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20世紀法國毛主義運動興衰啟示錄

盧卡愛思議 · 2025-03-24 · 來源:湘想事成|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過分美化工人群眾的先進性,從而迷信群眾的自發斗爭、否認先鋒隊的必要性;夸大工人群眾的落后性,從而喪失對群眾工作的信心、把先鋒隊變為脫離群眾的小宗派——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

  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一樣,是曲折中前進的。也就是說,是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反復斗爭、相互影響、相互轉化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發展的。毛主席的話精辟地概括了這一過程:“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因此,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必然要經歷大大小小的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復,才可能成熟起來、壯大起來,最終迎來革命的勝利。而無產階級革命的自覺參與者——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們,必須要經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驗,堅持與勞動群眾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在斗爭中樹立一條馬列毛主義的革命路線,才能引領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走向勝利。

  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其領導力量都經受住了高潮和低潮的考驗,為新一代戰士留下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也有許多國家的革命力量,沒有經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驗,使得本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走向失敗和瓦解——他們為新一代戰士留下了慘痛的教訓。20世紀6、70年代法國毛主義運動,正是沒有經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驗的一個典型,其興衰成敗中蘊藏著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吸取。蔣洪生教授的文章《法國的毛主義運動:五月風暴及其后》(以下簡稱蔣文)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法國毛主義運動在1968年革命前后的興衰史,提供了許多歷史細節,可以作為我們重要的參考資料。本文根據蔣文中的史料,嘗試對法國毛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進行初步探討,希望拋磚引玉,引發同志們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

  一、最主要的經驗教訓:無論高潮還是低潮,都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把發動群眾作為工作的主線

  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展壯大,最根本的靠什么?正是靠革命的自覺力量發動群眾,使批判的武器變為武器的批判。反動統治階級靠什么打倒?資本主義以及一切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靠什么消滅?靠不了天降奇跡,靠不了統治者的良心發現,靠不了自上而下的改良,靠不了少數人的大喊大叫、沖鋒陷陣,而只有靠最廣大的勞動群眾覺悟起來、團結起來去斗爭。而這只有通過革命的自覺力量去與最廣大的勞動群眾相結合,使理論掌握群眾、群眾掌握理論,把廣大群眾從自在轉變為自為,成為自覺的、有組織的戰斗大軍才能實現。群眾基礎,就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力量基礎。沒有群眾基礎,就沒有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一切。無產階級革命的自覺力量,只要掌握了勞動群眾的決定性多數(這一多數,不一定是數量上的絕對多數,而只要能夠保證有組織的群眾力量能夠引領大多數勞動群眾、能夠戰勝反動派所能動員的力量就行了),就有把握取得革命的勝利。所以發動群眾,應該是無產階級革命力量始終不渝的工作主線,無論高潮還是低潮,都必須“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偏離,否則就必然受到懲罰。

  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往往遵循這樣的規律:先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科學——馬列毛主義的傳播,少數先進分子率先接受了革命的科學。這是思想上的啟蒙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萌芽。但這一萌芽要成長起來,關鍵在于下一步——先進分子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結合——這是“關鍵的一躍”。這一步走好了,那么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就能發展起來,形成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一步走不好,那么革命運動就不可能發展起來,少數先進分子就只能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宗派。無論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要從一片空白中發展起來,還是在修正主義篡奪了原先鋒隊和勞動群眾的領導權,使得新的革命力量要再次重新開始,都要遵循這一規律,都要實現這”關鍵的一躍”。

  而與廣大勞動群眾相結合,還必須長期堅持,打好“持久戰”。因為發動群眾、建立及發展群眾基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直線前進的,而必然是要經過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復,在“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的長期的、曲折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水平,形成一條正確的路線和一整套有效的策略,從而逐步發動更為廣大的群眾、建立更為鞏固的群眾基礎,直到發動勞動群眾的多數去奪取革命的勝利。而不能遇到挫折后就動搖、退縮、放棄——只要偏離了與群眾相結合這一正路,就只能導致前功盡棄。

  法國毛主義運動正為我們留下了這方面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在1968年革命前,法國毛主義運動的一個主要組織,主要由青年知識分子組成的馬列主義共產青年同盟發起了“扎根運動”。“扎根運動”就是革命的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到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去,和人民群眾一起生活,一起勞動,尤其是要進入工廠中當工人。——實際上就是一種融工運動,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工學結合運動。為什么要融工?共青盟認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最為先進的革命思想和理論首先為法國的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所掌握,但他們本身不能成為革命的領導力量,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領導革命。但進步知識分子通過把先進的革命理念帶入工廠,可以對工人階級的革命起到一種類似火星、中介或催化劑的作用。那么,在60年代的法國,什么是共青盟眼中先進的革命理念呢?共青盟認為,這就是群眾路線,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不斷革命論和革命階段論結合的思想,“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到群眾大學校去的思想,以及自我批評和接受群眾批評的工作方式等,簡言之,就是來自賽國的毛主義。共青盟融工運動的政治目標是要在先進工人中間創立馬列主義革命斗爭的工人領導核心。共青盟認為,沒有這種領導核心,就談不上群眾工作的進展。工人領導核心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在先進工人中創建秘密組織,打入法共所控制的法國總工會在各工廠的分會,促使這些分會革命化,達到重新讓法國總工會恢復以前作為“階級斗爭的總工會”之性質的目的。那些到工廠進行“扎根”工作的共青盟盟員負有以下政治使命:在工人階級中宣傳毛主義;促成建立工人核心小組,從而在生產單位中有效地領導階級斗爭;服務于工人核心小組,并與工人核心一起基于群眾路線的原則,確立勞工運動中的馬列主義策略;在這些先進工人核心的指導下,以共產主義思想陶冶工人階級。(以上材料引自蔣文)

  這一“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是基本正確的。當時的法國毛主義革命青年,沒有局限于搞理論學習和宣傳,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學生和知識分子中,沒有形成一個激進小圈子就心滿意足、沒有迷失于“左翼文化”和“多元社運”,而是堅決到廣大群眾中去,主要是到作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力軍和領導力量的工人群眾中去,到工廠中“扎根”,和工人群眾生活、戰斗在一起,以此作為發動工人群眾、建立革命的群眾基礎的基本方法。這種“扎根運動”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確的。只要遵循這一“到群眾中去”的正確路線,克服一切困難和暫時的挫折,把“扎根運動”堅持到底,并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水平,那么法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壯大和勝利就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然而法國毛主義運動的最主要教訓就在于,并沒有始終貫徹“到群眾中去”的正確路線,沒有把“扎根運動”堅持到底。他們沒有經受住五月風暴的革命高潮和隨后的低潮期的考驗,而是在遭受一些挫折后,就退縮了、動搖了。馬列主義共產青年同盟以及其后的無產階級左派等法國毛主義運動的主要組織,都先后以種種借口放棄了到群眾中去,取消了“扎根運動”,甚至取消了自身的存在,這就導致了法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衰亡。本來,只要堅持“扎根運動”并總結1968年革命的經驗和教訓,毛主義運動完全能夠成為革命的星星之火,完全有希望逐步建立起廣泛的,鞏固的群眾基礎,發動千百萬工人群眾。完全有希望繼承1968年革命的成果并發揚光大,使1968年革命就像1905年革命一樣成為下一次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大革命的準備和預演。而取消了“扎根”,放棄了發動群眾、與工人群眾相結合,那就只能失去根本的力量,走向失敗和瓦解,喪失革命勝利的前途。

  二、面對高潮:必須堅決與群眾站在一起,并努力壯大先進力量,爭取革命領導權

  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由于階級斗爭的必然發展,群眾革命運動的高潮必然是會到來的。由于資本主義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這種高潮,可能是全國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甚至在很小范圍內的。但無論規模大小,在其影響到的范圍內,將都是“人民群眾盛大的節日”、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廣大群眾動員起來、團結起來,投入到反對統治階級的斗爭中,并在斗爭中迅速成長,一時間形成壓倒反動派的聲勢。通過大大小小的斗爭高潮的反復出現,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波浪式地向前躍進,直到在一次全國革命高潮中推翻資產階級及一切剝削階級的統治、奪取政權。

  無論是帝國主義國家還是半殖民地國家,群眾革命運動的高潮都是必然會來到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必然是通過高潮和低潮交替而波浪式前進的。否認高潮的可能性,反對革命者為高潮去做準備的,實際上就是否認資本主義固有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必然尖銳化,是一種失敗主義和取消主義的錯誤傾向。某些“泛左翼”主張什么“帝國主義國家革命渺茫論”,實際上就是否認帝國主義國家群眾革命運動高潮的可能性、否認帝國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可能性,反映了他們失敗主義和取消主義的機會主義立場。

  面對群眾革命運動的高潮,無產階級革命者應該怎么辦?毫無疑問,應該堅決支持群眾的斗爭,應該去領導群眾的斗爭,應該盡可能地帶領群眾取得勝利。只要有可能,就要盡力把群眾革命運動的高潮轉化為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而如果形勢不利,無法把一次高潮轉化為勝利的革命,那么也要盡力擴大斗爭果實、在斗爭中壯大無產階級革命的自覺力量,同時在適當的時機帶領群眾撤退,盡量減少損失,保存好革命群眾的有生力量??傊?,無產階級革命者要通過正確的路線和深入的群眾工作,力爭在群眾革命運動高潮中成為群眾的領導者,在群眾革命運動高潮中壯大無產階級革命的力量,去爭取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問題就在于,群眾革命運動高潮不是按照“日程表”出現的,而是具有一定偶然性、自發性。高潮,特別是大規模、全國性的高潮很少是按照革命者的計劃出現的,而往往出乎革命者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說,無產階級革命者在戰略上能夠預料革命高潮的一定到來,但從戰術上說,革命高潮的具體時刻,卻是難以事先預計的。當然無產階級革命者要力爭去自覺地組織發動群眾革命運動高潮——要做到這一點,無產階級革命派必須要穩固地掌握多數群眾的領導權、要在敵我力量對比中能占據穩定優勢。這在局部的斗爭中,相對容易做到,但在大規模、全國性的斗爭中,則是不容易的。從歷史上看,只有通過持久的人民戰爭的方式,無產階級革命者才能比較自覺地去組織大規模、全國性的革命高潮。而如果沒有人民戰爭的條件,大規模、全國性的革命高潮是很難自覺發動的,而往往是在長期矛盾的積累下,由某個突發事件所突然觸發的。當然,許多局部斗爭高潮,也會是這樣由突發事件引起的。因此,這就往往導致以下情況的出現:革命高潮出現了,但卻不是無產階級革命派所組織發動的,最初可能也不是采用的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口號、未提出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主張;在革命高潮出現的時候,無產階級革命派自身力量還很弱小,根本沒準備好去領導千百萬群眾。

  因此真正的考驗就在于,當出現“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時,當革命高潮起來而無產階級革命派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我們認為,首先,必須要避免宗派主義的錯誤——決不能自外于群眾,而必須堅決地與群眾站在一起,必須堅決支持并參加到群眾斗爭中,成為群眾斗爭中最積極的分子。當出現“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時,最容易犯的就是宗派主義的錯誤。因為革命高潮最初不是在無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下發生的,因為一開始掀起高潮的群眾力量似乎不那么“純粹”、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比如以學生而不是工人為主),因為運動的口號、目標與無產階級革命派的主張有一定差距,因為群眾運動存在一定缺點,因為運動并不處于最有利的時機——因為這上述種種原因,是不是就應該站在群眾運動之外,對群眾運動采取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或者甚至是對群眾運動百般挑剔、橫加指責?不,這是宗派主義!這樣做,只不過是維持一種抽象的理論上的“純潔”、“正確”,是一種小圈子、小宗派的自娛自樂,而絕不是無產階級革命派的作為。試想,在“人民群眾的盛大節日”中卻不與群眾一起“過節”、甚至阻礙群眾“過節”,那又怎么可能爭取到群眾的擁護呢?在“一天等于二十年”,人民群眾在斗爭高潮中高度政治化、迅速成長的時候,卻完全處于這一成長過程之外,那又談何“革命灌輸”、談何領導群眾呢?

  因此,在群眾運動掀起高潮的時候,無論這一群眾運動是否是無產階級革命派組織發動的,無論這一群眾運動還存在什么樣的缺點,只要這個群眾運動的大方向是進步的、正義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就要堅決支持并積極參與進去。只有在群眾運動中成為最積極的分子,才有可能通過群眾運動高潮來爭取群眾、壯大革命力量,才有可能去爭取群眾運動的領導權。

  而法國毛主義運動,在這一點上,也是存在嚴重教訓的。法國的1968年革命,正是一次典型的“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而前文所提及的馬列主義青年共產同盟在面對這一“意料之外”的革命風暴時的表現是不佳的。

  當五月風暴興起時,“共青盟一開始基本否定學生所掀起的五月風暴,其領導人黎納認為這是小資產階級性質的運動。黎納及其同志堅持認為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領導一場真正的革命,沒有工人參與,對抗就是沒有意義的。同盟領導層甚至認為五月風暴是持改良主義理念的社會民主派人士的陰謀,起到了疏遠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的作用”……“在這種輕視單純學生運動的思想的指導下,共青盟在五月風暴初期,只是派人在整個拉丁區分發政治小冊子《現在就到工廠去》,鼓動學生到郊區的廠區進行活動,而不是積極投入到學生發動的街頭斗爭中去。”(引自蔣洪生《法國的毛主義運動:五月風暴及其后》,下同)

  這是什么呢?這是一種脫離群眾的宗派主義路線,是用自己的“完美”理論去否定生動的革命實踐(而馬列毛主義的理論恰恰要求去與實踐相結合,并在實踐中發展完善,而不是用理論來單純地臧否實踐)的主觀主義。是的,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領導一場真正的革命,但是革命高潮的最初發動者,卻不一定是工人群眾。歷史早已證明了從學生運動發展到工農運動的規律。既然認識到了學生運動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什么不一開始就積極支持、參與學生的斗爭,在斗爭中去引導學生和工人相結合呢?如果這樣做的話,不是更有利于擴大馬列毛主義的影響力、更有利于爭取學生運動的領導權,從而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自覺與工人相結合嗎?

  事實上,法國1968年革命,正是由大規模學生運動引發了其后全國工人階級的斗爭高潮。而共青盟等到工人階級大規模起來后才積極參與斗爭,這已是“棋晚一招”,失去了先機。本來共青盟成員主要來自于高校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在參與和引導學生運動中有著天然的優勢。若是在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學生運動,就在運動中積極爭取領導權,那么馬列毛主義就能在學生運動中產生更為深廣的影響力,學生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就能更自覺、更有力。那么到工人階級大規模起來斗爭后,馬列毛主義就能在工人運動中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能夠更好地引導工人群眾去進行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爭取最大的勝利果實。而在斗爭一開始的缺席,卻使共青盟喪失了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時候獲得“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發展的機會,喪失了最好的與群眾相結合、爭取群眾運動領導權的機會。這是嚴重的教訓。這也直接導致了共青盟其后的分裂和消亡。

  雖然法國毛主義運動在1968年革命中犯了嚴重的宗派主義錯誤,但公允的說,這更多是缺乏經驗的表現。當時的法國毛主義青年還處于真誠探索革命道路的階段,主流還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機會主義者。與之相比,某些河蟹國“泛左翼”老油條在群眾斗爭中冷眼旁觀,在群眾斗爭遭受挫折后拼命撇清關系并對其全盤否定、站在對立面橫加指責,通過落井下石來爭功諉過,通過把群眾斗爭及為其遭難的戰士們踩在腳下來樹立自己“一貫正確”的形象,通過污蔑攻擊群眾斗爭來宣傳自己的錯誤理論和路線,那就更等而下之,完全是惡臭的機會主義!

  第二、必須要積極爭取群眾革命運動的領導權。面對“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當無產階級革命派力量還很弱小,還沒有準備好去領導千百萬群眾時,是不是就可以放棄爭取革命運動領導權的任務?比如說,放棄打出自己獨立的旗幟,放棄提出自己獨立的主張,放棄進行獨立的群眾工作,而完全混同于一般群眾或混同于運動中一時占主導地位的其他派別?

  不,不能這樣!這樣就是喪失了無產階級革命派參與群眾運動的意義。無產階級革命派參與群眾運動,正是要在運動中發揮自覺的先鋒隊的作用、要在運動中爭取群眾的領導權、要引導運動走向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這就要求無產階級革命派提出符合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根本利益的,與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機會主義明確區別開來的獨立主張,并通過廣泛、深入的群眾工作去使廣大群眾接受它,從而在群眾運動中貫徹它,以此實現對群眾運動的領導。

  當然,當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力量還十分弱小的時候,往往并不能夠爭取到群眾革命運動高潮的完全的領導權,但這也不是放棄獨立主張、獨立工作的理由。因為只有提出獨立的主張、進行獨立的群眾工作,才能用馬列毛主義影響群眾、爭取群眾,才能最大限度地用革命路線去引導群眾,才能利用群眾革命運動高潮來最大限度地壯大自覺的革命力量。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時候,力量完全可以實現飛躍式發展。即使一開始沒有領導千百萬群眾的力量,但只要提出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獨立主張,積極進行獨立的群眾工作,那就完全有可能在革命高潮中發展出領導千百萬群眾的力量,至少也能為將來領導千百萬群眾奠定基礎。

  在這一方面,法國毛主義運動也是存在教訓的,比如“1968年5月10-11日,五月風暴中的第一次街壘戰出現,(共青盟領導人)黎納相信這是法國資產階級設下的一個陷阱,為此到法共總部去找他的老對手——法共總書記羅歇商議對策。在遭到門衛拒絕后,黎納陷入精神危機,不得不服用鎮靜劑治療。”在革命高潮的關鍵時刻,不是在群眾運動中提出獨立主張、積極進行獨立的群眾工作,而是寄希望于修正主義黨——這是一種缺乏信心、喪失獨立性的機會主義的表現。

  而如果不打出自己獨立的旗幟、不提出獨立的主張、不積極進行獨立的群眾工作,那就是放棄先鋒隊的職責、喪失無產階級的獨立性,而實際上成為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的跟班,“為他人做嫁衣”,失去實現飛躍式發展的機會。

  如果說高潮是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考驗,那么低潮就是更大的考驗。接下來我們就將探討法國毛主義運動在革命低潮期的經驗教訓,最后我們將對法國毛主義運動興衰中所反映的一個重要問題:群眾和先鋒隊的辯證關系做一簡要論述。

  三、面對低潮:總結經驗、堅持斗爭、深耕群眾,為新的高潮做好準備

  群眾革命運動高潮存在兩種前途,一種是轉化為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這是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所力爭要實現的。但由于力量對比的不利、由于群眾運動和革命力量本身的若干缺點和錯誤,大多數群眾革命運動高潮將在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后不可避免地逐漸衰退,最終陷入低潮。在低潮期,反動派將瘋狂的反攻倒算,革命力量將受到嚴重的打擊和削弱,廣大群眾則一時間陷入渙散和消沉。

  低潮期是對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更為深刻的考驗。在革命高潮期,千百萬群眾奮起、斗爭一日千里,反動派陷于守勢,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總的來說處于順境和擴張期,面臨的考驗是如何擴大勝利、如何爭取領導權。而在低潮期,反動派處于攻勢,群眾渙散、消沉,斗爭陷入曲折和反復,無產階級革命力量被嚴重削弱,必須在逆境中求生存、求轉機。只有通過低潮期的考驗,能夠在逆境中堅韌不拔、堅持斗爭,能夠在逆境中轉危為安、由弱到強,最終把低潮轉化為新的高潮,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才能真正稱得上成熟,才能為最終取得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要經受低潮期的考驗,我們認為,首先就是要總結經驗、糾正錯誤。

  一次群眾革命運動高潮,是千百萬群眾的豐富革命實踐,也是對無產階級革命力量自身路線、策略、能力的一次深刻檢驗,從中會產生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上一次革命高潮中,有哪些革命群眾創造的寶貴斗爭經驗,需要今后發揚廣大?有哪些群眾運動中存在的錯誤傾向,需要今后加以糾偏?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路線和策略,哪些被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有效的?哪些被證明是不符合實際、存在問題的?無產階級革命力量在干部隊伍、群眾基礎上,在組織、發動群眾的能力上,在領導斗爭的能力上,有哪些需要發揚的優點,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弱點?——這些都需要無產階級革命力量運用馬列毛主義的方法進行科學總結,從而把寶貴的實踐經驗轉化為正確有效的路線、綱領、策略、計劃,去指導新的實踐,使得下一次革命實踐能夠提升到更高水平——這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革命實踐論,也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體現。

  這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總結教訓、糾正錯誤。一次群眾革命高潮,除了成功的經驗外,也總會有挫折與失誤的教訓。群眾革命高潮衰落為低潮,除了力量對比的因素外,革命力量、群眾運動的主觀錯誤也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而正視并總結這些教訓,在進一步的實踐中糾正這些錯誤,是把革命實踐提升到更高水平的關鍵。在低潮中恢復和發展革命力量,首先必須要吸取過去革命實踐的教訓、糾正過去的錯誤。

  決不能“諱敗為勝”,否認存在錯誤、拒絕總結教訓。比如,明明在斗爭中存在群眾基礎不扎實的弱點,明明斗爭中犯有不顧實力冒進的錯誤,犯有“務虛名而招實禍”、在力量對比極其不利的時候以“堂堂之陣”去面對敵人壓倒性的力量等錯誤,而卻否認這些弱點和錯誤,甚至反而把這些弱點和錯誤作為“成功經驗”,在實踐中仍舊重復這些錯誤——這不是馬列毛主義者應有的唯物主義的態度,而且是在妨礙革命實踐走向更高水平。應該用斗爭的客觀結果來檢驗斗爭中的經驗教訓,“敗了就是敗了、錯了就是錯了”——要老老實實地承認斗爭的挫折和失敗中存在主觀的弱點和錯誤,存在著需要總結的教訓,并在實踐中認真改正,而不能“一條道走到黑”,讓錯誤繼續危害革命實踐。有些同志,可能出于維護革命運動和群眾斗爭榮譽的考慮而“諱敗為勝”,但這是不足取的。還有的同志,不愿吸取教訓、不愿改變冒進的斗爭策略,是覺得只有這樣才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這種革命斗志是可貴的,但實質上是對革命的復雜性、曲折性和斗爭策略的靈活性認識不足。革命需要不怕犧牲,但革命絕不是為了犧牲,而是為了勝利。只有總結好革命運動和群眾斗爭的挫折所換來的寶貴的教訓,在新的實踐中糾正錯誤,使得下一次斗爭取得更大的勝利,才是真正捍衛革命的榮譽、才使上一次斗爭的犧牲真正值得。

  否認存在錯誤、拒絕總結教訓,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代表了機會主義的路線。比如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就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重大挫折后,仍舊否認存在錯誤、拒絕總結教訓,以捍衛錯誤路線頭子的既得利益。而只有通過毛主席代表的正確路線戰勝機會主義路線,才能科學總結革命挫折中的教訓,全面糾正革命實踐中的錯誤。而正是通過總結教訓,糾正錯誤,才使中國革命走出低潮,提升到更高水平,迎來新的高潮,最終走向勝利。中國革命的這一經驗,我們應該牢記。

  第二,要經受低潮期的考驗,必須要堅持斗爭、反對取消主義。

  在革命低潮期,革命力量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糾正錯誤的時候,必須要高度警惕取消主義的錯誤傾向。不能在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把革命的可能性和無產階級革命力量存在的必要性給“總結”沒了。在革命低潮期,由于反動派反攻倒算,革命力量受到削弱,群眾整體上比較消沉渙散。在這樣的形勢下,革命力量中總會出現動搖分子,他們在思想上的表現往往就是取消主義。他們有的以“右"的面目出現:要么認為敵人強大無比,革命力量毫無辦法,只能停止活動以避免無謂損失;要么認為在革命高潮中千百萬群眾起來都沒能爭得革命勝利,表明總體上革命條件仍不成熟,革命力量不能“拔苗助長”,應該停止“盲動”,等待條件成熟。還有的,會以“左”的面目出現:有的從革命高潮中無產階級革命力量主觀上存在錯誤、領導不力這一現象出發得出結論——群眾已足夠先進而不需要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領導,因此應該取消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有的則認為之所以無產階級革命力量沒能成功領導革命高潮走向勝利,是因為革命者沒有好好學懂學透馬克思主義,因此必須先要退出實際斗爭,“好好讀幾年原著再談革命”

  無論是以“右”的還是“左”的面目出現,取消主義都是錯誤的,都是在葬送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我們總結革命實踐的經驗教訓,只能是站在無產階級革命的立場上,以將革命實踐提升到更高水平為目的、運用馬列毛主義來總結,而決不能以革命實踐的一時挫折為由就取消革命實踐。人類的文明史就是階級斗爭史,只要還沒有消滅階級,階級斗爭就始終存在。階級斗爭、革命運動總是會經歷高潮和低潮的反復,但無論高潮還是低潮,階級矛盾、階級斗爭總是存在的,因此革命運動就是始終可以存在和發展的。而沒有低潮期革命運動的堅持和發展,就無法積累起能在高潮期把革命引向勝利的力量。所謂革命運動,就是把群眾自發的階級斗爭轉化為自覺的、有組織的階級斗爭,而這必然需要自覺的革命力量充當領導核心。割裂群眾斗爭、革命運動與自覺革命力量的關系,無論把“相信群眾”叫得再震天響,也實際上是在葬送群眾斗爭向更高階段、向革命勝利發展的可能性。革命的理論只有與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革命者只能在“戰爭中學會戰爭”,而絕不存在什么先精通革命理論才能搞好革命運動的因果關系。脫離革命實踐,革命理論學得再好、經典原著背得再滾瓜爛熟,也是一文不值——以上就是站在無產階級革命立場上,運用馬列毛主義基本原理反對取消主義的主要論據。

  法國毛主義運動,正是在1968年“五月風暴”失敗之后的低潮期,犯了嚴重的取消主義的錯誤,留下了慘痛的教訓。法國毛主義運動中的取消主義,主要是以“左”的面目出現的。

  其中之一是所謂“學原著派”:

  共青盟多數派的意見是,雖然五月風暴是革命性的群眾運動,但因為沒有一個紀律嚴明的強大先鋒黨領導,所以這一運動不可能成功奪取政權。在五月風暴失敗的背景下,他們主張在倉促創建新的先鋒黨之前,先取消“扎根”運動,回到經典理論的學習,回到書齋和圖書館夯實馬列毛主義理論基礎,尤其是要有針對性地閱讀列寧的《怎么辦?》一書。(引自蔣洪生《法國的毛主義運動:五月風暴及其后》,下同)

  另一種取消主義是所謂“自發毛主義”:

  共青盟中的少數派則從他們觀察到的五月風暴的群眾運動經驗出發,認為列寧對自發性的批判已過時,因為群眾跑到了號稱先鋒黨的各團體的前面去了。他們依據毛澤東的論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贊揚群眾革命的自發性,拒絕基于列寧的先鋒隊理論而首先建立紀律嚴明的小團體,認為革命者首先應該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先鋒黨應該是在群眾運動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先建立一個小的自封的先鋒黨,再去指導群眾運動。他們也建立或幫助建立各種組織,但這種組織不是具體而微的、有嚴格的紀律約束的先鋒黨,更多是具體議題導向的組織。這種推崇群眾自發性的毛主義,一般稱其為自發毛主義(Mao-spontex)。

  “學原著派”學了幾年《怎么辦》后終于表明他們實際上想怎么辦——幾乎全部退出了革命運動,當資本主義順民去了。而自發毛主義派組成了“無產階級左派”,在之后領導群眾斗爭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最終也走上了取消革命實踐的道路。

  貝尚松手表廠工人的成功奪權使得“無產階級左派”的領導層相信,工人斗爭已經成熟,能夠實行自治的法國工人已不再需要“無產階級左派”去領導了。而智利政變使得他們相信,受到中產階級強力支持的反動力量過于強大,無產階級革命短時期內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這兩件事情從正反兩方面,使得“無產階級左派”的領袖們確信,他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于是邦尼·萊維等資深干部在1973年底宣布解散組織,同時停止出版《人民事業報》。在1974年1月份出版的“無產階級左派”系統的雜志《無產階級手冊》中,其領導層對此解釋說,組織必須服從于群眾運動,任何的組織理論都要依賴于人民革命的理論。而當組織與群眾運動的要求不相協調的時候,組織就必須終止。

  法國毛主義運動中的取消主義,是總結經驗教訓中“跑偏”的典型。他們不是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來為新的革命實踐服務,而是事實上取消自覺的革命實踐,從而最終葬送了革命。

  不為自覺的革命實踐服務的“總結”,也絕不可能是對革命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法國1968年五月風暴失敗的真正的教訓是什么呢?是革命力量原著沒學好嗎?是群眾太先進以至于不需要先鋒隊嗎?

  不,真正的教訓恰恰就在于:沒有一個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去領導廣大群眾,把群眾的自發革命高潮轉化為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

  五月風暴中,群眾的確走在了先鋒隊的前面。從學生運動發展到全國性的工人運動,形成了全面的群眾革命高潮。工人運動發展到了全國總罷工,工人廣泛占領工廠,在工人和廣大人民群眾中涌現了許多無產階級政權的萌芽(各種“行動委員會”)這些都體現了法國工人階級強大的革命潛力和較高的斗爭水平。然而,這并不能證明群眾已經不需要先鋒隊。因為,群眾的自發革命斗爭,盡管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卻仍舊無法帶來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千百萬群眾游行示威、罷課罷工,占領學校和工廠、成立行動委員會——但是他們仍舊是各自為戰,而沒有形成統一的革命大軍去同資產階級決戰。群眾的汪洋大海沸騰了,但卻沒有凝聚成方向一致、目標明確的巨浪去沖毀資產階級國家的“堤壩”,使得群眾斗爭的力量最終被消耗、瓦解了。

  如果有一個通過多年扎根群眾、領導群眾斗爭而建立起深厚群眾基礎,為廣大群眾所信服的無產階級先鋒隊,就能把自發的群眾斗爭引向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這樣的先鋒隊,在群眾斗爭的高潮中能夠為廣大群眾提出符合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統一的斗爭綱領和目標;這樣的先鋒隊,有一支與群眾緊密結合、富有斗爭經驗的革命干部隊伍去具體領導和組織群眾貫徹統一綱領和目標,從而能把群眾組成統一的戰斗大軍,能有策略地領導群眾與資產階級作戰;這樣的先鋒隊,能夠把分散的眾多“行動委員會”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全國性的無產階級政權體系,從而實現全國范圍內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個政權的對壘;這樣的先鋒隊,能夠通過統一的無產階級政權體系,武裝工人群眾,首先奪取局部和地方的政權,最后與資產階級決戰、砸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奪取全國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不是群眾太先進以至于不需要先鋒隊,而是先鋒隊太落后而無法有效領導群眾。先鋒隊太落后也根本不是因為“原著沒讀好”,而恰恰是由于缺乏革命實踐、缺乏群眾基礎。

  1968年五月風暴爆發前,法國工人階級沒有自己合格的先鋒隊。法共早已蛻變為修正主義的黨,法共及其領導的法國總工會做著勞資“和諧”、與資產階級討價還價的生意,對工人階級只有腐蝕作用而根本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干革命。而法國工人階級新的先鋒隊的萌芽——毛主義運動,還處于幼年期,很不成熟,最關鍵的就是還沒有和廣大工人群眾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深厚的群眾基礎。以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為主的馬列主義青年共產同盟,理論水平較高,富有斗爭精神,斗爭方式也比較靈活、新穎,也提出了正確的到群眾中去的“扎根”道路。然而在“五月風暴”前,共青盟的“扎根”行動才剛剛開始,還根本沒有做出成績,還談不上與群眾的緊密聯系、談不上群眾基礎。要建立群眾基礎,絕不是到工廠“扎根”幾個月就行的,而必須是長期與群眾共同勞動、生活——最重要的是共同斗爭才能實現。而另一個主要的毛主義組織,由法共老黨員、老左翼工人組成的法國馬列主義共產黨,盡管領導著部分工人群眾,但仍是工人階級的極少數。而且馬列共存在著抱殘守缺的宗派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傾向:更滿足于捍衛理論上的“正統”、革命歷史的“正確”,滿足于領導一個工人小宗派,而不去與廣大工人群眾相結合,不把毛主義去與當前革命實踐相結合、去灌輸給廣大工人群眾——一句話,不“到群眾中去”。馬列共在毛主席逝世后墮落為追隨阿爾巴尼亞教條派修正主義、全面否定毛主義,不是偶然的。所以,馬列共始終不是法國工人階級的合格先鋒隊。

  吸取1968年“五月風暴”失敗的教訓,那就不能取消先鋒隊、也不應該脫離實踐的“讀原著”,而應該為建立法國工人階級合格的先鋒隊而努力斗爭。那就是要繼續堅持“扎根”運動,長期地、一貫地去與群眾相結合,積極參與和領導一切群眾斗爭——而這一切不能停留在支持群眾自發斗爭和建立自發的、分散的群眾組織的程度,而必須與建立先鋒隊的進程統一起來——也就是說必須組建和發展先鋒隊,以先鋒隊為領導核心來把廣大群眾聯合起來、凝聚起來,形成有嚴密組織和嚴肅紀律的統一的戰斗大軍。通過先鋒隊與群眾的結合,實現對最廣大的工人群眾的政治灌輸,使得馬列毛主義為最廣大的工人群眾所信奉、所掌握,使得先鋒隊擁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能夠組織和領導最為廣大的工人群眾。

  在革命低潮期,無產階級革命力量必須堅決反對形形色色的取消主義,必須堅持斗爭。而核心任務就是為建立無產階級合格的先鋒隊而斗爭——要在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中,在參與和領導群眾斗爭的過程中,建立和發展先鋒隊。要為先鋒隊建立深厚的群眾基礎,使先鋒隊獲得領導群眾奪取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力量。

  第三,要在低潮期恢復和發展革命的力量,關鍵在于深耕群眾。

  正如前文所論述的:群眾基礎,就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力量基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靠發動群眾。因此,革命力量要在低潮期轉危為安、由弱變強,關鍵就在于要利用低潮期來更深入細致地進行群眾工作,夯實和擴大群眾基礎。只要能把廣大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那么也就為新的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礎。

  革命低潮期,雖然反動派反攻倒算、群眾相對消沉渙散,但開展群眾工作仍舊是完全可能的。這是因為階級壓迫、階級矛盾、階級斗爭仍舊到處存在。而革命者就是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去利用一切階級矛盾和斗爭來開展群眾工作。

  在革命低潮期開展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把革命政治斗爭與群眾日常斗爭結合起來,通過參與和領導群眾的日常斗爭來建立革命力量與群眾的緊密聯系、來建立群眾基礎。在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后的低潮期,布爾什維克黨正是通過積極領導群眾的日常斗爭而恢復和發展了與工人群眾的緊密聯系,重建和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從而為十月革命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根基。這其中以斯大林為代表的“巴庫人”的斗爭最為典型。斯大林在總結巴庫黨組織的群眾工作經驗時這樣論述道:“只有首先并主要地注意到那些特別為廣大群眾所關心的問題,才能做到這一點(使黨與群眾恢復聯系)。……(在革命低潮中,工人群眾日益困苦,資本家猖狂向工人發動進攻)……縮減生產,任意解雇工人,減少工資,延長工作日……這一切使工人多么痛苦、多么焦急,使工人和廠主間發生了多少‘誤會’和沖突,使工人頭腦中因此出現了多少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的組織在進行一般政治工作的同時,必須不倦地參與這一切小沖突,把這些小沖突同偉大的階級斗爭聯系起來,支持群眾日常的抗議和要求,用活生生的事實來表明我們黨的偉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逼得走投無路’的群眾發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擺脫’可詛咒的停滯狀態。使他們‘擺脫“這種狀態也正是把他們團結在我們組織的周圍。”

  斯大林同志說得多么好啊,他的論述可以不用改一個字而成為今天革命者在低潮期開展群眾工作的指南。階級壓迫、階級矛盾、階級斗爭到處存在。而在低潮期,在反動派反攻倒算的時候,對群眾的壓迫就會更為深重。面對壓迫,就會使工人群眾產生許多不滿、怨恨,會使工人群眾與資產階級產生許多“小沖突”。而革命者的任務,就是要去發現一切這樣的不滿、一切“小沖突”,就是要“不倦地參與這一切小沖突,把這些小沖突同偉大的階級斗爭聯系起來,支持群眾日常的抗議和要求,用活生生的事實來表明我們黨的偉大原則……”——這就是革命力量在低潮期深耕群眾的基本方法。

  在革命低潮期開展群眾工作,要注意“避實就虛”。在低潮期,總體上敵強我弱,敵我力量對比往往十分懸殊。這時候就必須采取靈活的斗爭策略,不能和敵人“硬碰硬”。因此,就要盡量避免已經引起敵人警惕的群眾工作形式,而努力創造新的、不為敵人注意的工作形式;對已經暴露的、敵人調集強大力量予以“圍剿”的工作對象,要果斷撤退、保存有生力量;對敵人高度關注、重點控制的地方,應暫時停止開展群眾工作:要把群眾工作的主要方向,放在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上。就是說要積極尋找統治階級力量相對較弱、階級矛盾更加尖銳、群眾力量相對較強的地方,重點在那里開展群眾工作。比如國民黨叛變后,中共革命者到農村地區發動群眾、實行武裝割據;1905年革命失敗后,斯大林領導“巴庫人”在沙俄的邊疆(統治階級在當地矛盾重重而力量較弱),同時有著眾多石油工人的巴庫開展群眾工作——以上兩者都是在革命低潮期“避實就虛”開展群眾工作的光輝典范,新一代無產階級革命者必須向他們學習。

  四、簡論先鋒隊與群眾的辯證關系

  法國毛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中,一個突出的方面就是始終處理不好先鋒隊與群眾的關系。要么打著先鋒隊的名義而脫離群眾、脫離實踐,淪為小宗派,要么走向另一個極端,否認先鋒隊的必要性、放棄建立先鋒隊而迷信群眾的自發性。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簡短論述一下先鋒隊與群眾的辯證關系,是有益處的。

  先鋒隊與群眾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秘魯共產黨根據馬列毛主義的唯物史觀,特別是根據毛主席“奴隸創造歷史”和“群眾路線”的理論,有過一個很好的概括:群眾創造歷史,黨領導群眾。

  如何理解這句話?

  首先,勞動群眾——而不是少數英雄、領袖——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社會生產、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都是靠勞動群眾的力量——而不是靠少數“大人物”的力量——而實現的。無產階級革命根本上是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少數“先進分子”去解放群眾。

  第二,群眾需要先鋒隊的領導。這是因為:群眾從自發走向自覺不可能一瞬間同時完成,而必然先從少數自覺分子逐步發展到多數自覺;群眾不會是鐵板一塊的,而是不可避免地劃分為先進與落后、比較有覺悟的積極分子和相對缺乏覺悟的消極分子;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科學的馬列毛主義不是在群眾中自發產生的,而必然是由革命者去灌輸給群眾的;依靠自發的、分散的群眾組織是無法形成戰勝資產階級的統一的戰斗大軍的,而必然要通過一個領導核心進行自覺的組織。先鋒隊正是群眾中率先自覺者的組織,正是群眾中先進的、有覺悟的積極分子的組織,正是自覺灌輸馬列毛主義的組織,正是自覺組織群眾的領導核心。先鋒隊是群眾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集中代表,正是通過先鋒隊的領導,才能完成群眾從自發到自覺的轉變,才能充分發揮群眾創造歷史的潛力。

  由以上兩點,決定了先鋒隊和群眾的關系。必須建立和發展先鋒隊來作為群眾的領導核心,但先鋒隊領導群眾必須通過“群眾路線”。也就是說先鋒隊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先鋒隊必須與廣大群眾相結合,由群眾中的先進分子組成;先鋒隊必須集中群眾的經驗而提出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確路線,并通過發動和組織群眾來貫徹正確路線;先鋒隊必須放手發動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充分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而不能用任何包辦代替的官僚主義方式“領導”群眾——先鋒隊和群眾不是上下級的關系、不是命令與被命令的關系。先鋒隊對群眾的領導只能通過先鋒隊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深入的群眾工作、通過提出正確路線并爭取多數群眾支持來實現;先鋒隊必須接受群眾的監督,必須由群眾來檢驗自身路線正確與否,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來與自身內部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傾向作斗爭、防止自身的蛻變。

  先鋒隊和群眾,在革命斗爭中,實際上是“相互成就”的關系。群眾本質上是歷史的創造者、資本主義的掘墓人,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群眾卻又往往表現為缺乏覺悟的、渙散的、受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這是因為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的思想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而只有通過先鋒隊與群眾的結合,通過先鋒隊向群眾灌輸馬列毛主義,通過先鋒隊領導群眾斗爭,才能完成群眾從自發向自覺的轉變,才能充分發揮出群眾創造歷史、改天換地的本質力量。而先鋒隊也只有通過與群眾相結合,通過發動群眾,通過長期參與和領導群眾斗爭,才能實現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的結合,才能接上地氣、吐故納新、走向成熟,才能提出并貫徹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確路線,才能培養出能夠具體帶領群眾前進的革命干部隊伍,從而才能真正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獲得能夠奪取革命勝利的偉大力量。并且先鋒隊也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捍衛自身的革命性,戰勝自身的蛻變傾向。

  過分美化工人群眾的先進性,從而迷信群眾的自發斗爭、否認先鋒隊的必要性;夸大工人群眾的落后性,從而喪失對群眾工作的信心、把先鋒隊變為脫離群眾的小宗派——這兩種傾向都是錯誤的。法國毛主義運動就在這兩種錯誤傾向中搖擺,而這也是初步接受馬列毛主義但尚未擺脫小資產階級影響的革命者常犯的錯誤。要避免這兩種錯誤傾向,新一代革命者就必須自覺認識并實踐“相互成就”的關系——堅決地與群眾相結合,在與群眾的共同斗爭中,相互成就、共同進步,最終一起成長為能奪取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偉大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在這個關節點,這位大院士站出來極力為香港“長和”公司鳴不平
  2. 韻達快遞最近被國家郵政局立案調查,到底犯了啥事?
  3. 拿“吃不飽”抹黑前三十年,用心極其險惡!
  4. 萬斯幻想的“國際分工”:中國回到用襯衣換飛機的年代!
  5. 建立勞動者的生產方式,為什么要戴一頂資本的帽子?
  6. 《黑與白》人物分析之顧小樂、宋曉帆、程國軍
  7. 司馬南涉嫌偷稅案件之遐想!
  8. 商戰:就是要把愛國做成生意——兼說司馬南偷稅漏稅(甲子篇)
  9. 土耳其劇變,埃蘇丹要玩?
  10. 60年代接班人計劃與卑鄙小人污蔑主席
  1.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2. 陳先義:這個新動向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鐘
  3. 毛澤東與“黨內資產階級”的斗爭!
  4. 吳名|舉一反三,亡羊補牢
  5. 劉繼明微博被封!
  6. 在這個關節點,這位大院士站出來極力為香港“長和”公司鳴不平
  7. 子午|李嘉誠為何不“愛國”?資本無國界,人民有枷鎖!
  8. 你只有見到了棺材,你才會知道毛主席有多么偉大!
  9. 韻達快遞最近被國家郵政局立案調查,到底犯了啥事?
  10. 用歷史的角度看李嘉誠賣港口事件
  1. 原全國人大代表、春江集團裴春亮:官商勾結,欺壓鄉里,侵吞巨額國資,營造政治光環為非作歹,至今仍逍遙法外
  2. 毛主席的光輝不可磨滅,正確性終將被承認!
  3. 二十年前的無意插柳,二十年后竟讓中國躲過一場千年浩劫!
  4. 小崗村鮮為人知的十件事
  5. 中國有沒有過赫魯曉夫?
  6. 李克勤|不聽毛主席言,吃虧在長遠
  7. 王忠新:咋都說不清啥是“中國特色”——從王立華老師的困惑說起
  8. 李克勤 |“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將《“五七一”工程紀要》公布的做法需要深悟
  9. 為“地富反壞右”摘帽的人,就是“人民救星”嗎?——再評“作家于艾平”
  10. 紅旗落地的那天,他們才發現被騙了半輩子
  1. 他的偉大,沒誰能替代
  2. AI時代,裁員的風終于吹到了公務員
  3. 吳名|舉一反三,亡羊補牢
  4. 拿“吃不飽”抹黑前三十年,用心極其險惡!
  5. 沉默的群山
  6. 劉繼明微博被封!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一线天粉嫩在线视频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伦中文 | 亚洲A∨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