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懂王上臺之后,精簡機構,節省開支,一直都是他的頭等大事。
美國國防部作為雇傭人數最多的部門之一,光是文職人員就有88萬之眾。
注意了,這些可還都是文職人員,直白點說,就是坐辦公室,吹冷氣的。
人太多了,懂王說你們給我省點工資和電費吧。
于是,美國國防部宣布,計劃將撤掉5至6萬個文職工作崗位。
一開始國防部提出了一個“買斷計劃”,簡單的說,就是拿錢走人,但是自愿參加的只有2.1萬人,距離6萬人的目標,還差的很多。
畢竟能在國防部工作,薪資待遇各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誰愿意放棄這個鐵飯碗呢?
所以,為了湊齊裁員目標,美國國防部計劃每月暫停招募新員工,之前他們每個月每個月需要招募約6000個職位。
這些主要都是為了填補老員工退休所帶來的空缺。
現如今,既然大家都不想走,那我們干脆就不招新了,每個月6000人,一年不到的時候,就能完成這個變相裁員的目標。
除此之外,3月14日,臭名昭著的美國之音也被關閉了。
美國之音的1300多名全職員工,被停職并等待后續安排。
還有前段事件的美國國際開發署被關閉,這些全部都是政府效率部大規模裁減聯邦政府雇員的一部分。
國防部裁員,關閉美國之音不是重點。
重點是裁掉的這些人怎么辦?
最近網上都在頻繁的提起400年前的一個名字——毛羽健。
他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時期,監察院里的一名御史。
他做了什么呢?
他怕老婆,但還是耐不住寂寞納了妾。
他是湖北人,老婆留在老家,自己在北京和小妾蜜里調油。
湖北距離北京有兩千多里地,這山高老婆遠的,應該安全了吧?
可沒想到,有一天中午,毛羽健和小妾正在床上練毛筆字呢,結果他老婆溫氏踹門而入,把毛羽健和小妾捉奸在床。
這個溫氏非常彪悍,不僅把他倆給暴揍一頓,而且還讓他們跪在墻角認錯。
毛羽健好歹也是堂堂朝廷命官啊,在外面,誰不是見了前呼后擁,一口一個毛大人?
結果這倒好,在自己家里,被老婆給一頓爆錘,還跪在了墻角認錯,當著那么多下人仆傭的面,他臉上自然是掛不住的。
但是,他怕老婆啊,家里那個母老虎他可不敢惹,那怎么辦呢?
冷靜下來之后,他就開始琢磨這事不對啊,湖北距離北京兩千多里地呢,我現在這個年代汽車飛機高鐵還沒發明呢,就連電話也沒有啊,她是怎么知道這事,而且還來的這么快的呢?
肯定是坐馬車嘛。
于是,他就去兵部車駕司查出入記錄,發現溫氏居然是通過驛站進京的,再仔細翻看記錄,她居然還有“堪合”憑證。
堪合,相當于一種免費的綠色通行證,只有執行任務的官吏,兵部才給開具“堪合”,使用驛站快速通道。
溫氏又不是官吏,誰給她開的憑證呢?
毛羽健這么一想,自己當官的,總是會得罪人,這肯定是有同僚自己故意搞自己,知道我怕老婆,所以整這么一出,想讓我難堪。
但是他也不能發作啊,總不能跑去質問兵部,你們為什么違規給我老婆開堪合,去參他們一本吧?
畢竟這事要是鬧大了,自己怕老婆,被老婆給揍的事情,豈不是滿朝文武全都知道了,丟人丟大發了?
所以,他就恨屋及烏,將此事遷怒于驛站。
于是,他就跑到崇禎皇帝面前,要求裁撤驛站,把錢省下來撥給遼東給軍費。
然后,崇禎就同意了。
可是沒想到,這幫被撤掉的驛卒里面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
再后來,明朝就被李自成組織的農民起義軍給推翻了。
這段故事,恐怕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了,明朝的滅亡,居然和一場千里捉奸有關,實在是非常有意思啊。
可實際上呢,咱們來細細分析這個事。
千里追奸導致毛羽健痛恨驛站,繼而上書要求裁撤,只不過是一場偶然事件。
偶然的背后一定有著其必然。
而這件事的必然就是:當時明朝財政吃緊,國家沒錢了。
崇禎這個人雖然很節儉,常常穿補丁衣服,拒絕鋪張浪費,為節省開支,他與皇后每月吃素十日。
他還曾因修宛平城時工部預算過高,派太監武俊核算,最終節省近20萬兩白銀。
但是那句話怎么說來著?
錢不是省下來的,而是掙出來的。
你再怎么去省錢,也不可能成為世界首富吧?
崇禎節儉的背后,其實也暴露出他的政治能力太差,沒辦法搞到錢。
唯一能搞到錢的魏忠賢還被他給殺了。
所以,他就只能靠著節儉來治國。
其實,驛站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巨大的頑疾,明朝驛站本為傳遞軍情、接待公差而設,但后期逐漸淪為官員享樂的工具。各級官吏濫用驛站資源,不僅免費食宿、索要銀兩,還隨意攤派民力,導致地方負擔沉重。嘉靖、萬歷時期曾嘗試改革,但因觸動既得利益集團而失敗。
這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之前,明朝還能搞到錢,所以裁撤不裁撤驛站,不是很重要。
可是到了崇禎這朝,國家財政空虛,遼東又在打仗,西北還有自然災害,江南地區土地兼并嚴重,根本搞不上錢來了。
所以,裁撤驛站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毛羽健只是一個引子,沒有他,還會有其他人,還會有劉羽健,張羽健,張衛健。
而現在的美國,不也是一樣嗎?
但凡懂王有本事搞好經濟,有本事解決龐大的美債,還會冒著得罪這么多人的風險去裁員嗎?
誰都不想得罪人,除非是到了山窮水盡,實在沒辦法的時候。
梁啟超在撰寫《中國歷史研究法》的時候,曾寫道:“明亡于毛羽健”。
那么幾十年之后,后人在研究今天這段歷史的時候,會不會也這樣寫:美亡于馬斯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