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 題記:蔣介石統治的舊中國,不存在主權意義上的中國外交,因而美國總統沒有來訪過,這不奇怪。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才開始恢復名副其實的中國外交,但我們也不會請美國總統來,可是到了1972年,美國總統還真就“不請自來”,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機呢?建國初期毛主席就說“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火候到了,一切都順其自然,那真是水到渠成,道器變通,是不是?毛主席,言而有信,說得到做得到,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美國總統“不請自來”了,這又有什么奇怪呢?
當美國總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旁走過,檢閱被他稱為“最出色儀仗隊”的時候,這是一個標志——道器變通之變——中美兩國的敵對狀態,自然開始消解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正式展開了。此前外交,經過建國初期與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后,主要在第三世界和部分第二世界進行。
這個時候,人們不會忘記此前不久出現的一首歌,唱道:“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這首歌還有一句概括性的歌詞——“歷史規律不可抗拒”。
是的,就是這樣的,美國總統不請自來,這是歷史規律,是不可抗拒的。
是否所有人都懂這個“歷史規律”呢?
早在建國之初,毛主席定下外交“三句話戰略”——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毛主席一貫不當“算命先生”,你美國總統愛來不來,反正我們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到時候我們的事情搞好了,不自然會“不請自來”。毛主席果然料事如神,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機場。
1967年美國有一位有識之士,沒有被尚處在文革里中國的某些被稱之為“混亂現象”所迷惑,清醒地作出了符合實際的判斷,作出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擇,正好那個時候美國選民對這位總統候選人的判斷比較認可,多數選民選擇了這個人當美國總統,這個人的名字叫尼克松。
遠在大洋彼岸中國的有個人,當時也投了他一票。當尼克松見到這個人,得知這一消息,情不自禁給這個人鞠了一躬。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尼克松總統見到毛主席,他由衷地給毛主席鞠躬——他這是自覺的,也是本能的一種表達,向強者低頭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表明自己也是強者的舉動。
尼克松總統訪華時,中美兩國尚處在敵對狀態。然而中美兩國有識之士都已經下定決心來個道器變通之變,變為道器變通之源——只要,只有變才能改變這種敵對狀態。這一點,毛主席早在建國初期就是這么想的,只是美國人不這么想,他們以為可以用他們的“制裁”迫使毛主席領導的人民就范,但他們發現新中國不是舊中國,毛主席不是蔣介石的時候,當他們看到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社會主義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們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認識到沒有毛主席領導的中國,他們的生存就會成問題,所以,尼克松總統就在美國對外政策上,來了個大膽的道器變通之變。尼克松是很幸運的,因為中國有偉大領袖毛主席懂他,因此他愿意“不請自來”。
01
—
毛主席領導新中國重啟主權國家外交:
道器變通之變
近代以來,中國實際上已經不是嚴格意義的主權國家,自然不可能有一個完整意義的自主外交。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才開始恢復元氣,中國外交才開始逐漸得到恢復。先是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承認新中國,接著又有一些非社會主義陣營,同時與我國有著比較直接地域關聯的國家如印度也承認了我們,后來經過抗美援朝、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比較大的國際事件,有一批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國家相繼承認了新中國。在尼克松總統訪華之前,毛主席也沒有急于想得到資本主義世界的政客承認我們,包括恢復聯合國席位主席也不是很著急。這是為什么?這可以從建國初期毛主席關于外交的“三句話戰略”來考察,也就是說,一旦我們從“另起爐灶”起步,“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果然到了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件“屋子”由器而道,由道而器被毛主席領導的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掃得干干凈凈以后,美國總統尼克松還真就不請自來了,與此同時一大批歐美國家的政黨首腦、國家元首爭先恐后前來中國訪問,他們在北京機場后統一完成“三部曲”——坐紅旗,住釣魚,見主席。
,時長02:57
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越戰之后的亞洲》的文章。
在文中,尼克松彈了老調。他依舊按照美國的邏輯,強調了中國的“威脅性”,力促美國人意識到“來自共產黨中國的當前以及將來的危險”,并提出美國從越南撤軍后,亞洲須建立包括“日本、韓國、臺灣、泰國”等在內的“地區軍事集團”應對中國這一“亞洲迫在眉睫的威脅”。
毛主席對于尼克松“彈的老調”不怎么在意,倒是對于尼克松在文中的新說法給予了足夠關注。
尼克松說:“ 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經不起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來助長它的狂熱,增進它的仇恨,威脅它的鄰國。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億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
隨即,毛主席叮囑周總理閱讀這篇文章,并且告訴總理“一定要注意美國的動向”。
這里有幾個詞語,我們不妨特別關注:
叮囑、一定、注意。
1967年下半年,中國怎樣,世界怎樣?
毛主席為何這么做?
后來結果怎樣?
這是頗值得品味的,是不是?
1969年《人民日報》刊載尼克松總統就職演說(全文):毛主席此做法何意?
此后的乒乓外交,其實是必然的,那叫水到渠成,道器變通。
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來北京,商討尼克松總統訪華事宜,他坦陳美國總統的確非常想訪問中國,但在公告這個消息時不能表述成好像“總統自己邀請自己來中國”,那就搞得美方一點面子都沒有了。周恩來總理體諒對方難處,就在“公告”里加了“獲悉”二字,意思就是我們得知你有來訪的意愿后,就邀請你來。實際上美國總統還是“不請自來”的,也就是美國當時在野黨稱尼克松總統是“打著白旗”到中國的——只不過話不能說得這么難聽罷了。
02
—
毛主席言必信行必果: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到什么時候我們才算把舊社會留下的“屋子”打掃干凈了?
估計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過,尼克松總統訪華時,可以算那個時候吧?
為什么呢?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這有器層面的東西,更有道層面的深意。
不想說得太明白。
請有些朋友諒解。
還是建議多悟道。
毛主席當年用了很多通俗的說法,可那并不意味著每一個讀者都能懂,是不是?
為什么?
捫心自問:真的讀懂了毛主席著作嗎?
毛主席常常教導我們遇事要問個為什么,千萬不要忘記了喔!
提示一下:毛主席通俗說法背后的道,那是深奧的,不去感悟,淺層次理解,豈不是望文生義了?!
毛主席那么有學問,還是,依然那么謙虛謹慎,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要做毛主席合格學生,不是那么簡單的喔!
李克勤后記:《社會主義好》這首歌唱的多好啊!
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那還有假嗎?
之后,美國總統尼克松以及福特,真的就來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