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房寧
縱觀歷史,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那個國家的歷史和國情以及政治發展實踐的產物。中國如此,西方國家也不例外。只有從歷史和國情視角觀察一個國家政治發展的歷程,才能真正認識和理解這種政治制度。由于中國近代以來的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國的現代政治制度具備民主的共性,人民的意愿得以表達。人民的權利得以實現和保障,在此基礎上,中國的民主還具有自己明顯的特征,與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民主制度有很大區別。從制度變遷的角度看,由于中國的民主和西方的民主的出發點和對象不同,要解決的問題和要完成的任務也不同,從而形成了二者之間的差別。
一、當代中國民主的主題
近現代的西方民主,產生于反對封建專制王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當時,逐漸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的資產階級,政治上沒有權利,受到王權的壓制。因此,西方民主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限制王權,保障資產階級的權利和自由。再后來,演變為今天西方社會中的限制國家權力與保障社會自由、權利,即今天人們常說的權力與權利的問題。總之,權力和權利關系問題是現代西方民主的核心問題。
而中國的情況就不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政治制度產生于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奴役,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之中。在舊中國,幾乎所有帝國主義國家都欺負過中國。當時,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痛感中國猶如一盤散沙,任人欺凌宰割。因此,中國人要獨立、要自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民族凝聚起來,把人民團結起來,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站立起來。是中國共產黨最終擔負起了實現中國獨立和解放的歷史重任。在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形成的當代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使中國人攢成一個拳頭!因此,中國的民主具有很獨特的性質,它更強調集中、有秩序和有領導。如果說,現代西方民主的主題是權力與權利,或曰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關系問題,而當代中國民主的主題則是:團結人民,調動和組織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民族國家。
二、中國民主政治的“三步走”
求得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題。這一歷史主題設定了中國自近代以來,各種思想理論、政治力量、社會運動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命運,規定了中國社會政治發展的基本路徑。在中國,凡是能夠與這一歷史主題合拍的理論與實踐就有生命力,就能發揚光大,反之只會曇花一現,成為歷史的匆匆過客。這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一種規律性現象。在中國,只有能夠滿足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歷史要求的政治制度,才具有現實性,而其他任何制度設計、理論構想都缺乏現實基礎,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用歷史的、具體的眼光看中國的民族,而不是抽象地談論中國的民族,中國自近代以來民主發展的歷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實現民族自決階段、實現社會平等階段和廣泛政治參與的階段。這是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邁出的三大步。在這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民主政治的實踐內容也是不同的。
中國的民主道路是從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開始的,這是中國民族政治的第一步。中國近代以來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把權力奪回到中國人手中,改變自1840年以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倍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欺凌的悲慘命運。民族獨立,是那個時代全體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實現民族獨立就是實現了全民族的愿望,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意志。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意味著中國民主的初步實現,即實現了主權民主。
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第二步,是中國人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實現和保障。生存權、發展權是基本的人權。在舊中國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基本的生存權利都得不到保障。新中國建立后,迅速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是全體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解放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絕大多數中國人能夠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中國社會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小康的巨大飛躍。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人民在經濟上和人格上的平等,這是這一階段民主的第一層含義。其次,由于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政策具有人民性,得到了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人民認同意味著權力的授予,即賦予了國家政權以正當性、合法性。因此,這一時期民主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權利、尤其是經濟權利的平等,這是中國民主在民族自決意義上的擴大和提升,并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
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第三步,就是目前這個階段,即在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地相應擴大人民的政治權利、社會權利的階段,這個階段民主的主要內容是人民對國家的經濟、政治社會事務參與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人民依照法律直接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等。這是中國民主的第三步,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階段。
三、啟示
通過中國民主的實際道路,我們可以獲得三點啟示:
第一,一個國家的民主是發生于這個國家和民族所處歷史環境的,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民主是內生的。
第二,每個時期民主政治的內容是不同的,這是由于不同時期,國家和民族面臨的問題、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希望達到的目標所決定的。
第三,民主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隨著社會發展變遷而逐步擴大、發展和提升的。
所以,中國的民主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根據所面臨的問題和要完成的任務,以至于要達到的目標,所以它的民主的內容以及由內容所選擇的它的形式,都是不同的。分成了民族自決、人民認同和人民參與這樣三個歷史階段。
如果從概念上講,關于民主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民主的形式問題。
自由主義者總是愛爭論民主。這其中有一個誤區,就是把民主的形式當成民主的內容了。比如說選舉、多黨制和議會制等等,這些的確是西方普遍采取的民主形式。但這些畢竟不能等同于民主本身。把民主的形式當成民主本身是個很大的誤區。所以,當自由主義者中沒有看到西方常見到的民主形式的時候,就判定中國沒有民主,而全然不顧中國的歷史、國情,這表明他們對中國的歷史并不理解。
看待民主應當首先從本質上看,沒有一個社會和國家是為了民主而民主的,即為了追求某種民主的形式而實施民主的,民主不是擺設,民主是為了解決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為了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出現、而存在的。因此,認識的民主,有一個客觀標準的問題,這就是要看,在這種制度下,人民的意愿能否得到充分表達,人民權利能否得以充分實現,人民的權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保障。進一步講,這種制度能否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能否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否實現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總之,能否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這是衡量一個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制度,是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標準。其他的標準都是次要的,因為民主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多數人的利益和社會的進步發展。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解決了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制度就是民主的,就是好的制度。不能脫離具體的環境、任務來抽象地談民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