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黃紀蘇王煥青杜禹新浪聊《我們走在大路上》

未知 · 2006-11-17 · 來源:新浪娛樂訊
《我們走在大路上》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黃紀蘇王煥青杜禹新浪聊《我們走在大路上》

新浪娛樂訊

11月14日13時,編劇黃紀蘇、導演王煥青及及總制片人杜禹做客新浪聊天室與網友聊下多媒體網絡劇(舞臺版)《我們走在大路上》。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就現在北京朝陽文化館上演的一幕話劇《我們走在大路上》與各位網友進行交流。我們現在到場的來嘉賓有這部話劇的編劇黃紀蘇和導演王煥青,還有制片人杜禹三位先生。

現在網友提問也很多,我們這樣,先讓三位嘉賓開始,黃紀蘇、王煥青、杜禹,每個人先簡短介紹一下自己。

黃紀蘇:大家好,我叫黃紀蘇,這是部劇的編劇,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從事的一本雜志叫《中國社會科學》。這部戲主要是對改革開放30年歷史的一個反思,簡單先說這一點。

王煥青:大家好,我叫王煥青,是北京服裝學院的教員、畫家,是這部戲的導演。

杜禹:我叫杜禹,我是漫悟網的制片人,也是多媒體網絡劇《我們走在大路上》的總制片人。

主持人:我現在就開始直接提一些問題,因為這部話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北京已經演了好多天了,而且反響很大,很多觀眾包括關心這部劇的網友都向咱們的編劇和導演,包括制片人提了若干的問題。今天聊天時間是45分鐘,時間有限,我把這些問題歸納為幾大類,分別向他們三位提出來。

先有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是問黃紀蘇先生,目前黨中央提出來建立和諧社會的路線方針政策,你的這部劇的結尾出現了“我們一起走”的這樣一個非常壯觀的場面,有很多人為此潸然淚下,能否說一下你是否已經預期到了和諧社會這樣一個黨的政策的提出,你來這樣設計這個劇的結尾?

黃紀蘇王煥青聯手打造 3年前開始創作

黃紀蘇:這部劇是從2003年開始寫的,大概寫了有兩年多的時間。我想寫這出劇,是要對這30年中國所走過的道路進行一些反思。我個人的理解,中國在這幾十年,從新中國開始大概前30年,后來改革開放又是30年。屬于套用黑格爾的正題、反題、合題,中國應該是在第三個階段,就是合題上。我們總結前兩個時期,正反兩方面的利弊得失,在第三個階段上走出一條中華民族更健康的、更和諧的、更平穩的這么一個道路。

寫的時候那會兒沒太聽說這么一個東西,但是我想大家作為中華民族的這些成員,大家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希望我們是在一條船上,大家同舟共濟,能夠把下一段的里程走得更好。

網友:導演王煥青,因為現在這部劇出來以后,應該說褒貶不一,提出一些批評的意見讓你回答。經??丛拕〉挠^眾認為這部劇就是詩朗誦,就是不停地在那兒走,然后加上詩朗誦。關于這樣的一種批評的聲音,有別于傳統話劇,或者是有情節的批評聲音,你是怎么回應的?

王煥青:我理解這不是批評,這是贊許。我覺得大家是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人的一個習慣性的思維就是當他看到與眾不同東西的時候,都有點束手無策,說它是個詩朗誦,我覺得說得非常準確。因為在我眼里面,紀蘇的這個劇本我認為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頌詩,尤其是側重改革開放到今天這30年來的一部頌詩,實際上我們就想把它做成一個頌詩體的一部作品。至于它是不是話劇,可能從開始的時候,紀蘇在寫劇本的時候沒有想到是寫劇本。

我因為參與了這個工作,也花了一些心血,我自己如果給它下一個定義,我自己都不知道它應該叫什么,但是我覺得這部頌詩非常貼切地有力量的也非常恰當的一個表達形式。

《我們走在大路上》體現互動概念

網友:目前這部戲已經演了有大概十來場了,你投資這部劇,介質到現在掙錢了沒有?

杜禹:因為當時我看到這個劇本以后,第一個給我的感覺是紀蘇寫完這個劇本,王煥青給我看劇本的時候,我第一個為之里邊的內容,以及這些人操作的劇本,有社會責任感我被打動了。所以,我們董事會決定投入這部劇。這部劇實際上我們冠以名字叫“多媒體網絡劇”。剛才網友談到掙錢與沒掙錢的問題,現在劇場演出實際上是網絡劇的一個舞臺版本,或者叫舞臺本。它主要是要磨合演員,將來要創造網絡劇的一個前期的熱身。所以,我們也沒有考慮到要掙多少錢。但是它的社會反響以及在媒體的關注、老百姓的關注上,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預期效果。我覺得掙錢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就是既得利益,或者就是眼前利益。一個是中期利益,或者一個長遠利益。其實這部戲將來我們要真正做成多媒體網絡劇的時候,在網絡里進行傳播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才考慮掙錢的問題,或者是掙錢掙多少的問題,現在只是考慮到社會影響,以及我們在前期預熱多媒體網絡劇的過程。

網友:黃紀蘇,有一些批評者認為你這部劇對改革開放頗有微詞,有一些批評性的語言,你個人認為這樣對你下的結論,你覺得對不對?

黃紀蘇:這是一個比較片面的東西,因為其實我們反思改革開放,不是要攻擊改革開放,不是否定改革開放。因為大家看這個東西的時候,都應該有很深的印象。我們改革開放的起點,在起點上我們有非常宏大的頌詩,比如解放的。甚至說到改革開放以后,有一些新樹立的社會原則,我們在第三幕的結尾,也對它有理性的理解,非常肯定。為什么這樣呢?因為我們是把它放在1840年以來這160年,中華民族在這160年來的歷史任務,在這么一個大背景下考慮改革開放時代。這樣我們對它們都有我們的理解,我們可能有批評的時候,有贊揚的時候。當我們批評的時候,我們是包含著肯定;當我們贊揚的時候,里面也有陰影。

這出劇實際上也表現了一個過來人我們對整個這一段歷史過程的思考,我們的確有一些矛盾的東西,有一些感嘆的東西。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是真實的,你要說批評,我們當然是要批評,但是現在大家都在反思,所謂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它實際上也是針對的前一段的那些問題,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路線。我想它都是包含了批評的。

當然我們的批評是為了建設,是希望這種改革開放能給最大多數人帶來利益,能為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崛起,能夠提供一個更好的契機。

網友:在這部話劇演到一半多一點的時候,開了一次討論會,有一些學者還有一些觀眾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比如有的學者說,看了這部戲,他認為這就是20、30個出租車司機聊天的一個集合,戲劇是很不成功的,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黃紀蘇:剛才煥青說批評其實應該是一種表揚,我在某種程度上也認為這是一種表揚。其實我們有很多智慧就是在民間的,就是在很地層、很草根的。因為我們跟出租車司機,跟其他非常基層的群眾進行交流的時候,發現了他們是有大智慧的。他們能以真正大俗大雅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于生活的深刻理解。我也許這個東西還達不到這20個出租車司機。

我想說藝術家、思想者(blog)、知識分子,他們的確有時有一種過于精英主義,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的有的時候從知識上、見識上還往往低人一等。這種情況下我倒覺得我們應該向包括出租車司機在內的廣大普通群眾好好學習。我也希望跟這些知識分子、這些精英一道共勉。

網友:王煥青導演,這個劇演出之后還有一些批評的聲音,比如認為這部戲是你們在裝神弄鬼。

主持人:我不知道王煥青導演跟這21個演員,很多演員都是中戲很有經驗的演員,應該說借你的口,你了解的情況,這些演員特別是年輕演員對黃紀蘇這么有強烈政治色彩的戲,他們大概是怎么看的?

王煥青:我還想接著你第一個問題說,如果是一個認真的觀眾,他可能留意到紀蘇的劇本當中,在頌詩當中有那么幾句,我們走過孔子的思想,走過杜甫的詩篇。我們想說的是,一個非常悲憫的充滿大愛的詩篇,他在整體的兩個半小時過程當中,其實一直延續一種氣息,這種氣息在我理解,包括我跟演員在一起溝通的時候,盡量是大家能夠共同有一種共識,實際上就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當中,實際上一直有一種不滅的氣息,它一定是端正、端莊的和浩然正氣有關聯的。我在讀紀蘇的劇本當中,整體當中我覺得他完全是籠罩在這樣的氣息當中。中間會有一些東西對我們30年過程當中的一些知識分子和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做了批判,但是我覺得這種批判,就像我們之前聊到的一個話題,我自己把它理解成是帶有一點點恥辱柱的意思。就是把它從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文化現象、一些知識分子的言論和他們的學說被在這兒實際上用一種稍微幽默,實際上是溫婉諷刺的手法把它們表達出來了。這個事情其實是很激怒現在一些走紅的文人,包括有人在研討會上說我們在裝神弄鬼,其實當時我想到了魯迅的雜文在那個時期的上海,在舊上海當中遭遇到舊文人的圍攻和他們的看法,他們認為魯迅的雜文一不是文化,二不是藝術,三不是學術,實際上就是一個老頭(blog)在那兒裝神弄鬼地罵人。但實際上我又想說《阿Q正傳》從它誕生那天起,從報紙上零零散散發表那天起,其實很多文人就開始給自己對號入座,魯迅可能把他們自己某一個人擱到這個小說當中去了。

這個劇讓我看到了另一個文化風景,當一些人對自己的說和他們的談、他們的文章和他們的作品沒有承擔感的時候,當他們看到一種批評的時候,他們非常小架子氣地跳出來,然后跟自己對號入座,然后把自己給自己激怒了。甚至我不認為是這個戲激怒了什么人,這個戲就是比較客觀地帶有點諷刺的把他們的言行擱到這里了。

所以,演員在這個戲當中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就是什么呢?就是作為一種非常有光芒的一種介質,把詩篇的光澤呈現出來,把該批判的部分非常鮮活、生動地表現出來。在這一點上,我認為這個戲做得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我們走在大路上》沒有任何政治風險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網友:杜禹制作人,當你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你決定投資甚至把這部戲做延伸成動漫的網絡劇,你認為沒有政治風險嗎?

杜禹:看完劇本首先給我第一個感覺,這個劇本整個給我感覺是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種劇本。所以,關于政治風險,我覺得沒有任何政治風險,政治風險何在?最后我們的結尾,大家看得非常清清楚楚,大家攜起手來,包括我們現在國家提倡的以人為本,走向和諧社會。而且我們對于30年的梳理,叫一個總結也好,我們都是恰如其份的,而且提出它在前進當中的一些問題,這應該展示一下,用很幽默、諷刺地再現出來,不會讓后人再重蹈覆轍。我們看了以后,覺得這沒有任何的政治風險。它只能對社會有積極的一面,沒有消極的一面。

再就是現在我們敢于批評自己,這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表現。假定中華民族到現在為止還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和自己的矛盾,這個民族是不可救藥的。也就是說民族現在的自信、自強,是中華民族強大的一種表現。所以,沒有什么風險問題。

網友:黃紀蘇老師,我很尊重你,我知道你以前寫過《愛情螞蟻》、《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這樣非常有名的話劇,接著是《格瓦拉》,另外還有《我們走在大路上》。黃老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愛情螞蟻》、《切·格瓦拉》與《我們走在大路上》是不是一個風格的話?。?/p>

黃紀蘇:《愛情螞蟻》是我翻譯的一個東西,導演給換了一個名字。那肯定是跟我在思想內容上、觀點上,跟后來的幾出戲是非常不一樣的?!兑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它在基本思想走向上,和《切·格瓦拉》、《我們走在大路上》是非常一致的。比較不一樣的是,幾部戲思想內容上是各有側重的。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說的是意大利一個事,畢竟是在那么一個敘事框架里,只是談司法制度。另外我們在戲里也談到了左翼作家與整個資本主義文化的東西?!肚小じ裢呃芬彩窃谀敲匆粋€敘事框架里,說的是拉丁美洲的一個英雄,當然當時主要是圍繞著貧富問題在談,也是在價值觀念這個層面上談的,談的比較集中,比較極致。

這部戲實際上談的是我們這個民族近30年的歷史,當然也說到它的前身,那就是新中國的歷史,或有前身的前身,1840年以來這160年中國的歷史,是正面回顧這么一個東西。所以,在思想內容上有很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側重。在表達方式上,《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的故事、情節、人物這些更接近寫實主義的風格,當然我們也不好給它完全定義為寫實主義的戲劇。至于《切·格瓦拉》、《我們走在大路上》是詩劇的風格、詩劇的方式更強一些。

導演就像是工地的工頭 讓每人都能發揮出各自光彩

網友:王煥青導演,因為有觀眾說當時《切·格瓦拉》這部劇,黃紀蘇上一部全部由女演員演的《切·格瓦拉》這部劇,其中一個女演員是被一個很有名的導演選中了,你認為這一版的《我們走在大路上》,你作為導演,您認為這21個演員當中,誰會因為這部戲來走紅?

  王煥青: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難的話題。因為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作為這個戲的一個施工者,像一個工頭,導演其實就是一個工頭,我看這21個演員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各個都有光彩,他們在這個戲里都各得其所,每個人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華。假定我是一個演員,如果我再做什么東西,我首先想到的是這21位非常有才華的演員,至于其他的人,他是不是有眼力,是不是有相同的判斷力,我真的是不知道。但是我特別相信,他們通過這出戲的演出,對自己是一個非常大的釋放,他們在自己平常演劇體系之外又遭遇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表達形式。他們從開始的抵觸到后來的喜歡,到后來自己的沉醉,對自己未來得發展都是大有好處的。

  主持人:你剛才說那句話很有意思,一開始這些演員對這出戲的抵觸,他們當時抵觸的是什么呢?

  王煥青:抵觸的其實還是導演。他們之所以來是因為很仰慕紀蘇的,因為他們知道之前紀蘇的《切·格瓦拉》很有光彩,因為那個劇本照亮了很多演員,照樣了很多從事這個戲、參與這個戲的演員,他們是沖著紀蘇來的。我沒導過戲,當然他們也很懷疑。當我要做一個跟之前不同的劇的時候,他們想這個癟三為什么能另起爐灶做一個東西。實際上后來也是由于他們的聰明才智,意識到這個劇本的與眾不同,所以一定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形式,并不是我要獨出心裁,我也不想搞什么創新,我只是想找到一種演員能夠充分地去理解這部詩篇體的作品,在這之間找到一個橋梁,讓他們能夠充分在舞臺上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導演,每個人都能充分地釋放自己的才華,我覺得后來大家是在這個地方找到了一個共識。

  主持人:杜禹先生認為在投資這部戲之前,除了剛才你說的網絡什么后續延伸的一些產品以外,你認為黃紀蘇這個編劇是不是一個造星的編?。?/p>

  杜禹:這個本子是一個制造群星的編劇。在這里我也特別想借此機會非常感謝紀蘇這個本子。再就是我也特別想感謝煥青。因為這個劇拿來以后,實際上它的表現形態在這里邊非常重要,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戲劇要出現,或者是一個舞臺藝術要出現。怎么樣把一個最完美的藝術表現方式呈現給觀眾,可能這是我后來最擔心的一點。當時黃紀蘇跟煥青一直策劃這個項目,而且一直是選定由煥青做導演。實際上我對煥青的理解比較深,也知道煥青能出現意想不到的藝術想象力和結果都是比較好的。但是作為一個舞臺劇的呈現,到底什么樣最準,實際上我們在排練過程當中是一直也在磨合。當然煥青非常聰明,隨時調整自己的方向,隨時吸收各自的優點,包括調動所有的演員。所以,當時演員有很多不理解的時候,實際上我也做了很多工作,覺得導演沒有把握住戲,現在大家表演的方式,包括用一種肢體語言來升華語言的東西,大家都沒有嘗試過。實際上煥青心里邊比較有底的,因為大家在排練場最后看不到合成的效果。實際上大家最終呈現在彩排的第一天的時候,大家突然感覺到這么偉大的導演出現了,這么偉大的劇本出現了,實際上那天彩排之后大家突然有這種感覺,而且就是在那幾秒鐘之內,之前大家都沒有這種預測。但是這個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關于董事會投資,第一大家也比較相信我這個人的藝術感覺。所以,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這個投資是很成功的,而且后續會更成功,因為將來作為網絡劇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是一種更新的表現形式,而且這種表現形式在中國乃至在世界都沒有這種模式。這需要什么呢?需要大家探索。需要什么人去探索,需要什么人去開拓,需要什么人去來做這個事呢?需要有才華的有底蘊的人才能做出來。我相信這個事一定能成功。

  主持人:黃紀蘇,我記得當時在討論會上有一位學者,這位學者十幾年前我也認識他。他說聽說黃紀蘇這部戲是一部中左的戲,但是他看完之后,他說出了結尾之外,這部戲還是極左的戲。黃老師,你認為你用這樣一種泛政治化的解讀,你是左還是右,還是中左,你有給自己一個定位嗎?

  黃紀蘇:實際上有一些政治標簽是非常不準確的。比如前些年,弄完《格瓦拉》之后,很多人認為是一個新左。弄這個之后,很多人又說是中左了,又是背叛革命之類的,諸如此類。實際上我不認為是這樣。當然這些標簽有他們的便利之處,比較容易把一些很復雜的事情說得比較簡單,有它便利之處。但是同時它又會造成一些很大的誤解。弄《格瓦拉》也不是極左的東西,因為它是在價值觀的層面上談一個當時的貧富分化的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最后比如像有些人說的他主張的是暴力革命,我們只是對50、60年代世界革命的那種東西,我們有我們對暴力革命的理解,包括對中國革命的理解。但并不一定我們主張今天就是要暴力革命,這是兩回事。我們所寫的《格瓦拉》,戲劇里面的《格瓦拉》跟現實生活中作為一個公共符號的《格瓦拉》,那個《格瓦拉》的確具有暴力革命的含義在里頭,但這兩個《格瓦拉》是有區別的。

  至于這出戲是不是中左我也不知道。有人說里頭有民族主義,有人說里頭有社會主義,還有的人說里頭有一些自由主義,我想大概這些因素都有,只不過我們走不同的歷史階段,我們回望不同的歷史階段,回顧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問題的時候,我想各個因素都是有不同的側重。

  《我們走在大路上》反映社會心理史

  主持人:你給自己的定位是左派嗎?

  黃紀蘇:如果我們一定要說左、右的話,比較主張社會平等如果就是左派,應該說我從情感上來說,我是一個左派。但是同時也像這個戲里所說的,我們對于一些,比如強者哲學,比如像精英主義,這些東西都給我們改革開放提供了相當巨大動力的東西,在一定階段內,我們從理性上對于它也是有所理解的,這就是我們在第三幕的時候,“夜就是這么熬出來,路就是這么踩出來,鐵就是這么打出來,家就是這么發出來,國就是這么強起來”。我們真是找的一個唱詩班把這些東西給唱出來,可見我們就是在理性上對這些東西理解。

  當然最后我們要說到現在走過正題,走向反題,現在走向合題的時候,我們也處在一種理性上,又在感性上、感情上跟理性上倒獲得了統一。精英注意、強者哲學的東西,這種能量經過這么多年基本上已經耗盡了,又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面對這些問題,大家應該走一條更和諧的路,用戲里話說,“能以彼此的微笑而微笑,能以共同的行走而行走”,這也是反映了一種歷史的理性,不僅僅代表我們的情感。

  主持人:很多看過這部戲的觀眾,說在看這部戲的人當中,有很多很多社會的名流,比如電視臺的很多著名主持人都看了,還有一些導演或者是一些演員,看這部戲的人給人感覺反而是一種精英的階層。你是不是在導演這部戲的時候有意地把它做成一種對應這樣一些專業人士,或者是業內人士,做給他們看的呢?

  王煥青:沒有,就像剛才紀蘇說的,做這個戲,包括像杜禹對這部戲的評價,實際上是看到了紀蘇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擔當感。實際上我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其實我等于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在親近一種理想、一種思想,怎么樣把這個東西能夠充分地在舞臺上去展示出來。當然我可能在意的是它的感染力,因為我覺得這個感染力是對所有人的,就包括就像那天的研討會當中一些知識分子,甚至有人可以謾罵這個戲一樣,我覺得如果他是一個正常的人,是生動的人,有正常的感官的人,實際上在那個時間里,我可以比較自信地說,它一定是被感染了。

  我還想說,不喜歡這部戲的人,如果被激怒了的時候,一定不是我們激怒了他,而是他自己由于他的偏狹激怒了他自己。所以,我們不可能為了做一個東西,為了投合某個人,因為這件事情并不是為了迎合任何人的。你剛才問到制片人的話題,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是做一個商業的行為,我們會采取一個迎合的手段,因為對目前市場的研究大家反正都會略知一二,我們為什么非常果決把它做成了一個真正發言的平臺,而不是做成一個傳統的戲?。科鋵嵕褪窍胝f,在今天沉默的大多數,實際上是沒有發言的公器的,那么小劇場實際上本來是一個消閑文化的樣式,但是我們把它改造成了一個演講的場所,讓一個詩篇淋漓酣暢在兩個多小時里傳達給每一個走進劇場的人。我自信的一點是,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人,不管怎么看待這個戲劇的人,他在這兩個小時里一定是被感動的。只是他或許用理性調解這個東西的時候,是另外一回事,他得出任何結論都是他自己的學識和來路所決定的。

  主持人:時間快到了,我再問三人一人一個問題。黃紀蘇現在已經是從翻譯的《愛情螞蟻》,到后代寫的《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到《切·格瓦拉》,到《我們走在大路上》,這么幾部劇都做下來了。有很多喜歡你戲劇的粉絲問,你下一步劇會是什么樣的?

  黃紀蘇:其實我寫劇務跟寫文章以及跟其它的樣式是一樣的,是表達我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倒沒有特別想到以后再弄一個什么戲劇。實際上我在寫《切·格瓦拉》的時候沒有想再搞一個什么東西,只是有一些朋友提起這個事來,是不是再搞一個什么東西,把30年好好再回顧一下,然后就搞了。這個話當然也不好說以后就一定不搞了,但是現在的確也沒有什么計劃一定是要再搞一個什么東西。但是無論是搞不搞,但凡要搞的話,一定是一個比較真誠的東西,自己怎么想的就是怎么想的。

  另外,應該是對社會負責的一個東西。就像你剛才問到煥青的問題,我們跟市場、觀眾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當然我們首先要面對這些觀眾,我們還要對歷史負責,我們要為一段歷史,為一段社會歷史過程,為它造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超越此時此地的或者是具有超越此時此地特點的一種東西。我想假定要做的話,它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真誠的、不為眼下的流行文化所左右的一個東西。

  主持人:煥青應該說是第一次擔任導演。

  黃紀蘇:我解釋一下,他不是第一次,演《格瓦拉》的時候,他是導演之一。

  主持人:應該說是獨立地導演第一部話劇,應該說很成功。雖然我整個聊天過程中問的都是很多的負面問題,實際上是因為負面問題太少,整個網絡上夸獎這部劇的東西太多,所以可能我問的負面問題更讓網友感興趣。

  煥青,第一次獨立導這么一部話劇,應該說產生了非常大的反響,面對很多普通的觀眾還有若干的這個圈子里的名人大腕都來看。作為你一個從事美術的,你的專業是敘述,這部劇會給你的美術專業帶來什么樣的衍生產品?

  《我們走在大路上》讓多種舞臺元素互相制衡也互相激發

  王煥青:其實不了解我的人會認為我一個畫畫的人為什么會做戲???其實在我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可分的。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對社會發言,他一定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一定要有見識。因為現在我們在看所謂藝術作品的時候,我覺得那種文件性、廣泛性應該是很多了,但是我覺得在那個實的部分,少之又少。紀蘇那會兒拉著我一起做這個戲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我知道他想發言的時候,一定是有見識的發言,我希望我的這個勞動和他的勞動會拼合在一起。他轉過來其實對我美術的影響,我覺得是思想性的影響,促使我會站在我一個應該親近的立場上,非常清醒、非常質性地去看待自己的工作,繪畫也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行為,它應該對社會產生影響。如果產生影響的時候,產生怎么樣的影響,就應該是非常值得考量的一個問題。就包括現在接下來我可能會在下個月的一個展覽當中,我會把這個戲的一些影像部分重新再拍攝、間接,然后做成我和紀蘇的一個美術作品,拿到一個美術空間去展覽。

  主持人:哪兒展覽呢?

  王煥青:今日美術館,在12月16日。

  主持人:那就是喜歡這個劇的人還可以靜態地看《我們走在大路上》。

  王煥青:影像版的。

  主持人:在今日美術館。

  王煥青:我額外想再增加兩句話。實際上我作為一個導演,確實說從幼稚到沒有經驗這方面應該是不言自明的。實際上不管是杜禹還是紀蘇,還是周邊的很多朋友,當我們成立了這個劇組,說要去做這部戲的時候,實際上有很多幕后的導演,很多人在后面出謀劃策,在提各種各樣建設性的意見,在把各自的創造性拿進來,包括演員當中,有很多人已經都變成導演了。只不過說有一點對不住大家,這個名字最終只是落在我王煥青一個人頭上,但是最后如果有機會,我會通過文字把每個人的勞動和創造公布給大家。

  主持人:紀蘇還有點補充。

  黃紀蘇:做這出劇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表達一種思想,言說一種話題,表達一種立場,更坦率地說要找投資人,都是很困難的。所以,這一點我也非常感謝杜禹先生,他不僅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后來通過這么長時間的了解,知道他還是一個心很善的人。他的全力傾注,使我們把這件事就干成了。

  另外我想說說煥青,我們也是認識好幾年的老朋友了。有時人家經常問起我,說你對這部戲的導演是怎么看的,說對舞臺呈現怎么看。實際上我這個問題并沒有太仔細地考慮。但我覺得首先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就是這導演沒干什么、沒做什么。我覺得第一他沒有把這出劇做成一出鬧劇。因為包括很多社會批判、社會諷刺內容的,極容易被做成一種輕喜劇,我們在話劇舞臺上已經到了很濫的地步了,甚至說到了臭了一條街的地步了。煥青剛開始接觸,之所以找他來,因為我發現他是一個品格很好的人。另外,藝術境界挺高的一個人。這兩點我把它找來,請他到時候來幫忙做這么一個東西。我覺得這個東西是正確的。

  另外,他做了什么事情,當然做了一些比較細小的事情,我就不在這塊兒占用大家時間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事情,這出劇,他本身談這30年的我們民族的一個歷史,我剛才說了要為這個民族造像,應該是有一種歷史感的、史詩感的、雕塑畫面感的東西。這些我們很難想象它在舞臺上怎么呈現。煥青找到了這個東西,找到了這種大風格,這是我非常高興的,也是非常感激他們的。

  我就補充這一點。

  新浪網為獨家網絡支持 舞臺劇即將走進網絡

  主持人:杜禹,我們知道這部戲獨家的網絡支持是新浪網,所以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兒聊天的原因。因為知道你這部戲后邊要把它變成網絡版,很快要推出。你能在這兒給廣大的網民,因為咱們有很多外地的網民,包括北京的若干若干的網民,因為咱們劇場有限,很多人不可能親臨現場去看這部劇。但是我想通過互聯網今天這個留言,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把《我們走在大路上》這臺舞臺劇最后搬到網絡上,大概是什么樣的呈現形式?你能簡單介紹一下最后的呈現形式嗎?

  杜禹:我簡單說一下時間,因為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要進入到網絡劇的拍攝,由煥青率領著這些攝制人馬,包括演員,還包括錄音,還有畫動畫的部分,都奔赴到大興去拍攝。拍攝期需要幾天時間,但是未定,因為這是一個探索的劇,現在沒有確定什么時候能夠拍完。但是制作出來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因為它帶有互動性的網絡,將來播出時帶有互動性,把演員的一些背景,包括一些寫意的背景,還包括動畫的一些元素,還包括其它可視性的元素。

  我在這兒主要想說這么一句話,我們演出這幾場,首先得到了媒體的關注,而且更多的是廣泛的觀眾給予了我們戲的一些關注。我們前前后后大概有5000人觀看了這出戲。雖然在網絡上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但是在舞臺上,我們在磨合的過程當中有5000多人也是一個很大的受眾群。我們從第一場彩排一直到最后的演出,所有的觀眾都靜靜地肷著屁股在那兒聽,而且最后散場的時候,長達十幾分鐘都不愿離去,我想說明一點是什么呢?觀眾對這部戲的厚愛度,還有對這部戲當時的震撼,我覺得我用任何的語言,說什么都不過分。

  關于這部戲,剛才你也說到這部戲有沒有什么風險,我可以用觀眾長時間的鼓掌來回答,有什么風險?大家只是感激這些編劇,感激這個戲所有的演員,而且他們覺著在這里邊是兩個小時震撼他們的心靈,而且體現國家以人為本走向和諧社會的希望。在這里我特別想感謝這些觀眾,而且我特別感謝新浪網。因為我們從網絡劇第一天開始,向觀眾見面的時候,新浪網就給予了直接的關注,而且給予了很多各方面的報道,我在這里邊也代表我們全體的工作人員和全體攝制組向新浪網表示感謝。

  再就是我們本身漫悟網,因為將來《我們走在大路上》是以漫悟網推出的,漫悟網整個結構,整個總編還是黃老師,總導演是煥青,我想煥青在介紹《我們走在大路上》,也簡單把網絡上的介紹一下。

  王煥青:我先做一個廣告,這個星期的星期六和星期日,演出是照常進行,因為我們整個要做一個舞臺版的記錄,是以演出在進行,也歡迎所有喜歡這個戲的人、關注這個戲的朋友到現場來看演出。

  另外,接著剛才杜總的網絡劇的形式的話題。網絡劇截止到目前還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做了很長時間的調研和一些技術環節的準備,接下來實際上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以《我們走在大路上》這個舞臺本作為基本藍圖變成網絡劇的時候,它里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被展開,比如涉及到某一個話題,可能會專門請有關專家進行討論的現場的研討會的網絡直播,也可以有數字化的錄播,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比如某一方面的人,我們也可以做現場的采訪,比如對當事人的一些采訪。就這樣一些內容,再加上比如動畫型的室內的搬演型的,這樣幾個元素結合在一起,可能構成我們現在所說的網絡劇的基本的結構。

  主持人:把互聯網所有的功能和元素都可以融進來,融進來之后也可能就像咱們聊天一樣,但是有可能前面坐的是演員,底下坐的是網民,網民和演員直接可以溝通,網民和導演也可以直接溝通,是一個開放式的網絡劇。

  現在只有5000多人看了《我們走在大路上》,雖然是場場爆滿,但確實我們希望能夠盡快把網絡版《我們走在大路上》推出來,讓我們更多喜歡《我們走在大路上》,而且喜歡黃紀蘇編劇的話劇的觀眾和網民能夠盡快享受到這部話劇,而且參與進來。

  今天聊天就到此結束,感謝三位嘉賓,謝謝廣大的網友踴躍提問。

  黃紀蘇:謝謝大家。

  王煥青:謝謝。

 ?。ū敬瘟奶旖Y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云天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 | 日本久久A级推油电影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