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應優先選用國產重大裝備
高梁
光明觀察刊發時間: 2006-11-21 http://guancha.gmw.cn
所謂政府采購,既包括人們通常理解的政府行政性采購(如政府建筑、公務用車、辦公用設備或軟件),也包括政府出資或組織的重要工程(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國防工程)及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重大裝備和產品的過程中,對裝備和材料的采購。政府采購在國民經濟的投資總額中,占有一個重要的份額。
關于政府采購問題,我國政府和學界不少人曾經認為,必須遵照中外產品一視同仁原則(實際執行中往往是優先采購國外產品),否則就違反了公平競爭擇優的市場原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政府采購優先選用本國企業的產品,是國家保護和支持本國工業產品的市場地位、支持本國戰略性產業的重要政策手段。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這一政策,WTO對此也是認可的。
通過政府采購方式,支持國產重大裝備進入市場,是落實國家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一項重要舉措。
政府采購對提高企業競爭力尤顯重要
我國經過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工業體系,覆蓋了從采掘、原材料、機械加工裝備到下游最終產品。其中,裝備制造業是工業體系的核心和基礎。但由于我國工業的技術制造水平偏低,近20年來,加工裝備工業受進口裝備的沖擊很大,進口裝備在國內中高端市場的占有率,已從1978年的三分之一提高到現在的70%左右,占GDP的10%以上。這一事實不僅反映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尷尬處境,也反映了我國工業和技術競爭力在國際中處于中低端。當前我們亟須推動裝備工業企業轉變經營機制,采用高新技術,提高市場占有率,這對我國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意義十分重大。
加快重大裝備技術改造換代,提高國產裝備市場占有率,是振興裝備工業的重要內容。重大工業裝備包括新一代清潔高效發電裝備(火電、水電、核電和風電),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石化、煤化工和冶金成套設備,煤礦采掘洗選設備,大型施工機械(如隧道掘進裝備),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大型精密數控加工裝備,等等。我國在重大裝備生產領域,具有足以令其他第三世界大國羨慕的工業和技術基礎。目前,這一基礎的載體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經過前一輪企業改革和市場的淘汰,現有裝備企業的技術、管理和經營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歷史包袱重、市場占有率低。特別是在國外同類企業的競爭面前,處于明顯的下風。提高這類企業的競爭能力,當然需要采取綜合配套措施,其中政府采購顯得尤其重要。
市場信任度低阻礙我國工業技術進步
重大技術裝備與大批量工業產品(如汽車、電視)在市場表現上有明顯的差別。一是訂貨頻度低、批量小;二是產品訂貨差異性強,經常要針對不同客戶進行特殊設計;三是單套產品價值大,技術復雜,要求高可靠性和高維護性;四是競爭激烈。由于發達國家重大裝備的市場已處于飽和狀態,他們的裝備企業都想擠進中國這一新興市場。所以在重大工程招標投標過程中,我國企業無一例外地要面對外國著名跨國公司的強力競爭。我們的企業,在產品性能、客戶支援能力(如使用培訓、設備維護、易損零部件及時更換等)上,還處于初級水平,特別是長期以來,進口裝備已獲得國內用戶的認同,對本國裝備的信任度相對較低,所以在重大裝備市場上,我國企業處于明顯劣勢。
本國裝備的市場信任度低,還有另一面的原因。由于技術水平所限,我國不少領域的裝備性能指標,比先進國家的產品還有較大差距(如加工精度、可靠性、大修周期和維護費用等)。盡管我們產品的售價可能低于進口設備,但在可靠性、運行穩定性和耐久性方面往往不如人意,維護頻度高,從而運行成本較高。作為生產資料,上述指標對用戶的重要性,往往比產品的初始售價更重要。長期以來,這種整體性的差距造成了國內用戶對國產裝備信任度較差。而偏好于購買外國(或合資)品牌的產品。
當然,用戶愿意購買外國產品,不能籠統地歸因于崇洋媚外心理,因為對任何企業單位來說,大型裝備投資都是一項重大決策,耗費巨大。如果買來的設備不合用,很可能對企業的經營造成致命打擊。所以很多人寧愿多花錢買外國知名品牌裝備,而不愿意擔責任去吃“第一個螃蟹”,冒風險買國產裝備。因為這畢竟和買一臺國產電視機不同。這樣的氛圍,就使得一些在質量性能方面已經獲得重大進步的裝備,由于缺乏運行的實踐,而得不到用戶的認可,從而使重大裝備的制造企業,在耗費了巨大研發成本后,得不到應有的市場承認,成為阻礙我國工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
缺乏本國市場的信任,是幾乎所有后進國家的新興產業,在追趕先進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門檻。在重大裝備領域,越過這一門檻就顯得特別的艱難。由于市場進入的難度遠高于一般裝備,市場占有率小導致企業效益差,企業無錢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就愈發缺乏競爭力。如不能擺脫這一惡性循環,則從長遠看,行業前景就不樂觀了。
重大技術裝備得到市場承認的三要素
國家對振興裝備工業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工業領域出現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如我國哈電集團贏得三峽右岸發電機組招標,齊齊哈爾一重與中石化和鞍鋼等用戶合作自主開發重大關鍵設備等。
從各項成功的經驗可以看到,要使重大技術裝備得到市場承認,必須獲得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第一,企業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發揮技術進步主體的作用,瞄準市場需求,摸清國外競爭對手情況,加快新技術消化和新產品開發,加強營銷和客戶支援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爭得必要的資金(或金融)支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三,探索最合理的市場切入方式。通過市場門檻,是國產重大裝備獲得市場生存權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讓第一臺新設備投入常規運行,才能使新一代產品得到檢驗,并獲得改進改型的空間;才能獲得市場的信任,并站住腳跟;才能獲得規模效益,降低學習成本,使企業在持續的技術進步中,邁開產業化的步伐。
在這一基礎上,政府采購政策是幫助企業邁出這關鍵一步的強有力的助推器。政府采購通常是通過重大工程來體現的。具體的實施,要在總的投資規劃指導下,將認定的自主創新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確定支持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同時,應優先支持自主創新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參與政府采購。對經有關部門認定的新技術含量高、技術規格和價格難以確定的科技自主創新產品,可以選擇競爭性談判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對政府采購科技自主創新產品的采購項目,增加適當的附加分值,特別是應增加科技自主創新產品評分項,并設定一定比例的分值權重,增加科技自主創新產品生產企業獲得政府采購合同的機會。
另外,在由政府核準或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中,確需要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有必要制定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方案。對外資企業參與政府支持的重點工程項目的招標,如果與本國企業進行聯合設計或制造并轉讓核心技術的,也應給予優先支持。
(本文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 中國工業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