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69年8月從廣州市44中學畢業,下鄉分配到海南島萬寧縣東嶺農場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四團十四連。
一、培訓
1971年的春夏之交時節,為了培養連隊的衛生員赤腳醫生,我們幾個廣州知青從生產第一線抽調到二師四團衛生隊學習。衛生隊的隊長是個老軍醫,醫學知識非常豐富,當時學習和培訓分三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護理知識。消毒,清創口,外傷包扎,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靜脈滴注,藥品分發等等。為連隊第一線的職工提供快捷有效的醫療服務打好基礎。
第二部分是學習中草藥知識。毛主席號召赤腳醫生要為人民的健康服務,就要學好用好中草藥這個傳統醫學寶庫,這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大創舉。我們每人發了一本厚厚的中草藥書,天天讀書認草,當時我們跟在衛生隊醫生后面學習怎樣看病開藥,怎樣防病治常見病,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迅速掌握基本衛生知識,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分辨和治療方法,更好為病員服務。
第三部分是學習針灸,認識全身的經絡穴位。要求每一個穴位按經絡圖在自己身上找到痛點麻點,同時在自己身上練習扎針,有人為了記住穴位,用筆在自己身上點滿穴位,記住這些穴位的用途用法等等,這些都是一邊學習一邊實操,感覺上手比較快,這些知識在我們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中經常用到,在治病防病保健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采藥
海南的五月風清氣爽,在一個朝霞滿天的早晨,老衛生隊長帶著我們幾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上六連嶺采藥。六連嶺是國家自然保護區。不準砍伐任何一棵樹木,山上古木參天,古藤纏繞,鳥語花香,人跡罕至,山路邊金銀花盛開,引得蜂蝶飛舞。老隊長邊走邊指著路邊的草藥告訴我們,這個是崗捻,五指毛桃,果和根可以入藥,這個是小羅傘、大青葉,那個是苦楝樹果、烏桕葉、桑寄生等等,如數家珍般,把滿山的寶貝說給我們聽,指給我們看,讓我們在綠色的知識海洋里暢游。到了中午饑腸轆轆的我們終于走到了山頂。在一棵大樹下坐下休息,抬頭一望,只見滿樹都是黃色的果實如枇杷般大小,密密麻麻掛在樹干上,不知道是誰摘一顆嘗了一下,非常的清甜,一聲呼喚,大家爭先恐后的上樹摘果吃,享受大自然奉獻給我們的佳肴。
山上的古藤很多,有過江龍、雞血藤、大風藤、鉤藤、杜仲藤等等,粗的如手臂。大的如小腿。纏纏繞繞。宛如迷宮。采一小段雞血藤,里面的汁液像血一樣鮮紅流下來,是補血佳品。老隊長在一棵大樹根部發現了幾棵小靈芝草,說要保護起來,不能采摘,它會繁殖很多出來。不知不覺我們的背包里已經放滿了各種樹葉和草藥,是下山的時候了,隊長告訴我們如果在山上迷了路,一定要找到溪水,順著水流的方向往下走,就一定會找到回家的路。我們順著山間的小溪水,踩著水邊的大石頭往山下走,石頭邊長著各種石菖浦,我在潮濕的大石頭上發現一種不知名的植物,像蠶寶寶一樣臥著,頭上頂著兩片紫紅色的葉子邊上閃著金光,真是神奇極了,由于不知道用途不敢亂采摘。到了山腳又看到各種草藥生長在田頭路邊,如田基黃、崩大碗、鳳尾草、馬齒莧、旱蓮草、夏枯草、百花蛇舌草……數不勝數,真是識得是寶,不識是草,通過這次采藥很大的提高了我們對中草藥認識,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疾病預防
海南島天氣炎熱潮濕,容易發生流行疾病,比如感冒、瘧疾、鉤端螺旋體、腹瀉等等。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我們經常要采一些中草藥,熬制成預防涼茶,供應給連隊的員工服用。使用的草藥中有大葉桉、崩大碗、田基黃、五月艾、紫蘇草、桑葉等,給連隊幼兒園的孩子也經常煮一些金銀花、桑葉、菊花、木棉花茶,消食清熱預防疾病。到了天熱蚊蟲四起的時候,我們就采集大葉按飛機草艾葉曬干后燃燒,讓煙霧彌漫宿舍房間周圍,驅趕蚊蟲。
由于海南氣候變化水土不服,有的女知青月經不調,我就會給她們采一些益母草煮雞蛋糖水喝,這在當時是難得的補藥。有一些老職工風濕腰腿痛,我會配一些中草藥去風濕貼在患處,還有一些知青由于水土不服而引發的濕疹病,皮膚潰爛,流水流膿,就煎熬一些清熱去濕的草藥沖洗。使他們盡快地恢復健康,在擔任連隊衛生員的這段時間里,沒有發生過流行性的傳染病,這也是重視中草藥預防疾病的好處。
四、救急
我們連隊地處偏遠山區,離團衛生隊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路程,就醫非常不方便。時常有救急的事件,比如刀傷、砍傷、扭傷、或者是蜂蟄、蟲咬,流血不止的情況時有發生,需要我們快速救治。有一次一個知青在勞動中遇到漆樹,馬上皮膚過敏,臉腫得像豬頭。我們采用了民間的土方法,用中草藥熬水洗臉。再用燙雞毛的水洗臉,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很快消除了腫痛。還有一些小孩子突發高燒、腹瀉,半夜起來幫他們看病打針拿藥,這些都需要我們快速做出正確判斷,重病大病還要連夜抬擔架翻山過水送團部衛生隊。在連隊的這些年救治了不少病人,有些事我已經完全忘記了,現在四十幾年后見面,還提起我曾經救治好誰的病,當面表示衷心感謝!接生過誰的小孩,現在一米八的大小伙子站在我面前,使我熱淚盈眶!我在當衛生員的這些年,沒有出現因疾病而死亡減員的事件,這也是慶幸的,我想當年歷盡艱辛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五、民間奇方
在兵團連隊當衛生員的時候是比較缺醫少藥的,只有簡單的幾種消炎藥,如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黃蓮素等,還有幾種營養針是B1、B2、B12等,遇到比較急的病情就要用當地的土方法來救急,比如有一次一個職工在田邊被蛇咬傷,腿上有兩個蛇牙印冒著血,我們馬上用布扎起小腿,用水清洗擠血出來,有個老農在田邊采了白花蛇舌草、半邊蓮、蒲公英等幾種草藥放在嘴里嚼碎敷在傷口上,及時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保證了員工的生命安全。還有給蜈蚣咬傷的,也是用幾種青草藥搗碎敷傷口,很快可以恢復健康。
記得有一位產婦得了產后風,炎熱的夏天還要蓋幾床被子,怕風怕冷不敢出門,吃藥打針沒有什么辦法醫治,后來從農村請來一位民間老醫生,專門介紹給她治病,關起房門誰都不準看,由于我是女的衛生員,破例進去幫忙,只見老醫生膛了一只公雞,在熱騰騰的水里拔下雞毛,放些草藥粉混合,用熱雞毛水洗產婦的背,不一會產婦背上長出了很多白色透明的毛,有2-3公分長,老醫生一根一根的拔掉白毛,又繼續用熱雞毛水洗,直到再也沒有白毛出來才停手,又給產婦喝了一杯中草藥,后來她的病慢慢的好了。看來真是高手在民間。
六、螞蝗
在海南的大山深處,密密的樹林里,在廣闊的水田里,到處都有螞蝗身影,這是我們女知青的最怕的生物!海南有一種螞蝗叫“山螞蝗”,細細長長的身軀,平時趴在山上的樹桿上,只要有人走過,就無聲無息準確的跳到人身上,拼命吸血,吸飽后就跑掉,我們往往發現時,衣服已經給鮮血染紅了一大片,有的沒有吸飽的螞蝗還會粘在皮膚上,怎么也拔不掉,有的知青用小刀割斷螞蝗,好不容易才扯下來,由于螞蝗會分泌一種抗凝素,血很難止住,后來我們用了各種方法來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紫珠草的葉子搗碎成泥敷在傷口上,效果比較好。在水田里插秧一定會遇到大螞蝗,有二十公分長,背部有黃色的斑紋,游起水來非常快,不知不覺已經吸在腿上,往往嚇得女知青大聲尖叫,有的嚇得直哭,這是在插秧和割禾的時候經常發生的事情,我們會帶一小桶石灰加水,捉到螞蝗就扔進石灰水里,螞蝗馬上燒死,但是螞蝗畢竟是捉不完的,所以流血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與蛇蟲鼠蟻斗,到現在知青們提起還會后怕。
七、瘧疾
海南島草多樹多蚊子多,瘧疾是海南的多發病,是經蚊蟲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主要癥狀為周期性寒戰、發熱。伴脾、肝腫大及貧血,多急起,高熱寒戰,昏迷與抽搐等。
我們連隊有個廣州知青被蚊子叮咬后,初時感覺發冷,大熱天蓋兩床棉被仍然冷得打冷顫,沒多久又轉為發燒,感到天旋地轉,走路搖搖晃晃,已經處于半昏迷狀態。我們馬上用車送到團衛生隊后測量體溫是攝氏度41.8度,醫生后來說:當時已經很危險了,再高多0.5度,就有可能死亡。他在醫院期間多數時間都處于不清醒狀態,持續高燒,醫生診斷是瘧疾,對癥用藥打針控制了病情,住了十多天醫院后就出院了。出院后他自己以為疾病已經完全好了,照常出工,沒想到大約三十天后,瘧疾再次發作發冷發燒,在連隊衛生室吃藥打針有好轉,但是在往后的幾個月里,瘧疾反復發作了有四五次,身體遭受嚴重摧殘。
我根據他的情況分析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康復的時間有不同,瘧原蟲潛伏在人的骨髓內,必須經過多次療程,完全剿殺滅絕瘧原蟲,才能根治瘧疾病。此病根治后,可終身免疫。告訴他必須要繼續治療多個療程,才可以完全痊愈。后來經過幾個療程治療,針對他身體較虛弱,每天都增加打B12針和服用VCVB等營養藥,才徹底治愈了他的病。現在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他一提起來就非常感慨,說要好好感謝我!我想這也是我職責所在,我們當時考慮的是怎么救死扶傷,盡快治好疾病是我應盡的責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