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1、香港大罷工最終以提高工資,發放撫恤金而告終,這標志著香港工人階級在對抗壓迫時所取得的勝利,但我們也應留意到,在諸如此類大罷工中,如果罷工僅能依托在經濟斗爭層面,則無法取得更大的勝利,以及政治上的勝利。
2、香港大罷工是東大工人階級是反資產階級反帝國主義的一次革命,鼓舞了東大工人階級在反帝反軍閥、爭取民族解放、新民主革命斗爭的信心,是東大工人運動第一個高潮,使工人階級走向政治斗爭。。
在1922年的香港,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罷工,這場罷工叫做香港海員大罷工,由【中華海員工人聯合總會】領導。作為發生在中國的一場罷工運動他鮮為人知,但是它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在這場運動中誕生了許多東大早期的有能力的工人運動領袖,如蘇兆征、林偉民,他們早年是東大同盟會成員(兩人于1908年加入同盟會),后來加入東大共產黨(林偉民于1924年在莫斯科加入東大共產黨,蘇兆征于1925年在北京加入東大共產黨),這2人在也后來的其他工人運動中發光發熱;香港海員大罷工是東大第一個成功的工人運動,對后續的許多運動都有影響,如1925年的香港大罷工、上海海員、紗廠煙草及郵務工人的罷工都受此影響,香港海員大罷工勝利后,為了爭取和團結全國各地工人組織,建立一個全國的統一組織,推動工人運動發展,東大中央決定,由東大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召開1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林偉民和蘇兆征代表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參與了了這次大會,香港海員罷工成為東大工人運動在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罷工高潮的起點;對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影響,當時路透社、申報都報道了這次的罷工。
罷工過程:
1921年蘇兆征和林偉民的牽頭下,“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在香港成立。
1922年1月,工會向資方提出加薪的要求,被拒絕后開始罷工,海員們等輪船一考岸就走上岸去,頭也不回地走了,短短一周內參加罷工的海員多達6,000多人。至1月底,其他公司的海員以至碼頭起貨工人和煤炭工人也相繼向應,人數達三萬多。當時香港海運癱瘓,150多艘船滯留維多利亞港內,但資方仍堅拒加薪。由于香港供應緊張,港英當局派遣“金山”“香山”兩艘輪船到廣州,準備采購一批副食品運香港以應急,并要求廣東政府出面調解解決,但廣州無商家相應,兩船只好空船回港。為解決罷工,當時港督司徒拔采取強硬手段,通過戒嚴令,實行鎮壓,逮捕工人,于2月1日武力封閉位于德輔道中的香港海員工會,并強行拆去招牌。香港工人憤然離港回到廣州,港英當局便禁止車輛和火車出入香港,于是罷工工人準備徒步回到廣州,在工人隊伍途徑距離香港6公里的沙田時遭到英軍當局開槍阻攔射擊,死2人傷數百人(有說死3人傷8人)后2人又重傷而死,這就是沙田慘案,但工人在工會領導下誓死不屈,堅決離港,罷工堅持了8個星期,英帝國主義無可奈何,答應增加工資,恢復工會,釋放被逮捕的工人,撫恤死去工人的家屬,并歸還了工會招牌,罷工完全勝利。
這次罷工工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罷工就不可能完成,罷工海員首先面臨嚴重的生活困難,工會要維持先后從香港到廣州的海員及家屬數萬人的食宿,費用十分巨大,時值寒冬,總辦事處也難以提供起碼的御寒衣物,在艱苦時節,海員沒相互鼓勵堅持到底,不能被人看輕。工會有自己的機關報紙《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月刊》,林偉民也是會刊的重要攥稿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