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雙石||黨國存亡,大廈將傾,竟無人愿替“委座”分憂解難!

雙石 · 2025-02-13 · 來源:雙石茶社|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真正最早考慮把中野力量加入徐蚌戰場的人,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么人!

  而同一時段里,國民黨軍統帥部也預感到大戰在即,也在操持著“統一指揮”問題。

  杜聿明那個“進攻山東計劃”流產后,國民黨軍統帥部也發現了中原野戰軍主力的攻鄭企圖。10月23日——也就是毛澤東提出中原野戰軍主力“直出徐蚌線”加入徐蚌戰場與華東野戰軍聯合作戰的同一天,為了集中華中、徐州兩大集團的兵力聯合作戰,時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的何應欽將軍向蔣介石建議:徐州“剿總”放棄隴海線上除徐州外的各大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外圍,華中“剿總”第十二兵團4個軍進出于周家口附近,依情況策應徐州“剿總”或華中“剿總”,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大集團的作戰[1]。

  據時任國民黨軍作戰廳長的郭汝瑰將軍回憶,當他帶著何應欽的建議和相應的方案準備飛赴北平向蔣介石報告時,顧祝同唯恐觸犯了這位最高統帥的小心眼兒,還再三囑咐郭汝瑰:“要報告總統,白健生統一指揮是暫時的,會戰結束后,華中‘剿總’和徐州‘剿總’仍分區負責。”

  孰料蔣介石這回非常“大度”也非常痛快:“不要暫時指揮,就叫他統一指揮下去好了。”同時還命令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團司令官宋希濂將軍出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給白長官當副手。

  當日下午,郭帶著蔣的指示飛返南京,向何應欽、顧祝同覆命。次日,何應欽即以蔣介石的名義下達指示(史稱“蔣介石酉敬防揮電”),其主要內容為:放棄鄭州、開封,實行保持徐州,加強徐、蚌間防御的部署,徐州方面“取攻勢防御,逐次消耗共軍并鞏固徐州附近地區而確保之”;而華中方面的黃維兵團并指揮第二、第十五軍,索中原野戰軍主力進剿,“如劉伯承主力越過平漢路東進,即先機推進周家口附近,適時聯系邱清泉兵團夾擊而殲滅之”,必要時可以放棄南陽。

  命令還規定,鄭州守軍撤回黃河以北,準備“打游擊”,孫元良兵團第四十一、第四十七兩軍向宿縣、蒙城各城附近轉移,爾后控制蚌埠機動,其第九十九軍車運蚌埠;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應以主力守備商丘;邱清泉兵團應機動控制于碭山附近,依情況協同黃維兵團夾擊進出于黃泛區之劉伯承部;第三綏靖區馮治安部應以主力控制于運河以西地區臺兒、棗莊支線,擔任守備;黃百韜兵團、李彌兵團分別控制于阿湖、新安鎮、八義集各地附近,“切擊南竄之共軍,應援東海方面之戰斗”。加強徐州、蚌埠、淮陰之工事,“務期堅固守備,以形成機動兵團之核心”。[2]

  由此可以看出,國民黨軍方面對人民解放軍策劃了近月余的“殲黃作戰”,仍然毫無察覺,還在要求黃百韜“應援東海方面之戰斗”。

  何應欽還同時還電告白宗禧,告以由他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剿總”部隊的決定,并要白在蚌埠開設指揮所。

  這事兒往好里說哩,是“黨國危難’,用人之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委座用得著“小諸葛”的腦子也用得著白長官的兵馬了(華中“剿總”的張淦兵團是桂軍嫡系,白長官不點頭,蔣介石也調不動);但要往壞里說哩,那就是“亂世功名值狗毬”,這不好干的難事兒破事兒得有人來替“委座”擔戴。

  跟“委座”一樣喜歡攬權喜歡領兵的白長官乍一聞聽“委座”的重托,很高興也很上勁兒。10月30日,白崇禧飛赴南京,與何應欽、顧祝同等會商“統一指揮”事宜。會商當天,白長官不但表示同意指揮徐州集團,而且主動提出,不僅華中集團的黃維兵團可以轉用于阜陽、太和、上蔡地區,就是桂軍嫡系張淦兵團也可轉用于這個方向。

  然而一夜之后,白崇禧卻突然翻臉。不但拒絕出任統一指揮之職,而且堅決不肯將桂軍嫡系張淦兵團調往徐蚌方向。原來那“一夜”是非同尋常的一夜,李宗仁、劉斐、覃戈鳴等同儕幕僚都先后對跟白長官痛切剖析這個“亂世功名”的利害得失:徐州集團兵馬在隴海路上擺了個首尾不能相救的一字長蛇陣,態勢非常不利,隨時都可能被華東共軍“腰斬”,而徐州“剿總”如邱清泉等一干“天子門生”們,那就是一群驕兵悍將,緊要關頭健公你是不是招呼得動,那還真是不好說!真要出了問題健生兄你可就得負失敗之責,那時候委座想怎么著整治你就怎么整治你!徐州那個“十字架”那差不多就是座墳墓的標記,委座面前現在就是擺著一個陷坑兒,他這是要我們桂系的兵馬去替他填這個陷坑兒他好從我們身上蹚過去……

  “小諸葛”被說動了,決定還是留在武漢“靜觀風向”。[3]

  這個日子,跟“華東共軍”的粟裕向軍委建議“陳鄧統一指揮”,是同一天。

  白崇禧拒絕上任,“天子門生”宋希濂也拆了“校長”的臺,而且拆得比白長官還要早:10月26日,就連白長官都還沉浸在“重掌重兵”的受寵若驚歡天喜地之中,他卻以“到鄂西后情況漸明,正在作種種規劃和積極部署以及自己對徐州方面情形不熟悉”為由,“請委座收回成命,另擇賢能”。

  其實宋將軍真正的理由與白長官非常相似:徐州前途很不樂觀,邱清泉驕橫跋扈,“向來目中無人”,孫元良虛偽狡詐,“把個人利害看得超乎一切”,兩位都是不好相與的主兒……[4]

  白、宋都拆了蔣介石的臺,劉峙又不堪重任,轉來轉去,蔣介石又想到了杜聿明。

  東北失陷,杜長官其實已經閑了起來。但就是這樣,他在接到蔣介石11月3日發來的“即請到蚌埠指揮”的命令后,還是以“要指揮葫蘆島撤退”為由拖延了一個星期,才跚跚來到徐蚌戰場。而那個時候,黃百韜已在碾莊被粟裕給結結實實地摁倒在地,徐州這個十字架上也已火勢熊熊……

  而差不多就是同時,人民解放軍南線首長和最高統帥部已經達成共識且迅速確立了統一指揮關系。

  杜聿明將軍后來坦承:“以當時的情況來說,也是徐蚌會戰的準備工作重于葫蘆島的撤退,我應該馬上到蚌埠去,可是我怕被背上放棄徐州之罪名,受國民黨輿論的指責,對于個人不利,所以就想借指揮葫蘆島部隊的撤退來推御放棄徐州之責”[5]。

  黨國存亡之秋,大廈將傾之際,國軍名將們,竟然沒有一個愿替“委座”分憂解難!

  而就在中原野戰軍開始向津浦路西的汴徐-徐蚌線附近地區前進的11月2日這一天,關外東北野戰軍發起的遼沈決戰勝利結束!這個戰略決戰實現了中央軍委“封閉東北蔣軍于關外各個殲滅”的決戰預期。戰役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共計殲滅國民黨軍1個“剿匪”總司令部,1個“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47.2萬余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中國軍事形勢由此而發生重大變化,國民黨軍對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的優勢,不復存在!

  ——“九月會議”提出的第二個大難題,被東北野戰軍率先破解!

  緊接著,關內的中原、華東野戰軍也開始了同樣的“叩關”行動!

  

附:一則傳言的考辯

 

  前不久,友人轉來一篇作者自稱“將來會入正史”的“粟裕軼聞”。筆者稍微翻撿后便啞然失笑:甭說入正史,再過若干年后,怕是連野史也沒人會感興趣了。這位口口聲聲讓人“去看電報”的作者,其實根本就沒有認真看過并研究過當年的那些文電,或者因浮躁心境和學風所影響,根本就沒有把那些信息豐富的文電看懂過!斷章取義地妄加揣測純屬嘩眾取寵,只會貽笑大方!

  筆者從來就不把這類聳人聽聞的“軼聞”太當真,可如今既然是在談論這件事情了,如果有讀者拿著這些“軼聞”一發問,筆者不還是得耐著性子去作答么?干脆,就跟在正文后加寫一篇附文,以正視聽。

  這位張姓的作者是這樣陳述這個故事的——

  E老、F老、G老(兩個)、I老說:1948年10月23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簽發淮海戰役作戰預備命令,此后敵情、友情都發生變化。陳毅、鄧小平率中原野戰軍一部(四個縱隊)靠近了戰場。粟裕考慮如何將這一部分力量加進來,打大殲滅戰。因豫東戰役期間,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都反對打這樣的大仗,粟裕只得電請毛澤東令中野阻住胡鏈兵團等部,結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階段功敗垂成。此時,粟裕想出一個將中野力量加進來的法子:10月31日致電中央,請陳鄧統一指揮。

  幾十年后,因原中野司令部人員透露出來,粟裕身邊工作人員和老部下都知道了當年中野司令部發生的一幕:接到毛澤東轉粟裕請陳鄧統一指揮的命令,兩個四川人用家鄉話罵罵咧咧。鄧罵:“他媽的,總貪多貪大!我這么點兵力,又沒重武器,打個鳥!搞不好是第二個皖南事變!給中央發電,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揮!”陳也罵臟話。電報員一聽,為難道:“怎么發呢?”鄧腦子一轉,搶白說:“這還不好辦?就說: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唯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這份巧妙的電報于11月2日發出。而實際上,此時陳鄧司令部與軍委、與劉伯承司令部以及華野司令部一直電報來往,暢通無阻。

  整個淮海戰役期間,陳鄧向中央發電或跟華野粟裕通報情況,只自稱中野而非總前委(可見原始電報),即有萬一失利,以推卸責任的意思。

  先不說這里的“E老、F老、G老(兩個)、I”語焉不詳究竟為誰難以查證,就說這個故事吧。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簽署預備命令的前一天,統帥部和陳鄧考慮些啥耶?中野4個縱隊“直出徐蚌線”(那就是加入徐蚌戰場),那可是在華東野戰軍司令部下達戰役預備命令的前一天,就由毛、陳、鄧達成了共識的吧?這位口口聲聲讓人去看電報看《粟裕年譜》的作家,難道就沒認真看過?這個共識,那可是比粟總“想將中野力量加進來的”的10月31日“請陳鄧統一指揮”電,早了個把星期吧?

  那么,既然毛、陳、鄧10月22日當天就已經就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線”達成了共識,粟總為什么10月31日才提出了“統一指揮”問題哩?從上面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毛、陳、鄧雖然10月22日已就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線”達成了共識(而且次日統帥部還令粟裕將魯西南的三、廣兩縱交由陳鄧指揮),但中間又發生了一些變故,變故的原因是毛澤東而不是陳毅、鄧小平!因為此間毛澤東又提出了一個中野主力“出淮南案”及“徐蚌-淮南折衷案”供陳鄧選擇,而陳鄧始終堅定不移地認準了“出徐蚌案”(也就是中野直接加入進徐蚌戰場!!!),這事兒直到10月30日才真正最后敲定!所以粟總才會在第二天(10月31日)提出“統一指揮問題”——試想,如果陳鄧選擇了“出淮南案”或“出淮南折衷案”,那還有這個“統一指揮”問題么?

  真正最早考慮把中野力量加入徐蚌戰場的人,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么人!從10月11日的攻鄭計劃,到10月22日的“直出徐蚌線”,毛、陳、鄧一以貫之的思路和考慮,就是如何讓粟總在東線殲黃作戰的順利進行!他們殫精竭慮往來蹉商就是一個目的:讓粟總放手大打黃百韜!粟總在考慮的,他們同樣在考慮,粟總還沒有考慮到的,他們也在考慮!!!一個好漢三個幫,當年粟總這條好漢要揪住黃百韜開打,那可是從一開始,就有毛、劉、陳、鄧等遠不止“三個”的諸多好漢們,在幫襯喲!

  再說說下面所謂“中野司令部人員透露出來”的那個故事,那就更是編得離譜了!

  首先,從當時往來文電和回憶文字中我們可以確認,10月19日陳鄧就已率中野四個縱隊去打鄭州,陳鄧是用陳謝四縱隊的電臺在指揮(參見10月22日13時軍委致饒粟譚電),劉伯承在中野司令部(在河南寶豐)指揮兩個縱隊留在豫西牽制張淦、黃維兩兵團,請問,這幾位“中野司令部人員”又是怎么知道陳鄧在四縱隊的事兒?還活靈活現滴?

  其次,如正文所述,正是陳鄧堅持了中野出徐蚌案(注意,他們不選“出淮南案”的理由,是“很難打到仗”),這才有了兩軍在戰役上聯合作戰的可能(也才有了“戰役統一指揮”的可能),鄧怎么可能提到“皖南事變”上去了?這可是常識性的問題喲——當時的態勢,怎么有“皖南事變”的可能!就算有,這豈不是說陳鄧此前就死乞白咧地主動選擇了“皖南事變”?這說得通么?他們如果象有人稱的要“耍滑頭”,選擇出淮南案,躲得遠遠的,作戰略配合就得了,好人也做了,徐蚌那邊打好打壞的責任也不擔,不也沒有什么“指揮問題”了么?

  其三,既然陳鄧堅持選擇了“出徐蚌案”,那無論于情于理于指揮關系來說,都應該是他們來指揮,怎么可能“耍滑頭”?換位思考,如果陳鄧主動提出來要挑起這個擔子,那這些“野史專家”們,又會不會說他們要來與粟總爭功?

  其四,“戰役指揮”是什么概念?陳鄧司令部(實際上是陳謝司令部)與軍委、與中野、華野司令部“暢通無阻”就成了?這份所謂“耍滑頭”的電報中的大部分內容都談的是“直出徐蚌線”后如何作戰(也就是如何幫襯粟總)的問題,而在最后一段,陳鄧還具體談了“通訊問題”,“八卦史家”張某讀過沒有?——“三、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惟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譚方面多直接指揮。四、華野三縱與我們電臺還未弄通,請粟譚轉令該縱注意勾[溝]通。” 而此前的10月22日,軍委還在致饒粟陳電中專門提及:“陳毅鄧小平二同志現用陳謝電臺在鄭州附近指揮作戰,你們及進入魯西南之三縱均應經陳謝臺與陳鄧密切聯絡,以利配合。”

  如果筆者也象這位張姓作家那樣憑臆測論史治史,那么僅憑“軍委給粟總‘與陳鄧密切聯絡以利配合’的命令都下了十來天了,華野三縱竟然還沒與陳謝電臺溝通”這一條理由,是不是就可以作出不止一種對粟總不利的推論來?如果這么著來論史治史,請問這位作家又能夠同意么?

  淮海戰役的大部分期間里,總前委就一直沒在一起過,劉陳鄧一直在中野司令部指揮作戰,請問他們的電報不從中野司令部發出,還能從哪兒發出?他們發電不署“總前委”而署“劉陳鄧”,難道就不是意味著對總前委另兩位成員的尊重?這個責任可是具體落實到了每個人的人頭上了的,請問又何來“推卸”?如果要按“推卸”的邏輯去推理,那應該署“總前委”才是順理成章的呀?每個人都化到“集體領導”之中了嘛!——另外兩位不是常委也不在場的總前委成員也在“集體領導”中也要擔戴一份責任嘛!請問這種讓“劉陳鄧”橫豎都是小人的玩兒法?地道不地道哩?

  這位一口一個“電報”的作家,自已究竟讀過這些電報沒有?

  輕薄為文哂未休,這位作家要摻和論史治史的工作,恐怕還得在提高“技術含量”上,多下點功夫啊!

  

注釋

 

  [1]王序平、劉沉綱:《劉斐將軍傳略》第102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

  [2]郭汝瑰:《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軍統帥部的爭吵和決策&郭汝瑰》,《淮海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軍將領的回憶)》第52~第53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3]王序平、劉沉綱:《劉斐將軍傳略》第146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

  [4]宋希濂:《鷹犬將軍》第227~第228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5]]杜聿明:《淮海戰役始末》,《淮海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軍將領的回憶)》第10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井岡山觀心|從其對毛主席逝世后的評價,看李維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之一
  2. 天眸:破解春晚困境 ——重學1964年毛主席對文藝界的警告
  3. 有公知想跑,可惜太晚了!
  4. 李克勤||李訥謝靜宜合影:毛主席逝世后有一批人“倒霉”,他們有何特點?
  5. 馬斯克轉發新冠溯源的謠言
  6. 這些年,最能證明公知丑陋到極點的兩件事。
  7. 雙石|“一個好漢三個幫”與“一個大佬沒人幫”
  8. “2010年,我在網上看左派右派吵架”
  9. 歐洲金靴|被商務部制裁的美國生物巨頭因美納,來頭不小,疑點不少
  10. 李克勤|周恩來同志過人之處在緊跟毛主席:他比某些自以為是的人強在哪?
  1. 郝貴生||談談“中國貧富差距位居 世界第二大”的根本原因
  2. 史無前例的危機已襲來
  3. 查賬對賬,狗窩被拆,中國內鬼成喪家之犬
  4. 幾十年后回頭看,“文革”是不是一無是處?
  5. 拂曉||不要把走資說成改革
  6. 井岡山觀心|從其對毛主席逝世后的評價,看李維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之一
  7. 鐵穆臻|翻案不得人心——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定下和維系的大多數鐵案雷打不動
  8. 空山新雨zxb|||偉人晚年,究竟“錯”在何處?
  9. 張玉鳳嚴正聲明
  10. 美國真正的老板來了!特朗普畢恭畢敬!歐洲又驚又怒!
  1. 既然不如他,憑什么三七開?
  2. 毛主席的晚年更加偉大!
  3. 毛主席的晚年絕不是錯誤,而是新的飛躍!
  4. 是誰讓那幫坑蒙拐騙男盜女娼的公知站上高位的?!
  5. 此時爆出陳永貴的“漢奸”黑料,某些人意欲何為?
  6. 歷史虛無主義抬頭!翻案不得人心,動搖根本!
  7. 到底誰是走資派?
  8. 文革的三大批判
  9. 郝貴生||談談“中國貧富差距位居 世界第二大”的根本原因
  10. “給前三十年打負90分”這得有多惡毒啊?
  1. 感謝《毛主席詩詞》讓我們幸運地感受到偉人真性情的一面
  2. 查賬對賬,狗窩被拆,中國內鬼成喪家之犬
  3. 幾十年后回頭看,“文革”是不是一無是處?
  4. 吳院長此言差矣!——關于銀行有沒有權力詢問儲戶資金來源
  5. 青年白依依||10萬塊買一名保潔的命,他們怎么敢?
  6. 張玉鳳嚴正聲明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亚洲一本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国产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