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1月7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已經南下隴海路捕擊黃百韜兵團,中原野戰軍主力和華東野戰軍三、廣兩縱也正從徐西地區發起汴徐線-徐蚌線作戰,徐州“剿總”也正緊急向徐州收縮兵力,戰場情況正在發生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敵的變化。中央軍委在評估戰況發展后,再次對殲滅黃百韜兵團后的作戰目標作出了進一步調整:
第一仗估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力爭殲滅黃百韜十個師(包括四十四軍),李彌一個至兩個師,馮治安四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劉汝明六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以上共計二十一個至二十二個師。如能達成此項任務,整個形勢即將改變,你們及陳鄧即有可能向徐蚌線迫進,那時蔣介石可能將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敵人不撤,我們即可打第二仗,殲滅黃維孫元良,使徐州之敵完全孤立起來。[1]
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再次被定位在“殲敵”而不僅僅是“掠地”上!
淮海戰役臨開始前,被劉伯承所率中原野戰軍兩個縱隊牽制在豫西的黃維兵團正在河南確山、駐馬店集結,準備東進援徐的動態甫明,而孫元良兵團正從蒙城向宿縣附近收縮。如果華東野戰軍捕擊并殲滅黃百韜兵團順利,那么屆時可能趕到徐蚌線附近或尚在蒙城、宿縣的孫元良兵團,就都有可能成為淮海大戰餐桌上的第二道大菜。
幾天后的11月11日,戰局發展極為順利:黃百韜兵團被摁倒在地,徐蚌、隴海兩大干線上的國民黨軍緊急收縮于徐州、蚌埠附近,中原野戰軍汴徐線-徐蚌線作戰已經發起,淮海戰役決戰方針也已確立,孫元良兵團有可能被中原野戰軍摁倒在地(當時尚不知孫元良無意停留于徐蚌線,打的主意是直奔徐州),而黃維兵團剛剛啟程,這一天剛進至上蔡、新蔡地區……
于是中央軍委又作出設想:“在此種形勢下,只要你們殲滅黃百韜孫元良兩兵團,占領宿縣及徐蚌段鐵路,徐州就處于被我包圍中,就可以準備第二步殲滅邱李,奪取徐州。”[2]
這也是一個月前饒、粟、譚設想的“第一種可能性”——現在有可能實現了!
此時,孫元良兵團已經棄宿縣于不顧——也就是棄徐蚌線于不顧,直奔徐州了!中野四縱緊越慢趕也沒有逮住該兵團的大頭,而邱清泉兵團也根據蔣介石的旨意從徐西轉用于徐東。如果華東野戰軍能夠迅速解決黃百韜兵團,那么靠得最近也打得上的,也就是正欲與黃百韜兵團“東西對進”要“夾擊”華東野戰軍主力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了。
至于黃維兵團,這是一個不速之客,也是一個意料中客:打從濟南戰役時,從統帥部到劉伯承、陳毅、鄧小平,都一直緊盯著其動向,也在根據其動向準備相應的預案。在戰役發起前乃至發起后的對策,是盡量遲滯其援徐速度,不讓他在華東野戰軍搞定黃百韜兵團之前趕到戰場參戰——當時中原野戰軍兩個縱隊無法摁住這個大塊頭,只有在其進至徐蚌線附近時,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兩大主力匯合并合力后,才能考慮把他摁倒在地,予以殲滅。
毛澤東的這個設想,其實體現出兩大野戰軍在兩大鐵路干線的作戰,已經奪得了一個比戰前預想還要樂觀的主動權——對戰役第二階段打擊對象的選擇余地增大:正在東來援徐的黃維兵團、正要去救黃百韜的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有可能從蚌埠北援徐東的李延年兵團和劉汝明兵團,俱在被打擊對象的候選之列!
這個設想可以概括為:先北后南,搞定徐州之敵——華東野戰軍殲滅黃百韜兵團和中原野戰軍拿下宿縣之后,華野主力全力攻殲西進馳援的邱(清泉)、李(彌)或孫(元良)各部,奪取徐州;而中原野戰軍則全力應對南面的黃維、李延年、劉汝明各部,保障北面之作戰。
統帥部的設想,也正是粟裕、譚震林、陳士榘、張震的既定方案。
把黃百韜摁倒在地之后,他們就一直在盯著徐州之敵的動向,一是準備阻援,二是準備進一步創造殲擊條件,在拿下黃百韜之后,再戰邱清泉、李彌,把這兩位也一起裹了餃子餡!11月13日23時,中央軍委電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陳士榘、張震等:“現邱清泉正在向東增援,請粟陳張酌量對黃百韜各軍被殲情形,當黃部將近全殲之際,讓邱清泉向東深入大許家、曹八集,以便將邱兵團包圍,使其跑不掉,然后徐圖殲滅之”,“邱兵團能于數日后被我包圍殲擊,黃維勢必向徐州增援,我中原各縱及華野三、廣兩縱,須準備獨力擔任打黃維”[3]。14日凌晨4時,中央軍委基于“黃兵團本日大約可解決”的估計[4],也致電華東野戰軍首長:“令韋吉兵團于本夜切斷邱匪后路,完成對該匪之包圍”[5]。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個目標實際上是一個半月前濟南戰役打援計劃的延伸。
而這一切得以實現的前提是——
北面:華東野戰軍主力迅速拿下黃百韜,邱清泉、李彌脫離徐州向東冒進;
南面:中原野戰軍主力斬斷且牢牢掐住徐蚌線,看住李延年、劉汝明。
注釋
[1]《中央軍委預計第一、第二仗殲敵任務致粟裕、陳士榘、張震等電(1948年11月7日)》,《淮海戰役綜述·文獻·大事記·圖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會員)第115頁~第116頁,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中央軍委關于圍殲黃百韜兵團及爾后作戰部署致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電(1948年11月11日)》,《淮海戰役綜述·文獻·大事記·圖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會員)第131頁~第132頁,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3]《中央軍委關于中野須準備獨力打黃維兵團致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電(1948年11月13日23時)》,《淮海戰役綜述·文獻·大事記·圖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會員)第136頁,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4]這個估計是根據華東野戰軍首長的計劃部署所得出的,11月11日向黃百韜兵團發起攻擊后,“按頂定計劃,各縱應連續突擊,速戰速決,三五天內解決戰斗”(《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㈣》第292頁,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5]《讓邱清泉深入斷其后路并包圍之(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軍事文集㈤》第211~第212頁,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