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黨人碑|“我們經得起考驗!”當志愿軍遇到東北虎

黨人碑 · 2024-11-07 · 來源:黨人碑|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某部戰士冒著嚴寒,在雪地中向下碣隅里匍匐前進

  小時候,我就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由于共同警備區的存在,這里成為動物的天堂,由于沒有人類的騷擾,珍稀動物得到了特殊保護。

  后來我在大量閱讀革命史料的時候發現,其實人與動物的關系,也是革命史中一條很有趣的線索,比如我寫過的革命斗爭與華南虎。

  那么問題來了,東北虎出現在革命斗爭史中過嗎?

  回答是肯定的,雖然曲波《林海雪原》里楊子榮打虎上山是小說,但抗聯和當年剿匪的解放軍,遇到東北虎的幾率還是很大的,有多大呢?

  志愿軍九兵團的戰士們在激烈的炮火中,頑強阻擊敵人。張崇岫 攝

  志愿軍戰士邱方才同志,就曾在朝鮮遇到過東北虎。

  1950年11月23日,志愿軍二十六軍七十八師司令部衛生所的衛生員邱方才,隨部隊夜渡鴨綠江,來到朝鮮。

  由于不斷地急行軍,當年只有17歲的小邱掉隊了,他太困了,一睜眼,大隊部往前走了。在雪窩子里深一腳淺一腳,借著星光搜尋腳印,艱難地辨別方向。

  這里是林區,黑暗處伸手不見五指,正在茫然不知所措,突然聽到左前方有汽車喇叭的聲音,一陣又一陣。有車喇叭聲,就必然有公路,有公路就好找兵站,找大部隊了。小邱加緊步伐,聽著喇叭聲,走過去。

  可是越走越近,第三次聽到喇叭聲的時候,卻越聽越不像是汽車喇叭的聲音,具體是什么,他也想不明白,反正沒聽過這種怪聲,無法形容!

  1950年11月,長津湖戰役中被我軍殲滅并繳獲的“北極熊團(美7師31團)”旗

  突然,小邱發現前面三十米處,距離地面約七八十厘米,有一雙藍色的發光球在轉動。不知道咋的,小邱從頭到腳像觸電了,汗毛倒立,這是猛獸,不是汽車!

  不過具體是啥猛獸,對于一個山東濟南城市里長大的初中學生來說,真想不出來會是啥猛獸?

  反正挺滲人的,直覺告訴他,不能往前再靠近了。于是趕緊轉身離猛獸而去,還掏出水果刀,這是他唯一的防身武器,邊向前走邊向后看,猛獸沒有追趕他,小邱才放下心來。

  走著走著,突然腳下一滑,小邱從山坡滑到谷底,結果遇到另一位同部隊掉隊的戰友。倆人結伴追趕部隊,走了二百多米,發現有個山坡有間木屋,屋里有兩位朝鮮老人和三位志愿軍。

  嚴寒的長津湖夜戰中,志愿軍第27軍連隊機槍手向美軍陣地射擊。張崇岫 攝

  朝鮮老大爺會說中國話,他告訴小邱,你遇到的在林中吼叫的野獸,叫東北虎。你們幾個是一樣的遭遇,不過一般情況下它不傷害人,只有你傷害它,或者它產崽時才攻擊人。

  此處距離長白山不太遠,才百余里,山溝里只有老兩口躲避戰火。原來的村子被美國佬徹底炸平了,鄉親們死走逃亡,實在活不下去,就躲到這深山老林里。

  孔夫子說過一句話,叫“苛政猛于虎”。美帝不但不遑多讓,而且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為患世界人民,特別是第三世界人民至今。

  休息一晚,天亮后,五位志愿軍同志,按照老人指點的方向和路線,找到了部隊。邱方才同志,五天后趕到了長津湖,趕上了著名的長津湖之戰。

  志愿軍第20軍58師政治部主任為172團3連授“楊根思連”錦旗。張崇岫 攝

  作為戰士,長津湖之戰是小邱第一次參戰,此后他又參加了朝鮮戰爭的多次戰役,也多次負傷,多次救人,完成了他的青春考驗。

  在長津湖四公里外的一個山谷里,漫天蔽野飛揚著鵝毛大雪,第二次戰役已經打響,公路邊、山上山下、山谷里,到處遍布著敵人的尸體和各種武器的殘骸。

  小邱他們也斷糧三天了,但是工作卻要繼續,首先就是找吃的。領導還特別囑咐,如果找朝鮮老鄉借糧,必須跟人家商量,不能破壞群眾紀律,人家肯借的話,記得先打借條,以后來還。

  找糧何其困難?

  村莊90%房屋被燒、被炸,朝鮮老鄉根本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個村子,走近一看,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和巨大的彈坑,原本安居樂業,世居于此的群眾,瞬間失去一切,包括家人家園,一切生活資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志愿軍27軍的戰士們不畏零下30多度的嚴寒,以重機槍在夜間襲擾敵人。張崇岫 攝

  原想能獲得朝鮮人民的幫助,暫時解決吃飯問題,沒想到朝鮮老百姓生活相當困苦,根本不可能像我們在國內可以從老百姓那得到幫助。而且出去找糧食,也得看老天爺給不給飯吃?

  白天不行,因為敵機分塊封鎖,低空飛行,哪怕看到一個活人,也追著你掃射投彈;夜晚也不行,一露火光,就會招來敵機,天上有美國偵察機,地上還有美李特務在打信號彈。只有大雪紛飛才能出去,不擔心轟炸。

  好不容易在朝鮮老鄉的地洞里,找到三包凍土豆,留下條子后,每人分了一個。土豆不大,和雞蛋個頭差不多,凍得跟石頭一樣硬,煮熟別想了,生啃也根本啃不動。只能把捧在手心里,不停地用嘴哈熱氣化凍,化一層用舌頭舔舐,不一會兒就吃干凈了,大家太餓了!都是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時候,可條件不允許,只能饑餓狀態下,繼續去戰斗。

  1950年12月,中朝人民軍隊向號稱美軍王牌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和步兵第7師等部隊展開圍殲戰。張崇岫 攝

  晚上接到通知,到車站搶運食品。敵人炸了我們的軍需列車,得趕緊把東西搶救出來,祖國人民不舍得吃,司機同志拼死運上來的,雖然損毀嚴重,但能吃的決不許浪費。畢竟志愿軍上上下下,此時處于饑寒交迫,仍苦戰死拼的狀態。

  可是美國佬連這點可憐巴巴的物資,也不會留給志愿軍,他們的夜航轟炸機、戰斗機,已經飛過來了。一番轟炸過后,敵機換班的間隙,小邱他們迅速從車廂里,拉出來物資。發現木箱里都是鐵皮罐頭,帶來的袋子,其實就是同志們晚上蓋的棉被,掏出來棉花,臨時裝東西。

  特別說明一下,棉被可不是每人一床,而是每個班十幾個戰士,才能分到兩三床棉被。

  背回去后,領導給大家發了罐頭吃,還不錯竟然是土豆牛肉的。飽餐一頓后,大家渴得要命,土豆牛肉罐頭水分極少,沒有熱湯熱水,只能每人隨地抓一把雪,捏成雪團解渴。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在東海岸勝利會師。張崇岫 攝

  多少年后,當小邱變成老邱、邱老,他還記得,這是到朝鮮后,五天來吃的第一頓飽飯。

  次日傍晚,又接到命令,追擊突圍逃跑的美陸戰一師。

  美軍是現代化裝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打了敗仗,仍能沿著公路機械化開進。我們啥也沒有,能依靠的就是兩條腿。小邱所在的部隊,要從北水白山山脈與狼林山山脈之間的山谷,穿插到荒草嶺山口堵截住敵人。

  這里就是著名的“蓋馬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尤其是北水白山最高(2522米),素稱“朝鮮屋頂”。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風雪在這里匯合,導致氣候寒冷,常年平均氣候僅1~2℃。長津湖戰役期間,又正逢朝鮮50年不遇的寒冬。當時,東線戰場普降大雪,氣溫降至零下30~40℃。

  志愿軍27軍80師機槍手掩護戰士們向元山咸興港前進。張崇岫 攝

  小鄒所在部隊隸屬于志愿軍九兵團,這是一支華東軍區部隊,來自溫帶地區,多數干部戰士來自山東、蘇北,沒有寒區生活、作戰經驗,不適應寒區的氣候。由于形勢緊迫,部隊倉促入朝,迅速投入戰斗,后勤保障根本跟不上,大家穿的還是華東地區的溫帶冬裝。

  有個直觀的對比:華東地區的薄棉衣是一斤半的棉花,東北地區謠傳四斤棉花的厚棉襖,遇上降溫,還要再加穿棉軍大衣才行。

  二十六軍是預備隊,上去的比其他部隊稍晚,前面部隊的御寒條件之差,更可想而知。相關軍史資料顯示:

  “以過江的時間節點來看,在棉衣的問題上,二十軍缺口最大,棉衣的到位率不足七成;而二十六軍和二十七軍的按照一人一件棉衣或者兩件棉背心算,尚能保證人人有份。”

  1950年12月,志愿軍某部攻擊長津湖地區美軍機場。張崇岫 攝

  作為先頭部隊的二十軍,其戰斗總結里提到:

  “除棉膠鞋、布棉帽、棉大衣三項,其余各項均于十一月下旬(過鴨綠江后)向兵團領齊……,除棉衣發齊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資都未得到補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戰非常痛苦,唯一辦法就是拆被子做襪子、手套、耳套等。據不完全統計,全軍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

  戰后統計,九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凍傷減員達28954人,占到了全部戰斗減員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二、三、四度凍傷占凍傷人數的77.9%(二度凍傷的人員戰斗力受到一定影響,三、四度凍傷的人員基本失去戰斗力)。

  與之相比,即便是人均配發羊毛內衣、毛衣毛褲、帶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鴨絨睡袋等御寒裝備的美軍,在這種極端嚴寒天氣下作戰,也有7300多人被凍傷。

  1950年12月,“將軍一聲呼,戰士忘了苦,一人一土豆,追到海盡頭”。這是張崇岫當時創作的小詩,寫出了長津湖戰役中彈盡糧絕的艱苦。張崇岫 攝

  由此可見戰場環境之惡劣,但志愿軍仍浴血奮斗,寧死不退。

  行進在山谷中的這支志愿軍部隊,必須靠工兵營在及腰的積雪中挖開雪道,才能往前走。山陡路滑,風雪交加,他們仍能一夜急行軍75公里。

  只可惜二十六軍投入戰斗過晚, 而二十、二十七兩個軍因持續高強度作戰,減員嚴重,有效戰斗力銳減,有生力量逐步消耗殆盡,無法有效阻止美軍的、突圍,等到二十六軍趕到下碣隅里后,美軍已逃離了長津湖地區。小鄒他們冒著風雪和敵機轟炸,好不容易趕到堵截位置,敵人已于5個鐘頭前通過山口,堵截任務落空。

  此時,小鄒才感到周身冰涼,穿著棉衣,在1000多米的山口處,像沒穿衣服一樣,寒風吹來,凍得骨頭痛。顧不上這些,就得和衛生所的同志們,趕緊例行巡診。在作戰科,他看到溫度計降至零下40℃。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80師某部沖鋒時受到敵人火力壓制,戰士們呈戰斗隊形,在雪地里匍匐向敵軍前沿陣地運動。張崇岫 攝

  這意味著什么呢?

  有個對比很說明問題,小鄒是山東濟南人,據氣象資料顯示,濟南市區歷史最低溫度是零下19.7℃。

  軍情緊急,小鄒所在部隊再次上路,奉命經元山至平康、鐵原一線追擊潰退之敵人,每夜行軍都在50公里以上。連續作戰,又急又餓,掉隊的逐漸增多,師機關抽調八位同志組成收容隊,小鄒也參加進來。作為唯一的衛生員,工作相當繁重。

  途中,收容隊發現距離公路2.5公里外,有個三十多戶民房的小村落,美帝飛賊還沒怎么光顧這里,房屋破壞的不多。可收容組還沒剛進到村頭的一間大瓦房,放下背包,準備洗臉,稍事休息,就迎接掉隊人員。給他們分配住房,然后燒開水、做飯,督促大家挑腳泡,小鄒則要給傷員打針換藥。空中突然飛來4架敵機,沿公路俯沖下來掃射。

  志愿軍第27軍某部為圍殲新興里守敵迅速向敵之側翼挺進 張崇岫 攝

  當即就有幾位同志負傷,小鄒哪管危險,提起急救箱,沖出去救人。一出門,一架敵機迎面俯沖而來,他下意識剛臥倒,炸彈就爆炸了,彈片亂飛,好在小鄒沒受傷。五六米處,卻有一位年輕同志被炸斷了左腿,血流如注。趕緊過去急救止血,發現斷腿尚有一條肌腱牽連,只能當即剪斷肌腱包扎,先救人要緊!

  急救包尚未扎緊,身后又聽到有微弱的呼救聲音。一位四十歲上下的老兵仰臥在地,兩手在腹部亂抓,痛苦不已。小鄒趕緊去看,發現這位同志的腹壁大部被彈片削去,胃、腸被自己用手抓出腹外,腸管有5處斷裂,傷者處于半昏迷狀態,兩手仍不停地向腹內亂抓。

  沒辦法,小鄒先用繃帶把老兵雙手捆住,用紗布塊,將外露腸管及腹內斷端腸管上的泥沙擦凈,將外露腸管納入腹腔,然后用傷者半截棉背心,從背后轉到前面蓋住腹腔,再用繃帶扎緊。松開雙手時,這位同志已處于休克狀態,小鄒又給他注射止痛、呼吸興奮劑。

  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九兵團戰士們奮勇沖鋒,沖上山頭殲滅守敵。張崇岫 攝

  穩定了兩位重傷員的傷情后,小鄒叫來擔架,請擔架員將其趕緊轉移到兵站包扎所,進一步搶救。

  此外,還有幾位輕傷員,小鄒也一一悉心包扎,一并轉移。

  忙完這些,小鄒才感到全身乏力,尤其是口干舌燥,特別想喝水。掏出搪瓷缸子,可茶缸卻不知什么時候,被敵機掃射打了個洞。正犯愁借誰的茶缸用,收容隊帶隊的李協理員來了,小鄒就要說話,李協理員卻先問他:“你負傷了?”

  “沒有。”

  “那你臉上怎么這么多血?”

  “剛才給傷員包扎時噴的。”

  “你頭上是什么東西?”

  1950年12月,志愿軍第27軍的戰士們,在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后,冒著風雪發起了沖鋒。張崇岫 攝

  小邱笑著,根本沒在意,隨后用手向頭上一摸,竟然拔下來一塊長約15~16厘米,寬約5~6厘米的菱形炮彈皮!

  “這是什么鬼東西?”

  話音未落,已經是血流滿面,滿臉滿頭跟個血葫蘆似的。小鄒趕緊用急救包自己包扎了一下,又用濕毛巾擦去臉上的血,躺下想休息一下,但傷口出血太多,很快就濕透了急救包,摁不住了……

  李協理員找來通信員小宋,配小鄒去師醫療隊急救。醫生給我打開急救包,發現這塊彈片剛才差點就要了這位17歲志愿軍戰士的年輕生命,彈片扎進腦袋,距離腦膜只有半厘米。

  1950年12月,朝鮮長津湖,志愿軍第27軍戰士在冰天雪地里冒著猛烈的炮火,強攻美陸戰1師的山頭陣地。張崇岫 攝

  局部消毒后,縫合6針加壓包扎,打了一針破傷風,給了包口服的磺胺片。什么疼痛,什么差點要命,小鄒都顧不上。處理完畢后,趕緊到衛生處,領了些補充急救箱的藥品和備用急救包,就回到收容隊,繼續工作。

  李協理員告訴小鄒,不算你,這次共犧牲5人,轉兵站包扎所9人。

  十多天后,收容工作結束,小鄒這才回到師司令部衛生所。衛生隊的趙醫助解開繃帶拆線時,發現小鄒的傷口已經感染,膿液外溢,擦洗干凈清毒后,傷口內填了5塊油紗布包扎。

  這段文字也許大家讀得并不驚心動魄,可請同志們想想,這是一個17歲的志愿軍小戰士,也就是今天高中生的年紀,在戰場上卻如此從容鎮定,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1950年12月,志愿軍第27軍將士們露營在冰天雪地。張崇岫 攝

  此后,小鄒又參加第五次戰役和漢江南岸、七峰山、漢灘川、西方山、斗流峰等大小戰斗10余次,7次遇險未死,兩次負傷。邱方才同志多次負傷,也多次救人,完成了他的青春考驗和戰爭試卷,從新戰士成長為老戰士。

  晚年的邱老,在回憶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是:

  “共產主義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經得起考驗!”

  一代代中國青年,為了這個方向,經歷了考驗。有人經得起,也有人背叛,有人選擇躲開。當我從青年到了中年,在故紙堆里發現邱老回憶小邱的經歷時,我把這段當年青年的話,抄給今天的青年,希望還有人能讀到這段故事和這段話的時候,能心有所動,心有所想……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他不是群眾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专区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第三页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