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號
01
從天而降的“龐然大物”
1930年2月16日,鄂豫皖蘇區大悟縣(當時歸湖北羅山縣,1933年劃歸大悟縣)宣化店西南陳家河菜籽洼上空籠著一層濃霧,突然一架飛機伴著低沉的轟鳴聲從霧氣中沖出,向河灘滑了過來。在附近的赤衛隊員發現了飛機,立刻吹響牛角號。
此時,飛機不斷晃動著機翼,忽而將機頭指向南方,忽而把航向轉向北面,約在河灘上轉悠了半小時,機頭轉向南方,開始下滑。機輪在著地后,機體不斷上下顛簸,后因其中一個機輪陷入了小泥坑而猛地傾向一側。早已圍在河灘周圍的赤衛隊員和青年農民看飛機停住,趕緊圍上前去。
02
撲朔迷離的身世
以上是國民黨一架飛機在宣化店被我赤衛隊員繳獲的場景。這架飛機后來為我軍所用,成為我軍歷史上第一架飛機,也就是我們通常看到、后被命名為“列寧”號的飛機。之所以說“通常看到”,是因為關于這段歷史,各種資料上有很多小的出入。例如時間繳獲時間便有1930年2月16日、3月16日和4月16日之說。2月16日這一日期則是根據我黨的文獻確定的。在2月28日《中共鄂豫邊特委致中共中央信——要求派軍事干部和飛機駕駛員》中有如下記錄:
國民政府航空交通班在我處(宣化店)落下交通飛機一架,駕駛人員是留美學生。據駕駛人云:飛機是在中美航空協定以后在美國購買的,價值6萬元。我處無人駕駛,請速派駕駛人來,如果派一駕駛人來,可以做大的政治號召,如散傳單、丟炸彈等工作。
經盤問,赤衛隊了解到被俘飛行員名叫龍文光,曾在蘇聯學習航空。當時蘇區經常遭到敵人飛機轟炸,但是赤衛隊并沒有為難龍文光,而是服從鄂豫皖邊區特委的命令,將龍文光送到紅軍指揮部。
侯耀榜和羅山赤衛隊隊長陳國清在繳獲飛機后,立刻動員周邊數個村的赤衛隊在菜籽洼集合,準備保衛飛機,同時派人以最快速度向鄉蘇維埃以及鄂豫邊區特委匯報。陳家灣地處敵我交界區,河東是紅軍控制區,河西則有國民黨民團盤踞。據侯耀榜回憶,國民黨民團在發現赤衛隊繳獲飛機后,瘋狂地向河灘發起攻擊。赤衛隊在菜籽洼與三路來襲敵人苦戰了一個上午。臨近中午,紅軍獨立團和教導隊派出的援兵抵達菜籽洼,終于將敵人擊退。
必須保住飛機!鄂豫皖邊區特委指示羅山縣委發動人員,盡快將飛機轉移到根據地中心區的卡房鄉隱蔽起來。卡房鄉位于河南信陽新縣西南部,西側與大悟接壤,南邊同湖北紅安(即當時的黃安)相鄰,森林覆蓋率超過90%,全鄉海拔超過700米的山峰有七座,特別適合進行游擊戰爭。
為了將飛機運往卡房,羅山縣挑選了上千名身強體壯的赤衛隊隊員組成搬運隊。但他們很快發現,光是將飛機從河灘泥坑里拖出來便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從宣化店菜籽洼到卡房雖直線距離僅有50公里,但幾乎全是溝壑縱橫的山嶺。
經研究,錢鈞等人決定將飛機拆散。在2月19日,紅軍挑選出幾名曾擔任過炮兵、熟悉山炮分解的戰士擔任指導,預先將飛機的各部件進行標號,繪制拆解圖紙,然后分成八個大包。即便如此,整架飛機的全重達到1.5噸,機身超過8米,四片機翼長度也在5米左右。考慮到國民黨軍可能繼續派出部隊對飛機進行破壞,羅山縣和沿途其他各縣又調集兵力,在運輸線沿路進行警戒。在經過黑龍潭地區時,由于飛機過重,無法用船只運輸,當地赤衛隊和革命群眾便捐出木板、桌椅和木材,在黑龍潭上搭起一座浮橋,使飛機安然通過。
飛機運抵卡房后,被安置在名為林灣的小村中,這里只有四戶人家,周圍山高林密。紅軍將拆散的飛機安置在兩間平房的山墻之間,上面蓋上一座草棚,這樣一來,即便是敵人出動找尋,也很難發現。
03
眾說紛紜的型號
鄂豫皖邊區在得知繳獲一架飛機后,立刻指示當地的羅山縣縣委和紅軍務必保證飛行員安全,并保護好飛機。龍文光到達紅軍指揮部后,受到了徐向前的親自接見。在徐向前勸導下,龍文光表示愿意加入紅軍。
徐向前
從后來徐向前的回憶來看,龍文光當時并非全無戒心。他并沒有交代自己當時擔任國民革命軍空軍漢口第四隊上尉分隊長,而是自稱隸屬川軍劉湘部,飛機也是劉湘向德國人購買的“容克”式。徐向前后來在回憶中,也就按照龍的話原樣記述,導致后來人們對“列寧”號型號判斷不一。
那么,這架飛機到底是什么型號?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中記述,“這架德式教練機是四川軍閥劉湘的軍用飛機”,因此很多航空史研究者認為宣化店繳獲的這架飛機是德制“容克”,當時中國曾購買過容克A20、K47、W33和W34等多款飛機。但是通過與“列寧”號唯一一張照片對比,兩款飛機的外形相差甚遠。
如果結合《中共鄂豫邊特委致中共中央信——要求派軍事干部和飛機駕駛員》和當時駐漢口的第四、第五航空隊裝備情況,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龍文光當時駕駛的是一架沃特·錢思O2U型雙翼機,其外貿型號為V-65C型,字母C表示用戶為China。O2U的綽號是“Corsair”,當時國內稱為“可賽”式。為了區分后來國內引進的V-92C型外貿O2U,V-65C又被稱為“老可賽”。
當然,紅軍并沒有立刻讓龍文光駕機升空,而是等待由中央派來的紅色航空人才。1931年4月,曾到蘇聯學習過航空的錢鈞受中央派遣來到鄂豫皖。鄂豫皖邊區根據中央指示,在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下成立航空局,龍文光任局長,錢鈞任政委。
04
威震敵膽的戰機
早在1931年2月,鄂豫皖方面就將飛機從林灣村運至箭廠河畔的任家畈、黃谷畈河灘上,這也成為后來鄂豫皖航空局的三個機場之一。錢鈞來到邊區后,又與龍文光一起領導技術人員和工人在航空局機關所在地新集北面普濟寺旁修建了一座占地100余畝的機場。另外在安徽、湖北交界的英山金家寨也修建了一片機場,主要用于中轉和飛機維修。
龍文光
1931年4月,在錢鈞、龍文光和幾名紅軍炮兵戰士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被拆解的飛機在箭廠河灘上被重新組裝起來。紅軍將飛機命名為“列寧”號,并用紅色油漆在機身側面涂上了機名和空心紅星。
但因我軍手中沒有航空汽油,“列寧”號不能展翅翱翔。為獲得汽油,紅軍動員在雙橋鎮戰斗中被活捉的國民黨第三十四師師長岳維峻的家屬向蘇區運輸汽油。岳維峻的女婿向蘇區運送了3000多斤汽油,解決了“列寧”號的燃料問題。
隨后,鄂豫皖邊區開始考慮將“列寧”號用于何種任務。考慮到V-65C型O2U沒有炸彈掛架,紅軍最初準備將其作為偵察機使用,同時也用來投送傳單執行心理戰任務。但根據洪學智、董紹富等人回憶,1931年4月底,“列寧”號便參與了高山寨圍攻戰。洪學智將軍在回憶錄中記述:
部隊開到新集后,給我們團的任務是打通商(城)光(山)公路,先攻打高山寨。我擔任機槍連宣傳隊長兼團直屬宣傳隊長,每天出發到附近村莊動員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蘇維埃政權。高山寨里民團有200多人,寨子里還有田地,并筑有堅固的圍墻。……在離寨子一二十米的地方,我們修了一個炮樓,在炮樓上架上重機槍,居高臨下,直接掃到寨子里面,控制寨內房屋,使民團動彈不得。當時,紅軍有一架繳獲的敵軍飛機,命名“列寧號”。五一勞動節我們打高山寨時,“列寧號”飛來助戰。……過了一個星期,“列寧號”又來了,在寨子里投下了幾枚迫擊炮彈,把寨子的民團嚇懵了。
1931年7月10日,鄂豫皖邊區決定讓“列寧”號飛往固始、潢川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也曾多次乘坐“列寧”號。陳昌浩搭乘飛機去金家寨,從新集到金家寨直線距離達200余里,乘坐飛機19分鐘就能飛達目的地上空。不過由于新修的金家寨機場雨后遍地泥濘,飛機無法降落,于是“列寧”號改變航向飛往固始。9月8日傍晚,“列寧”號從新集機場再次起飛,沖入武漢市上空進行軍事偵察并散發傳單。這一舉動讓敵人驚恐萬分,立即對一些重要軍事目標實行燈火管制,唯恐其成為紅軍飛機進攻的目標。
由于“列寧”號表現活躍,在國民黨航委會特別會議上,時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的陳誠按照蔣介石手諭精神下達命令:各位務將共軍“列寧”號的航程規律摸清,齊心協力,將龍文光這個心頭之患除掉……
但沒等敵人把“列寧”號除掉,這架飛機又主動去打擊敵人了。1931年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七里坪成立。11月10日,剛成立的紅四方面軍派出主力南進,準備攻打黃安縣城。城內的敵人第六十九師師長趙冠英螳臂當車,率萬余人固守待援,紅軍圍攻黃安縣城月余,遲遲不克。這種情況下,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讓“列寧”號參戰。
當時,“列寧”號已經在機翼下方加裝了由我軍兵工廠趕制的金屬炸彈掛架,兵工廠也利用炮彈改造了“航空炸彈”。
12月21日,徐向前、陳昌浩帶著參謀和龍文光等人到黃安城南一高地偵察敵軍兵力部署,并專門安排“列寧”號的行動。12月22日上午,龍文光駕駛“列寧”號出現在黃安縣城上空。由于敵人缺乏警戒,更沒有防空火炮,龍文光直接低空飛行,準備找尋高價值目標進行轟炸。最終,他發現一處民房中有大批軍官出入,于是他對準敵指揮部,連續扔下兩枚炸彈,濃煙隨之騰空而起。10時,黃安獨立團在“列寧”號的支援下,趁勢攻占了城東北制高點課子山。22時,紅四方面軍主力向守敵發起總攻,消滅敵軍,并活捉敵師長趙冠英。
黃安一戰,黃安、麻城、黃陂、孝感等縣根據地連成一片。“列寧”號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國民黨空軍先后調集幾十架戰斗機,欲在空中打掉“列寧”號,但一直未能得逞。直至1932年7月,蔣介石指揮50萬軍隊對鄂豫皖發動第四次“圍剿”。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指揮下受到一定損失,被迫轉移。在轉移之初,龍文光曾駕機伴隨,但最終為了便于行動,紅軍只能忍痛將這第一架飛機拆散,埋在大別山架山堡根據地回龍寺的兩座墳塋之間。
為毀滅這架飛機,敵人在箭廠河、普濟寺等地挖地三尺,見人就抓,但無所獲。敵軍指揮官劉峙面對從地底下挖出的紅軍留下的槍支彈藥,只能無奈地向蔣介石報告“列寧”號已經被紅四方面軍帶出蘇區。1951年,王樹聲大將代表中央赴新集慰問,專門向縣委交代了“列寧”號的埋藏地點。但很可惜,這架珍貴文物在重見天日后又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保存至今,僅有一塊蒙皮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而鄂豫皖航空局局長龍文光在突圍中與主力部隊失散。1932年9月10日,龍文光被國民黨特務捕獲。1933年8月9日,敵人以所謂“帶機投匪”罪將龍文光殘殺于武昌威爾(泉)臺。同年,我黨追認龍文光為革命烈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