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通州灣墾荒人的難忘記憶

瞿光唐 · 2024-11-20 · 來源:作者投稿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通州灣示范區位于長江入海口北翼,擁有江蘇沿海不可多得的深水岸線、深水航道和開發腹地資源,是建設江蘇新出海口的重要載體、打造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的重要平臺,具有“服務長三角、聯動長江北、連通中西部”的重要功能。2012年,南通市在橫貫通州區的團結河入海口兩岸設立南通市濱海園區。2015年,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簡稱通州灣示范區)正式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通州灣開發建設全面上升至國家層面。

  通州灣示范區規劃范圍包括南通市通州區三余鎮、 如東東安科技園區、如東縣大豫鎮部分區域。從2012 年初至今,通州灣示范區上演著“速度與激情”的大劇,在昔日的鹽田、荒灘地上,示范區人用令人驚嘆的“通州灣速度”,向世人展示了一條港口、產業、城市互融發展之路。如今,在這片不斷生長的年輕土地上,從南到北,科技研發組團、行政文化組團、中央商務組團,一字兒排開,蔚為壯觀,這個現代港城正逐漸顯現出無限的發展空間和潛力。50多年前,我曾在這片熱土上撒下過汗水,往事歷歷,像過電影似的在我腦海里一幕幕重現。

  海灘圍墾

  1970年冬,我隨唐洪民工團隊出征團結河出海口北側,壘營筑壩,圍灘造田。圍墾工地場面壯觀、紅旗獵獵、人山人海,勞動號子此起彼伏,高音喇叭里滾動播放著毛主席語錄歌曲,還有電影《地雷戰》《地道戰》主題曲,整個工地就是一個沸騰的海洋。

  海灘上的勞作,絕沒有時下旅游項目“海上迪斯科”——踩文蛤那樣悠然自得。圍墾筑堤是一項重體力活,民工們或用鐵鍬挖土,或挑“泥絡子”運送泥土。挖土用的鐵鍬口寬約 15厘米、長 40厘米,挖出來的土塊成長方體狀,每塊重約30斤,每擔4塊,100來斤。從沙灘取出的泥土,要運送到一二百米外的預定工段。圍墾采取“人海戰術”,挑擔子的人挑著百十斤重的擔子排隊魚貫前行,不可停頓,否則就會影響整條長隊的前進。挑擔子爬坡難度大,海堤堆土高達四五米,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腳下的泥土又非常松軟,每一步都非常費力。從早到晚踩在潮濕冰冷滿是泥漿的沙灘上,機械地重復著同樣枯燥的動作,一開始看到大海浩瀚潮水時的興奮早已蕩然無存。放工了,又似乎忘卻了疲勞,在民兵排長帶領下,扛著扁擔泥絡,一路高歌:“日落西山紅霞飛,民兵收工把營歸……”

  漲潮了,大大小小的海丫子里海水突然涌進來,若不及時撤退,就會被海水吞沒。每到漲潮大家就拼命地與潮水賽跑,越過海溝,向老堤岸奔去。也有腿腳不太利索的,來不及躲避,弄得下半身濕透,在冰冷刺骨的海風中顫抖不已。特別令人灰心的是,大潮過后,剛剛 堆起來的堤壩基礎,幾乎被蕩為平地。人們在惋惜勞動成果頃刻間化為烏有的同時,也不得不驚嘆大自然巨大神奇的魔力。

  參加圍墾勞動,常能享受到“火線作戰”的較高伙食待遇:每天一干二稀。中午一頓大米飯,滿滿一大碗,蔬菜為主,偶爾也開葷,兩周一頓大肥肉,每人老秤12 兩(市秤7兩半)。體力消耗大,平時油水少,難得開葷,風卷殘云,頃刻見底。有戰斗力特別強的,把肉碗添得干干凈凈。糧食蔬菜由生產隊開支,葷菜則是自籌。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如隔壁嚴灶14隊,某日買來一只羊,十幾個人一頓就吃得鍋底朝天。

  民工住宿的帳篷,是竹木蘆葦稻草結構,搭建在老海堤外側堤岸邊上,小潮水上不來。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場幾十年不遇的東北狂風裹挾著特大怪潮,夜半時分突然襲來。勞累了一整天的我們正在酣睡之中,誰也沒有發現。次日凌晨,有人驚呼:“不好了,我的鞋不見 了!”原來,昨夜大潮水漫到了住處,靠門口的位置地勢低,潮水退去時,鞋子也隨之而去。地勢更為低洼的露天廚房也慘遭浩劫,鍋蓋早已不知去向,大家四處搜尋,好不容易才在很遠的沙灘上找到……

  春節越來越近,工程進度尚未達到預期。我們唐洪公社民工團的總領隊、公社負責人曹主任臨時召開民工大會,作“總攻”大動員,并再次強調圍墾工程的重 性。“民工同志們!快要過年了,大家腳像紅腳蜻蜓,趕快做,老婆兒女在家里瞟(盼,通東土語)你們呢……”

  后來,曹主任的名言“紅腳蜻蜓”,曾 一度成為民工口中流行的時髦用語。經過 40多天艱苦奮斗,一條長達 10多里,高5米底寬10米的攔海大堤終于屹立在南通縣的東海岸。圍墾而成的新區就是后來由移民建成的海豐公社,現如今通州灣示范區的核心地塊。

  海晏摘棉

  2007年,通州區海晏鎮與三余鎮、北興橋鎮合并設立新的三余鎮。如今的三余鎮就處于通州灣示范區的核心。

  1966年 9月底至10月,南通縣中師生在學校軍管會組織下奔赴三余區農村,參加為期 1個多月的支農勞動。師生行李鋪蓋都必須帶去,等于一次大搬遷。我們這一批,學校動用了兩條大汽輪。早上從金沙鎮北洋橋西邊上輪船,當天下午3點左右才到達海晏鎮。因勞動地點分 散,各生產隊專門派人來到海晏鎮接人。我和其他三人 被分配到五三大隊1小隊,住馮老伯家。

  南通縣濱江臨海,西、南兩面是長江,東面是黃海。 東余、海晏、恒興 3個公社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黃海邊上。五三大隊在海晏鎮東3里的中心橋東側。再向東四五里,過紅衛、近海兩個大隊就是黃海海堤。一兩百年前這一帶都是海灘灘涂,后來由張謇創辦的大有晉鹽墾公司圍墾開發。到1937年,已圍墾15萬畝耕地。公司以種植棉花及糧食作物為主,兼營鹽業。墾區內,東 西向二里半為一匡,東西向、南北向均有人工開挖的河道,筆直整齊、方方正正,猶如一張碩大的棋盤。當地居民大部分來自南通地區南三縣(啟東、海門、南通),所以在同一個生產隊里,說啟海話、通東話、南通話的都有。雖然各說各的方言,但人們相處日久,不用翻譯彼此交流也十分順暢。我們的房東老馮是通東人,入鄉隨俗,也學啟海人,一日三頓雜糧干飯,以元麥、玉米糝子為主,摻和一點大米。這里不產水稻,以種植棉花等旱作物為主。

  我們每天的勞動任務,除了摘棉花,還是摘棉花。這里的棉花地實在是太多了,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似乎遙無邊際。第一批還沒有摘完,下一撥棉花又開了。彎著腰,把棉花一朵一朵地從棉桃殼里拉出來,放到腰布袋里。滿了,裝到大布包里。收工時,把棉花送到 生產隊倉庫去。每天重復的勞作,枯燥乏味。按理說, 輕人是不會有腰背疼痛的,但是若干天的連續作戰,整日彎腰弓背保持一個造型,就另當別論了。

  生產隊倉庫位門前有一塊場地,專門用于曬棉花曬糧食,也是社員開會學習的場所。有時候,生產大隊也會組織一些活動,但都與文革相關,大家也就興致索然。 勞動鍛煉的一個多月,沒有課本或其他書籍可看,更沒有電影(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電視為何物)之類文娛活動。只能終日與大片棉 地零距離接觸,至今刻骨銘心。

  小窯群移民

  1971年初,南通縣唐洪公社決定移民,每個生產大隊派遣一戶(或一人),去位于團結閘西北角的小窯群墾荒。我作為一大隊回鄉知青代表,名列其中。

  “小窯群”是民間的叫法。距我老家五六十里,是唐洪公社的一塊“飛地”,緊靠長江出海口北側,南黃海邊。大躍進年代,唐洪、五窯等幾個公社組織民工,在海晏公社近海大隊東南角海堤外圍墾了一塊長方形地塊,東西長500米南北寬 400米,占地300余畝。隨后,在這里建造了5座土磚窯,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產,小窯群就成了黃海灘邊一塊閑置的鹽堿地。起初,五窯公社派人在此看守,不久便離去,但并未廢棄。磚窯窯洞里時常有外來客(海門縣正余公社的下海捕撈者)臨時蝸居。我們這一批移民進駐時,還在幾個漁民在此暫住。

  橫貫南通縣東西的團結河,西接長江,東通黃海,1968年開挖拓寬后,像一條巨龍橫亙在小窯群外。團結河東盡頭,建有團結閘。高大雄偉的團結閘外,一條深深的海溝直通大海,有漁船從這里往來進出。南通縣水產公司在此設有門市部,生意興隆。小窯群東北部,是 1970年秋冬季圍墾海灘而成的一大片新墾區,一直向西北方向延伸,與位于中心橋北的南通縣五七干校所在地連成一片,成為新建的海豐公社的一部分。唐洪公社正是看中了其潛在的發展優勢才決定移民此處,以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小窯群西、北兩面是高約六米的老海堤。堤岸兩側護坡上樹木參天,從位于老圩內的近海大隊向東南方望去,就像一大片森林。而小窯群南、東兩面海堤上,除了稀稀拉拉的鹽蒿草,別無他物。站立在東南面海堤上遙看小窯群,5個廢棄的磚窯就像 5個小土丘,光禿禿的了無生氣。地面上,除了稀稀落落的鹽蒿草,到處白花花的一片,像剛下過雪,在陽光下十分刺目。小窯群內西側、北側各有一條小河。西邊老堤壩下,還有一個大涵洞,長約 20米。將小窯群內小河與西邊老圩的水網連通,便于排澇或灌溉。這是一塊等待開發的處女地,倘若沒有了鹽堿的困擾,絕對是一塊良田寶地。

  與我同批來到小窯群的共10人,來自 10個不同的家庭。其中絕大部分是各生產隊的骨干,年齡最大的已50開外,還有兩個中年單身漢,我最小才 24歲。

  我們初到小窯群時,棲身之處就是磚窯。位置在靠近北河邊的一個窯洞。窯洞很大,頂上半月形,全部由小青磚砌成。打地鋪,墊著厚厚的稻草,軟軟的,猶如席夢思。大家自帶糧食和生活用品,輪流回家補充給養。

  剛開始時,我們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改造土質。用水泥船從老家拉來元麥稈草,帶來一把耕地的犁。沒有牛,就用人力,兩三個人在前面拉,一人司犁,另外幾個在犁槽里放入元麥稈草,再蓋上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引進淡水浸泡鹽堿土,然后排掉;再引進淡水浸泡, 再排掉。如此反復多次,泥土里的鹽堿成分就會大大降低。引進淡水,沒有抽水機,只有發揚“大寨”精神,土法上馬。

  白手起家創業的日子雖然清苦。但我們因地制宜苦中作樂,倒也其樂融融。某日下地勞作之余,都想改善伙食。平日里喜好撈魚摸蝦的老楊,領著大伙兒來到西頭堤壩下的大涵洞旁。“這洞里有魚,看我的!”只見他孤身一人,爬進黑乎乎的涵洞,不一會兒,抓出不少魚來。中午,大家美餐了一頓。窯洞北邊小河流水潺潺,夜幕降臨西北風勁吹,我們在小堤壩豁口處守株待兔,居然抓到不少螃蟹。某日,有人提議要吃酒釀,我二話沒說,一口氣騎車40里,去三余鎮買回了酒藥圓。我們這些移民,雖然來自同一個公社,但此前彼此間幾乎沒有過任何交集,更談不上深入了解,能聚到一起,就是緣分。那一段時間,我們相處十分融洽,過得都很開心。

  蝸居窯洞不是長久之計,安居才能樂業。1971年秋天,我們移民團隊在臨時負責人邢隊長帶領下,外出采購建造移民定居點的住房建筑材料。我們一連跑了好多天,金沙鎮、南通城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最后從南通唐閘拉回了一水泥船毛竹之類的建筑材料,單趟 100多里。一路上,我們輪流當纖夫,腳板底上的老繭又多了一層。年底,經過大家的辛勤勞作,一棟五間的臨時“別 墅”落成。毛竹做的房架,油毛氈的屋頂上面蓋滿稻草,蘆葦編織而成的墻壁,竹子制成的床鋪。除了不能抵御臺風、火災,我們終于有了一個新“家”。

  1972年春節前夕,老家中學教師緊缺,公社把我從海邊召回。離開小窯群的那天,我背著行囊,與朝夕相處了整整一年的移民伙伴們依依告別。看著我親手參與建造的剛剛啟用不久的“別墅”和初見雛形的小窯群,戀戀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1975年,南通縣麻風病院搬遷至小窯群,我的那些移民伙伴們也“移師”海豐公社大本營。現如今,這里蓋起了高樓大廈,成為通州灣示范區的核心地段。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王臥龍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這撥人,沒救了
  2. 劍云撥霧四論:姓社姓資論,君主民主論,兩條狗論,文斗武斗論。
  3. 子午:職校該被整頓了!
  4. 談無錫襲擊案:我們要的不是對抽象的人的審判,而是對現實的關系的改造
  5. 淺談中國在沙特發行美元國債的邏輯
  6. 委內瑞拉總統之子瞻仰毛主席紀念堂,國內主流輿論靜悄悄!
  7. 不是中國配不上公知,而是公知配不上中國!
  8. 假紀檢騙出真貪官
  9. 說說大寨人和小崗人的區別
  10. 群眾熱評:糾正謬誤!為什么會經濟蕭條?
  1. 解讀1978年的一句經典名言
  2. 老賊柳傳志的巔峰之作:新勞動法被資本家聯盟強力阻擊,惡劣影響罄竹難書!
  3. 揭露這幾十年的五個忽悠真相
  4. 對小崗村出現質疑聲的思考
  5. 這撥人,沒救了
  6. 四十多年來的二十個問題
  7. 他恨不得將黃皮膚換成白皮,做夢都想當美國人,現在又想回國了
  8. 對四十年,要勇于梳理三件事:
  9. 從縣中到衡中,回頭再看北京四中
  10. “無敵之人”太多,要警惕30年后社會治安成本
  1. 魏巍:論毛澤東晚年
  2. 再這么搞下去,老百姓還能信什么?
  3. 英雄已去世,毒蛇卻高升!
  4. 小平的自述原文摘錄(值得仔細品讀)
  5. 他果然被罷免了全國人大代表!
  6. 從佩奇案看如今官場性交易者
  7. 當前各階級分析和任務
  8. 史上第一次,美國大選把公知干沉默了!
  9. 說說喀山大會上“金磚幣”被攪黃
  10. 郝貴生|從錢學森同志談“摸論”說起
  1. 紀念楊開慧烈士——犧牲真相揭秘
  2. 他恨不得將黃皮膚換成白皮,做夢都想當美國人,現在又想回國了
  3. 四十多年來的二十個問題
  4. 郭沫若和胡適,誰才是真正的大師?
  5. 中國最不應該被低調的烈士就是她!應該為她設立一個專門的紀念日。
  6. 老賊柳傳志的巔峰之作:新勞動法被資本家聯盟強力阻擊,惡劣影響罄竹難書!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