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毛澤東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陳思 · 2024-11-05 · 來源:黨史博采|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個優良傳統,也體現在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言行作風中,成為他工作、生活、處事、修身的一條基本原則,升華為他的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毛澤東不僅自己始終堅守這種品德和作風,還要求全黨艱苦奮斗,在他倡導下,艱苦奮斗作為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風范,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繼承傳統美德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就是繼承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的人。他生長在一個勤儉的農家。凡是參觀過韶山毛澤東故居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毛澤東一家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他父親勤勞營家、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把原本負債很重的毛家經營成比較富裕的家庭。毛澤東從小就秉承了毛家恪守的勤儉傳統。他勤勞,十幾歲能頂一個整勞力;他儉樸,平時穿的都是破舊衣褲,1910年,毛澤東到湘鄉東山求學就穿著一身破舊衣服。1913年至1918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學習期間,以儉樸聞名。他剛入學時,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套青色呢制服,毛澤東的這套衣服磨破了,縫縫補補照樣穿,衣服褪色了仍然穿。替換衣服是從家里帶來的舊灰布長衫;褲子則是一條白大布褲;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農民用的藍棉大布舊套被,用書當作枕頭。這套衣被毛澤東一直用到完全破爛、無法再用為止。湖南一師的膳宿等費用由學校供給,毛澤東就吃這種普通飯食,沒有吃過一次小館子,沒坐過一次人力車,沒看過一次戲。他給自己定下了“三不談”原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碎事情,不談男女感情之事。他一心向學,和同學只談大事。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中記下了這樣的話:“剛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剛。”“惟安貧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澤東在求學期間還能忍耐勞苦,他堅持洗冷水浴,還在刮風下雨時主動去經受“風浴”“雨浴”。他和同學蕭子升一起不帶一文錢去寧鄉、安化等地乞討游學,衣食住行都靠給人家寫字寫信得到施舍,實際上是進行社會考察。在這次充滿了艱辛和困苦的旅程中,毛澤東展現了吃苦耐勞品格和過人的膽識。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后在長沙從事革命活動時,仍然穿舊灰布長衫和白大布褲。他組織新民學會時,還特意將“不懶惰”“不浪費”等,作為入會的必要條件。

  從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戰爭年代,毛澤東度過物質條件極其匱乏的艱難歲月。毛澤東在這個時期的儉樸,就不止于個人道德修養和生活習慣層面了,而是上升到起表率作用,為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形成優良傳統作風起重大作用層面了。

  2019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講了毛澤東“只點一根燈芯”的故事: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按照規定,夜晚辦公可點三根燈芯,可毛澤東卻帶頭勤儉節約,每天晚上堅持只點一根燈芯。毛澤東就在微弱的燈光下寫出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開辟革命獨特道路的光輝著作。毛澤東平時連一張紙一個信封的使用都十分節儉。他不僅自己帶頭勤儉節約,還要求蘇維埃政府勤儉節約。1932年,毛澤東在他簽發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第十四號》中要求蘇維埃政府:“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如客飯,辦公費,燈油雜費,都須盡量減少,尤其紙張信套,更可以節省使用。這一切節省,雖在各部分為數甚少,但積少成多,并可以養成蘇區中更加刻苦更加節省的蘇維埃工作作風——這是萬分必要的。”在毛澤東的倡導和表率作用下,蘇維埃政府提出一個口號:“每天節約二兩米,使前方紅軍吃飽飯,好打勝仗。”蘇區干部形成了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好作風。蘇區群眾傳唱在一首歌中說的“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就是當年蘇區干部好作風的生動寫照。

  有一幅照片,拍攝于1942年的延安。照片中的毛澤東在延安的一個窯洞外作報告。可以看到,毛澤東穿著一件土布軍服,褲子上打著兩個大補丁。身旁放一張木凳,凳上有個茶缸。這張照片是當時毛澤東艱苦樸素生活的生動畫面。在延安,毛澤東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他穿的棉衣破了,身邊工作人員勸他換新的,他不同意,說:“我不是已經有棉衣了嗎?現在邊區的條件還很困難,大家的生活都很艱苦,我們應帶頭省吃儉用。我節約—件衣服,前方戰士就能多發一顆子彈,這件棉衣雖然破舊了,但洗了好好縫補一下,還可以穿嘛。”在延安,毛澤東和其他同志一起吃小米飯、穿粗布衣、住土窯洞,而且比其他人更節儉。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用的卻是一個用鐵皮制成的小煤油燈。為了節約燈油,毛澤東在寫作時將燈頭擰大,思考問題時再擰小。他的很多重要著作就是在這個小煤油燈下寫出來的。延安時期,毛澤東不僅帶頭艱苦樸素,還要求全黨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在他的表率作用下,邊區干部戰士都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陜甘寧邊區形成了良好風尚。1940年,毛澤東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的講演中,非常自信地說: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個地方“十個沒有”: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仍然是艱苦樸素的典范,以此影響全黨,帶出好的作風。開國大典時,毛澤東穿的新外衣里面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在日常生活中,他十分節儉,堅持“簡單和適合自己”的原則。他的生活用品破損了,修補后繼續使用。從他逝世后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到他生活的節儉已經到了十分苛刻的程度。他的一件棉織睡衣整整用了20年,上邊補了73個補丁;他的毛巾被用了幾十年也不換,上邊打了54個補丁;他的一雙皮拖鞋,穿了幾十年;他一年四季穿長筒襪,襪底破了剪開加一層新襪底再用,一雙襪子能穿多年;毛澤東一直使用便宜的牙粉,他的遺物中就有兩瓶用剩的牙粉。毛澤東保持節儉作風,也是為了帶動全黨保持好的作風。這就是他1956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說的“勤儉建國,反對鋪張浪費,提倡艱苦樸素、同甘共苦”的作風。毛澤東的節儉作風在全黨產生非常好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共產黨里涌現出很多像焦裕祿那樣的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的好干部。

  保持政治本色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對于共產黨的奮斗經歷和經驗進行了深刻思考,在思考中,對共產黨到底有什么樣的作風問題作了深入探究。他認為艱苦樸素是黨的優良作風之一,他在延安多次講過,還題寫了“艱苦樸素”四個字。1937年3月5日,毛澤東為抗大親筆題寫的教育方針中也包括“艱苦樸素”。

  但是,毛澤東并沒有把自己和共產黨的優良作風只停留在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層面,而是在思考和提煉基礎上,對共產黨的作風進行理念升華,提出新的概念。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艱苦”的概念,有過“奮斗”的概念,但真正把這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提出“艱苦奮斗”概念的,是毛澤東。

  毛澤東第一次完整提出艱苦奮斗概念,是1936年。這年12月,毛澤東發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他在這部著作中第一次使用“艱苦奮斗”的概念,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十五年間的艱苦奮斗,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1938年他在陜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再次完整運用艱苦奮斗概念說:“共產黨也有他的作風,就是:艱苦奮斗!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革命家的作風。”在這次講話中,他把艱苦奮斗上升為共產黨作風的高度。

  毛澤東創造“艱苦奮斗”四個字,是把在艱難困苦中勤儉節約,過儉樸的生活,與不怕犧牲、英勇奮斗這雙重含義緊密聯系在一起,含義就是: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英勇奮斗,這就是共產黨的作風。不久,毛澤東又把共產黨的艱苦奮斗作風與共產黨追求的政治目標聯系起來。1939年5月1日,毛澤東在延安各界紀念“五一”群眾集會上作《國民精神總動員的政治方向》的報告時,把艱苦奮斗與政治結合在一起來提,他說,共產黨歷來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種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毛澤東1939年9月寫下一個題詞:“向光明大道前進,艱苦奮斗,勝利是屬于我們的。”這個題詞,把艱苦奮斗與共產黨爭取光明,爭取勝利聯系在一起,是對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高度概括。

  毛澤東把艱苦奮斗概括為共產黨的政治本色,既是對共產黨歷史的總結,也是把共產黨與國民黨作了本質區別。對于這種區別,美國記者斯諾看得很清楚。他帶著“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的問題,到陜北尋求答案。他看到,毛澤東住的窯洞很簡陋,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吃的是和戰士一樣的小米飯;周恩來睡的是土炕;朱德、彭德懷的生活和普通戰士一樣;紅軍大學學員的筆記本是用敵人的傳單翻過來做成的。在這樣艱苦條件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共產黨領導人卻日以繼夜地工作,紅軍的干部戰士意氣風發,斗志昂揚……他把這些與國民黨中存在的消極墮落氣氛作了對比,得出一個結論:共產黨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共產黨有這種精神,因此才有一種力量,一種熱情。“這些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共產黨才是照耀中國的紅星。

  對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區別,南洋著名實業家、海外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也看得十分清楚。1940年,陳嘉庚組織南洋華僑回國考察抗戰情況,慰勞抗戰將士。此前他讀過斯諾寫的《西行漫記》,但又聽到了國民黨的反共宣傳,便執意到延安去看看。到延安后,他看到毛澤東住的窯洞十分簡陋,只有十幾把大小不一的木椅,桌子也是平常農村用的桌子。毛澤東與陳嘉庚談話時,不時有人來找毛澤東,來人自己找地方坐,有話隨便說,絲毫沒有拘束感。毛澤東留陳嘉庚一起吃晚飯,就在窯洞外露天設一桌子,吃的主食是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的“二米飯”,吃的菜是毛澤東自己種的土豆、白菜和辣椒,唯一的一碗雞湯,是鄰居大娘知道毛澤東家里來了貴客,特意送來一只雞做的。陳嘉庚在延安看到,共產黨的干部,人民軍隊的戰士,生活雖然艱苦,但都有一種昂揚的奮斗精神。他把延安的情況與他在重慶和西安國民黨統治區的情況作了對比。在國民黨統治區,他看到達官貴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員貪污腐化,酒樓茶館賓客盈門。這讓他非常失望。對比后,他回到南洋時告訴僑胞: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國民黨方面的人后來也看到共產黨的政治本色與國民黨不一樣。國民黨軍第12兵團司令黃維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被俘,卻長期不服氣。他被特赦后作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于1975年夏天去延安參觀。他看到毛澤東、周恩來住過的窯洞非常簡陋,生活非常艱苦,共產黨在如此清貧、艱苦的條件下保持著奮斗精神,打敗了國民黨幾百萬軍隊,創建了新中國。他由此受到啟發,心里服氣了。

  毛澤東十分看重共產黨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著名論斷中,第二個“務必”,就是艱苦奮斗。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提出了“三個只要”:“只要我們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只要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團結國際友人”。1949年開國大典后的第26天毛澤東致電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人民時,要求“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間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還經常舉出一些實例,告誡全黨保持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在1956年召開的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講了兩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個是酸菜的故事,毛澤東講道:“1949年在這個地方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將軍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有許多同志贊成,我就反對。他舉的例子是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他說這不行。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另一個是蘋果的故事。毛澤東講道: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打到錦州,“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筑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毛澤東說,他講這兩個故事,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毛澤東把艱苦奮斗看作共產黨的政治本色,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深刻總結。中國共產黨就是通過艱苦奮斗成長、壯大起來的。在一百多年征程中,共產黨在艱難困苦中經歷了一次次挫折和失敗,但是,共產黨一次次從挫折、失敗中奮起,在奮起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舉世公認的一個原因就是艱苦奮斗。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艱苦奮斗是共產黨鮮明的政治本色。

  毛澤東把艱苦奮斗上升到一個政黨政治本色的高度,也是他個人政治本色的真實寫照。毛澤東從幼年、青少年時期就過著艱苦的生活,在領導革命斗爭中他經歷的艱難困苦更是人們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沒有壓倒毛澤東,卻激發出他的奮斗精神。青年毛澤東雖然過著清貧生活,卻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為救國救民而奮斗。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有一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奮斗,帶領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毛澤東在江西開創革命根據地時,“敵軍圍困萬千重”,形勢十分險惡,條件十分艱苦。但毛澤東不怕犧牲、頑強奮斗,指出,只有經過奮斗,才能達到革命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長征中,條件極為艱苦,但毛澤東有一種“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在延安艱難困苦生活中毛澤東仍然保持一種犧牲奮斗精神,他說“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號召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1938年夏天他還給一位抗大的政治教員題寫了“奮斗到底”四個字。毛澤東本人就是“奮斗到底”的典范。新中國成立后,他為社會主義建設,為維護國家安全,殫精竭慮,日夜操勞,直到最后一息。艱苦奮斗,是毛澤東的政治本色,也是共產黨的政治本色。

  形成精神風范

  毛澤東的一生,是艱苦樸素的一生,是不懈奮斗的一生。他把艱苦與奮斗雙重內含合二而一,升華、幻化為完整統一的精神風范。毛澤東一生都保持這種精神風范。

  青年毛澤東“身無分文,胸懷天下”,在1917年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他在《奮斗自勉》一文中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些話,語意直白,鏗鏘有力,是毛澤東自勵自勉的人生箴言。1917年毛澤東在給病亡同學的一副挽聯中寫道:“非為奮斗而死,死有余哀。”在艱難困苦中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范已經在青年毛澤東身上彰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說,年輕的毛澤東這種精神是一種“浩然壯氣”。(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戰爭年代,毛澤東立志要砸爛一個舊世界,徹底改變“百年魔怪舞翩躚”的黑暗現實,實現“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崇高理想,不管在何等困苦、艱難情況下都不懈奮斗。毛澤東詩詞中,“路隘林深苔滑”“贛江風雪迷漫處”“山高路遠坑深”“雪里行軍情更迫”等句,不過是描寫毛澤東遇到的無數千難萬險中的一部分。在延安生活極為艱苦的情況下,毛澤東的奮斗精神更加昂揚。1939年5月30日,他在西北青年救國會舉行的模范青年授獎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斗這一條……奮斗到什么程度呢?要奮斗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總之一句話,要奮斗到死,沒有死就還沒有達到永久奮斗的目標。”毛澤東這段話也是他對自己艱苦奮斗精神的詮釋。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毛澤東帶領人民達到了“一唱雄雞天下白”的目標。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仍然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范。為了改變貧窮落后面貌,使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毛澤東對發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宏偉規劃。他寫下的詩詞中“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等句,就是他立志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建設一個獨立富強國家宏大志向的真情抒發。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毛澤東有一種“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奮斗情懷。毛澤東晚年仍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仍然保持著不懈奮斗的精神。他身患重病,仍然主持重要的中央會議,仍然親自接見重要的外賓。基辛格在他寫的《論中國》中描寫了毛澤東接見尼克松和他時的情形:毛澤東的書房非常儉樸,“看起來更像是一間學者的隱居室,而不像是一位全能領導人的會客室”;毛澤東用的沙發“都有棕色的布套,這就像一個中產家庭換不起昂貴的家具而特意加以保護一樣”。當尼克松、基辛格來到時,身患重病的毛澤東“在助理的攙扶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但仍然堅毅、從容。當他與基辛格握手時“還說要與他討論哲學問題”。基辛格感覺到,毛澤東是“具有典型個性的魅力型的領袖人物”。基辛格的記述真實地反映了晚年毛澤東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范。重病中的晚年毛澤東仍然堅持讀書、批閱文件,在他已經臥床時,拿不動書和文件,就讓秘書拿著給他看,或者讓秘書念給他聽。他逝世前半個小時,還堅持讓秘書給他讀了15分鐘的書。從青年時代到逝世,毛澤東身上始終葆有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范。

  毛澤東不止自己一生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范,還要求全黨也這樣做。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將進攻的重點轉向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封鎖陜甘寧邊區。國民黨也對陜甘寧邊區實行封鎖,要困死共產黨和八路軍。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毛澤東號召全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困難。1939年2月2日,他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生產動員大會上講了這樣的道理:“現在國民黨要困死我們、餓死我們。怎么辦?我看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革命不下去了,大家解散回家;二是不愿解散,又沒有辦法,大家等著餓死;三是靠我們自己的兩只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家共同克服困難。當然,解散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餓死也是沒有一個人贊成的,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條路:自己動手。”毛澤東的講話激發起全黨艱苦奮斗精神,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毛澤東也參加大生產,自己種菜種莊稼,與大家同甘共苦。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告誡全黨繼續為國家建設和人民幸福而艱苦奮斗,防止產生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1950年3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回國,在東北短暫停留時,發現一些地方干部有大吃大喝問題,立即作出嚴肅批評。他在沈陽同中共中央東北局、遼寧省、沈陽市的負責人的談話中說道:“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我和恩來不是為了吃喝,搞那么豐盛干什么?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艱苦奮斗,你們應做表率。”毛澤東這個極其嚴厲的批評中包含的思想是:共產黨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

  毛澤東發現有些干部存在革命意志衰退,爭名奪利的問題,便對此作出嚴厲批評。1957年3月18日,他在山東省級機關處以上黨員干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在批評了一部分干部“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的錯誤后,告誡說:共產黨就是要做難做的事。“革命黨嘛,以餓不死人為原則。人沒有餓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奮斗。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經過整風重新振作起來。”“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拚命?《水滸傳》上有那么一位,叫拚命三郎石秀,就是那個‘拚命’。我們從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種拚命精神。每一個人有一條生命,或者六十歲,或者七十歲,或者八十歲、九十歲,看你有多長的命。只要你還能工作就多多少少應當工作。而工作的時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熱情,就要有一種拚命精神。有些同志缺乏這種熱情,缺乏這種精神,停滯下來了。這種現象不好,應當對這些同志進行教育。”(《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此后,毛澤東又多次強調全黨要提倡艱苦奮斗。在他的倡導、帶動下,艱苦奮斗至今仍是共產黨的精神風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他不是群眾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专区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