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們懷念毛主席是一種樸素的、自發的感情,所謂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人一提起毛主席就陰陽怪氣,甚至各種詆毀抹黑,喜歡毛主席的人就是“左”,甚至要扣上一頂“極左”的帽子;一懷念毛主席時代就是懷念苦和窮,似乎毛主席時代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他無關,一切問題都是他的責任!
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首先要有一個標準。與今天相比,毛主席時代我們物質豐富程度確實不如,可以說天上地下,用今天的標準來看過去,的確是“苦”和“窮”。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底確實是一個物質艱苦的時代,但也是一個物質得到極大發展的時代,更是一個精神世界極其豐富飽滿的時代。為什么說上個世紀六七年代是一個物質得到極大發展的時代,那就要看它的歷史背景,新中國是在什么基礎上開始發展的?是在一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是經過近百年戰亂、民眾困苦到極點、土匪橫行、封建勢力、顢頇官僚、買辦階級和外國侵略勢力相互勾結、肆意壓榨剝削人民的環境下,蔣介石集團將大陸的財富搜刮一空、對大陸的廠礦生產大肆破壞的基礎上,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帶領貧苦大眾通過艱苦斗爭取得勝利,豈止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我認為是在一個負資產的基礎上,一代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實現了一個東方大國的重新崛起。在這個期間,我們的先輩們對內開展生產自救、剿匪、鎮壓反革命(當時國民黨留下的特務、會道門各種勢力依然在暗流涌動)、解放西藏、原子彈爆炸、衛星上天、氫彈爆炸,對外我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為新中國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之后對印自衛反擊戰、與蘇聯交惡各種邊境摩擦(如珍寶島事件),同時還在抗美援越,我們的先輩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艱難創業、自力更生,打下了發展的基礎,包括中美和解也是在毛主席時代實現的,為后來的改革開放打下基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前三十年與后四十年密不可分,前三十年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后四十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不能今天發展好了一點、物質豐富許多,就忘恩負義去否定前三十年的努力和付出,這是不公平不客觀的,更是對先輩付出的漠視和背叛!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前三十年的物質匱乏,這是客觀事實,誰也否定不了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一切物資都要憑票供給,就是我們常說的“票證”時代,物資的匱乏造成了分配與消費的困難,所以我們說前三十年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我們的先輩從來沒有否認、掩飾這個矛盾。物質匱乏不是我們的追求,而是一個客觀事實,沒有人愿意重新回到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但是我們的先輩就是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基礎上為后來人留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沒有新中國成立后的全民掃盲,哪有后來優質勞動力儲備;沒有前三十年的工業基礎,怎么會有后來的產業發展;沒有新中國成立后大掃除,沒有對封建地主、買辦漢奸、黑社會、地痞流氓、會道門、土匪惡霸、買辦漢奸、外國侵略勢力的大掃除,何來后來的發展,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給我們打下了一個干凈、整潔的發展環境,如果沒有這一切,我們何談發展,最多是一個“大號印度”,今天的印度表面看起來是一個人口大國,實際上國內封建地主、各種宗教邪教、買辦漢奸橫行,只是比舊中國時代的軍閥混戰好了一些。
有些人說毛主席時代對知識分子不重視,總是拿所謂的“工農兵大學生”來作為論證,殊不知,新中國建立后,我們的識字率連 10%都不到,在當時能夠識字的一定是家庭經濟條件很好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不加控制,能夠識字上大學的最后一定是那些地主、資本家的后代,處于最底層的普通人的后代連字都不識,又何談上大學,如果不像農民、工人的孩子傾斜,難到讓一群連識字機會都是新中國成立后才擁有的孩子與那些幾十年上百年家族財富、知識積累的孩子競爭就是公平,我們建立新中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窮人的孩子也可以讀書識字上大學嗎?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做的一件影響至今的大事就是全民掃盲,提高全國人民的識字率,可以這么說,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普通人家孩子也能上大學,某種程度也是毛主席時代打下的基礎。新中國成立才七十余年,就已經有人開始鼓吹教育產業化、試圖讓資本介入教育,我們看一下美國和日本就知道,如果教育產業化,而不是教育為本,國家逐漸退出,資本開始介入教育,會是一個什么場景,美國和日本的大學現狀已經展現出來,那就是富人通過捐款、推薦信輕松入學,窮人的孩子哪怕是再優秀也要在沉重的學費貸款下茍延殘喘,美國日本的大學生為了還助學貸款都被逼成什么樣子,說是“逼良為娼”都不為過。
還有人說毛主席時代是“大鍋飯”、平均主義,要打破“鐵飯碗”。從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那個時代確實存在效率低下,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干好干壞一個樣。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不是可以說那個時代更關注的是“公平”、是“人”,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得到發展,而不是以犧牲人為代價來獲得發展,這就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圍繞“資本增值”,通過剝削和壓榨勞動來獲得資本增值,其重點在資本的增值上,人只是資本增值的原料,在“效率”和“發展”的名義下,人成為了“資本增值”的原材料和消耗品。而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我們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所謂“資本增值”,而是通過勞動實現發展,通過發展反饋勞動者,讓每一個勞動者都能從發展中受益。所以,那時我們的工廠會有醫院、食堂、澡堂、幼兒園甚至副食品工廠,工人有勞動保障、有休息的權利、有作為人的尊嚴。在那個時代,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大家相差不大,都可以擁有一份安全和穩定的歸屬感。官員也要參與勞動、知識分子也要下鄉、青年學生也可以到農村這個廣闊天地接受教育。在普通人的角度,所謂的“大鍋飯”除了穩定之外還多了一份平等。
不要一說毛主席就給人扣上“左”的帽子。有的人連“左”和“右”都沒分明白,就是為了扣帽子而扣帽子。什么是“左”和“右”,毛主席曾經形象的解釋,“左”就是時機還不成俗,卻要蠻干,就如同女人懷孕,不到月份非要生出來;“右”就是明明時機成熟卻瞻前顧后不敢行動,錯過時機,就如同女人懷孕,明明到了月份,該生孩子了,卻瞻前顧后不敢生,最后造成大人孩子都危險。“極左”則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不顧現實條件,盲目拔高,最終因為脫離實際走向“空洞化”、“口號化”、“理想化”;“極右”則是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被現實的困難所嚇倒,陷入悲觀狀態,產生了妥協乃至投降的念頭,不愿意去攻堅克難,想走捷徑,直接照搬資本主義,先進與落后、精華與糟粕一股腦照抄,又沒有辨別能力,最終在社會主義中摻雜了太多資本主義的腐朽沒落成分,有可能變色變質。
我們有些“專家”“學者”學西方學的都忘了自己的歸屬,就像前蘇聯的一些所謂“專家”打著民眾的名義,用所謂“休克療法”將國家和人民幾十年積累的財產洗劫一空。一些受歐美“NGO”組織資助的“專家”甚至一些直接成為間諜的“學者”這些年曝光不少,有的在鼓吹“私有化”、有的給日本人犯下的罪洗白、有的借著各種“NGO”搞對立、制造矛盾,這些人本質上都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出賣大眾利益的漢奸走狗。人民群眾不傻?誰對老百姓好,誰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謀福利,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人們懷念毛主席時代,懷念的不是貧窮和困苦,懷念的是平等、懷念的是那份安穩、懷念的是那份穩定和安全的歸屬感!
人民就是要大張旗鼓的懷念毛主席,崇敬毛主席,擁護毛主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