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志愿軍司令員彭老總回國治病,鑒于朝鮮前線已轉入相持作戰,戰況比較穩定,毛主席便讓彭總留在了北京,主持軍委工作并擔任國防部長。對于志愿軍各兵團、參戰各軍,彭總無疑了如指掌,有彭總在身邊,毛主席可以隨時掌握朝鮮戰局,如同身臨其境。
作為國防部長,彭總需要經常向主席匯報軍隊工作。毛主席在一次會后突然問彭總:1950年到現在,所有進入朝鮮的志愿軍部隊,你看哪個軍打得最好?這個問題對彭總而言并不難回答,他稍一思索便回復主席:42軍表現最好。
彭總原以為主席是在關心朝鮮前線的情況,剛要進一步介紹這支四野鐵軍,毛主席卻說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話:那就把42軍調回國,要快。彭總一時沒弄清主席的意圖,有點接不上話。毛主席看彭總沒有反應,笑了出來:老彭,我知道你有些疑問,盡管講出來!彭總問道:吳瑞林的這個軍,之前在四野里面算新部隊,戰斗力比不了38軍和39軍,但去了朝鮮后和美軍的8個師都交過手,真是越打越強!主席,為什么要把42軍調離前線?。?/p>
彭總上面講的這些話,其實都在主席意料之中。毛主席耐心地和彭總說:就是因為吳瑞林打得好,咱們才把42軍調回來喲!回國,但不是回北京,而是要往南去,讓42軍守著南海。彭總似乎有些理解了,認真地望著主席。毛主席點上一支煙,繼續講:美國人在朝鮮占不到便宜,就會扶持蔣某人在南面做文章,還要加上越南的吳庭艷。所以我判斷,下一步的重點在南海方向,要準備跟他們再較量一次。
這個時候,彭老總已經完全明白了。毛主席是在未雨綢繆,從更高的戰略角度去預判形勢。剛才之所以問哪個軍表現好,就是要把對美作戰經驗最豐富的部隊調到廣東去。彭總說42軍打得最出色,主席是完全信任的,所以才要把吳瑞林的部隊調回國。想到這里,彭總不禁連連點頭,對于主席的見解也十分認同。
主席所看中的,是42軍的即戰力和吳瑞林的指揮水準。吳瑞林軍長奉命率部回國,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和彭總的親切接見。身負重任的吳瑞林隨即帶領42軍南下廣東,守起了祖國的南大門,他本人出任海南軍區司令員。而在1959年,他又成為海軍南海艦隊司令員,以抵御敵人可能從海上發起的威脅。
毛主席的眼光是很準的。當時我國南部威脅日益增大,用吳瑞林是英明之舉。六十年代吳瑞林積極部署,海軍擊沉國民黨軍艦劍門號和章江號,海軍航空兵更是先后打下5架美軍戰機,得到中央嘉獎。越南戰爭爆發后,美軍由于吃過教訓,這次打的戰爭是有限度的,始終不敢無視中國的存在和警告。毛主席的提前部署及解放軍部隊的硬實力,是新中國安全的有力保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