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黃亞光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首套紙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的設計者,從土地革命時期開始便長期奮戰在金融戰線,是黨的金融事業早期領導人之一。在中央蘇區,他推動貨幣的設計和發行,有效地恢復和鞏固蘇區經濟;在陜甘寧邊區,他開展貨幣斗爭,穩定金融環境,為發展邊區財政、金融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先后設計、繪制了9套貨幣、23個公債券別和70種圖案,被譽為“紅色紙幣設計之父”。
黃亞光,原名黃雨霖,1901年出生于福建長汀城關一個富裕的教師家庭。他從小天資聰穎,愛好書法、美術。1916年,年僅15歲的黃亞光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公費日本留學。期間,他目睹了日本的強盛,反觀祖國的落后,巨大的落差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于是改名為“黃亞光”,取“沖出亞洲,為國爭光”之意。1918年回國后,黃亞光在長汀七中任圖畫教員。此時,長汀正處于革命風暴的中心區域,革命的火種點燃了這片土地。1926年,他和同事張赤男成立了長汀學生會,熱火朝天辦起了《汀州》雜志。翌年8月,南昌起義部隊經過長汀,經李立三介紹,黃亞光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黃亞光
絕處逢生 勇挑紙幣設計的重任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開始逐步籌備建立適應革命和建設需要的各類國家機構。次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正式成立,毛澤民任行長。
當時,各式各樣的雜鈔劣幣充斥了蘇區市場,給蘇區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困難,設計發行一套完整、通用的貨幣迫在眉睫。但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下,發行貨幣十分不易,最難的是缺乏鈔票設計人員。受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的委托,負責發行貨幣的汀州紅軍印刷廠毛鐘鳴,得知黃亞光曾是長汀七中的美術教員,既能繪畫,又寫得一手好字,是設計“蘇票”的最佳人選,隨即向毛澤民推薦了黃亞光。然而,此時的黃亞光正遭受一場生死劫難。1931年,閩西地區在“左”傾錯誤路線下發生“肅社黨”冤案,多人被錯殺。黃亞光這個富裕家庭出身、有文化、留過洋的知識分子,被誣陷為“社會民主黨”成員而被逮捕,并被判處死刑,即將執行。在這緊要關頭,求賢若渴的毛澤民冒著可能被打成反革命嫌疑犯的風險,請兄長毛澤東出面找中央保衛局局長鄧發交涉,最終將黃亞光從槍口下救了出來。
死里逃生后,黃亞光從閩西來到紅都瑞金,被安排在中央政府總務廳文書科工作,主要為毛澤東抄寫、起草文件,書寫標語,并經常在國家銀行協助毛澤民工作。當時,由于各蘇區發行的代用鈔票品種繁多,印制工序簡單,容易被敵人偽造,毛澤東指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要設計印刷一套像樣的蘇維埃政權貨幣。就這樣,有繪畫特長的黃亞光轉到國家銀行工作,著手設計并手工繪制蘇區紙幣鈔票圖案。
克服困難 設計首套“蘇幣”
當時,蘇區正遭受國民黨嚴厲的經濟封鎖,工作條件很差,連繪圖用的筆和圓規都沒有,只能用毛筆在毛邊紙上設計,加上黃亞光又無設計貨幣的經驗,可謂困難重重。毛澤民從上海秘密買來繪圖筆、圓規、油墨和銅板等,黃亞光僅憑著對曾使用過的鈔票的一些記憶,開始了貨幣圖案的設計工作。
在設計貳角、壹元銀幣券時,他試圖在鈔票上繪制毛澤東的頭像,毛澤東沒有同意,后來改為列寧頭像,代表蘇區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指導下改天換地的新氣象。他先把列寧頭像繪制在紙上,再用毛筆工整地寫上銀行名稱、幣值、簽名、年份等。毛澤東要求蘇維埃政府貨幣一定要體現工農政權的特征,因此黃亞光在設計每張紙幣時,都繪制了鐮刀、錘子、地球、五角星等圖案,既美觀大方,又突出政治色彩。圖案確定下來了,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防偽。為此,黃亞光設計了雙重防偽標志。一是在紙幣下方都印了一行看似英文字母的文字,銀行對外宣稱是財政部部長鄧子恢和銀行行長毛澤民的英文簽名,其實這既非英文字母,也非漢語拼音,而是當時這套紙幣的一個防偽標志;二是在制造印鈔紙的過程中加入了羊毛,既增加了鈔票的韌性,同時由于在燃燒時會發出焦臭氣味,有利于辨別鈔票的真偽。鈔票防偽作為重要機密,從始至終,只有毛澤民、項英、鄧發、黃亞光四人知道。貨幣圖案設計完之后,由上海請來的一位雕刻鑄版老師傅把它雕刻在銅版上,而后送往中央印刷廠印刷。黃亞光設計的“蘇幣”樸實、精美,防偽水平高,表現出精湛的藝術水準。
黃亞光設計的蘇區列寧頭像紙幣
由于中央蘇區紙張匱乏,能印制“蘇幣”的高質量紙張更是緊缺。毛澤民、黃亞光帶領同志們撿爛麻袋、破棉絮,上山砍毛竹、剝樹皮,收集鞋底、繩頭,自己造紙。于是,人們常常在村頭街口看到這支國家銀行的“撿破爛”隊伍。他們將撿回來的東西全部砸碎后,在石灰池中浸泡,然后搗成紙漿用于造紙,硬是在瑞金辦起一個造紙廠。最初造出來的紙張不甚理想,韌性不好,又厚又黃,后來加入膠水和細棉花以增加韌性和潔白度,才終于造出了適合印刷鈔票的紙。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大批嶄新的“蘇幣”被印刷出來了。1932年7月7日,中央蘇區統一印制的紙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紙幣券正式發行,該紙幣又稱“蘇維埃國幣”。“蘇幣”票面主要是壹元券,也印刷了四種“角”“分”的輔幣:伍角券、貳角券、壹角券和伍分券。到1932年底,蘇維埃國家銀行先后印制、發行銀幣券65萬元。
江西瑞金的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
“蘇幣”的發行對繁榮蘇區經濟、活躍市場、穩定人民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贊揚,也開辟了土地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政權發行統一貨幣的新紀元。黃亞光為“蘇幣”的發行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調到國家銀行工作,任國家銀行調查處處長,先后為蘇維埃國家銀行畫過“蘇幣”、公債券、郵票等圖案。
保持本色 終身勤勉為金融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實施大規模戰略轉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組成第十五大隊,14位銀行干部、100多個運輸員和一個連的警衛部隊,挑著100多擔物資,包括中央造幣廠自制的幾十擔票子、現洋、銀毫子、銅板,還有一批印鈔票的油墨、紙張和機器等笨重用品,跟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他們翻過雪山、走過草地,出征時的14位銀行干部有6人犧牲在長征途中,只剩下8名最終到達陜北根據地,黃亞光就是其中一位幸存者。
1935年11月,國家銀行跟隨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瓦窯堡后,改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并將陜甘根據地的陜甘晉省蘇維埃銀行并入,由中央財政部部長林伯渠兼任行長,曹菊如任副行長。黃亞光繼續為西北分行設計貨幣,1935年11月至1936年1月間,他先后設計了“壹角”“貳角”“壹圓”“貳圓”多種面額的貨幣圖案。西北分行貨幣既有紙幣又有布幣,既有木刻印刷的,也有用石印印刷的,由于形勢變化,設計圖案的主題思想也有了變化,如有群眾抗日的場景,增加“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等。
1937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蘇維埃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組為陜甘寧邊區銀行,總行設在延安。黃亞光除繼續參加光華代價券及陜甘寧邊區銀行券的設計外,還參加了銀行業務的領導工作。1942年,他擔任陜甘寧邊區銀行副行長,同年9月行長朱理治離任,由他代理行長,領導邊區銀行緊密配合財政、貿易,為保證戰爭供給和發展邊區經濟而努力奮斗。在黨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方針指引下,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與戰時經濟相適應的金融政策。同時,開展貨幣斗爭穩定物價,大力發展存款、匯兌業務,積極發放生產和貿易貸款,維護了邊區貨幣市場的穩定與統一,在促進邊區工農業生產發展、解決財政困難和支援革命戰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黃亞光積極參加人民幣的規劃、印制和發行,1953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十年動亂”期間,銀行與財政部合并辦公,黃亞光調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1993年4月15日,黃亞光以92歲高齡病逝于福州。
黃亞光為我國金融事業的發展奉獻了一生,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革命家本色,為構建和鞏固蘇區經濟和邊區財政、金融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作品成為紅色金融史上的一塊瑰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