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掛帥、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靈魂和統帥、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毋庸置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并盡力實行的抗日統一戰線正確路線。為什么路線決定一切?因為路線就是方向。前進的方向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決定了前進的勝負。沿著錯誤的方向走、堅持錯誤的路線,人再多、兵再強,也會最終敗光。所以,我們可以說:共產黨提出的、付出最多的抗日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正是以為抗日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毛主席在抗日戰爭時期最重視的、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就是關于統一戰線政治路線的工作。所以,楊冬權老師說:“在抗戰時期,毛澤東最為看重的,是統一戰線工作;影響最為廣泛的,是統一戰線工作;收效最大的,也是統一戰線工作。在抗戰十四年期間,毛澤東的言論與活動中,涉及統一戰線方面的無疑最多。通過統一戰線工作,他不但把國內各方面的力量調動起來參加抗日,而且把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力量也調動起來參加抗日,甚至把日本國內、軍隊內、殖民地內的有關力量也調動起來參加抗日。”(楊冬權:《抗戰榜樣毛澤東》)我們知道建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主席講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飛躍性發展。實際上,抗日戰爭時期,主席提出抗日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核心因素,其實質內涵也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這一思想,其他任何一個黨派都沒有提出的時候,唯獨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主席說:“中華蘇維埃政府在不分黨派,不問過去關系,只求一致抗日這一主張上,決不保留任何例外,決不絕人自新之路。但蔣介石若依然不肯下抗日決心,則即使放出任何空氣,中華蘇維埃政府亦決不為之眩動。紅軍數年來和蔣介石的苦戰,并非私斗,而是為著抗日救國的迫不得已的自衛。正因為蔣介石可以欺騙國民,我們則只知道為國民服務,蔣介石可以抹煞公意,我們則只知道尊重人民公意,所以,如果蔣介石繼續降目賣國,我們決定抗日到底。我們相信全國同胞和全國軍隊終會和我們一起抗日的,我們誠歡迎各黨派、各軍隊、各界同胞、各界青年迅速加入抗日救國的統一戰線。”(毛澤東:《不分黨派,一致抗日(1936年1月)》)主席這段話概括了抗日統一戰線思想的核心內涵——調動全國、全社會一切愿意抗日的人民、黨派、軍隊等等一切抗日因素,從而形成抗日力量對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完全碾壓,實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的統一戰線政治路線,不僅包括團結最大多數勞動群眾,而且包括利用英美帝國主義走狗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爭取非親日派的買辦資產階級加入抗日統一戰線。正如王稼祥同志所說:“不分黨派,不問過去關系,聯合全國各方面組織統一戰線抗日救亡,這是中華蘇維埃政府以至上的決心和誠意提出的政策,所以我們只有用一切力量和方法來求其實現。中華蘇維埃政府無時無地不在預備著和一切愿意抗日者進行談判。”(王稼祥:《集中力量,一致對外(1936年1月)》)這就是“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團結多數,孤立少數;集中優勢,各個擊破”,這就是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斗爭藝術!后來,毛主席后來進一步具體分析說:“在和反共頑固派斗爭時,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是有理,有利,有節。”“對于國內各階級相互關系的基本政策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對于反共頑固派是革命的兩面政策,即對其尚能抗日的方面是加以聯合的政策,對其堅決反共的方面是加以孤立的政策。在抗日方面,頑固派又有兩面性,我們對其尚能抗日的方面是加以聯合的政策,對其動搖的方面(例如暗中勾結日寇和不積極反汪反漢奸等)是進行斗爭和加以孤立的政策。”“即在漢奸親日派中間也有兩面分子,我們也應以革命的兩面政策對待之。即對其親日的方面,是加以打擊和孤立的政策,對其動搖的方面,是加以拉攏和爭取的政策。”“既須對于反對抗日的親日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主張抗日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加以區別;又須對于主張抗日但又動搖、主張團結但又反共的兩面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兩面性較少的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開明紳士,加以區別。”(毛澤東:《論政策》)在這里,主席論述了對于各個政治力量內部矛盾性的分析和利用以及對于各個政治力量特殊性的具體區分,將辯證法的核心——矛盾規律純熟運用在了抗日統一戰線之中。主席的這一系列政策,歸根結底就是為了盡可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限度的孤立日本帝國主義及其頑固走狗。
毋庸置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于國內政治路線維護出力最多的就是東方主戰場的中國共產黨。英美蘇等國內部都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共識,唯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各種政治力量林立、各階級利害關系復雜,所以最先提出正確路線的中國共產黨為了建立、維系國內抗日統一戰線付出的精力,遠遠要比其他國家政治力量為了維護內部團結付出的精力要更多。楊冬權老師精準指出:“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實際上掌握和指揮著兩支奇兵。第一支奇兵是國內、國際的一切反日力量,第二支奇兵是敵后抗日根據的廣大軍民。指揮調度第一支奇兵,毛澤東靠的是統一戰線政策;指揮調度第二支奇兵,毛澤東靠的是人民戰爭和游擊戰思想。現在人們更多地說毛澤東是一位軍事家,但在我看來,特別是從14年的抗戰歷程看來,毛澤東這位軍事家,其實不是單純的軍事家,而是一位‘政治軍事家’,是一位集政治家與軍事家于一身,特別是用政治統帥軍事、指導軍事的‘政治軍事家’。他的政治,就體現在統一戰線上。他在中國抗戰中,下的是一盤政治(統戰)、軍事、經濟、文化的大棋局,軍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指揮的不但有軍隊,而且有黨派、團體、各階層人士、廣大人民群眾。在這個大棋局中,他用的是大戰略,搞的是大包圍,動用的是大陣線。”(楊冬權:《抗戰榜樣毛澤東》)正是因為中國極端復雜、各階級各黨派各政治力量林立的復雜局勢,使毛主席不得不以驚人的政治斗爭藝術來實施統一戰線政策,從而利用矛盾、調動一切抗日力量,對日本帝國主義形成大包圍。毛主席的抗日統一戰線正確政治路線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極端復雜的社會環境使毛主席抗日統一戰線正確政治路線產生的社會基礎,這就是社會歷史的辯證法。中國的重生,離不開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也只有中國才能出毛澤東。
正如楊冬權老師所說,毛主席不僅是軍事家,而且更是政治家,是當之無愧的“政治軍事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創造性的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取得的最精彩理論成果;毛澤東軍事科學,是毛主席創造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取得的最精彩理論成果。馬克思具體講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毛主席講解中國革命戰爭特殊規律以及戰爭普遍規律的軍事科學也是政治軍事學。所以,我們研究毛澤東軍事科學時,必須注意毛澤東軍事科學是政治軍事學。所以,研究抗日戰爭時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離不開研究這一時期毛主席的政治路線,也就是統一戰線政治路線,這也是王立華老師關于《抗戰時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系列精彩講座中用大量篇幅講解了毛主席統一戰線的思想和實踐的重要原因。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首次提出的、付出最多精力推動建立的抗日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中國共產黨對于抗日戰爭做出的這一巨大貢獻,是國內外其他任何黨派都沒有做到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