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夫人鈞:
同志們曾說世上唯有家鈞好,今日里才覺你是巾幗賢。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
“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這是1928年3月,夏明翰臨死前在陰暗潮濕的監獄里,用敵人給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給妻子寫下的遺信。兩天后,夏明翰在武漢市鸚鵡洲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決,就義前,他寫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樣一首氣吞山河、大義凜然的就義詩。)
豪坤家庭中走出的革命者
夏明翰,字桂根,曾隨母姓,取名陳日羽,祖籍湖南省衡陽,1900年農歷八月出生于湖北省秭歸縣。12歲那年,隨家人回到衡陽,入衡陽縣石鼓國民高等小學堂讀書。夏明翰的父親夏紹范,字孝琪,清朝誥授資政大夫。1901年,夏紹范欽加三品職銜,署理歸州知州,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務。期間,他目睹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盛況,向往科學與民主。辛亥革命后,歸附革命,奈何沒來得及有所作為便去世了。父親去世后,母親陳云鳳帶著他投奔祖父夏時濟。夏時濟中過舉,曾得進士銜,做過京官。他很疼愛夏明翰,一心想讓他讀“孔孟之道”,經常教他讀《三字經》《千字文》等。
夏明翰
夏明翰的母親陳云鳳,思想開朗,性格溫良,擅長詩文,受丈夫夏紹范影響,傾向科學、民主和維新革命。她不贊成孩子死讀“四書”“五經”,主張讓其接受新式教育。祖父和母親兩種不同教育思想的沖突,使幼年夏明翰養成了思考和探索真理的習慣。
少年時代的夏明翰,并不以“夏府少爺”自居,他愛讀書,善思考,極富同情心。一次,他見一女傭氣喘吁吁地挑著一擔水,便主動幫忙,被祖父訓斥說那不是他應該做的事,他應該去背唐詩。夏明翰堅持自己是對的,幫女傭把水擔到了廚房。后來談及此事時,他說:“祖父要求我讀唐詩,我看他自己就沒讀懂唐詩。唐詩中有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天天只知喝茶、用水,哪知道挑水的不易。”
1917年春,夏明翰違背祖父意愿,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在學習中逐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次年4月,吳佩孚攻入衡陽,部隊所到之處,奸淫擄掠,放火殺人,無惡不作。夏明翰憤然寫下了一首諷刺詩,揭露軍閥政客們的丑態:“眼大善觀風察色,嘴闊會拍馬吹牛,手長能多撈名利,身矮好屈膝叩頭。”當時夏時濟頗有盛名,引得吳佩孚來訪,并送給夏時濟其親手寫的書法。看到祖父夏時濟打著赤膊、拖著辮子,送吳出門,并說“坦坦赤心,精誠相送”,夏明翰十分惱火,沖進廳堂,將吳佩孚送來的字屏撕得粉碎,祖孫矛盾激化。
1919年五四運動風潮波及衡陽后,夏明翰與同學們響應湖南省學聯的號召,發動罷課,推動罷市,聲援北京學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斗爭。1919年6月17日,以“聯絡感情,交換知識,促進文化,改造社會”為宗旨的湘南學生聯合會成立,夏明翰當選為第三任總干事,還主編和發行了《湘南學生聯合會周刊》。在查禁日貨的斗爭中,夏明翰首先發動自己的弟弟妹妹夏明震、夏明衡等,把祖父藏在夾墻里的日貨搜出來燒毀,繼而帶領國貨維持調查組和學生義勇軍到貨場、倉庫、商店等處清查日貨,將查到的日貨在湘江邊的空坪上燒毀。
1920年,湖南愛國反帝和驅除軍閥張敬堯運動風起云涌。3月,參加湖南省學生赴衡驅張請愿團的何叔衡來到衡陽,曾拜訪夏時濟,爭取他支持驅張運動。夏明翰不解何叔衡為何要拜訪祖父那樣的頑固派,前去質問。經何叔衡解釋,他明白了做上層工作的重要性,不再反對做祖父的工作,還聽從何叔衡的意見,利用直、皖兩系軍閥間的矛盾發動學生請愿,要求吳佩孚支持驅張。
夏明翰在衡陽領導學生運動,引起了富商、士紳等的不滿,要求夏時濟嚴加管束。夏明翰與祖父決裂,憤而離家。
同年秋,在何叔衡等的幫助下,他來到長沙,并結識了毛澤東,二人志同道合,結下深厚友情。此后一段時間,他閱讀了眾多進步書刊,堅定了革命理想。
1921年8月,湖南自修大學開學。經毛澤東推薦,夏明翰成為自修大學第一批學員,并任學習組長,兼任《湖南學生聯合會周刊》編輯,工作十分出色,受到毛澤東、何叔衡的贊賞。夏明翰向何叔衡表達了想要入黨的愿望。毛澤東知道后,專門找夏明翰談話。夏明翰表示:“我想入黨,不是考慮對我個人有什么好處,我痛恨封建家庭,不要祖宗遺產,討厭官場鉆營,我這樣做,只是為了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為工農的翻身和人類的解放奮斗終生。”毛澤東聽后稱贊他就是黨需要的人才。不久,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夏明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5年,夏明翰任中共湘區執委委員兼農運書記。他經常裝扮成農民,深入長沙、平江、瀏陽、湘潭等縣農村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的生活情況。他很注意培養農運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廣州“農講所”學習;在各縣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縣、區培養了眾多農運骨干。
毛主席為他當“月老”
1922年,夏明翰領導長沙人力車工人罷工,長沙湘繡廠女工鄭家鈞為掩護他,中彈受傷。夏明翰經常去看望她,接觸中二人漸生情愫。1926年4月的一天,毛澤東來到夏明翰的房間,看到他在洗衣服,勸他找個伴侶,并說鄭家鈞對他不是很好嗎?夏明翰笑道:“家鈞好!家鈞好!”經毛澤東挑明,1926年農歷九月初四,鄭家鈞和夏明翰結婚了。在長沙市清水塘四號的新房里,僅有一張床、一張方桌和幾條長凳。婚房雖簡陋,但卻高朋滿座,何叔衡、李維漢、謝覺哉、郭亮、易禮容、龔飲冰等都來了。李維漢、何叔衡、謝覺哉等送給他們一副別出心裁的對聯:“世間惟有家鈞好,天下誰比明翰強。”1927年春節前夕,夏明翰夫婦搬到長沙望麓園一號,與毛澤東、楊開慧同住一個院子。
夏明翰與妻子鄭家鈞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是年二月,毛澤東回到武昌,舉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不久,夏明翰接到毛澤東的信,要他去全國農民協會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夏明翰到武漢后,擔任全國農民協會的秘書長,兼任毛澤東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秘書,并在農講所授課。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夏明翰悲憤不已,在一張載有革命同志被殺害的《民國日報》上寫道:“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
6月,夏明翰由武漢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部長。8月,毛澤東回到湖南,同省委商量發動秋收起義,制定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土改政策。夏明翰主要負責聯絡工作,他經常化裝成農民、商人,奔走于長沙郊區,向黨的基層組織宣傳秋收起義。同時他還鼓勵自己的親人加入到武裝斗爭的行列,經組織同意后,派其七弟夏明弼到衡陽、五弟夏明震到郴州、四妹夏明衡到衡山組織革命起義。
為堅定妻子的革命信心,他送給妻子一顆紅珠子,并說:“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希望她永遠懷著一顆紅心,忠于人民,忠于黨,忠于共產主義事業,在嚴峻的考驗面前,永不變心。他們的女兒出生后,夏明翰為其取名赤云,意為“讓赤旗插遍全世界”。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在毛澤東指揮下,萍鄉、銅鼓等起義的各路工農武裝,席卷湘東、贛西。起義軍攻打長沙計劃受挫后,在文家市集合,毛澤東率隊轉向井岡山。夏明翰等也在黨中央特派員任弼時幫助下,將下階段工作重點放在擴大農民斗爭,瓦解敵軍隊伍,組織自己的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等。省委派夏明翰任平瀏特委書記,以平江、瀏陽為中心,組織武裝暴動,以配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他親率暴動武裝,攻占了平江縣城。10月,夏明翰又來到瀏陽,傳達省委指示,幫助恢復縣委,組織暴動。1928年,夏明翰因叛徒出賣被捕,英勇就義。
夏明翰的妻子鄭家鈞與長外孫在武昌都府堤毛澤東舊居留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