變化導致的饑餓,我們將需要增加作物產量,”古里安-謝爾曼博士說, “傳統的育種優于基因工程。”
Doug Gurian-Sherman, quoted on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website, http://www.ucsusa.org/food_and_agriculture/science_and_impacts/science/failure-to-yield.html.
如果轉基因工程在富裕的美國無法提高內在的(潛在)收益率,在那里高投入的、灌溉的、得到大量補貼的農業是一種傳統,那么,假定它將在發展中世界提高產量似乎不負責任的,在這些地區最需要的是增加糧食生產。
促進發展中世界的轉基因作物計劃是試驗性的,而且似乎存在著與西方獲得的數據不一致的期望。
在西方,糧食歉收,往往由政府包銷,這種做法對農民給予補償。這種支持系統在發展中世界是罕見的。在那些地區,農民可能確確實實在農場上下注,他們的整個生活依賴于作物,歉收會產生嚴重的后果。(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4 跨國公司及中國科學家利益集團】
【核心提示】據恩道爾《糧食危機》一書介紹,洛克菲勒基金會及其旗下的研究機構,孟山都公司、陶氏化學、杜邦等農業化學巨頭和美國政府是發動“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控制世界糧食生產,最終控制世界。
*洛克菲勒基金會
洛克菲勒的戰略目標:
1.控制世界糧食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亨利·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來的得意門生,截至1973年,美國的外交政策一直由他完全掌控著。
——基辛格在嘉吉公司和其他糧食貿易集團的支持下開始了他的侵略性糧食外交政策,他把這種政策稱為“糧食武器”。
2.發動轉基因革命
——在發動轉基因糧食作物“基因革命”以及這場“革命”向全世界擴散的過程中,美國政府充當了主要推手,這一點毋庸置疑。政府與孟山都、陶氏化學、杜邦等農業化學巨頭一唱一和,就好像公眾利益和私人利益融為了一體。
——在整個綠色革命的進程中,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與美國國際開發署和中央情報局在對外政策目標方面通力協作,攜手并進。
——在整個基因革命的演進過程中洛克菲勒基金會都處于核心地位。從綠色革命到基因革命,這個基金會在制定改變人類飲食方式的戰略和手段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甚至能讓全世界斷糧。
3.控制世界人口
——1974年,美國政府的少數要員收到了《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這份報告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提出,由基辛格起草完成,其主旨是實施“世界人口行動計劃”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數量。
——到基辛格受命起草《國家安全研究備忘錄第200號》文件的時候,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研究所與研究中心網絡已經逐漸為控制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研究與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精心培養轉基因科學家
——約翰三世的農業發展理事會還為經過精心挑選的幾所亞洲大學聘請了美國大學的部分教授來培訓新一代的科學家。最好的科學家會被選送到美國攻讀農業科學的博士學位。從跨出美國大學校門之日起,這些科學家就會遵循洛克菲勒的農業發展觀而賣命工作。這個精心構建的網絡將在日后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全球傳播轉基因農作物應用的戰略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與福特基金會的慷慨資助,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就能夠做到將第三世界的農業科學家和農學家送到美國去“學習掌握”現代商業化農業生產的理念,并將其帶回他們的祖國。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為在自己的祖國推廣美國的商業化農業建立了一個非常珍貴的具有影響力的網絡,而且這些活動都是以發展科學和高效的自由市場農業為名開展的。
(作者:恩道爾,來源:《糧食危機》)
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背后是美國中央情報局
在題為《誰承擔后果——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文化冷戰》(Petras, James: “The Ford Foundation and CIA”, December 15, 2001.)的著作中,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托納•桑德斯(Frances Stoner Saunders)揭露,為了發動文化冷戰,美國中情局向各類美國慈善機構投入巨款。根據美國國會的評估,在享有盛譽的美國基金會所提供的700項補助中,有50%來自中情局。中情局與美國著名基金會的合作使其能夠掩飾顛覆性的活動。為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中情局以慈善機構作為掩護,在東道國的大學、工會、青年社團和出版社等組織發起大量的文化活動。
除了福特基金會和卡耐基基金會之外,另一個杰出的慈善機構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因其在印度資助發起綠色革命而聞名于世。綠色革命以擴大全球糧食供應為幌子,顯然推進了美國,尤其是洛克菲勒集團石化企業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
綠色革命的現代化技術需要大量使用水、化肥、拖拉機、灌溉、現代化農場裝備和能源。它便于美國農業綜合企業滲透進入發展中國家,為美國工業、石油和化學產品打開市場,而這正是洛克菲勒商業帝國的領域。
不幸的是,新的農業技術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印度農民的災難,因為它以三種僅有的雜交種子取代了小麥、玉米和黍等傳統作物,導致糧食供應進入一種危險的平衡。而且,高產量的種子易遭蟲害,導致30-100%的損失。其它有害影響包括土壤侵蝕、高投入和水資源短缺。更為重要的是,綠色革命給農民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直接導致農村人口貧窮程度的提高。結果,在過去的十年,20萬印度農民自殺身亡,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減輕高成本的綠色革命所帶來的債務負擔。[1、2]
盡管綠色革命在亞洲遭到了失敗,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是與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合作,發起“非洲綠色革命聯盟”。洛克菲勒基金會聲稱,綠色革命已經繞開了非洲,它將支持“推動改良政策,建立合作關系,以達到技術和制度變革的需求,從而實現綠色革命”的活動。[3]然而,在一位埃塞俄比亞學者看來,“歸類于‘綠色革命’名義下的技術性變革已經在埃塞俄比亞和非洲其他地區實施多年,它完全無法解決饑餓、營養不良或貧困?!盵4]事實上,非洲人民自己也對“非洲綠色革命聯盟”的倡議表示不滿,批評它帶來了環境和社會成本,還可能破壞“非洲農民土生土長的種子培育文化”。[4]
雖然蓋茨先生承認他對農業不甚了解,“對于理解化肥、抽水灌溉、植物育種等事物已經畫了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5]但他相信,技術是非洲的解決之道。這可以從2008年聯合國氣候與糧食峰會上得到證實,在峰會上,蓋茨先生就糧食問題,與戈登·布朗、小布什和美國跨國公司堅決站在一起。而美國跨國公司是化工技術和轉基因種子的開發商。實際上,“比爾·蓋茨及其基金會希望向非洲出售更多的化學肥料,從而利用向非洲供應糧食牟利。”[7]遺憾的是,向貧困的非洲農民推銷化肥,將使他們陷入更沉重的債務負擔。此外,非洲農業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西方補貼的農產品,它和轉基因食品一起在非洲市場泛濫。結果,非洲農民喪失了其市場占有率、收益和耕作的熱情,他們的生活陷入可怕的貧困。[6]
事實上,為了團結美國政府和海外的跨國公司,蓋茨先生及其基金會與其它美國慈善組織并無二致,他們樂意成為美國政府的工具或增設機構。最不祥的和最驚奇的是,鑒于美國基金會過去在全世界的行為記錄,中國竟然允許它們在中國開展活動,甚至給予它們與中國的組織交往的權利,而這些中國組織能夠對中國決策者產生影響。這種做法在美國是不可思議的,美國不允許任何中國機構有機會對華盛頓造成任何影響,也不允許他們有從華盛頓獲取特權信息的機會。在美國人的眼里,這是一種叛國行為。
注釋:
1.Shiva, Vandana: “The Green Revolution in the Punjab”, The Ecologist, March-April 1991.
2.OlyBlog: “Vandana Shiva Visit Olympica”.
3.Rockefeller Foundation: “Our Strategy”.
4.Food First.org: “The Second Green Revolution for Africa and the world. Social Forum Response”, January 30, 2007.
5.Bill & Milinda Gates Foundation: “2009 Annual Letter from Bill Gates: Agriculture”.
6.Parson, Adam W.: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e”, stwr.org, September 6, 2008.
7.Null, Garry: “Globalization and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December 30. 2008.
(作者:馬耀邦,來源:《美國慈善組織與美國中情局》)
*孟山都(Monsanto)公司
孟山都的一些基本情況
孟山都公司是世界上第一號轉基因公司,總部位于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它是轉基因種子的主要供應商和化學除草劑草甘膦(孟山都稱其為農達系列除草劑)的世界最大生產商。
——孟山都創立于1901年,最初生產硫酸等工業化學品。它生產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多氯聯苯(PCBs),并向其他企業發放生產這種產品的許可證。后來證明,這種東西會造成嚴重的大腦損害、生育缺陷和癌癥。
——孟山都曾參與高毒性二惡英的生產,并生產一種基于二惡英的致命毒劑——橘劑,這種毒劑曾在越南戰爭中使用。正如一個專業報告所指出的:“從1962年到1970年,美國軍隊在越南噴灑了7200萬升除草劑,其中大部分是橘劑。超過100萬越南人暴露在噴灑之下,另外還有超過10萬美國和盟國士兵?!?/p>
——2007年初,英國調查人員披露的英國政府內部備忘錄和證據顯示,孟山都公司曾向威爾士南部一個未劃定隔離線、會滲漏的采石場傾倒約67種化學藥品,包括橘劑派生物、二惡英和只有孟山都才能生產的多氯聯苯,這個采石場沒有取得接納化學廢料的許可,造成30年后地下水和大氣的污染。
(恩道爾:《糧食危機》)
孟山都與美國政府相互勾結
在世界農業生產領域,美國政府發動了推廣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基因革命”。盡管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轉基因產品可能給人類健康帶來損害,但從里根總統開始,至少四位美國總統在任內都不遺余力地支持轉基因農業。為何如此?不是認識問題,而是權勢集團 的利益需求。以孟山都公司為代表的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通過大量聘請政府官員擔任公司高管職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與政府結成了緊密聯系。這使得政府與孟山都、杜邦等農業綜合企業互相唱和,以私人企業利益替代公眾利益,把鼓勵 發展不受管制的轉基因農作物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
1992年,老布什總統……在一項總統行政命令中,總統裁定所有的轉基因植物和食品與同品種的傳統植物(如傳統玉米、大豆、水稻或者棉花)“實質上相同”(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實質上相同”這個說法是整個轉基因革命的關鍵。它意味著轉基因農作物可以看作與傳統農作物沒有兩樣。這一理論的依據僅僅是轉基因玉米(以及大豆、水稻)與傳統玉米(以及大豆、水稻)的外觀和味道都很相似,至于它們的化學結構和營養價值,也因此與天然植物“實質上相同”。
由于老布什政府的“實質上相同”的裁定,轉基因品種就不需要任何特別的管制措施了。
第一種大批量進入市場的轉基因食品是含有rBGH這種人工生長激素的牛奶,這項轉基因技術是孟山都公司的專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發現這種轉基因牛奶會影響人的健康的關鍵證據之前堅決支持“實質上相同”的原則,對外宣稱這種牛奶對人類來說是 安全的。
1991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設置了負責政策的副局長職位,專門負責監督轉基因食品政策的實施。首任副局長是邁克爾·R 泰勒。泰勒在就任該職務前……曾在一些行政訴訟案件中作為孟山都和其他生物技術公司的代理律師打贏官司。……泰勒幫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方針政策,……他的決定是不在轉基因食品上貼特別標簽?!谔├盏闹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風險評估數據(例如牛的畸形胎兒數據,甚至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出現的征兆數據)將作為“商業秘密信息”而不向公眾公布。
孟山都的律師邁克爾·R泰勒曾經在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轉基因食品的政策。作為一種合理的回報,孟山都在泰勒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離任后,任命這位勤勤懇懇的公務員為孟山都公共政策副總裁,這正應了一句話:“我們照顧老 朋友。”
到1994年,經歷了一段合適的時間之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rBGH牛奶在市場上公開銷售。當然,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規定,這種牛奶沒有打上轉基因的標簽,因此消費者也不會因為自己或者孩子喝了含有致癌物質或者其他危害身體的物質的牛奶而產生“不必要”的擔憂。消費者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件事。當孟山都的Posilac牌rBGH激素在實驗室中導致小白鼠患上白血病和腫瘤的時候,美國政府修改了《純凈食品和藥品法》,準許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致癌的產品不貼任何警告標簽就可以在市場上銷售,讓人們食用。事實就那么簡單。
盡管孟山都聲稱其生產的rBGH是美國歷史上經過最為充分檢驗的藥品之一,但是他們從未針對rBGH對人類健康狀況長期的影響做過長效檢驗。科學界普遍認同的作為長效檢驗的最短檢驗時間為兩年。而rBGH只用了90天時間檢驗了30只小白鼠。對小白鼠的短期檢驗研究報告遞交給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是從未公開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拒絕任何外界人士查看這份研究報告的原始數據,理由是報告的公開發表會對孟山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由于孟山都同樣拒絕公開這份90天的研究報告,所以科學 界從未仔細研究過這份至關重要的有關癌癥和rBGH研究的報告。
它(孟山都)在民主黨候選人和共和黨候選人之間腳踩兩只船,同時擔當他們的主要贊助者。在圍繞是否要給孟山都公司的rBGH牛奶貼標簽的爭議中,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乳制品分會的12個成員都曾得到孟山都公司的慷慨 競選資助。在孟山都競選資助中他們獲得了711萬美元。當然這并不能證明它影響到了委員會的決策,但是很明顯這筆資助在這場爭論中不會傷害到孟山都。委員會封殺了為轉基因產品貼標簽的立法提案。
孟山都在把公司的關鍵人物安插進政府的相應部門方面有特別的技巧。小布什的農業部長安·維妮曼在2001年進入政府部門,在此之前她是卡爾京公司的董事長;卡爾京公司是孟山都下屬的一家生物技術子公司。前國防部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曾任孟山都 下屬西爾列公司的CEO,該公司生產天冬苯丙二肽酯——一種基于轉基因的人工增甜劑,這種物質可能致癌。拉姆斯菲爾德還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吉里德科技公司做過董事長,該公司擁有達菲——一種據稱能治療禽流感的藥物。
(恩道爾:《糧食危機》)
孟山都故意隱匿轉基因食品有害的實驗數據
長期以來,孟山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公開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數據。孟山都曾經向FDA提供過轉基因玉米的檢測報告,一經公開便被法國科學家揭穿。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同樣對人體造成傷害。我這有一些農民提供的照片,這些農民用轉基因玉米喂養母牛,母牛產下的幼崽有很多先天性缺陷,比如個別器官膨大、三只耳朵,很多幼崽死亡;加拿大和奧地利使用轉基因大豆喂養的生豬不能生育。獨立研究表明喂養動物的轉基因玉米毒性很大。在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French Research Ministry)的支持下,法國科學家對孟山都就轉基因玉米所做的安全性實驗重新進行了論證,正是憑借這些安全性實驗得出的數據,孟山都的轉基因玉米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批轉。開展重新論證的法國科學家發現孟山都公司的安全性實驗在實驗方法上有嚴重缺陷。盡管如此,按照孟山都的實驗方法,得出的數據顯示,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喂養的小鼠肝、腎功能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孟山都則極力隱藏這些結果。此外,法國科學家還發現孟山都以及其他轉基因生物技術公司研發的除草劑和殺蟲劑也有極強的毒性,這些除草劑和殺蟲劑一般與特定的轉基因作物配合使用,據稱在殺滅雜草和害蟲的同時,轉基因作物則不受影響,而它們的毒性足以對孕婦肚中的胎兒造成傷害。
(第一財經日報:《對話威廉·恩道爾:中國不需要轉基因技術解決吃飯問題》)
*轉基因革命的幕后推手之ISAAA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簡稱ISAAA)創始人和現任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對農業部批準兩種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聲稱:“中國政府批準轉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 洛克菲勒基金會是ISAAA的三大贊助商之一,并且是主要控制者。ISAAA是轉基因作物不遺余力的推廣者和鼓吹者,每年ISAAA還要與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發表“生物技術商業化及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態勢”年度報告,以權威形象鼓吹轉基因作物發展的重大成就,而且“為各國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和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農業部在3月2日的答記者問中,不知名官員也曾引用ISAAA組織的數據為支持轉基因商業化提供依據。
洛克菲勒基金會并不是唯一支持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的機構。孟山都、先正達旗下的諾華、安萬特農作物科學公司下屬的艾格福公司和美國國際開發署都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給予了經濟支持。他們的目標是在工業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農業綜合生物科技巨頭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為了建立這種全球伙伴關系,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組織設立了關于組織培養、診斷學或基因工程的技術轉移項目。(恩道爾:《糧食危機》)
另一個佐證是ISAAA董事會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發表在ISAAA簡報(No. 34 – 2005)的文章《2005年生物技術商業化及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態勢》,“ISAAA衷心感謝Bussolera Branca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為支持本文的籌備工作以及向發展中國家免費發放本文所給予的資助”。
(http://bc.zo.ntu.edu.tw/upload/3241.pdf)
在農業部給轉基因水稻、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之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主席Clive James博士曾表示,中國政府批準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將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保ㄎ覈鷾兽D基因水稻玉米種植 安全問題成隱憂 (《中國經濟時報》 2010/02/04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194219 )
*美國農業科學家稱生物技術公司正阻撓對轉基因進行深入研究
http://news.sohu.com/20100208/n270137623_2.shtml
一群美國農業科學家在發給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一份聲明中稱,“在(有關轉基因的)很多關鍵問題上我們都無法進行真正獨立的研究?!边@份聲明很可能會聲援轉基因作物的反對者,包括一些環保組織,他們一直在指責缺乏對轉基因作物的深入研究,而這些作物可能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始料不及的負面影響。上書環境署的26位農作物專家選擇了匿名的方式,因為害怕被公司切斷研究經費。科學家們指出,農民和其他轉基因種子的買家必須簽署協議來擔保自己會尊重公司的專利權和相關環境條例。但是,問題在于,協議也禁止為了研究目的來種植轉基因作物。所以,為了科研,科學家們可以自由購買殺蟲劑或者一般的種子,卻沒有途徑買到轉基因種子,除非有公司的許可。但科學家們說,或者有時候根本得不到許可,或者有時候公司堅持要先審查科研結果,再來決定能否公諸于世。明尼蘇達大學的昆蟲學家肯·奧斯特里說:“如果一個公司可以控制原本屬于公共領域的研究成果,他們就能夠減少任何研究可能得出的對己不利的負面結果。”
(文章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安德魯·波蘭克,林谷摘譯自2009年2月19日《紐約時報》)
*轉基因主糧多名“主將”涉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
http://www.businesswatch.com.cn/show.php?contentid=2236
最近,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獲得兩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及其同事。但近日媒體披露,張啟發院士還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水稻生物技術國際合作計劃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吳孔明,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通過了轉基因主糧的安全評估),在其主持過的研究項目中,列有“Rockefeller基金會課題(2003-2004)和美國USDA課題(2003-2004)”,Rockefeller就是洛克菲勒,USDA就是美國農業部。
胡國成,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來自中國水稻研究所。該研究所是國務院于1981年批準在杭州建立,由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洛克菲勒基金會共同投資。
黃季琨,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他也是轉基因主糧的力挺者。其履歷顯示,“1990年獲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0-1992年在國際水稻研究所做博士后”。“國際水稻研究所”,正是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共同設立的研究所。
范云六院士,她的植酸酶玉米就是此次獲得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生產許可證書的兩個轉基因糧種之一。也是“國際HarvestPlus項目中國負責人”,也即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的中間代理人,同時她又是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
(來源:2010年3月5日《商務周刊》)
中國轉基因研究以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科院等研究機構為主,以張啟發、范云六、陳章良、賈士榮、黃季焜等科學家為代表。這些機構和科學家們都與洛克菲勒財團有聯系。下面介紹幾個代表。
*范云六
范云六,1930年5月16日出生,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1952畢業于武漢大學,獲學士學位;1960年畢業于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獲得生物科學副博士學位;1980~1982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西北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和生物技術顧問,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農業科學評審組成員等;現任國際HarvestPlus-China項目主席,中國農學會和中國作物學會常務理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農口第一個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在農作物遺傳改良;在國內最早獲得轉抗蟲基因的水稻及棉花,并獲得延緩害蟲對轉單一Bt基因植物產生抗性的科學數據;利用玉米為植物生物反應器,開創了第二代低成本,環保,節能,高效植酸酶生產技術,為提高我國玉米種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提供了國際領先的技術支撐;開發了一種具有優越酶學性質的乳糖酶及其高效生產新途徑。獲得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省部級獎和國家發明專利。培養博士生,碩士生近百名,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學術報告及專著等150余篇。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http://www.caas.net.cn/caas/ShowArticle.asp?id=4303)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院士風采的介紹更為詳細,其中提到:
“1980~1982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西北大學醫學院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回國后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農口的第一個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率先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在農作物遺傳改良?!晒Φ厝斯ぴO計和改造了Bt基因,在多種植物中表現高效殺蟲效果,并和華中農業大學合作得到高抗螟蟲的秈稻“明恢63”和IR72及其后代,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不斷進行科研創新的同時還精心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其中博士近30名,碩士40名,國外進修生3名,這些學生廣泛分布在海內外的科研領域,并已成長為科研技術骨干?!?/p>
(http://bri.caas.net.cn/rcdw/)
如果說張啟發是轉基因界年輕新秀、科學暴發戶,那么范云六可以說是元老級人物、泰斗,在國內學界影響很大。
國際Harvest Plus項目是什么背景呢?據中國生物強化(HarvestPlus-China)官網介紹:
“2004年3月,Howdy Bouis博士(國際HarvestPlus項目主席)和雷新根博士(康奈爾大學副教授)專程從美國來京與范云六院士探討Harvest Plus-中國項目事宜,通過三人之間的積極溝通與交流,最終完成了Harvest Plus-China項目構思與設想,并于2004年5月開始啟動。
“國際HarvestPlus項目是在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CIAT)與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兩個國際農業磋商小組成員非贏利機構下的國際合作計劃,Howdy Bouis博士是HarvestPlus項目主任。該項目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2003—2007年期間已經獲得來自世界銀行、Gates基金會和其他捐助者的資助逾5000萬美元。HarvestPlus項目的使命是通過農作物育種(生物強化)減少和預防全球性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人類營養不良(鐵、鋅與維生素A)問題。
“200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開了關于Harvest Plus-中國項目的計劃會議,11位來自美國和中國的專家與會共同商討。2004年11月15-16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了HarvestPlus-中國項目成立與啟動大會。
“會上,與會代表就成立Harvest Plus-中國項目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達成強烈的共識,成立了范云六院士領導的、由5人組成的“HarvestPlus-中國項目辦公室”,并且成立了由8位專家(5位來自中國)組成的“Harvest Plus-中國項目國際顧問委員會”。
“為了在中國啟動該項目, 國際HarvestPlus項目贊助約40萬美元作為中國科學家的前期研究費用?!?/p>
(http://www.harvestplus-china.org/swqh/swqh.htm)
“2005年4月16~20日在中國昆明舉行。參加會議的專家包括HarvestPlus-China項目顧問組專家委員會成員7人以及HarvestPlus-China項目官員5人。
“HarvestPlus-China項目第一次指導委員會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加強了交流,達成了共識:‘HarvestPlus’的理念將在中國很快取得成效。”(http://bri.caas.net.cn/gjhz/in_09.aspx?id=9)
國際HarvestPlus項目、康乃爾大學、國際熱帶農業研究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國際農業磋商小組,這些機構都與洛克菲勒基金會有密切聯系。
順便提一下,中國生物強化項目成員還有:萬建民教授,HarvestPlus-China項目副主任;雷新根教授,HarvestPlus-China項目副主任;王 磊 博士,HarvestPlus-China項目秘書(也是范云六的秘書);張春義 博士,HarvestPlus-China項目秘書。(http://www.harvestplus-china.org/swqh/swqh_5.htm)下次碰到這些人時,可要留點心。
2010年1月5日《科學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范云六:致力于轉基因事業的工程院女院士》的報道,對范院士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其中提到:
“由于基因工程抗蟲棉研究取得的進展,胡錦濤、溫家寶、宋健等國家領導人視察了范云六的實驗室,聽取了她關于基因工程抗蟲棉研究進展的匯報。世界綠色革命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Norman Borlaug也訪問了這位中國生物學家的實驗室。
“范云六領導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廣泛開展了植物遺傳轉化的研究,涉及的植物包括水稻、棉花、玉米、楊樹、馬鈴薯、番茄、油菜等。她采用原生質體、農桿菌感染、花粉管導入的方法,在國內最早獲得轉Bt基因的水稻和棉花植株;她研究出來的高抗二化螟、三化螟的水稻材料,為我國的水稻抗蟲育種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她將Bt基因導入水稻,使新的轉基因水稻對螟蟲的毒殺效果達到90%以上。
“范云六的這項工作,受到了國際同行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重視。1996年,她應邀在東亞地區國際水稻生物技術大會上作學術報告。其研制的高效殺蟲基因,在2009年我國第一個批準生產的轉Bt基因抗蟲水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p>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75356)
世界綠色革命之父——諾貝爾獎獲得者諾爾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是誰呢?前面我們提到洛克菲勒基金會是綠色革命主推手之一。
2009年9月12日,諾爾曼·博洛格去世,享年95歲,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ational Public Radio)發表了一篇文章來紀念他,“Green Revolutionary Norman Borlaug Dies”。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12791886&ft=1)
文中談到在1944年,他30歲時接受洛克菲勒基金會聘請前往墨西哥做研究,從此開始效力于洛克菲勒基金會。美國之音(VOA)在介紹他時直接稱之為“洛克菲勒基金會科學家”(Norman Borlaug was a Rockefeller Foundation scientist for many years.)(http://www.tingclass.com/voa/play100838.html)
有趣的是,諾爾曼·博洛格獲得的是197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而不是科學方面的獎項。
*黃大昉
第三屆國家農業轉生物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
男,現任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農業部農作物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2年8月出生。1965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專業。1965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1965—1995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副所長,1986—1988年和1992年曾以訪問科學家身份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從事微生物分子遺傳研究,1995年—2005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現任國家973計劃項目(“農業微生物殺蟲防病功能基因的發掘和分子機理研究”)首席科學家。近年來帶領課題組鑒定克隆了32種新型的蘇云金芽孢桿菌殺蟲蛋白基因并獲得國際命名,其中部分基因已分別導入玉米、水稻、大豆、煙草、草坪草等植物和農業微生物,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蟲轉基因作物和新型殺蟲微生物農藥的開發提供了技術儲備。歷任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973計劃農業領域咨詢專家組組長等職,在推進轉基因抗蟲棉、抗病蟲水稻、農業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和產業化、農業重點基礎性研究、以及農業基因生物安全法規的制定與實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http://bri.caas.net.cn/rcdw/in_01.aspx?id=51)
*陳茹梅
博 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1972年12月出生,主要從事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
1994年6月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獲學士學位;1997年9月至2001年6月就讀于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獲博士學位;2001年7月至今在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現為副研究員。
主持的項目有:國家 “863”課題:利用植酸酶基因創建磷高效利用的環保型玉米、油菜新株系。國際合作項目(主持人之一):玉米種子生物反應器的建立及其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摸索并建立了玉米的遺傳轉化體系。構建了一系列植酸酶的高效植物表達載體,利用基因槍轉化玉米,獲得了再生植株,Southern 檢測表明植酸酶基因已經整合在玉米基因組中,植酸酶的表達和酶活性檢測工作表明已經獲得轉植酸酶基因高植酸酶玉米。(http://bri.caas.net.cn/rcdw/in_01.aspx?id=62)
沒有介紹是跟誰的合作項目。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對陳茹梅的介紹稍為詳細一點。其中提到:
“研究成果:利用玉米種子生物反應器生產高活性植酸酶,已經于2007年5月通過農業部科技成果鑒定。為第二完成人。目前已經獲得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純合系,正在選育品種?!?/p>
(http://www.gscaas.net.cn/tutor/showmtutor.asp?id=366)
在網絡上搜索,查到:“成果完成人:范云六;陳茹梅;薛光行;姚斌;陳平;楊文竹;羅會潁;王磊;張蘭”(http://tech.tech110.net/html/article_388910.html),但是還是沒有寫合作方。這表明這個國際合作項目是范云六領銜的。
*方舟子
在轉基因商業化推廣過程的論戰中,方舟子是非?;钴S的人物之一,從2001年開始,方舟子便發表了多篇文章力挺轉基因。在與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論戰中,方舟子經常給對手作政治定性,例如,方舟子稱“綠色和平組織就是一個熱衷于制造基因恐慌的反科學組織”;“反科學組織和人士猛烈抨擊基因工程,特別是轉基因技術,制造對基因的恐懼?!保ā丁稗D基因食品”恐慌傳到中國》,作于2002年12月8日)3月方舟子在接受《時代周報》(見3月11日《時代周報》文章《轉基因糧引發激辯:兩會前百人上書反對》)時污蔑質疑轉基因主糧推廣的人都是對美國有成見,認為美國不懷好意,在中國推廣轉基因是美國的一個陰謀,美國要通過轉基因使中國斷子絕孫,而政府又不顧人民的死活。這完全是胡說?!?/p>
方舟子給別人搞政治定性,人身攻擊,妄圖借助政權力量封殺質疑的聲音。然而,方舟子本人的身份卻十分可疑。官方媒體上對方舟子是這樣介紹的: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縣。1985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1990年本科畢業后赴美留學。1995年獲美國密歇根州立(Michigan State)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先后在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生物系、索爾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分子遺傳學。定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自由職業者,主要從事網站開發和寫作。(http://gb.cri.cn/41/2004/04/06/[email protected])
以下是亦明在《亦明:我和方舟子分手、決裂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對方舟子的揭露,方舟子的所作所為,很可能是受雇于某家國外的生物技術公司。
方舟子是否曾受雇于“一家美國生物信息公司”
根據方舟子不是“生物信息學家”這個事實,我們自然而然地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在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專業“生物信息公司”會聘任一個僅僅具備初級生物信息學知識的人,擔任咨詢科學家?他們要向這個人“咨詢”什么?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主要是因為:方舟子從來就沒有透露這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業務內容,以及他自己向這個公司提供何種服務——即使在網友們五次三番地就此向他發出質問之后,方舟子仍舊是牙關緊閉,一個字兒也不肯透露。方舟子說自己是“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哪個公司叫做“美國生物信息公司”,所以方舟子這樣自報家門,就象有些網友指出的那樣,類似于說“我的博士學位來自美國某大學”,明顯是既要顯示自己的資格,又不愿意透露自己資格的來歷。而越是這類遮遮掩掩的舉動,就越是讓人懷疑其中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當然,對方舟子的研究,如果僅僅停留在“懷疑”這個水平上,我們就不配說自己是在研究“方學”。作為一門學問,它必須建立在堅實的事實和嚴密的邏輯之上。先看事實。
事實一:2001年6月15日,《科學時報》發表《直面中國學術腐?。涸跐兲幦觥胞}”》。其中說:“方舟子,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在生物學領域,這是方舟子本人的專業,而且至今他在美國從事的也是生物學信息咨詢工作,因此在這方面是有口皆碑的?!保╤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Net/fzz_jxy.txt)。
事實二:2001年8月6日,方舟子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是這樣回答“選擇做自由職業者經濟上有保障嗎”這個問題的:“我把博士后研究時做的東西(克隆了一個基因)申請了專利,得到一筆錢,可以維持基本生活費用。同時,我與人合作在國內開了個專門向國外留學生賣書的網站,還可以拿到一筆錢。此外,我還在一家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兼任咨詢科學家。總之,我還是攢了一些錢。”(蘇慶先:《方舟子訪談:活躍在網絡上的啄木鳥》,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xinmin1.txt)。
事實三:2001年8月10日,新華社記者熊蕾在《科學》雜志發表《中國:生物化學家發動反對道德敗壞的網上戰爭》,其中說:“今年34歲的方在美國受的訓練,是一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詢顧問(the 34-year-old Fang is a consultant to a bioinformatics company)”。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science_report.txt)。
事實四:2002年11月21日,《華夏時報》刊登韓福東的《方舟子笑談生物技術》一文。方舟子在文章發表當天就將之轉載到新語絲上,并標出其中“不夠準確”的地方。但下面這句話,方舟子是認可的:“目前定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從事互聯網開發、寫作和兼任美國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詢科學家?!?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huaxiashibao.txt)。
事實五:2003年7月2日,方舟子在新華網面對視頻觀眾說:“我的經濟來源有幾部分。第一,我有一個專利,幾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時候,我當時和同事們克隆了一個基因,這個基因產品和艾滋病治療有關系,所以有藥廠買了我們這個專利,每年支付一些專利費用,這些可以保證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費用。第二,有時間我也給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做做咨詢工作,這也有部分收入。第三,稿費也是我收入的一部分。雖然說沒賺到什么錢,但是維持基本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新華網:《海外學人方舟子談“學術腐敗”》,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xinhuanet2.txt)。
事實六:2004年4月3日,方舟子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的采訪時,對“你靠什么為生呢”這個問題,是這么回答的:“我現在屬于自由職業,收入比較雜一些。一個是我還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我們那個實驗室就克隆了一個基因,這個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關系,可以用它來做藥,藥廠會支付專利費。還有就是我現在寫了很多文章,出了八本書,有一部分稿費收入,我現在每個月要寫好多文章,有一些屬于專欄文章?!?央視國際:《方舟子:揭穿“皇帝新裝”》,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40403/100837_1.shtml)。
事實七:2005年5月,方舟子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當記者問他:“你靠什么維持自己的生活”時,方舟子答曰:“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收入比較零散。例如,我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我們那個實驗室克隆了一個基因,這個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關系,可以用它來做藥,所以有藥廠來用,這樣他們會支付專利費。還有,我現在寫了很多的文章,出了不少的書,有稿費收入,保障在國內的基本生活是足夠了?!保ㄔ毙?、吳虹飛、陳磊:《方舟子 我是過渡人物》) 。【注:這段話,在后來方舟子自己公布的采訪記錄“潔本”中不見了。(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nfrwzk.txt)。】
也就是說,方舟子的這個“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的頭銜,在2001年6月初次露面,到2003年以后發生了變化:雇傭方舟子的公司,從“一家美國生物信息公司”變成了“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而到2004年之后,他基本上不再提及這個收入來源了。這種變化,固然可能是因為方舟子在美國的就業情況發生了改變——在2003年以前,他在“一家美國生物信息公司”擔任咨詢科學家,在那以后,他只是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才給“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做做咨詢工作”;而在2004年以后,方舟子這兩樣工作都不作了。
假如上述推測是準確的,則我們又無法理解為什么方舟子在2004年第9期《科技中國》月刊上發表《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源于無知》一文時,在自己名下,仍舊注明自己是“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這篇文章,極為罕見地沒有被方舟子掛在新語絲的新到資料中。這當然可能是因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已經被他反復發表了好幾次,因此有自我抄襲、一稿多投的嫌疑。但更重要的原因,則可能是他不愿意讓海外華人知道他在國內顯示的這個“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身份,以免別人問他“HMM怎么個用法” 這類問題。)所以,合理的推測只能是:這“一家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就是一個東西,這兩個名稱的后面,或者確有一個商業實體,或者是方舟子的完全虛構?!咀ⅲ焊鶕芾俚哪瞧猄cience文章,方舟子所謂“生物信息公司”的英文是“bioinformatics company”,它的“直譯”應該是“生物信息學公司”。但方舟子卻一直將他的這個雇主稱為“生物信息公司”。方舟子為什么要把這個“學”給刪去?這是方舟子的另一個秘密?!?/p>
那么,這個“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是不是方舟子編造出來的呢?一般來說,象方舟子這樣“最聰明”的人,是絕不會去干自己認為“無益”的事情的。2001年正是方舟子“打假”生涯從網絡走向中國主流媒體的關鍵一年,他還不至於一邊“直面中國學術腐敗”,一邊又毫無緣由地憑空捏造出一個虛假的學術身份。這種事情,對他有百害而無一利,愚者尚且不為,何況我們這位“智商高超”的“狀元”、“博士”。再說,我們也很難理解方舟子在2001年為什么要編造出一個自己到本專業之外的公司供職的謊言。這個謊言既容易被戳破,也不利於他的那個光輝形像——剛剛告別科學實驗室兩年多,就去到一家商業公司打工,不要說“從小立志獻身科學”的人干不來,即使是對科學稍微有點兒感情的人都很難辦到。如果僅僅是為了應付媒體對他如何養活自己的質疑,方舟子完全可以編造其他謊言,如說自己是為那家買去自己的專利的制藥公司當“咨詢科學家”。 方舟子當然可能是看到了生物信息學的“商機”,但以他所擁有的那點兒知識,他也斷不會憑空捏造出一個“美國生物信息公司咨詢科學家”的大帽子給自己戴上。
總之,根據以上事實,以及合乎common sense 的推理,我們基本可以肯定地說,從2001年起,方舟子確實在為某個“美國生物信息公司”或“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提供服務,并且從中獲取報酬。
(作者:亦明 來源:天涯社區)
【*5 中國轉基因水稻的專利陷阱】
?。ㄇ鞍氩糠致裕?/p>
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李登海通過登海種業公司總經理李曉霞轉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國率先放開轉基因種子商品化,將引起很多不可預計的后果。我國大型作物轉基因研究基礎很薄弱,擁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保▍⒓印督洕^察報》報道:《轉基因玉米“羅生門”》)
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對這一報道回應時,沒有直接否認李登海指出的“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的問題,只拿出了上的兩條玉米轉基因的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作為回應。正如上面郎咸平的分析,轉基因本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項轉基因產品在整個生物育種的技術鏈上牽涉多項專利,兩條的專利說明不了什么問題。
【6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
*2.轉基因成分不一定能被人體直接消化
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所有的生物的所有基因的化學成份都是一樣的,都是由核酸組成的。不管轉的是什么基因,是從什么生物身上來的,它的化學成份也和別的基因沒有什么兩樣,都是由核酸組成的。吃到肚子里去,這個基因同樣要被消化、降解成小分子,才能被人體細胞吸收。所以可以放心,這個外源基因是不會被人體細胞直接吸收、利用的?!?見方舟子:《為什么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上面這段話,基本上就是他反對核酸營養品的全部理論基礎。方舟子用這點兒知識來反對核酸營養品,也許是夠用了。但是,用它來當作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安全的“無需舉證”的“科學原理”,則顯然是不夠的。為什么呢?因為核酸營養品中的DNA是裸露的、比較單純的核酸分子,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確實是很快被消化、降解。而轉基因食品中的DNA,是被包裹在植物組織中、在細胞壁內、并且被染色質緊緊地包裹著,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可以存在很長的時間。這一點,已經被科學試驗充分地證明了。[見:1、Martín-Orúe SM, O’Donnell AG, Ariño J, Netherwood T, Gilbert HJ, Mathers JC. Degradation of transgenic DNA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 in human intestinal simulations. Br J Nutr. 2002 Jun;87(6):533-42. 2、Wilcks A, van Hoek AH, Joosten RG, Jacobsen BB, Aarts HJ. Persistence of DNA studied in different ex vivo and in vivo rat models simulating the human gut situation. Food Chem Toxicol. 2004 Mar;42(3):493-502. ] 還有研究表明,飼料中的DNA,甚至能夠進入牲畜的肉體之內,甚至血液之中。[見:Deaville ER, Maddison BC.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and endogenous plant DNA fragments in the blood, tissues, and digesta of broilers. J Agric Food Chem. 2005 Dec 28;53(26):10268-75.]
另外,在人、畜的腸胃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群體。這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與食物中的轉基因直接接觸,轉基因分子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這些微生物的細胞之中。這種可能性也已經被科學試驗所證實。[見:Netherwood T, Martín-Orúe SM, O’Donnell AG, Gockling S, Graham J, Mathers JC, Gilbert HJ. Assessing the survival of transgenic plant DNA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at Biotechnol. 2004 Feb;22(2):204-9.] 由於細菌沒有細胞核,并且其基因組沒有染色質包被,所以轉基因與腸胃微生物基因組發生重組的可能性比人類基因組要大得多。[見:Baur B, Hanselmann K, Schlimme W, Jenni B.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freshwater: Escherichia coli is able to develop natural competenc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6 Oct;62(10):3673-8.] 假如這種重組確實發生(目前尚未證實),則轉基因就能夠在人體內長期存在,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有可能與人類的基因組發生重組。
(作者:亦明,來自:天涯社區)
*5.遺傳學教授:推廣轉基因主糧有可能導致種族滅絕
表觀遺傳或非基因變異是指不需要改變基因編碼,而只需要通過某些外來特定化學物質對基因進行適當“修飾”就能改變生物性狀并穩定遺傳的現象。表觀遺傳或非基因變異現象表明,生物體內的生命活動過程和性狀變異決不僅僅為基因所決定,生物體內的非基因化學物質有時很有可能對生命活動過程和性狀變異產生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轉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即便不直接侵入人類基因組,外源基因也有可能通過與轉基因食品物種原有基因的相互作用產生出人類食物中從未有過的新蛋白或其他次生代謝物質,這種新蛋白或新物質通過食品攝取進入人體后,就有可能對人體生命活動過程產生“物理與化學邏輯‘梗阻’”,或誘導產生生命進化層面的延時性漸進性生殖功能障礙,并最終導致人類生殖功能喪失。
上述推測并非杞人憂天。事實上,Jeffrey M Smith的研究已經發現,在老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含轉基因的成分后,老鼠不僅都產生了莫明其妙的經常性緊張好斗的日常行為變化,而且其肝臟特別是睪丸均呈現病態反應,吃了轉基因食物的老鼠繁殖的后代體內不同的部分都也出現了致命的病變,55.6%的小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周內就死亡。如果人類在食用某種轉基因食品后能夠立即呈現出某些明顯病變,人類尚有可能通過迅速停止食用該食品而將其危害限制在較小的范圍內,不過,當某種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生殖傷害一旦呈現多世代的延時性漸進性反應時,人類就不可避免地會迅速走向滅絕。
鑒于食用了轉基因大豆的老鼠及其后代出現的令人震驚的延時性傷害,有人認為轉基因食品“實際上相當于一個具有延時傷害能力的生化武器”。由于嚙齒類動物在形態學和生物化學方面都與人類相似,因此,這個實驗結果理應引起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高度警覺。(摘自《轉基因食品:一種可能的延時性生化武器》,作者易里是一名從事植物遺傳學教學、科研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員)
*6.補充幾個轉基因食物喂養小動物試驗
• 被喂食轉基因西紅柿的大鼠產生了胃潰瘍;
Food Safety - Contaminants and Toxins. Unpublished study reviewed in J.P.F. D’Mello, CABI Publishing, 2003.
• 被喂食轉基因大豆的小鼠,其肝臟、胰腺、睪丸功能受到擾亂
Fin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acinar cell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M soybean. Malatesta M. et al. Eur J Histochem., 47: 385-388, 2003.
Ultrastructural morphometric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es of hepatocyte nuclei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Malatesta M et al. Cell Struct Funct., 27: 173-180, 2002.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testes from mice fed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Vecchio L. et al. Eur J Histochem., 48: 448-454, 2004.
• 轉基因豌豆給小鼠造成過敏反應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bean alpha-amylase inhibitor in peas results in altered structure and immunogenicity. Prescott V.E.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53: 9023-9030, 2005.
• 被喂食轉基因油菜的大鼠得了肝臟腫大,這往往是毒性標志
Biotechnology Consultation Note to the File BNF No 00077. Office of Food Additive Safety,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4 September 2002.
• 用轉基因馬鈴薯喂食大鼠造成其腸道內壁的過度增長,類似癌前狀態
GMO in animal nutrition: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Pusztai A. and Bardocz S. In: Biology of Nutrition in Growing Animals, eds. R. Mosenthin, J. Zentek and T. Zebrowska, Elsevier Limited, pp. 513-540, 2006.
Effects of die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us nivalis lectin on rat small intestine. Ewen S.W. and Pusztai A. The Lancet, 354: 1353-1354, 1999.
• 被喂食可產生抗蟲成分轉基因玉米的大鼠生長很慢,遭受肝、腎功能問題折磨,并在其血液中顯示某些脂肪的更高水平
New analysis of a rat feeding study with a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reveals 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 Séralini, G.-E. et al. 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 52: 596-602, 2007.
• 超過三代被喂食可產生抗蟲成分轉基因玉米的大鼠,遭受肝、腎傷害的折磨,并且出現了血液生化指標的變更
A three generation study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Bt corn in rats: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investigation. Kilic A and Akay MT.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6: 1164-1170, 2008.
• 被喂食可產生抗蟲成分轉基因玉米的年老與年幼的小鼠,在免疫系統細胞群和生化活力方面出現了顯著的紊亂
Intestinal and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to MON810 Maize Ingestion in Weaning and Old Mice. Finamore A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56: 11533-11539, 2008.
• 超過四代被喂食可產生抗蟲成分轉基因玉米的小鼠,顯示出在各器官(肝、脾、胰腺)中異常結構變化的增加,重大變化在于其內臟中基因功能的模式,反映了這個器官系統的化學反應的紊亂(例如,在膽固醇制造,蛋白質制造和降解),以及最重要的,生育率下降
Biological effects of transgenic maize NK603xMON810 fed in long term reproduction studies in mice. Velimirov A et al. Bundesministerium für Gesundheit, Familie und Jugend Report, Forschungsberichte der Sektion IV Band 3/2008, Austria, 2008. http://bmgfj.cms.apa.at/cms/site/attachments/3/2/9/CH0810/CMS12264928 32306/forschungsbericht_3-2008_letztfassung.pdf
• 終生(24個月)被喂食轉基因大豆的小鼠在它們的肝臟中顯示更嚴重的衰老跡象
A long-term study on female mice fed on a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effects on liver ageing. Malatesta M. et al. Histochem Cell Biol., 130: 967-977, 2008.
• 被喂食轉基因大豆的兔子表現出腎和心臟中酶功能的紊亂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bean in rabbit feeding: detection of DNA fragments and evaluation of metabolic effects by enzymatic analysis. R. Tudisco et al. Animal Science, 82: 193-199, 2006.
(來源: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7.家畜的飼養研究
家畜已被轉基因飼料喂養許多年。這是否意味著用于牲畜的轉基因飼料是安全的?當然,這意味著影響不是急性的并且不會馬上顯示出來。然而,旨在評估轉基因飼料緩慢發生、更微妙的對健康影響的長期研究,表明轉基因飼料(對家畜)確有不利影響,證實了上述實驗動物(呈現)的結果。
下面的問題已被發現:
• 超過三代被喂食可產生抗蟲成分轉基因Bt玉米的綿羊顯示母羊的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而其羔羊的肝臟和胰腺功能紊亂
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a diet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Bt176 maize on the health status and performance of sheep. Trabalza-Marinucci M. et al. Livestock Science, 113: 178-190, 2008.
• 在轉基因飼料喂養的羊的消化道中,轉基因DNA被發現存在處理情況并被檢測到。這就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即抗生素耐藥性與Bt殺蟲基因可以進入腸道細菌,一種已知的水平基因轉移。水平基因轉移能夠導致對抗生素有抗藥性的致病細菌(“超級細菌”)以及可能導致帶有潛在有害后果的Bt殺蟲成分在腸道中產生。多年來管理者和生物技術行業聲稱水平基因轉移不會發生于轉基因DNA;但這一研究挑戰了這種聲稱。
Fat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DNA in the oral cavity and rumen of sheep. Duggan P.S. et al. Br J Nutr., 89: 159-166, 2003.
• 飼料中的轉基因DNA被動物的器官吸納。少量的轉基因DNA出現在人們食用的牛奶和肉類中。(轉基因DNA)對動物與食用它們的人群的健康影響還沒有被研究。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DNA sequences in milk from the Italian market. Agodi A. et al.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209: 81-88, 2006.
Assessing the transfer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DNA from feed to animal tissues. Mazza R. et al. Transgenic Res., 14: 775-784, 2005.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and Endogenous Plant DNA in Digesta and Tissues of Sheep and Pigs Fed Roundup Ready Canola Meal. Mazza R.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54: 1699-1709, 2006
(來源: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8.實驗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
商業化的轉基因改良食品沒有營養價值。目前,現有的轉基因食品并沒有更好的營養價值,在某些情況下還低于天然食品的營養。有些轉基因食品在測試中被證明有毒性或過敏反應。
這些例子包括:
·轉基因大豆的抗癌異黃酮含量比非轉基因大豆低12-14%
Alterations in clinically important phytoestrogens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soybeans. Lappe M.A. et al. J Med Food, 1: 241-245, 1999.
·經過基因改造含有維生素A的油菜大大減少了維生素E在油脂中的含量,并且改變了油脂成分
Seed-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phytoene synthase: increase in carotenoids and other metabolic effects. Shewmaker CK et al. Plant J, 20: 401-412, 1999.
·人類志愿者試吃轉基因大豆豆粕表明,轉基因的DNA在加工過程中能夠生存,并在消化道中可以檢測到。有證據表明基因橫向轉移到了腸道細菌中。
Assessing the survival of transgenic plant DNA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etherwood T. et al. Nat Biotech., 22: 204-209, 2004.
The fate of transgenes in the human gut. Heritage J. Nat Biotech., 22: 170-172, 2004.
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橫向轉移和通過轉基因食品進入腸道細菌的Bt殺蟲基因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這是因為經過基因改造后的腸道細菌能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或成為Bt殺蟲劑工廠。雖然Bt的自然形態已被安全地作為農業殺蟲劑使用多年,轉基因的Bt毒素已進入農作物,在實驗室動物試驗中被發現對健康有潛在的不良影響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1Ac Protoxin is a Potent Systemic and Mucosal Adjuvant. Vázquez RI et al. Scand J Immunol., 49: 578-584, 1999.
Intragastric and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Cry1Ac protox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duces systemic and mucosal antibody responses in mice. Vázquez-Padrón, RI et al. Life Sci., 64: 1897-1912, 1999.
Cry1Ac Protoxin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p. kurstaki HD73 Binds to Surface Proteins in the Mouse Small Intestine. Vázquez-Padrón, RI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271: 54-58, 2000.
·在80年代后期,使用轉基因細菌生產的補充食品含有毒素,最初造成37個美國人死亡,然后使超過5000名美國人患了重病。
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 and tryptophan production: a cautionary tale. Mayeno A.N and Gleich G.J. Tibtech, 12: 346-352, 1994.
·幾種試驗性轉基因食品(非商業化的)被發現有害:
·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對由巴西堅果基因改造過的大豆也有過敏反應
Identification of a Brazil-nut allergen in transgenic soybeans. Nordlee J.E. et al. N England J Med., 334: 688-692, 1996.
·基因改造過程本身可能導致有害的影響。轉基因馬鈴薯引起多個器官系統的毒性反應。轉基因豌豆引起了2倍的過敏反應 - 轉基因蛋白有過敏性,刺激對其它食品成分的過敏反應。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轉基因食品是否會導致增加對其它物質的過敏。
GMO in animal nutrition: potential benefits and risks. Pusztai A. and Bardocz S. In: Biology of Nutrition in Growing Animals, eds. R. Mosenthin, J. Zentek and T. Zebrowska, Elsevier Limited, pp. 513-540, 2006.
Effects of diets contain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otatoes expressing Galanthus nivalis lectin on rat small intestine. Ewen S.W. and Pusztai A. The Lancet, 354: 1353-1354, 1999.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bean alpha-amylase inhibitor in peas results in altered structure and immunogenicity. Prescott V.E. et al. J Agric Food Chem., 53: 9023-9030, 2005.
(來源: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7 張啟發的BT轉基因水稻對人體是否有毒?】
此附件1~5根據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博士的文章整理。
王月丹簡介:男,1972年生,副教授,醫學博士。曾在法國Montpellier大學醫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進行學習和研究工作,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醫學部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兼病原與免疫綜合實驗室主任。講授《醫學免疫學》課程并負責該課程實驗教學的組織和管理??蒲蟹较蛑饕獮檠合到y腫瘤及其免疫治療,抗感染免疫和免疫信息學與抗原肽疫苗的研制等。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研究1項,是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資助計劃”的獲得者。從1996年以來,共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的12篇,并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4項,獲得授權2項。
*4.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為Bt毒蛋白提供了水解環境
支持轉基因的“專業人士”在網上發表文章說,“而Bt殺蟲蛋白在中腸道堿性環境下水解成具有殺蟲活性的毒性多肽分子,與腸道受體蛋白結合后形成穿孔。.....,而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該蛋白質的結合位點,且人的腸道微酸性環境,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比A中農業大學的內部論壇有幾個學生制作了一個模仿鏘鏘三人行的視頻節目,指出同一問題,并強調人的胃液也是酸性的。
事實上,人體的消化系統如胰液pH值是8.2,膽汁pH值是7.4,小腸液pH值是7.6,大腸液pH值是8.2,所以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堿性。完全可以滿足BT溶解和發揮生物學作用的需要。還有就是,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霉素和磺胺藥等的吸附,等等。而且,現在沒有發現受體并不等于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么呢?誰也不知道。BT蛋白也可能如此。(作者:王月丹 來源:搜狐網)
*5.轉BT大米的安全性實驗是不科學的
3月4日,農業部網站上發表了署名楊曉光、黃昆侖的文章《轉基因抗蟲水稻與非轉基因水稻具有同樣的食用安全性》,(http://www.agri.gov.cn/xxlb/t20100304_1440943.htm)稱“人類認識Bt蛋白來源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已有百年歷史,使用Bt制劑作為生物殺蟲劑的安全使用記錄已有70多年,大規模種植和應用轉Bt基因作物也已超過10年。其間沒有蘇云金芽胞桿菌及其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報告,也沒有與生產含有蘇云金芽胞桿菌產品有關的職業性過敏反應記錄?!边@是非常荒謬的,國際上早就有因為BT轉基因食品過敏的報道,“2000年底,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由轉基因玉米StarLink引起的一系列安全性事件對國際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Cry9c是微生物蛋白質,此基因被加入StarLink玉米使之抗蟲。Cry9c是Bt蛋白之一。1998年Aventis公司申請美國環保局(EPA)將StarLink用于食品,由于EPA未對它的致敏性作定論,于是僅批準它作動物飼料或工業用。 9月美國消費者組織在tacoshells中檢出了Cry9c后,引起了恐慌。EPA召集了專家組研究StarLink玉米的致敏性,他們認為整體致敏的可能性“低”。有44名美國人自稱食入StarLink玉米污染的食品后有發癢、惡心和過敏癥狀,專家認為其中14人的癥狀有可能與轉基因玉米有關?!保ㄖ袊称沸l生雜志,2001年第3期)。同時,荷蘭也報道了,農業人員因接觸了BT農藥導致了IgE升高,出現潛在過敏反應的報道( Doekes G, Larsen P, Sigsgaard T, Baelum J. IgE sensitization to bacterial and fungal biopesticides in a cohort of Danish greenhouse workers: the BIOGART study. Am J Ind Med. 2004 Oct;46(4):404-7.)??墒?,號稱權威的轉BT安全專家,卻沒有提供試驗動物進食BT食品后的IgE指標。
另外,BT蛋白種類非常的多,還沒有任何一個安全性實驗涉及了所有的BT蛋白基因,而長期以來,人們說的百年安全,其實是一個雜燴,不知道哪種安全,哪種不安全;也從來沒有人認真做過每一種的安全性實驗;BT蛋白安全性用小鼠實驗與人體試驗,從免疫學的角度講是完全不同的,僅有參考價值;武漢沒有公布使用的小鼠品系,是在一種小鼠中沒有毒性,還是多個品系都沒有毒性;因為不同品系動物反應是不同的;還有即使小鼠都安全,但是由于小鼠很少見到典型的遲發型變態反應,也不象其它動物那樣有規律。能誘發速發型變態反應,其全身性過敏反應的特點是循環不暢,循環性虛脫,常在幾小時甚至10到20 分鐘死亡。這與人的超敏反應是不同的。據農業部專家稱,批準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均為修飾過的BT蛋白,所以其引起免疫應答的性質與未修飾的BT蛋白具有差異性,因此所有的關于未修飾的BT蛋白的過敏試驗,都對這兩種轉基因大米沒有任何意義。
*6.袁隆平: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要經過兩代人試驗
針對社會各界對轉基因食品提出的種種質疑,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對抗病蟲的轉基因品種,在推廣時應持慎重態度。
由于蟲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長期攝入該物質對人是否有害很難說。“現在的實驗不能讓人來做,都是通過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對白鼠沒有任何危害,但對人不一定就沒害,人與它們的機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一些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統的安全評價。
“如果轉基因抗病蟲的水稻要人體作實驗,我將第一個報名?!痹∑秸f,只要兩代人不出現問題,就說明這種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來源:2010年3月10日《北京晚報》)
【8 轉基因作物的經濟代價】
*6.ISIS報告:轉基因農作物在美國面臨崩潰
在轉基因生物的中心地帶,經遺傳改造而具有耐受除草劑和抗蟲性兩類顯著特性的主要農作物,正在被超級雜草和次生害蟲破壞,農民也在為更多同樣的敗局而抗爭;向有機耕作實踐的根本性轉變也許是唯一挽救之道。——侯美婉博士
耐受除草劑的農作物助長了除草劑的使用,導致抗除草劑雜草的產生,反過來又需要更多的除草劑。但越來越多的使用劇毒除草劑和除草劑混合物,沒能阻止在耐受除草劑的農作物田中超級雜草的繼續生長。同時,次生害蟲如抗Bt毒素的牧草盲蝽,成為破壞美國棉花的最主要害蟲。
美國廣播公司電視新聞曾報道,這種超級雜草是由于種植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而被創造出來的。 ……這種巨藜即使噴灑再多的草甘膦除草劑都死不了。一位農民在3個月內花了50萬美元試圖清除怪物雜草,仍然徒勞;聯合收割機和手工工具對這些雜草都無能為力。據估計,在阿肯色州有100萬英畝的大豆和棉花田中已大量滋生怪物雜草。長芒莧或藜是最可怕的雜草。它可長至7-8英尺高,耐高溫和長期干旱,產生數千種子,并有可從農作物吸盡養分的發達根系。如果任其發展,在一年內將占領整個農田。……在阿肯色州、田納西州、新墨西哥州、密西西比州以及最近的亞拉巴馬州,農田已經布滿雜草。
(來源:ISIS報告http://www.i-sis.org.uk/GMCropsFacingMeltdown.php)
*7.補充一些轉基因污染事件的典型
·在2006年,轉基因大米剛進行了一年的領域性試驗,就被發現造成了大面積美國大米供應源和種子苗木污染。被污染的大米甚至出現在了遙遠的非洲,歐洲和美國中部。2007年三月路透社報道,美國出口大米的銷售量比上一年銳減百分之20,原因就在于轉基因污染。
Risky business: Economic and regulatory impacts from the unintended releas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rice varieties into the rice merchandising system of the US. Report for Greenpeace, 2007.
Mexico Halts US Rice Over GMO Certification. Reuters, 16 March 2007.
·在加拿大,污染的轉基因油菜使得從根本上不可能去栽培有機的非轉基因的油菜了。
Organic farmers seek Supreme Court hearing. Press release, Organic Agriculture Protection Fund Committee, Saskatoon, Canada, 1 August 2007.
·美國法院推翻了對轉基因紫苜蓿的批準,因為它通過交叉花粉傳播威脅非轉基因苜蓿。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Case 3:06-cv-01075-CRB Document 199 Filed 05/03/2007: Memorandum and Order Re: Permanent Injunction.
·由于轉基因玉米產品以英畝為單位的增加種植,西班牙的有機玉米產品顯著下降,也是因為交叉花粉傳播問題造成的。
Coexistence of plants and coexistence of farmers: Is an individual choice possible? Binimelis, 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21: 437-457, 2008.
·僅2007年,就有39例新出現的轉基因污染事件發生在23個國家,而從2005年以來,216起相關污染事件被報道。
Biotech companies fuel GM contamination spread. Greenpeace International, 29 February 2008. 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news/gm-ge-contamination-report290208
(來源: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醫學院醫學與分子遺傳學系邁克爾•安東尼博士的專業論文《轉基因作物——只是“科學”——研究證明其局限性、風險和替代物》)
【*9 神秘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
(前半部分略)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采訪中,共找到4位本屆(第一屆)安委會專家,但大多都不愿意表態,“不想站到風口浪尖上”。只有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安委會專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第一屆安委會成立于2002年?!俺蓡T是58人,其中,生物技術專家占近70%,占絕對多數。”
2004年、2005年在湖北發生的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事件。此事發生后,農業部在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審批上更加謹慎。2005年6月,第二屆安委會成立,成員有74名,增加了食用安全、環境安全、技術經濟、農業推廣和相關法規管理方面的專家。“其中,衛生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8名,占10.8%;宏觀政策、經濟貿易與科技管理領域專家5名,占6.8%;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檢測、標準化方面專家8名,占10.8%,而生物技術方面的專家大大減少,只有10名,占13.5%。”由于安委會組成人員更加多元和平衡,在此后兩年的安委會例會上,反對聲音越來越多,遂擱置了轉基因水稻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申請?!懊磕杲M織兩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審,多個項目申報者中約有33%的申報單位和個人未能獲批準?!?/p>
2009年12月,第三屆安委會悄然完成了改組。“去掉了第二屆成員中的14個人,變成60人,剛一換屆,就批準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種,和華中農業大學的兩個轉抗蟲基因水稻品種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鄙鲜霭参瘯<艺f。(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4月1日《湖北等地轉基因水稻形成規模種植 農民自己拒吃》)
【10 轉基因安全監管存在重大漏洞 】
*1、目前的轉基因安全證書頒發過程不合法
一、頒證的機構是否主體適格?
安全證書由全稱為“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部門頒發?!吨腥A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三條:國務院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根據本條的規定,轉基因主糧作為農作物種子,農業部作為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轉基因主糧種子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
若轉基因主糧僅僅作為種子,農業部的行政許可則意味著已經獲得了通行證。然而,種子的種植、收獲后的初級農產品則涉及到環境問題及國家全體公民生命健康重大公共利益問題,其不再僅僅只是個種子的問題。
當轉基因種子種植獲得初級農產品后,初級農產品將流入市場,該初級農場品將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供食用的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作了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對食品、食品添加劑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進行風險評估。
第二十三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應當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專家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代表組成。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主糧安全許可證僅僅代表的農業部從農業生產環節角度對轉基因種子實施的行政許可。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是安全的并不代表從食品衛生角度對人體是健康的。
二、程序是否具有正當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六條: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申請進行審查時,發現行政許可事項直接關系他人重大利益的,應當告知該利害關系人。申請人、利害關系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應當聽取申請人、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根據該款的規定,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發放無疑直接關系到諸多利害關系人,特別是關系到整個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農業部作為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并未履行必要的告知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六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
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發放明顯屬于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然而農業部卻把它排除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之外,認為并不需要聽證。農業部由于未履行法定正當程序頒發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該安全證書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
三、頒證的依據論證是否充分?
對于安全證書的頒發過程,農業部只提供了一份簡短的書面回復。根據這份回復,證書發放是“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的多年安全評價,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結果”做出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對轉基因種子的安全許可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十四條:轉基因植物品種的選育、試驗、審定和推廣應當進行安全性評價,并采取嚴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八條:對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設備、設施、產品、物品的檢驗、檢測、檢疫,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行政機關實施的外,應當逐步由符合法定條件的專業技術組織實施。專業技術組織及其有關人員對所實施的檢驗、檢測、檢疫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轉基因植物品種的安全性評價專業人員承擔著主要作用,并且專業人員對安全評價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在頒證過程起重要作用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公眾卻始終無法查到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的成員身份。在公眾對轉基因主糧的安全性強烈質疑時,該委員會無一例外的保持沉默。在缺乏公眾監督、專家身份神秘的情況下,一方面公眾的知情權不能實現,專家的評價結論客觀性不能保證;另一方面,由于專家身份神秘,在鑒定結論出現法律問題時,追究專家責任成為不可能。
四、衛生部才是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責任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條規定“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衛生部才是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的主責任部門。
衛生部發布的《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掇k法》第一章第二條第四款規定:“因采用新工藝生產導致原有成分或者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原料”即“轉基因”生物、食品納入“新資源食品”管理,凡“生產、經營、使用”都要向衛生部審領安全許可證書。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函》(下簡稱《農業部的函》)中,農業部組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掛靠在農業部科技質標司下設立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公室,所成立的農業部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員會(下簡稱安委會),稱為“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是不宜的,只能冠以“農業部”之名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組織、管理、監督工作。
農業轉基因生物最后的安全風險評估和生產安全證書的發放,這個權力依法歸衛生部承擔“安全綜合協調職責”的“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
《農業部的函》中,在說到“安委會的職責”時說:“安委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咨詢機構”?,F在,由該“技術咨詢機構”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最后的安全風險評價和“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批準發放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缺乏法律授權。
附:農業部科技教育司 2009年2月20日發布并生效的農辦科函[2009]5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函》(摘錄)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KJJYS/200908/t20090811_27531.html
農業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三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函
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我部組建的第二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委會)任期已滿。為做好換屆工作,請你部門協助推薦下一屆委員會委員。有關事宜函告如下:
一、安委會的職責
安委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咨詢機構,主要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開展評價,并提出咨詢意見。
……
五、我國目前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
美國對轉基因作物具有健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與環境檢測的管理機構以及嚴格的安全標準。在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實際工作過程中,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過程都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經過環境保護局(EPA)、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農業部下屬的動植物衛生檢驗檢疫局(USDA-APHIS)三個部門中一個或多個進行審查,只是審查過程中,三個部門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如轉基因抗蟲特性和抗除草劑特性的食品作物必須由APHIS、EPS和FDA同時審查;轉基因油料作物必須經由FDA和APHIS審查;轉基因園藝作物由APHIS單獨審查。這種FDA+ EPA+ USDA的管理模式,確保美國轉基因食品監管的嚴格性;而日本則有文部科學省、通產省、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4個部門進行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管理。(來源:北京農業信息網)
而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證書僅是由農業部組建并主持的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單一機構批準,由于農業部本身就是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推廣機構,轉基因的推廣關系到農業部的政績和相關部門利益。于是,就出現了農業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這種監管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據《商務周刊》報道,“轉基因安全研究和管理遠遠落后于技術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用于轉基因安全研究方面的資金嚴重不足。2004年用于安全方面的資金投入,僅相當于當年16.47億元轉基因生物研究總投入的1.5%。而美國杜邦公司一個轉基因油菜項目,用于安全評估方面的資金占到項目總投入的40%。由于資金和意識的問題,有關轉基因安全監管的機構設置和能力建設都很薄弱。國家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國范圍的安全監督及所有轉基因作物的審批等工作,但是其成員只有一位副主任和兩位工作人員,而地方上的相關工作多由農業廳的科教處之類的機構兼管?!白疃嘀挥邪雮€人在管?!毖_元說。(來源:2005年9月20日 商務周刊 http://news.sohu.com/20050920/n227008110.shtml)
*3、國內轉基因玉米實驗環節不規范,品種存在很大的安全不確定性
《經濟觀察報》記者就國內轉基因玉米研發現狀,采訪玉米行業一位權威科學家:
這位科學家向本報透露,農業部批準了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這個品種,可能存在一些重大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研發過程中,關鍵實驗環節未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內進行。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實驗最終獲得的品種存在很大的安全不確定性。
這位科學家介紹說,為了保證轉基因品種萬無一失,在玉米品種開花散粉前,幾乎所有的實驗關鍵環節都必須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內進行?!柏搲簻厥?、負壓實驗室”里面的大氣壓力比外面低,這樣“從實驗過程一開始,空氣都是往里流的,所有的空氣都要經過過濾,過濾后的所有東西都會沉淀在管道里的一個箱子里。實驗室里那些花粉、孢子等轉基因微生物絕對不會跑到實驗室外的大氣當中去”。
由于工作關系,這位科學家曾赴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多次實地考察?!柏搲簻厥?、負壓實驗室非常嚴格,一般人不允許進。進第一道門后,衣服要掛在門外的玻璃墻上。再經過幾道門才最終進去。參觀人員則都是隔著玻璃墻觀察。”在美國,先鋒、孟山都這些世界種業巨頭如果轉基因研發違反這些規則,一旦被發現,對企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此次獲批的轉基因玉米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范云六院士所帶領的團隊完成。上述科學家表示,自己對范云六研究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過程比較了解。農科院根本沒有“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這樣的設備,“中科院遺傳所有這個設施,但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沒有使用這個設備”。
隨后,本報向多位農業科學家求證,除一位科學家肯定“農科院肯定沒有配備這種設施”外,其他人士均表示,不了解范云六是否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做過實驗。(來源《經濟觀察報》文章《轉基因玉米羅生門》)
面對質疑,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回應“國際上任何一國開展各項技術研究需要什么設施和哪些條件都是參考國際通用做法,并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和國情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來指導和規范具體的實踐操作。毫無例外,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對于轉基因研究的各項政策法規制定也是如此。”(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2010.3.18)
*4、轉基因大米非法流出,違法者毫發無傷
在2004年12月20日出版的美國雜志Newsweek的一篇采訪張啟發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張啟發說,在進行著中國最大的轉基因水稻田間試驗的武漢,‘一家種子公司獲得了轉基因水稻的種子,并已經開始向當地的農民銷售。’張啟發還說,有超過100 公頃轉基因水稻正在被種植?!?/p>
(“In the Yangtze city of Wuhan, where scientists run China’s largest GM-rice-test fields, ‘a local company got some of the GM [rice] seed and began selling it to local farmers, ’ Zhang says. Today, he says, more than 100 hectares of GM rice are being cultivated.”)
那個被方舟子稱為“反科學恐怖主義組織”的綠色和平組織,根據這個線索,在2005年春季到湖北調查,其結果就是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一份震驚世界的調查報告——《非法轉基因水稻污染中國大米》?!案鶕N子公司和農民所提供的數據,我們綜合估計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 噸轉基因大米已經流入市場。今年的種植面積至少為20000-25000 畝,如果不加阻止的話,可產轉基因大米10000-12500 噸。而且,因為轉基因大米會被混入到普通大米,因此受污染的大米數量遠不止此數字。由于轉基因大米與普通大米外表無異,而且沒有標示,湖北省和其它地區的消費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了還沒有經過國家批準的轉基因大米,對公眾健康構成巨大的威脅”
http://www.greenpeace.org/raw/content/china/zh/press/reports/119222.pdf
這份報告中,還有這樣一段采訪記錄:
“武漢市華星種業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向我們表示:‘華農有個張啟發教授,他受農業部委托,搞了一個抗蟲汕優63 的實驗,安全期實驗現在還沒有完,第四年了,抗蟲轉基因水稻。……張啟發教授搞的抗蟲63 是從2001 年開始示范的,整個中國只有張啟發教授受農業部委托搞。在湖北有個科尼公司專門搞轉基因,科尼公司是張啟發教授任董事長,但現在他的主要精力沒有放在上面?!颇嵛兴勺讨品N,松滋這個公司注冊資本金有700 萬,可以制雜交種??颇岚延H本給它,然后回收種子。多了是它(松滋)的,科尼賣也不賣,因為它只賣給內部的?!A農大也有一個公司賣這個東西的,但不是松滋制種,是自己制種。’”
這份報告在末尾有一個《附錄一:相關科學家及公司背景》,其中說:
“張啟發教授所研制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品種正在申請農業部的生物安全證明書,以獲得進行商業化生產的許可,他同時還出任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武漢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于2001 年2 月成立,由張啟發院士出任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曾在網上公開招引‘轉基因抗病、蟲水稻及品質改良’專案的投資,投資額為1 億元。有跡象表明該公司參與了制售轉基因抗蟲水稻種子。”
根據大量的直接和間接證據,現在誰都明白,湖北農民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種子只能來自華中農大的實驗田;華中農大的種子公司、張啟發的種子公司都直接參與了這些非法種子的制作、銷售;張啟發本人對此是清楚的,并且還曾向外國記者炫耀。
【注:《鳳凰周刊》2005年15期(總184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湖北轉基因水稻非法入市事件調查》(作者歐陽斌)。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位專家對記者說,搞轉基因研究的專家很多人并不缺錢,但是他們希望能夠早點將自己的成果推廣,按照現有的程序,很可能很長時間都批不下來。‘有意或者無意的泄露一些種子,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種既成事實,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這些轉基因的種子作為普通的雜交稻種到地方上進行申請,按國家規定只有轉基因的種子才必須由國家批準,這樣難度也就減少了?!?/p>
http://www.ifeng.com/phoenixtv/72944908511477760/20050628/575423.shtml
由此可見,在“業內”,這種“有意或者無意的泄露一些種子”,早已是轉基因科學家們踐踏國法的常規手段了。他們當然不會“無意的泄露一些種子”,因為那樣對他們毫無益處。】
這個“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事件被揭露之后,農業部的表態最有戲劇性。首先,它宣布自己沒有從綠色和平組織那里得到檢測報告。其次,它宣布,“在中國境內進行轉基因產品的調查和檢測,必須遵照中國頒布的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并由農業部委托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也就是說,綠色和平組織委托歐洲基因時代公司所作的檢測結果不僅無效,而且有違法的嫌疑。最后,農業部把調查、處理這一事件的責任推給了湖北農業廳。
【注:《湖北轉基因水稻非法入市事件調查》中有這樣一段話:
“農業部曾經向媒體公布了一份聲明,表示對‘綠色和平’采用的轉基因檢測方法并不認同。施鵬翔對記者說,‘綠色和平’選擇德國的獨立公司進行檢測,是因為這家公司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最為權威的。他說:‘我們也知道中國有自己的檢測標準,所以在農業部的聲明發表后,我們很快就快遞了樣品和一封信給他們,但是就在當天,這個快遞被對方退回,只留下了我們的信件?!瘜Υ耍较驏|對記者說,并不是所有公民或者組織的采樣都會被采用。她說采樣要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而且方法也要符合法定程序,只有有資質的機構才可以進行這樣的工作。她還說,按照《種子法》的規定,把作為國家資源的種子拿到國外,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施鵬翔解釋稱,所有送往德國進行檢測的種子全都是被磨碎的,使其不再具行可繁殖性。施鵬翔說:‘我們的任何調查都不是要打擊政府,也不是要具備法律效力,而是希望它能有科學的參考價值?!薄?/p>
而湖北省農業廳則出面正式駁斥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說該廳委托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核實,在大米樣品中并未檢測到 Bt基因成分。(見:張靜:《轉基因稻米走到十字路口》,《新民周刊》2006年9月13日)。
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綠色和平組織接著在2005年 6月 13日公布了《非法轉基因水稻污染中國大米第二次調查報告》,2005年 8月 3日又公布了《致家樂福的信:發現轉基因大米》。湖北省農業廳最終在2005年8月發表聲明,宣布對三家種子公司進行處罰,并徹底鏟除田間的轉基因水稻。2006年1月,該廳又向全省發布通知,禁止銷售未經農業部批準的轉基因作物種子。(見:綠色和平:《非法轉基因稻米驚現亨氏嬰兒米粉——常見問題解答》。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ress/reports/heinz-baby-food-q-n-a)。
但張啟發卻毫發未傷。
再后來,綠色和平組織在2006年3月宣布,在北京超市貨架上銷售的“亨氏嬰兒米粉”發現Bt轉基因。半年后,該組織在歐洲發現來自中國的大米含有Bt轉基因成分。據他們判斷,污染源就是華中農大的實驗田。2006年9月5日,Natue雜志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了一條消息:“Escaped Chinese GM rice reaches Europe”。至此,湖北非法轉基因水稻事件,成了國際事件,并且使中國繼美國之后,成為第二個輸出轉基因污染糧食的國家。
2006年5月,張啟發當選為中國科協副主席。2007年5月,張啟發更上一層樓,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在21世紀,世界上總共爆發了三起轉基因植物污染事件,除了華中農大的Bt轉基因水稻事件之外,另兩起分別是2000年美國StarLink玉米事件和2006年美國LLRICE 601稻米事件。但是,華中農大的Bt轉基因水稻事件與前兩起事件有著本質的不同:第一,前兩起事件至多只是管理失誤所致,并不存在人為的故意擴散和污染。而華中農大事件屬於知法犯法,明知國家政策明令禁止非法種植,但仍舊為了牟取暴利而以身試法。第二,前兩起事件的責任方或者已經、或者將要蒙受極為慘重的損失,但華中農大事件的責任方——華中農大以及張啟發等人——則沒有受到任何法律和道義上的制裁。實際上,張啟發不僅沒有任何的悔過表現,反倒變本加厲,在2006年中國科協年會的開幕式上大聲叫喊:“轉基因食品是評價最透徹 管理最嚴格的食品”,“政府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絕對安全”。
(作者:亦明,來源:天涯社區)
2010年3月15日:在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公布了最新的《超市生鮮散裝食品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沃爾瑪出售非法轉基因大米、伊藤洋華堂超市出售非法轉基因木瓜。(來源:綠色和平組織)
汨羅農業局副局長王義平3月17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3年前,汨羅確實有人準備去海南購買‘Bt汕優63’,我們進行禁止,不過后來仍然購進了一部分,但已經沒收,并早已銷毀。“但是,當地一位農戶黃茂國(化名)則不以為然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汨羅附近種植轉基因水稻早就有3~5年的歷史了,而且他家中種植的就是轉基因水稻!黃介紹,稻種是從當地水稻種植大戶手中購買的,因為大戶種得多,種子一般是通過關系到長沙購買,同時還可以通過一些種子公司購買到,但價格貴些。(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5、中國兒童曾被當做小白鼠試驗“金大米”(轉基因大米)
Noemie Bisserbe在2008年8月22日報道,上個月當中國政府發現湖南衡陽一所小學的24名6~8歲的兒童被當做小白鼠試驗一種轉基因大米——金大米,中國政府叫停了這項臨床試驗。金大米由瑞士先正達公司制造,號稱能夠制造β-胡蘿卜素,有助于補充維生素A。“金大米”未被批準用于商業用途,也從未進行過人體實驗。綠色和平組織稱,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種大米是安全的。這次試驗是由美國的塔夫茨大學發起的,雖然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批準,但并未獲得中國政府的許可。
(消息來源:http://www.businessworld.in/index.php/Economy-and-Banking/Golden-Scare.html)
這條新聞未被國內媒體報道。下面是關于金大米的一些背景資料:
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生物技術產業和一些美國政界人士推廣的的轉基因“金水稻”會拯救50萬兒童是不實的夸張。孟山都和先正達等公司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向發展中國家推廣這項技術,這個項目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轉基因作物推廣的正當理由。(來源:英國衛報·《“金水稻”是純粹的宣傳騙局》作者:保羅·布,http://www.purefood.org/corp/gericetoofar.cfm)
2009年2月,22名國際科學家、專家、教授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給羅伯特·塔夫茨大學醫學院, 轉基因水稻臨床試驗負責人.抗議正在進行轉基因黃金米的兒童和成人人體試驗。專家們稱黃金米具有高危險的不確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試驗結果證明轉基因作物已經被確定是不穩定的,在測試中意外的基因組成而造成的基因突變時有發生;黃金米超計劃生產β胡蘿卜素、和研究表明一些阿維源自β-胡蘿卜素是有毒性的,導致出生缺陷,特別是高濃度的有毒視黃醇稱視黃醇類。(來源:《黃金米——一個危險的試驗》http://www.bangmfood.org/feed-the-world/17-feeding-the-world/37-golden-rice-a-dangerous-experiment)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