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小平看不起那些人,我在還可以,我死了,誰也壓不住他。他這個人對
三自一包那些東西還是有感情的,對走資派恨不起來。”“小平工作問題以
后再議。我意可以減少工作,但不脫離工作,即不應(yīng)一棍子打死。”
話說1975年12月31日午夜,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毛澤東仰靠在書房外的沙發(fā)上,等待著將要來訪的兩位美國客人。他面色蠟黃,頭發(fā)稍微有些亂,嘴巴微微張開,呼吸仿佛有些困難。
晚11點50分許,美國第37屆總統(tǒng)尼克松的女兒朱莉和美國已故的第34屆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的兒子戴維,在喬冠華和黃鎮(zhèn)的陪同下來到中南海游泳池,步入毛澤東的書房。
毛澤東被兩位年輕女士攙起來,移動雙腳,步履蹣跚,迎接客人。待毛澤東站穩(wěn)后,其中一位女士用手撫平他的頭發(fā),隨即和另一位女士退后幾步。在照相機頻頻作響和電視攝影機耀眼的燈光前,毛澤東和來訪的這一對年輕小夫妻一一握手,表示歡迎。
戴維感覺毛澤東的手不老,很光滑,很溫暖,很柔軟。兩位女士又攙扶著毛澤東回到沙發(fā)椅上坐下。戴維一直凝視著毛澤東的臉。毛澤東突然笑著問:
“你在看什么?”
這聲音令戴維吃了一驚。毛澤東雖然底氣不足,吐字還算清楚。在戴維看來,毛澤東的聲音與他那超乎想象的蒼老十分不協(xié)調(diào)。他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回答說:
“我在看您的臉。您的臉上半部很……很出色。”
毛澤東聽完工作人員的翻譯,笑了笑,慢條斯理地說:
“我生著一副大中華面孔。中國人的臉,演戲最好,世界第一。中國人什么戲都演得,美國戲,蘇聯(lián)戲,法國戲。因為我們鼻子扁。外國人就不成了,他們演不了中國戲。他們鼻子太高了,演中國戲又不能把鼻子鋸了去!”
在場的人都被毛澤東的幽默逗笑了。朱莉詢問她父親當年會見毛澤東時坐在哪個位置上,當她得知就坐在她現(xiàn)在的座位上時,立即請求和戴維調(diào)換一下座位,說是讓自己的丈夫也坐一下這只具有歷史意義的沙發(fā)。毛澤東爽朗地笑了起來。朱莉換過座位,從一個馬尼拉信封里拿出她父親寫給毛澤東的信,說:
“我?guī)砹宋腋赣H對你的問候,還帶來了他特意寫的一封信。”
說著,她把信交到毛澤東那蒼白、瘦削的手中,又說:
“我爸爸給您的。”
毛澤東打開信,看了一下,交給側(cè)后的女翻譯。只聽那位工作人員朗聲翻譯道:
“使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于197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之間建立的新關(guān)系仍在持續(xù)。正如你所十分了解的,在其他國家,甚至在美國,都有一些人曾竭力反對我去北京,他們甚至在今天還在繼續(xù)盡一切可能來破壞我們在1972年開創(chuàng)的新關(guān)系。但正如當我們在你家里會晤時你所說的,歷史使我們二人走到一起來了。雖然我已不任公職,但我仍將盡一切可能使我們兩個國家今后不會被拆散。誠然,我們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你深信你們的制度,我也同樣深信我們的制度。但是,不管我們之間有著什么樣的可能把我們拆散的分歧,它們比之使我們走到一起來的共同的安全方面的利益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了。中美兩國人民極有必要共同致力于改善兩國之間的關(guān)系和爭取世界各國人民的和平,這一點壓倒了我們在哲學上的任何分歧。如果要使世界得到和平,中美友誼和合作是不可缺少的,盡管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可能存在分歧。如果我們變成了敵人,或者允許一堵曾經(jīng)把我們分開了那么多年的墻重新建造起來,那將是歷史的大悲劇之一。中美兩國人民都會為戰(zhàn)爭和潛在的破壞付出最后的代價。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yīng)讓任何在重要的、但基本上是邊緣性的問題上的分歧,或潛在的侵略國家的活動,把我們拆開。”
毛澤東聽罷,接過信,用英語低聲讀出信尾所署的時間:“1975年12月23日”,又說:
“很好,謝謝他。我還要見他,President Nixon(尼克松總統(tǒng)),歡迎他。”
朱莉和戴維對望了一眼,顯得異常興奮。朱莉像小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毛澤東像章讓毛澤東看,說是黃鎮(zhèn)大使夫人送給她的禮物。毛澤東也顯得很興奮,再次和朱莉握手,微笑著問:
“總統(tǒng)先生的腿怎么樣了?”
朱莉回答說:
“好多了。”
戴維插話說:
“尼克松先生患的是靜脈炎。”
毛澤東說:
“好好保養(yǎng)他的腿,他說過還要爬長城呢。我歡迎他到中國來。把我這話轉(zhuǎn)告總統(tǒng)先生。”
戴維說: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總統(tǒng)了。”
毛澤東說:
“我習慣這樣叫他。”
戴維不做聲了。毛澤東接著說:
“不就是兩卷錄音帶嗎?有什么了不起?當你手中剛好有一臺錄音機的時候,錄下一次談話有什么錯?誰讓你們美國有那樣多錄音機!”
戴維說:
“這個問題很復雜,關(guān)系到西方的政治……”
毛澤東打斷他的話說:
“西方政治?那是假的。”
戴維聳了聳肩,又不做聲了。毛澤東對朱莉說:
“馬上寫封信給你爸爸,說我想念他。我這句話,可以登報。”
“現(xiàn)在,在美國,反對我岳父的人很多。”戴維插話說:“還有人強烈要求審判他。”
“好,”毛澤東出人意料地說:“我馬上邀請他到中國來訪問。馬上!”
他又轉(zhuǎn)向朱莉說:
“信里再加上一筆,我等待你父親再次來中國。”
戴維轉(zhuǎn)移話題說:
“剛才在來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人在聽廣播,在聽您新發(fā)表的兩首詩。”
朱莉也指著王海容說:
“她說明天《人民日報》將發(fā)表您那兩首詩。”
戴維和朱莉所說的詩就是毛澤東的《重上井岡山》和《鳥兒問答》。毛澤東說:
“老的。那算不得什么,那是我1965年寫的。有一首是批評赫魯曉夫的。”
戴維說:
“大多數(shù)美國人都認為您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詩人??砂材?middot;路易斯·斯特朗說,您首先是詩人。在延安時,您同她談過詩。有一句話給她印象太深了。那句話,您是指著自己的鼻子說的。您還記得您說的是什么?”
毛澤東幾次試圖舉起右手,但他已經(jīng)沒有力氣了,就重復著幾乎是40年前的那句話說:
“誰說我們這兒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人?這兒就有一個。”
戴維說:
“您的詩有很多讀者。但相比之下,您的著作讀者更多。因為您的著作印了幾十億冊,是地球上印得最多的書。”
“我的那些書沒有什么好讀的。我在里頭寫的沒什么教育意義。”
“您的著作推動了一個民族,并改變了世界。”
“改變世界?不可能。我沒有那個能力。你瞧,”毛澤東朝沙發(fā)右側(cè)呶呶嘴,那兒擺著一個地球儀,接著說:“地球那么大,大得像個西瓜,怎么改變得了?我只不過改變了北京附近很少一些地方。”
說罷,他突然問道:
“你們吃中國菜習慣嗎?”
戴維說:
“不習慣。基辛格說,美國人一吃中國菜,腸胃功能就不正常。”
“我的腸胃功能也常常不正常,尤其是在北京。”毛澤東頓了一下,又說:“只有在戰(zhàn)爭中,我的腸胃功能最正常。”
戴維說:
“可惜中國不會再有戰(zhàn)爭了。”
毛澤東提高了聲音,問道:
“為什么?”
戴維說:
“因為中國人民愛好和平。”
“誰說中國人愛好和平?”毛澤東的語調(diào)突然變得咄咄逼人:“那是瞎說。事實上,中國人很好斗,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沒有戰(zhàn)爭的情況下,和誰斗呢?”
“不打仗,也有敵人。各式各樣的敵人。”
“按我的理解,您說的敵人是指右派,是這樣嗎?”
毛澤東笑了笑,笑得很神秘,說:
“不,錯了。恰恰相反,我喜歡右派。你岳父算右派吧?在美國上次大選期間,我投了他的票。戴高樂是右派,希思首相也是右派,我喜歡他們。將來我還要投他們的票。”
他又說:
“很多人做了大官,有秘書,有車子,工資很高,衣食無憂。他們不了解百姓疾苦,比資本家還厲害,對這些人不斗不行。青年人是軟弱的,必須提醒他們斗爭的需要。Struggle(斗爭)!我們這里有階級斗爭,Class struggle(階級斗爭)!在人民內(nèi)部也有斗爭。共產(chǎn)黨內(nèi)也有斗爭。不斗爭就不能進步,不和平。8億人口,不斗行嗎?斗則進;不斗則修,不斗則退。不可怕,我們不殺人。國民黨過去的黨、政、軍、特人員,戰(zhàn)爭中俘虜?shù)模F(xiàn)在都把他們赦免了,給他們公民權(quán)。”
戴維說:
“從你們的革命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靈魂是不能拯救的。”
毛澤東說:
“幫助人家改正錯誤。比如批評10個人的錯誤,8個人批對了,有兩個人沒有錯誤,搞錯了,批評他們了,以后取消,說他們沒有錯誤,恢復名譽。”
此時,一位女護士走了進來,把一個托盤放在毛澤東身旁的茶幾上,托盤里有一杯中藥湯水和幾粒藥片。她把藥片放進毛澤東嘴里,然后端起中藥送到他的唇邊。毛澤東呷了一口,皺皺眉,顯然很苦。他又呷第二口,微微一動,中藥溢出來一些,便苦笑著說:
“你去吧,我自己喝。”
“一定要喝。”
女護士囑咐道。毛澤東點點頭,一副順從的樣子。護士走了,他抓起杯子,手抖得厲害,仿佛抓著一塊冰。他終于把杯子舉起來了。
“戰(zhàn)士!”戴維心中暗暗感嘆:“戰(zhàn)士!”他后來曾對人說:“那一刻,這個字眼猛地從我心里跳出。不管我對毛澤東懷有何種成見,此情此景,使我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戰(zhàn)士。一個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的戰(zhàn)士。”
“我老了。”毛澤東喝完了藥,臉上呈現(xiàn)出略帶傷感的笑容,望著空杯子說:“我的負擔太重了。”
“你的心仍然年輕。”
毛澤東仿佛沒聽見戴維的話,喃喃地說:
“一個人如果負擔太重的話,死是最好的解脫辦法。”
戴維連忙把談話引到輕松的話題上來,他說:
“我岳父讓我轉(zhuǎn)告一句話,他希望能在美國見到您。”
“美國?”毛澤東輕輕地說,他把臉轉(zhuǎn)向沙發(fā)右側(cè)的地球儀,面對他的是澳大利亞。他說:“我不想去澳大利亞,我想去美國。澳大利亞在地圖上看看,就怪讓人寂寞的。”
翻譯馬上轉(zhuǎn)動地球儀,將美國的地形圖朝向毛澤東。戴維說:
“40多年前,您對埃德加·斯諾說過,您渴望去美國旅行,特別渴望去加利福尼亞。”
“加利福尼亞讓人感到親切。”毛澤東的目光沒有離開地球儀:“因為離中國最近。”
“為什么您不找個機會去看看呢?”
“到美國去要坐飛機,他們不讓我坐飛機。”
“如果我沒有記錯,您一生中只出過兩次國,而且都是去蘇聯(lián)。兩次都是坐火車去的。”
毛澤東點點頭。戴維繼續(xù)說:
“美國比蘇聯(lián)好玩多了,您真應(yīng)該去。”
毛澤東不無遺憾地緩緩說道:
“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
談話已經(jīng)進行近1個小時了,喬冠華擔心毛澤東太勞累,兩次用手指輕輕敲打手表,提醒客人該告辭了。翻譯也用眼睛向戴維示意,談話該結(jié)束了。可談興正濃的毛澤東則以手示意,讓客人再聊一會兒。戴維和朱莉說了不少贊美的話。毛澤東完全不為所動,眼睛幾乎是半閉著的。
元旦零點45分,告別的時間終于到了,戴維和朱莉起身向毛澤東告辭。戴維說:
“祝您健康長壽!”
毛澤東堅持要送他們,他被攙扶著,一腳深一腳淺地走著,還對戴維說:
“我不會送你們什么東西,因為我無求于你們美國。在延安時,斯大林給我們送吃的穿的和用的,可我只給他送過一次東西,是一包紅辣椒。他送的槍炮和物資,都是工人農(nóng)民生產(chǎn)的,我送的紅辣椒,卻是我親手種的,我們打了個平手。”
該分手了,毛澤東又對朱莉說:
“你父親來時,我會等著他的。你們是年輕人,以后再來中國訪問吧。中國有些成績,總的來說是落后的。過了10年,你們再來看。10年之后它將是了不起的!”
朱莉和戴維乘坐的紅旗轎車行駛在長安街上。朱莉輕輕地問丈夫:
“你對毛澤東有什么印象?”
戴維深有感觸地回答道:
“10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毛澤東的個性。不論歷史如何下結(jié)論,毛澤東的一生肯定將成為人類意志的力量的突出證明。”
這次會見,使兩位美國客人感到出乎意料之外:毛澤東談話的主題仍然是“斗爭”。朱莉注意到,他們面前的毛澤東盡管已經(jīng)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盡,但“斗爭”的話題卻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樣興奮起來”,“他的頭腦甚至比中國的年輕一輩更充滿活力,更渴望斗爭。”朱莉后來評價毛澤東說:“毛主席的一生,也許超過所有其他人,已經(jīng)使全世界的窮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和日益增長的革命要求。”
1976年1月1日,《人民日報》和全國其它各大報紙報道了毛澤東接見朱莉夫婦的消息,并在頭版頭條位置發(fā)表了毛澤東10年前寫的兩首詞:《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標題下面還印著毛澤東的親筆簽名。“毛澤東”這3個字的筆跡明顯有些顫抖。
各大報紙同時還發(fā)表了經(jīng)毛澤東圈閱的《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兩報一刊”元旦社論:《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社論中寫道:發(fā)表毛主席的這兩首詞“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怎樣看待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是當前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斗爭的集中反映。”
社論中還發(fā)表了毛澤東不久前的一段話:“安定團結(jié)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
1月8日上午9時57分,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wù)院總理、全國政協(xié)主席周恩來,因患膀胱癌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
這天上午10時,毛澤東正側(cè)臥在病床上,讓工作人員給他念文件。昨夜他幾乎徹夜未眠。他兩手顫抖,連舉起文件的力氣也沒有了。
正在此時,張耀祠匆匆忙忙地走進毛澤東的臥室,向毛澤東報告說,周恩來總理已經(jīng)去世了。毛澤東聞此噩耗,禁不住淚水雙流,泣不成聲。張玉鳳立即拿來蘸過熱水的毛巾,為他擦拭著眼淚。
毛澤東許久一言不發(fā),只是輕輕地朝侍立在一邊的張耀祠揮揮手。張耀祠趕緊退了出去。
周恩來的病況,毛澤東始終十分清楚。他知道,離別是不可避免的??梢坏┞犝f周恩來去世了,立時便有多少往事涌上了心頭。更主要的是,周恩來這一走,使他少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失去戰(zhàn)友和助手,他心里自然是十分難過。
這天下午,中央政治局給毛澤東送來周恩來逝世的《訃告》清樣,工作人員流著眼淚為他讀《訃告》:“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癥,于1976年1月8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毛澤東聽著聽著,緊鎖起眉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工作人員看到,不一會兒,從他閉著的眼睛里漸漸溢出了兩行淚水,而他仍舊是一言不發(fā)。
1月9日凌晨,新華社向國內(nèi)外播發(fā)了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wù)院關(guān)于周恩來病逝的《訃告》,以及以毛澤東為首的107人治喪委員會名單。
全國人民像毛澤東一樣,得知周恩來逝世的消息后,無不沉浸在深深的悲慟之中。
從1月10日起,中外各界人士以各種方式沉痛吊唁周恩來。
1月11日下午,周恩來的遺體送往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地集聚在天安門東、西長安街兩側(cè),在嚴寒中揮淚告別周恩來的靈車。
1月12日,毛澤東在七機部舒龍山來信的批示中,建議印發(fā)鄧小平的兩次書面檢查,“暫時限制在政治局范圍”。
1月14日下午,中央將擬好的有關(guān)周恩來追悼會的規(guī)格、參加追悼會的政治局及黨政軍負責人的人數(shù)和悼詞,一并送毛澤東審閱。工作人員給毛澤東念周恩來追悼大會上的悼詞草稿,他聽著聽著再也不能控制自己,失聲痛哭起來。
據(jù)張玉鳳回憶說:“中央考慮到主席病重,便沒有安排毛主席參加有關(guān)周總理逝世后的一切活動。毛主席審閱這個報告時,我一直守候在側(cè)。不知道為什么在我這個普通人的心里,一直存有一線希望:或許會有4年前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那樣的突然決定,主席也能去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一句憋在心里許久的話,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冒昧地問主席:‘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一直處于傷感中的主席,這時,一只手舉著還沒有來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略微翹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對我說:‘我也走不動了。’聽到這里,再看看眼前病榻上痛苦萬狀的毛主席,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我后悔真不該這樣問已經(jīng)無力行動的毛主席。”
此后,毛澤東的情緒一直很低沉,不愿講話。他不顧醫(yī)生的勸阻,借助剛治好的一只眼睛,不停地無休止地閱讀書籍和文件。
據(jù)張玉鳳回憶說:“由于他的身體過于虛弱,兩只手顫抖,已經(jīng)沒有舉起文件的力量了。為了滿足老人家那艱難地閱讀的需要,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幫他舉著書或文件。”
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為周恩來總理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在大會上宣讀了追悼詞。
毛澤東決定由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鄧小平為周恩來致悼詞,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鄧小平心中卻燃起了一線希望。
1月20日,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結(jié)束后,給毛澤東寫了一封試探性的信,其中寫道:
“對我批判的會議,還要繼續(xù)開,我除了繼續(xù)聽批判外,還希望能夠向主席當面陳述對于自己錯誤的認識,聽取主席的教誨。當然,要在主席認為可以的時候。”“請解除我擔負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責任。”
1月21日,毛澤東聽取了毛遠新關(guān)于政治局會議情況的匯報。關(guān)于鄧小平的問題,他說:
“小平看不起那些人,我在還可以,我死了,誰也壓不住他。他這個人對三自一包那些東西還是有感情的,對走資派恨不起來。”“小平工作問題以后再議。我意可以減少工作,但不脫離工作,即不應(yīng)一棍子打死。”
毛遠新問:
“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對。”毛澤東還說:“就請華國鋒帶個頭,他自認為是政治水平不高的人。小平專管外事。”
據(jù)張玉鳳回憶說:“這些天,主席醒來,也不光聽文件了,總是在扳手指頭,考慮問題;還問我政治局同志的名字,我就一個一個地報出當時政治局委員的名字。1月中旬,毛遠新來見主席,他問主席對總理的人選有什么考慮。主席考慮了一下說:要告訴王洪文,張春橋讓一下。然后主席扳著手指數(shù)政治局同志的名字,最后說,還是華國鋒比較好些。毛遠新點頭說是。就這樣,主席提議華任代總理。”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毛遠新在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會議確定華國鋒為國務(wù)院代總理。
1月24日,羅馬尼亞國務(wù)委員會副主席波德納拉希逝世。新華社播發(fā)了由毛澤東、朱德聯(lián)名發(fā)給羅馬尼亞領(lǐng)導人的唁電。
按照慣例,在唁電末尾的署名中還有總理的名字;但此時華國鋒的代總理職務(wù)還沒有正式任命,所以就沒有署他的名字。
1月28日,毛澤東正式提議由華國鋒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由陳錫聯(lián)代替葉劍英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月30日是中國農(nóng)歷的除夕之日,這天晚上,中南海豐澤園游泳池一帶,一片昏暗,那一排路燈在寒風中閃爍著微弱的亮光。
毛澤東的住處既沒有客人,也沒有自己家的親人,只有身邊的幾個工作人員,陪伴著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個除夕夜。
這時,毛澤東不僅失去了“衣來伸手”之力,就連“飯來張口”也非常艱難了。年夜飯是由張玉鳳一勺一勺地喂著他吃的。在病榻上側(cè)臥著,只吃了幾口他歷來喜歡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就不吃了。工作人員攙扶著他下床,把他送到客廳。
毛澤東坐在沙發(fā)上,頭靠在后背上休息,靜靜地坐在那里。他隱隱約約地聽到從遠處傳來的鞭炮聲,看看眼前日夜陪伴著他的幾個工作人員,用低啞的聲音歉意地說:
“放點炮竹吧,你們這些年輕人也該過過節(jié)了。”
值班室的幾個工作人員,立時把準備好的幾掛鞭炮,拿到值班室外放了一會兒。毛澤東聽著這爆竹聲,他那瘦削、松弛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1月31日,毛遠新在給毛澤東的請示報告中說:我已和王洪文、張春橋談過,傳達了主席對華國鋒、陳錫聯(lián)工作安排的指示,他們表示完全擁護,保證支持。此事可由政治局指定專人分別向中央黨政軍部門進行傳達。
毛澤東在報告上批示道:
“同意。還應(yīng)同小平同志談一下。”
在此期間,毛澤東和華國鋒、張春橋、江青等人談話說:
“葉劍英同志也是一個對文化大革命極端不滿的分子,再不要讓他插手軍隊的工作了。這兩年軍隊的情緒不穩(wěn)是和他有關(guān)系的呢。許多的政治謠言,和他有很大關(guān)系呢。”
據(jù)吳德后來在回憶中說:“毛主席發(fā)覺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抓住一個清華大學的問題,發(fā)動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斗爭。終于把鄧小平打下去了,剩下一個葉劍英,毛主席也讓他請病假休息,其實是讓他靠邊站。”
據(jù)紀登奎后來回憶說:“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毛主席臨終前的最后一仗呀。他老人家已經(jīng)感覺到了自己已經(jīng)不遠了,他看到了后果的嚴重,除了自己親自解決這場斗爭,依靠任何人都是不行的。就是到了最后的歲月,他還是采取了斗爭策略,即:把葉劍英和鄧小平區(qū)分開來,撤銷鄧小平的職務(wù),讓葉劍英靠邊站,讓他養(yǎng)病去,把軍權(quán)交給陳錫聯(lián)主持。再者,就是不讓江青、張春橋他們出面解決鄧小平的問題,而是讓華國鋒出面。這里有著很大的用意,是在保江青和張春橋這些人,不讓他們樹敵過多,同時也是讓更多的干部主要是中央的領(lǐng)導干部來接受批鄧的現(xiàn)實。但是,江青和張春橋那些人似乎感覺不到呀。”
197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召開會議,毛遠新在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1月28日的指示。會議決定:由華國鋒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中止葉劍英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改由陳錫聯(lián)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后來,葉劍英對鄧小平說:
“看形勢的發(fā)展,我也保不住了。但是,無論如何,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就要斗下去。”
鄧小平提醒他說:
“不過,要講究斗爭方法,這是總理臨終前的囑咐。”
2月2日,中共中央將毛澤東的兩個提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以《中共中央通知》的形式,作為1976年1號文件正式發(fā)出?!锻ㄖ分姓f:
“1、經(jīng)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由華國鋒同志任國務(wù)院代總理。2、經(jīng)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在葉劍英同志生病期間,由陳錫聯(lián)同志負責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
2月3日這一天,張春橋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他想起1975年1號文件,任命鄧小平為第一副總理。周恩來逝世后,他本以為鄧小平正在受批判,第一副總理的位置,按照遞進的順序,自然是他這個第二副總理的了。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毛澤東竟然又提了一個華國鋒為代總理,心中就十分懊喪,于是便寫下了一個《1976年2月3日有感》:
“又是一個1號文件。去年發(fā)了一個1號文件。真是得志更猖狂。來得快,來得兇,垮得也快。錯誤路線總是行不通的。可以得意于一時,似乎天下就是他的了,要開始一個什么新時代了。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人民是決定性的因素。代表人民的利益,為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站在先進分子一邊,就是勝利。反之,必然失敗。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春節(jié)期間,毛澤東請生病住院的護士長吳旭君和他一起看了一場由達式常主演的電影《難忘的戰(zhàn)斗》。毛澤東以往很少看電影,這次是例外。他看著這部電影,想起了共和國誕生前那波瀾壯闊的斗爭,悄悄流著眼淚。當電影演到人民解放軍入城受到群眾熱烈歡迎時,毛澤東問吳旭君說:
“那歡迎的學生里有你嗎?”
吳旭君是上海學生,當年她也參加了歡迎隊伍。毛澤東一問她,她流著淚,點點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毛澤東頓時淚如泉涌,痛哭失聲,以至引起滿場哭聲。影片還沒有放完,工作人員趕緊關(guān)了機器,醫(yī)護人員也趕緊把毛澤東攙走了。
2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記者述評,評述中提出了“右傾翻案風的風源”問題。評述中還使用“至今不肯悔改的走資派”一語,作為鄧小平的代名詞。
2月7日,華國鋒首次以國務(wù)院代總理的身份出面接見了外國駐華使節(jié)。
2月12日,《北京日報》發(fā)表了一篇署名為梁效的文章,文章中將“至今不肯悔改的走資派”升級為“不肯改悔的最大的走資派。”
2月12日這一天,毛澤東給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文學史家劉大杰寫了一封回信。
原來,劉大杰為修改自己的著作,在1975年8月3日給毛澤東寫信說:“關(guān)于李義山的無題詩,說有一部分是政治詩,也有少數(shù)是戀愛詩,這樣妥當嗎?”他還在信中說,他不同意全部否定韓愈。“如果能得到主席的指教,解此疑難,那真是莫大的光榮和幸福。”
毛澤東在回信中寫道:
“我同意你對韓愈的意見,一分為二為宜。李義山無題詩現(xiàn)在難下斷語,暫時存疑可也。奉復久羈,深以為歉。詩詞兩首,拜讀欣然,不勝感激。”
這是毛澤東致友人的最后一封信。
2月20日,江青在和馬天水、徐景賢、王秀珍、黃濤、李彬山、丁盛等人談話時說:
“你們是上海幫?。∧銈冎腊?,他們把我也說成是上海幫啦!”“要集中精力,揭批鄧小平,去年他斗了我?guī)讉€月,我是關(guān)在籠子里的人,現(xiàn)在出來了,能講話,我要控訴他。”“什么言論自由??!他是一言堂,獨立王國,法西斯!”
2月23日,毛澤東在病中接待了應(yīng)邀于2月21日來訪的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和他的夫人。這一次會見,持續(xù)了1小時40分鐘,中方只有毛遠新、張玉鳳和翻譯等少數(shù)人和工作人員在毛澤東身邊。
后來,尼克松對毛澤東接待他的情景作了這樣的描述:“1976年我再度來中國訪問時,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已嚴重惡化了。他的話語聽起來像是一些單音組成的嘟噥聲。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樣敏捷、深邃。我說的話他全能聽懂。但當他想回答時,就說不出話來了。他以為翻譯聽不懂他的話,就不耐煩地抓起一個本子,寫出他的論點??吹剿倪@種情況,我感到十分難受。無論別人怎樣看待毛澤東,誰也不能否認他已經(jīng)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了。”“由于帕金森氏病的侵襲,毛澤東的行動當時已很困難。他不再是體魄健壯的人了。這位82歲的步履蹣跚的農(nóng)民,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拖著步子的老人。毛澤東像晚年的丘吉爾那樣,仍舊非常自尊。我們談話結(jié)束時,他的秘書們把他從椅子上扶起來,讓他和我一起朝大門走去。但是,當電視鏡頭聚光燈對著我們,要錄下我和他最后握手的鏡頭時,毛澤東推開他的助手,獨自站在門口和我們告別。”
此時,毛澤東的許多話,的確連翻譯都聽不懂了,他們有時求助于護士,有時連護士也聽不懂,“這時,就會找來毛澤東的生活秘書張玉鳳來聽清他說的話。”
據(jù)張玉鳳回憶說:“他講話困難,只能從喉嚨里發(fā)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字句。由于長時間在他身邊工作,我還能聽懂主席的話。每當主席同其他領(lǐng)導同志談話時,我就得在場,學說一遍。但到了他講話、發(fā)音極不清楚時,我只能從他的口形和表情來揣摩,獲得他點頭認可。當主席的話語障礙到了最嚴重的地步時,他老人家只好用筆寫出他的所思所想了。后來,主席的行動已經(jīng)很困難,兩條腿不能走路。”
后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說:正是由于張玉鳳的聰明伶俐,她在毛澤東晚年為黨為國家做出了特殊的貢獻。還有一位黨內(nèi)高級領(lǐng)導人這樣說:“張玉鳳是代表共產(chǎn)黨人照顧毛主席的生活的呵!”
可是在毛澤東身后,卻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散布出不少風言風語,目的就是要往毛澤東身上潑臟水。就是這樣的無稽之談,一時間也竟然鬧得沸沸揚揚。張玉鳳的愛人劉愛民曾經(jīng)對某報記者說:“最了解張玉鳳的是我。她是個誠實、正派、直率的人。我們沒有因為各種風言風語的干擾而失去幸福的家庭。”后人有《狂犬吠日》一詩也描述了此情此景,詩云:
一犬吠影百吠聲,公母大小各不同。
此也鳴,彼也鳴,泥牛入海原是空。
聲嘶力竭為底事?一切盡在不言中。
再說2月25日,中共中央開始分批在北京召集各省市自治區(qū)和各大軍區(qū)負責人,召開“批鄧打招呼會”。華國鋒在這一天的會議上傳達了《毛主席重要指示》。
這一份《毛主席重要指示》,是由毛遠新根據(jù)毛澤東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有關(guān)“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多次談話而整理出來的,其部分內(nèi)容前邊已經(jīng)按時間順序作了交代,后邊還要全文敬錄,在這里不需贅述。
華國鋒傳達了《毛主席重要指示》后,又發(fā)表了經(jīng)政治局討論、毛澤東審閱同意的講話,他說:
當前要把學習“《毛主席重要指示》擺在首位,”“深入揭發(fā)批判鄧小平同志的修正主義路線錯誤。在這個總目標下,把廣大干部、群眾團結(jié)起來。”“要牢牢掌握斗爭大方向。”
“對鄧小平同志的問題,可以點名批判。”
“以這次會議打招呼為界,這次會議前的問題,中央負責,有這樣那樣問題的地方,應(yīng)轉(zhuǎn)好彎子。這次會議后,還轉(zhuǎn)不過來就不好了。”“注意不要層層揪鄧小平在各地的代理人”,“不要算歷史舊賬”,“不要糾纏枝節(jié)問題”。“對犯錯誤的同志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不要揪住不放。不要一棍子打死。”“犯錯誤的同志,要在一定范圍內(nèi)做自我批評。允許犯錯誤,允許改正錯誤,改了就好。”
“整個運動要根據(jù)毛主席的指示,在黨委一元化領(lǐng)導下進行。不搞串聯(lián),不搞戰(zhàn)斗隊。要抓革命,促生產(chǎn),促工作,促戰(zhàn)備。通過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斗爭,進一步促進安定團結(jié),發(fā)展鞏固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的偉大成果。”
欲知《毛主席重要指示》全部的內(nèi)容,請看下一章。
東方翁曰:毛澤東在辭世前夕的工作和生活,盡管還有像接待尼克松女兒朱莉和戴維夫婦二人的精彩情節(jié),但更多的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憂愁和悲涼,讓人不忍卒讀!
另:毛澤東發(fā)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斗爭的結(jié)果,是把掌握中國社會主義大航母的方向盤從鄧小平手中轉(zhuǎn)移到了沒有多少文化的“老實人”華國鋒手里。自此以后,早在九屆二中全會上就背叛了毛澤東、卻又一直被毛澤東倚重的禁衛(wèi)軍頭子汪東興,毫無疑問地成了這位新“接班人”的貼身伙伴。這樣的一種新的政治格局,在當時及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是完全被時人忽視了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后人讀史不可不思之。
電子版咨詢微信: qunfeiyang2014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