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1967年“大實驗”的形勢圖!
所謂的“十年大實驗”,其實并沒有十年,而且要求的也不是武斗而是文斗,打派仗有人推波助瀾。由于輿論影響,很多人只有模糊的印象,這需要大家去了解歷史的細節,要實事求是,而不是宜粗不宜細。
探索實驗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權力而搞斗爭,也不是為了享受大家吹捧而搞個人崇拜,本質是方向的爭論。毛主席的晚年,他的思想是超越了當時的歷史局限性,他是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慣性做斗爭,是和全世界發展幾百年的資本法權做斗爭,是為后人跳出歷史周期律做了場大實驗,是為避免出現蘇聯將會“紅旗落地”的悲劇。
大家可以想想,當年是毛主席自己提出要退居二線的,也確實慢慢地踐行著,他本人也已經有了巨大的豐功偉績,晚年其實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自己兒女鋪路,安享晚年。
實在是在退居二線一段時間回頭看發現:
“進城以后,我們許多干部官越做越大,離人民群眾也越來越遠嘍。這在黨內是個相當普遍的問題。戰爭年代是我們離不開群眾。離開了群眾,我們連腦殼都保不住,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進城后當了大官了,張口閉口說自己是什么父母官了,好像群眾離不開他了。魚水關系逐漸變成了油水關系,自己高高浮在上面,還不讓下面群眾透口氣。”
他熟讀歷史,太了解得罪一些知識分子所背負的批判聲,所以如果他違心對那批脫離實踐和脫離群眾的知識分子說幾句好話,他肯定能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他不忘鬧革命的初心,不忘犧牲的革命戰士,不忘對人民的承諾,他再次當起執劍人,不僅自己做好摔得粉身碎骨的準備,為后人做了場實驗。
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真正地做到自我革命,真正地做到脫離低趣味,真正地做到為人民服務。
所以這樣的偉人,逝世后無論遭受多么強大和密集的攻擊,都無法撼動他在人民心里的崇高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愈發偉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