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1月
1日 紅五軍偕總直供給部、衛生部及隸屬的兵工廠、醫院和婦女獨立團各一部進占臨澤城(撫彝,今蓼泉)。五軍政委黃超率三十七團、四十三團留守臨澤。是日下午,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率三十九團、四十五團、特務團4個連、騎兵團2個連及軍部直屬隊近3000人,向高臺進軍,途中殲滅馬家軍兩個騎兵連,當晚攻克高臺縣城,俘縣長馬鶴年及縣民團800余人,繳獲槍支100余件。其中縣民團一部被收編組建為“抗日義勇軍”。
2日 徐向前、陳昌浩向軍委致電,報告西路軍行進情況及敵情,并建議,西路軍“如敵無大的壓迫,即大部留高、撫休整,如被敵迫,即準備布署肅州,以一部誘敵進展。”
五軍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在高臺縣城召開群眾大會,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治主張和紅軍的宗旨,號召社會各界群眾支援紅軍西進,打通國際路線。與此同時,紅五軍在高臺開倉放糧,救濟貧困群眾。
△同日,中華蘇維埃臨澤縣政府在蓼泉成立,選舉李國壁為主席、魯秉禮為副主席及7名委員,政府下沒內政、財務、土地、文教4個部,分別配備部長、副部長。隨后沙河、平川、倪家營子等地蘇維埃政府也組建成立。
3日紅九軍兩個團掩護西路軍總部及直屬隊及九軍、三十軍兩軍之軍直屬隊進至甘州西北約50余里處的甘浚堡。同日,被敵馬步芳第一○○師第三○○旅韓起功一部、騎兵旅第一團馬步鑾部及所率民團追上并攔截。
△同日,張聞天致電在西安的周恩來、秦邦憲:“上海電臺已叫通,漢年來電第一批款已收到。如何運來西安為妥,望即告”。
4日 徐向前、陳昌浩、李特致電軍委及總政,報告“高臺以下人糧極富,以上則甚荒涼,據點少且遠,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撫,如進則齊(進),道路、糧、房、敵騎均不許可,打則齊打,亦只有坐待消耗,滅敵不易,驅敵不易,此方六千騎兵,決非番騎或陜騎兵可比”等西進困難情形,并對軍委提出批評:“西路抱最大決心□?空前困難,不怕犧牲,從戰役政治打敵上,求得最大進步,當自照前電完成任務,但如何以外力幫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馬,或令三十一軍、四軍過河配合,則我損失必少任務更易完成,或則我們即均在高臺戰敵,遠方資物用外力送下,亦屬必要,望采納下見,情報消息多,有供給,任務多指示,問題多有答復,只是(說)占領甘、肅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夠的”。
△同日,在西安的葉劍英與東北軍、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共同擬定了與南京政府的作戰計劃:“在東線渭南的赤水直至長安構筑七道防線。在張學良未回來之前,由楊虎城統一指揮。紅軍秘密集結后情況或參加渭北決戰,或從藍田突擊中央軍李默庵部,然后以主力向潼關迂回。陜南陳先瑞部及楊虎城兩個旅依托秦嶺,以運動與游擊動作相配合,遲滯李默庵部隊前進。西線紅軍一小部積極監視鉗制胡宗南部后尾”。
該報告同日以周恩來、博古的名義電告中革軍委,毛澤東等于次日予以批準。
△紅三十軍從六壩經連日行軍進至甘州西南之龍首堡、西洞堡一線。
5日 軍委主席團電復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西路軍即在高臺、臨澤地區集結,暫時勿再西進。全軍集結于二三點上,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戰、大力訓練補充,伺機消滅敵人。”
6日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致電軍委主席團,報告西路軍的困難情況,并繼續對中央提出批評:“近來各方情況此間甚不明,究竟整個戰略企圖如何,西路軍基本任務怎樣,據歷次來電變更很大,致西路軍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損失,并影響到今后行動”,“來電所謂不依靠任何外力是否包含遠方與統一戰線,究竟前電所稱遠方貨物到達時間是否屬實,抗日聯軍方面目前對二馬有無可能爭取”,并提出:“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則建議四、三十一軍歸還建制”。
7日 軍委主席團致電徐向前、陳昌浩:“軍委并沒有變更你們的基本任務,也沒有要你們久停不進,僅要你們暫勿西進,暫在原地休整,這是根據你們四日來電所述的情況而指定的。二馬根本反對西安事變,希望同二馬成立統一戰線是不可靠的。遠方物資只送至安西,送致肅州是不可能的。四軍、三十一軍已集中長安附近,也不可能策應你們。因此,目前你們只能依靠自己團結奮斗,不要依賴任何外力”。
△當夜,西路軍總部及紅九、紅三十軍兩軍直屬隊在紅九軍兩個團掩護下從甘浚堡突圍,因組織指揮不善,突圍中人員傷亡及失散嚴重,總部電訊部門亦遭重創,西渡黃河后成立的二局從此難以繼續開展工作。
8日凌晨,徐向前、陳昌浩率大部突圍人員進至沙河堡(今臨澤縣城),并于當日電告軍委:“我們帶九軍、三十軍、直屬隊彩病員多機笨重,敵將甘俊堡四周圍住,不好出擊,夜間突圍各部指(揮)不力,慌敵,致遭部分損失,十臺、十一臺、八臺各損一部,現已合(配)第十臺使用,余兩臺取銷,此地二局機器損失”,“現已集九、三十軍及我們于沙河堡,堅決滅敵,敵主力集此,五軍仍回高(臺)撫(彝)”,“再請求將三十一軍、四軍向涼州進,以便徹底夾擊此敵。不然,單靠西路軍恐難完成其任務。但此地有其特點,不可忽視”。
軍委主席團當日兩電徐向前、陳昌浩:“你們應從信賴本身力量動員全軍在臨、高地帶以消滅敵人來完成創造根據地的任務”,“依現時敵情、地理、經濟、糧食、氣候條件,西路軍須全部集結臨、高地帶,執行上述任務,并求休補,現勿分兵去安西”,“西路軍僅二馬大部尾追,已離其策源地甚遠,糧、彈、人、馬、接濟均必困難,趁此時機已占高臺臨(澤)有糧地區集中全力反攻追敵,消滅其一部,即可創肅、甘、安根據地,遠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渡過、接濟亦必到手,否則不乘此良機決心消滅敵人,前途困難更增”。
△同日,張國燾以個人名義致電西路軍首長:“軍委對西路軍的指示是一貫正確的,對西路軍是充分注意到的,可(不)能經常供給情況,因為二X 電臺聲音過小的原故。如果還有因過去認為中央路線不正確,而殘留著對領導的懷疑,是不應有的。應當在部隊中,特別在干部中,提高黨中央和軍委的威信”。
△同日,進至西洞堡的紅三十軍一部擊退了敵總指揮馬元海所率兩個團的進攻。
9日
16時,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主席團,報告西路軍總部在甘浚堡突圍中的損失及等情況,并表示:“九、三十軍今夜可全部集中主力在沙河堡,決在此滅敵”。
△同日,軍委主席團回復徐向前、陳昌浩日前“三十一軍、四向涼州進”的請求:“㈠四軍、三十一軍路途三四千里,沿途阻塞,何能來援助你們。請勿作此想。㈡你們集中主力堅決殲敵是出路。馬敵只是善打游擊戰,如能誘敵伏擊能繳械一部,有可能停止其進攻。而自己部隊應縮緊編制,每人能拿一樣武器,刀矛也好,能人自力戰,即可滅敵。㈢政治團結一致,自信能解決當前困難,才能完成任務。”
△同日,敵馬步芳、馬步青部5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炮兵團、民團共2萬余人在馬元海率領下,蜂擁而來,將西路軍分割包圍。敵人集中兵力進攻高臺城。
12日 “馬家軍”集中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騎兵第一旅馬彪部,敵一○○師騎兵旅馬樸部、敵騎兵第五師第二旅韓起祿部及大批民團,配以飛機、大炮,圍攻高臺。同日,已進駐倪家營子與紅三十一軍會合的西路軍部亦遭到敵騎五師、一○○師步、騎兵各一個旅及民團一部的牽制性進攻。駐守臨澤(今臨澤縣蓼泉鎮)的紅五軍及總供、總衛機關亦被敵騎兵第五師第一旅馬祿部和第一○○師騎兵旅第一團馬步鑾部、第二九八旅五九六團劉呈德部分割牽制。
15日 高臺西關財神樓失守,東城門碉堡也被敵軍攻占,失去制高點紅五軍傷亡很大,處境異常危險,在一無援兵二無彈藥的情況下,董振堂考慮孤城難以固守,為保存實力,準備組織突圍,遂令騎兵團長呂仁禮在北城大佛寺附近城墻處挖地道,打算突圍后沿黑河到臨澤與五軍政治委員黃超所率的紅五軍部隊會合。
16日 軍委主席團就提高紅軍政治工作與政治紀律問題致電西路軍首長:“同意西路軍在現地休息一個時期,集中全力乘機向東打敵,爾后以一部西進。在這種條件下,并大大向東擴張甘北根據地”,“提高政治工作和紅軍紀律。原來在西路軍中在這方面存在著嚴重缺點,現在又處于困難環境中更易形成與居民關系不良的情況。堅決在全軍政治工作提高一步,嚴緊紀律,爭取回漢群眾,不亂沒收一家,不亂殺一人,同時優待二馬被俘官兵,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遠方貨物是只能在約定時間送到安西的”。
△董振堂接到紅五軍政治委員黃超派人化裝送來西路軍總部命令:高臺是西進必經之地和重要據點,不能放棄,必須死守。董振堂對組織決定堅決服從,再次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傳達上級命令,繼續堅守。
17日 西路軍總部再次致函馬元海,尋求停戰,未果。
19日 凌晨5時,西路軍總部獲高臺城五軍危急的情況,旋即派騎兵師由沙河堡前往增援,當騎兵師疾馳至威狄堡西的小海子東灘一線時,遭敵馬步鑾團、馬祿旅一部和西寧魯沙爾民團截擊,激戰中騎兵師大部受損,后在紅軍另一部兩個團的增援下,終將敵擊退。此役騎兵師師長董俊彥、政委秦道賢、政治部主任李慶雍、八十八師政治部主任張子英等壯烈犧牲。其間,駐守臨澤的五軍政委黃超亦派三十七團團長饒子健率二營300余人增援,因受敵攔截包圍未果。
20日 紅五軍將士奮戰高臺城7晝夜,終因寡不敵眾,高臺城失守。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原十三師師長兼四十五團團長葉崇本、原十三師政委朱金暢、三十九團團長吳岱朗、三十九團政委何志余、原三十一軍二九五團參謀長張靜被等近3000人,除少數突圍外,其余均壯烈犧牲或被俘(一部分遭敵殺害)。
21日
1時,徐向前、陳昌浩就東進行軍路線致電軍委主席團:“決今晚全軍集結出動,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達古浪、土門地區,爾后向平番或靖遠集中”。
2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博古:“西路軍在高臺、臨澤一帶不能立腳,西進有窮十八站,二馬步騎又向西堵擊,二十日晨攻破高臺,董振堂同志犧牲,五軍損失兩個團,他們從本日起轉向東進,望速商于學忠準備派一部策應,并與交涉紅軍離開河西抗日,勿加干涉”。
△同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在上海與國民黨秘密談判的潘漢年,督其與南京政府商洽“請令馬步芳停止進攻河西紅軍”。
當晚20時,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博古并任弼時、彭德懷:“西路軍東進,徐、陳電士氣尚旺,十天可達古浪,如該軍不再遭挫折,爾后當位于文、武、成、康地區。為此,我主力在陜南、甘南便可破壞南京把聯軍圍困于渭水以北之計劃”。
22日 駐守臨澤城的西路軍總供給部、五軍三十七團、四十三團及婦女團一部被敵包圍,守城部隊與敵激戰3晝夜,在九軍一部接應下突圍與主力會合。
△同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潘漢年,要其與南京政府代表商洽“紅軍在肅州附近部隊,現已因糧食困難,不得不東回,并非增援西安,請蔣勿誤會,并商蔣如能停止馬步芳進攻,則讓馬軍讓出涼州以西各城,使其自有糧可食,該軍自可停止東進,如蔣同意,則請速辦”。
23日
9時,西路軍首長致電軍委,報告紅五軍高臺失利情況和西路軍現狀,并詢問“黃河開冰期何時?我們造船師失落,到古浪、土門后,究取何路渡河、何地集中?”
△同日,王樹聲率九軍一部東進過黑河,進至張掖龍首堡(現龍渠),總部進駐龍首堡張福壽屯莊。三十軍全部及陳海松所率九軍一個團轉移至甘州西南50里的西洞堡。
△同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決定重新調配五軍領導干部。孫玉清任軍長,黃超任政委,畢占云任參謀長,謝良任政治部主任。
敵總指揮馬元海察覺西路軍有東返跡象后,旋即調騎五師馬祿旅東撤堵防,韓起功旅固守甘州及沙河堡,配備民團固守高臺城,其余馬彪旅、馬步康旅機動分散,襲擊紅軍。
△同日,毛澤東電告周恩來:“西路軍已于二十一日晚開始向東急進,計劃以十天行程到達黃河邊,請設法停止馬步芳軍之追擊。望于學忠部策應,幫助西路軍渡過黃河右岸”。
24日
12時,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張國燾致電周恩來、博古:“西路軍進入高臺、臨澤地區,西面是窮十八站,至少暫時不能西進,二馬因未受嚴重打擊,十分猖獗,數日前襲擊指揮部,幸損失不大,領導機關缺乏自信力不把中心放在戰勝敵人,創造根據地上,而放在依賴外力援助上,要求我們把二馬弄好,并要求四軍、三十一軍西去援助,軍委已屢電指出其弱點,但一方面我們應盡一切可能援助之,二馬方面西安尚有辦法可想否,可否要于學忠對馬步芳來一威脅,謂不停止進攻,紅軍主力即將攻擊青海,如停止進攻,則西路紅軍可以甘州為界,甘州以東不相侵犯。如何,盼復”。
△同日,毛澤東電告周恩來:“西路軍急行軍計時二月一日左右可到永登、土門地區。爾后擬經蘭州鐵橋致隴西、狄道、漳縣地區休息,再與蔣商永久駐地。如該軍受挫折,影響西安甚大,望速商于學忠酌派一部進至蘭州以西永登附近策應”。
△同日,毛澤東、周恩來再電潘漢年,督其與南京政府代表商洽:“徐向前部如在河西,可照蔣意在涼州以西,但請蔣勸電馬步芳讓出涼州、肅州等城,以便就食,并令馬部停止攻擊徐部,如向河東開則另外指定防地,此點望速復”
△同日,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主席團,報告西路軍東進情況:“東進按原定計劃,本以急行軍先敵搶到永昌為口號,但因撫彝部隊撤退,近來五軍部隊急須整理,未能脫離敵人反被敵攔頭,西路軍全集中西洞堡進行整理動員行動”,并稱:“我方基本上堅決執行東進計劃,但因情況變化可能折轉西進或取民勤搶占定遠營,或繞道大通再到西寧或平番”。
△當晚24時,軍委主席團電復徐向前、陳昌浩:“你們行動方針以便利擊敵保存實力為目的,行動方向由你們自決”,“如你們決定東進,我們是贊成的,當派三十二軍、二十八軍適時到靖遠河邊策應你們過河”。
25日
24時,軍委主席團致電徐向前、陳昌浩,通報“西安事變”善后情況:“因紅軍主力進入西安地區,積極團結張、楊,爭取停止內戰,一致御侮的和平解決,現在獲得相當成效,蔣已允紅軍主力駐陜北,一部駐陜南,西路軍駐涼州以西,事實上停止剿共,但此種允諾,尚待充分保證。蔣仍有分化張、楊,繼續剿共戰爭可能,特別是西路軍所處現狀,估計二馬仍不會停止對你們的追堵”,并指出:“我們雖以各方用力設法援助西路軍,但惟一的仍須依靠你們用自力在戰勝二馬條件下完成你們的東進任務”,“在騎兵追堵下,欲圖急行避戰達到東進,危險較大,集結全軍,切忌分散,用堅決的戰斗,來完成東進”。
27日 三十軍在西洞堡、龍首堡反擊進攻之敵,擊潰敵一○○師手槍團馬玉龍部,殲敵憲兵團,繳獲槍支1200余件及大批物資。
當晚21時,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主席團:“敵已備于東,馬上東進時[不]易,于[宜]在甘州以西周轉一時,求各個擊敵,爭取與進×,萬一東北地區受阻,可否即在現地區爭取時間。東進外務〈援〉必不可靠,可否再從遠方從新疆方面應援。乙、實情望今夜速實告,以便可東則東,可西則〈西〉,接濟無望即不能到安西”。
28日 敵總指揮馬元海率部集中防堵,西路軍不能自救東返。軍政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決定:集中兵力重返臨澤倪家營子。西路軍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指揮部二進倪家營子,布防于方圓10里之地的43個屯莊。馬元海即調集兵力,從四面形成對西路軍的包圍,伺機發起進攻。
△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博古并告彭德懷、任弼時:“請與王以哲交涉羅炳輝、宋時輪所部開至平涼附近策應,防胡宗南大軍由天水東進。和平解決后,羅、宋可由平涼向蘭州以西策應西路軍”。
31日彭德懷、任弼時致電軍委主席團,提出“紅軍在西線取攻勢”的建議:“為著鞏固與友軍同盟,達到和平的基本方針,紅軍應在西線取攻勢,即集中最大主力在麟游、靈臺、歧山等地域,首先消滅李及蘭師、第二十四師及胡宗南之一部,然后吸引朱紹良部南入乾縣、寶雞之線,空出后路打通與肅州聯系”。毛澤東于2月3日復電:“野戰軍行動須待周副主席與友軍商定”。
本月下旬 西路軍騎兵師增援高臺受損后,總部重建騎兵師。杜義德任師長、劉慶南任政治委員、李彩云任參謀長,下設兩個團,共400余人騎。
2月
1日 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為調動敵人尋機滅敵,全路軍于二十八日晚移沙河堡東二十里之倪家營,貿易好,糧可吃半月,群眾條件亦好”,“我們決集力擊敵,并爭取時間休整,敵力求與我速戰,弱點多,現正在以全軍從戰術、政治、群眾滅敵,用后方游擊戰來戰勝敵人,但我人、物補充困難,故感困難滅敵”。
△同日,西路軍總部根據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最后一次致函馬元海,“派代表商洽一切”,但馬步芳始終未接受建議。
△同日,“馬家軍”向倪家營西路軍防地發起瘋狂進攻。全軍將士浴血奮戰10余日,殲滅敵軍近萬人,但自身傷亡亦重。
2日 東北軍激進派少壯軍官孫銘九、應德田等人槍殺了東北軍第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東北軍內部產生分化,也危及了紅軍、十七路軍和東北軍的“三位一體”局面。
13時,周恩來致電毛澤東、彭德懷、任弼時、徐海東、程子華:“東北軍本日發生內變,將主和首領槍決(王已死,何在追索中)。請在原地戰備,集結待命”。
△同日,毛澤東、朱德、張國燾急電周恩來、博古:“情況緊急時立即移至三原”。
3日周恩來、博古商定:博古、葉劍英、李克農等率大部人員轉移到三原紅軍駐地,周恩來獨留西安善后。
4日
1時,周恩來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報告李克農與顧祝同談判情況,稱:“西路軍駐地須請示南京,但當時答應致電二馬停止進攻”,“其他各地紅軍,望我們就地集中,由中央供給”。
11時~13時,周恩來致電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張國燾并轉彭德懷、任弼時,報告與國民黨政府的談判方針,其中關于西路軍的內容為:“西路軍除要顧電二馬外,并擬托于、鄧(寶珊)設法,以便送錢去接濟,須與顧面商。其他則須去寧解決”。
6日 毛澤東、朱德、張國燾“萬萬火急”致電周恩來,要求與東北軍商洽:“在目前甘省中央軍尚未撤退之時機,為鞏固蘭州計為推廣駐區計,為防二馬和配合西路軍計,于學忠最好能調一、二師進駐永登、紅城子一帶,一部向古浪伸進”,“此事請即與于學忠商決,以快為好,因西路軍甚須于之配合”。
7日 徐向前、陳昌浩就目前情況力量估計與西路軍之行動問題致電軍委:“西路軍單獨在洪水、高臺行動,到一月到兩月爭取滅敵一部,但欲迅速與徹底滅之尚屬不易,這不能不使西進困難”,“目前東進,在擊敵有利條件下較易做到,如延擱根本大計,反長二馬之力,爾后擊之更加不易”,“我處倪家營到洪水約一九○里,沿途糧房便利。洪水到北大通三六○里路,并須三天露營。北大通糧多河大,正月底開冰。九十里到大用再一百二十里征收。西寧一路人眾糧多,酌路不便于大隊齊進,非萬分必要時,不采用”,“西路軍暫在原地區行動,重要是滅敵西進,不過欲便此目前實難實現,還須由抗日方面給敵實際威脅以分散敵力,使我方擊之更易,或在可能條件下,以四軍一部西進夾擊,則加速殲滅該敵,否則不但對西路軍,而且對整個抗日局面均有妨礙”。
9日 毛澤東致電周恩來,指示與南京政府談判立場,其中包括:“軍事方面,同意提出初編為十二個師四個軍,林賀劉徐為軍長,組成一路軍,設正副總司令,朱正彭副”。
△同日,國共談判在西安舉行。共產黨代表為周恩來、博古、葉劍英,國民黨代表為顧祝同、張沖、賀衷寒。
△同日,蘇共中央致電中共中央,明確表示他們可將物資送到安西,并且貨物數量比原來答應的還要多一倍以上,即可達到2000噸左右,同時還有50個在莫斯科熟練地掌握了炮兵、裝甲等項技術的中國同志,也將一同交給中國紅軍。
12日 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指示與南京政府談判注意事項,要求落實南京政府方面口頭答應的西路軍防地問題:“西路軍防地雖指定,但讓防未實行,且未停戰,應要求停戰讓防”。
13日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致電黨中央:“西路軍全體指戰員苦心孤詣,消滅敵人的決心是沒有任何時候動搖的,但戰勝敵人仍須決定于敵我之武裝力量,主力如不夠時,必須另想辦法。正如五次圍剿未能沖破,結果仍須退出中央蘇區,并不是我們無決心戰勝敵人,而是由于當新的情況,根據地不能不如此干去,更為有利于全局”,“我們詳細考慮及根據百余日苦戰的教訓,認為四軍、三十一軍此時不能歸還建制夾擊二馬,則西路軍無法完成西進任務,決心在甘州、撫高地區乘機擊敵,俟天氣稍暖即轉到西寧、大通一帶活動,因拚戰而不能根本戰勝敵人,持久消耗實為不利也”。
14日
2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要其與南京政府代表商洽:“西路軍待春暖以一部占安西州接取貨物,主力在甘、肅二州地區。但須馬部退出該地”。
15日
20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要求周與南京政府代表就西路軍問題作兩步交涉:“第一步,電令二馬停戰讓防,或派人示意令其自讓,同時派飛機送款彈去;第二步,派兵增援。結果盼復”。
△同日,敵總指揮馬元海命令所屬各部向倪家營地區展開全面進攻,敵我雙方戰斗更趨激烈。
紅三十軍二六五團夜襲威狄堡附近白家莊敵人彈藥庫,焚毀軍火20大車。
△同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舉行。會議于21日通過了《關于根絕赤禍之決議案》,但已由武力“剿共”變為和平統一。事實上開始接受共產黨關于“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國共合作主張。
16日西路軍首長派杜義德、劉慶南率騎兵師從倪家營子向永昌方向東進牽制敵軍。
17日 中央書記處、軍委主席團致電徐向前、陳昌浩及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同意你們春暖以前在撫臨地區尋機擊破(敵)的意見,爭取在春暖以后向肅州、安西行動”,“中央蘇區突圍如果不能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便不能達到在西北建立根據地、開展新局面的目的”,“你們的政治紀律,究竟有無確定的基本上的轉變沒有呢?從蘭州方面來的人員與新聞記者都詳報你們部隊與群眾的關系不好,究竟實況如何呢”,“你們過去所犯的政治錯誤,究竟有何種程度的認識?何種程度自我批評與何種程度的轉變呢?我們認為你們今后的勝利是與過去政治錯誤的正確認識與徹底轉變是有關系的,你們認為是否如此呢”?并對西路軍首長向大通行動的建議提出置疑:“你們春暖后向大通行動的提議戰略目的何在呢?是把向大通當作調動敵人回守青海,以便自己爾后仍然回到甘州、肅州區域,并向安西呢?還是想占領青海呢”?
18日
20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請多方設法找人去青海,西路軍問題解決甚關重要”。
19日 西路軍騎兵師在永昌東南東大河河壩被馬步青騎五師一個團追上并包圍,激戰竟日,騎兵師乘夜突圍到祁連山邊,杜義德、劉慶南在接到西路軍首長“返回倪家營子”的命令后率騎兵師改向西進。
21日 毛澤東為增援西路軍籌款事急電周恩來:“目前重點,在再弄到五十萬元款”,“西路軍甚急,目前已到不能不出兵援助之,募得款方可成行”。
當晚,西路軍再次突圍,撤離倪家營,西進至威狄堡,因地形不利防守,又星夜退回倪家營。隨后,西路軍被迫繼續與敵展開激戰,相持5晝夜,處境愈加險惡。
△同日,毛澤東、張聞天、博古、朱德、張國燾致電周恩來、任弼時、葉劍英:“后方已實行裁員減膳,黨政軍共裁兩千多人,伙食費每人每月不超過三元”。
△同日,彭德懷、任弼時、左權就增援西路軍問題致電軍委主席團并周恩來:“西路軍目前處在一種嚴重關頭,野戰軍亦處在團結友軍,保障和平,推動全國抗日運動之關鍵時刻,如以主力出援,于軍事上、政治上均不利,如以三分之一兵力出援,不易完成任務”,“由淳化地區出動,經寧縣、瓦亭、隆德、單家集至一條城,需二十天;由一條城至張掖,需十五天至二十天,以上共需四十天,以現在部隊的質量,如此長征,減員必然很大”,“四十天內,如時局有不利之變化,增援無效,進退維谷,困難更大”,“根據南京昨晚根絕赤禍決議,我們最好采取明智外交途徑解決,否則以適當力量向蘭州上游西寧威迫,以求達到接出西路軍之目的”。
△同日,黨中央及軍委致電徐向前、陳昌浩及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對于你們艱苦卓絕的奮斗,我們是完全了解的,我們無時無刻不想盡方法援助你們,但當援助還不能立即成為有效的事實時,總是鼓勵你們,用自力解決難局”。
22日
13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周恩來并告劉伯承:“增援西路軍尚未作最后決定,但已局勢嚴重,考慮時機,因西路軍已至極危險時候,其原因正如彭、任所述,如該軍失敗則影響甚大”,“增援軍擬以十五軍團、三十一軍(或四軍)、二十八軍、三十軍及騎兵第一團組成之,以伯承任指揮,張浩同去”。“估計增援軍到達靖遠(或狄道),西路軍嚴重情況即可減少,到達永登即可解圍,彼時西路軍即向安西增援,或仍東回,或向甘涼取貨物,并改造西路軍”。
△同日,彭德懷、任弼時致電毛澤東,建議林育英隨援西軍行動。
24日
20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聽說馬步芳很愛錢,請你考慮是否有辦法送一筆錢給馬,要他容許西路軍回到黃河以東,二馬有代表在西安否”?
同一時間,徐向前、陳昌浩致電中央軍委,請求“只要八個足團,一兩千騎兵,帶足較強火力及山炮、迫擊炮,速抽這樣的火力過河,以歸還建制的名義向涼州進攻”,增援西路軍。否則,只有抱定全部犧牲之決心,在此戰至最后一滴血。
△同日,杜義德、劉慶南率西路軍騎兵師返回倪家營子。
26日 軍委主席團復電西路軍,“固守五十天,我們正用各種有效方法援助你們”。
22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周恩來、劉伯承:“增援軍決以四軍、三十一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及騎一團充之”。
27日 毛澤東、彭德懷、任弼時等為籌組援西軍一事連電各單位負責人,籌集糧草、彈藥、器材等。
△同日,張聞天、毛澤東、林育英、朱德、張國燾致電周恩來并彭德懷、任弼時:“西路軍情況萬分緊張,他們東進西進都成不可能,有被消滅危險”,“對兩馬不但是十萬就是二十萬和更多些都可以,而且必需”,“此事需以最快速度辦妥,最好在二十天內”。
△同日,倪家營失守,西路軍被迫向西轉移到三道柳溝一帶,復受敵軍分割包圍,無日不戰。
28日
20時,徐向前、陳昌浩向軍委報告西路軍在倪家營苦戰情況,要援西軍“多帶電料炸藥與硫磺來”。
23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并告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增援應在軍隊開始移動后告顧,過早恐危險”,“增援步驟:第一步,在靖遠地域渡河,徐、陳主力置西岸,羅、宋兩部置東岸,估計此時即可解徐、陳之圍;第二步,或陳、徐去安西而增援軍東歸,或徐、陳與增援軍一同東歸,或援軍主力與徐、陳會合一同西進”。
3月
1日
1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等:“增援軍主力改以四軍、三十一軍,即四方面軍之兩個軍充之,十五軍團不去,免平分兵力”。
△同日,彭德懷、任弼時、劉伯承、左權致電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再次建議援助西路軍最好用政治交涉辦法解決,“實際出兵從各方面估計均不利”;西路軍只有堅決東進,我們派隊至蘭州下游掩護或西進威脅,同時向馬鴻逵、馬步芳交涉。據情報東北軍已決定東開,我增援軍入涼州后,“可能被蔣軍隔斷,可能造成更不利”的局面。
△同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發言中指出:[中央]政治局從未采取向西、向甘北[西]的方針,……他們[注:指張國燾和西路軍首長等]總覺得西邊好,東方不好。……總是認為向西是光明的,……其實對西進條件估計不足。
2日
13時,毛澤東致電徐向前、陳昌浩:“你們駐地地形如何,能修飛機場否,即告”,“以國共合作抗日之消息透露于馬部,并與之談判和平解決甘北問題”。
17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劉伯承、葉劍英并告周恩來:“四軍、三十一軍準備五號西開”。
△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要求尋找關系打通“二馬”。
△同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劉伯承、左權并告周恩來,詳陳出兵援助西路軍的理由及進止原則:“西路軍已完全喪失自信心,處在極危險地位,一切都無效力,只有增援一舉可以穩定軍心,撐持時日,以待問題之解決”,“西路軍如根本失敗,影響極壞”,援西軍出動及實行之程度須服從的原則為:“不影響和平大局,因此增援部隊開始行動時,周即告顧祝同,請其諒解,如不影響和平則實行增援,否則中途停止,而將增援部隊位于西峰、鎮原、固原地域”,“不使增援軍又陷于困難地位,因此在取得南京諒解而我軍西進時,只能控制黃河一段,調動二馬,接出西路軍,共返東岸,不可更向西進,因為現在已經明白西面是不能生存的”,“上述決定,請向軍師兩級主要干部解釋明白”。
△同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致電中共中央,對此前中共中央要求共產國際采取措施緩解西路軍處境的“第64號電”作出回復:“很遺憾,從我們方面緩解西路軍的處境是不可能的。你們討論一下并從你們方面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驟來拯救西路軍并與紅軍主力建立聯系。為此目的,你們要與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軍隊進行談判,看能否從他們方面對馬步芳施加壓力,如有必要并同他們協商你們的部隊和他們的部隊作相應調動”,“同時我們覺得,你們建議南京政府為了共同的和解對馬步芳施加影響,并爭取停止那些違背你們意志的軍事行動,這也是合適的”。同時通知中共中央:共產國際已經決定一次性向中共提供80萬美元以上的援助,而后還將進一步向中共提供大約與此數目相同的另一筆援款,兩筆援款總數將達到160萬美元以上。
4日 西路軍總部徐向前、陳昌浩、李卓然向黨中央、中央軍委致電告急,西路軍彈盡糧絕,前途危險,甚慮。懇望援西軍星夜奔來,以更迅速、有效的辦法消滅馬敵。
△同日,中央書記處復電徐向前、陳昌浩,一邊打氣鼓勁,一邊嚴厲批評。
△同日,張國燾再以個人名義致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指出西路軍領導人的“三點錯誤”:“你們上次來電談到你們所受的損失,應由軍委負責,那是錯誤的”,“談和平不可靠,紅軍主力應當西移,這是對于統一戰線的成就有不正確之估計”,“要求四軍、三十一軍歸還建制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同日,紅三十軍在山丹蘆堡、位奇寨一帶活動時,組織了王煜亭等200多人參加的“抗日武裝游擊隊”,后轉至大黃山活動,遭敵馬祿部“進剿”失敗。
5日
2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于明日或后日,即向顧祝同、張沖說明增援事,特別說明四軍、三十一軍要求援助之迫切,如顧電令兩馬停戰,或派人乘機赴青海說通兩馬,我軍即中途停止”。
13時,毛澤東、朱德、張國燾致電徐向前、陳昌浩:“想盡一切方法,至少支持三十天,就有辦法”,“顧祝同或可答應派飛機款與你們,有何辦法接收”。
18時,劉伯承致電援西軍各部首長并告徐向前、陳昌浩:“我們于今五號就職,率隊由淳化出動,并帶無線電二十五分隊與你們聯絡”。
7日 敵總指揮馬元海率敵向三道柳溝西路軍陣地發起猛攻,組織大規模的集團沖鋒。紅軍將士與敵晝夜激戰,殲敵千余,自身傷亡700余人,三十軍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身負重傷。
△同日,毛澤東致電在西安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紅軍編制仍以四個師為宜,因徐向前部分不能不編一個師,但如蔣介石堅持三個師時,亦只得照辦”。
8日 周恩來與國民黨談判代表顧祝同等商定,將一月來國共雙方談判代表達成的共識寫成15項條文的提案,準備送蔣介石作最后決定,條文中的“善后問題”包括了“河西方面請停止馬軍長繼續進攻,如無效,請即許可自衛增援”。但國民黨談判代表賀衷寒卻對該提案條文作出了重大修改:將“陜甘寧行政區”改為地方行政區,直屬各省政府;裁減紅軍改編后的定員,三個師,兩萬七千人;將紅軍改編后“服從統一指揮”改為“服從一切命令”;不提在河西走廊停止進攻西路軍。
9日
22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徐、陳所部在沙河堡僅占地十里被敵包圍,糧水均缺,不能持久”,決定“援西軍現停止于白楊城、青石嘴之間待命”,“全力用政治方法解決,并須速解免去軍事增援為上策”,要其“去南京之前督促張沖、顧祝同即速辦理,并得確定結果如㈠二馬撤兵停戰。㈡飛機送款彈。㈢容許西路軍安全東還,或容許其去肅州、安西”。
10日 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昨晚敵以幾個團兵力,搶占我南、西柳溝野外中間地帶,我集兵出攻,激戰一夜未得出,因火力太弱,傷亡大,出擊不易,敵占野外沙灘,層層筑工(事)已將三十軍、九軍聯系截斷,現已無糧,仍戰中。附近地區均無糧缺水,轉移不易,只有堅決死戰,三百米內亦用電臺聯系,請天明與我們通報”。
△同日,周恩來在會見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時得悉,賀衷寒已在雙方商定的提案上作了重大修改,其中“河西方面請停止馬軍長繼續進攻,如無效,請即許可自衛增援”一條已被刪去,即將該修改案內容電告中共中央,提出:“在小問題上可作些讓步,惟上述重大問題須中央考慮”,這“不是同顧、賀談判能夠解決好的”。
△同日,毛澤東致電劉伯承、林育英:“援西軍到達白楊城后,應積極鼓動指戰員,克服困難,達成增援任務”。
11日夜,西路軍從三道柳溝突圍,凌晨撤至梨園口。
△同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請你立即估計此刻去南京或牯嶺與蔣介石直接談判的可能性,張沖等現在是否不愿你見蔣?現在問題非與蔣談不能解決。黃埔系利在拖延,今日承認的明日又可反悔。如果承認賀衷寒所提各點不但非常危險,而且過幾天有可能連賀案亦被推翻,因此決不能同意”。
12日
1時,徐向前、陳昌浩致電軍委,報告西路軍突圍后的苦戰狀況。
當日,西路軍在梨園口與尾追的馬彪等所率的3個騎兵旅及3個步兵團再次展開激戰,拼搏中擊斃敵團長譚成祥、馬占成等。紅軍因寡不敵眾,繼遭重大傷亡,紅九軍政委陳海松、二十五師政委楊朗禮、紅九軍宣傳部部長黃思彥、總部回民支隊副司令馬有明等壯烈犧牲,五軍軍長孫玉清身負重傷。
△當日晚,西路軍余部向80華里外的祁連山康隆寺撤退。此時,全軍人數已不滿5團。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常委會議討論國共談判問題。毛澤東發言說:“我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與國民黨談判應“先談原則問題,再談技術問題”,“國民黨代表應確定,有些人可不同他談”;而張聞天在發言中也指出:“我們這方所提出的條件,已經是很低,沒有提出交換條件,以致對方采取(對)我方進攻,把談判變成一種收編的形式。我們必須改正這一形式,政治上要向他進攻,要使他轉變(為)防御的地位”,“恩來同志可以召回來,其余的人可以留下與之聯絡”
會議達成共識:以政治上的進攻姿態,逼迫國民黨作出讓步,并將有關方針電告周恩來。
13日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電告中央及軍委:西路軍正在祁連山與敵血戰,損失慘重,現人數不滿3團;現居高山險路,轉移困難;切望援軍火速前進解圍。
當晚24時,軍委主席團致電徐向前、陳昌浩,要他們考慮選擇“率現存之三團人員向外蒙沖去。率現存之三團人員打游擊戰爭”。
△同日,為掩護西路軍總部撤退,婦女團與紅三十軍一部英勇阻擊追敵,遭到嚴重損失。
△同日,中共中央經周恩來轉電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顧賀提案完全不能接受,因其帶有侮辱性,已經引起我方干部極大憤慨”,“周提十五條,關于國民黨方面,我們認為不滿意,關于共產黨方面,亦當有部分修正”,“故談判須重新作起,兩星期內周回延開會”。
△同日,毛澤東致電援西軍首長劉伯承、林育英并告河東紅軍各部首長:“㈠西路軍情況如所知。㈡援西軍全部在鎮原、青石嘴線停止待命,加緊訓練”。
14日 西路軍余部進至康隆寺以南石窩山附近,又與尾追之敵連續激戰。西路軍總部供給部部長鄭義齋、紅三十軍組織部部長張卿云、紅三十軍八十九師政委張文德、七十三團團長孫漢言、紅三十軍宣傳部長俞榮華、二六五團團長潘傳品、二六七團政委黃英祥、二六三團團長熊發慶等在阻擊敵人,掩護婦女團及傷病員轉移時相繼壯烈犧牲。
△同日下午,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山召開會議。根據陳昌浩的提議,會議決定徐向前、陳昌浩離開部隊返回陜北。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傳六、王樹聲、程世才、黃超、熊國炳等組成西路軍工作委員會,李先念負責軍事指揮,李卓然負責政治。
余部2000多人分別組成3個支隊,分散于祁連山區開展游擊活動,以保存力量。
△當日,徐向前、陳昌浩等將此決定電告中央。
△當日,周恩來將中共中央來電直接抄送顧祝同和張沖,并準備立即返延。
15日 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就余部分為三個支隊分散活動情況致電中央及軍委,稱;張榮(畢占云)率十五團及彩號和特務團一部為一支隊,約1000余人,槍百余;樹聲率二十團及騎兵兩連為一支隊,約700人;先念率三十軍之基本主力約5個營為一支隊,工委會隨此支隊行動。
石窩分兵后,除張榮(畢占云)、王樹聲所率的兩個支隊外,臨時還組織有方展、辛元林、尹子林、耿萬福、陳宜貴等領導的幾支游擊隊,輾轉在祁連山與敵周旋,分散游擊,后來都被敵打散受損。西路軍敵工部部長曾日三、地方工作部部長吳永康、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等壯烈犧牲。其余大部先后遭俘,少數逃離虎口,艱行東返,回到陜甘寧邊區。
劉伯承所率援西軍到達甘肅鎮原地區,西路軍業已失敗,遂停止西進。隨即派出人員,四出大力進行營救、收容西路軍失散人員。
△當日,顧祝同委托張沖轉告周恩來:“此事實為賀所弄壞”,聲明賀衷寒所作修改作廢,要張沖仍以3月8日周恩來所擬提案作為談判基礎再談。但周恩來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回答:“賀案作廢固好,原案作基礎我方仍有意見”,如每個國防師人數至少一萬二千,騎兵要求一個團,地方武裝人數亦應有規定,河西問題須有辦法,等等。這些均須回延討論。
16日 徐向前、陳昌浩在保衛人員的護送下離開部隊東返。
△當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甲)既然張(沖)、顧(祝同)不采用賀(衷寒)案,你即在西安頓住幾天待命。(乙)惟要顧祝同電兩馬停戰,否則要顧擔負西路軍損失的全部政治責任”。但當日周恩來已經乘機返回延安。
17日 中央及軍委致電李先念、李卓然,同意成立工委會并分三路游擊。
19日 周恩來攜中共中央已經草擬好的談判條件回到西安。
20日 周恩來將中共中央草擬的談判條件示以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這些談判條件包括中共方面承認之十條與要求國民黨保證之五條),并于當日面見顧祝同,反復強調河西問題。
22日 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致電中共中央,對此前中共中央準備開展對張國燾錯誤的討論的報告作出回復:“我們沒有十分準確的情報能夠使我們對張國燾問題作出明確的表態。我們不相信,為了黨的利益必須像你們所做的那樣來審查西路軍的地位問題。我們認為,無論如何現在不宜就張國燾以前的錯誤作出專門決議并就此展開討論。要千方百計避免激化黨內關系和派別斗爭,時局要求團結黨和紅軍的一切力量來對付敵人,并有必要準備齊心協力地反對無論來自何方的對紅軍的打擊”,“西路軍失敗的原因應該客觀加以研究,吸取相應的教訓,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幫助和保存這支部隊的力量。請將這一點告知全體政治局委員”,“建議今后不要再讓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實際上面對已成既成事實的這類問題,這一點從你們要求在一天內作出答復就可以看出來”。
△當日,周恩來與張沖同機飛抵上海,并很快轉赴杭州,與蔣介石直接談判。
23日 李先念、李卓然等所率支隊行至青海巡堡以北地區時,收到中央電示;“保存力量、團結一致,視情向新疆轉移”。西路軍工委復電,表示堅決照中央指示行動。
26日毛澤東致電葉劍英:“被馬步青俘虜之紅軍官兵要求顧祝同電馬悉數解來平涼,經西峰鎮到鎮原交我方收容”。
27日從此日起,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張國燾的錯誤。會議持續了5天,于31日結束。
2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回復此前中共中央報告有關情況的“第68號電”:“第68號電不清楚。請重復一遍,西路軍還有多少人。為什么徐向前和陳昌浩離開了軍隊,他們現在在哪里?你們為援救西路軍采取了什么具體措施?”
3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議》,決議稱:“西路軍向甘北前進與西路軍的嚴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沒有克服張國燾路線”。
2~3月間 馬步芳一○○師三○○旅旅長韓起功勾結甘州地方民團,將西路軍被俘人員,除將年輕力壯者編入“補充團”罰苦役外,對老弱病傷殘或反抗者計2093人,先后慘殺活埋在甘州城東教場、王母宮、牛王官、下攤子、十里行官、北城墻下、義園廣場、韓家花園等處。
同一時期,馬步芳將河西解往西寧的紅軍被俘人員約6000余人,除編入“補充團”修路架橋、墾荒種地、挖煤、淘金、伐木蓋房者外,剩余的2000余人,少數被殺害在押解途中,大部活埋于西寧城郊。
4月
3日 毛澤東、朱德等致電葉劍英,指示他“向顧主任祝同聲明,關于彼方對河西紅軍見危不救故意使其消滅一事,引起了紅軍中特別是四方面軍中極大的憤慨,認為彼方有急難時,我方不食舊仇全力協助了彼方,而彼方對河西紅軍則采取此殘酷無情態度,殊失大政黨風度,關于此事之政治責任,我方保留質問與追究之權”,并要求將涼州的西路軍被俘官兵6000余人調往平涼關麟征駐地,轉至四方面軍歸隊;徐向前、陳昌浩及西路軍其他干部如被俘,應嚴令“二馬”不得加以任何殘害行為,對西路軍余部請顧令“二馬”不得再行追擊。
5日西路軍工委向中央報告:“我們率900余人及長短槍600余支已到肅州西南山中,再經南山越祁嶺正峰,約半月可到敦煌”,“近20日來,均在老林大風雪中零下10余度露營。缺柴火,燒牛屎;吃牛、羊肉,又缺鹽;凍病死者,落伍者及外逃現象無日無之”等情況,并請示:“我們慎重考慮前途,只有在敦煌稍休整,迅速經新疆到遠方學習,培養大批干部。請轉呈中央,速向國際及新疆交涉”。
7日 軍委主席電告西路軍工委并劉伯承、張浩:“你們可以向新疆去,已電彼方設法援接”。
△同日,軍委主席團指示西路軍工委,可以率隊向新疆去,新疆方面正設法接接。
13日 毛澤東、周恩來致電葉劍英,通報西路軍余部18日可抵敦煌的消息,要求葉與顧祝同接洽:“務使這批人到敦煌后馬軍不得為難,必須全部送至蘭州轉給我們”。
15日 葉劍英復電中央,報告:“顧(祝同)已電馬家敦煌部隊,勿再進擊,被俘人員開赴蘭州位置如俘徐、陳及干部不得殘害”,“顧確以行營名義通令各軍今后對紅軍要以友軍看待,不得小視,且已得各軍將領復電遵照辦理”。
16日 李先念、李卓然率西行支隊850余人,經過31天的艱苦行程,從安西東南大公岔山口走出祁連山到達石包城,休整3天后,決定改向安西、星星峽行進。
18日 毛澤東、周恩來致電葉劍英:“送蘭州的河西紅軍,望速向顧祝同接洽,派張文彬去接或開平涼接受”。
20日 毛澤東、朱德致電劉伯承、張浩并轉西路軍工委:“遠方對于西路軍進入新疆轉赴遠方求學問題,已決定了,為此,目前西路軍必須達到星星峽,他們在該地迎候你們。你們不應在敦煌久停,而應盡可能地只休息兩三天,最迅速地取得糧食和駱駝,向星星峽進”。
22日 西行支隊進至距安西140里的蘑菇臺,受到萬佛峽主持道士郭元亨的接濟、資助。
24日 西路軍工委決定,西行支隊攻打安西城,因敵劉呈德團先行進入安西,攻城未克。天黑后,紅軍且戰且退至五營村、王家圍子,又遭敵包圍,激戰中三十軍二六三團政治處主任鐘立彬壯烈犧牲。
26日 西行支隊突圍向西,敵人尾追不舍,紅軍在距安西城90多里的白墩子與劉呈德部激戰后,繼續沿戈壁沙漠疾馳西進。行至離白墩子50里的紅柳園時,又被敵包圍,紅軍奮力抗擊,斃敵營長馬如良,敵傷亡60余人。三十軍八十九師參謀長劉雄武、三十軍二六七團政委陳智才、總部譯電組長陳茂生等壯烈犧牲。紅軍余部幾經拼殺突圍,奔赴離紅柳園150里的星星峽。
27日 西行支隊400余人在西路軍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過47天艱苦跋涉,行程1500多里,終于進抵甘新交界地——星星峽,結束了西路軍壯烈的西征。
本月底 周恩來通過回族愛國進步人士馬德涵先生與國民黨青海省前主席馬麟交談,希望馬麟從全民族利益出發,出面制止“二馬”對被俘紅軍人員的殺害,馬麟表示愿意幫忙。
本月底,徐向前歷盡艱辛,返回河東,在平涼附近遇上了帶偵察分隊執行任務的紅四軍參謀長耿飚,被迎到了司令部。30日,在鎮原援西軍司令部與劉伯承、林育英等晤面,劉伯承當即電告了中央:“我們的徐向前同志已于今日十九時到達援西軍司令部”。
5月
1日 中共中央代表陳云、滕代遠等用40輛汽車,拉著衣服、藥品、食物到星星峽,迎接西路軍尚存的400多名指戰員。在星星峽歡慶“五一”國際勞動節、慰問西路軍西行支隊指戰員。
△同日,張聞天、毛澤東、朱德電賀徐向前脫險歸隊:“慶祝你脫險歸來,并相信你一定能夠在中央領導下再接再厲地為革命奮斗到底。盼于病體痊愈后即來中央”。
4日 西行支隊經過短期休整后,從星星峽乘車起程赴迪化(今烏魯木齊)。
5日 因在涼州被俘的部分紅軍西路軍人員已在送往西安途中,周恩來、葉劍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等:“速派人到平涼調查并設法接回”。
7日 西行支隊抵達迪化,爾后組成“新兵營”。
本月中旬 周恩來再派張文彬以中共黨代表身份,到蘭州拱星墩西路軍被俘人員集中營,探望慰問被關押在這里的1300多名紅軍干部、戰士,并同國民黨甘肅省政府就遣返西路軍人員問題進行交涉。
本月下旬 五軍軍長孫玉清英勇就義。3月中旬末,孫玉清在酒泉南山大草灘不幸被敵俘獲,臨危不懼,堅貞不屈,后被押解青海西寧,慘遭馬步芳的劊子手馬玉龍在敵團長馬忠義住處(現東關大街新華布鞋廠后院)殺害。
6月
3日葉劍英致電張聞天、毛澤東、博古、彭德懷、任弼時,報告與顧祝同會商結果:顧已同意張文彬、彭加倫、關洪兵三人到蘭州任各方聯絡。
5日 毛澤東致電葉劍英并告張文彬:“同意派張文彬等去蘭州任聯絡。要求顧祝同介紹張文彬至青海,釋回紅四方面軍干部,并設法收容流落民間的人員。向徐向前同志問明陳昌浩同志留藏地址,秘密設法接引回來”。
6月初 被關押在蘭州拱星墩集中營的1300多名紅軍被俘人員(其中軍官隊130多人),由國民黨軍第九十七師押往西安、鄭州等地去補充部隊,行至平涼以東四十里鋪時,黨支部決定組織逃跑。在援西軍的策應下,乘黑夜大雨,大部分跑回鎮原援西軍招待所或紅一軍團所在地及云陽紅軍總部。未跑出來的300余人,被押送到西安后,也經紅軍聯絡處營救,回到云陽紅軍總部。
6月上旬 被俘在甘州敵營中的西路軍人員劉德勝、邱均品、蔡文良等共產黨員,在“福音堂”醫院附近的蘆葦池邊秘密開會,成立了張掖地下黨支部。劉德勝任支部書記,邱均品、蔡文良分別任組織、宣傳委員。黨支部的任務是吸收可靠同志,有組織地開展對敵斗爭。不久,該支部就與敵營中的王定國、武杰等20多名同志取得了聯系。
18日 徐向前在西安治療牙疾后回到延安。
26日 葉劍英致電毛澤東、周恩來,轉報張文彬會見賀耀祖情況:賀答應介紹張與地方軍警見面,以便于收容西路軍人員的工作。賀還告以河西尚有西路軍人員三百多名的消息。
28日 毛澤東、周恩來致電葉劍英:“對蘭州新到被俘人員,應除慰問外并向他們解釋一切。最好能派人同來西安,免使途中散失。請何柱國電賀耀祖,蘭州收容人員概送西安處置,切勿中途遣散”。
7月
18日紅九軍參謀長李聚奎遵照援西軍政治委員張浩的指示,寫出了《西路軍血的歷史教訓》送報中共中央。
同月在新疆的中共代表陳云經請求中央批準,將西進新疆迪化的400余名西路軍人員分別編為4個大隊,學習駕駛汽車、坦克及炮兵、無線電、航空、獸醫等技術和文化知識。
同月 被俘關押在甘州監獄的劉瑞龍等8名紅軍干部建立了秘密黨支部。劉瑞龍任支部書記,魏傳統任副書記,在獄中堅持斗爭。
同月 馬步青騎五師于5月間將被俘在武威修公路的紅軍近2000名(其中有十幾名女的))押解武漢做苦力,到蘭州后交西北軍轉押,途中跑出一些。7月初,行至西安時有1200余人,上火車后,適逢大雨,前方鐵路被沖壞,等了一天一夜。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西安紅軍聯絡處派王立人同志到站慰問,并且與國民黨當局交涉,使這一批同志全部回到云陽紅軍總部。
同月馬步青的騎五師將24名被俘紅軍干部欲送往漢口“感化院”,到西安后關在皇城。西安紅軍聯絡處得悉后,經多次交涉,于8月回到延安八路軍辦事處。當時朱德在西安接見了他們,朱德看到他們衣著破爛,形容憔悴而流了淚。
8月
1日 謝覺哉、彭加倫等在蘭州五泉山與進步人士高金城會晤,磋商去河西營救被俘、失散的西路軍人員問題。
中旬 高金城以開辦“福音堂”醫院的名義前往甘州,開展營救西路軍被俘、失散人員的工作。高金城在張掖與紅軍秘密黨支部取得聯系,與民樂縣孫振鋒、張掖縣長馬鶴年、福音堂醫院醫生陳大偉、張明新、張秀玉等人協力工作,先后收容營救傷病、失散紅軍200多人(1938年2月3日,高金城先生被敵韓起功秘密殺害于甘州)。
26日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在蘭州正式成立,謝覺哉任中共中央代表,彭加倫、伍修權先后任處長。這一時期,“辦事處”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把營救收容被俘、失散、流落的西路軍人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8月底 已返回武漢的陳昌浩輾轉回到延安。
同月 國民黨青海省黨部特派員政訓處長李曉鐘將被俘在西寧的張琴秋、吳仲廉、陶萬榮秘密帶出青海,經蘭州、平涼,押往南京。途經平涼時,張琴秋等人在街上遇到援西軍一戰士,便遞給這位戰士一張條子,說明他(她)們將被押往西安或南京,請中央設法營救。中央得悉后,即派人到西安尋找,后了解到張琴秋等人已押解到南京關在反省院。周恩來在南京與國民黨嚴正交涉,要求釋放政治犯,還同葉劍英等到反省院探望。過了幾天,張、吳、陶回到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后又回到延安。
9月
△馬步芳將1500名被俘紅軍戰士頂替青海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應征壯丁,這批人員被送往西安后,由“西安八辦”營救回延安。
上旬,陳昌浩先后兩次向中央作出了《關于西路軍失敗的報告》。
22日 西路軍被俘干部劉瑞龍、魏傳統、徐洪才、惠子明、李孔發等人自青海轉返駐蘭辦事處。馬良駿(回民支隊司令)、徐明山(騎兵團長)、曾廣瀾(婦女團指導員)、石建武、李安保、祁俊山、蔡萍吾等人從涼州回到“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
26日 西路軍總部五局局長歐陽毅寫出了《關于西路軍問題》的報告送報中共中央。
10月
△馬步青騎五師將武威關押的被俘紅軍500人左右,于4月間送交蘭州九十七師,分散編入五七七、五七八、五八二各團新兵隊和七七○團新兵營。9月,經蘭州八辦交涉,救回一些干部。后又二次被編入8個老兵連。10月,開往鄭州補充陳誠第十五軍。途經平涼、彬縣、永壽時,有一些人零星逃回鎮原、慶陽等地八路軍部隊。
△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令武威于7月間交送1000名壯丁。馬步青和武威專員兼保安司令袁耀庭商定,將由被俘紅軍編成的騎五師第三“補充團”(時在永登修烏鞘嶺到紅城子的公路)900多人和關在武威的被俘紅軍300多人,計1200多人送往第一戰區補充衛立煌部隊。這些人被押解到蘭州后,謝覺哉向賀耀祖交涉,提出移交八路軍,同時電告西安設法營救。10月下旬,到西安后,西安八辦伍云甫去住地看望,經與西安行營代主任蔣鼎文交涉,回到延安。
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常委會議,討論西路軍失敗的教訓,陳昌浩在會上作了檢討報告。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張國燾路線是逃跑主義、軍閥主義與反黨反中央的路線”。
11月
11月初 馬步芳奉何應欽電令,將由被俘紅軍組成的騎五師補充旅一個團1000多人,由馬步青派該團副團長楊明亭等押送,東解補充國民黨部隊,行至西安后,被“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營救回到延安。楊明亭也隨紅軍到延安,受到彭德懷等領導同志的接見。
11月中旬 王明、康生等從莫斯科飛抵迪化(今烏魯木齊)。隨即,西路軍高級將領李特、黃超被認定為“托派”,并于次年年初被處決。
11月18日~24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延安繼續召開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檢討西路軍失敗的教訓,陳昌浩出席會議并作檢討報告,比較全面地分析了導政西路軍失敗的主客觀原因,系統地清算了自己的錯誤,最后他說:“西路軍的失敗,我實在難辭其咎”,“我的錯誤是很大的”。
11月27日 陳云、王明、康生等同機離開迪化,當日飛抵蘭州。
11月29日陳云、王明、康生等同機抵達延安。
11月 下旬末,“中共甘州中心縣委”成員李天義同發展吸收的黨員王澤喜、潘發生、王克勤及紅軍戰士金志榮等人在高金城、馬鶴年的幫助下,離開張掖,經“蘭州八辦”介紹去延安抗大學習。
12月
14日 西路軍的一批領導干部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李天煥、郭天民、曾傳六等乘飛機離開迪化到達蘭州,從蘭州乘汽車經西安于26日回到延安,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毛澤東在安慰和鼓勵他們后指出:“西路軍的失敗,主要是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正確路線。西路軍是失敗了,但這不是說西路軍廣大的干部和戰士沒有努力,他們是英勇的、頑強的”。
1938~1946年
△1938年5月,劉寅等20余名西路軍指戰員中第1期無線電學員返回延安。
△1938年8月,馬步青童子軍營的紅軍小戰士500多人和張掖韓起功“補充營”的被俘紅軍400多人,共900余人,交蘭州九十七師后,經“蘭八辦”多次交涉,部分被營救回來。其余補充了第八戰區的國民黨部隊。
△西路軍失散后,許多傷病失散的紅軍干部戰士逃離虎口,艱難跋涉,來到蘭州。有的流落街頭,有的做徒工。蘭州八辦派人到街頭、旅館訪問調查,直接收容,對他們熱情接待,更換衣服,治療傷病,然后送往延安。蘭州八辦第一批收容了100多名流落街頭的殘廢者,發給他們路費,開路條資送回家。除此,還陸續收容了200多人送往延安。1937年9月到1938年9月一年內,西安八辦曾零星接待了500多名西路軍失散人員,分別由辦事處送歸八路軍部隊。
△1940年2月5日,經中共中央批準,于1940年1月11日由曾玉良等率領,分乘30余輛汽車離開迪化,于同年2月5日回到延安。西路軍指戰員代表喻新華在歡迎大會上發言表示:“我們跟張國燾錯干了十年”,毛澤東當場予以糾正:“你們沒有錯干,干得對。過去的錯誤張國燾負責,你們沒有責任,你們是千兩黃金買不到的”。
△1940年2月下旬,饒子建等31名西路軍干部和病員乘飛機到蘭州后轉乘汽車回到延安。
△1940年8月,31名原擬赴蘇學習未能成行的西路軍指戰員返回延安。
△1946年7月11日,呂黎平等學習航空的西路軍指戰員返回延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