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蛇M入改開后,“總設計師”在會見日本首相時,就那么隨口一說,由翻譯演譯出一個詞,就將實現四化改為奔“小康”??山涍^40多年的奮斗,2020年終于宣布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可僅從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核心收入標準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均以2018年數據)”,只能說圓夢小康山高水長。
一、毛時代的40元相當今日人民幣幣值
如何說圓夢小康,因以1.8萬元和8000元的收入,作為實現小康社會的標準實在太低,這從對比毛澤東時代的40元的幣值,就清晰可見。
1.用人民幣兌黃金做為衡量標準。從人民幣的幣值看,一個絕不能掩蓋,必須痛苦直面的事實:毛澤東時代的40元人民幣等于現在4000多元人民幣。18000元只不過等于毛澤東時代的180元人民幣,8000元只不過等于毛澤東時代的80元人民幣。
如何做出的這樣判定?可用權威的紙幣兌黃金來計算,因黃金曾是貴重貨幣,金本位的紙幣等同黃金,金本位廢除后,黃金雖與貨幣出現背離,但黃金金價仍然是衡量一國貨幣幣值的根本性尺度!
或者說,黃金是其它一切商品的衡量標準,黃金價格未動,動的是其它商品相對黃金的價格。而且,紙幣兌黃金,這是全世界通用衡量紙幣價值的最權威性方法,也最能顯現一國紙幣的價值。
2.毛時代的40元相當今日4000多元。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標志毛澤東時代結束。參照當年的黃金價格:1盎司黃金140 美元,1盎司黃金等于31.1034768克。140 美元÷31.1034768克=4.5016美元1克黃金。
1976年1美元兌換1.88元人民幣,40元人民幣兌換26.59美元。26.59美元÷4.5016=5.91克黃金。那時,黃金價格與黃金飾品價格差別僅幾分錢。也就是說,1976年的40元人民幣可兌換5.91克黃金。
2025年3月15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數據:黃金售價約合695元/克,若將5.91克黃金售出,可獲4108元。同日,黃金飾品約900元/克。若按900元/克的黃金飾品價格售出,可獲5319元。
兩相對比之下,人民幣至少貶值100多倍。已經貶值100多倍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均以2018年數據)”,除以12個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每月1500元,僅相當于毛澤東時代人民幣的15元;農村人均月收入的660多元,僅相當于毛澤東時代人民幣的6.6元,如何能算實現了小康?
3.毛時代人民幣幣值相當于美元。從1953年到1973年,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1974年1美元兌換1.8397元人民幣,1975年1美元兌換1.9663元人民幣,1976年1美元兌換1.8803元人民幣。
1979年是改革開放的元年,也是毛澤東時代真正謝幕的一年,這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達到1美元=1.4962元人民幣。1970年人民幣已經成為與法英等歐洲國家貿易的結算貨幣。
貨幣的幣值取向,對社會的動向極其敏感。一個人民幣幣值超長期穩定的社會,絕對應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說什么毛時代是被耽誤的時代,文革10年是動亂、浩劫,國民經濟面臨崩潰的10年,那絕對是公知精英及還鄉團喪盡天良的惡意誹謗。
4.毛時代絕無人民幣超發現象。毛澤東時代的1966年,人民幣供應量為663億元;即使10年文革期間,絕無印鈔大革命,至1976年人民幣供應量才增加到1182億元。10年間,人民幣供應量僅增加519億元,雖經歷唐山大地震的救援重建,年均貨幣供應量增加7.8%。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 4.9%,國民經濟年均增長7.1%。
文革10年國民經濟年均增長實際遠高于7.1%,因毛澤東時代采用MPS統計法,只統計工業和農業,至于金融、文化、醫教等三產都不在統計范圍,就連一產的水庫建設,通常被歸類為二產的建筑業,制造“兩彈一星核潛艇”的巨大投入等,均不在統計范圍(改開一些沿海省份和大城市的建筑業占到該地區GDP的30-60%)。中國1985年才開始使用GDP統計法,至今全世界都找不出MPS統計法與GDP統計法的權威換算法。一些公知精英動則說什么毛時代的GDP和人均GDP,全是惡意貶低毛澤東時代的胡謅八扯!
從1953年到1978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8.2%(若按GDP統計法能翻倍,因按GDP統計法三產能占半邊天,甭說再加進水庫建設建筑業等),毛澤東時代的貨幣供應量遠低于經濟增長速度,這是良性增發貨幣,也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重要指標和宏觀調控手段。
人民幣幣值超長期的穩定,這是國家的凝聚力,人民對國家充滿信賴,老百姓眼中只要是公家,就是共產黨,共產黨說得到做得到!人民幣幣值超長期的穩定,這是最大的社會福利,普通百姓對人民幣充滿信任感,絕不擔心人民幣貶值縮水,絕不擔心銀行會用負利率來搶劫百姓的存款。人民幣幣值超長期的穩定,更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貨幣奇跡、經濟奇跡、人間奇跡!
二、超發必導致人民幣大幅度貶值
作為貨幣理論的常識,超發紙幣必然導致紙幣貶值。那么,改開后人民幣貶值了100多倍,到底超發了多少貨幣?
1.改開超發人民幣是不爭的事實。毛澤東時代實際結束的1979年底,廣義人民幣供應量為1555億元。此后的連續三年,人民幣的供應量突然“加速度”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了1984年和1986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更令人震驚的以高達39%和31%的增幅大規模印鈔。
通常經濟規模增大,貨幣供應量增加。可毛澤東時代剛一結束,既沒見經濟規模增大,也沒見經濟體量增大,貨幣供應量如何瘋狂增加?
到了1988年8月1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價格闖關”。當天通貨膨脹立馬變成搶購行動,各地出現大規模搶購潮,幾乎見什么買什么,商店基本被搶購一空。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真真讓人匪夷所思。
明明是不計后果的濫印鈔票,造成極其嚴重的通貨膨脹,但輿論宣傳總能找到一個動聽的詞句,叫進入市場經濟的“價格闖關”。此后,發明特色詞語,就成了特色時代的一大特色,什么后發達地區、待富人群、靈活就業、負增長、環比......。
隨后,1999年底人民幣供應量達72.58萬億元,2013年3月首次突破100萬億元,2020年1月突破200萬億元,2024年3月突破300萬億元。根據央行數據,2025年1月,人民幣供應量增長至318.52萬億元(1個月就增加供應18萬億人民幣)。
2.改開到底超發了多少人民幣?毛澤東時代錨定黃金印發人民幣,改開后到底錨定什么印發人民幣,誰也鬧不清楚?也無人敢質疑!
至于整個改開的40多年里,到底超發了多少人民幣,沒有權威部門給出權威數據。作為“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權威部門永遠不會給出這個權威數據。但你說與不說,大量超發貨幣絕對是客觀存在,它不增不減!
通常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金融與實體之間是良性互動,屬于良性增發貨幣。而有改開為應對經濟下滑,開動印鈔機印鈔,則成了獨門暗器。
可以說,改開的40多年,無一年例外,都是印錢的貨幣供應速度,成倍超當年經濟增長速度。如此用加快印鈔來掩蓋危機和累積危機,只能將經濟危機的風險越推越高!
鈔票,被潮水般印刷出來增發,但實體經濟卻普遍缺錢,因比超發更嚴重的問題,則是增發的天量鈔票進入了房市,導致房地產價格暴漲,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房地產爛尾造成了驚天浪費和極其嚴重的腐?。℅DP則增長),房地產資本綁架國家的繩子越拉越緊,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結構越來越畸形!
3.人民幣貶值沖擊底層民生最大。馬克思說:“通貨膨脹是對內的掠奪,戰爭則是對外的掠奪”。改開后的年年貨幣超發,都是對財富不停地蒸發,都是對老百姓口袋不停的注水稀釋!包括中國股市,僵尸般反復進行了30多年的3000點保衛戰,反復做空收割“韭菜”,大A的股市一片哀鴻!
人民幣帶來物價上漲,又多集中于民生必需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飲食的售價上漲,這些民生商品價格的上漲,則遠遠超過100多倍!
而處于低收入待富者的消費結構,恰恰又都集中在這些領域消費,至于一些高端汽車、珠寶、電器等商品的大幅降價,基本和“草民”沒毛線關系。這些民生所需的漲價,給低收入待富者的壓力,那可絕不只是漲了100多倍!
僅以龍門石窟的門票票價來說,其票價在同等級景區中算中等,但一張門票為120元人民幣,1979年龍門石窟的門票票價為5分錢,兩者相比漲價2400倍。
三、圓夢“小康”山高水險
毛主席他老人家臨終前,留給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一張藍圖,就是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山涍^40多年的奮斗,付出了巨大代價,光付出百萬之多的貪腐官員落馬,代價就已十分慘烈。盡管付出巨大的代價和40多年的光陰,可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均以2018年數據)”,按這個標準來看,圓夢小康,還山高水險。
1.勿用貨幣貶值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數字。4100無疑是40的100多倍。可論幣值,毛時代的40元,則相當今日4100余元。那么,現在的月工資4000元,能說擁有的財富和購買力增長100倍嗎?況且,其實際購買力遠遠不及毛時代的40元,這讓老百姓情何以堪?
毛時代有很多免費社會福利,就拿女工生養孩子,上班帶孩子到工廠送免費托兒所,上下午各給半小時喂奶,孩子上幼兒園免費,上中學和高中只交幾毛錢書本費。每個市都有婦幼醫院和兒童醫院,就醫幾乎不花錢。孩子上中專和大學,全部由國家包分配,還有干部身份(包括技術職稱)。絕對沒有改開后,底層百姓傾盡家庭所有供孩子讀書,畢業就失業......。
華為老總任正非姊妹7個,兒時家里雖生活很困難,可父母卻將他們都撫養成國家有用之人。著名武星家有5個未成年的小孩及兩位老人需照顧,全家8口人,全靠做公交車售票員的媽媽40多元工資養家,5個小孩都培養成才。著名演員于和偉出生在撫順一個農村家庭(父親病故),他母親起早貪黑賣烤紅薯(幸虧那時沒城管),以低微的收入供養9個子女,都培養的很有出息。
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可那是以一家平均少生3個孩子為代價。如果毛澤東時代將將生養四個孩的費用,都集中給一個孩子,那又是怎樣景象?而且,很多家庭是以斷子絕孫為代價,國家進入老年社會和人口負增長為巨大代價,才換來生活水平的提高!
為此,無論輿論宣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的多么輝煌,可老百姓最相信的,則是每月工資收入的實際幣值,實際購買力能提高多少?其它,說啥都是白扯。而且,在人民幣無可遏制地持續貶值情勢下,連年靠貨幣貶值增大收入數字的做法,顯然為世人所不恥。
2.10多億低收入人群能被小康嗎?即使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均以2018年數據)”的小康標準計算,可實際卻有8億多人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3》,權威地揭示了中國各階層收入及人數占比數據,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極低收入層】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5.6億人;
【低收入層】月收入1000-2000,3.1億人;月收入2000-5000,3.8億人;
【中等收入層】月收入5000-1萬之間,0.8億人;月收入1萬-10萬,0.4億人;
【高收入層】月收入10萬-50萬,2500萬人;月收入50萬-100萬,500萬人;月收入100萬-500萬,100萬人;月收入500萬以上,10萬人。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社會約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而月入過萬的只有7110萬人,占比約5%!就是月入過萬,在北上廣等城市不就是混個溫飽?
經2023、2024連續兩年的人口負增長,2025年初,中國常住人口14.08億人,其有5.6億人月收入1000元至幾百元人民幣,按1976年的黃金比價,只等于1976年的幾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平均在2.51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極低收入的人口,這數字不令人震撼?這40年奔小康咋奔的?
3.低收入高消費造成社會悲劇不斷。面對這樣占中國人口大頭的極低收入人群,發展經濟原本應將重點放在刺激增加收入,并進行勤儉持家,艱苦奮的教育上??捎刑厣奶厣洕?,偏偏千方百計地,按資本主義老掉牙的那套刺激消費的辦法,一輪又一輪地刺激窮人消費。這種對刺激增加收入束手無策,對刺激消費花樣百出,無疑是鼓勵誘導窮人飲鴆止渴!
由此出現了,有中國特色的網上高利貸泛濫,刺激低收入人群負債,尤其,刺激低收入人群背負高利貸消費,讓低收入者背上大山般巨大的社會壓力。不僅經濟難有可持續發展,更演化成巨大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悲??!
別說月收入千元以下的5.6億人,就是月收入2000-5000元的3.8億人,除去日常開銷,不也是雞毛不剩,還要去還房貸、車貸及各種高額費用,這種全民負債會演化成巨大的社會危機。尤其,低收入群體被刺激背負高利貸的消費,所帶來的各種社會悲劇,僅在媒體的公開報道中,就一直不絕于耳,甚至都慘絕人寰,廟堂膏粱可曾聽到?!
如此算來,奔小康美夢難圓,奔小康山高水長!
結束語:將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隨口改成了奔小康,改開奔了40多年,2022年宣布已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可小康不小康,百姓心有賬!
“遵義會議”的最偉大之處,就是認錯!解決了毛主席會議發言中指出的:錯沒錯?錯在哪?咋改錯?才有了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才有了毛澤東引領歷史,才有了輝煌的毛澤東時代!
對于奔小康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直面相對,以不許爭論!不許妄議!不許置疑!不許唱衰!用采取高壓和鐵腕禁言,用唱贊歌來粉飾小康,絕對不能再“摸石頭過河--糊弄鬼”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