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民學會會務報告,乃新民學會的一種生活史。新民學會是一個生活體,新民學會的會員乃這個生活體的各細胞。新民學會有性命已三年了,會員由十幾人加到五十幾人,會員的足跡由一地及于國內國外各地,所做的事也由一件加到若干件。會員雖然現在大都在修學儲能時代,但這個時代已很可貴。這三個年中的經歷,在會是一種新環境,在會員是一種新生活,我們幾十個人,在這種新環境里共同或單獨營一種比前不同的新生活,是我們最有意義的事。第一期會務報告的職務,是將這三年中會及會員的生活擇要敘述出來,做我們會及會員生活全史的頭一段。
(二)
新民學會的發起,在民國六年之冬。發起的地點在長沙,發起人都是在長沙學校畢業或肄業的學生。這時候這些人大概有一種共同的感想:就是「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乃成為一個迫待討論的問題。這時候尤其感到的是「個人生活向上」的問題。尤其感到的是「自己生活向上」的問題。相與討論這類問題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內外。有遇必討論,有討論必及這類問題。討論的情形至款密,討論的次數大概在百次以上。至溯其源,這類問題的討論,遠在民國四五兩年,至民國六年之冬,乃得到一種結論,就是「集合同志,創造新環境,為共同的活動」。于是乃有組織學會的提議,一提議就得到大家的贊同了。這時候發起諸人的意思至簡單,只覺得自己品性要改造,學問要進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熱切到十分。——這實在是學會發起的第一個根本原因。又這時候國內的新思想和新文學已經發起了,舊思想、舊倫理和舊文學,在諸人眼中,已一掃而空,頓覺靜的生活與孤獨的生活之非,一個翻轉而為動的生活與團體的生活之追求——這也是學會發起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則諸人大都系楊懷中先生的學生。與聞楊懷中先生的緒論,作成一種奮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觀,新民學會乃從此產生了。
(三)
現在述新民學會的第一次會——就是新民學會的成立會。民國七年四月十七日新民學會成立,在湖南省城對河岳麓山劉家臺子蔡和森家開會。到會的人如下:蔡和森、蕭子升、蕭子暲、陳贊周、羅章龍、毛潤之、鄒鼎丞、張芝圃、周曉三、陳啟民、葉兆禎、羅云熙。通過會章。會章系鼎丞、潤之起草,條文頗詳;子升不贊成將現在不見諸行事的條文加入,頗加刪削;討論結果,多數贊成子升。于是表決會章的條文如次:
第一條、本會定名為新民學會。
第二條、本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
第三條、凡經本會會員五人以上之介紹及過半數之承認者,得為本會會員。
第四條、本會會員須守左(以下)之各規律:一、不虛偽;二、不懶惰;三、不浪費;四、不賭博;五、不狎妓。
第五條、會員對于本會每年負一次以上通函之義務,報告己身及所在地狀況與研究心得,以資互益。
第六條、本會設總干事一人,綜理會務;干事若干人,協助總干事分理會務;任期三年;由會員投票選充之。
第七條、本會每年于秋季開常年會一次;遇必要時,并得召集臨時會。
第八條、會員每人于入會時納入會費銀一元,每年納常年費銀一元;遇有特別支出,并得由公決征集臨時費。
第九條、本會設于長沙。
第十條、會員有不正行為,及故違本簡章者,經多數會員之決議,令其出會。
第十一條、本簡章有不適用時,經多數會員決議,得修改之。
會章表決,推舉子升任總干事。是日聚餐。餐畢,討論會友出省出國諸進行問題,至下午散會。天氣晴明,微風掀拂江間的綠波和江岸的碧草,送給到會諸人的腦里一種經久不磨的印象。
(四)
……此時湖南政局亂極,湯薌銘、劉人熙、譚延闿、傅良佐、譚浩明、張敬堯,互相更疊,教育摧殘殆盡。幾至無學可求。……除章龍在北大文科,潤之在北大圖書館外,余均在留法預備班(芝圃、和笙、星煌在保定班;和森在布里村班;子升、子暲、贊周、焜甫、鼎丞、云熙在北京班)。此事在發起并未料到后來的種種困難,大家都望著前頭的樂國,本著沖動與環境的壓迫,勇往前進。此事的結果,無論如何,總有一些好的影響。但在中間,會友所受意外的攻擊和困難實在不少,但到底沒有一個人灰心的。
會友在京,曾請蔡孑民、陶孟和、胡適之三先生各談話一次,均在北大文科大樓。談話形式,為會友提出問題請其答復。所談多學術及人生觀各問題。
會友在京,初系散居。后來集居一處,地點在后門內三眼井胡同七號。……八個人聚居三間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子暲與望成(劉望成于此后一年入會)則住于胡同之第八號。到八年一月,子升赴法。二月潤之回湘,蕭子暲赴滬。贊周諸人因法文班課堂由馬神廟北大理科遷入西城翼教寺法文館,居所事勢上不得不變易,章龍亦改寓他處,三眼井胡同的同居生活,遂散。贊周等既至西城上課,乃改寓北長街九十九號福佑寺后院,又是一個新的同居生活。此時子暲已由滬歸,比在三眼井,便只缺了潤之、章龍與子升,同居還有八個人。同時在保定的芝圃、和笙、星煌三人與其余預備留法諸君四十余人,則同居于育德中學。預備期滿,京、保諸會友,便陸續赴法去了。
(五)
這里要述兩件極不幸的事:即民國七年七月會友葉瑞齡之去世,及民國八年四月會友鄒鼎丞之去世。葉君名兆禎,益陽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為人和平中正,有志向學。于畢業歸家的途次遇熱,抵家即故。
鄒君名彝鼎,湘陰人,與葉君同學同班。好學有遠志,持身謹嚴而意志堅毅。七年十
月赴北京留法預備班。因歷年積勞得病,至此進發。八年一月回湘,四月竟死。所做日記及論文數十本,朋友們想替他刊出其警要,但現在還沒有刊。凡與他接近過的人,大概沒有不覺得他是一個可敬可愛的人。他有一個極愛念的未婚妻,臨死寄給他一封信,可惜沒有第三人看見不能將他的遺墨存留。他是發起學會的一個重要人。他于學會之發起,既認為必要,便毫不游移。他于學會抱有極大的希望。他絲毫不料他自己之不幸短命。他之從善如流,他之改過不吝,他之胸懷坦白、毫無城府,他之愛人如己,他之爽快,他之勇敢,他之真誠,他之好學,他之對于道義之熱情——這些都是曾經和他見過面,或曾經和他相處較久的人所知道的。
(六)
民國八年一個年頭里學會及會友在長沙方面的事,大要如下:上半年無甚要事,只惇元在修業教課,叔衡在楚怡教課,潤之在學生聯合會辦「湘江評論」周刊,頗有一點成績。下半年乃有下列諸人入會:……。在周南女校開過一次會。其始長沙會友對于會章條文,覺太簡略,于是提議修改,設「評議」「執行」二部,執行部下又設「學校」、「編輯」、「女子」、「留學」各部。
至是,長沙會友,適用新會章,選舉叔衡、欽文、為正副執行委員長;斯詠、惇元、潤之、敦祥、韞廠、啟民、文甫、集虛為評議員。然自開會后,即進行驅張,會友多數出外,會務停頓至一年之久,會章雖更,職員雖舉,等于虛設。巴黎會友,對于長沙舉動,頗有違言。這時潤之、恥迂、贊周、百齡等在北京組織一平民通信社,專為驅張之用。這年夏天,蔡和森于去國之先,在長沙發起「湘繡美術公司」,但一時不易成立,迄今還沒有具體的進行。劉望成(明儼),歐陽玉生(澤),楊潤余三人,于此時入會。
(七)
九年的春夏,……遂于五月八日,在上海半淞園開一送別會,在滬會員均到。討論很長,大要如下:
1.學會態度:
潛在切實,不務虛榮,不出風頭。潤之主張學會的本身不多做事,但以會友各個向各方面去創造各樣的事。
2.學術研究:
都覺會友少深切的研究,主張此后凡遇會友三人以上,即組織學術談話會,交換知識,養成好學的風氣。
3.發刊會報:
贊周、子暲都謂會友相互間應有一種聯絡通氣的東西,則會報甚為要緊,主張急切出版,但為非賣品,除相知師友外,不送與會外之人,大眾無不贊成。擬就在上海發刊,推贊周擔任征集在法會友的文稿,潤之擔任在上海付印。后因湘事解決,會友歸湘,遂緩發刊。
4.新會友入會:
都覺介紹新會員入會,此后務宜謹慎,否則不特于同人無益,即于新會友亦無益。議決介紹新會友宜有四條件:(一)純潔,(二)誠懇,(三)奮斗,(四)服從真理(后來長
沙會友決議將奮斗與服從真理合為「向上」)。入會手續如下:(一)舊會友五人介紹;(二)評議部審查認可;(三)公函通告全體會員,以昭審慎。
5.會友態度:
大概謂會友間宜有真意;宜懇切,宜互相規過;勿漠視會友之過失與苦痛而不顧;宜虛心容納別人的勸戒,宜努力求學。
6.不設分會:
學會前有在會友較多的地方設立分會之議,是日討論,覺無設立的必要,設分會反有分散會友團結力之嫌。如巴黎等會友較多之處,可組織學術談話會,定期會集。這日的送別會,完全變成一個討論會了。天晚,繼之以燈。但各人還覺得有許多話沒有說完。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覽淞江半水,綠草碧波,望之不盡。
(八)
……這時張敬堯尚據湖南,會友于是有兩種團體之發起,一為驅張后謀所以改造湖南者:為「湖南改造促成會」;一為與同志共同修學者:為「自修學社」;均在上海民厚里。六月,張敬堯給湘軍趕去。會友之奔走京、滬及衡、永者,陸續回湘,一直到是年冬盡,長沙各會友的情形,略如下列:陳啟民在周南任課,陶斯詠在周南任事,鐘楚生在周南任課,何叔衡在通俗書報編輯所任事,周惇元在通俗報館任編輯,熊瑾玎在通俗書報編輯所任事,毛潤之在第一師范附小任事,張泉山在第一師范附小任課,劉繼莊在第一師范附小任課,蔣集虛在第一師范修學,易閱灰同上,夏蔓伯同上,姜竹林同上,謝維新同上,李承德在湘雅醫學專門修學,唐文甫在明德中學修學,鄒泮耕在修業任課,彭蔭柏在文化書社自修,易禮容在文化書社任事,任培道在文化書社任事。此時長沙會友所做的事,其具體可見的:蔣集虛、易粵徽、夏蔓伯等,盡力于第一師范之革新;何叔衡、周惇元、熊瑾玎等,盡力于通俗教育,辦一種內容完好的通俗報;陳啟民、陶斯詠、鐘楚生等,盡力于周南女校之革新。此時在長沙之會友尚有一一種努力:一為創辦文化書社,一為發起自治運動,均很得各方面同志的同情。此時蔡咸熙(暢)、熊作瑩(季光)、熊作璘(叔彬)、任振予(培道)、吳德莊(家瑛)五人入會。
(九)(十)……
(十一)
學會自七年創立至九年底,三個年內「具體」的情形,大略說完了。還有些「抽象」情形,也述于此。
我們學會很有些優點,然也有些缺點。優點是哪些呢?我們學會無形中有幾種信條:象「不標榜」、「不張揚」、「不求急效」和「不依賴舊勢力」皆是。
這些信條,都在無形中,只存在彼此的觀摩和討論中,沒有明白的標舉過。因「不標榜」,多數會友彼此間從少面譽,「言必及義」,自歉和勉勵的話,總較多于高興和得意的話。因「不張揚」,學會雖則成立了三年了,社會上除最少數相知的人朋友以外,至今還不知有我們學會的名字。因「不求急效」,會友無論求學做事,只覺現在是「打基礎」,結果都在將來;要將來結果好和結果大,就應該將基礎打得好,打得大。因「不依賴舊勢力」,會友便都覺得我們的學會是創造的,不是因襲的;屬于這個學會的各員,現在或將來向種種方面所做出來的種種的事,也是創造的,不是因襲的。因此:我們學會從來沒有和舊勢力發生過關系,也沒有邀過舊勢力的人入會。——此外,我們學會會友還有幾種好處:第一是頭腦清新,多數會友沒有陳腐氣,能容納新的思想。第二是富奮斗精神。多數會友大概都有一點奮斗力,積極方面,聯合好人,做成好事;消極方面,排斥惡人,消減惡事。于改革生活,進修學問,向外進取各點,均能看出會友的奮斗精神。第三是互助及犧牲的精神。會友間大概是能夠互助,并且有一種犧牲精神的。
學會雖有以上各種優點,但也有好多缺點:
第一,學術根淺柢薄。會友大概多是中等學校畢業或肄業的學生,升學或畢業在專門以上學校的,還只有最少數,其學術的根柢自然是十分淺薄。
第二,思想及行為幼稚。會友的思想,大概均不免幼稚。有一部分會友,于事不免率爾發起,率爾贊成,其行為陷于幼稚。
第三,一部分會友做事多于求學。會友在現時本不是全力做事時代,因計劃上及事勢上之必要,不能不在此時做出相當的基礎事。然如現在情形,則有一部分會友大概已在專門做事,犧牲未免太大了。
第四,一部分會友間,尚無親切之聯絡與了解。此點頗失學會精神,以后宜設法由不相認識和不甚了解的會友,互相認識而且了解起來才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