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筆者仔細觀看了王立華老師講解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的軍事思想的最新一期經典視頻:《引爆歷史的瞬間:這場戰役如何促成西安事變》。在這一期視頻中,立華老師以詳細的史料呈現了一個雷打不動的事實——山城堡之戰實際上是毛主席親自、具體指揮的。
毛澤東是世界軍事第一人,如李際均將軍所說:“任何一個在軍事思想史上有影響的軍事人物,不論就其世界觀、方法論的科學性和進步性,還是就其戰爭實踐范圍的深度廣度和復雜程度來說,都難以同毛澤東相比。”(李際均:《為什么說毛澤東是世界上最高明的戰略家?》)正因如此,他往往能在危急時刻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扭轉乾坤的奇跡。
山城堡之戰是毛澤東撬動地球的支點。山城堡戰役之前,強大的蔣介石匪軍嫡系部隊壓境,全國還沒有形成抗日統一戰線局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還處于嚴重低潮階段,我中共和紅軍還處于“敵軍圍困萬千重”的局面;山城堡戰役之后,蔣介石匪軍囂張氣焰一落千丈、楊虎城和張學良被紅軍善戰所震驚并發動了西安事變、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的進程空前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進入了全面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轉折點。這一切,都離不開山城堡戰役的真正指揮者、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1936年11月14日,主席致電朱德、彭德懷、張老四。主席指出:“據彭電胡敵繼續向豫旺進攻,不消滅其一部不能南進。似此有打胡敵之機會,自以集中一、四、十五、三十一軍在數日內打一仗再南進。”(《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主席根據彭德懷電報中回報的軍事情況,敏銳判斷出了戰機的到來,并提出了集中兵力殲滅敵人一部以打擊胡宗南部隊的戰略——如果說蔣匪軍是水牛群、野豬、角馬群,咱們的領袖毛主席就像最敏銳、最擅長捕獵的雄壯的獅王,他總是根據獵物的行蹤精準判斷出獵殺它們的最佳時機!
同日,主席還致電彭德懷,告訴他:“朱、張來保安后,前線部隊統交你指揮,當可放手做去”(《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這往往是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把山城堡之戰的功勞片面歸功于彭德懷的理由。實際上,山城堡之戰在具體戰役戰術層面怎么打,我們的毛主席在具體的戰役戰術方面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彭德懷按著主席給他的具體戰役戰術“錦囊妙計”才打贏了這一戰。這和毛主席親自指揮沒有任何區別。打敵人的戰役戰術方法,主席在這封電報也明確告訴了彭德懷:“打敵辦法,如兩翼伏擊不便,可以一翼伏擊,正面敵前進與之遭遇而消滅之。請依情況酌定。”(《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打兩翼不方便就集中兵力打擊敵人一翼,這體現的就是主席依據實際情況而制定戰役戰術方法的靈活機動戰術思想。
不揍敵人一頓,敵人是不可能服氣的,蔣匪軍就是難以放下迅速消滅我們的執念的,統一戰線是難以形成的。所以,主席在1936年11月15日精準指出:“蔣介石仍堅決打紅軍,與南京妥協一時難成,我們應堅決粉碎其進攻。”(《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席對我軍也進行了具體的戰役布置:“目前兩三天內,四方面軍即在甜水堡、保牛堡集結,二方面軍在毛居井及以北集結,一方面軍在環縣西集結,各兵團鼓動作戰準備,胡敵東進時消滅之。”(《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沒有了張老四的搗亂,主席的這些正確戰役部署變為現實就順利多了。
對于為什么要打一仗?主席做了更精準、更豐富的戰略分析:“甲、敵既繼續向我進攻,目前中心是打破敵人之進攻然后才能開展局面,才有利統一戰線否則敵以為我可欺,不但局面不能開展,與南京的統一戰線也是不可能的。乙、我有打破敵人之許多有利條件,敵情、地形、群眾等方面,都有利于我作戰,糧食困難是敵我共同的。丙、一切具體布置及作戰行動,各兵團首長絕對服從前敵總指揮彭德懷之命令,軍委及總部不直接指揮各兵團,以便適合情況不影響時機地戰勝敵人。”(《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席說的很清楚:第一,把敵人打傻了、打服了,敵人才不得不妥協,統一戰線才可能形成;第二,軍事戰略方面,我們知己知彼、熟悉地形、群眾基礎好,這些都是敵人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勝算更大;第三,我軍組織方面也有保障。之所以給彭德懷統一指揮權,就是要徹底結束張老四對紅軍的瞎干預,這樣有利于毛主席的正確戰略戰術得到充分貫徹。16日,紅軍向山城堡南北地區集中。這一戰的戰略目標也包括策應西路軍。18日,主席致電朱張:“只有戰勝胡軍才便開展局面,才是策應河西的好辦法。”(《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此時,違背毛主席為首的中央軍委正確軍事路線的西路軍已經陷入嚴重被動局面。我們至今找不出西路軍有“策應河東”意義的任何一個戰役,卻能找到中央軍委、毛主席指揮的紅軍策應他們、想辦法為他們減輕壓力的經典戰例。
11月20日,主席根據胡宗南軍隊主力進路必經紅柳溝,但胡宗南部的丁德隆師有經山城堡、青崗峽向定邊的可能,而告訴彭德懷:“我以集結四個軍從其右側后打去最好,四軍則從正面吸引之”“打時,以首先消滅其一個師、取得確定勝利后再打第二仗為原則。”(《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之后,20日晚11時,主席又告訴電彭德懷,蔣介石已經令胡軍向定邊、鹽池急進,而丁德隆、周祥初兩師受阻,不得不向山城堡。所以,“我可集全力放手作戰,消滅丁德隆,則全部有利矣。”(《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正面吸引、側后集中優勢兵力打敵人擊,這就是主席告訴彭德懷的具體戰役戰術!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如楊冬權老館長所說:“第二天,敵第78師果然來到了山城堡等地。21日,事先埋伏好的紅軍主力以逸待勞,突然襲擊,把從山城堡東出的丁德隆第78師大部壓迫在山谷中,經一天激戰殲滅其大部,取得山城堡戰役的勝利。之后,胡宗南部被迫全線撤退,國民黨軍對陜甘寧根據地的進攻又一次被粉碎。敵軍的行軍路線和行動地點又一次按著毛澤東的預判,往我軍預設的口袋里鉆。毛澤東的先見之明,為山城堡戰役的勝利提供了重要指導。”(《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預見115》)毛主席對戰機的把握、對戰局的預判、對戰爭指導藝術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達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境界!
聶榮臻深情回憶說:“山城堡戰斗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這個戰斗是在毛主席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毛主席在每一個具體的策略和戰役戰術上都給了我們及時而明確的指導,例如:毛主席再給我們的電報中一再指出:要堅決打擊蔣胡軍主力,殲其一部或全部,以達到分化孤立敵人的目的,以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正是由于毛主席的這些正確指示,所以從迎接二四方面軍會師到戰役轉移,直到山城堡戰斗的勝利,使我們在指導思想上始終是明確的、堅定地、行動上始終是主動靈活的。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是山城堡戰斗制勝的關鍵。”(聶榮臻:《結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戰斗》)正如聶帥所說,在山城堡之戰,起了決定性的指揮作用的不是彭大將軍,而是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山城堡戰役之后,主席做出了令人更加震驚的預言:“我軍似須一面整理,一面準備作戰,再打一仗則大局定了。十二月確定在現地區(指定邊、鹽池、環縣地區。)以隨時準備打胡姿勢,加緊休息整理。一月后綏遠、西北、全國有起較大變化的可能。”(《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36年,四十三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不出毛主席所料,一個星期以后西安事變,一個月之后全局確實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基本上成了定局。這真是神一樣的預言。學唯物辯證法的多了,但是當時誰預判到了?只有毛主席預判到了。誰讀到這里不會由衷喊出“毛主席萬歲“呢?!
綜上所述,毛主席親自決策、親自指揮的山城堡之戰,在戰略上可謂“一箭三雕”:
(1)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匪軍囂張氣焰,給蔣介石裝備極強的嫡系主力部隊胡宗南部以沉重打擊,戰略上威懾了國民黨,宣告了紅軍不可能被戰勝。
(2)幫助了由于不聽毛主席為首的中央軍委正確指揮意見而嚴重陷入被動的西路軍,策應了河西地區,使蔣匪軍精銳不敢西進。
(3)最重要的一點——對促成抗日統一戰線起了關鍵作用,一戰打傻了蔣介石和胡宗南,也讓楊虎城和張學良看到了中共軍隊的能征善戰,使張楊堅定了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的決心。
神矣,偉哉——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